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时间:2024-10-19 10:01:44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通用]实验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通用]实验报告15篇

实验报告1

  实验内容 1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 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 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表2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0.001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2、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EC50:半数有效浓度?TC50:半数中毒浓度?TD50:半数中毒剂量?LC50:半数致死浓度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在量效曲线上,产生最大效应水平的高低。

  极量是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药典为剧毒药规定了极量。

  最小致死量指因严重中毒而开始出现死亡的剂量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有效量/治疗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并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药物效应强度/效价是指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治疗指数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比值愈大愈安全。但由于TD与ED两条量曲线的首尾可能重叠,即在没能获得充分疗效剂量时可能已有少数病人中毒,因此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安全范围以ED50~TD50之间的距离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是一较好的安全性指标。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以上各项指标的确定可以知道临床用药。

  2、本实验属于哪种药物反应类型?

  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

  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Mice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小鼠灌胃针、2%ni可刹米

  二、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灌胃、皮下、腹腔给予2%ni可刹米0.2mL/10g(给药后立即放入另一个备用带盖鼠笼,防止惊厥小鼠窜出;注意按顺序给药);

  3、给药后注意记录给药时间并仔细观察小鼠反应;

  4、记录给药后立即开始计时,记录小白鼠惊厥出现的时间(潜伏期);

  5、结果比较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药物小鼠反应程度以及潜伏期时间的差异。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p>0.05,故差异显著。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给药途径ni可刹米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不同

  四、思考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有何影响?

  答: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和剂量都不同,药物作用时间也不同。例如:口服给药由于首过效应和吸收等因素,血药浓度曲线有较长的吸收期;而经脉注射的血药浓度曲线没有吸收期,药物瞬间达到最大浓度,且起效快。

  五、注意事项

  1、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小白鼠进行称重,然后进行分组进行实验以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吵闹以免惊扰小白鼠,影响实验结果。

  3、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若全班实验结果数据量不够,或差异性太大则将两个班或本部京江学院的结果合在一起统计。

实验报告3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在开始时,仪器需要校准。因为上下游电势差不是10V,仅仅这一点我们就搞了很长时间。最终我们得出的误差原因是因为电笔接触不好影响实验进行,所以我们更换了其他不可使用仪器的完好的电笔,实验才得以进行。其次,实验分析阶段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

  我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我们每次对待实验都是随随便便的态度,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必然会导致我们对待实验过程的懈怠。尽管可能也会的`到好的成绩,但这对将来工作态度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实验的思考问题:哪些实验仪器能改进,哪些数据需要重新获取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像堰流实验,以为我们分析的实验误差很大,所以我和同组的王琦玮同学就去做了3遍才最终确定的数据,局部水头损失也是如此。关于动量方程实验仪器,做实验中砝码的固定和加载都是一项难题,同时这也对实验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电磁体来代替人工加载(不知可不可行)。虽然没有对实验仪器改进产生正面意义,但是这促进了我深入思考,我想这便是让学生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吧。

实验报告4

  实验时间:双周四下午

  实验目的:学会中学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实验要求:自行发现实验探究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实验实施与实验问题发现及记录;实验报告与分析。

  (选择某一中学化学实验问题或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进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而加以解决)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醛的还原性是醛类化合物一项很重要的化学性质,其中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的重要鉴别反应。除此之外,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来对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如果银镜反应条件掌握不好,很难出现明亮的银镜,往往形成灰色沉淀。实验效果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工业生产。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

  通过查阅不同资料,总结出乙醛银镜反应的适宜条件有如下几种:

  条件一:乙醛氧化反应条件的选择一文[1],归纳出乙醛银镜反应较适宜条件为:50~60 ℃,5 %AgNO3溶液1ml 、1 %的NaOH溶液1滴,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加5 %乙醛3~4滴。

  条件二: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乙醛银镜反应条件为:2%AgNO3溶液1ml 、2%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加3滴乙醛,震荡后置于热水浴中温热。

  条件三:文献【2】中的`条件为:3%AgNO3溶液1ml,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pH值约为9—10,乙醛浓度为20%—40%,水浴温度为60℃。

  三、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们小组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硝酸银的浓度、温度以及乙醛的浓度对银镜反应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乙醛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四、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正一价的银离子在碱性和含氨的溶液中,可被葡萄糖还原成银原子.析出的银原子吸附在玻璃表面即生成银色的镜面.银离子在氨的碱性溶液中与醛类作用,可得羧酸及金属银之沈淀,而此沈淀以银镜方式出现,故称银镜反应,又称多伦试验,而银氨离子之碱性溶液,称为多伦试剂.化学式

  RCHO(l) + 2Ag(NH3)2+ (aq) + 3OH-(aq)→ RCOO-(aq) + 2Ag(s) + 4NH3(aq) + 2H2O(l)

  (二)仪器和试剂

  1.仪器: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250ml,3个)、温度计、移液管(1ml)、胶头滴管、小试管(13支)

