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时间:2024-09-11 18:12:53 小学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8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8篇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1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枣政发[2008]5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事关全区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构建和谐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和环境,实现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基本解决中小学教师缺口问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技能有明显提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并充分发挥作用;教育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教育质量优势;建立起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三、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教师队伍补充、优化和激励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按照上级关于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教师工资统一发放、教师调配统一管理机制,力争两年内实现全区城乡教师统一工资标准。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要会同人事等部门,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奖励、档案管理等职能,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统一。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往学校安插不合格教师或抽调借用教师从事其它工作。

  (二)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科学核定教师编制。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进教师必须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和相应学历条件。小学教师达到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中学教师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所有教师必须持有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部门要配合编制部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努力解决好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指导学校科学设岗设编,合理配置教师,切实纠正升学考试科目教师超编、非升学考试科目教师缺编的现象。

  (三)建立新教师及时补充机制。每年根据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情况,在编制限额和增人计划内,严格按照《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室字[2007]32号),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教师。加大对区直学校编制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区直学校聘用教师过多、支付人力工资消耗财力过大的问题。

  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全区农村学校“校校新进1名大学生计划”,力争3年内完成。吸纳优秀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在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四)健全和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建立有利于激励教师和促进学校发展提高的教师流动机制,规范教师流动程序,严格控制数量。教师的交流,应按照《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室字[2007]32号)规定进行。逐步建立教师在城乡及不同乡镇和学校之间的流动机制,积极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实现乡镇、学校内资源共享的有效措施。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城镇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应履行支教义务,支教期不少于1年。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编在职的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鼓励和倡导城镇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任教期间,关系不转、待遇不变,对其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职务聘任、评先推优等方面优先。

  引导鼓励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学校、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定期选派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举办讲座、公开课、示范课和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培训、学习、挂职锻炼等,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乡镇之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差距。

  (五)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全面推行多元化评审。调整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突出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引导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实行教师职务聘期制度,教师职务一般3年一聘。要加强对已聘人员教学实绩的定期量化、跟踪考核,对于无法胜任所聘职务的人员可以不受聘期限制进行调整,予以低聘,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逐步形成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六)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四制”改革成果,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在定编定岗的前提下,实行平等竞争、竞聘上岗、定期考核、合同管理。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农村学校在岗的“民转公”教师优化提高办法,争取利用3年的时间解决农村教师中存在的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较差的人员问题。

  加大绩效工资的实施力度。要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绩效工资分配的实施办法。各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工作人员的实绩、贡献,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合理拉开差距。

  (七)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教师评价体系和科学、规范、多主体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师德表现、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评价和奖惩教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要综合考查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和所用时间两个基本因素,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

  (八)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经费投入,逐步做到区域范围内教师同工同酬。

  (九)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为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在每3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继续推进“课改标兵”、“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师德标兵”、“十佳校长”等评选工作。

  四、加强中小学管理队伍建设

  (一)造就一支职业化校长队伍。校长一律实施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年一聘。加大校长的交流力度,原则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超过两个聘期,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超过3个聘期。促进校长队伍年轻化,新任校长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校长的履职考核和民主监督;建立符合学校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的选拔、任用、激励、约束机制。用3年的时间,要对中小学校长分批进行一次轮训,努力造就一批专家型的校长队伍。

  (二)培养一支效能化中层管理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形式,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轮训,提高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坚持精简高效原则,规范学校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中层干部职数。建立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校级领导后备干部队伍。

  (三)建设一支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实行班主任任职资格制度。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行社会考察,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教师教育机构要承担班主任的培训任务,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所需经费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列支;要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将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并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聘任、奖励、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各学校要根据实际,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定期表彰。

  五、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和科研能力为主要培训内容,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培训重点,拓宽教师教育途径,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

  (一)进一步完善培训体制,改革培训模式。整合区级教师教育相关资源,使区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教研培训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以校为本,促进教师素质发展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区域研训”等教师成长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自主开展教育理论、课改、教材等方面的学习、研修、交流等活动,增强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建立教师校本研究培训机制和成长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撰写博客或进行其他形式的网上学习,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学习型组织。

