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实验总结9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改革实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1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 师德 ”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本学期已尽尾声,现将一学期的课改实验 工作总结 总结如下:
一 、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 素质教育 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三、 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的目的。
四、 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2
我校从XX年秋季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这五年的实验工作中,我们加强教改科研,建立培训、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课改常态工作,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以课改促进教育科研,加强课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研究,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完成课改工作。
一、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遵循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负责指导全校课改工作的实施。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和计划,拟定课改工作各项制度,包括集体学习培训、集体备课等制度以及课改年级教师和课改各负责人职责等,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2、加强学校了科研室的建设,针对课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突出问题,拟定课题《农村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促进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3、学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管理形式。制定了《xx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课程发展性评价学生意见》《xx小学新课程考试指导意见》和《新课程教学常规》。
二 、积极开展校本校验、培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促进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教学研究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教师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教师全员参加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论文评癣课改论坛活动,提高我校课改实验学术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眩。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经常开展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课改中的中坚力量。开展赛课、说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增进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认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基础课程改革丰富了办学特色内涵,提高特色质量品位,学校从实际出发,强化优势项目,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实现特色办学。
1、xx小学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在舞蹈、民乐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势项目,初显学校艺术特色和教育成果,让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在全国、盛市各级艺术人才选拔赛上屡获佳绩。
2、注重校园文
化建设,提升升精神文化内涵,打造了促进学校传统文化的良好育人环境,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等活动,加强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教育,并通过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及队员的自主性教育,把强制性教育(学校的各种检查与督促)与自主性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3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之后,我市被确定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这既是对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激励,也是对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鞭策。本学期,我们认真贯彻了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精心组织教师培训,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和课程标准,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的改革。从整体上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基本情况做如下概要总结:
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师资必先行
面对新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新编的音乐教材,怎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观念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加强学习。针对我市音乐教师的情况,署假期间首先进行了集体培训,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使转变观念有了前提条件。通过听专家的报告(看录像),使教师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懂得了课程改革必须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了课程意识,初步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即对课程有了自己基本的看法,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还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最重要的,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要搞好教学,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现、学生观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师们还明确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通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和参加教材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标准》的问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引起了全体音乐教师的普遍关注。《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明确了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它的突出特点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进行教材培训,教师们了解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了教材所体现的四个教学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有观念才有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们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第一个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许多音乐课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和被分解后的音乐中找不到乐趣,不能进入音乐,哪里还谈得上审美。所以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第一个课程目标。针对当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教师们首先改变了观念,正确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性质。经过重新审视,老师们共同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去努力达到,即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包括:情感的培养过程,以创造为中心,音乐愉悦性特征等;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包括: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包括: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世界优秀名作,了解时代气息音乐文化等。三个目标针对性强,例如强化,首先是针对当前对“性质”的模糊而必须“强化”提高认识,其次是说明审美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要发挥其独特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强化情感、创造、愉悦的教学活动,那么审美教育必然能得到“强化”,其结果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中,教师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要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突破口,学生有了兴趣,一切都迎刃而解,有了兴趣可以产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为审美,审美可以积淀情操,情操可以升华人格。例如,在有的音乐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学生非常有兴趣,学生能全员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们还重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很多课中可以看出,他们以即兴创作为抓手,以想像、联想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加强教研