  2.药品:硝酸银(AR,5g)、浓氨水(AR,20ml)、乙醛(AR,15ml)乙醛:相对密度0.7834(18/4℃),相对分子质量44.05,熔点-121℃,沸点20.8℃,硝酸银:相对分子质量:169.88 g mol-1Ag = 63.50%,N = 8.25%,O = 28.25%相对密度(水=1):4.35,熔点(℃):212,沸点(℃):444 °C (717 K) (分解)[Ag(NH3)2]OH

  3.溶液配制:

  (1)准备试管: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NaOH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备用。

  (2)配置溶液:在洗净试管中,注入1mL Ag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银镜反应:管壁滴入三滴乙醛稀溶液,把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里,静置几分钟。不久,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了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三)实验步骤

  1.硝酸银浓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 %,2 %,3 %,4 %,5 %的硝酸银溶液2ml,滴加2 mol/L氨水,边加边振荡,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然后滴加20 %乙醛溶液3滴,摇匀,置60 ℃水浴中加热,结果如表一;

  2.温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取3 %的硝酸银溶液2ml,滴加2mol/L氨水,然后将银氨溶液分成5支试管,各加入20 %乙醛溶液3滴,置不同温度水浴中加热:室温、60℃、沸水,结果如表二;

  3.乙醛浓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取3%硝酸银溶液2ml,滴加2mol/L的氨水,直至所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分入5支试管中,各试管分别加入40%,20%,10%,5%及1%乙醛溶液3滴,置60 ℃恒温水浴中加热,结果如表三;

  (四)注意事项:

  1.银镜反应的成败关键之一,是所用的仪器是否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3.实验完毕,试管内的银氨溶液要及时处理,先加入少量盐酸,倒去混和液后,再用少量稀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

  银镜反应:2[Ag(NH3)2OH]+R-CHO=R-COONH4+2Ag↓+H2O+3NH3↑在制备银氨溶液时,一般用稀氨水而不用浓氨水。这是因为在配制银氨溶液时,若氨水太浓,NH3容易过量,使Ag过度地被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

  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五、参考文献

  【1】金秀莲.乙醛氧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化学教学,1998,(5) : 341

  【2】刘满珍,张茂美.银镜反应实验条件探究.卫生职业教育.20xx,26(9)

  【3】宋心琦,王晶等.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仪器与药品

实验报告5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见教材。实验仪器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例:(一)低碳钢试件

  强度指标:

  Ps=xx22.1xxxKN屈服应力ζs= Ps/A xx273.8xxxMPa P b =xx33.2xxxKN强度极限ζb= Pb /A xx411.3xxxMPa

  塑性指标:伸长率L1—LL100%AA1A33.24 %

  面积收缩率100%

  68.40 %

  低碳钢拉伸图:

  (二)铸铁试件

  强度指标:

  最大载荷Pb =xx14.4xxx KN

  强度极限ζb= Pb / A = x177.7xx M Pa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教师签字:x xxxxxxx

  日期:xxx xxxxx

  二、压缩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见教材。实验原理:见教材。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例:(一)试验记录及计算结果

  问题讨论:

  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实验报告6

  一、实验目的

  理解电极电位的意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熟悉甘汞参比电极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

  知道电化学工作站与计算机的搭配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极和溶液界面双电层的电位称为绝对电极电位,它直接反应了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但绝对电极电位是无法测量的。在实际研究中,测量电极电位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而测量电极电位所用的参考对象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如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该电池的电动势为:E=φ待测-φ参比

  上述电池电动势可以使用高阻抗的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计量

  在该实验中,采用甘汞电极为研究电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为测量电极。在1mol的KCl支持电解质下,分别用10mM摩尔比1:1和1:2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在常温(27℃)以及45℃下测量,收集数据,可得到相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同浓度不同温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用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对于电极电势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甘汞电极;玻碳电极;水浴锅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支持电解质为1M KCl);

  砂纸;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在玻碳电极上蘸一些去离子水,然后轻轻在细砂纸上打磨至光亮,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电化学工作站的电极也用砂纸轻轻打磨

  2.在电解池中加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至其1/2体积,将玻碳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电解池中并固定好,将两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好,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3.点开电化学工作站控制软件,点击setup—技术(technique)—开路电压—时间,设置记录时间为5min,记录数据时间间隔为0.1s,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完成后以txt形式保存实验结果。

  4.将电解池放入45度水浴锅中,再重复一次步骤2和步骤3。

  5.将电解液换成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1:2)后重复一次步骤2至4 6.实验结束后清洗电极和电解池,关好仪器设备,打扫卫生。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在同一个图中作出相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1)常温(25℃),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条件下:

  2) 45℃,10mM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条件下

  2.在同一图中作出相同浓度不同温度测量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1)10mM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常温(25℃):45℃条件下:

  2) 10mM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2,常温(25℃),45℃条件下:3.应用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和浓度对开路电位的影响。

  分析:在常温下,开路电压随着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比例的的增加而降低。上述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为:E=EΘ+ RT/F *ln (Fe3+/Fe2+)

