历史的议论文

时间:2024-07-23 10:09:04 议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的议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的议论文

历史的议论文1

  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蜀汉丞相诸葛亮

  地点:超于尘世之外

  来自马其顿的鹰啊!展开你黑色的翅膀,带来一种异地的苍凉。我忠诚的子民,我要把爱琴海的波涛,宣泄在这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我记住每一句话,在阳光的照耀下,黑色的羽毛发出夺人的光芒。那不是黑色的幽灵,是热忱的渴望,我能展翅万里。但眼前沙漠的荒芜,却激起我万分恐慌。

  亚历山大 (抬起头来):一个伟大的帝国昙花一现。与史诗般的歌颂与黎明的企盼相差甚远。告诉我期盼的魔力,到达得了胜利的彼岸?前面一位深思的朋友,或许能打破心里的浮冰。

  亚 (径直走过去):你好,朋友,打扰你的思考。看你洒脱的外表,胸中必然荡漾着智慧的波涛。请你给我指点迷津,告诉我人们的期望,是否在自己的高度面前无力苍白?是认识自我,还是沉醉、期望下目光的殷红?

  诸葛亮 (一摇鹅毛扇):看你如此英姿勃勃,似乎有大志未展。告诉我你的经历,或许能为你指点一二。

  亚 (遥望苍天):继承了父辈的遗志,高举着希腊文化燃烧的火把,我挥戈东进,三年让庞大的波斯土崩瓦解。我认为我是“王中之王”,或许是战神的下凡,手执宙斯的.长剑,划破岁月的迷茫,每一个人都认为我是希腊文化的使者,应该让每一片天地都永载伯罗奔尼撒精神的精髓。

  诸 (长叹一声):看来你壮志未酬,未能实现臣民们的鸿愿,我与你同病相怜,不过我违背众人的意愿,想翻开历史新的一篇。

  亚: 如此宏大的气魄,让我叹为观止。不过你是否对自己认识清醒,但愿不是意气用事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诸: 我周围贫民弱,但我不愿它偎依在强权之下延口残喘。起倾国之兵,先平南蛮。北伐强魏,六出祁山,光复中原。强国为之色变,蜀人为之欢欣。但我展不开壮阔的波澜,不是技不如人,实在力不从心,眼看到手的成功,却触摸不到他 的半分衣搂。它绝情的冷漠,我痛苦的眼神,最后不过是一滴浊泪,滴落在我的眼前。

  亚: 这是英雄的悲哀,伊利亚特上的硝烟,不是阿伽门农的勉力而行,马托松平原上的兵戈,也不是雅典人无力地挣扎,他们都实现了愿望,哪像你我的黯自神伤.

  诸: 你的昏民为你这位明主而骄傲,他们要你开疆扩土,续写史诗般的神话。而我的属下皆劝我三思而行,战局的延续支撑不到我合眼的瞬间。或许我们都未认识自己,不知世界之大,不识前途之险,留下的也不是遗憾,也找不到圆满的评判。

  在他人的期望中仓促行事,在他人的劝阻下一意孤行。谁是谁非,在于对自己的把握,不是拿起笔,而是用自己的轮廓,描绘坦荡的明天。

  ——后记

历史的议论文2

  一、无文字社会的历史书写。

  当人类学家笔下的社会以这种方式从时空中抽离出来,对经验材料的诠释也就必然是一种均衡分析。在作者笔下,好像特罗布里恩德社会、蒂科皮亚社会、努尔社会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永远如此。[3]21—22结构—功能主义忽视所研究对象历史的原因,除了受到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斯基两位导师对学科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决定之外,还在于田野工作场域对理论建构的巨大影响。标志着结构—功能主义诞生的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和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两部作品的田野工作地点都是岛屿,岛屿文化规模小、界限清、便于观察,且是相对隔绝的无文字社会,限于当时的研究手段也就难于顾及当地人的历史。但凭心而论,结构—功能主义也并非就完全忽视了所研究对象的历史,而是在努力以另一种方式探究当地人的历史。马林诺斯基1929年出版的《野蛮人的性生活》就关注了特罗布里恩德人的个人生命史,描述了当地人的婚前性行为、结婚、生育、离婚的过程及其伴生的事件,利用传记方法将生命周期以图示结构展现出来。[4]

  不过,马林诺斯基仍然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均质、结构不变的社会,个人的生命史也就是群体的发展史,对个人生命史的把握也就足以理解一个群体的大致历史。在《伊隆戈人的猎头》这本书中,罗萨尔多宣称要对伊隆戈人的社会与历史进行研究。伊隆戈社会没有文字,同样是一个人口很少的边缘性群体,罗萨尔多会如何走出前辈学者的困境,书写伊隆戈人的历史?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直到1898年菲律宾因美西战争易手,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至少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伊隆戈人的生活就和外界环境联系在了一起,西班牙人、美国人、日本人轮番登场,伊隆戈人的生活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萨尔多引入了代际分析的研究方法书写伊隆戈人的历史。伊隆戈社会并没有文字记录其历史,也就缺乏社会制度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即使有也是他者带有偏见的记录。故罗萨尔多认为以往人类学中的历史研究多半出自臆测,形成所谓“伪历史的推测”。

