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时间:2024-10-22 10:07:46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实验报告15篇(必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报告15篇(必备)

实验报告1

  姓名:xxx

  学号:xxx

  班级:xxx

  指导教师:xxx

  一、实训时间:

  20xx.5.31—20xx.6.10

  二、实训地点:

  学院机房4409xxx职业技术学院

  三、实训角色

  我们小组由四人组成,分四个角色,分别为:ceo(总经理) coo(运营总监)cso(营销总监)cfo(财务总监)。

  本组成员:王xx—ceo(总经理)顾xxx—coo(运营总监)邹xx—cso(营销总监)

  铁昌为—cfo(财务总监)

  本人角色分配:营销总监cso

  四、实训目的:

  erp是最前沿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各模板之间数据的相互传递,把对企业的管理上升到系统。学校在我们大二时组织这次模拟实习,是希望通过模拟公司仿真环境,让我们熟悉公司的运作,身临竞争环境,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模拟生产经营决策,及时处理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等。我在实训模拟中担任cso的角色,我主要的工作是主持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

  五、实训过程:

  在这次实训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提交广告费,争抢订单。2、根据订单生产和交货。3、生产规模的决策。4、市场拓展和产品研发。5、资金的运作。

  1.提交广告费用,抢订单。这个步骤是整个模拟至关重要的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运营总监根据生产线的数量,预测产能,为营销总监的抢单做数据支持。营销总监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的生产力,以及对竞争对手的预测分析,并与财务总监的沟通,确定广告费的支出。当广告费排名出炉之后,便是营销总监根据手中数据,在现有情况下,选择对本公司最为有利的产品订单。

  2.根据订单生产,交货。这个步骤是很好完成的,因为事先已经经过周密的预测,所以采购总监根据订单,从财务总监手中支出资金下料,运营总监根据生产线能力进行有序的生产,订单完成时交货,获得货款。

  3.生产规模的决策。这个步骤主要是由运营总监、营销总监和财务总监共同完成的。营销总监根据市场趋势分析预测出今后的市场需求,运营总监根据数据进行决策,生产线的数量,生产线的种类(手工,半自动,全自动,全自动/柔性),以及厂房的闲置和利用。

  4.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研发。营销总监分析市场,预测未来时间内,市场的走向和产品的趋势,根据分析结果,通过与财务总监的沟通,对不同的市场(本地,区域,国内,亚洲,世界)和不同的产品(p1,p2,p3,p4)以及iso9000和iso14000认证做出不同的资金投入。

  5.资金的运作。可以说整个模拟中,财务总监是最辛苦的。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经过财务总监的纪录。财务总监在每年年初预测整年的资金状况,根据预测决定贷款(长贷,短贷)、贴现、高利贷,保证流动资金的持续。

  六、实训心得和体会:

  为期两周的erp沙盘模拟实训在忙碌中结束了。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深深的感觉到了公司经营的不易,特别是存在强大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存亡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的基本情况。我们公司的名称为天地物流,秉着“团结一致,争创佳绩”的经营理验大胆决策和创新。我们公司的领导层由四名高层主要领导人。起先的初始年在沙盘师黄昕老师的带领下,前两个季度我们主要是熟悉市场规则与经营流程,我们都不熟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不知情,把厂房,设备,材料都买了,我们的资金一下子只有2800万,直接面临着破产。资金很快就用光了,有的无法再持续经营下去了,老师就把系统重新刷新了,我们重新开始。有了前次的总结,我们谨慎的完成了季度的经营任务。然后就开始做财务报表,很快我们组以第二的速度完成了财务报表的平衡,当送给老师时,我们都很激动。经过老师的合格审查,我们组获得老师奖励的八百万。然后第一年的经营开始了,首先为难我们的就是年初广告费投入的决策。小组仔细分析了市场前景预测之后填好了广告费投入表。拿到订单以后就独立的开始经营。顺利的生产,完工,投广告,参加订单会,交订单,第一年很平淡。可到了第二年,我们才发现,我们还没有生产资格,导致我们浪费了一个季度。在下一个季度开始之前我们分析了失误的原因和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我们谨慎决策,连续获得了

  很好的成绩,第二年我们净利润为10,在小组排名第二,以后几年均盈利,所有者权益一直上升,在小组中连续三年排第二。但是在第五年,我们的原材料购买的不够,我们只好紧急购买,出了双倍的价钱。第六年广告投入不合理,订单不够,最终所有者权益排名第五。虽然我们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觉得很高心的

  对我们组的评价:前期我们的职责不够明确,失误较多。后期:我们团队很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总的来说,做财务的谨慎认真,每一笔帐都作了详细的分录;做营销的对广告费和订单分析相当细致,几次广告投得很不错。做生产的在起初就计算一年的生产能力和原料需求,一次买回所有的材料,节约了现金支出压力。做研发和企划的也很积极的统计其他组的生产能力和研发状况,对我们的决策很有利。

  总的来说,这次erp实训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就是要团结,就像我们的口号说的“团结一致,争创佳绩”,凭着细致和认真,我们的经营还算不错。并且在这一次的erp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实务知识,把课本的知识应用了一点点,如管理学的竞争能力分析,财务会计的报表,都是第一次在这里应用。这一次实训,我想说的是:很累,很开心,很受益!

  通过这次实训,认识现代企业从销定产的全部流程,了解企业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活动及功能,感受企业盈利实现过程,初步了解财务报告的各要素以及制作过程等,了解到现代企业运作过程。例如:制造型企业的基本要素;企业竞争市场的激烈程度,以及销售产品的流程及规则;企业生产,采购,库存管理的规则,企业财务管理,资金流动的规则,资金的投入过程,感受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流动及控制。

  管理一间公司真的很不容易,从资本、资产、损益的来源、企业资源、企业资产与负债和权益的结构,企业经营的利润和成本关系。如果我们做错了其中的一个程序,很容易让公司损失,所以要很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个程序,不可以出现差错。

  在这次实训,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如何管理一间公司,如何让公司赚钱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在这次的实训中,让同学们之间加深了友谊,加强了大家的团结性,在学习之余,还加强大家的团结,实训让我们很开心.

  在这次实训,我们学习了手工erp和电子erp实训,让我们感受并体会现代企业运作过程,了解企业经营的过程,认知市场、产品和市场的定位,感受生产过程管理,认知财务管理的内容及经营核算.