  (三)做好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培训。开展“山亭名师”、“十佳创新校长”、“十佳创新班主任”、“十佳创新教师”等培养工作,形成区、乡镇、学校三级“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加大“名校长”的评选和培养力度,力争有较多的教师和中小学校长进入全市名师、名校长行列。

  (四)确保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拨付和使用。农村各中小学校教师培训费要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五)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统筹规划农村教师参加教育部新课改网上远程研修;利用寒暑假组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高校参加素质提高专题培训;组织农村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薄弱学科教师脱产培训等,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六)完善师德建设制度,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校要根据各自实际,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管理,严格进行师德考核,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推进文明从教,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2

  一、明确提出了“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办学新理念

  “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为此,镇中心小学在抓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还将特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特色教育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近年来,学校校园环境布置增加了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体现了生动活泼的良好育人环境,同时扩大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和科技制作室,增添了体育设施和新的图书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镇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示范,在乡镇村级学校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在其引领和帮助下,各村级小学立足本校实际,充分盘活现有资源,纷纷制定出了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目标和具体措施,形成了具有覃塘镇特色的学校发展模式,全镇村小在镇中心小学的带动下比翼齐飞,教育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镇中心小学制定和实施了“一个示范,四个中心,八项制度”的学校管理模式,即镇中心小学在办学的各层面要成为村级学校办学的示范,成为全镇教学、教研、信息和培训的中心,共同遵守包括思想、校园建设与管理、安全卫生、“两基”管理、教育管理、教研、信息、培训等内容的八项管理制度,实现镇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的一体化管理。镇中心小学还为此建立了考核监督机制,每学期末对村级小学在内的全体学校领导、教师统一进行考核评估,使全镇的小学管理做到统一规范,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实现了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在规范学校办学方面,镇中心小学不仅以新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本校的示范性,而且以新的管理模式促进全镇小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例如,黄鹤小学是覃塘镇比较贫困的学校之一,由于学校疏于管理,教师无心工作,导致教育教学成绩均排在全镇小学的后面。在执行了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后,黄鹤小学的办学水平排进了全镇的前5名,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该校工作的杨蔼坚老师原本打算调走,但是看到学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进步后,打消了调走的念头。

  在教学、教研等工作方面,镇中心小学以本校为“中心”,努力抓好本校的教学、教研、信息、培训四方面工作的建设,同时带动全镇各小学抓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和辐射活动,使全镇各小学迈上了学校发展的新台阶。例如,在教研方面,镇中心小学设立有科研处和教导处,这两个业务指导职能部门以科研课题和课改实验相结合,着力加强全体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虽然镇村级小学多数不能独立完成课题研究,但镇中心小学在强化村小领导和教师科研意识的同时,努力做好对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工作。比如,镇中心小学会根据教改动向选出需要全镇各小学参与研究的共同课题,要求全镇各小学的科任老师共同参与,同时鼓励各校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课题开展研究。为使课题研究得以有序进行,且逐步深化,镇中心小学每个学期都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议,总结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学校间相互交流经验。几年来,全镇共有各级各类课题40多个,应用推广课题10多个,呈现了“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可喜局面,促进了一大批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准的层次。

  三、扎实开展帮扶和轮教

  为缩短全镇14个村级小学校际间的办学差距,镇中心小学采取骨干教师校校帮扶和轮教支教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全面提高全镇各小学的教学质量。

  在“校校帮扶”方面的具体做法有:一是“传经”。被帮扶学校定期派领导到帮扶学校跟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管理水平。二是“送宝”。帮扶学校定期到被帮扶学校“送课上门”。三是“包干”。帮扶学校的教学骨干对被帮扶学校考绩较差的老师进行重点指导,签订提高协议。四是“观摩”。被帮扶学校全体教师每学期到帮扶学校进行观摩学习一天,主要是听课、看作业、学习班级管理经验等。五是“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例如,在镇中心小学的安排下,谷罗小学和甘化小学开展了结对帮扶。甘化小学是20xx年划归覃塘镇管辖的厂矿小学,刚开始,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没有步入正轨,实施结对帮扶后,谷罗小学积极帮助该校领导抓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每学期按照镇中心小学的要求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享教学资源,学生之间也开展交流‘活动,如篮球赛、联欢会、作文竞赛等。通过谷罗小学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帮扶活动,甘化小学的.各项常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实行帮扶政策后,全镇的薄弱小学在学校管理、校园建设、教师业务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支教轮教”是提高全镇教师教学水平的又一途径,镇中心小学每年都会从本校和其他分校抽出部分比较优秀的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轮教,要求支教的老师在上好所任科目的同时,还要上好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帮助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