  罗萨尔多认为:“马林诺斯基的传记方法强调个人能力、个体能动性,克服了人类学田野工作时间较短的问题;从而展现个人生命周期与其他社会机制的互动,并且增加了社会系统研究的时间长度和维度。不过马林诺斯基的生命史研究方法还算不上民族志写作的终极指南,要将历史过程进一步加入民族志当中……将使用包括生命周期、年龄与性别角色、代际交往,以及家庭周期在内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作为个人史研究中社会结构方面的参数。”[1]103通过代际分析能把对整个时代的撰述变为一系列个人传记的集合,并将其与这些个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背景结合起来分析。罗萨尔多在书中写道: 首先,这群人通过某一历史运动,获得了集体认同;其次,他们作为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群体,在社会中长期存在。这群一同成长的人们,随后也一同慢慢变老。通过代际分析,使我们可以了解群体繁衍、延续、变动以及完全改变社会结构的各种发展过程。借助这一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上一代人正逐渐离开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而下一代人正逐渐上升取代他们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注意到产生世代延续,以及每代人独特特征的社会机制。[1]104—106代际分析把当地文化认可的生命周期过程、个体生活的生命史、历史事件对某一历史时段的巨大影响,以及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更替过程,整合在一个复杂的叙事框架当中。

  运用代际分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群拥有自我认同意识、在面对生活转变时与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截然不同的个体有所了解。罗萨尔多认为,要把历史成功地引入人类学,关键之处在于理解结构与事件之间的积极互动。[1]24作为一种事件的仇杀大体上表现了伊隆戈人对历史的理解,而且经常促成婚姻和迁居移动。事实上,在伊隆戈人的历史中,仇杀、婚姻与人口迁移是一个闭合的循环,任何一个事件都可能引发其他两种事件的发生,而这三种事件正构成了伊隆戈人历史的全部。在有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情况下,记忆会成为历史的一种特殊形式。[6]不过,个体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变得模糊不清,个体的记忆也会因为个体自身对事件的理解不同,而具有选择性。[7]13因此,为了克服马林诺斯基式的个人史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罗萨尔多选取了20个伊隆戈男人,这些人在1955——1958年之间结婚,通过应用代际分析的方法对这一代人的婚姻过程的口述史研究来理解他们的历史。在罗萨尔多的理论预设中,通过记录一个群体对事件的叙述,在群体之中个体成员各自叙述的互相印证之下,可以有效剔除个体对有利于自己的表述及其虚假之处,以此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是,正如张亚辉所认为的:“以事件延续结构,找到的是结构与事件之间的横向关联,而时间意指的是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间还是被忘记了。这种没有时间的历史还能叫做历史吗?”[8]此外,我们不禁要问,经过罗萨尔多精心挑选而表述的20个伊隆戈男人的生命史是否就真能代表3500人的伊隆戈社会的历史?正如年鉴学派宣称的“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历史,就其(社会史)定义而言,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9]

  样本量的大小及其样本的代表性仍然是个问题,个体—群体—整体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量”的方面,还表现在如何通过“量”的累积提高“质”的方面。以研究一个群体的历史来洞察整体的历史的逻辑基础在于“用代表性样本方法来代替全面调查”。[10]对“代表性样本”的选取过程永远只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客位分类,也就无法做到所谓的“洞察”整体的历史。当民族志文本形成之后,读者所看到的仅是作者对“代表性样本”的表述,没有进入样本的其他个体因研究者的“文字暴力”被排挤出对整体的历史呈现过程当中,他们从此销声匿迹。[11]在全书中,读者看不到罗萨尔多任何关于伊隆戈妇女生命史的完整记录。即使出现对妇女的描述,也只是穿插在对男人的描述之中,成为一种注脚。已经形成的民族志文本中缺失了妇女的声音,仅此一点就能成为女性主义人类学者攻击的口实。

  二、田野工作时间的“长”与“短”。

  罗萨尔多认为,人类学者常常错误地假设他们研究对象的文化是永恒、静止的,这种错误假设的根源在于短时期的田野工作。人类学者过分局限于自己在短暂田野中所获的观察,对他们来说,见到的就可以相信。[1]埃德蒙·利奇也认为:“这种爱好‘均衡’诠释的偏见,源于人类学家所获资料的性质和从事田野工作的条件。”[3]20经过30个月的共时民族志田野工作之后,罗萨尔多摒弃了依靠一段事件的观察构建复杂社会发现模型的做法,而是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揭示更为久远的历史、探寻社会过程发展的轨迹。基于此,罗萨尔多认为:“实际田野工作的短暂对民族志研究造成限制这一点并不属实,只是一种幻觉;或者说,这种局限的确存在于某种类型的民族志调查之中。”[1]通过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就可以克服田野工作短暂的不足。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田野工作,并非与人类学同时诞生,而是在人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才成为一种不可缺失的研究方法,并逐渐被其他学科所借用,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的发展史中,直到19世纪末,大多数人类学家的研究都是出自于“安乐椅”上的玄想,所采用研究资料依靠探险家、传教士、旅行者或是殖民者的记录。20世纪以来,人类学家对“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所作所为加以批判,认为人类学家依靠二手甚至转手多次的文献与文字所作的研究不过是对历史的臆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走进研究对象的现实生活中,在与研究对象的接触中目睹其生活方式、聆听其故事。在田野工作成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马林诺斯基无疑起了关键的作用。马林诺斯基的田野工作使人们理解了田野工作之于人类学者的重要意义。像马林诺斯基这样卓越的田野工作者,他所做田野工作的时间累计约两年半长,超过了他之前所有的人类学家。[12]马林诺斯基的田野工作时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调查的时间少于一年,就不可能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

