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华美德议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美德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美德议论文1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自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即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21.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你的认识是___________ 。(不超过25字)(2分)
22.阅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3分)
答:
23.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4分)
答:
参考答案:
21.【答案】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指:尽忠职守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
【解析】根据题意,判断题型,此题为中心论点的判断题。
传统美德的时代意义可以从②③④段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②段:爱我们的文化,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主复兴的强大动力。
第③段: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
第④段:对于个人,传统美德能够提供精神营养。
22.【答案】首先使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论证“忠“的含义,接着分别距屈原、张赛……作为事例论证,证明他们对祖国的忠促进了民族的进步;然后,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引出对“今天忠于国,忠于事可不可以“的思考;最后提出弘扬“忠“的要求,及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解析】由键词“如何阐释“判断此题为论证过程题。23.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4分)
23.【答案】心怀仁爱之心,相互为善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这种博爱思想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生活中在关爱自己的父母长辈的同时,也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这不仅能够调节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然而养老、教育,医疗等行业也不乏一些缺少仁爱之心,缺少职业操守的人,实在令人齿寒心寒,他们的行为让人不齿,不利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温馨、和谐、友善的大家庭。
【解析】此题为常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个人理想的题,一二模中各城区出现较多。
解答思路:现总结全文指定段落;再举出旁证证明观点(最好曾正反两列);最后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中华美德议论文2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规范了人们的日常行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新闻或杂志上有家庭暴力事件,这一直是我们所反对的。家庭暴力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发育。我们常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是的,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得体。所以,教育孩子全凭德行感化,我们不仅不能以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向孩子树立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途径之一。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富贵子弟无成者,习于严束也。”这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成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要求非常的高,只有不断地约束自己,才能爬得更高,飞得更远。老舍说过:“才华是一把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刀不常磨得话,久而久之他就生锈了。”所以我们要经历磨难,方得成功;即使才华横溢,但后天不努力,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自然而然也就是个普通人罢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古代至今都提倡: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公交车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些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到贫困山区支教,收集旧书、旧衣服捐给贫困山区儿童……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二十四孝、儒家学说等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责任,要让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国人感到自豪。
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让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中华美德议论文3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尊老爱幼是一种值得崇尚的良好家风。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老话说得好:“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你若孝敬父母,你的儿女也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孝顺你,代代相传。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割肉喂母,卖身葬父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孝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何况人乎?《游子吟》里的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强调了父母的恩情大如山。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一把屎,一把尿。教我们学说话,扶我们学走路,供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们看着父母为子女奔波,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将来发达了,要让父母以后过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也得养儿育女,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等以后,等有钱,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等到一声喟叹,几行热泪。
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
而此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执意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这是爱的爱的感召与传递,这小小的举动,足已让父母感到欣慰自豪。孝敬父母这颗种子从此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其实父母亲向子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以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帮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倾听他们的唠叨。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养育之恩大于天。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父母,善待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不孝父母,禽兽不如。人有三不交,第一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交。连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不孝敬,忘恩负义之人,大家都会敬而远之的。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事态度。父母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
孝敬父母不只是洗一次脚,喂一次葯那么简单,要持之以恒,“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一种孝敬,有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一种孝敬,能帮父母做简单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种孝敬。总之,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是我们的使命。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心中有父母,心怀感恩,砥砺前行。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吾日三省吾身,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老爱幼是家庭和睦的纽带,是搭建和谐家庭的桥梁,是一个家庭健康快乐的源泉。
中华美德议论文4
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历代君王、权贵都不曾忘记中华美德。因此在古代宫中就有很多的礼节,这是为什么呢?为的就是在其他国家之间展现独特的美德。
中国历代有很多恪守职责,刚正不阿的人,也有克己奉公的人。春秋堪,晋文公重耳主持国政。一天,李离身穿囚衣,戴着枷锁走进他的房间。李离自为官员,主管刑法,一向做事认真、可靠,可这次错判一桩冤案而遭到内心的谴责,为对得起自己,他便自身作囚犯,以求晋文公处决自己,虽然晋文公安慰他不必太自责,是听信了下人的胡说,但他仍坚决地说:“人命关天,法律规定杀人必须偿命,我既然杀错了人,就是触犯了法律,应该请示处分。”晋文公当众赦免李离的死罪,众官员都劝他穿上官服继续做官,可李离不顾众人的劝阻,拔出藏在身边的短剑,猛地往脖子上一抹。
李离严肃而认真地对待自己工作中的失误,甚至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来维护刑法工作的严肃性,壮烈得具有悲剧色彩。李离这样做,与其说是出于良心的内疚,不如说是出于职业的.道德观念,他用这种方式昭示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告诫后人,特别是握有生杀大权的官吏:责任在身,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否则,他们虽然身不着囚衣,人不入牢狱,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待罪者。
中华美德传扬了几千年,人人崇尚,人人爱戴,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去传承和发扬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议论文】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08-20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08-17
宽容是一种美德议论文05-16
中华美德颂演讲稿05-02
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06-23
中华美德颂演讲稿09-17
中华传统美德的演讲稿11-19
美德的格言06-15
中华的谚语10-21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读后感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