  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也让我知道了要经营一个企业是多么不容易。

  经过了两周的实训操作,我们对企业的生产的经营过程以及市场竞争又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在面对竞争时候,我们应该不要难么多保守和裹足不前,只有勇敢的面对挑战,我们才有进步,否则就要被淘汰。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也要在确定经营计划的过程中多一点灵活性,管理也要跟得上发展的变化,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有又果断的精神,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组员间的相互配合、协调等工作也非常的重要,良好的合作氛围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少的便利。当然仅仅有合作精神也是不够,我们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素养来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的团队,才有去得好成绩的潜力。

  在这个实训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表现还不是很满意,因为我在实操的过程中忽略了观察对手的这个过程,只是忙着研究自身的发展,忽略了对市场环境的分析,结果在讨论的时候还是没有把对手的情况这一部分考虑进去,仅停留在对资料的研究层面上。而且在其他的知识方面,我觉得自己的知识修养还不够,有些东西只能够简单的分析。所以,还有继续努力挺高各方面的修养,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灵活面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更加妥善的处理。

实验报告2

  星期天的早上我自己做荷包蛋吃,我把油热好,再把鸡蛋打了进去,我用洗好的铲子去把荷包蛋给翻过来,但是铲子上面的水滴进了热油里,里面的立刻炸了开来,炸出来的油差点溅到我的脸上。做完了荷包蛋,我去问妈妈水遇到油为什么会炸起来啊?妈妈说她也不清楚。

  我便开始翻阅书籍、询问别人、上网查找资料。我找到了资料:油水之所以无法融合,是因为持续加热下,油的温度会一直上升,超过100度时,少量的'水溅入热油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水1000kg/m3 油800kg/m3),水会沉在锅底,而油的沸点(250摄氏度)大于水的沸点(100摄氏度)油温又持续上升,沸点比水高。所以在油包住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后“油相当水的外壳”水便会蒸发、沸腾(剧烈的汽化),体积变大就把油推开,但这个过程很快,所以像爆炸一样。将热油溅起。同时,油分子产生震动,发出剧烈响声,而造成喷起,油喷起时,水通常已经蒸发,所以几乎都是被油喷到。

  我为了确认以上的资料是否正确,又做了几个实验:

  1、较多的冷油加少量的冷水,一开始没有反应,加热到沸腾后,立刻炸了起来。

  2、较多的热油加少量的冷水,立刻就冒出白白的浓烟,油星四溅,噼里啪啦,人都不敢靠近。

  3、较多的热油加少量的热水,和上一个实验的结果一样,立刻炸开来。

  4、较多的冷水加冷油,水一沸腾也炸开了,但是炸的程度很小。

  5、较多的热水加少量的冷油,过一会儿也会炸,但威力不够。

  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油和水在一起,不管多少,只要烧开了,就一定会炸起来,只是表现程度不一样罢了。

  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觉得很高兴。看来生活中的小事确实都有着或深或浅的科学道理,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发现,多研究,多探索……生活处处有科学。

实验报告3

  示波器的使用

  预习思考题

  1.示波器的功能是什么?

  2.扫描同步如何理解?

  3.什么是李萨如图?

  1.电子示波器是用来直接显示,观察和测量电压波形机器参数的电子仪器。

  2.用每一个触发脉冲产生于同触发电压所对应的触发信号的同相位点,故每次扫描起点会准确地落在同相位点于是每次扫描的起始点会准确地落在同相位点,于是每次扫描出的波形完全重复而稳定地显示被测波的波形。就是触发扫描实现同步的'原理。

  3.当示波器在Y轴与X轴同时输入正弦信号电压且他们的频率式简单的整数比时荧光屏上出现各式各样的图形这类图形称作“李萨如图”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仪器:

  YB4320F双追踪示波器,SG1642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步骤:

  1.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1)调节扫描旋钮,使示波器的扫描线至长短适当的稳定水平亮线

  (2)将信号发生器接到ch1或ch2输入上,频率选用数百或数千赫兹方式开关及触发源开关的位置与信号输入通道一致的出稳定的波形。

  (3)改变输入信号电压的波形,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调节扫描微调,以得到2个

  (4)可以在调节其他该扫描熟悉示波器2.用李萨如图测定频率

  (1)当示波器在Y轴与X轴同时输入正弦信号电压,且他们的频率式简单的整数比的的荧光屏上出现各种形式的图形,这类图形称作“李萨如图”

  (2)当fg:fx=1:1时输入fg=50hz.fx=50hz,绘出一种李萨如图

  (3)当fg:fx=1:2时输入fg=300hz.fx=200hz,绘出一种李萨如图

  数据处理如上

  思考题

  1.示波器为接通前,有那些注意事项?

  2.波形不稳定时,应调节那个旋钮?

  3.为了观察李萨如图,应该怎样设置按钮?

  4.欲关闭示波器,首先应把那个旋钮扭到最小?

  1、确定是否接地

  2、是否正确连接探头

  3、查看所有的终端额定值

  4、在是使用一个通道的情况下触发源选的通用一致

  5、应调节水平微调使之稳定,再调节CH通道

  6、首先示波器应该在XY轴输入正弦电压,且加上fg与fx上的频率成整数比

  7、将示波器探头脱开测量电路,将输入选择开关,达到接地位置,关机,如果是模拟示波器的话,需要将聚集旋钮和亮度旋钮调低,然后在关闭电源。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4

  一、实验目的

  1、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研究蔗糖水解反应,测量其反应速率常数。

  2、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3、研究不同种类酸催化对蔗糖水解反应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验证布朗斯特德定律。

  4、研究不同浓度酸对蔗糖水解反应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了解催化剂的比活性概念。

  二、实验原理

  1、蔗糖的水解反应和利用旋光法测水解速率常数的原理

  蔗糖在水中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

  C12H22O11 + H2O —→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果糖)

  其中,20℃时,蔗糖的比旋光度〔α〕=66.6°;葡萄糖比旋光度〔α〕=52.5°;果糖的比旋光度〔α〕=-91.9°蔗糖水解反应,开始体系是右旋的角度大,随反应进行,旋光角度减少,变成左旋。

  蔗糖水解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在纯水中此反应的速率极慢,通常在H+催化作用下进行,由于反应时水是大量存在的,尽管有部分水分子参加了反应,仍可近似地认为整个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是恒定的,而且H+是催化剂,其浓度也保持不变。因此,蔗糖转化反应可作为一级反应。

  如果以c表示到达t时刻的反应物浓度,k表示反应速率常数,则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dc / dt = kt

  对此式积分可得:

  ln c = - kt + ln c 0

  式中c为反应过程中的.浓度,c 0为反应开始时的浓度。

  当c = c 0 / 2时,时间为t 1/2,称为半衰期。

  代入上式,得:

  t 1/2 = ln 2 / k = 0.693 / k

  测定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浓度,以ln c对t作图,就可以求出反应的速率常数k。

  但直接测量反应物浓度比较困难。在这个反应中,利用体系在反应进程中的旋光度不同,来度量反应的进程。

  用旋光仪测出的旋光度值,与溶液中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溶剂的性质、溶液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固定其它条件,可认为旋光度α与反应物浓度c成线性关系。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来度量:

  蔗糖的比旋光度[α]D20=66.6°,葡萄糖的比旋光度[α]D20=52.5°,果糖是左旋性物质,它的比旋光度为[α]D20=-91.9°。因此,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旋光度先是右旋的,随着反应的进行右旋角度不断减小,过零后再变成左旋,直至蔗糖完全转化,左旋角度达到最大。

  当t=0时,蔗糖尚未开始转化,溶液的旋光度为:

  α0 = β反应物c0 ...... 1

  当蔗糖已完全转化时,体系的旋光度为:

  α∞ = β生成物c0 ...... 2

  此处,β为旋光度与反应物浓度关系中的比例系数。

  时间t时,蔗糖浓度为c,旋光度应为:

  αt = β反应物c + β生成物(c0 - c) ...... 3

  由

  1、2式:

  由

  2、3式:

  代入 ln c = - kt + ln c 0式,可得:

  ln (αt - α∞) = - kt + ln (α0 - α∞)

  根据实验测得的反应过程中的旋光度值计算ln (αt - α∞),再对时间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2、均相酸催化布朗斯特德定律

  在酸催化反应中包含了催化剂分子把质子转移给反应物,因此催化剂的效率常与酸催化剂的酸强度有关。

  在酸催化时,酸失去质子的趋势可用它的解离常数K来衡量:

  HA + H2O = H3O+ + A-

  酸催化反应速率常数ka应与酸的解离常数Ka成比例,实验表明,两者有如下的关系:

  ka =GaKaα

  或 lg ka = lgGa +αlgKa

  式中Ga,α均为常数,它决定于反应的种类和反应条件。

  对于碱催化的反应,碱的催化作用速率常数kb同样与它的解离常数Kb有如下的关系:

  kb =GbKbβ

  式中Gb,β均为常数,它决定于反应的种类和反应条件。

  3、催化剂的比活性

  催化活性是指催化剂催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是催化剂的重要性质之一。物质的催化活性是针对给定的化学反应而言的。通常,催化剂并不按照化学方程式计量关系进行作用,其用量可以是任意的。在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用量成正比,在均相催化中可以用生成中间化合物来解释。

  为了描述不同物质催化活性的差异,工业生产上常以每单位容积(或质量)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转化原料反应物的数量来表示,如每立方米催化剂在每小时内能使原料转化的千克数。

  对于液相催化反应,通常用速率常数与催化剂浓度之比来表示比催化剂活性。

  比催化活性表明,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取决于其本性,而与用量无关。

  三、仪器药品

  旋光仪 1台; 停表 1块

  锥形瓶(100 ml) 2个; 移液管(20 ml) 2支

  蔗糖(分析纯);HCl溶液(2M);HCl溶液(4M);磷酸(4 M);硫酸(2M);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测定不同浓度盐酸(2M和4M)催化蔗糖水解的速率常数,计算盐酸的比催化活性。

  (1)在室温下进行实验。

  (2)旋光仪零点校正:开启旋光仪,将光源开关拔至交流(AC),钠灯亮,经20分钟预热后使之发光稳。

  按测量开关,仪器进入待测状态。将装有蒸馏水的旋光管放入样品测量室,盖好箱盖,待显示读数稳定后,按清零钮完成校零。

  (3)2MHCl催化蔗糖水解过程中at的测定:用移液管取30mL蔗糖溶液置于100mL带塞三角瓶中,然后再移取30mL6mol/LHCl溶液于另100mL带赛三角瓶中。将HCl溶液迅速倒入蔗糖溶液中,来回倒三次,使之充分混合。并在加HCl时同时启动秒表以记录反应时间,立即用少量反应液荡洗旋光管两次,然后将反应液装满旋光管,旋上端盖,外部用滤纸擦干后放进旋光仪内,盖好箱盖,先记下时间,再读取旋光度值。每隔一定时间,读取一次旋光度,开始时,可每3分钟读一次,30min后,每5min读一次。

  (4)a∞的测定:将步骤

  (3)剩余的混合溶液置于近60℃的水浴中,恒温30min以加速反应,然后冷却至实验温度,按上述操作,测定其旋光度,此值即可认为是a∞。

  (5)3MHCl催化蔗糖水解过程中at的测定:将步骤

  (3)的2MHCl换成4MHCl,重复步骤

  (3)、

  (4)。

  2.测定不同种类酸对催化速率常数的影响,包括HAC(4 M)、磷酸(4 M)、硫酸(4M)、验证布朗斯特德定律: lg ka = lgGa +αlgKa 。

  (6)不同种类酸催化蔗糖水解过程的测定:将2MHCl分别换成4 M磷酸、2M硫酸按照步骤

  (3)测定水解过程中at,然后再按照步骤

  (4)测定a∞。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2mol/L HCl催化蔗糖水解数据记录与处理:

  (1)蔗糖溶液完全水解旋光度a∞= -1.302

  (2)2mol/L HCl催化蔗糖水解数据记录

  2、4mol/L HCl催化蔗糖水解数据记录与处理:

  (1)蔗糖溶液完全水解旋光度a∞= -1.345

  (2)4mol/L HCl催化蔗糖水解数据记录

  3、2mol/L H2SO4催化蔗糖水解数据记录与处理

  (1)蔗糖溶液完全水解旋光度a∞= -1.003。

实验报告5

  思考:

  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

  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实验报告6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水分会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导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收缩。因为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随着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了质壁分离。相反,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会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原生质层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五、讨论

  1. 如果把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与细胞液等渗的蔗糖溶液中,这些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绘制一组模式图,描述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经过处理后的变化。首先将细胞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处理,然后再经过清水处理。

实验报告7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次实验的要求是通过自学VB语言编写一个两人对弈的象棋游戏,程序编写思路清晰且能运行。实验旨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开发一个完整程序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上机动手能力。

  2.实验内容:

  1.编程前的准备:网上查找一些合适的棋盘和棋子,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已备实验所需。网上下载一个单机象棋小游戏,熟悉游戏的界面以及游戏的规则 ,初步形成编程的流程图。网上查找一些用VB编好的象棋游戏的源代码作为参照,了解编程的过程和一些编程技巧。

  2.编程时的注意事项:插入图片时要规范,所有棋子的大小以及位置都要一致,上下左右都要对齐,这样在写程序代码时处理数据更方便。棋子的位置在编写程序中很重要,所以处理图片时记录所有棋子的位置以备编写程序所需,且棋子的位置最好数据简单无小数点,这样误差更小,程序运行更不容易出错。开始编的时候功能不需太繁琐,先编成一个可以运行可以判输赢的初步程序,再继续加功能是可行的好办法,这样在检查程序出错的问题所在时更方便。