  以一年作为田野调查的理想时间长度,已成为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但是,这种田野工作的时间规定反映的只是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周期,不能推而广之。①中国人类学界熟知的费孝通《江村经济》和林耀华《金翼》两部着作,在写作之前的田野调查时间远远没有达到一年,并没有妨碍这两部着作成为学科经典。现代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主题早已超出了农业社会,进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领域。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人类活动不再受到自然时间的限制,对田野调查时间长度的刻板规定也就显得没有必要。时间是衡量田野调查质量的客观标准之一,也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熟悉程度在时间上的一种体现;田野工作时间的“长”与“短”的确定,除了要考虑研究目的、研究性质以及研究所需的各种实际条件之外,调查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状况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14]

历史的议论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们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战争,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强盛,努力奋斗的仁人志士,我们不能忘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屈辱,也有过英勇的反抗。回顾过去,我们的国土有的被列国列强行租借,有的被他们强取豪夺,四散飘零。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都曾经脱离了母亲的怀抱。1984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下了一千多条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饱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辱……

  随着列强铁蹄的践踏,中国许多名胜古迹顷间变为废墟。成千上万的珍贵文物被他们疯狂掠夺,流散他乡。1960年10月,圆明园就是在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下,成为一片废墟……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骨气,保护着中华民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狼牙上五壮士——视死如归的抗日英雄……

  现在,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不断崛起。世博会的盛况、奥运会的精彩、神州五、六、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南极考察站的建立……一切都在说明:我们是不屈的中国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

  同学们,我们永远是自豪坚强的中国人,让我们共同建设更美好、更强大的中国,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历史的议论文4

  历史上的宋氏三姐妹因为各人的婚姻,最终导致了她们选择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政治道路,宋氏姐妹三人的婚姻,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即使没有看过《宋家皇朝》的人,也会知道宋家三姐妹的在那个年代的辉煌。大姐宋霭龄是孔祥熙的夫人,孔祥熙是一个著名的国民党财阀;二姐宋庆龄是国父孙中山的夫人,被称为"国母";三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她希望统一中国,但仅仅限于她丈夫的统治。中国民间称:"宋家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爱钱的是宋霭龄,爱国的是宋庆龄,爱权的是宋美龄。

  从表面上看去,宋美龄应当是宋家三姐妹中最要强的一个。宋美龄在一生中的亮点不外乎那场与蒋介石的那场婚姻。对于这场婚姻,《大公报》创始人胡霖这样讲:"蒋介石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他希望通过成为孙中山夫人和宋子文妹夫来赢得他们。那时蒋也开始考虑寻求西方的支持。如果美龄成为他的妻子,蒋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此外,蒋也一直十分欣赏宋子文财政方面的才干。但是如果说蒋没有爱上美龄,那是不公平的。 "

  情感是相互的。宋美龄做了妻子应尽的许多事情。比如蒋介石受困"西安事变"之际,宋美龄便以女人和妻子身份前往营救蒋介石。在影片《西安事变》中,人们把宋美龄演绎得格外煽情。蒋介石1975年4月离世之后,宋美龄为丈夫献上的挽联是这样写的:介兄夫君安息。这其中,有没有情感呢?上天当然晓得。

  不过,依照宋美龄的联姻设计看,蒋死去,她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沦丧了。事实也如此,1975年9月15日,身为遗孀的宋美龄搭上"中美号"专机,远飞美国长岛蝗虫谷,开始了个人长达二十八年的漂泊与隐遁生活。从此,宋美龄心底里的那一道又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理想幻影变黑发死,一下子全都消失在太平洋的漩涡里了。

  当宋美龄全部看透之际,她老朽了,没有孩子。宋美龄晚年,确实在想,如果自己能有一个孩子多好呵。可惜,一切全都浑似流水。她成为一门六寡的首席女杰。这也足够伟大了。

  宋美龄的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在理想和现实中来回奔波。

历史的议论文5

  在时间这个话题上,人们的定向思维是面对未来,挑战未来,而面对过去似乎还很少,但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过去。

  唐太宗李世明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历史为借鉴,把它当成一面镜子,可清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应该怎么做,从历史吸取经验,来完善今天你自己的言行。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用其激励自己,而达到自己的目标,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狼牙山五壮士豪情干云、气势磅礴的言行振奋人心;周恩来一句铿锵有力、坚而不拔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鼓舞着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谭嗣同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实为悲哉,壮哉,英雄赴义前的难道不值得我们效仿吗?

  唐后主的《一江春水》读过的人都知道是首绝命词,一代君王落孤后的凄惨,让人自然地感觉到一种凄凉、寒酸的场面,然而有没有想过君王下台的原因何在?是他治国无方?还是跟刘后主一样了?是贪图享乐?是陶醉于诗词之中而误了国事了还是另有他因了?读这些历史性的片段时,你有想过吗?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应该效仿的,而是要让人思考的。1945年冈村宁次签了《波斯坦公约》并和他的军队撤出大陆,这才让中国老百姓解救出来但浓重的笔墨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读起这段历史,你会想起先烈们浴血沙场的场景吗?杀戳与血腥交织在一起,那是人生活的场所吗?慈禧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听了之后你不愤怒吗?就这样一个人,差点让中国毁了。再来说说闯王李自成,本可成就一番霸业,而一时的贪乐成就了他不可一世的惨败,若效仿这些人,实为庸乎,耻乎!

