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时间:2024-10-21 10:00:39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实验报告15篇【必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15篇【必备】

实验报告1

  实验项目名称程序控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python语言的for循环语句的基础知识。

  2、熟悉实训平台循环程序的编码方式。

  3、掌握python语言的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用法。

  4、掌握if语句的基本用法,熟练实现编程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

  1、从求1到n之间奇数的和、求数列前n项的和到打印九九乘法表三个方面来展开,并设置了三个相应关卡来在线考察大家对for循环的掌握情况。

  2、编写一个输入整数n,计算n!的小程序。

  3、掌握循环输入,直到正确为止,同时完成猜数字游戏python代码的编写。

  4、从将输入的三个整数x,y,z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x,y,z是进行排序的三个数字

  5、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是闰年

  6、从求1到n连续整数的和、求由1、2、3、4能组成多少个互不相同且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到判断一个不小于2的正整数是否是质数三个方面来展开

  三、预习遇到的问题

  成绩:

  实验报告1

  项目

  名称

  程序控制

  指导

  教师

  黄国华

  实验

  日期

  一、实验仪器与设备

  1、求是楼211实验室教学使用电脑。

  2、头歌实践教学平台。

  二、实验步骤

  1、打开头歌实践教学平台。

  2、根据本节实验课的安排,完成“Python控制结构之for循环I”、“python基础(4—2)程序控制—循环结构:while”和“Python——if条件语句”三个题目,认真阅读并理解每个题目的“任务描述”、“相关知识”、“编程要求”和“测试说明”。

  3、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补充相应的代码。

  4、完成所有的评测,并对评测结果进行截图。

  三、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

  成绩:

实验报告2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本论文是在导师00教授和00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岳保珍高工、张曾教授、李兵云老师、何婉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谢拥群教授、陈礼辉教授、黄六莲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

  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实验报告3

  前言:

  任何电子设备,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往往要经过千百道工艺的生产过程,一个工厂的工艺壮况正是该厂生产管理状况的概括。工艺工作是企业生产技术的中心环节,是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电子设备结构和装联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概要,整机机械结构,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电子设备的防护及电磁兼容性,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造,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焊接技术,电子设备的调试工艺及整机技术文件等。为了使我们学习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树立起电子工程意识,学校组织安排了为期两周的电子工艺实习,以我们自己动手,通过51单片机学习板的焊接、调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对电子工艺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本次电子工艺实习,我熟悉了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了用电烙铁焊接的技巧和开发板调试技巧,锻炼了我与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开发板的调试也是我对开发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开发板的焊接与调试,通过烧入程序验证开发板各功能实现良好。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学习板,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激动。本次电子工艺实习不仅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过程,更留下了这段值得回忆的难忘经历。短短的两周时间,我们从理论走上了实践的光辉大道。我们学到了不仅仅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毅造了我们一种精神,一种耐力,一种创新,一种挑战!

  一、 实习目的

  1、学习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树立起电子工程意识。

  2、 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

  3、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块51单片机学习板,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5、初步了解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本次实习主要是学习了PCB板的制作,对于现阶段实验室的条件只能在实验室做些简单的单层板。

  二、 实习要求

  1、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焊接知识以及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

  2、熟练掌握手工焊接的方法与技巧;

  3、完成51单片机开发板的安装、焊接以及调试。

  三、实习内容

  电子工艺实习是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本次实习主要内容有:

  1、练习手工焊锡技术,掌握手工焊接的操作及技巧。

  2、学习识别简单的电子元件与电子线路并初步了解单片机学习板的工作原理,按照图纸焊接元件,组装一块单片机学习板,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3、初步了解印制电路板(PCB板)的制作。

  四、实习器材及介绍

  1、 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一块电路板,用于练习焊接;铜丝,用于练习焊接模型。

  3、万用表:开发板调试时测量电压、电流等数据,进行学习板的调试与检测。

  4、松香和锡,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布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5、印制电路板刷锡膏、载流焊烤箱等一系列仪器。

  五、实习步骤

  5.1 插接式焊接(THT) 操作步骤

  首先准备好焊锡丝和烙铁。电烙铁的初次使用需要给烙铁头上锡:将焊锡丝融化并粘在烙铁头上,直到融化的焊锡呈球状将要掉下来的时候停止上锡。 然后将电烙铁预热,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接着将焊锡丝和烙铁同时移到焊接点,利用烙铁的温度使焊点预热,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至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湿润焊点。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移开烙铁。

  操作要点: 在手工烙铁焊接中,焊件往往都容易被污染,所以一般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工作,手工操作中常用砂纸刮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去除焊接面上的锈迹、油污、灰尘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在焊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松香来促进焊接,使之能更加好的焊接,但是也不能使用过量。合适的焊接剂应该是松香水仅能浸湿的将要形成的焊点,不要让松香水透过印刷版流到元件面或插孔里。使用松香焊锡时不需要再涂焊剂。在焊接的过程中,烙铁头容易氧化形成一层黑色杂质的隔热层,使烙铁头失去加热作用。所以我们需要用一块湿布或湿海绵随时擦去烙铁头上的杂质。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焊锡的量的适量,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我们要固定好焊件,在撤离烙铁头的时候要快速,防止产生毛刺。完成内容: 用手工焊的方法,利用导线在万能板上焊接出字体,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手工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5.2 锡膏丝网印刷、贴片与载流焊 操作步骤