本学期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全市确立了几个实验点校。九月下
旬,省教研室音乐教研员李东老师和市教科院领导到一实小、二实小等几个实验点校调研音乐教学实验情况,进行了听课评课,李东老师首先肯定了音乐老师的教学成绩,然后给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教,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要注意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注意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因人而异,注重个性培养,不能要求千篇一律,用一个模子来套。二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不要被动地让老师牵着走,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想干什么,自己设计。如用碟子敲节奏。不能让学生只跟着老师敲碟子的一个位置,而应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变换着位置敲,敲出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这样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特别高,教学效果一定更好。三是教师不能用成人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要用生活化的儿童语言,并且教师要用情感打动学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通过李东老师的讲评,给音乐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指导课。老师们受到了很大鼓舞,更加明确了下一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十月下旬,人教社领导来我市了解音乐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听了几节音乐课,让老师们谈谈时使用新教材的看法。老师们一致认为;新教材编写得很好,特别以单元形式呈现,每个单元都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各个部分中都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选材范围宽泛,编排形式新颖,总之,充分体现出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十个基本理念,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总之,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科学性、愉悦性、综合性、艺术性等特点。
十月下旬,我市举行了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有十八位教师参加了优质课评选,通过评选活动,评出了四名优质课教师,他们的优质课充分体现了新理念指导下的改革课,特别是12月中旬举行的两节小学音乐公开课,全市音乐教师都参加了听课,听后受到很大启发。首先,公开课普遍体现出教师树立了目标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视了情感体验,重视了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等,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全员参与实践活动,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并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三是体现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从多方面多角度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师生的平等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等等,总之,由于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所以课堂展示的是新理念指导下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改革课。两位教师的课还录制成了录像带。
结合课堂教学实验,部分音乐教师还写下了教学经验论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感想、教学体会等,对以后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总之,本学期的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已初见成效,但是就全市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整体上看,发展仍不够平稳,表现在有的音乐教师认识不到位,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丢不下,新的教学理念没有树立起来,有的音乐教师在创新面前畏难发愁,不愿吃苦,有的学校在教学实验上迈不出新步子,新教材老教法现象仍然存在。
今后的音乐课程实验改革工作,如何使观念到位仍是重要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勇于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探索出高密市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4
在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不断地转变思想,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几年来,我积极参与岗位培训,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程培训等。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勤练基本功,博.众长,不断涉猎新知识。
在学校,我积极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成长。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教学沙龙等活动形式,通过确定行之有效的课题,围绕课题开展有针对性地活动等,使教研工作“主题化、课题化、精品化”,带领教师在活动中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改意识。
走进新课改以来,我感觉收获颇丰。20xx年喜获宁波市教坛新秀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曾两次执教浙江省五市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课,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及好评;多次担任区级课改研讨课任务,为我区教师的课改培训做好先锋;多次随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一起参加送教下乡活动,给偏远地区的老师带去课改的春风。20xx年8月教师进修学校组织新教师培训,我做了《新教师成长之我见》专题报告,受到领导的'肯定和新教师的好评,参与教研室研究的《以教例研究为平台促进语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课题获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课题评比一等奖;20xx年10月有幸被聘请为鄞州区名师工作室研究员。
20xx年9月荣获鄞州区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20xx年6月获得区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0xx年3月获区教坛新秀评比一等奖。20xx年8月荣获区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xx年有幸参加浙江省校级骨干高级研修班脱产培训,荣获优秀学员称号。近年来,基于对课改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我积极撰写文章,取得一些成绩。论文《让语言实践与情感熏陶同构共生》分获浙江省20xx小学语文论文比赛、宁波市小学语文论文比赛二等奖;《走出尴尬演绎精彩》获宁波市20xx小学语文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合.加工教材有效提升情感》等三篇文章入编宁波出版社出版的《课堂新探索》一书;14篇案例刊发在《小学语文名师教例赏析》一书中;《“该出手时”还应“出手”》等论文分获省市级论文比赛一、二等奖。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5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我科组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狠抓落实,在学校的领导下,根据课改精神,组织全体科组教师认真进行课改实验。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实验顺利实施。为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我科组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新课程实施方案》、《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课程开设方案》、《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厚街中学思想政治科学分认定方案》,为科组顺利实施新课改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深刻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提。自20xx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为了树立新课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保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科组突出了“四抓”:一抓学习。科组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教学论思想政治(品德)》《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等理论,使“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老师内心。二抓培训。科组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坚持贯彻学校“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认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全体科组教师(除20xx年刚毕业的罗幸平老师外)均参加了由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并结业,徐丰老师还于20xx年6月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骨干老师培训。三抓指导。①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校领导和科组骨干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②科组经常邀请教研员、专家来我科组进行专题讲座,如省教研员谢绍嬉老师、华师附中陈慧华老师多次来我科组讲学。四抓总结。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组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立足课堂优化教学工作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要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因此,我们立足课堂,加强指导,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常规贯彻落实“三七七”工程