  历史也有两面性,积极地方面放开手脚,大胆去学但也别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历史让他变得博学,精神风貌为之一新,在空暇之余会思考这些方面影响的原因何在?以后会很少犯诸如此类的错误,这样会使他的言行高与常人一等。

  唉,说到底就是要正对历史。面对历史的丰碑,从它的正面看看写了些什么,再走到另一边去瞧瞧,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些你所不具备的东西!

  xx中学初三:xx

历史的议论文6

  记得在儿时的梦里,我每每想像着兵马俑那支曾经深埋地下秦王卫队,又每每盼望着它在重见天光后的壮丽。

  在梦里,我抓起一缕时代的光,打上兵马俑的印记……

  说起兵马俑,大家都会想起那神秘的秦陵地宫——在八千强秦兵马俑的守卫下,当年叱咤风云的秦王嬴政就在这里静静的躺着,等待着时代将它唤醒。

  在俑坑中,一种扑面而来的豪气与壮丽将你的五官折服,你仿佛游弋在历史的长河中,随处可感受秦帝国的强盛与秦王的霸气。现世的武功让秦王有了超越生死的妄念,于是,一对集豪迈与勇猛于一身的强秦兵马俑,就这样屹立在那个时代的高峰。

  在这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兵马俑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兵马俑都富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身处这个历史的奇迹中,你仿佛摇身一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员,你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兵马俑粗犷的气息与豪迈的脉搏,那秦时生命的'繁华与喧嚣都深锁在这一排排整齐而各异的秦俑中。充斥在这地宫里的鲜活的秦俑,带着它时代的使命,与泥土瓦砾一同守候着千年的寂寞,在无数个薄雾氤氲的夜晚,仰望着明月孤云,向大地诉说着一个王朝的命运。

  望着这些宁静而生动的陶俑,战场的喧哗仿佛在耳边呼啸,战士的勇猛仿佛在眼前重现。而现在,却只剩下坑前无数的闪光,与坑中凌乱的碎瓦。

  我仿佛在这里,乘着历史的光荣,在无边的大地上,驰骋,前进。

  而历史,终究被大地湮没,徒留下一片无助地哀叹……

历史的议论文7

  一、徐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况

  1.两汉文化。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两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汉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2.儒佛道文化。汉代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在儒道释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发展。由于得益于独具优势的人文地理和传播条件,徐州地域与儒道释三家文化源流有着特殊的不解之缘。立足传统文化源头,研究儒道释思想形成、传播和发展与徐州的关系,揭示徐州地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对于区域文化史乃至传统文化研究均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两汉时期徐地历代楚王、彭城王和下邳王及有关守相,大都能够承传发扬儒家学术,形成徐地蔚为大观的封国儒学文化,在学术人才、流派和水准上,都与齐鲁儒学区域逐渐融为一体。这种繁盛局面持续400年之久,占了中古史的1/5时段。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楚文化是孕育其道家思想的重要背景,并对道家具有主干的影响。然而,老子又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其中主要有周文化、包括了徐沛之地的宋文化乃至整个东方的东夷文化。大约在西汉后期,佛教流传到大月氏向西域的安息大夏康居,并且随着丝绸之路的沟通,开始传向于阗龟兹等国。至两汉之际,佛僧入华传教译经,佛教逐渐在中原地区传播,并且沿着国内主要交通线向东部扩散,一直深入到徐州地域。3.山水文化。徐州城四面山阜环绕,山文化积淀亦十分丰厚。徐州位于江苏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黄淮冲积平原。徐州四周为海拔100-250米的山丘环绕,自然围合城市空间,构成一个祥和安定且景色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徐州水体丰沛,其地古有汴、泗水交流,后有黄河故道与京杭运河穿越,今天新建的云龙湖与整治后的黄河故道,更如明珠玉带,为古城增色。山水环抱的徐州区域格局,正是中国古代人们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体现与实践结晶,更加暗合了极具特色的“风水”营建思想。云龙湖十八景:桃霞烟柳、杏花春雨、荷风渔歌、苏公塔影、石壁留踪、临湖尝鲜、儿童稚趣、寒波飞鸿、长堤雪月、别有洞天、果树盆艺、水上世界、万人游波、湖滨垂钓、沙岛渡闲、云湖泛舟、湖光灯影、索道滑道。4.战争文化。自古以来,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兵家为何必争徐州?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徐州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数千年来频繁的战事,在徐州积淀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只要认真开发利用,一定会为徐州的经济建设和子孙后代带来无量福祉。徐州是中国最早的九州之一,距今己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比本省的苏州、南京都要早,而且历来为军事和交通重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州被定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这些文化的先人足以自豪,我们这些站在前人肩膀、前世文明平台上的现代人,应倍加珍惜这些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磨砺而延续下来的文化遗存,传承光大徐州的文脉。文化竞争力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的徐州,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徐州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徐州香包、邳州年画、丰县糖人贡、邳州跑竹马等8个项目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文化扩展项目名录。此外,还有沛县武术、邳州纸塑狮子头、沛县泥模、睢宁落子舞等省级文化遗产。不论是源远流长的邳州大墩子文化,还是新沂的花厅文化以及光辉灿烂的两汉文化,还有血脉一样构成徐州历史文化长河的,都有其独到的个性和非同寻常的价值。