  将PCB板按规定方向放在刷锡膏仪器上,利用刮刀均匀地将锡膏刷在PCB板对应的矩形块中,按照图纸标识,将电阻、电容、二极管、芯片等微小器件放在涂好的PCB板上的相应位置,贴片完毕后平放入载流焊仪器中,待加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拿出,并检查贴上的小器件是否平整的焊在PCB板上,以及芯片管脚是否有粘连等情况,如存在此种情况,则利用电烙铁热熔相应的小器件并摆正。

  操作要点:向PCB板上刷锡膏时用力要均匀,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贴片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切勿贴反贴倒;移动时要平稳,尽量不产生震动,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来回走动,以免将贴好的器件碰掉或移位;贴完芯片后要再次仔细检查是否已全部贴好,以及是否贴在了对应位置。

  完成内容:将所有微小器件或芯片贴在相应位置,并利用载流焊完成焊接,以及解决纠正部分存在偏移、芯片管脚有粘连的情况。

  5.3 单片机开发板其余器件的手工焊接

  进行完单片机开发板的贴片工作之后,接下来就开始了手工焊接任务。 在前面提到的焊接材料当中,有很多的器件都是有方向性的。因此在焊接的时候必须注意元件的方向,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在焊接时也一定要注意焊接元件的顺序,基本上秉承着方便性原则,先焊接小部件,在焊接大部件,焊接元件管脚多时(双排40脚排针)要注意焊接工艺,尤其注意的是在焊接芯片插槽时切不可把芯片连到插槽上一同焊接,因为焊接时过热的温度会烧坏芯片,一定要把芯片插槽焊接完毕之后,再把芯片插到插槽中。焊接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不仅会烧毁元气件、而且易使焊点容易脆裂。

  另外,焊接时不可将烙铁头在焊点上来回移动或用力下压,要想焊得快,应

  加大烙铁和焊点的接触面。增大传热面积焊接也快。特别注意的是温度过低烙铁与焊接点接触时间太短,热量供应不足,焊点锡面不光滑,结晶粗脆,象豆腐渣一样,那就不牢固,形成虚焊和假焊。反之焊锡易流散,使焊点锡量不足,也容易不牢,还可能出现烫坏电子元件及印刷电路板。总之焊锡量要适中,即将焊点零件脚全部浸没,其轮廓又隐约可见。焊点焊好后,拿开烙铁,焊锡还不会立即凝固,应稍停片刻等焊锡凝固,如未凝固前移动焊接件,焊锡会凝成砂状,造成附着不牢固而引起假焊。焊接结束后,首先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焊,搭焊及虚焊等现象。虚焊是比较难以发现的毛病。造成虚焊的因素很多,检查时可用尖头钳或镊子将每个元件轻轻的拉一下,看看是否摇动,发现摇动应重新焊接。

  每次焊接完一部分元件,均应检查一遍焊接质量及是否有错焊、漏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可保证焊接器件的一次成功而进入下道工序。

  5.4 整板系统调试

  调试过程所遇到的故障以焊接和装配故障为主;一般都是机内故障,基本上不出现机外及使用当造成的人为故障,更不会有元器件老化故障。对于新产品样机,则可能存在特有的设计缺陷或元器件参数不合理的故障。

  整板系统测试主要有以下几步:

  (1) 将拨码开关K23,K24打开,K25,K26关闭,按下电源开关。

  (2) 静态数码管检测及按键检测。按K1,蜂鸣器发出“滴”声,静态数码管中间一段亮。然后按K1-K16,蜂鸣器发出“滴”声,静态数码管对应显示0-F。

  (3) 8路流水灯检测。按复位按钮,对单片机复位。按K2,蜂鸣器发出“滴”声,八路LED会闪烁发光。

  (4) 动态数码管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3,蜂鸣器发出“滴”声,动态数码管会显示12345678。

  (5) 继电器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4,蜂鸣器发出“滴”声,继电器会一秒吸合一秒切断,对应指示灯会闪烁。

  (6) DS18B20测温检测。复位单片机,按K5,蜂鸣器发出“滴”声,动态数码管后三位会显示“---”,等待DS18B20初始化后,动态数码管后三位显示温度

实验报告4

  〔解题〕

  这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的事。一天,卡尔·施密特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剧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他的记录成了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使抢救被毒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这件事反映了卡尔·施密特认真求实的科研品格,赞扬了科学家为科研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

  标题“血染的实验报告”,用一个偏正词组概括文章的内容。“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专门描述、记录某项课题研究全过程与结果的报告类文体。具体讲,就是以实验法为主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记录成文,这就是实验报告。卡尔·施密特的关于毒蛇咬伤治疗的实验是用他自身当实验对象的,他的研究与记录都是他在被蛇咬伤后忍受剧痛、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他为科研而牺牲。他的记录,就是实验报告。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报告,是用血写就的实验报告,所以称为“血染的实验报告”。