  3.编程后的补充:认真对照实验要求的功能,分析出程序还未达到的功能,添加功能,形成一个符合要求的象棋游戏,完善程序。

  3.软件概要设计说明,功能模块及流程和工作原理:

  象棋游戏主要是注重游戏规则,每个棋子有自己游戏规则,比如马走日字,相(象)走田字等,编程的重点也是约束各个棋子的下棋规则。本软件通过坐标形式来限制棋子的规则。坐标的确定方式是棋子离棋盘最上方和最左方的长度,即top和left来确定各个棋子的坐标,坐标形成一个二维数组,来规范各个棋子的行动范围。本软件设计的另一重点是判胜利方,有三个判定方法,一个就是黑方的将或红方的帅被吃,另一个是黑方除将外的子全被吃或红方除帅外的子全被吃,最后一个是利用时钟判定,哪方的累计思考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则判输。本软件一个可取之处是设计简单,容易理解,没有复杂的算法。通过直接的方式规定游戏规则,通过直接的方式判别优胜方,虽然处理数据的过程繁琐,但功能算齐全,程序运行时不容易出错。

  功能模块: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选中棋子,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移动棋子。可以吃子,可以求和,可以弃权,可以重新游戏。

  流程:按游戏中的开始,开始对局游戏,在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或走成和棋为止。

  工作原理:游戏的界面过程就类似与一张坐标纸,每个棋子就像坐标纸上相应的点,通过限制每个点的活动范围来构成每个棋子的游戏规则。游戏的执行过程类似于坐标的重新定位以及运算。

  4.软件详细设计、关键技术与难点、测试数据

  软件详细设计:1.将准备好的棋盘以image方式插入,将准备好的棋子以数组方式插入,数组从棋盘左上到棋盘右下方依次为0至89。初始化时要摆放旗子的位置以image方式插入相应棋子的图片,不需摆放棋子的位置也以image方式插入图片,插入的图片为空。这样这个棋盘上的各个位置棋子都可达。插入图片时,要注意各个图片在棋盘上的规范性,每张图片的height和width属性应该相同,且对应棋子的坐标要规范,top和left属性也要相对应。将棋盘上的位置处理完后,还要处理被吃棋子的位置,被吃棋子最多为双方都只剩下黑将和红帅。所以被吃棋子对多有30个,这30个图片定义为棋子的数组中,标号为90至119,这些图片也是以image方式插入图片,插入的图片为空。

  2.插入时钟控制信号,黑方插入Timer1,红方插入Timer2。整个Form1的界面设计完成。

  3.开始Form1的代码编写,开始棋子位置初始化,被吃棋子位置初始化,根据各个棋子的坐标来控制各个棋子的位置,时钟控制信号初始化。当点击游戏界面的菜单栏的开始时,也进行所有的初始化。

  4.通过控制坐标规定各个棋子的游戏规则。将所有类型的棋子的坐标限制都列出来,通过语句来规范棋子的下棋规则。棋子的下棋规则规范后,再规定哪些子属于红方,哪些子属于黑方,当红方的子碰到黑方的子,或是黑方的子碰到红方的子则属于吃子,如果黑方碰到黑方或是红方碰到红方则不能走。

  5.判定优胜方,在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或走成和棋为止。判定优胜方有3种方法,一种就是黑方的将或红方的帅被吃,另一种是黑方除将外的子全被吃或红方除帅外的子全被吃,最后一种是利用时钟判定,哪方的累计思考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则判输。

  6.象棋的基本功能完善后,对照试验的要求完善附加功能。

  关键技术与难点:关键技术是通过二维数组完成整个程序的控制,棋子通过一维数组来控制每种棋子的下棋规则,通过时钟控制来作为另一种判优胜的条件。难点是设计擂台赛,自学VB的过程中,没有关注擂台赛的设计过程,所以设计擂台赛时不能想到一个可行的.办法记录最高分。

  测试数据:各个棋子由top和left构成的坐标,以及各个快捷键。

  5.软件使用说明:

  按run键或F2键开始游戏,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

  选择棋子: 1.键盘操作:用方向键←、→、↓、↑移动光标,Enter键选中棋子。

  2.鼠标操作:移动鼠标,按鼠标左键,选中棋子。

  移动棋子: 1.键盘操作:用方向键←、→、↓、↑移动光标,Enter键选落子。空格键:放弃。

  2.鼠标操作:鼠标左键按下时移动鼠标,放开鼠标左键击落子,右键放弃。

  落子后,检测:如果不符合游戏走子规则,则重新操作。否则,棋子落定,并按游戏规则吃子。

  6.实习的收获、心得、问题、困难和建议:

  这次的实习上课时间很少,上课学到的东西也少,可是课外学习的时间比较多,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同学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自觉的人很早就已经把实验完成了,不自觉的人硬是等到最后一周开始拼命编程,我觉得两者都有利弊,而我就属于折中的。我并没有开始就兴趣盎然地开始编,我这个人实践能力不是很强,经常实验前都会把书好好啃一遍,啃完觉得差不多才会开始编程,因为这样我就吃过不少苦头。就拿这次实验来说,象棋的编程思想并不复杂,只是数据处理很繁琐,我把书看过一遍后并没有立马就想出利用坐标top和left的属性来编写程序,这个想法是经别人提醒才恍然大悟的,所以我比别人晚很久才开始思路清晰起来,后面就等到最后一周才开始编,所以程序编得有些仓促,很多功能还不够完善,书上学得东西也没有用到实践当中,多浪费了时间在课本上,只剩下少许的时间来实践,编出来的程序可想而知毛病很多,比别人的程序也没有多大差别和优势,所以有点感觉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不过通过这次实习能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还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这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实践并不一定需要太充足的理论,但是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虽然这些话很多人会认为不太正确,但是对我还是挺适用的,很多东西都是因人而异的。

  这次的认识实习目的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也很明确,但我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刚拿到实验题目,就被象棋那两个字给吓到了,感觉平时下象棋的时候感觉都挺困难的,更别说是编程序了,象棋很多规则都感觉很难控制,以至于刚开始就走进了一个误区,妄想通过像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那样通过太直观的方式编好程序,可是又想不出用什么样的语句来控制,所以纠结了很久才从误区中走出。还有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开始摆放棋子是没有太注意top和left的值,虽然每个棋子都放入相应的位置,且对齐地很规范,但是每个棋子的top和left的属性值都含有多个小数点,象棋处理数据的过程本来就很复杂,这样小数点一多,处理起来就更复杂,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定位各个棋子,又重新将各个棋子的top和left属性记录下来,这个工程挺浩大的,浪费了我很多时间,也浪费了我很多精力,所以硬是休息了两天才开始继续完成程序的编写。所以干很多事情都要前后照应,在开始就要想好各个重要的因素,免得做无用功。