  Fe3+:Fe2+的比例由1:1变为1:2,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故电极电势下降,此时EFe(CN)6]3:Fe(CN)6]4=1:2 < EFe(CN)6]3:Fe(CN)6]4=1:1。

  分析:在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的比例为1:1和1:23 13

  的情况下,常温的开路电压都比高温的开路电压要高。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极电势降低。在相同浓度时,0ln(a[Fe(CN)6]3-/a[Fe(CN)6]4-)由于活度比是负值,所以T越小,减去的值越

  小.此处的开路电压是Fe3+/Fe2+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电极电势的差值。

  六,讨论与思考:

  1.实验过程,玻碳电极可能吸附有上次实验的杂质等,需用砂纸进行打磨。

  2.影响电极电位的原因有电极本身的性质、温度,浓度,PH等。

  3.甘汞电极要及时补充饱和KCL

  4.接线不得反接,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实验报告7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1. 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实验数据。但是为了使报告准确、美观,此时应该把实验测量数据先记录在草稿纸上。等到整理报告时再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以避免错填了数据,造成修改,把报告写得很乱。

  3. 在实验中,如果发生实验测量数据与事先的计算数值不符,甚至相差过大,此时应该找出原因,是原来的计算错误,还是测量中有问题,不能不了了之,这样只能算是未完成本次实验。

  4. 实验报告不是简单的实验数据记录纸,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要把通过实验所测量的数据与计算值加以比较,如果误差很小(一般5%以下)就可以认为是基本吻合的。如果误差较大就应该有误差分析,找出原因。

  5. 在实验报告上应该有每一项的实验结论,要通过具体实验内容和具体实验数据分析作出结论(不能笼统的说验证了某某定理)。

  6.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画出所设计的电路图,标出所选出和确定的电路参数。要有验算过程和必要的设计说明。

  7. 必要时需要绘制曲线,曲线应该刻度、单位标注齐全,曲线比例合适、美观,并针对曲线作出相应的说明和分析。

  8. 在报告的最后要完成指导书上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9. 实验报告在上交时应该在上面有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中给出的预习成绩和操作成绩,并有指导老师的签名,否则报告无效。

实验报告8

  实验目的:

  1、了解广茂达智能小车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车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法;

  3、掌握对小车功能的编程及调试方法;

  4;通过实验促进对理论课学习到的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

  实验一:遥操作实验

  本实验利用信号发射器将操作平台给出的控制信号发射出去,接收器调至适当的频道后接受控制信号并控制小车的动作。

  将机器人的运动类型划分为五种: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停止。在下位机开发环境中编程,分别规定这五种运动控制字分别是:a、b、c、d、e。即上位机向机器人发送字符a时,机器人便开始前进,发送其他控制字依次类推。在上位机VC环境下编程实现这五种运动对应的键是:"↑"键、"↓"键、"←"键、"→"键、"Space"键(即空格键),或按下五个按钮分别向串口发送不同的控制字符。这样当按下"↑"键(当操作方式选择”按键操作”时)或按下”前进”按钮(当操作方式选择”按钮操作”时),上位机通过串口发送字符a,机器人接受到字符a后便开始前进。按下其他控制键或其他控制按钮,道理与此类似。

  实时视频显示区用于动态显示无线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彩色的视频开关组框下有两个按钮:彩色的视频开和彩色的视频关,通过这两个按钮可以控制彩色的视频的开与关,在实时视频显示区就可以显示小车上摄像头所拍摄到的画面。

  实验二:自主路径跟踪实验

  调节绿色和白色的RGB阈值,使得经过阈值分割后在视频处理后显示区中绿色背景和白色条纹可以明显分辨开来,处理后的画面进行统计,程序中规定只有当每行的白色像素点超过35个,而满足这个条件的行超过80行时,才认为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存在白线,但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可能偏离白线较远,这时候机器人不能不作反应,因为在它视野范围内的局部的白线仍是可以利用的,可以认为只要靠近这些局部的白线机器人仍可能找到白线。程序中规定当机器人视野范围内满足白色像素点超过35个的行大于10而小于80时,机器人仍然作出反应,向靠近这些局部白线的方向运动。这样,小车会朝着本次所确定的目标方向运动,并同时进行下一次处理、分析与统计,这样边前进边处理,不断沿着白线方向运动,便实现了循线的功能。另外,界面主要按键功能如下:

  开始采集――在视频处理后显示区显示视频信息

  结束采集――在视频处理后显示区停止显示阈值分割后的视频信息

  阈值分割――对实时视频显示区显示的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并在视频处理后显示区显示阈值分割后的视频信息

  启停机器人――启动或停止机器人

  阈值调节――打开阈值调节界面,参数设置――打开参数设置界面

  视频配置――打开视频配置对话框

  实验三:目标搜索实验

  该实验中同样要先根据摄像头反馈回并经过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阈值调节,直到红绿蓝三种颜色可以清楚的分辨出来并且有足够清晰地边缘,在这种情况下:

  (1)扫描目标物采用逐行扫描方式,程序中规定只要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每行符合目标物颜色的像素数超过45,而满足这个条件的行数超过10,就认为找到了目标物。另外,程序采用寻找目标物优先处理策略,即如果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同时存在目标物和障碍物,处理目标物的程序段优先执行。根据目标物的大小,阈值45和10可以改变。如果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成功找到了目标物,则机器人立即停止运行,并蜂鸣以示意找到了目标物。

  (2)扫描障碍物采用逐行扫描方式,程序中规定只要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每行符合障碍物颜色的像素数超过45,而满足这个条件的行数超过10,就认为找到了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大小,阈值45和10可以改变。如果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则机器人将以0.5的概率随机向左或向右转弯以比躲避障碍物。

  (3)扫描边缘采用隔五行扫描方式,程序中根据编程的需要,将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边缘分为五种: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右边缘和拐角处边缘。上边缘是指边缘处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的上半部分,同理,下边缘是指边缘处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的下半部分,左边缘是指边缘处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的左半部分,右边缘是指边缘处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的右半部分。

  上边缘和下边缘都属于行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都属于列边缘。

  拐角处边缘是指左边缘和右边缘同时出现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这是一种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

  行边缘的条件是: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每行符合边缘颜色的像素数超过80,而满足这个条件的行数超过15。

  列边缘的条件是: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每行符合边缘颜色的像素数超过30,而满足这个条件的行数超过50。

  拐角处边缘的条件是:在机器人视野范围内左边缘和右边缘同时存在,且左和右边缘每行符合边缘颜色的像素数都超过30,而满足这个条件的行数都超过25。

  经过上述处理,机器人便可顺利地分辨出目标和障碍物,实现避障和寻找目标的功能。

  实验器材及环境:

  带有摄像头的广茂达智能小车(已经相应的实验程序下载到其中),有VJC编译环境、摄像头调试程序及智能机器人教学实验平台的计算机,无线发射及接收装置,电池,有白色线条的绿色地板以及有红色目标和蓝色障碍物的运动环境。

  实验内容:

  实验一、遥操作实验

  它支持两种方式遥操作机器人:按钮操作和按键操作。

  了解操作面板实现的功能:实时视频显示区用于动态显示无线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通过得到的3D图像来指导遥控操作;机器人运行状态显示用于显示当前机器人五种运行状态: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和停止;按钮操作区有五个按钮,通过点击相应按钮可以控制机器人作相应运动;彩色的视频开关组框下有两个按钮:彩色的视频开和彩色的视频关;通过这两个按钮可以控制彩色的视频的开与关;遥操作说明组框用于说明当遥操作方式为按键操作时控制机器人作相应运动的五个控制键:"↑"键、"↓"键、"←"键、"→"键、"Space"键(即空格键)。

  通过摄像头反馈回来的图像来进行机器人运动状态的控制,熟悉遥操作的各种操作。

  实验二、路径跟踪实验

  了解操作面板能实现的功能:实时视频显示区用于动态显示无线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视频处理后显示区用于显示经过阈值分割后的视频图像信息;彩色的视频开关组合框下有两个按钮:彩色的视频开和彩色的视频关。通过这两个按钮可以控制彩色的视频的开与关;机器人运行状态显示用于显示当前机器人五种运行状态: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和停止。

  能熟练的掌握通过阈值调节和参数设定来设定路径的各种特征,让机器人能按着设定值来跟踪路径,以实现拐弯等功能。

  实验三、目标搜索实验

  了解操作面板能实现的功能:实时视频显示区、视频处理后显示区及彩色的视频显示组合框的作用同实验二;颜色采样组合框用于选择目标物颜色和障碍物颜色,默认情况下目标物为红色,障碍物为蓝色;点选坐标后的编辑框用于显示坐标值,当用鼠标在视频处理后显示区点击一下,该点的坐标值便在编辑框内显示出来。

  通过颜色采样组合框来设定目标物和障碍物的颜色,并且利用到实验二的阈值设定来获得较好的颜色比对,来完成对目标的搜索和闪避障碍物。

  实验过程:

  实验一、遥操作实验

  实验开始前应该安装摄像头的驱动程序,成功安装后单独打开摄像头程序,调节好分辨率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接着进入遥操作实验的程序界面,按下彩色的视频开按钮,可以获得机器人摄像头捕抓到的图像,因为图像时通过无线来传递的,因此要调节好发生器和接收器的频率,使接收到的信号清晰和稳定。根据实时图像来操控机器人的动作。按钮操作区有五个按钮,通过点击相应按钮可以控制机器人作相应运动。亦可通过上下左右和空格键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试验中要注意摄像头的.空间位置,应使摄像头能捕抓到足够大的视角,方便机器人的操控。还要观察机器人的操控的灵敏性,看其反应时间的长短,能否实现实时操控。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壁障的动作的遥控,看操控的准确性。