  二、当前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

  (一)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因

  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第一,具有传承连续性。不仅贯穿整个徐州文明史的始终,而且许多类型的文化资源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和创新。这说明徐州历史文化极具活力,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持续性贡献。这种文化基因在历代徐州人身上传承滋长,会体现为徐州人执著、活跃的品性。第二,具有地域不平衡性。这种时空分布的不均衡,真实地反映出徐州历史文化的流动性和地域特色,而思想文化大家的频繁出现以及行政区划的独立,增强了区域内文化的交融,成为凝聚市民意识的文化基础。这对今天仍有启示意义。第三,具有兼容性。这种兼容性文化氛围,养成了徐州人民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文化基因。近现代以来,徐州人每每能引领风气、敢为人先,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是我们继续改革开放、建设美好徐州的精神动力。第四,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辐射性展示了徐州历史文化遗产强大的生命力,也突出了徐州对祖国大家庭的贡献,有利于培养徐州人民的自豪感。1.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复制性。我们见到的,都是发展中的城市,那些过去的记忆,很多都已经被一点点的抹去,或者正在消失,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记忆。仅就这一点来说,保护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徐州历史文化反映了徐州的重要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对市民进行历史教育,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文化遗产对徐州有多么重要。文化遗产可以加徐州市民对徐州城市的自豪感,也可以以史为鉴加强市民的紧迫感。2.“文化遗存”正面临被湮没的境遇。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每个城市的历史,都融入了那个城市代代相传的精神,这是一个城市不竭的力量之源和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苍白的,是没有精神支撑,也是没有前途的。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每一块现存的砖瓦就是记忆的线索。即使有文字的记载,或者有幸代代相传的口头流传,现存的一砖一瓦,就是佐证。3.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不够高。有一项报告显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在中国公众的心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地位远远不及环境保护,认同比例为17.1%:57.6%。这样的比例让人惊醒,文化遗产保护要深入人心,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当前徐州历史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徐州市高度重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市、县、区各级政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规体系初步形成;相关的保护和利用机制初步建立;建立健全了各级管理机构和组织;构建了相关的经费保障机制;有些地方和单位摸索出了一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保护和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徐州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像徐州狮子山、小龟山汉代楚王墓的发掘保护以及徐州博物馆新馆、汉画像石馆的建设等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徐州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犯了许多的错误,人为的造成大规模的开发性的破坏,从而割断了徐州文脉,埋没了民族文化。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尤其是在最近徐州护城石堤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政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1.脱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较完善的有关法律、规章的保障。在20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盲目地进行城区改造,许多项目并没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作用,导致徐州局部山水环境遭到破坏;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古城内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除了南门外户部山一带还有保存价值较高的民居街区外,其余城区传统风貌已基本不在;大量仿古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真实的历史风貌;相当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历史街区也在迅速消失。2.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如何处理仍不明确。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世界上一切历史文化名城普遍面临的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更好地延续名城特色。离开保护谈发展,必将牺牲历史文化名城。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关系,将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作为规划的一部分,以期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价值,反过来也促进了文物本身的保护。近年来,徐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导致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化。不仅使大量文物资源受到损害,更多的是传统的环境空间迅速地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徐州正从一个历史悠久、城市特色鲜明的古城变成一个缺乏地区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魅力正在消失。户部山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文物古迹丰富,有戏马台、台头寺、文昌祠、三义庙、东坡祠等,尤其是山上的明清古民居,更是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所在。然而遗憾的是,户部山仅留存了几幢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其他房屋全部拆光,称之为历史街区稍微有些勉强。3.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缺乏深入、明确的内涵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除了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外,还包括人文环境、风俗习惯、艺术、城市景观等。在徐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包括曲艺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饮食文化、徐州传统庙会等一系列涉及徐州传统文化、地方风俗以及传统商业等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具体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却缺乏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成效甚微。近年来,徐州市政府部门很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并筹措了大量的修缮资金,然而仍存在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对大多数具有极大历史价的两汉文化、名胜古迹,仍然缺乏有效利用,管理体制也不是很规范。此外,现有基础接待设施容量不足,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衔接不够完善,缺少充足的交通集散与停车场等设施用地,对文物保护区未来的保护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三、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1.政府应高度重视文物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徐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的价值和地位,利用历史遗存和革命遗迹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公民爱护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人文与自然资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名城、保护名城”的共识。徐州市政府出台《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名市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明确了文物保护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物单位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指标优先安排,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有关税费给予减免。近几年,徐州市通过划拨土地,增加投入,减免有关税费等措施,先后投入近5亿元用于文物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文物部门应注重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抢救。重点加强汉代墓葬的抢救保护工作,先后发掘了狮子山楚王陵及陪葬俑坑,羊鬼山汉墓陪葬兵马俑坑,土山三号、四号汉墓,睢宁刘楼汉墓,驮篮山汉墓陪葬俑坑等重要遗存,增加了徐州汉代王陵墓葬的内涵;发掘了火山西汉刘和墓、翠屏山汉刘治墓、碧螺山汉墓、凤凰山汉墓、奎山西汉墓群等一批重要的汉代中型墓葬。在旧城改造中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配合旧城建设抢救一批反映明清时期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巷,抢救保护10余处古院落,保存房屋500余间,面积7000多平方米。3.应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博物馆建设。在先后建立中国圣旨博物馆、钱币博物馆、铜镜博物馆和张伯英艺术馆等私人博物馆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博单位在市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加强,徐州博物馆2002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单位”。淮海战役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馆、狮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徐州更要保护好这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徐州城市的象征,也是徐州荣誉的标志。4.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物交流、陈列、展览活动。加大徐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国外友好城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分别在奥地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成功举办了“中国徐州文物珍品展”、“中国徐州汉代文物珍品展”、“中法史前文明珍品展”等,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在突出楚汉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发挥徐州历史上名人辈出优势,积极开发彭祖、刘邦、苏轼、张竹坡、李可染、马可等历史人物的文化遗存和传奇故事,修复古迹,建造场馆,做好名人文章,进一步提高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徐州地处战略要地、战争遗址较多的优势,综合开发楚汉相争、三国交兵、淮海战役等战争遗址遗迹,组织开展重大战争史料研究,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战争文化。5.文化遗产要整体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徐州文化遗产反映了徐州的重要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对市民进行历史教育,明确文化遗产对徐州的重要性,让全市市民行动起来,以身作则,来保护自己居住城市的文化遗产。在《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编制具体的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划,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古城风貌的关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文物、森林、山石资源保护法规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规。根据徐州具体特点,制定并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法规,包括《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徐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规定》、文物保护、园林风景保护法实施细则等。研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相关政策。6.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建档工作,对现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建立档案。积极主动开展地下文物查勘工作。对现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要进行清理整顿,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改造或拆除影响环境的占地乱建物,严格限制影响城市风貌的新建项目,依法限期治理对现有污染严重且对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有严重影响的工矿企业。7.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沿革、文物资源、范围界限、环境状况等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完整的资料。同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组织,配备必要的人力、技术力量,加强对文物的发掘、考证、定性、评审、申报和维修养护等保管工作,加强对继承和发扬名城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研究。建议成立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对保护规划的实施进行协调与监督,在计划和财政预算中单独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除此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初步建立历史名城保护的资金保障机制。8.城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环境卫生、风景名胜等专业规划,要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协调。近几年来,徐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当前,根据市政府关于徐州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的总体安排,在总体规划调整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调整工作。相信在徐州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把徐州建设成有传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的议论文8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那些战士,那些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战士们—候登舟,姜继永,黄世贤······是他们,他们让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战争时期的故事吧。