  实行校校帮扶和轮教支教责任制后,镇中心小学每年均制定出学校对口结对帮扶的对策和内容。帮扶内容有硬件上的资金、设备的支持,软件上的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教学业务交流,主要以专题讲座、听课评课、常规工作检查指导、送教下乡等形式进行。通过对口帮扶,加强了薄弱学校的建设,有效地实现了全镇教学优势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使全镇各校得以同步发展。

  四、坚持校本培训,实现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对农村学校来说,外引骨干教师比较困难,只能依靠自己培养。镇中心小学意识到这点后,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基地作用,坚持校本培训,从提高教师素质中要质量。镇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有限,不可能全部均衡地分配到各村级小学,以达到全镇队伍的均衡配置。因此,在对全镇的小学教师开展培训时,镇中心小学除履行职能承担部分培训任务,还要对各村级小学的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从而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保证学校教育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比如姚山小学地处该镇壮族山区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教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在镇中心小学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加强学校内部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师个人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年努力,姚山小学不仅不需要镇中心小学分配骨干教师,而且还向镇中心小学输送了2名骨干教师。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校本培训,切合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实在,既提高了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效益,又使教师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从而使校本培训变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且能很好地坚持下来。

  五、强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管理。提高信息服务功能的综合效益

  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作用,强化信息技术管理,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为全镇各小学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本着“确保稳定、适度发展”的原则,几年来,镇中心小学先后投资100多万元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多功能演播室等,并把学校的所有电脑接入教育城域网。在镇中心小学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各小学也都配备了电脑。从此,依托网络信息平台,镇中心小学实现了网上办公自动化,通过网络平台,做到通告、通知上传下达,教师间也可互相传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还可与学生进行电子信息交流。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3

  作为一名庙背小学的骨干教师,我对自己应努力尽到的职责和自身的差距感到有些不安。我应该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同时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真正作用。为此我与本组教师刘佳结成帮扶小组,实际是互帮互带,争取共同进步,尽快成长!

  在结成帮扶小组后,我将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实际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明确目的,提出要求,制定方案,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以敬业刻苦为出发点,以严谨治学为工作态度,以坚持不懈为工作原则,争取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每月帮助刘老师备一次课,检查一次教案,提高其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2、每月至少听一节课,并给出详尽的'导评,帮助老师提高。

  3、每月给刘老师上一次示范课。

  4、每学期指导刘老师作校内汇报课一节,帮助其完成设计方案,指导其完成上课任务。

  5、指导刘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情况,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四、指导徒弟完成一定的任务:

  1、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我。

  2、积极参与备课,主动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设想,提高分析的能力。

  3、认真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4、经常总结教学的反思和随笔。

  总之,希望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为建设小学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4

  学校为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打造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互相学习氛围形成,帮助其他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实行新老教师互帮互学、互相帮扶的方法,确定了以熟带生、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在学校的制度与计划的要求下,我被学校安排给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王贵老师帮扶,为我学习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为在被帮扶中提高自我,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特拟定本被帮扶学习计划。

  一、帮扶老师:王贵

  二、帮扶形式:采取“共同研究,集体帮助”的形式,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互相帮扶。

  三、学习目标

  1、努力学习帮扶老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

  2、向帮扶老师学习校纪校规,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向帮扶老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并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4、在学习学校优良的教育经验的同时,能够不断创新。展现自己的风采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师德、师品、师艺。

  四、学习措施:

  1.拟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帮扶老师,虚心听取帮扶老师的意见,不定期向帮扶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工作体会和教学感悟。

  2、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记录身边的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期末拟写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3、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帮扶师听课、评课,认真听业务帮扶教师的示范课。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尽快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到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开发校本教材。

