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18 16:47:1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跟师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

  自从大学时研究中医后,我一直对中医学深感兴趣。虽然现在医学行业已经越来越依赖于西方医学,但我相信中医治疗的独特效果。因此,我选择报名参加中医规培课程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学。

  我觉得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好的师傅,来指导你如何学习中医。我找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帮助我建立了扎实的中医基础。他会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并没有嫌我问得太多或太傻。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传授知识,让我更容易理解。

  在接下来的规培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各种方面,例如穴位、经脉、中药、推拿和针灸等技能。我发现这些基础技能很重要,因为中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必须同时掌握多种技能以实现治疗目标。

  除了技能之外,师傅也教导我如何与患者相处。他教了我如何细致地接待患者,并且如何诊断和治疗他们的疾病。他给了我很多建议,比如在给患者治疗时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并告诉他们治疗过程的风险和后果。

  在整个规培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学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广泛和深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学习。这让我明白了中医规培只是开始,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总的来说,中医规培让我深入了解中医学。有一个好的师傅帮助我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治疗技能。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产生了信任感。我深深地感到这门学科的伟大和复杂,同时也发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

  纵观中医养生的历史,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养生有道,“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独具特色的养生观,仍激励今人效法。所言仁者即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仁”的核心,仁者爱人是也!“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养德就是注重人体精神的健康状态——精神卫生。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

  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

  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

  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

  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人要想养生,必须学会放松心情,而放松心情则必须学会放下烦恼的事,然而现实中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学会忍耐才能放下的。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功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漫漫岐黄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提起这个笔呀,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无限的感慨说不出来。

  中医呀,是个好东西,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的。

  现在的人呀,有点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有时候,我也想呀想,难道制度和人性化是对立而不能容纳彼此的吗,后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吧,我都不知道怎么来说了,每天的物欲横流,(我写的不好,有好多词,可到了嘴边却想不起来)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用心去体会这句话吧,我觉得中医的阴阳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用在什么地方它都是合适的,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学中医的过程中,我总觉得,阴阳是平衡的,但应以阴为本,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有好多例子,我却一下举不出来,比如说一个家庭,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组成一个家了,在这个家里,男为阳,女为阴,男的在外面干活挣钱养家,女的在家里整理内务,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这不体现了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吗,阴阳互相融合,互相转化,才能家庭和睦,其乐容容呀。男的过一段时间要回家吧,这其实就是阴阳互相转化的过程,但要是男的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寄钱的话,这就说明这个家的阴阳失去转化,阴不能生阳,阳又不能化阴了,那这个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阴阳不能互化的情况下,这个家就完了。

  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个家庭里,以阴为本,就是以女人为本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这个家还是个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没了的话,那这个家很快就散了,变成另外一个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我觉得是这样的,这里不要讨论那些特别的例子,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伤阴比伤阳厉害,伤阳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个阳气被郁的一个症状,如果本身阳气盛而阳被郁的话,那就是太阳伤寒之类的了,会有发热之类的,如果本身阳气不盛的话,就是身体不是太好,像书生一类的人,那就会成为太阳中风之类的了,出汗,还发热。但都还过的去,这种病不是太厉害(相比伤阴之类的),那伤阴我在生活中见到的就如中暑之类的,因为暑为阳邪,阳邪盛则伤本阴,病人就会出现混身大汗淋漓,这个时候病人就很危险了,因为体内血汗为阴,而随着阴的流失,那阳气失去依附的载体阴液,阳气就会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险的,像一些休克呀之类的。现在西医来的还是快一点,马上输液,补充体液,在某些方面我觉得西医还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输液呀之类的,西医比中医来的快。

  我是自学中医的,我觉得中医好,它是对病人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一种分析,在中医治法里面有“理、法、方、药”四个方面。

  理自然就是对病人发病的过程,病人发病的机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种分析,运用阴阳的思路,去看谁轻谁重,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重则治标,轻则治本,或标本同治的一个道理。

  法,在这里我觉得除了中医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能灵活运用之外,还要能够能灵活运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针法等等,要灵活多变,要法无定法,药无定药,那才是医者最高水平。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

  第一段:介绍中医妇科的重要性和现状(200字)。

  中医妇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妇女的生殖健康和女性特有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女性的生活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妇科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当前中医妇科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跟师。