  〔结构分析〕

  本文共5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卡尔·施密特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卡尔·施密特报告的特殊时间、地点及起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位于柏林市一座偏远实验室中,卡尔·施密特一如既往地专心致志地研究着美洲巨型毒蛇。这个实验室是他多年来对这些神秘生物进行研究的基地,充满了他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卡尔·施密特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对毒蛇的研究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对毒蛇的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行为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卡尔·施密特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老科学家不慎被一条正在实验中的毒蛇咬伤了手指。他感到剧痛袭来,同时也意识到这将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然而,面对死亡的临近,卡尔·施密特却下定了决心。他意识到,他可以为人类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关于人被毒蛇咬伤后的感受和生理反应。因此,即使在剧痛之中,他依然坚定地继续进行实验记录。卡尔·施密特的手颤抖着,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身体变化。他描述了剧痛如何在他的肌肉中传播,感觉如何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麻木感。他详细记录了心跳的加速、呼吸的困难以及全身血压的变化。这些记录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见证。最后,卡尔·施密特的呼吸停止了,他的手紧紧握着实验记录本。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份记录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被毒蛇咬伤后的身体反应和治疗方法。卡尔·施密特的牺牲将永远被铭记,并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语意理解〕

  “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

  句子用“芝加哥”起首,点明卡尔·施密特是美国的科学家,“血染的实验报告”写于美国的芝加哥。“捐躯”,为崇高的事业牺牲生命。科学事业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因此是崇高的事业。科学研究总有风险,轻则损财伤身,重则失去生命。历伟大的正义的科学家都是敢担风险的人,他们为科学甘愿奉献,不怕牺牲。卡尔·施密特也是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一句话具体勾勒出巨型毒蛇的凶猛形象。3、4、5分句写毒蛇之大,在笼子中盘五六圈儿,说明蛇体很长。蛇的大小与蛇身长短有关,体长则型大,型大则力大,力大则凶猛。第6、7、8分句描绘毒蛇之凶。它被关在笼中也不安分,时刻准备攻击人类。蛇的视力不强,它了解周围情况主要凭长舌。蛇的舌头神经极其敏锐,能准确感知周围物体的性质、大小、远近,为其捕食、进攻作出判断。“不时”,时时,经常不断地。这条笼中的巨蛇,高抬头,频吐舌,正是它判断周围情况的表现,是随时准备进攻的表征。蛇大,毒大,力大,又时刻准备进攻,自然其眼睛给人凶恶的感觉。对蛇凶恶形象的描写,为下文老科学家被蛇咬伤做了铺垫。蛇这样凶恶,自然危险四伏,靠近者随时有被伤的可能。老科学家全然不顾,甚至还拿着它观察,抽蛇血化验,为科研事业他毫无畏惧。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蛇类的毒液通常主要存在于它们的牙齿中。当毒蛇咬人时,它们会咬断肌肉并释放毒液。大多数蛇毒具有神经毒性,毒性强烈。一旦蛇毒进入血液,首先会麻痹神经,使人体无法活动,然后会导致身体器官失去功能,最终引起脑部充血而死亡。施密特是一位研究蛇类的动物学家,他对这些常识非常了解。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开始麻木时,他清楚自己已被蛇咬中。

  “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施密特感受到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展示了老科学家在牺牲前的心态。他意识到自己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明白没有人能够救他,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然而,多年科研实践所锻造的坚韧和奉献品质使他临危不惧。他把被蛇咬看作是一次特殊的实验———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蛇咬伤生理反应”这个课题实验的实验对象。因此,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内心中说出“不”,要“再做些什么……”。尽管这里使用了省略号,但其意思虽未明确表达,却让人理解他打算记录下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内驱力,也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

  “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五个小时后",显示出时间的漫长。可以想象,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所承受的痛苦是多么巨大,也可以猜到老科学家记录实验的艰辛。读者可以根据前文得知,他记录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承受疼痛中的记录,是在感知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一位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拥有令人折服的高尚品质!句子没有直接使用"死了"这样的词语,而是用"手中的笔落在地上"来表达,说明老科学家坚持科研到生命最后一刻,将记录进行到底。这也反映出作者不愿意用"死"这个词来描述这位值得敬佩的科学家。

  〔写作特点〕

  1.新颖的文题。

  用短句或词语概括文章内容是拟题的常规方法。本文没有采取这个方法。一方面作者知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种包装,只有有创意,使标题新颖,才能具有吸引读者的巨大力量。文章在赞颂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而老科学家临终的行为正是在搞科研,其对被蛇咬后的生理反应的记录正是朴素的科研报告,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科研报告。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比拟的办法去拟定标题。

  2.曲笔与直笔相互配合。

  这也是作者艺术功力所在。曲笔与直笔巧妙结合,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又以直白的方式表达。这种相融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耐读,也更能够强烈地表达情感和意义。举个例子,在第一段中,作者直接写出了卡尔·施密特的功绩,使读者一开始就对老科学家的贡献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67岁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这样的设定既扣住了题目,也引发了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而第二段则以曲笔的方式描写了蛇的凶猛,全段没有明确写出蛇的凶猛,也没有明确提到它是毒蛇,而是通过具体描写蛇的颜色、体长、脑袋、舌头、眼睛等细节,让读者自己产生蛇是凶猛的毒蛇的认知。整篇文章歌颂了老科学家高尚的品格和对人类的贡献,通过描写老科学家在负伤后展现出超常的表现,让读者自己领悟其中的含义。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情境导入。

  ①播放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②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③齐读这句话。

  ④这种毒蛇真是太可怕了,它的咬伤已经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为了研究如何对抗这种毒蛇,以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选择将其用于实验,希望能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其中一位科学家名叫卡尔·施密特博士。然而,不幸的是,在他进行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这种毒蛇咬伤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并大声朗读课文。

  ⑵精读课文。

  ①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②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③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的烈感受是什么?