  4、结合学校听课制度,两周完成听课至少1节,课后虚心听取帮扶教师的意见,并加以分析,在课堂中创造性实施。

  5.每周完成1篇教学反思,请帮扶老师审阅。

  6、熟知本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跟随业务帮扶老师的指导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第一学期可以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对此有初步的了解(和业务导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第二学期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开展校级课题研究)。

  7、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对业务帮扶老师的课随时进班听,听完课后虚心向业务帮扶老师请教,并作上上详细记录。

  五、学习活动安排

  1、每月集中备课一课时,分析检一次教案。

  2、每月互听一节课,取长补短,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3、经常总结教学,写好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5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创建省教育强镇、强区的工作步伐,近年来,该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按照“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先建后撤,稳妥推进”的原则,不断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一是大力实施“强”“并”“增”三字方略,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强”即强化薄弱学校建设。加大投入,为马坝中学、枫湾中学、枫湾中心小学、大塘中学、大塘中心小学、罗坑学校等薄弱学校高标准建设了运动场,高标准配备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学校的硬件由“弱”变“强”。“并”即按照撤并方案成功撤并了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撤并了大坑口中学和火山中学,将原马坝安山小学、阳岗一小2所完全小学撤并到新建九龄小学,将乌石中学、乌石中心小学合并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资源整合交融发展,有力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增”即增建高标准的学校、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缓解就学压力。投入4000万元新建了城区九龄小学,投入1400万元异地新建了城区艺术幼儿园,投入400万元新建了罗坑镇中心幼儿园。

  二是积极实施办学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该区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办学管理新模式。在马坝城区大力实施办学管理模式改革,采取一校两区“捆绑”、区域联动集约化办学等形式,将薄弱学校纳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管理,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首先,将马坝城区新建的九龄小学划归实验小学统一管理,实行一校两区“捆绑”发展模式,实施“同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师资调配”,在九龄小学直接植入实验小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提升九龄小学的办学层次,使两校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其次,重新调整马坝城区学校布局,将马坝城区小学分成四个片区管理,由此组成区域联动的集约化办学模式,分校与主校实现理念、管理、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彻底打破了城乡教育二元分割,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该区在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同时,制定了《曲江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总体方案》,对全区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近三年累计投入教育创强资金约1.2亿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该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区24所义务教育学校,除小坑中心小学外,全部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覆盖率达95.8%。

  打造素质教育品牌,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真正的教育均衡是内涵的均衡。为推进教育内涵均衡,该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素质教育品牌。区教育局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思路分步推进全区中小学校“一校一品”的建设,积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20xx年和20xx年连续两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创建学校品牌”为主题的校长论坛活动;区教育督导室专门制定了《曲江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活动。本着“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全区各中小学校都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涌现了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如:马坝中学打造了“向善、从善、立善”的校园文化品牌;沙溪中学着力打造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实验小学打造了“快乐阅读”和“科技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城南小学打造了诵读经典的“书香校园”文化品牌;曲江二中打造了“爱心教育”的校园文化品牌;新建九龄小学在继承区实验小学“快乐阅读”和“科技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九龄文化”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打造优秀教育团队,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教育要创强,教师就要提质。”这是曲江区教育局局长余国天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目标要求。几年来,该区积极按照“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事互学、尊重关怀”的总路径,努力推进“强师兴教”工程,着力打造和合奋进的优秀教育团队。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师快速成长的培养机制,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帮教帮学”活动计划。

  二、帮教帮学活动目标

  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帮教方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工作及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三、帮教帮学活动对象

  四、帮教帮学活动时间安排

  帮教帮学的活动时间周期为两学年。

  五、帮教帮学活动过程

  1.帮教帮学活动目标:

  新教师在指导教师帮助下,了解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初步熟悉任教学科的教育教学常规,基本能够按照新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体现:

  (1) 制定教育及学科教学计划

  (2) 钻研教材、备课。

  A 课的结构,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

  B 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C 板书的设计及教学媒体运用

  D 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

  E、作业量、作业批改、辅导等环节

  (3) 课堂教学

  A、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B、 资料、教学用具准备;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C、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D、 运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

  (4)初步了解说课、评课

  (5)教学教育自我总结、反思和评价

  2.帮教帮学活动要求

  (1)新老教师自结对子后应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见习期教师登记表)。

  (2)新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既要向帮教教师学,又要向书本学),要善于动脑,勤于动口,细心观察,不断积累(包括写好听课笔记、听课心得、教学反思),每学期要写好结对子工作总结、心得体会。