  第二段:跟师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300字)。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通过模仿师傅的诊断技巧和治疗方法,学习了很多妇科疾病的治疗经验。师傅教给我如何观察妇科常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并且教会了我如何选择合理的中药进行治疗。通过师傅的指导,我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诊治方法,虽然一开始可能不是很准确和熟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同时,跟师的过程也让我明白了中医妇科的独特之处,它注重调理和平衡整个身体,而不仅仅关注病灶的治疗。这使得中医妇科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优势。

  第三段:对中医妇科的看法和贡献(300字)。

  中医妇科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妇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注重整体的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调整女性身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式与西医注重病灶治疗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中医妇科在调理月经周期,预防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中医妇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妇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和方法,为女性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段:中医妇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00字)。

  虽然中医妇科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中医妇科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次,由于中医妇科的专业性较强,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然而,随着中医学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中医妇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跟师,中医妇科将为妇女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自己在中医妇科领域的追求和展望(200字)。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的学员,我将继续加强对中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中医妇科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诊治方法。我希望能够将中医妇科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贡献。在未来,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妇科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为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4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继承千年智慧的医学,学习和传承中医知识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这就要求中医学生能够通过找到合适的师父进行师承学习。在我的中医学习过程中,与我的师父们的交流与指导成为了我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首先,师承系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至关重要。中医学并非简单的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需要通过实践经验不断实践和探索。传统上,中医学生往往通过寻找合适的师父进行亲身指导,通过师父的经验和教诲来提升自己的医术。师父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医理论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纠正我们的错误和疏漏,从而加强我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师承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与师父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可以学到中医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学到中医文化和传统医疗技巧。师父们往往能够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实际操作的示范来展示中医技术的独特之处。在我与师父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医疗技巧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这对我的综合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另外,师承学习也提供了学生与师父的交流平台。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不仅能够学到中医知识,还能够和师父们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互相启发,相互促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师父们通常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践经验,与他们的交流可以拓宽我们的医学视野,并且能够将我们的学习融会贯通。

  最后,师承学习也是对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哲学和审美内涵。师父们承载着中医文化的延续,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精神核心,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只有通过师承学习,才能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发展和推动中医学术。

  总而言之,中医师承跟师是中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师父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医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师承学习也是对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师父们承载着中医文化的智慧和博大精深,他们的指导将成为我们学习中医知识的宝贵财富。希望每一位中医学生都能够秉持师承跟师的理念,找到合适的师父,不断学习和进步,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5

  随着中医药学的日益兴盛和发展,对中医内科规培跟师的需求逐渐增加。规培跟师是指中医药专业毕业后进行继续教育和实践,以提高临床能力和医德医风。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中医内科规培跟师的心得体会,分别为培养科学精神、加强病证辨析、提高临床技能、完善医德医风和强化自我修养。

  一、培养科学精神。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临床能力。在每天的规培实践中,我不断强调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严格遵循中医内科规培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在病证辨析和处方思路上,必须贯彻以证居首、以辨为本的原则,做到科学、精准、细致地处理每一个病人的情况,以便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加强病证辨析。

  作为中医内科规培跟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病证辨析能力。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提高病证辨析的准确性和诊断的科学性。在规培实践中,我经常利用网络和医疗院所提供的各种专业书籍,查阅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证辨析。

  三、提高临床技能。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不断开拓新疗法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规培跟师的实习团队和导师都会根据临床状况、病人诉求和病例种类等要素综合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并提出治疗建议和医学思考方式,以便提高临床效果和治愈率。

  四、完善医德医风。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完善职业素养和医德医风。即使在最为困难和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坚持患者至上、身体第一的原则,做到悉心照顾每一个病人的情况,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和担忧,以便在医患关系和信任方面建立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自我修养。

  中医内科规培跟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自我修养。在工作中,我们总是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和生活压力,对于自我修养要特别重视。可以适当休息和锻炼,保持心理平衡、身体健康。因为良好的自我修养能够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使我们更加自信和稳定的面对和处理各种事情。

  总之,中医内科规培跟师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需要我们以更高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序和体系来去处理和解决每个病人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水准和专业素质。只有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而提高临床能力、增强职业修养,才能为更多的病人提供健康和福利的保障。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6