  ④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⑤指导朗读4、5自然段。

  ⑶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做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呀,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2.积累内化。

  ⑴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⑵完成选择词语填空。

  3.迁移练习。

  ⑴认读生字。

  可以分为形声字和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认字。

  ⑵指导书写。

  指导的重点:一类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博”容易误写成“ ”;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损、惧、肤、燥”等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4.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再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是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其菌丝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2、小室培养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沿琼脂边缘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毛霉(Mucor sp、)和根霉(Rhizopus sp、)培养48h的马铃薯琼脂(PDA)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及试剂

  马铃薯琼脂(PDA),20%甘油(无菌),乙醇。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无菌操作台,解剖刀,镊子,无菌吸管,U型玻璃棒,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等。

  四.操作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按附录所示配方称取PDA各组分,先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称取20g煮沸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20min,然后先用1层纱布滤去未溶解的固体,再用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用无菌水调至100mL,然后再加入糖及琼脂,加塞后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2、培养基及装置的灭菌

  (1)灭菌准备

  准备12个平皿,在其中10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三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后再与另外2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在100mL锥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2mL移液管两支并用牛皮纸包好。

  (2)灭菌

  将上述用牛皮纸包好的仪器与试剂连同配好的PDA培养基一并放入灭菌锅中110℃灭菌20~30min(由于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由于高温而使糖发生糊化而变质,灭菌温度不宜过高)。

  3、琼脂块制备

  分别取已灭菌并溶化冷却至约50℃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6~7mL注入两个灭菌空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在两个凝固后的平板背部用记号笔画下约1×1cm的方格,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沿画下的方格线将其切成方形的琼脂块。(注:解剖刀使用前应先在酒精中浸泡,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冷却后再进行切割操作)

  4、接种

  在无菌操作台上,先用镊子将载玻片放于U型玻璃管上,然后用解剖刀取一小块儿琼脂块,置于载玻片上,用接种环分别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4种菌的孢子,分别接种于培养小室中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最后用移液管在培养小室中的圆滤纸上加2mL灭菌的20 %的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盖上皿盖并贴上标签,每一种菌接种两个小室(其中毛霉接种4个小室)。

  5、恒温培养

  将接种后的平皿正置于28℃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6、镜检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小室培养后的载玻片,用低倍镜即可较为清晰的观察到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根据所学的四种菌的基本特征对四种菌进行观察比较与区分,必要时可以采用高倍镜对菌进行观察。

  五.实验结果记录

  1、四种霉菌的形态特征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毛霉、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特征比较

  2、四种霉菌的图示

  图1根霉的形态(10×40)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图2黑曲霉的形态(10×10)

  图

  3黑曲霉的形态(10×40)

  图4黑曲霉足细胞(10×40)

  姓名系年级学号组别科目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同组者:

  图5毛霉的形态(10×40)

  分生小梗

  隔

  图6青霉的形态(10×40)

  六、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小室培养培及马铃薯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另外,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并且有特别的关注不同霉菌的细节及不同之处,比如菌丝是否有隔,孢子囊形态等特征,细心比较各种霉菌细节状态的不同,掌握了霉菌的一些基本形态特征,扩展了视野。

  七、思考题

  1、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

  ①菌丝:根霉无隔有假根,曲霉无隔有足细胞。

  ②孢子梗:根霉位于假根上,曲霉由气生菌丝分化而来。

  ③孢子囊形态:根霉孢子囊表面平滑,曲霉表面不平滑,呈絮状。

  2、如果要求对某放线菌或霉菌不同发育时期(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或

实验报告6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网络实验,对网络安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网络实验,我充分认识到了在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网络,但网络安全问题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攻击与防范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范措施,比如DDoS攻击、SQL注入、恶意软件等。通过动手实践和模拟演练,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对网络攻击的危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次网络实验也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薄弱之处。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模拟攻击和防御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然而,我发现自己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掌握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范措施并不是十分熟悉,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因此,我意识到了自己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最后,通过这次网络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和挑战。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也更能够应对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每个人的`贡献,也理解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次网络实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我对网络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自身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不足。我会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技能,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网络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和个人利益,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重视网络安全问题,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空间做出贡献。

实验报告7

  一、款式图

  二、成品规格 单位:cm

  三、裁剪要点:

  1、制作前准备:面料,里料分别用水浸泡(缩水处理),晾干,整烫。

  2、排料前:点清样板块数,区分面料,里料的正反面。布边要垂直对齐,整纬。

  3、排料时:面料反面朝上,按丝缕方向排版,面料经纬方向与样板的丝缕向一致。遵循原则:先大后小紧凑排列。(毛料要顺毛,格子布要对格子,粘衬也要与布的丝缕方向一致。

  4、剪裁时按划粉线剪,线条要刘顺,打出刀眼,剪裁时布要铺平,在布平整,对齐的情况下剪。

  5、粘衬:注意粘衬要比衣片小0.2cm左右,固定时不能改变布料的丝缕方向。

  6、修片:衣片过粘合机后,需要将其摊平冷却重新按样板修剪。

  7、贴牵条:为防止袖口等部位拉伸变形

  四、缝制工艺流程

  五、针号、针距(每个款式均要填写)

  针号:75/11

  针距:明线 11针/3cm,内线11针/3cm

  六、缝制工艺要点分析(图片记录并配以简洁的文字分析)

  七、课程总结体会

  通过这次的工艺实习,我体会了我以前从未体会过的东西: 1.通过这次的工艺实习,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女西装的打版设计和工艺制作流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工艺制作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辑省道,装西装领子,上袖,熨烫等。2.在具有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初步独立操作 技能。3.在熟悉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4.搞好文明工艺生产,经常保持机器的整洁,工具工件、一些电机装置应 放在规定位置,不得乱拿别人的作品。5.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热情的答疑并讲解制作的关键,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改正积极寻求解答学习精神。6.这次的工艺实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友谊。在同学有需要的情况下帮助他们。

  通过这次课终于知道了要求最严格作工最精细的西装原来是这样的一套工序,虽然很辛苦,但高兴还是更多一些,在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不少,必须精心、耐心、平心的一步接一步,并且在这过程中环环相扣,一步都不能错,原来每个细节都有关键之处啊!谢谢老师耐心的指导,您幽默的话语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性。特别喜欢这次工艺课,我学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了。

  八、实验完成的作品

实验报告8

  计数、译码和显示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进制加/减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2.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及译码驱动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3.掌握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4.掌握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具有一定功能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1)CD4510BD的功能表

  2

  (2)CD4511BD的功能表

  二、实验基本内容

  用CD4510、CD4511、数码管以及必要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不同类型的18进制计数器:(一)、十八进制减法循环计数器:

  (二)、十八进制来回计数器:

  (1)减法计数器:仿真电路图如图所示,在THD-1型数电实验箱上接好相应电路。开始时,开关J1处于低电平状态。工作时,将J1拨到高电平再拨会低电平,开始计数,17,16,15??,直到00时,PE状态变为“1”,实现预置数,重新回到17状态。以此实现了17—00的循环计数。

  (2)来回计数器:仿真电路图如图所示,在THD-1型数电实验箱上接好相应电路。开始时,开关J1,J2处于低电平状态。工作时,将J1拨到高电平再拨会低电平,按J2,开始计数,做加法。从00,01,02??17,到17时CLR端接收到反馈回来的低电平0,使Q端在此刻翻转为1,于是从17开始CD4510开始做减法,17,16,15? ?00,直到00,PR端接收到因两片CD4510的CO端的进位产生的低电平0,使Q端再次翻转为1,计数器又开始做加法。以此实现了00—17—00的循环计数。

  三、实验仪器

  1、采用两片CD4510完成计数部分;

  2、其他设计所需的门电路提前一个星期上报实验室,方便实验员准备。

  四、实验结果、总结:

  1、经调试,以上两个电路均能实现各自功能。

  2、这次的实验设计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让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还有自己的想象力,另外还让我们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以及自己处理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能力。平时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所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它们可以做什么,只是一味的利用它们来解决课后的习题,没有想其他的用途。通过本次自己设计电路,我们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包括一些理论方面的缺陷。理论是我们今后实践,工作的基础,理论的学习不能有丝毫的懒惰,虽说理论是枯燥乏味的,但我们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的理论,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此次实验使我们掌握二进制加/减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具有一定功能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对CD4510,D触发器等有关芯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可以说使我们收获甚大。

实验报告9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土壤含水量的测量方法和原理,掌握土壤水分测量的基本技能,以及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含水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土壤水分是指土壤体积中所含的水分与干土体积之比,即:

  θ = 块重 - 干重 / 干重 * 100%

  其中,块重为测量土壤时含有水分的土壤量,干重为相同土壤在室温下晾干后的重量。土壤水分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干重法、重量差法、终渗法等。常用的干重法基本步骤如下:

  1. 取土样,并记录样品号和试验日期。

  2. 称取土样并记录质量m1。

  3. 将土样放在105℃温度下干燥24小时,称取干土质量m2。

  4. 计算含水量θ=(m1-m2)/m2×100%

  三、实验过程

  1. 实验仪器和材料

  干燥箱、电子天平、标准棉纱滤器、试管、失重块、研钵及铁刀、土壤样品。

  2. 实验步骤

  (1)取样

  在测试前一天,挑选测试地点采集代表性土壤样品,用干净的网袋加注样本号码,并密封好不受损害。

  (2)处理土样

  将土样放在105℃至110℃下晾干24小时,去除附着在根系和石子上的土壤。通过干重法称出土样质量m1,记录并备用。

  (3)研磨土样

  取出干样品研磨机器,用铁齿研钵将样品磨成精细的土状,如有大颗粒应筛 remove。取少量研磨后土质,然后从Samples中取阿里雪样品放入研磨机中,并将研磨得到的样品加在一起。

  (4)筛分土样

  取一定量精细土样倾入标准棉纱滤器,将粗糙土壤排除,溶解其中金属离子以及同时不受影响的其他离子物质,制成各种溶液,以洛陶耳电导率为标准(1高峰、2平台、3平糙点)分类筛选出.