  (3)每二周向指导教师上一堂实践课(课前须向指导教师阐述本课的教学构思,听取师傅的意见、建议)并做好记载(新教师帮教教学实践表)。

  (4)指导教师要加强示范和指导,要欢迎新教师随时到堂听课。听课之后必须互相交换意见,并作出各种记载,每学期,新教师要上好一节教研组内的汇报课。

  (5)每学期初、末,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备课笔记、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作好记载,并对该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

  (6)新教师每学期语文听课20节以上,指导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7)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如果是剪贴,则在每份材料下写3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3.帮教帮学活动形式

  (1) 定期研究、听课与不定期研究、听课相结合。

  (2) 活动范围灵活多样

  (3) 教与学,帮与做相结合

  (4) 研究与讨论,教育与谈心相结合

  (5) 指导,听课、检查相结合

  4.每学期主要开展“六个一”活动(在帮教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

  (1)一节教学入门课(在期中考试前、以新课为主)

  (2)一节教学汇报课(在期未考试前,以复习课为主)

  (3)一次说课(时间由教研组长确定)及一份说课材料

  (4)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

  (5)三个以上的教学课件制作

  (6)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

  以上材料每学期末一并交教导处。

  六、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帮教帮学活动效果

  加强新教师帮教帮学管理工作,使帮教帮学活动进一步细化。管理中,以人为本,帮教帮学活动过程式要突出新、活、严、实,向管理要效果;学校、教研组、“结对子”对象三位一体结构严密、信息畅通、管理到位、强化帮教帮学效果。定期与不定相结合地进行检查验收。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7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明确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针,在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绩。但由于受多年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严重阻碍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与同仁交流。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向农村学校倾斜力度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尽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与城市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但由于农村学校"先天不足",要赶上城市学校的办学水平,必须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1、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200人以下的学校较多。在撤合并学校调整进程中,考虑到其特殊地理位置,学生上学路途安全等因素,这些学校暂且得以保留,以班级进行教学。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200名学生的学校每校至少得用10名教师,按现行的小学生师比1:22.5的编制标准,只能配备9名教师。新课改后小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课课时量增加,造成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再加上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少年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更加捉襟见肘。导致一些课程无法开齐、开足,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小学低年级一个教师包一个班,一个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教师如遇到业务培训学习、开会以及病、事假等情况,这个班就没有教师上课。因此在配备教师时,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科学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本地区中小学人员编制方案,机构编制部门根据规定的编制标准,会同财政部门核定本地区中小学人员编制,由县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各校人员编制,并报县级编制部门备案。将学校门卫、炊事员、锅炉工例入县级机构编制,县财政承担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农村教师过重负担,稳定农村教师。

  2、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许多农村教师家住县城,中午吃饭在学校,午休在办公室,生活条件艰苦。为了工作早出晚归,起早贪黑,放弃照顾家人和孩子。各级组织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安心教学提供便利。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同时建教师公寓和灶房,解决教师住宿、午休和中午吃饭问题;在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给老师配备办公用桌椅、柜子、灶具、健身器械和微机,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教书育人。在考核评价中,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农村教师与县城教师因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实施考核、评价时不能搞一刀切,要有农村的评价标准,评选各级各类先进工作者优先考虑农村老师。学校领导要与教师多沟通,以组织出面解决教师婚姻、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用情感留人,稳定农村教师。

  3、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农村教师常年包班教学,超负荷工作,他们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而且增加交通费支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交通补贴、误餐费补贴等地方特殊补贴的政策规定。增加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教育成果表彰奖励制度,对于在农村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组织外出旅游学习或疗养。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真正做到用待遇留人,稳定农村教师。

  二、注重农村教师培训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各级领导要关心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更好地使用。要立足于农村学校实际,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通过教学研讨交流、岗位练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做到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外、用事业留人,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各级地方财政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金费,用于农村学校教师每年的各类培训支出,提高当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专业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积极选送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及脱产学习,壮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坚力量。落实骨干教师津贴,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其幅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对通过进修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者,由单位报销一定比例的学费。