  实验二、路径跟踪实验

  实验开始时应该检查线路是否完整和摄像头能否正常工作。进入程序主界面,接下来把机器人拿到路径跟踪实验的场地,打开摄像头,并且按下彩色的视频开按钮,接着按下开始采集。对于摄像头显示的区域,我们的任务就是调节阈值使得白色的线和蓝色的背景能明显的区分开来。界面中有一个颜色采样组框。它的设计是为了方便阈值调节。用鼠标在图像处理后显示区点击一下,该点的RGB及rgb值便会显示出来。在RGB彩色模型下每一种颜色均由RGB三个分量组成,而rgb是RGB的归一化处理。实践证明, rgb与RGB相比,前者受光线的亮暗的影响比后者要小一些。所以采用它就使得阈值分割中阈值的选取要相对容易一些。不断的点击视频区中白色区域,以获得re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得这个区域内的阈值能很好的指导机器人进行路径跟踪实验,并且我们还要有估计的能力,能通过数据来预估最好的上下限。同理,对于蓝色区域的阈值调节也这样操作。接着进行参数的设定,主要是白线的参数设定,找出最低的像素来设定,使得机器人能识别出白线,沿着这条白线进行路径跟踪实验。为了取得最好的实验结果,应该不断的重复进行实地的实验,即不断的修改参数和摄像头的角度,以期获得最好的路径,使得机器人能沿着白线运行,而且能很好的拐弯。为了防止实验中反射光线的影响,在阈值调节的时候就要有明确的区分。

  实验三、目标搜索实验

  彩色的视频开按钮按下,将机器人放到试验实地区域,将红色目标物和蓝色障碍物布置好。然后进行阈值调节,阈值调节的过程和实验二基本一致,调节的目的都是使得能很好的分辨出蓝色和红色,但要实地的考虑到反光的影响。接下来进入参数设置,即设置目标物和障碍物尺寸的大小,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的话一开始搜索就能立即搜索到,但是太小的话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搜索结果不一定正确。因此,要把目标物和障碍物的尺寸设置在一个合适的尺寸,可以通过重复试验得出尺寸的一个大概值。最后,按下启动机器人键,通过摄像头就可以观察到前方的情况,假如机器人发出“滴”的声音,就可以知道机器人很好的搜索到目标物和成功的壁障。试验的关键是阈值的设定和物体尺寸大小的设定。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1.A.问题:

  开始没有调节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频道,没让它们匹配,导致不能识别控制,后来与其他组的信号发生交叉,导致控制错位。

  B.原因分析:

  没有进行较好的频道调节。

  C.解决方案:

  反复调节频道,直到控制成功且和其他组的没有信号交叉。记下当前的频道数,每次开始做时就以这个频道值为基准。

  2. A.问题:

  视频上捕获的图像出现雪花,很不清晰。

  B.原因分析:

  a.亮度、对比度、灰度、色调、锐度及饱和度;没有调到最佳的状态

  b.没有将分辨率更改为320X240,像素深度更改为RGB 24 C.解决方案:

  a.在视频配置对话框下,点击”视频源”按钮,在弹出视频源配置对话框中分别调整亮度、对比度、灰度、色调、锐度及饱和度,直至图像显示效果令人满意为止.

  b.在视频式配置对话框下,点击”视频格式”按钮,在弹出视频格式配置对话框中,将分辨率更改为320X240,像素深度更改为RGB 24。

  3. A.问题:

  让小车寻白线运动时,小车不能严格按照白线行走。

  B.原因分析:

  由于绿色背景的总会反光,反光部分视频捕获到的是白色,所以与白色条纹所相混,导致机器人判断失误。

  C.解决方案:

  由于这个属于仪器的系统误差,所以只能尽量减小误差的大小,尽量使白光的阈值调节准确,使白光和背景的反光能较好的区分,另外,实验环境需要进行改善,尽量减少对实验的影响。

  4. A.问题:

  在做绕开蓝色障碍物寻找红色物体的实验中,机器人总被其他物体的颜色所干扰,导致寻找方向错误。

  B.原因分析:

  有些物体,例如地板,在室内光线照射下,成暗红色,会混淆目标物体。

  C.解决方案:

  不断调节目标物体颜色的阈值,使之与周围环境的红色分开来。

  (在避障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5. A.问题:

  目标物表面的颜色的阈值随光线的改变而一直变化,使机器人无法正常的识别寻找。

  B.原因分析:

  由于目标物体表面会反光,所以在不同光线下,摄像头捕获到的颜色的阈值是不同的。

  C.解决方案:

  换一个目标物,用红色的不会反光的不来代替会反光的硬纸板。然后精确调节它的阈值,同时尽量保持室内光线均匀稳定。

  实验结果:

  实验一:在实验界面中分别按下“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及“停止”(或空格),小车均能灵活地按控制信号运动。