  在1937年至1938年之内,可恶的日军轰炸合肥40余次,炸死了300余名居民,被扎伤致残的有700余人,更有无数房屋被炸倒烧毁,他们竟然拿杀人做游戏!更可恶的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占南京后,为了报复中国队的抵抗,竟然进行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一共死了30万人!这些血泪史,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有一次,部队发现有数百名日军在对岸集合。到了傍晚,日军的橡艇企图偷渡,等敌军渡至江心时,部队出其不意的痛击敌人,日军死伤惨重,少数爬岸的日军也被击毙。我国狠狠地反击了一次。

  日军投降后我国部队去济南収投降日军的武器,有的.日本鬼子虽然成了俘虏,却还傲慢,对侵略行经竟没有悔改之意!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先辈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是为了智慧和启迪,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史为鉴,行中求索,更好的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现在,我们生活幸福,这些幸福来之不易啊!如果没有那些勇敢,爱国的战士,我们哪来的幸福?可敬的战士们!你们付出了一切,就是为了祖国。你们的勇敢,坚定使我们震撼!中国有这么多爱国的子孙,一定会越来越强,永不落后!

历史的议论文9

  小时候,父亲问我:“水里流着的是什么?”刚满10岁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中国的水中,确实流着中国的历史。古今往来,中国的历史一直与水紧密相连: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李冰修筑都江堰,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水的历史。我们的祖国,也就是在与水的抗争中不断成长的!

  旧社会发洪水,一次就淹了大半个中国。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毁黄河大堤。一时间,洪水滔滔,人命还不如根草!

  水是流动的.,历史是向前的。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行动和汗水换来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洪水挑战:兴修水利疏河道、造大坝……今天的中国水利建设日新月异,葛洲坝、小浪底、三峡……中国的经济也像中国的水一样,一日千里,社会主义中国,流入了繁荣的新时代。

  1998年洪水好像想再考验一下中国人民,南方的长江、洞庭湖,北方的松花江、嫩江,一起“兴风作浪”。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英雄的中华儿女们众志成城,风雨无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产党员、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用自己的身体,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筑起一道坚固的人堤。洪水退去了,党和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1997年,长江、黄河与香江水融在一起。1999年,澳门的水也重新和祖国的水相融合。我知道祖国的水还缺少了日月潭的浓香味。但我相信,中国的水总有一天会流到一起的。

  中国的历史是中国的水,中国的水是中国的历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也将载着她走得更远。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史,中国的水中蕴含着中国的历史。

历史的议论文10

  时光飞逝,眼间,我已经学了两年的历史了。

  在我看来,历史应为一块镜子,可以通过历史来与今日国际比较,得出大致的发展方向,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是的,现在大多出色的领导者都是因为读了历史,从历史中得到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比如说美国乔治·华盛顿,在治理国家时应用了宗教改革时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并让这一政治体系的美国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

  不过有时,哪怕“腹有诗书”,也难以“气自华”。因为知识只有与生活有所联系,才能真正地被称为“有用”;光会死记硬背,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只会成为学习机器,不知把知识用于生活。比如说清朝时的“八股取士”考试体制,把隋朝以来的教育体制变得一团糟,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读书机器”。与当时的欧洲部分国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清朝的“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华大地上的`科技发展停滞不前。先前的文字狱,禁锢了中国人民群众的思想,同时使世俗文化基本消失,文学巨著《红楼梦》也毁于一旦。后来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基本停止,让中国以为“天朝物产丰盈,不足与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不学习外来文化,不发展开明政策,不增强军事实力,这三“不”让中国变为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前期的被殖民国家。被殖民其实也有好处——这可以让部分地区与外界交流,发扬地区优势。

  虽说如此,不过地区实力提高后,需要独立,人民才会受益。

  最终,中国还是“独立自主”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一步。不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这其实对中国的发展没有太大好处,因为如果只知道“死读书”,不知实践,是对发展无利的。所以,纵观历史,我得出一个结论——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历史的议论文11

  很多时候,我会想,人这一辈子究竟活着是为了什么?