  这次的实习用VB语言实施,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因为VB简单,可以让我们在短短的3周熟悉并且学以致用,虽然VB的可用度不高,但是重要的不是掌握好这门语言,主要的是熟悉实验的整个流程,了解软件开发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本次实验我觉得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上课时间都安排在第一周,第一周往往很多人都还没做好准备,待到准备充足后,自然课程也已经结束,所以上课时间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建议将上课时间押后至第二周或第三周,上课时间不要太拥挤,不要一个礼拜就将所有的课程匆匆结束,这样没有效果反而让学生更懒散。其实我认为学习的另一个弊端是实验的难易程度不同,造成很多同学不认真也可以编出好程序,很多同学因为程序难很认真也编不出可以运行的程序,所以建议老师实习过程以更小的小组为单位实施,小组可以3到5个人,每组的编写游戏可以再大型点,每个小组组员自己分配任务,这样实习过程不枯燥,还可以体现团队的力量,实验中的收获也就会更多。

实验报告8

  【实验目的】

  1.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光杠杆测量微小伸长量。

  3.学会用拉伸法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包括:拉伸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水准器,钢卷尺,螺旋测微器,钢直尺。

  1、金属丝与支架(装置见图1):金属丝长约0.5米,上端被加紧在支架的上梁上,被夹于一个圆形夹头。这圆形夹头可以在支架的下梁的圆孔内自由移动。支架下方有三个可调支脚。这圆形的气泡水准。使用时应调节支脚。由气泡水准判断支架是否处于垂直状态。这样才能使圆柱形夹头在下梁平台的圆孔转移动时不受摩擦。

  2、光杠杆(结构见图2):使用时两前支脚放在支架的下梁平台三角形凹槽内,后支脚放在圆柱形夹头上端平面上。当钢丝受到拉伸时,随着圆柱夹头下降,光杠杆的后支脚也下降,时平面镜以两前支脚为轴旋转。

  3、望远镜与标尺(装置见图3):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十字分划板组成。使用实现调节目镜,使看清十字分划板,在调节物镜使看清标尺。这是表明标尺通过物镜成像在分划板平面上。由于标尺像与分划板处于同一平面,所以可以消除读书时的视差(即消除眼睛上下移动时标尺像与十字线之间的相对位移)。标尺是一般的米尺,但中间刻度为0。

  【实验原理】

  1、胡克定律和杨氏弹性模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形变,如果外力撤去后相应的形变消失,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如果外力后仍有残余形变,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F/S)。

  应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对形变(相对伸长DL/L)它反映了物体形变的大小。

  2、光杠杆镜尺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

  在(1)式中,在外力的F的拉伸下,钢丝的伸长量DL是很小的量。用一般的长度测量仪器无法测量。在本实验中采用光杠杆镜尺法。

  初始时,平面镜处于垂直状态。标尺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望远镜中呈像。则望远镜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标尺的像。望远镜中十字线处在标尺上刻度为。当钢丝下降DL时,平面镜将转动q角。则望远镜中标尺的像也发生移动,十字线降落在标尺的刻度为处。由于平面镜转动q角,进入望远镜的光线旋转2q角。从图中看出望远镜中标尺刻度的变化。

  因为q角很小,由上图几何关系得:

  由(1)(2)得: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杨氏模量测定仪底角螺钉,使工作台水平,要使夹头处于无障碍状态。

  2、放上光杠杆,T形架的两前足置于平台上的沟槽内,后足置于方框夹头的平面上。微调工作台使T形架的三足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使反射镜面铅直。

  3、望远镜标尺架距离光杠杆反射平面镜1.2~1.5m。调节望远镜光轴与反射镜中心等高。调节对象为望远镜筒。

  4、初步找标尺的像:从望远镜筒外侧观察反射平面镜,看镜中是否有标尺的像。如果没有,则左右移动支架,同时观察平面镜,直到从中找到标尺的像。

  5、调节望远镜找标尺的像:先调节望远镜目镜,得到清晰的十字叉丝;再调节调焦手轮,使标尺成像在十字叉丝平面上。

  6、调节平面镜垂直于望远镜主光轴。

  7、记录望远镜中标尺的初始读数(不一定要零),再在钢丝下端挂0.320kg砝码,记录望远镜中标尺读数,以后依次加0.320kg,并分别记录望远镜中标尺读数,直到7块砝码加完为止,这是增量过程中的读数。然后再每次减少0.320kg砝码,并记下减重时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数据记录表格见后面数据记录部分。

  8、取下所有砝码,用卷尺测量平面镜与标尺之间的距离R,钢丝长度L,测量光杠杆常数b(把光杠杆在纸上按一下,留下三点的痕迹,连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作其底边上的高,即可测出b)。

  9、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丝直径6次。可以在钢丝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的经向测量。因为钢丝直径不均匀,截面积也不是理想的圆。

  【实验注意事项】

  1、加减砝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切勿压断钢丝。

  2、使用千分尺时只能用棘轮旋转。

  3、用钢卷尺测量标尺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时,尺面要放平。

  4、杨氏模量仪的主支架已固定,不要调节主支架。

  5、测量钢丝长度时,要加上一个修正值,是夹头内不能直接测量的'一段钢丝长度。

  【实验教学指导】

  1、望远镜中观察不到竖尺的像

  应先从望远筒外侧,沿轴线方向望去,能看到平面镜中竖尺的像。若看不到时,可调节望远镜的位置或方向,或平面反射镜的角度,直到找到竖尺的像为止,然后,再从望远镜中找到竖尺的像。

  2、叉丝成像不清楚。

  这是望远镜目镜调焦不合适的缘故,可慢慢调节望远镜目镜,使叉丝像变清晰。

  3、实验中,加减法时,测提对应的数值重复性不好或规律性不好。

  (1)金属丝夹头未夹紧,金属丝滑动。

  (2)杨氏模量仪支柱不垂直,使金属丝端的方框形夹头与平台孔壁接触摩擦太大。

  (3)加冯法码时,动作不够平稳,导致光杠杆足尖发生移动。

  (4)可能是金属丝直径太细,加砝码时已超出弹性范围。

  【实验随即提问】

  ⑴根据Y的不确定度公式,分析哪个量的测量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

  答:根据由实际测量出的量计算可知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因此测此二量尤应精细。

  ⑵可否用作图法求钢丝的杨氏模量,如何作图。

  答:本实验不用逐差法,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也可以算出杨氏模量。由公式Y=可得:F= Y△n=KY△n。式中K=可视为常数。以荷重F为纵坐标,与之相应的ni为横坐标作图。由上式可见该图为一直线。从图上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可计算出杨氏模量。

  ⑶怎样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灵敏度是否越高越好?