  实验二:经过对采样及阈值参数的调节后,小车能够顺利地在有白线的绿色地板上循线运动。

  实验三:经过对红绿蓝三种颜色阈值的反复调节,小车能够较为顺利地避障和找到目标,但由于地板反光及室内光线问题,实际的红绿蓝阈值会不断地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刚刚调节好的阈值失效,导致多次重复同一内容,所以实验环境应做一下改善。

  心得体会:

  1.总的来说,通过本次智能机器人的实验,让我们了解了机器人小车执行各种功能的原理和利用的器件。例如:了解了小车最基本的前进后退转弯的工作原理,了解了小车如何寻线行驶,了解小车如何避障和寻找目标。

  2.做完本次实验后,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传感器在机器人工作中的运用,可以说,机器人每做一个任务都离不开传感器,从避障,找目标物等等任务中完全体现出来。

  3.做完本次试验,体验到实际实验与理论的差别,例如,理论上只要调好白线和背景物颜色的阈值,就可以完全做到精确地寻线行驶,但是实际中会出现光线改变导致的颜色的阈值的改变,周围物体对小车判断的各种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致命的,会导致小车的判断失误,无法正常工作。

  4.以后做此类机器人的话,必须考虑很多现实的因素,了解周围环境对机器人的感知的影响。

  对本课程实验的建议: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较为简单,对操作要求不高,只要对原理有所了解基本上都能成功完成实验,但是在不断地调试中,也加深了对实验原理的了解以及对智能机器人的反馈和控制方式的认识。结合我们组在实验中的问题和收获,我们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实验中增加一些关于理论课中讲到的机器人的实验内容,比如操作一下学校机器人比赛中用到的机器人,或者对各种类型的(人形、工业)机器人做一次参观等,加深我们对机器人的理解;

  2、将本实验和系统控制实验(一)的广茂达小车实验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自己用VJC编程并调试,相当于自己完成本实验的准备工作,更能锻炼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出更多的功能;

  3、先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亲手操作一下,知道实验要干什么,实验需要哪些理论知识,再在理论课中讲解诸如RGB参数之类的知识,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

  4、正如前面所说,本实验中实验环境对实验的成败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颜色阈值调节上,所以希望以后的实验能换一个好一点的环境,至少光线应合适,以免对实验造成较大影响;

  5、在规定的内容之后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搞一些小型的比赛之类的活动,以便加强对实验的掌握。

  希望我们的几条建议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衷心地祝愿您以后的课程越来越精彩。

实验报告9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Excel的界面、表格的操作、函数的使用等。通过实验,掌握Excel的'基本功能,能够熟练操作Excel,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1. 界面介绍

  打开Excel软件后,界面如下图所示:

  从上到下分别为:菜单栏、快速访问工具栏、标签栏、工作区、状态栏。

  2. 基本操作

  表格的操作:

  1. 插入行和列:选择需要插入的行或列,右键单击,选择“插入”。

  2. 删除行和列:选择需要删除的行或列,右键单击,选择“删除”。

  3. 修改字体和颜色:选择需要修改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格式单元格”,进入字体和颜色的设置界面。

  4. 合并单元格:选择需要合并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或者直接在单元格设置中选择合并单元格。

  函数的使用:

  1. SUM函数:该函数用于求和,格式为:=SUM(数字1,数字2,……)

  2. AVERAGE函数:该函数用于平均数的计算,格式为:=AVERAGE(数字1,数字2,……)

  3. MAX函数:该函数用于求最大值,格式为:=MAX(数字1,数字2,……)

  4. MIN函数:该函数用于求最小值,格式为:=MIN(数字1,数字2,……)

  三、实验步骤

  1. 打开Excel,新建一个工作簿。

  2. 在表格中输入不同的值,对这些值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3. 在表格中使用函数求和、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等。

  4. 输入一些文本数据,并设置字体和颜色。

  5. 对表格中的某些单元格进行合并。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Excel的界面介绍、表格的操作及函数的使用。我清楚地知道在Excel中进行数据处理所需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在实验中,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对于Excel的操作,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Excel的各项功能。

  五、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对Excel有了更深入的认识。Excel作为一款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我将会经常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为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提供方便。

  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意识到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细致的态度,以及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

实验报告10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实验报告11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真正领会各种方法在反映经济业务至报出会计信息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目设置、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简表)的能力,使之达到会计从 业人员的水平,为会计从业资格做准备。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第一部分 会计凭证的认识和填制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会计基础知识中的“七大”核算方法,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本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认识实物,在实验己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对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及填制方法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并能够掌握具体操作,为后几部分的实验内

  容奠定基础。

  1. 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填制

  2. 记账凭证的认识和填制

  第二部分 会计账簿的认识和登记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登记会计账簿”也是会计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本部分内容的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种类,并能够理解其用途,熟练掌握几种主要账簿的登记 方法,并了解“账簿”与“凭证”的关系。

  1. 日记账的认识和登记2. 总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

  3. 明细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

  第三部分 会计业务的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是在运用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业务处理后,要求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凭证”、“账簿”与“业务处理”的关系, 并熟练的按程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1. 资金筹集业务