  2.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明确中小学教师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培训学习课时,参加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将师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担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责任,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督查制度、师德考评指标体系、师德问题报告和舆论监督机制。组织开展社会评教育、家长评学校、学生评教师的"三评"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充分尊重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的劳动创造,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4、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取得教师资格者的定期核查(每五年一次)。从事教育工作的持证者每满五年要向教师资格注册机构提供每年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情况和年度考核情况,如果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学分且年度考核合格,则给予注册。对于连续注册4次或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或特级教师可不再要求注册,所持的教育资格证书永久有效。逾期未注册或不符合注册条件者,所持的证书自然失效。如重新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重新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考试和教学技能考试,合格后才给予注册。未从事教育工作的持证者每满五年,要到户籍地指定机构注册一次,向注册机构以书面形式提供五年来的学习进修情况。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其一是了解本辖区教师资格持证人员情况,为师资培养规划和教师录用提供依据;其二是要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清退不符合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建立教师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三、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建立教师交流机制

  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探索建立城乡学校之间教师交流机制,实行全县教师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是均衡农村学校师资配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1、实行农村教师任教奖励制度。凡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发放特殊补贴,不计入工资总额,离开农村后,补贴自行终止。教师职称评聘必须有农村任教经历,农村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可以不受岗位指数限制,直接聘任;如离开农村,其聘约自行解除。在农村服务达到一定期限自动晋升职称,以此调动县城中小学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吸引新招聘教师到农村任教。

  2、实行县城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和干部轮岗制度,鼓励超编学校的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教学质量较好学校的教师向农村师资薄弱学校流动。每年从县城教师中抽调一部分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教。县城教师支教农村实行轮岗,按一定比例定期循环。

  3、在县域范围内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探索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确定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施结对帮扶的"捆绑式"发展模式;探索实行人员共用、资源共享、管理同步、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城区所有学校都要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帮扶关系,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教干培养、教学设备添置等方面全方位帮扶。同时加强对城乡对口支教的考核管理,限期改变薄弱学校面貌。各级骨干教师要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采取名师与农村骨干教师结队,农村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制作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光盘,分发到各农村学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加强编制管理,及时补充农村教师

  充分发挥编制管理的作用。在核定编制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人数、师生比因素,还要考虑年级数、班级数等因素,从保障教育质量的角度,而不仅仅是经济的角度考虑编制问题;要考虑教师的结构和质量问题,而不仅仅考虑教师的数量。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符合教育规律,保障教育质量的合理编制标准。在足额配备农村合格教师的基础上,依据生源和学校布局调整及时调整增加农村学校编制,适时补充农村教师。

  1、清理占编不在岗人员。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教师待遇高,工作环境条件好,成为农村教师们向往的"神圣殿堂",教师们想尽办法向这些学校调动,形成"一朝变孔雀,便思东南飞"的现象。当县城学校缺少教师时也通过从农村学校借调优秀教师充实他们的教师队伍,实行"地方支援中央"的政策;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借调教师。这些人都是先借后调,暂不办理调动手续,变相挤占了农村教师的编制,形成了有编无人的现象。造成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越发薄弱,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对这些占编离岗者应及时清退并予以补充。

  2、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决消除"占编不在岗,拿钱不干事"的现状。通过竞聘上岗、转岗、提前离岗退养等途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在学科教师配齐率、学历达标率、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教师年龄结构等方面与城市学校不均衡的问题。对哪些体弱多病、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年龄较大教师可办理提前离岗退养手续,区别情况妥善安置,空缺岗位可用来招聘特岗教师。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8

  一、基本情况

  2019-2020学年度全县中小学校共17所,其中:小学15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4122人(小学生2686人,中学生1436人);教师353人(小学教师264人,中学教师89人);小学净入学率99.8%,初中净入学率98.7%,小学五年巩固率96.98%,初中三年巩固率112.02%;小学招生467人,初中招生501人。全县幼儿园15所,在园人数1286人,教师54人。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继续落实“六+二”长责任制”,建立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受疫情影响,3个文化技能培训中心的100名辍学少年儿童于4月20日开学。落实辍学学生劝还、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严格按照2018年县制定并下发的《县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600余份。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计划投入资金2400万元。续建香格里拉镇双语幼儿园,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3%;投入资金2205万元,续建24所乡村幼儿园,投入资金225万元,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50%;续建县中学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厕所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224万元,续建巨龙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5%;投入170万元。续建赤土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投入110万元,续建贡岭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85%。