  答:由Δn= ΔL可知,为光杠杆的放大倍率。适当改变R和b,可以增加放大倍数,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但这种灵敏度并非越高越好;因为ΔL=Δn成立的条件是平面镜的转角θ很小(θ≤2.5°),否则tg2θ≠2θ。要使θ≤2.5°,必须使b≥ 4cm,这样tg2θ≈2θ引起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而b尽量大可以减小这种误差。如果通过减小b来增加放大倍数将引起较大误差

  ⑷称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算算你的实验结果的放大倍数。

  答:以实验结果计算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XX

实验报告9

  生物作为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实验是我们最基本、最形象、最有效的探索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初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有些保守,它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悖素质教育的要求。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本文总结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对策。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忽视假设实验设立

  实验教学的设立是为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够更为充分地说明问题,验证生物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的实验观念落后,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乐得轻松。其实,为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地论证假说,生物实验常设置一些假设实验,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假设设置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实验时间难度限制

  初中阶段学习任务较重,时间也较紧,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于生物实验的时间就更短了。有时,还会因为理论教学的时间较紧,挤掉一小部分的实验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时间不足,学生没有进行仔细观察的机会,往往会针对实验内容,对照教材结果草草了结了实验活动,这样的实验是不符合科学探究理论的。

  3.忽视实验结果分析

  生物实验的结果需要不断地验证、调查,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做出调查报告,但是目前初中生物实验的调查报告就是完成了基本的记录而已。这种情况不符合科学探索的规律,学生也很难形成探究能力。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1.重视假设环节

  具备探究精神的科学实验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实验题目的确定;提出假说,即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推测或解释;实验,即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说,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期,即在检验一个假说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推理;交流、评价等。这些环节的完成在初中阶段的实验能力培养上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往往更为重视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却忽视了假设环节的设计。为了转变这种情况,要培养学生勇于猜想、敢于假设的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生物《实验――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时,基本的教学目的是要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如果教师直接给出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安排过程毫无新意可言,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无从发展。因此要改进教学设计:(1)提出问题: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2)小组提出假说,让学生探索实验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进行实验用具的分析和探索。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假设如何制作更为有效的临时装片。总之,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

  2.重视分析观察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不能研究学术。”初中生物实验也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为了解决实验时间较长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更为灵活、有条理的观察方法。(1)先整体后局部。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后再进行细节部分的观察。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整体形态,然后再针对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行局部观察。(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要设立对照组,然后进行观察分析,更为准确地找到实物的特征。例如,在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3)重复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重复实验,这就要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小组组长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小组生物重复实验。例如,苏教版课本七(上)P96探究种子在萌发时是否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的简易设计方法是:将蚕豆或大豆等种子装入保温瓶内,放入一些清水,用打孔器在软木瓶塞上打一个小孔,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塞上瓶塞,该装置就制作成功。24小时后,对比室温,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再进行实验也可以对不同的种子进行重复实验,进而验证种子在萌发时是否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的结论。

  3.开展实验后调查

  生物实验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最终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基于这种情况的思考,生物实验的结果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1)详细记录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对照教材内容,设立调查问题。例如,撰写调查报告,报告题材的选择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可来源于书本知识的心得体会。如“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我国森林绿化的现状”“传染病的预防”“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等。调查研究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缺乏这方面的探索,也是忽视实验结果分析的教学现状影响的,必须要尽快转变,尽快改进。

  4.自主设计实验

  素质教育环境下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能够保证让学生拥有探究能力,拥有创新思考的能力。自主设计实验的途径包括:(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教材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设计实验内容。如教材中有关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些文字说明,如“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等文字信息。但是这种文字说明不可能让学生有本质上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网络查询,然后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如用一个U型管,在U型管的一侧插上香烟,另一侧放入一些棉花。点燃香烟,用洗耳球在另一侧吸气。本模拟实验中,棉花模拟人的肺,结果发现棉花变成黄色,这种实验就更有说服力。(2)挖掘课外实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课外实验是对课内实验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实验仪器完成家庭小实验,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装置改进,能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奥妙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上文是笔者在一线教学实际中结合新理念对现行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改进意见。总而言之,实验是我们探索和学习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它必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理念的更新而不断改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改进初中生物实验要基于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保证生物实验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千万不要为了改进而改进,将创新当作形式,那样只能耽误时间,不得要领。

实验报告10

  实验名称:关于休息对成功影响的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

  在生活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勤奋、天资、机遇、创新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天资与勤奋。也许你曾品尝过通过勤奋获取成功的甘甜,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有的人获得成功的次数多且时间长久,有的人获得几次成功后就止步了。这是为什么呢?本次实验就是针对一些过度勤奋者的境遇,探究休息对成功的'影响。

  实验用品:

  试管三支,一瓶成功溶液,2克的过度休息颗粒,2克合适休息颗粒和2克少休息颗粒

  实验步骤:

  (1)向三支试管分别倒入同体积的成功溶液

  (2)向A试管加入2克过度休息颗粒,振荡摇匀

  (3)向B试管加入2克合适休息颗粒,振荡摇匀

  (4)向C试管加入2克少休息颗粒,振荡摇匀

  实验现象:

  (1)A试管充分反应后,原来明亮的红色成功溶液慢慢褪色变为了灰色,沉淀生成黑色固体

  (2)B试管充分反应后,明亮的红色溶液没有褪色,反而慢慢变得更加明亮

  (3)C试管充分反应后,“轰”的一声发生爆炸生成黑色烟雾

  实验方程式:

  A:成功+过度休息→成功次数变少

  B:成功+合适休息→长久成功

  C:成功+少休息→不再成功

  实验总记:

  在实验(1)中,由于反应速度缓慢,时间没能与成功溶液发生反映,成功颗粒沉淀下来变为失败固体。

  在试验(2)中,反映速度适当,加快了时间与成功溶液反应,使成功溶液得以变得更明亮。

  在试验(3)中,由于反应速度过快,时间与成功溶液反应过于剧烈,导致了爆炸。

  后记:

  一次成功也许很容易做到,但长久的成功能否做到,这就要看你能否把握住工作与休息的关系,做得好就能使你长久成功,做得不好成功将很可能将无法与你再次相逢,甚至导致英年早逝,与成功彻底无缘。

  总结:长久的成功=勤奋+天资+合理休息

  时间:20xx年12月23日17时30分

实验报告11

  平菇培育的步骤其实比较简单只有四个步骤: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和培养。但这其中却包含了许多真菌的相关知识在里面。希望同学们好好领悟。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具体操作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

  (1)配制木屑培养基(各成分所占比例为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可根据所用培养基的总量,确定各种原料的用量。