  2. 采购业务

  3. 生产销售业务

  4. 损益计算业务

  第四部分 会计报表的编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内容只对“三大”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编制进行实务模拟,要求学生理解“凭证”、“账簿”、“业务处理”、“报表”之间的关系,熟练 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 利润表的编制

  三、实训中遇到的问题首先,针对收款、付款以及转账凭证的填制,期间因为自己不够细心,在填写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总额时经常会忘了在金额前加人民币符号,借贷两方的金额有时会填反,这样就

  造成了后期工作量的加大。

  记录不够仔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漏填。记账凭证要求连续编号,在填制转账凭证时,我由于一时大意,中间跳过了一个编号,到最后都做完了才发现。而且凭证是不得勾画改正的,错了只能充填。这让我为当时自己的心急后悔不已,只能重写。不管是哪种问题与错误,其实都要求我们仔细再仔细。看错数字,导致金额填写错误,该填的没填,不该填的填上了,以及漏填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再有就是登帐的时候,首先还很细心,随着时间的增加,慢慢的就没有耐心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错误,导致一个账户重复了很多遍。还有,报表的填制更加需要细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看错行,加错数字,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会计是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一点马虎与大意。最后说一下,在我们实训操作时,不能让自己进入一个作为会计的氛围中,而把实训的内容当作一门课程的作业来做,不能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且用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做。而且在实训中由于实训环境和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及时的做完实训内容。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现象即照抄。这给那些有偷懒心理的学生可称之处,最终没能达到好的实训效果。 我们的细心、耐心、责任心还有待加强。

  四、经验总结

  不知不觉,基础会计实验已经结束了,在这两个星期的基础会计实验中,对于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我又系统地进行了一番实践。通过这次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使我加强了对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通过在实验中的学习也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在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譬如,平时只是在课本上看看会计的记账凭证,这次自己能够亲手填写记账凭证,也真正的感受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自己也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掌握这门知识。我想这也是这次基础会计实验的真正目的。第一次觉得会计不再那么抽象,很实在。老师在一旁一直强调着,会计需要三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的确是从事会计必备的,在登帐中还是会出现错误,有时还会导致后面一连串的错,面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的各种凭证,眼睛都花了,但是这个时候必须继续认真做,这也是锻炼三心的好时机。首先,要有耐心,会计记账总是一遍遍的登记,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很难把这份工作做好;其次,在工作的时候要很细心。会计是一份细心的工作,主要是和数字打交道。如果不够细心,会很容易出现错误,若出现一个小错误也可能会对一个企业产生很大影响。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会计工作的相关流程。在会计工作中,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首先要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完记账凭证后,在根据登记的内容填写明细账。在每个月或每年年末,要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然后才把所有内容记入总账。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这一系列工作,说起来让人觉得很简单。其实在没有进行这次实验之前,我也觉得这些工作很简单,但当我自己亲手操作起来后,发现这是一系列麻烦的事情。在取得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虽然这几周里,每笔业务的分录都有同学参考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我要在以后与会计有关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完美。在这次试验中,由于我的心浮气躁,粗心大意,总是会出现一些很小的错误,在往会计表上填写数据的时候,经常填错数字。这一系列的错误都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是我总是做重复工作的根本原因。通过这次实习,让我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这都是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简单的工作也不要粗心大意,都要认真对待。这次实习就已经很好地证明了,由于我的态度不够认真,总是增加我的工作量,重复的作一些工作。还有,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态度,只有做事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努力的去做,才能把工作做好。通过这一个星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让我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我觉得在课堂上不能忽略老师讲授的知识。如果,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做笔记,那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自己不知如何下手,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只有认真的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

  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这两星期的实习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每一次实习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每一次实习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成长过程中由一个知之甚少的人变得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很强的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才能够站得更稳。所以接下来学校给我们开设的更多实验课,我们要不断的查漏

  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学生学好专业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报告12

  一、超声波实验的目的

  1.通过超声波测距实验来掌握超声波测距的方法,以及实现超声波的测速与时间、测速与时效、测距的时差,并且熟练掌握超声波的测速方法,以及实现超声波测距的基本要求,以达到超声波的最大功能。

  2.通过超声波测距实验来掌握超声波的测速与时效。通过超声波测距实验可以提高超声波的测速效率,以及实现超声波的测速与时效。

  3.通过超声波测距实验可以培养超声波的测速能力,使超声波的测速与距离最大程度地保持均匀。

  4.通过超声波测距实验可以使超声波的测速与距离最大程度地保持均匀。通过超声波测距实验可以提高超声波的测速与时效性,以及超声波测距的测量与时效性。

  二、超声波测距实验主要内容

  超声波测距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波的诊断实验。超声波测距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波的诊断实验和超声波的分段实验。

  超声波的诊断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波的测速与测速仪器设备的选型实验。

  1、超声波速诊断实验的内容:

  超声波是指超声波的发生和发展,是在超声波的下一段时间内所发生和发生的,是超声波发生和发展的第一部分。超声波的诊断是通过超声波的发生和发展的第一部分来确定,而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超声波测速仪器的选型实验、超声波的分段实验。