  (5)称取干土质量

  将土样放入干燥箱,并在105℃至110℃条件下干燥24小时,待干燥后出炉,取出土样称量干土感觉m2。记录干土的重量以及样品信息。

  (6)测定含水量

  计算含水量θ = (m1-m2) / m2 × 100%。反复三次实验,并通过平均值计算出含水量。

  四、实验结果

  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含水量的实验结果分别如下:

  (1)不同土壤类型的测量结果

  表土比较干燥,其含水量较低,而深层土壤的含水量较高。

  (2)不同含水量的测量结果

  一定深度的土壤,其含水量会少于浅层土壤。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如下:

  (1)干重法是现阶段最简单、可靠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

  (2)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含水量对测量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3)土壤含水量与其深度成反比例关系,即对于相同深度的土壤,深度越深含水量越低。

  六、实验思考

  本实验中的干重法是一种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但它也有其不足之处,如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等。因此,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其他测量方法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更好地进行土壤水分测量及相关研究。

  七、实验建议

  针对本次实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实验前要仔细研究测量方法和相关原理,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

  (2)在采集土样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同质性。

  (3)干重法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参数的准确记录和计算,实验结果也要进行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4)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实验报告10

  听爸爸说:“蜗牛虽小但力气很大。”小小的蜗牛能有多大的力气?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和哥哥准备做一次实验—让蜗牛拉菇码。

  一天下午,我们捉了许多蜗牛,从中挑选出3只比较健壮的,分别编了号,还给3只蜗牛称了体重:1号12克,2号11。5克,3号12克。为使实验更加精确,我们还借来了砝码。

  我们先用一根细线系住一个10克重的砝码,并把它拴在1号蜗牛的壳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I号蜗牛。心想:这下你神气不起来了吧?可没想到,它竟拉着砝码,轻松地向前爬去。于是,我又小自地放上了一个10克重的珐码,看它仍旧毫不费力地拉来拉去,我一下子把砧码加到了100克。此时的蜗牛仍未显得吃力,直到我把砝码加到210克时,它才“面露难色”。只见它把脖子伸得老长,四根触角笔直地竖了起来,身子紧紧地贴在桌面上,我在一旁看了大声喊道:“加油哇,加油哇!“蜗牛似乎听懂了我的话,身子东摇摇西摆摆,拼命地拉。可是挣扎了半天,也未能往前爬动多少,它这才垂头丧气地把头缩了回去。于是,我们记录下1号蜗牛最后的成绩:拉动200克砝码。

  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2号、3号蜗牛做了实验。结果是2号蜗牛能拉动240克砝码,3号蜗牛能拉动260克砝码。

  小小的蜗牛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拉动比自己重许多的物体,这是为什么呢?随着我知识一天天地增多.我想我今后一定会知道这个谜底的。

  香菇培育观察报告

  去年秋天.我们班买了几筒香菇种,做育菇实验。我们剥去了包在筒上的塑料膜,然后把它们放在事先砌好的长方形坑内。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我们把塑料膜垫在坑底和围在坑四周,坑的上面用湿布罩起来。每天中午,我们打开罩布,给它们通风半小时,并在塑料膜上洒些水。

  半个月后,香菇筒由白色转为褐色。又过了半个月,香菇筒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了。接着,凸起的地方裂开了小缝,小香菇出来了,像小纽扣那么大,褐色的,有趣极了。我们每天给它们通风、洒水,不到一个星期,我们育的香菇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均匀后,香菇筒轻了,我们便用一根8号铁丝,竖着给香菇筒打二个洞。然后放在清水缸里用石块压着,浸一昼夜,再把它们取出来。我们又把它们放进坑内,照原样管理。十多天后,小香菇又出来了。

  第二批收获后,我们又把菇筒浸入水里进行第三次催菇。在这期间,我们发现一筒菇种上有了深绿色的东西,而且在渐渐扩大。问了菌种厂的叔叔。才知道这叫绿霉菌,是香菇的大敌。我们按他教的方法,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把绿霉菌清洗掉,并在患处涂上石灰,才使病情得到控制。后来,我们又收获了二批,共采香菇5。1千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1)12月前后,气温最低,香菇发菇最困难,我们就在没有风的夜间,把香菇筒搬到室外挨冻,接受冷刺激。香菇筒白天在菌床里“加温”,夜里在室外“挨冻”,经过几次冷热刺激后,很快就出菇了。

  (2)气温在10—200C时,香菇不仅出得多,而且氏得快。

  (3)靠近窗口能照到一些阳光的菇筒,比没有阳光照射的菇筒出菇多,长得也好。

实验报告11

  一.实验内容:

  实现哈夫曼编码的生成算法。

  二.实验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哈夫曼树的生成算法。

  2、熟练掌握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三.问题描述:

  已知n个字符在原文中出现的频率,求它们的哈夫曼编码。

  1、读入n个字符,以及字符的权值,试建立一棵Huffman树。

  2、根据生成的Huffman树,求每个字符的Huffman编码。并对给定的待编码字符序列进行编码,并输出。

  四.问题的实现

  (1)郝夫曼树的存储表示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weight;

  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树

  郝夫曼编码的`存储表示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编码

  (2)主要的实现思路:

  a.首先定义郝夫曼树的存储形式,这里使用了数组

  b.用select遍历n个字符,找出权值最小的两个

  c.构造郝夫曼树HT,并求出n个字符的郝夫曼编码HC

  总结

  1.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在调用select这个函数时,想把权值最小的两个结点的序号带回HuffmanCoding,所以把那2个序号设置成了引用。

  2.在编程过程中,在什么时候分配内存,什么时候初始化花的时间比较长

  3.最后基本上实现后,发现结果仍然存在问题,经过分步调试,发现了特别低级的输入错误。把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中的s2写成了i

  附: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树

  typedef struct{

  int weight; //字符的权值

  int parent,lchild,rchild;

  }HTNode,*HuffmanTree;

  //动态分配数组存储郝夫曼编码

  typedef char* *HuffmanCode;

  //选择n个(这里是k=n)节点中权值最小的两个结点

  void Select(HuffmanTree &HT,int k,int &s1,int &s2)

  { int i;

  i=1;

  while(i<=k && HT[i].parent!=0)i++;

  //下面选出权值最小的结点,用s1指向其序号

  s1=i;

  for(i=1;i<=k;i++)

  {

  if(HT[i].parent==0&&HT[i].weight

  }

  //下面选出权值次小的结点,用s2指向其序号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break;

  }

  s2=i;

  for(i=1;i<=k;i++)

  {

  if(HT[i].parent==0&&i!=s1&&HT[i].weight

  }

  }

  //构造Huffman树,求出n个字符的编码

  void HuffmanCoding(HuffmanTree &HT,HuffmanCode &HC,int *w,int n)

  {

  int m,c,f,s1,s2,i,start;

  char *cd;

  if(n<=1)return;

  m=2*n-1; //n个叶子n-1个结点

  HT=(HuffmanTree)malloc((m+1)*sizeof(HTNode)); //0号单元未用,预分配m+1个单元

  HuffmanTree p=HT+1;

  w++; //w的号单元也没有值,所以从号单元开始

  for(i=1;i<=n;i++,p++,w++)

  {

  p->weight=*w;

  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m;++i,++p)

  {

  p->weight=p->parent=p->rchild=p->lchild=0;

  }

  for(i=n+1;i<=m;i++)

  {

  Select(HT,i-1,s1,s2); //选出当前权值最小的

  HT[s1].parent=i;

  HT[s2].parent=i;

  HT[i].lchild=s1;

  HT[i].rchild=s2;

  HT[i].weight=HT[s1].weight+HT[s2].weight;

  }

  //从叶子到根逆向求每个字符的郝夫曼编码

  HC=(HuffmanCode)malloc((n+1)*sizeof(char*)); //分配n个字符编码的头指针变量

  cd=(char*)malloc(n*sizeof(char)); //分配求编码的工作空间

  cd[n-1]='';//编码结束符

  for(i=1;i<=n;i++) //逐个字符求郝夫曼编码

  {

  start=n-1; //编码结束符位置

  for(c=i,f=HT[i].parent;f!=0;c=f,f=HT[f].parent) //从叶子到根逆向求编码

  {

  if(HT[f].lchild==c)cd[--start]='0';

  else

  cd[--start]='1';

  }

  HC[i]=(char*)malloc((n-start)*sizeof(char)); //为第i个字符编码分配空间

  strcpy(HC[i],&cd[start]);//从cd复制编码到HC

  }

  free(cd); //释放工作空间

  }

  void main

  { int n,i;

  int* w; //记录权值

  char* ch; //记录字符

  HuffmanTree HT;

  HuffmanCode HC;

  cout<<"请输入待编码的字符个数n=";

  cin>>n;

  w=(int*)malloc((n+1)*sizeof(int)); //记录权值,号单元未用

  ch=(char*)malloc((n+1)*sizeof(char));//记录字符,号单元未用

  cout<<"依次输入待编码的字符data及其权值weight"<

  for(i=1;i<=n;i++)

  {

  cout<<"data["<

  }

实验报告12

  首先对于课程安排,感觉很紧凑,几乎不遗漏任何的知识点。

  理论总在实验和机试前,这样有利于我们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灌输,而且把理论运用自如。

  每理论课后,老师总不忘留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我们思考的空间。

  其次是对于教学,感觉老师讲课的思路很清晰,运用课件的形式讲课,很有概括性,重点“一针见血”,易于给我们把握住知识的主次。

  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我们慢慢吃透了课本上的知识,老师偶尔形象及幽默的比喻,易于理解接受,感觉不到课堂的枯燥,实验前,老师总会给足够的时间给我们预习。

  分成小组的形式,让我们形成合作的请保留此标记团体,实验中不仅让我获得知识,更锻炼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合作。

  实验中学会了“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IP地址规划与管理”、“对等网络组网”等等。

  即使操作上,我们学会了开通博客、;windows 20xx server的安装”等等。

  实验后的实验报告让我们有了总结回顾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1世纪的我们,必须学好科学技术才能站得住脚!!!在实验中,让我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实验前做好准备,要了解实验目的的要求,要详读实验的步骤,实验过程要谨慎仔细等等。

  相信以后更认真,努力的学习,一定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全面。

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备注

  实验效果:好!