  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而我仅仅跟随学习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她认为“医乃仁术”,“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象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李砚民主任不但继承了前贤精湛的医术,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德医风,她以“大医精诚”之训,铸成“救死扶伤”之心。她崇拜仲景论证之精辟,更佩服仲景“下以救贫贱之厄”之至诚。她虽已久负盛名,但毫无名医架子。多年来,她废寝忘食地工作,耐心地接待每一个就诊者。一般来说,来请李砚民主任诊病的人,大都为重患或疑难病。人们常常看到,下班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她还在为“号外号”的病人悉心看病,特别是对那些慕名远道而来或一时挂不上号的农村病人,宁肯牺牲自己的休息,也要为他们诊治。有的病人跟到家中,或截在路上,她都是和颜悦色地接待,安排时间为他们耐心诊治,从不厌烦。对于一些来信、来电寻医问药的病人,她总是认真回复,或调剂药方,或鼓励病人增强信心。因此,许多患者不仅把她看作救病的医生,还把她当成自己的朋友,精神的'寄托,康复的希望。

  李砚民主任作为开封市中医院人,以其高超的医术,坚韧不拔的科研作风,带动了开封市中医院的发展,慕名前来诊治的患者众多,并于20xx年成立了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李砚民主任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精确的辨证论治,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她练就了胜人一筹的医疗技术,有多少患了所谓“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她的精心治疗下恢复了健康。她谦虚谨慎,从不满足自己的成就,虽已患者众多,仍手不离卷,孜孜以求。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7

  中医是一门不断传承的学问,良好的师承关系对学习者的成长十分重要。中医师承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一个人的思想、风范和道德。作为一名中医学生,我非常幸运能够有一位优秀的导师,在他的帮助下我收获了很多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挚师必先得其真传,其次方可入门。我记得在我成为中医学生的第一天,导师便向我们介绍了中医的真传——《黄帝内经》,这本书被誉为中医学的圣典。他要求我们每天都要读一些《黄帝内经》,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中医的精髓。每天的读书计划并不长,只有半小时左右,但是这半小时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却是很珍贵的。导师告诉我们,中医不仅是一门知识,还是一种修为,修为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学生们付出很大的努力。

  除了日常的学习计划,导师还十分关注我们的其他方面,如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中医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技能,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中医学习和医生的使命是救济世间百姓,因此一个合格的中医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风范。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导师也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中医的精神。他告诉我,在中医学中有一种叫“德医”的概念。所谓德医,就是指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要具有极高的医德、医风和医术。在亲身跟随导师的帮助下,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医医生,必须始终保持谦虚、专业、尊重患者和爱患者的态度。

  我很幸运能够有一位这么好的'导师,他是我追求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医生的精神导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一个好的中医医生不仅要掌握中医的学说和技巧,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要有医者仁心,积极地投身到中医事业之中,成为中医这个伟大事业的一份子。

  总之,中医师承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体现在为人师表、培养品德、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我相信,在中医学习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谦虚、积极、良好的品德,牢记师承传统,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中医医生。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8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 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9

  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0

  作为一名中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规培跟师实践,以便更好地掌握医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背景、对比、独立操作、实操以及反思与总结,详细描述我的中医规培跟师心得体会。

  背景。

  在一所医学院中学习中医,我们的教学内容大多还是理论知识。但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时,规培跟师便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比。

  相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规培跟师实践更具有操作性,此时我们需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需要全神贯注的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再根据中医经验去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这一点,与纯粹的理论学习形成了鲜明对比。规培跟师实践中还需要考虑现实市场对医疗技术的需求,需要更好地将自己的医学技能家化,否则就无法在未来的工作中立足。

  独立操作。

  规培跟师的最大特点就是独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头到尾地负责一个病人的.治疗,包括诊断、治疗和随访。这一过程的全过程都需要我们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熟悉完整的操作流程,融合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技巧。

  实操。

  在规培跟师实践中,仅有理论依然不够,真正的医学实践还是在于实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也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在实操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患者们寄托着自己的信任和希望。同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而不仅仅是按照书本上的标准执行操作。

  反思与总结。

  在规培跟师实践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情况,都应当记录下来,经过梳理和回顾,找到自己治疗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同时,也可以向其他的有经验的中医专家请教,寻求更加优秀的治疗方案。总结自身经验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在下一步的治疗中更加从容自信,更加理智地面对复杂的医疗情况。