  2.超声波的诊断实验主要内容为超声波的发生和发展

  超声波是指超声波的发生和发展,是超声波的中间部分和部分的部分。超声波是在超声波发生和发展的第一部分中所发生和发生的,超声波是指超声波发生和发展的中间部分,是超声波发生和发展的最终部分。

  3.超声波的分段实验的内容:

  2)超声波的诊断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波的诊断实验和超声波诊断仪器设备选型实验。

  3)超声波诊断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波诊断仪器、超声波诊断仪器设备选型实验、超声波诊断仪器设备选型实验。

  4.超声波的分段实验内容:

  5)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

  6)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

  7)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

  8.超声波的测速与测速仪器设备选型实验内容:

  9)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内容包括:超声波诊断仪器、超声波诊断仪器设备选型实验。

  10)超声波诊断仪器设备选型实验内容包括: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

  11)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内容包括: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

  12)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内容包括: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内容和超声波诊断仪器选型实验内容。

  三、超声波诊断实验的目的.及实习过程

  实习期间,通过与超声波诊断员、超声波的实习生交流,让他们认识了超声波的诊断与分段实验内容。在实习中通过对超声波诊断与分段实验室的学习,使他们掌握超声波诊断的基本原理,掌握超声波诊断的各项技术,以达到提高超声波诊断的基本要求。在超声波诊断的实习过程中,通过对超声波的诊断,能够熟练地掌握超声波的诊断,能够掌握超声波的分段实验内容,以达到提高超声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超声波诊断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超声波诊断实验的学习,能够掌握超声波诊断方法,了解超声波的诊断技术。在超声波诊断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如何选型和判断,如何判断超声波的分段实验内容。

实验报告13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

  二、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 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

  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 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 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 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 不改变的条件:水 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 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 不改变的条件:水 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 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 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实验报告14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收音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法,了解各种元器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学习焊接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材料:

  收音机电路板、电源线、耳机、焊接铁、焊丝等。

  实验原理:

  所谓收音机,其实收音机电路是由许多电子元件组成。其中,变压器是电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它能够通过磁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电容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元件,它能够对电流和电压进行滤波;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三极管作为放大器的功能是将弱电信号放大到能够驱动扬声器的程度;电阻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元件之一,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流动情况等。

  实验步骤:

  1、首先,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2、按照电路图将电阻、电容、晶体管、变压器连接起来。

  3、将连接好的电路板固定在底座上。

  4、开始焊接铁氧体变压器,焊接时要保证电线与电路板连接牢固。

  5、焊接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其它元器件,注意焊接时焊点要均匀、牢固。

  6、最后,将电源线和耳机相连接,打开收音机测试效果。

  实验结果: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本次实验成功完成。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同时更加熟练掌握了焊接技巧,提升了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中也出现过焊接不牢、接线错误、电路板连接不紧密等问题,但我们通过耐心的排查和分析,最终都得到了圆满解决。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更加注意实验过程的细节和操作技巧,始终保持对电子原理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让实验成果不断推动人类的科技前进。

实验报告15

  摘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化工仿真软件对CO2吸收过程进行模拟,并研究不同操作条件对CO2吸收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常压下,随着进气流速的增加,CO2的吸收效率也随之增加,但当进气速度大于一定值时,吸收效率略有降低。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不同反应器容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发现当反应器容积小于一定值时,CO2吸收效率难以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化工仿真、CO2吸收、操作条件、反应器容积、吸收效率。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工仿真软件的应用。

  2.模拟CO2吸收过程,并研究不同操作条件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3.研究反应器容积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CO2吸收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其在环境保护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CO2吸收实验可以通过化工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并通过修改操作条件来研究其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

  1.打开化工仿真软件,选择CO2吸收模块。

  2.设置实验初始条件,包括反应器容积、进气流速和CO2浓度等。

  3.运行仿真程序,记录不同时间下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4.分析实验结果,研究不同操作条件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

  1.影响吸收效率的操作条件。

  通过对进气流速和CO2浓度的变化进行模拟,我们发现随着进气流速的增加,CO2的吸收效率也随之增加,但当进气速度大于一定值时,吸收效率略有降低。此外,在CO2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效率也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度较慢。

  2.反应器容积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反应器容积为50、100和150的三组实验,并记录了吸收效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当反应器容积小于一定值时,CO2吸收效率难以达到最大值。当反应器容积为150时,吸收效率显著提高,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吸收效率增长速度逐渐变缓。

  结论:

  通过化工仿真软件模拟CO2吸收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和反应器容积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进气流速和CO2浓度是影响吸收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反应器容积也对吸收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CO2吸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11-16

实验报告06-11

审计实验报告12-01

物理实验报告11-06

示波器实验报告11-04

[经典]化学实验报告06-05

初中实验报告06-10

土壤实验报告07-13

测量实验报告(精选)07-26

(优选)实验报告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