  从家到学校,要穿过整个小镇;也许小镇真的太小了,即使用最慢的书牍来行走,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当天蒙蒙亮的时候,骑着车和朋友一起飞奔到学校时,小镇更小;据说这个小镇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这历史有多悠久,我也无从知晓。

  偶尔穿过繁华的大街,看着一闪而过的出租车在大街上奔波的人以及悠闲的提着手提包逛街的女人,就会想到这一切是不是就是有人故意安排导演的闹剧呢?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喜剧,今日红灯高挂,明日就已物是人非了。同样是人,却有着差异巨大的'人生;

  我经常会想起从前在我家呆过的那条狗,那只狗是一条不知名的看家狗,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到我家的,只记得那时他长得挺乖巧的,很讨人喜欢,我和家人都很喜欢他;可是是人总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当一种生物对你过分的忠诚与讨好时,你就不会去感激,而是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我和我的家人在这样的理所当然的心境下和那条狗相处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见了,留下他的孩子继续为我们看守家园时,我才发现他老了。这让我很内疚,内疚我曾经对他的残忍和不善。这样的内疚在我和家人心中持续了一段时间,我们便将此事遗忘。他的历史悲剧在他的孩子身上重演,我再次感受到这样的内疚,这次是新的添上旧的,无以复加的伤感蔓延在心里的一个角落,慢慢滋长。这一切就像封建时候的家奴和主人一样,我不知道那些主人会不会有和我一样的心情。

  人啊!过日子过日子,想过的是好日子;不满足的心情中,永远都不曾有好日子。人言可谓,自己想过乍样的生活,却要受他人指指点点的告诉你该怎么怎么做,要怎么做才好,偶尔你是否会回答一句,这到底是我的生活还是他人的生活。我过我的,为什么还要听从他人的言语?想归这么想,我们到底还是没办法彻底的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历史的议论文12

  当道德折断了翅膀,当是非遭遇了风霜,谁也免不了迷茫、彷徨;当真理蜕变为谬误,当标准面临洪荒,谁也免不了失望、痛苦。生活中谬误与失误常在’,生命中大是与大非常伴,如果无法避免,何不给自己一双慧眼,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理智地去判断是与非。

  漫溯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无疑给我们留下累累硕果,有些“大是”是真理,是阳光,我们不能舍弃,不能遗忘。君不见,激流中的勇士,三进三退,挽救生命于巨浪之中;君不见,衡阳大火二十名消防官兵用生命铸起不倒的长城;君不见,非典肆虐时千百名医护人员架起走出死亡的桥梁……

  这些是英雄的行为,是仁者斗士的精神,更是人类社会最绚丽的夏花!

  然则,有些是非观不是固定不变的,曾经的“大是”而今已然成为大非,正是人类社会前行的脚步改变了这些。犹记由心说最忠贞的守护神,面对熊熊烈焰,毅然揭露宗教迷信者心中的“大是”;犹记比萨斜塔上两个小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伽利略面对宗教的威逼利诱,敢于挑战权威神话,推翻统治欧洲几千年的“大是”:犹记新时代的大学生刘姝威,面对强大的企业,毅然站出来,打碎“蓝田神话”……

  是非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每一个真理出现,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推翻一个“大非”,历史的车轮也是在不断的判断,不断的推翻“非”,不断地成就“是”中前行的。

  当今社会多元发展,思潮滚涌,泥沙俱下。是非观在大浪的冲击下变得有些模糊,这就需要我们给自己一双慧眼,学会历史般旁观,理智地辨别出是与非。既不让“大非”遮住我们的双眼,亦不能盲目去攻击“大是”,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倾心呵护,也是对社会,对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一种尊重与责任!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成为一代勇者斗士,要想稳步于人生的风口浪尖之上,何不学会历史般的旁观,辨明是非,倾听启航的号角,驾驶自己的“理想号”驶入人生的海洋!

历史的议论文13

  广袤的大地无边无际,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精致的人工湖,造型奇特的树林,皇家般悠闲的景致,各处的名胜古迹,无不掩饰着中国的繁荣昌盛。

  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你何曾想过,抗日战争中那悲屈的历史。革命先烈为了如今的繁荣,作出了无价的贡献。抛头颅,洒热血!

  无数英雄的前仆后继,换来如今的成就。张自忠,李家钰,王甲本,武士敏,等等,让我们如何忘怀!

  历史的长河弯曲坎坷,侵略者的硝烟遮天盖日,可中国人民的光辉永垂不朽!他们净化了铮铮白骨,解救了可怜的人民,他们是值得人尊敬的!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有一句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人名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为这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是啊,让我们向着新中国欢呼,致敬,让我们向着先烈,呼出我们的心声吧!

历史的议论文1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对于江南风物以及城市格局早已熟谙,因此,本次考察我并未对宁波生出特殊的感慨,但其中的奉化之行却不自觉地触动了某一根文化神经,发散出些许思绪。奉化的招牌便是溪口蒋氏故居,游客都是冲着这个名头去的。我对此虽是仰慕已久,但也心存警惕。名人故居之类的风景,我也见得不少,但鲜有维持原貌并开发良好的,大多丧失其本来面目和历史厚重感,沦为购物广场或是度假场所。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一早就知道这样的景点可能会是怎样的情形,会有怎样的布置,怎样的格局,怎样的待客之道,但当真到了那儿,眼前的景象却依旧让我感到一丝不快和遗憾。蒋氏故居中的许多建筑是原址重建的,里头的摆设也都是赝品,换句话说,就是“假古董”。