  实验人:xxx

  实验人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xxx

实验报告14

  引言:

  在这个实验中,我研究了鸡蛋壳与白醋之间的反应。目的是观察和了解这两种物质结合时发生的化学变化。我通过将鸡蛋壳放入装满白醋的容器中,并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变化来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 首先,我取得了一个新鲜的鸡蛋,并小心地去除了鸡蛋壳,以免损坏。

  2. 然后,我用白醋填充一个容器,并将鸡蛋壳放入其中。

  3. 我盖上容器,让其静置24小时。

  4. 24小时后,我小心地将鸡蛋壳从容器中取出,并用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醋。

  5. 我观察并记录了鸡蛋壳在外观和质地上的任何变化。

  观察结果:

  在将鸡蛋壳浸泡在白醋中24小时后,我注意到了几个变化。鸡蛋壳变得更加柔软,并开始在醋中溶解。它还释放出气泡,表明产生了气体。醋的颜色略微改变,变得稍微浑浊。鸡蛋壳本身的质地似乎变得更加粗糙,失去了光滑感。

  解释:

  鸡蛋壳与白醋之间的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个例子。白醋含有乙酸,它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这个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就解释了观察到的气泡。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被分解成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然后,钙离子与乙酸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钙。鸡蛋壳在醋中的溶解解释了其变软和质地变粗糙的.现象。

  结论:

  总之,鸡蛋壳与白醋之间的反应展示了酸与碳酸盐化合物反应时发生的化学变化。鸡蛋壳溶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质地和外观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提供了酸碱反应及其对材料的影响的实际例子。

实验报告15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

  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 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4 学会倒U形差压计 1151差压传感器 Pt温度传感器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 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6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

  二、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及实验流程简述

  来自高位水槽的水从进水阀1首先流经光滑管11上游的均压环,均压环分别与光滑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15的一端相连,光滑管11下游的均压环也分别与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

  当球阀3关闭且球阀2开启时,光滑管的水进入粗糙管12,粗糙管上下游的均压环分别同时与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两端相连。当球阀5关闭时,从粗糙管下来的水流经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8,然后经流量调节阀6及流量计16后,排入地沟。

  当球阀2关闭且球阀3打开时,从光滑管来的水就流入装有闸阀4的不锈钢管13,闸阀两端的均压环分别与一倒U形压差计的'两端相连,最后水流经流量计,再排入地沟。

  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步骤

  (1)排管路中的气泡。

  打开阀1、2、3、6, 排除管路中的气泡,直至流量计中的水不含气泡为至,然后关闭阀6。

  (2)1151压差传感器排气及调零。

  排除两个1151压差传感器内气泡时,只要打开压差传感器下面的考克7、8、9、10,当软管内水无气泡时,排气结束,此过程可反复多次,直至无气泡为至。

  压差传感器排气结束后,用螺丝刀调节压差传感器背后Z旋扭,使相应的仪表数字显示在0左右,压差传感器即可进入实验状态。

  (3)U形压差计内及它们连接管内的气泡的排除。

  关闭倒U形压差计上方的放空阀,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的排水考克,再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关闭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直到玻璃管中水不出现气泡,然后关闭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打开上方的放空阀和下方的排水考克,令玻璃管内水位下降到适当高度,再打开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水位会相平,否则重复上过排汽过程,直至两玻璃管内的水位相平。

  测定光滑管直管阻力、粗糙管直管阻力、局部阻力的三个倒U形压差计的排气方法相同,再此不再一一介绍。特别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不能碰撞玻璃管,以免断裂。

  (4)直管阻力的测定。

  打开阀2,关闭阀3,调节阀6,流量从2m3 /h开始,分别记录相应的光滑管及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指示剂高度差,流量每次增加1 m3/h, 直至最大流量。在测量过程应密切注意转子流量计中的流量变化,因为四套实验装置的水流量会相互干扰。

  (5)局部阻力的测定。

  关闭阀2,排开阀3,调即阀6,取三个不同的流量,如2、3、4m3/h,记录相应指示剂高度差。水温可在最后测,测一次即可。

  2 注意事项

  开关阀门时,一定要缓慢开关,以防止仪表受损。

  四、实验装置的主要设备仪器一览表

  五、学习体会与建议

  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

  本实验数据须在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 因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做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11-16

实验报告06-11

小学实验报告12-18

心理实验报告02-23

关于实验报告02-16

个人实验报告11-04

实验报告【热】06-17

(推荐)实验报告06-21

生物实验报告06-13

(精选)物理实验报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