科组从学科和学生实际出发,实施课堂教学“三七七”工程。“三”是实践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个“七”是上好一堂课的七个要素(明确目标、激情投入、巧于设问、及时点评、精讲精练、拓展创新、善用媒体);第二个“七”是落实教学过程七个基本环节(备课、讲课、练习、批改、辅导、考试、评价)。主要做法是:第一,按照一堂好课的七个要素进行集体备课;第二,科组、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要求组内老师每学期互相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科组长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第三,按一节好课具备的三个要素的要求,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第四,及时进行反馈、反思和总结。
2、积极探索打造具有政治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课程观,新课程模式。新课改倡导的新的课程观,即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促进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我科组老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实践新课改的理念。第一,积极实践“双主体———四整合”新课课堂教学模式,对新课改理念的实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双主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四整合”:分别是教学“序列”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状态的有机整合。第二,在参观学习江苏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思想政治科的学科特点,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导学案教学法”。第三,在高三复习备考课堂教学中推行“五性”复习法,即按“可操作性”、“基础性”、“计划性”、“针对性”和“规范性”要求进行复习备考。在积极探索政治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科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林钿老师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模式新探》、方兰芳老师撰写的论文《导学案教学法在高一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分获市论文比赛一、二等奖。
四、结合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新课程改革
我们抓住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契机,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带动课改全面展开。科组坚持贯彻学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思想,围绕课改确定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研工作,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第一,认真落实学校四级科研制度。第二、坚持“问题即课题”。在每学期初,科组老师都要定出本学期的科研课题,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积累素材,及时反馈、反思和总结。期末每位老师都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第三、鼓励进行科研立项申报,凡在市级立项的课题都会获得物质奖励。科组目前有市级立项课题2个,每学年都有多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获市级奖励。在“实践理论实践”循环
往复中,老师们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强化和扩展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能力,我科组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举行高一学生辩论赛、模拟法庭、时事竞赛、手抄报比赛、配合学校在高一级新生中组织军训等活动,还组织编写了《教你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校本课程,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资源保障。
六、认真进行模块学分认定改革评价体系
新课程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环节。20xx年12月,我科组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管理意见》的有关精神,制定了《厚街中学政治新课程必修模块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方案》。学分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以“三维”课标为认定的依据,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如果学生修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可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对于政治必修模块的学业评价采用百分制:模块学习水平测验占60%,过程性评价占40%(活动课表现10%、作业质量10%、课堂表现10%、考勤10%)
七、实验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1、课程内容多,广大教师最直接的问题是:一方面感到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另一方面又感到课时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教材综合探究多,师生互动多,对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时间有时很难控制。
2、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对学校、学科的评价不是以学校素质教育进行得怎样,新课程改革得怎样来评价,他们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和学科,再加上高考、综合评估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们还是被分数所困扰。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6
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新课程实验。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好重。每一次我都精心准备好教案,满怀热情地走进课堂,面对活泼的孩子,我说啥都不管用,上课就像在打仗,有时教学任务还没完成就灰溜溜地走出了课堂。一次次的挫败差点扼杀了我从教11年来苦心经营起来的那么一点点自信。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何将这些基本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尤其是如何真正地关注学生,让他们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变“老师教我学习语文”为“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这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教学行为的转变。
“老师,我知道”
这是一节语文课。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让他们在朗读想像中去体会草原静谧的美。按教学思路,我该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了,让他们能在朗读中体会草原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同时领会课文的条理。可刚一读完第三自然段,第一大组里就冒出了一只小手。“曹均宜,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曹均宜站起来,拿起书,郑重其事地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说羊群像白云。”我很高兴,提醒全班学生:“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曹均宜小朋友有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来听一听。”曹均宜说:“因为白云是白的,羊群也是白的,所以说羊群像白云。”
曹均宜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师,我还知道。老师,我还知道。”“廖若岚,你说说看。”廖若岚站起来,说:“如果是一只羊的话就不像白云了,要许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
“对。还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时候也不像白云,因为白云不会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边吃草一边走的时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飘动。”刘悒杉干脆就不站起来,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话。再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这时,下课铃响了,虽然教学任务没能完成,但我很兴奋。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失去一次又一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历了这一次后,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老师,我有个建议”
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声音多了,活动也多了。
又是一节语文课,我组织学生来演一演《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有一个学生主动当小松树,很大方,声音响亮,问的语气和骄傲的神情都表演得不错。我比较满意了,但还得听听其他学生的评价。我还没来得及发话,蒋丹丹就一边举手一边说:“老师,我有个建议。”“好,你说。”她站起来,用手指着书上的话,说:“这个‘很远很远’应该读得慢一点长一点,就像这样——”她拿起书,姿势美美地、表情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读起来。我赶紧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小松树能看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样读才觉得它看得远。”蒋丹丹振振有词。我问全班学生:“你们同意吗?”大家都点点头。“那就学学吧。”全班同学很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老师,我还有个建议。我觉得小松树说话的时候很得意。应该这样演。”宋前超自个儿走上讲台双手叉腰,昂着头开始边演边说,还真有点得意的味儿。我忍不住鼓起掌来,他注视着我,随即一个点头一声“谢谢”就回座位了。“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忍不住又夸他一句。