  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存在。谁都很无奈,经历了太多的战火和动乱,老建筑大多无法完整保存,后人不管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重建,到底是对历史的一种追溯,多少是要肯定的。只不过的问题是这种追溯往往演变成遗迹的现代诠释版,这样的诠释又或多或少带有迷信和宿命的成分,不伦不类,难免让人啼笑皆非。在蒋氏丰镐房,我们听到导游这样解释建筑布局:房屋布局缺了一角,预示蒋介石日后只能偏安一隅。如此说法,游客自然是付之一笑,不去深究。而我,只能哑然无语,并选择撇开导游,自行游览。用这种视角去解释建筑及其背后的历史,实在乏味得紧,也低俗得紧。这种解释的背后,实际上是历史文化开发的无力。在现今的景点开发中,商业大行其道,其中又以餐饮和购物为最。

  对于寻常园林和寻常山水,上述刺激消费的方式无疑是最快捷和有效的,但对于一些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名胜而言,我们需要更好的思维和方式。宁波由于地理原因,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山水并不多,即便是奉化溪口的风光,在江南来看,应不入上品。宁波的特色在于其历史文化山水,如天一阁和蒋氏故居。这样的山水只有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才能释放出光芒,因此,经营这样的山水不同于经营自然山水。经营历史文化山水,首先在于对历史的正确解读,其次在于意境的营造和文化的传递。蒋氏故居确实是个有历史的地方。妙高台是当年蒋介石下野后的决策所在地,可以说是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小洋房等地亦有其特殊意义。如此丰富的历史背景岂是简简单单几幅照片和“假古董”的陈列能够完全表达的`?说实在,整个蒋氏故居给我留下印象的,不是什么丰镐房,也不是什么小洋楼,而是挂在墙上的蒋经国当年惜别溪口老家时写的一段文字,感人之深,读之欲泪。我想,人们来到这里,是希望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

  如果能将那段历史的脉络在这个特殊的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梳理清楚,并正确解释给游客,那将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而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一陈不变的摆设和风水先生式的满口胡诌。天一阁的历史文化意蕴就更浓了。余秋雨先生在《风雨天一阁》一文中曾细细描摹,我这里就不赘述了。但目前我们看到的天一阁似乎并不以藏书楼的本来面目示人,而变成了园林和所谓的“麻将博物馆”等不相干的事务,不免让人感到莫名的。

  滑稽。现在我们看到,人们依然以经营寻常园林和寻常山水的方式经营着以天一阁和蒋氏故居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让遗留的古迹为逝去的历史作正确的注解,让正确的注解告诉现在的人们真实的历史,是历史文化山水保护与开发的重要使命。

历史的议论文15

  轻轻地,我走在闪着幽幽青光的铜版小路上,仿佛向苦难的历史深处走去……

  寒风飕飕,冷雨霏霏。脚下,一条40米长1。6米宽的特殊的铜版路,沉重地向前延伸,延伸,一直通向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同胞纪念墙……

  一块块铜版上,清晰地浇铸着位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它们忠实地记录着历史上令人揪心的一刻,让我们沉重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轻轻地,我走在这浸透血泪的铜版小路上,仿佛看见屠刀掀起的腥风血雨,听见遇难者在愤怒呐喊……

  双脚印中,有朝夕相处的夫妻,有情同手足的兄弟,有拖着一条残腿的孤寡老人,也有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大法官。每一双脚印中间都刻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年龄,每一双脚印逼真而精细,看锝见每条细微的纹路……哦,这是历史证人的脚印啊!

  路的两边,醒目地竖立着两座铜像:一座是9岁时被鬼子的子弹打穿左肩的倪翠萍奶奶,瞧她袒露的肩头上,罪恶的弹痕深深地抠进了骨肉;另一座是0岁时被子弹打穿右腿的彭玉珍奶奶,她正拄着拐杖向人们痛诉鬼子的灭绝人性的暴行!

  瞧,这一双特殊的脚印,左脚只有四个脚趾,这是周文彬爷爷的足迹。据说,当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吃人的子弹呼啸着射穿了他的嫩脚趾……

  看,这块铜版上只留下一只脚印。呵,那是吴秀兰奶奶青春年华的时候,被日军屠刀砍断了一条腿,鲜血喷涌,痛不欲生……

  是的,双脚印记录了个血泪斑斑的悲情故事,浓缩了30万遇难同胞的弥天苦难啊!这些历史证人的脚印告诉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轻轻地,走在这永不磨灭的青铜道路上,我年少的灵魂在经受历史风雨的庄严洗礼……

  冷雨淅淅地飘洒,混和着的热泪,打湿我火辣辣的脸庞。我倚在沉实凝重的纪念墙前,只觉得胸中奔涌着炽热的岩浆,随时要喷迸而出!因为我心灵深处有着痛苦的感应:纪念墙内,30万屈死的'冤魂在呻吟在呼号在血泊中挣扎;30万期盼的魂魄要冲出墙体同骨肉亲人团聚;30万不死的灵魂要回归自己的故里,看一看家乡天翻地覆的大变化,看一看花团锦簇的六朝古都……

  然而,我悲痛地知道,这一切不可能再现了!当年的血雨腥风早已化着今天无声的誓言,而这些记载历史的青铜脚印,将永远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将把杀人的侩子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将铭记住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一页!

  轻轻地,我随着潮水般汹涌的人流,迈步在每一双铜版脚印上,一步一个脚印……

  浩荡的江风劲吹,胸前的红领巾飘动。我的心灵从沉重的悲愤中醒来,向着历史的光辉未来走去。面对那双血泪脚印和那堵高高矗立的纪念墙,不知不觉中,我慢慢将右手高高地举过头顶……

【历史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尊重议论文作文_议论文01-10

成功议论文08-09

尝试议论文08-12

团结议论文09-02

感恩的议论文11-20

青春议论文11-23

诚实议论文11-07

生命的议论文12-04

小溪议论文12-13

安全议论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