  (三)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1、稳步推进免费教育。大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实施幼儿保教费,免费午餐补助计划,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确保应免尽免、应补尽补。生均公用经费4122人、351.3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80万元;幼儿保教费97.18万元、1286人,1-6月份完成拨付53万元;学生取暖费4122人、82.44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38.19万元;营养餐4122人、313.27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75万元;寄宿制生活补助3136人、533.12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265万元;午餐补助1265人、101.2万元,1-6月份完成拨付47万元。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招生统筹管理。2020年计划招生“9+3”40名、中职20名;完成州上下达富民安康高中招生目标,目前正在开展中考政策宣传。

  (三)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3、资助高校生完成学业。一是在线申请特别资助;对升入高职、专科预科、专科、本科预科、一般本科到重本的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升学当年每人一次性资助500,1000、2000、3000、4000、5000元;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专科、本科),按照每生每学年4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连续资助直到学业结束。2020年计划资助中职生200人、大专以上80人,资助金额42万元。截止目前,完成春季中职学生资助157人,资金7.85万元。大专学生资助时间9月份开学后开展工作;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020年计划完成生源地助学贷款60人,贷款金额42万元,贷款时间9月份开学后开展工作。

  4、发挥教育基金作用。推动教育扶贫基金发挥作用,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资助,确保解决贫困学生在享受有关资助政策外的就学困难问题。2020年计划资助300名学前幼儿、义务教育、中职以上学生,拨付资金5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学生资助224人(其中,学前教育36人,义务教育186人,受疫情影响,目前尚未开展中职以上学生资助工作),资金16.68万元

  (四)推动扶贫宣传进校园活动

  使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扶贫、脱贫意识。指导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利用班会、团会等形式向中小学生讲解扶贫工作的背景、基本形势,政策,并通过学生向家长做好宣传。

  完成时限:常态化

  (七)推进对口帮扶成效

  1、泸州市对口帮扶

  (1)县在岗教师培训学习工程项目年度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含增量资金调增安排10万元),组织县中小学骨干教师10人次以上到泸州市优质中小学跟班观摩教学,带班实习;组织开展教育管理、教学专业人才培训4期100人次以上,推动帮受双方教学交流学习等,受疫情影响推迟到9月份开展。

  (2)县义务教育救助基金项目年度投入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资助约100名品学兼优贫困农牧民学生,解决与义务教育直接相关的特殊困难。目前尚未拨付。

  (3)县教师结对提升提能工程项目(全域结对项目),截止目前纳溪区教育体育局选派送教送培人员共计17人,为我县培训150余名管理干部与骨干教师,选派优秀初中毕业生10人到泸州纳溪高中学习(招生工作未开始,9月份才能完成),创建了4个特色研修室与学校。

  2、攀枝花机电学院对口帮扶

  加强对接,攀钢集团资助县教育奖励基金160万元。

  3、市对口帮扶

  加强与市教育局对接,已选派1名优秀教师到学校挂职学习。县中与市十一中已结对,继续做好学生联谊和送教工作(疫情影响,该项工作未落实)。落实好援建项目建设资金,已达成15万元资助意向。

  (七)培训工作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国家、省、州对培训的要求,20xx年计划完成教师国培、省培、州培、县培300人次。目前完成培训400人次。

  (八)信息化建设

  持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加力推广智慧教育云平台,加快资源引进与开发,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向边远农牧区输送教育资源。今年以来完成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采购与县中学课桌椅采购项目招投标工作,两个采购项目预算资金100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完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指导各股室开展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严格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方案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路线图,明确完成时限,责任落实到人,加快扶贫项目推进,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06-10

小学教师结对子帮扶计划06-12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集合6篇】08-28

幼儿园结对帮扶计划06-25

班主任结对帮扶计划11-23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计划10-01

学校结对帮扶的工作计划09-29

幼儿园结对帮扶计划03-01

幼儿园师生结对帮扶计划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