“老师,我还有个跟他们不一样的建议。”马冬妮说。“不一样的,好,让我们听一听。”我说。“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的时候,头是低着的。”我很诧异:“为什么?”“因为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小松树要低着头对大松树说话,大松树才能听见。”我恍然大悟,不禁佩服:‘你真会读书。”
接下来让学生再演一演,那效果就更上一层楼了。学生的这些表现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学生读到的、想到的是我在与文本交流时所没有体验到的,这让我和学生们越来越充满自信。
教学总结·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潜力——我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发现,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学校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大全,学校工作总结范文的资料。
我的发现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他们的阅读潜力令人吃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受一篇诗歌的影响,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地质勘探队员,去为祖国发掘大自然中的宝藏,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0年后的今天,我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我的理想,我要做一个最最深情的“地质勘探队员”,去发掘学生的潜力,“这里敲敲,那里敲敲,丁冬丁冬”,让这个过程变得和谐美妙,让宝藏得以显现。我想这应该是一件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体育样本校,在一学年中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实验情况做一全面总结。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19个教学班,1000左右学生。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两老两青”四位教师。“两老”从事一线体育工作40载,分别担任迎泽区体育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两青”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现正在进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我校体育组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的“传、帮、带”与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能有幸成为体育实验样本校,这对我校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对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有教导处、体育教研组、后勤参加的领导小组,聘请本省教育、心理专家、体育教研员,参与实验、评估工作。添置了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了电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一年级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实验之前,我校代霞老师参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培训会,XX年4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她与教研组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交流,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无意识心理与有意识心理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意向心理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正逐步由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启发答向重在启发问转变,由重在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师个性化转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三、实验实施与体会
1.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内容。
(1)对《教师用书》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首先选择了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书中的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指导组、教研组、实验教师的反复研究、交流、实践,我们感到《教师用书》的教材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如依据身体健康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手册》中设置了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和“等级评价”专栏。测量记录表每人一张,学期开始时下发,每学期收两次(测量2~3次),除集体统一测量、记录外,学生还可与同伴、家长协作进行不定期测量、记录。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数据表明:学生学会了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等级评价、记录的比例分别为96.8%、94.7%。在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认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此教材是切实可行的。
(2)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我校除选用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外,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了具有改进学生健康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内容,如小排球、滚铁环、小四项(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迈大步)等内容。另外,我们为了符合学生心理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开学初设计了体育兴趣调查表(如表一),每月初进行一次兴趣调查,学生在自己最喜爱的项目栏内打“√”,然后教师进行数据整理,根据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调查结果为例(表二),前两个月学生兴趣变化最大的是游戏与队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多组织学生喜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队列,而队列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又不行,教师便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逐渐引导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十一月的数据表明改革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队”实施中,老师首先用树枝、绳子做比较高矮、长短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身高,并鼓励学生尝试按大小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进行编号,最后让相邻的同伴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整个过程还伴有轻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排队”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安排位置快了许多,学生们不仅很快记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帮助相邻的小伙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
2.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选择了新教学内容,许多一线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领域目标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在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这些都唤起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大胆实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首先对体育基础常识进行了实验改革。如在实施“正确身体的坐、立、行姿势”时,安排两个班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对比(表三)。
实验班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在新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并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对比班的学生则在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中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更谈不上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与同伴合作学习等等。
其次,注重学生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跳单、双圈”的实教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兴
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采用游戏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首先学生结伴来到小动物乐园,做完健身操(模仿操)后,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单、双脚跳比赛),然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利用自制绳圈(直径30公分、可随意调整、有弹性、能进行多种活动)学习跳单、双圈。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互帮互学、反复实践、展示交流、创新拓展,不仅学会了单踏双落动作,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改造器材创编自己喜爱的游戏,如“跳皮筋、跳短绳、跳长绳、抓尾巴、网鱼、猫抓老鼠……”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个性得以展示,激情得到渲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了现代教学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改革思路。此外,练习中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场地(单、双圈不同组合、不同远度)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起点和发展的余地。
