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赋矛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加快规范我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椐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老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6、资源共享、整合资源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开发。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
进行自主开发。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副油箱上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结构与科目
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暂定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科目: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注:每科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教师能力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四、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撰定《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3、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由课程审议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于评价差的课程应逐步完善。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组织、落实人员、按程序实施。并有制度、设备与经费的保证。
成立健全的组织
学校成立课程审议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相关人员构成。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主要职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2、教导处
主要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研组与备课组
教研组与备课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老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和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邻居;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全力的形成。
教学辅助科室提供开课的技术支持。
(二)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确定如下制度: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老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
(三)设备与经费到位
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2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及以“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1)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开展通过“民族文化(经典文化为主)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我们开展了“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在开发方案中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①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②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硬笔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三个一: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课;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④学期三个一: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评比一次班级“读经小先生”;制作一个“亲近经典—— ‘语文与文化’主题手抄报。
4、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1)、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③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④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2)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②诵读: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③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现象;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等。
④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20xx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校本课程之所以命名为“传统文化”,是因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①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②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 “歇后语、谚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又培育了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学表情达意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开发背景
我校位于镇文化区,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苹果栽培》、《大棚蔬菜种植》、《环境》等。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1)理论学习
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课程展示:每学年结合各教研组开发的校本课程利用教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三)建立了两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4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成凤
成员:李朝霞、王林凯、崔凤英、乔卫萍、曲福娟、孙秀玲、许守良、张淑凤、王洪峰、曲峰、祁锦波、仲秀丽、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5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校本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学校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五、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教导处陈秀素主任、教科室杨公军主任、初一级部赵万顺主任、初二级部王金奎主任、初三级部吴冬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
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
(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
(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
(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
(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六、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6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平的目的,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最后我校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从而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
1、继续深化棋类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学校已具有的一定规模的棋类校本课程,继续深化,继续编制、实施和评价一整套活动,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儿童立场,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眼光把他们个体生命对世界的真切体验自由灵性地表达出来。
2、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本学年我们将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校本课程。
三、遵循原则:
1.现实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学生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各方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2.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3.发展性原则: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四、实施方法:
1.课程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自编,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查后,确定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处在动态管理中。
2.成立课程开发小组,落实小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内容、活动形式、评选方法,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搭建平台,也以此来检验教师对各课程开发的阶段性小结与成果展示。
3.加大投资力度,创设开发氛围,形成浓厚的群体参与模式,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
4.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拓宽开发范围和内容,做到“统一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统一考评与单项研讨相结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5.校本课程的实施规范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由实验教师积累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研讨、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和处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题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价值。
评价的方法:
(1)棋类校本课程主要通过每学期进行的年级组三棋比赛,参加一年一度的区、市、省级棋类比赛以及段位晋级。通过各级各类的比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掌握高超的技艺。
(2)班级合唱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一年一度的“班级合唱节”比赛,让全校师生参与比赛,角逐胜负,同时,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奋发向上的学风和良好的校风。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平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中国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 、、、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相关文章: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篇)11-09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汇编7篇)11-09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集合7篇11-09
学校乒乓球校本课程计划03-22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6-24
学校乒乓球校本课程计划4篇03-23
学校课程计划03-19
学校校本研修计划03-12
学校校本培训计划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