  其实这一些原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非常容易获得的。

  (2)将各种原料用水搅拌均匀(加水量约占培养基总重量的65%)。然后调制PH至6.5.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究竟将原料搅拌成什么状态,我们可以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稍用力握时,指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之。同时一定要注意PH值的测试,因为平菇只有在PH为6.5时,才生长得最快。

  (3)将培养基装瓶(当装入的培养基接近瓶高的34时,压平表面,用木棒较尖的一端插进瓶中,在培养基中间打一个洞,洞深接近瓶底。

  (4)将瓶颈内壁和瓶外擦干净后,在瓶口上包上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牛皮纸(牛皮纸在外),然后用绳扎好,挂上标签。

  二、灭菌

  将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147kPa下灭菌1~2h。也可用简易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教师讲解: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所有的细菌,形成无菌状态。

  三、接种

  (1)接种前,关闭接种室的门窗,用石碳酸溶液在室内喷雾灭菌。

  (2)将双手洗净、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3)将装有平菇种的菌种瓶,及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在接种架上。将酒精灯放在接种架前、两瓶之间的'地方,以使瓶口均位于酒精灯火焰的侧上方。

  (4)点燃酒精灯,先取下罐头瓶上的牛皮纸等,再取下菌种瓶上的棉塞。

  (5)将长柄镊子的前半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伸进菌种瓶内,先刮去表层的老化菌丝,再将菌种捣成1cm左右的颗粒,并取一粒迅速放进罐头瓶里培养基上的洞口处,用牛皮纸等将瓶口包扎好。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接种时,一定要注意先将长柄镊子的前半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再伸进菌种瓶内,如没有冷却及取菌种会将菌种烧死,而没有起到接种的目的。

  四、培养

  (1)接种后,将

  瓶放在25~26的温度下培养,一般

  经20d左右,瓶内就会长满白色的菌丝。

  (2)去掉瓶上的牛皮纸,把瓶放在有散射光的环境中,每天要通风换气1~2h,同时在地面洒水、向空中喷水雾1~2次,以提高空气的湿度。

  经过15d左右,第一批平菇便可以长成。

  实验操作评价:

  1、培养基的配制时,学生是否按要求称取各种原料,其比例是否得当。原料搅拌前是否测定PH值,原料混合是否均匀。培养基配制完毕后,是否挂上标签。

  2、灭菌方式是否正确(灭菌物品的放置是否正确,灭菌时间是否足够等)

  3、接种。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接种室是否灭菌,手等是否用酒精处理);接种时,一定要注意先将接种工具放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再伸进菌种瓶内,如没有冷却及取菌种会将菌种烧死,而没有起到接种的目的操作是否正确。

  4、培养。培养时温度控制是否得当;水量的控制是否适宜;最后平菇的长势情况。

  结合,以上的操作事项,及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实验报告12

  实验项目名称程序控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python语言的for循环语句的基础知识。

  2、熟悉实训平台循环程序的编码方式。

  3、掌握python语言的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用法。

  4、掌握if语句的基本用法,熟练实现编程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

  1、从求1到n之间奇数的和、求数列前n项的和到打印九九乘法表三个方面来展开,并设置了三个相应关卡来在线考察大家对for循环的掌握情况。

  2、编写一个输入整数n,计算n!的小程序。

  3、掌握循环输入,直到正确为止,同时完成猜数字游戏python代码的编写。

  4、从将输入的三个整数x,y,z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x,y,z是进行排序的'三个数字

  5、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是闰年

  6、从求1到n连续整数的和、求由1、2、3、4能组成多少个互不相同且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到判断一个不小于2的正整数是否是质数三个方面来展开

  三、预习遇到的问题

  成绩:

  实验报告1

  项目

  名称

  程序控制

  指导

  教师

  黄国华

  实验

  日期

  一、实验仪器与设备

  1、求是楼211实验室教学使用电脑。

  2、头歌实践教学平台。

  二、实验步骤

  1、打开头歌实践教学平台。

  2、根据本节实验课的安排,完成“Python控制结构之for循环I”、“python基础(4—2)程序控制—循环结构:while”和“Python——if条件语句”三个题目,认真阅读并理解每个题目的“任务描述”、“相关知识”、“编程要求”和“测试说明”。

  3、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补充相应的代码。

  4、完成所有的评测,并对评测结果进行截图。

  三、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

  成绩:

实验报告13

  (一)实验目的

  掌握塑料拉伸试验方法,了解塑料拉伸试验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试样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各试验数据来分析该材料的静态拉伸力学性能,对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作出评价。

  (二)实验原理

  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与拉伸速度下,通过对塑料试样的纵轴方向施加拉伸载荷,使试样产生形变直至材料破坏。记录下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负荷和对应的标线间距离的变化情况。 ( 在带微机处理器的电子拉力机上,只要输入试样的规格尺寸等有关数据和要求,在拉伸过程中,传感器把力值传给电脑,电脑通过处理,自动记录下应力—应变全过程的数据,并把应力—应变曲线和各测试数据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 。

  (三)试验设备和拉伸试祥

  1 .试验设备

  (1) 机械式拉力试验机

  ①备有适应各型号试样的专用夹具。

  ②夹具的移动速度应能多级或全程调速,以满足标准方法的需要。

  ③试验数据示值应在每级表盘的` 10 %一 90 %,但不小于试验最大载荷的 4 %读取,示值的误差应在 1 %之内。

  (2) 带微机处理器的电子拉力机 机械传动原理同机械式拉力机,但精密度高于普通机械式拉力机。当试样受载拉伸时,力值和材料的伸长率由传感器感量输入电脑,经电脑处理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每个试样试验结束,电脑自动记录全过程并存入硬盘,试验者需要哪一个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图,需要哪一个数据,随时可以从连接电脑的打印机上打印出来。 2 .拉伸试样

  (1) 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标准方法规定使用四种型号的试样,见图 1 至图 4 。

  (2) 试样的选择 热固性模塑材料:用 I 型。

  硬板材料:用 II 型 ( 可大于 170mm ) 。

  硬质、半硬质热塑性模塑材料:用 II 型,厚度 d= ( 4 ± 0 . 2 ) mm 。

  软板、片材:用 III 型,厚度 d ≤ 2mm 。

  塑料薄膜:用 IV 型。

  (3) 对试样的要求:

  ①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气泡、裂纹、分层、无明显杂质相加工损伤等缺陷,有方向性差异的试片应沿纵横方向分别取样。

  ②硬板厚度 d ≤ 10mm 时,以原厚作为试样的厚度;当厚度 d ≥ 10mm 时.应从一面机械加工成 10mm 。

  ③测试弹性模量,用厚 4 — 10mm 的 II 型试样或用长 200mm 、宽 15mm 的长条试样。 ④每组试样不少于 5 个。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条件