3.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延续多年的体育考核方法,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过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程评价重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记录表”(表四),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划分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以便相互了解,掌握组内每个成员的情况,为小组评价打好基础。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认识与知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分组对每个组员进行互相评定(对有争议的则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及自我评定、组内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幅度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或身体的缺陷及其他情况的学生写出简短、激励性的评语。另外,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调查数据统计:下发评定表159份,回收150份,其中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理,并增加体能训练及意志品质培养的102份,占68%,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进行评价的24份,占16%,没有意见的24人,占16%。
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工作,我们还在反复实践,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正。
四、实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我们力求改革,想理性、扎实地从事教学,但由于领悟课改新理念的程度不深,对学生认知估计不够,有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人对课程改革不能理解。
3.一线老师缺少改革的具体指导,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教学组织、评价等)。
4.课程改革后,工作量加大,相应的人员编制不能及时到位,课程改革实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总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会满怀热情,以万马奔腾之势投入到课改的最前沿,本着“探索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认真地理论联系实际地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教师用书的修订提供最切实的依据。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8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我校从20xx年秋季开始,在一年级进行了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并鼓励教师深入细致的进行新教材的课程改革实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深刻反思,经过研究与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将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措施
1、领导身先士卒,参与课改实验。
开学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特别在使用新教材问题上,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使实验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增减教材,并每月指导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或观摩课,加强宏观调控。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实验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教材实验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精心选拔,做好岗前培训。
暑假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一些有教学经验、善于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一年级各个学科课改实验任务,并派他们参加区级课改实验教师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促进了实验教师运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
(2)重视学习机会,及时了解课改的最新研究动态。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实验教师及其他教师进行新课程教改理论、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进行理论培训,及时掌握课改的最新信息与方法。我们还按时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种培训、听课研讨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改革意识和教学水平。
3、定期召开实验教师经验交流会。
课程教材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难于取得成功,需要有许多人合作,才能打开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重视依托课改专家的指导,一方面要求各实验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攻关。每月我们按时召开一次试教体会或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述说困惑的机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在互助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大力倡导反思,不断积累体会、经验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实验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全体实验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
近一年来,我校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改实验,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实验成效
1、教学观念上有所转变。
新课程、新教材促进了所有参与实验的干部、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认识到新世纪的教育,是以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发展为目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经过一年的探索,通过与实验教师交流、沟通,与学生座谈,并通过大量的研究课、跟踪调查等反馈的信息,我们感觉到参与实验的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认识到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条件;注意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更多是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帮助者,师生更多成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朋友关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注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始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随着新课程教材实验的稳步推进,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观念,不仅被教师们接受,并且开始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正在影响并引导着教师行为与教学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创新。
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立足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学科内容与儿童、生活、社会有机地联系、整合,教材内容变得综合化、情趣化、活动化、情境化、生活化。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调、换、融,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寻找秋天》这一内容在语文、美术两个学科都出现了,为了便于教学,二位教师把这同一内容放到一天来完成,首先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去看一看,找一找,领略一下秋天的美景;然后再由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最后语文教师又指导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去读秋天、说秋天。这样的教材重组、整合,拓宽了教材的发展空间,挖掘了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了教材的生动本色,学生也从这种开放的教学氛围中获益最多。
3、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实验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老师们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比如:李秀梅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李冬梅老师的英语课让学生在听、说、唱、游活动中学习;沈振老师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说说、看看、做做、玩玩、画画的活动中感受、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4、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树立新的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要树立全新的、大的课程资源观。