  总之,中医规培跟师实践对于每一个中医专业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医术,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最佳状态,不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这都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1

  从事中医妇科专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治病务求其本,以调脏腑之气为重,而调肝由为首要。认为妇科病多隐微,必须详问细察、诊断确切,则用药无不中的。

  从跟师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跟师不能仅仅抄抄方,不能只学会看跟师时见过的病,最重要的是学会临证思维,一定要“学我,像我,超过我”。在中医学界,业师有“活字典”之称,他认为只有融古贯今、溯本求源才能发展中医;反复强调中医学不是古董,而是实用的科学,只有切实解决病人的疾苦,才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如何才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必须学会勤读、泛读、精读古今医书,博采众家之长,才能触类旁通,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认为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妇科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黄院长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老师常说,高超的医术来自人的`聪颖和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提高医术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第二、对人体和疾病要有全盘的把握度,诊断要明确,问诊要详尽;第三、熟练运用中医妇科专业技术;第五、学习知识,运用技术,提高水平,升华境界,不断进步。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2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儿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儿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IOOO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乂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罠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7TO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

  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日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Ll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王新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3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 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 期盼达到的。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

  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

  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

  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

  ;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三、要勤于思考。

  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

  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4

  本次跟班实习中,我们的指导老师是徐老师,徐老师是湖南大学临床学院附属中医系的一名见习生,在见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见习计划进行实习,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在不断的进步中逐渐掌握了见习中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我们跟随徐老师,在徐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对医疗设备的熟悉起来也很快,并且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临床应急方法。

  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常见病的常见病的病情,例如:腹泻、腹泻、溃疡、腹泻、结核、急腹症等;

  1、在徐老师指导下,我们了解了常见病的治疗和简单的药物配伍禁忌,如胃肠科、胃肠科、胃肠胃肠镜、胃肠套管、食道胃肠、食物谷类、胃肠道胃肠道切除、胃肠套管等;

  2、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常见病的药物配伍禁忌、药物性质、药理作用、适应症等知识进行了了解,并对一些常见病的药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见习感想:

  我在徐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积极参与临床实习,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入理解了一些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等知识,在实践中丰富了临床经验,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熟悉了常见的临床药物,而且还对中医和基础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还认识了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常用药物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等知识。

  二、见习收获与体会:

  这次实习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在学习上,还有许多的课余知识。

  首先,在见习中我们不仅可以熟悉医院的运作模式和工作制度、规章制度,而且还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的真实情况,从而进一步巩固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我们初步踏入社会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其次,见习让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也得到了发挥与提高。我们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学习和了解了一些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知识,并为以后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也培养了我们对本专业的热情。

  在这一个多月中,通过在学校和医院的见习,我们都收获了很多,不但对医学知识的学习,还增强了我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信心,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清朗的认识。

  在见习中我们不仅熟悉了医院的运作模式和工作制度,还对病人和医生的关心体恤,同时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医护人员的良好医德医风给病人以了很大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如何对病人进行各方面的治疗和护理。最后,在见习,让我们了解了临床医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见习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医学知识的欠缺,也可以在这短短的实习时间里深入的接触到临床,对各种常见病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必要的了解,同时也对医疗设备的保护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5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深知中医的深奥和精髓之处。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我选择跟随一位中医师学习,跟师多年,我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体会。

  中医跟师需要专注。中医的理论非常繁杂,需要将每一条理论都串联起来才能理解其中的关联和精髓。因此,跟师过程中要集中精力,专注学习,不能三心二意。

  中医跟师需要耐心。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反复请教师傅。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和细心,否则会因为急躁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

  再者,中医跟师需要勤奋。学中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对病例的观察和思考也要不断地进行。因此,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保持勤奋的心态,用心去学习中医的每个细节和技能。

  最后,中医跟师需要谦虚。中医是博大精深的学问,跟师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应该过于自信和自负。应该虚心请教师傅,不断学习和磨练自己。

  中医跟师需要专注、耐心、勤奋和谦虚。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中医精髓,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医跟师总结论文06-25

中医跟师总结论文经典5篇07-15

中医跟师总结论文必备【5篇】07-16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04-13

中医院实习心得体会08-11

幼师跟岗培训心得体会12-28

小学跟岗学习心得体会07-28

教师跟岗学习心得体会08-13

中医医院护理计划02-19

跟岗培训总结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