  (1) 试验速度 ( 空载 ) A : (10 土 5)mm / min 、 B : (50 土 5)mm/min , C : (100 土 10)mm / mmin 或 (250 土 50)mm / min 。

  ①热固性塑料、硬质热塑性塑料,用 A 速。

  ②伸长率较大的硬质、半硬质热塑性塑料 ( 如 PP 、 PA 等 ) ,用 B 速。

  ③软板、片和薄膜用 C 速。相对伸长率≤ 100 %的用 (100 土 10)mm / min 速度,相对伸长率> 100 %的用 (250 土 50)mm / min 速度。

  (2) 测定模量时可用 1 — 5mm / min 的拉伸速度,其变形量应准确至 0.01mm 。

  2 .以机械式拉伸试验机为例:按 GB1039 — 92 标准方法的规定调节试验环境处理试样

  (1)试验环境 温度:热塑性塑料 (25 土 2) ℃,热固性塑料 (25 土 5) ℃。

  湿度:相对湿度 (65 土 5) %。

  (2) 试样预处理 将试样置于标准环境中,使其表面尽可能暴露在环境里。不同厚度 d 的试样处理时间如下: d ≤ 0 . 25mm 的试样不少于 4h ; 0 . 25mm ≤ d ≤ 2mm 的试样不少于 8h ; d > 2mm 的试样不少于 16h 。

  (3) 测量试样的厚度和宽度 模塑试样和板材试样准确至 0 . 05mm ;片材试样厚度 0 . 01mm ;薄膜试样厚度 0 . 001mm ;每个试样在距标线距离内测量三点,取算术平均值。

  (4) 测试伸长时 应在试样上被拉伸的平行部分作标线,此标线对测试结果不应有影响。

  (5) 用夹具夹持试样时 要使试样纵轴方向中心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相重合,并且松紧适宜,不能使试样在受力时滑脱或夹持过紧在夹口处损坏试样。夹持薄膜试样要求在夹具内衬垫橡胶之类的弹性薄片。

  (6) 按所选择的速度 开动机器,进行拉伸试验。

  (7) 试样断裂后 读取负荷及标距间伸长,或读取屈服时的负荷。若试样断裂在标距外的部位,则此次试验作废,另取试样补做。

  (8) 测定模量时 应记录负荷及相应变形量,作出应力—应变曲线。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1) 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以σ 1 (MPa = 1N / mm 2 ) 表示,按下式计算:

  F ——最大负荷、断裂负荷、屈服负荷, N

  b ——试样宽度, mm

  d 一一试样厚度, mm

  (2) 断裂伸长率ε 1 ( % )按下式计算:

  式中 G 0 —试样原始标线间距离, mm

  G —试样断裂时标线间距离, mm

  (3) 弹性模量以 E 1 (N / mm 2 ) 表示。为了计算弹性模量,通常要作出应力—应变曲线,再从曲线的初始直线部分按下式计算弹性模量 E 1 :

  式中 σ——应力, (N / mm 2 )

  ε——应变, mm / mm

  (4) 实验数据的处理。

  ①σ 1 取三位有效数字 ( 薄膜取二位 ) ,ε 1 、 E 1 ,取二位有效数字,起码三个有效试验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实验结果。

  ②如果要求计算偏差值 S ,由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X —一单个测定值

  ——一组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n ——测定个数

  (六)实验报告或实验记录的内容

  1.被测试材料的名称、规格、牌号

  2.试样的制备方法。

  3.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4.试样的预处理。

  5.试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6.试验机的型号。

  7.试验速度。

  8.试验有效试佯的数量。

  9.拉伸屈服应力。

  10.拉伸断裂应力。

  11.拉伸强度。

  12.断裂伸长率。

  13.弹性模量。

  14.试验日期、人员。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因试样的厚度及宽度对结果影响很大,同一种塑料若试样的尺寸不同,其拉伸强度试验结果有一定差异,所以在加工试祥、测量试样尺寸时,持别要注意被测试样的尺寸和公差是否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注射模塑试样往往后收缩较大,被测部位若出现轻微缩痕影响平整度要注意多测几点,以得出其真实尺寸。

  2.用成型裁刀裁取试样,要注意经常检查裁刀锋利情况,刀刃曲线是否均匀、细直,稍有缺陷及时研磨或更换,试样的细微缺陷对拉伸试验结果影响极大。

  3.试验条件即温度、湿度和速度对试验结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往往温度偏高.拉伸强度偏低,伸长率偏大、反之规律相反。拉伸速度越快,伸长率越小,强度偏高。因此,试验前对试样的处理、试验环境条件以及试验速度的选择都要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

  4.由于力学试验影响因素多,结果的重现性较差,要特别注意制样时方法、工艺、设备、工具的一致。做对比试验,最好同一人员操作,以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5.对不熟悉的材料,正式测试之前要进行预测负荷和速度等,为正式测试做好准备。 6.日常对拉伸试验机等设备要注意保养、实验时处于良好状态。

  (八)思考题

  1.叙述塑料拉伸试验原理。

  2.为什么试验温度偏高,试样的拉伸强度偏低

  3.为什么试验速度越快,断裂伸长率越低 ?

  4.试样拉伸试验过程出现分子定向 ( 纲领 ) ,对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 5.注射成型模塑拉伸试样模具的设计和保养特别要注意些什么 ?

实验报告14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

  二、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 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

  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 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 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 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 不改变的条件:水 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 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 不改变的条件:水 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 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 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实验报告15

  在大学的机械结构设计课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在参加过机械结构设计实验课之后,深深地认识到了机械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实验前,我们需要在课程资料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复习,了解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设备和安全事项。在实验室内,我们还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安全操作。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实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用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确度。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究,对机械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加深认识,并尝试寻找更加实用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方案。

  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清洗、整合、排序、分组等操作,以及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方式展示实验数据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结构的原理和行为规律,并找出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后续的机械结构设计提供基础和参考。

  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物理操作和数据记录,因此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完善的沟通、协作和配合能力。合作中,需要根据个人的专长和特长来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把个人的能力和团队要求最大程度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团队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分歧和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以达成团队合作的最终目标。

  通过机械结构设计实验的学习和探究,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机械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实验还帮助我培养了观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当然,机械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机械结构设计实验的学习和体验,我对机械结构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希望今后的实验课程可以继续完善和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核心技术和方法,为未来的机械行业做出更大贡献。

【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11-16

实验报告06-11

小学实验报告12-18

心理实验报告02-23

关于实验报告02-16

个人实验报告11-04

实验报告【热】06-17

(推荐)实验报告06-21

生物实验报告06-13

(精选)物理实验报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