(1)积极开发利用学校设施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专用教室、教学设施、设备、计算机房、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等都是我们进行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我们采取有效的管理,让这些资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关于课外阅读和背诵优秀古诗文的“量”,为了达到这个“量”,我们利用图书室,分班按周进行借阅,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并采取自愿原则,鼓励学生购买《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把开展优秀古诗文诵读活动作为我们的传统活动。同时,通过讲故事、演讲、征文、读书知识竞赛、口头作文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善于学会发现、利用学生资源。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有些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如:李秀梅老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就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首先教师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元、角、分”,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学生在发言时不仅能从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辨认人民币的面值,认识国徽及人民币上的人物,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且还认识了防伪线、防伪标志、盲点,以及有关人民币辨别真伪的知识等等。学生了解到的信息既涉及教材上有关“元、角、分”的知识,也涉及教材之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教学中应充分认识、研究这一现象,格外注意呵护学困生,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扶持他们的发展。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的关系。
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老师们为此很尽心,课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发现有的课堂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画笑脸、奖红旗不厌其烦;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可老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四、今后的想法
1、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干部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教学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
一是教师要有广博而又精深的专业知识,新课程教材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以往分科教学形成固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需要,要创新,要改革,教师就要博闻强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
二是教师要有研究能力,新课程教材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特征给了教师创新发展的空间,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优势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是教师要形成反思习惯,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9
20xx年9月,我参加学校。11月我接受任务,向三元、梅列两区的实验教师开设一堂新教材研讨课。这堂课的设计摒弃了一般公开课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采用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用的教学策略。没有想到,在这样一堂朴实的课中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点亮了我和听课教师的心。我从这堂课中真正体会到:学生放松了,课堂精彩了!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快乐。
其一:曹操发明了印刷术。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五课《家》。这是一首儿童诗,其中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孩子们纷纷汇报,有的说知道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说知道祖国的地图像公鸡,还有的说知道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孩子说:我知道祖国有四大发明。另一个孩子补充说:我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这时候平时不大发言的小荣也兴奋地站起来说:我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听到这个回答,同学中马上有了小声的议论,我听到一个孩子说不是曹操发明的,就转头问他:不是曹操发明的.,那么是谁发明的,你知道吗?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记了。其他同学知道吗?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于是我又微笑着问小荣:你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这个资料你是从哪儿来的?是妈妈告诉我的。孩子的脸开始有些红了。哦,是这样呀。向妈妈请教是一个收集资料的办法。不过呢,我记得呀,发明印刷术的这个人叫毕升。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咱们都再回去查查资料,好吗?好!这个孩子很体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个人都要奖励!
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祖国的情感认识,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乐曲,并热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也可以站起来边表演边欣赏,老师特别希望有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来?陆续有七八个女孩子走上了讲台,可是当她们站到台上面对后排黑压压的听课教师时,几个孩子胆怯了,甚至站在台上一动也不敢动,只有三个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当表演结束时,我问:刚才谁的表演最出色?咱们奖励她一个天线宝宝'(一种卡通贴图),好吗?同学们很快说出了那三个表演孩子的名字,正当我给这三位同学发奖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又说了:老师,我认为应该给她们每个人都奖励一个天线宝宝,因为她们都很勇敢。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紧边发奖品边对她们说:对对对。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因为你们都很勇敢地上台来表演,所以应该给你们每一位都奖励。被奖的同学兴奋了,而台下的同学因为意见被采纳,也高兴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欢我的诗。
因为这是一首句式大体相同的儿童诗,所以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的环节,即四人小组合作,每人模仿哪里是什么的家说一句话,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诗了。孩子们的想象十分丰富,有衣橱是衣服的家,也有花丛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当小组汇报完后,为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与欣赏他人,我又问:你最喜欢谁的诗句?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的回答也是妙趣横生的,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他的诗很美。他的评价当然获得了称赞;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我喜欢。我马上说:嗯,喜欢就是喜欢,这也是一个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学说我喜欢我的诗句,因为是我写的,跟他们的都不一样。他的回答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我也边笑边鼓励他:你说得对。我也喜欢你的诗,我还喜欢你的自信。
其四:我还要玩!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电脑游戏的环节。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在第一课时做完了前两个与字词学习相关的游戏,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第三个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当做完第三个游戏时,又有孩子说话了:老师,我还想玩第一个游戏。我迅速看了看时间,一边在思考能不能答应他的要求,一边自言自语:还想做第一个游戏?昨天不是做过了吗?第一个游戏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声音多起来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那就听他们的吧。自然,我的决定引起了一阵欢呼声。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虽然是第二次做复习字词的游戏,可还是出现了个别孩子对太和大的辨析失误。以为做过了就掌握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经验骗了我。
这堂课,直到下课的一刻,孩子们始终是兴致勃勃的。
新的课堂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他们说了算,哪怕错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孩子们放松了,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这些童心折射出来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相关文章: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04-10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01-19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06-28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9篇)01-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05-20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1-26
新课程改革培训总结04-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3篇05-20
新课程实验阶段总结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