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

时间:2024-07-07 10:02:53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生物实验报告[精]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实验报告[精]

生物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会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导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收缩。由于原生质层的收缩性较大,随着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形成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使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 如果把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与细胞液等渗的蔗糖溶液中,这些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绘制一组模式图,描述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经过处理后的变化。首先将细胞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处理,然后再经过清水处理。

生物实验报告2

  霉菌的培养与形态学观察:实验一真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

  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从营养角度分析:

  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

  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

  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实验材料与方法

  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

  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实验器材:500ml三角烧瓶、蓝盖瓶、5ml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

  称量纸、药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平皿、剪刀等。

  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内,送到洗刷室统一高压灭菌条件及注意事项

  高压灭菌条件:121.3℃,15min。含糖培养基113℃,15min。

  倒平板电炉加热灭菌好的培养基打开平皿包装倒平板(10块)注意事项: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a.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b.瓶口要过火焰。

  c.左手掀开平皿小口。

  d.倾注满皿底再多一点,约10ml(7cm直径平皿)。

  e.推放一边要轻缓,不能晃起琼脂挂壁,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

  f.完全凝固再翻转平板放塑料筐内,4℃备用。

  分析与讨论

  (1)如何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如果培养基没有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良好;如果某一位置的培养基出现了杂菌菌落,可能是摆放的太紧,导致蒸汽不畅,或锅的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所致,应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改进;如果大部分或全部菌种瓶都出现杂菌,说明灭菌温度或灭菌时间不够,应提高压力或延长灭菌时间。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

  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

  (2)为什么说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由于病原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不同途径和媒介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或造成疾病流行。因此,杀灭或清除存在于体外传播媒介上的病原生物,对于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煮沸、火烧、日晒等方法杀灭或去除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实际上,除了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需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或感染外,在微生物学实验室、食物保存、饮水净化、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等过程中都需要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实验二霉菌的接种与培养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霉菌与酵母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

  实验原理: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一项基本操作技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接种工具与接种方法,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铲、接种钩、吸管、滴管、棉签等。常用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接种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原则: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有器皿均须严格消毒,培养基应事先做无菌试验,

  接种工具使用前后须经火焰烧灼灭菌,棉塞不能乱放,始终夹在手指中。在培养四大类微生物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多数细菌为专性需氧菌与兼性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多数食品腐败菌和工业用菌种,以及人和动物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并且在近中性(PH6.5~7.5)条件下生长良好。多数放线菌为好氧菌,少数为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多数适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PH7.5~8.5)。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实验设备:温箱。

  实验器材:毛霉、曲霉、青霉、根霉、啤酒酵母、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酵母菌、细黄链霉菌、PDA平板、高盐察氏平板、高氏合成I号平板、塑料筐、20%甘油水溶液、镊子、接种铲、无菌盖玻片、无菌滤纸、无菌载玻片、石棉网、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等。

  (2)实验方法:平板接种:毛霉→PDA平板(点植法)

  啤酒酵母→PDA平板(五区分离划线法)青霉、曲霉→PDA平板(连续划线法)

  小室载玻片培养法:

  1、取灭菌后小室平皿。

  2、取无菌PDA琼脂薄层平板,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切割成0.5~1.0cm2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培养小室中的载玻片上,制作过程注意无菌。

  3、用接种环取少量霉菌的孢子接种于培养基四周,用无菌镊子

  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并(转载于:l灭菌的20%甘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标记,置28~30℃培养3~5d

  粮食产品的平板接种:

  1.取粮食样品20g,放入无菌烧杯,加无菌水洗涤,

  反复10次,弃去水后,将粮粒倒于平皿内备用2.镊子取粮食种入PDA琼脂内,每皿可接种5-10粒。

  放线菌的接种:取细黄链霉菌划线法接种,在接种的划线处,无

  菌操作斜插入盖玻片数张。

  注意事项:

  1.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2.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3.接种环使用前,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把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

  4.接种环使用后,先在火焰周围把环上标本烤干,再烧灼灭菌,以免标本汽化,爆烈四溅,污染环境。5.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2-3次,杀灭表面微生物

  分析与讨论

  1、粮食中产毒真菌的种类及产生毒素?

  青霉、毛霉、曲霉、根霉、酵母、白念、细黄链霉菌(放线菌)青霉素、丝生毛霉素、黄曲霉素、根霉素、白念菌素。细黄链菌素

  2、常用霉菌培养基有哪些?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3、霉菌的接种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1)连续划线法(青霉、曲霉)

  青霉与曲霉为局限性生长的霉菌。应采用连续划线接种法接种。(2)点植法(根霉、毛霉)

  根霉与毛霉生长区域比较大,应采用点植法。(3)小室载玻片培养法(青霉、毛霉、根霉、曲霉)

  实验三霉菌的制片与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

  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此染液做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四处飞散,棉兰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染液的蓝色能增大反差。

  实验材料:

  (一)菌种:在马铃薯琼脂平板上培养3—4天的'青霉(Penicilliumsp.)、曲霉(Aspergillussp.)、毛霉(Mucorsp.)、根霉;

  (二)器材及用具: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方法:

  (一)直接制片观察

  于洁净载玻片上,用镊子取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

  片。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二)小室培养观察

  将载玻片直接放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观察原则:

  毛霉:用低倍镜观察孢子囊梗、囊轴等。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囊孢子的形

  状、大小。

  根霉:菌丝、孢子同毛霉,注意观察有无假根。

  曲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着生位置,辨认分生孢

  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

  青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梗、副枝、小梗和分生

  孢子的形状等。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青霉和曲霉的形态有哪些异同?

  青霉常分布在霉腐变质的水果、蔬菜、粮食和皮革等物体上,菌体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结构的每一个分枝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进行孢子生殖。

  曲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和土壤中,曲霉直立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随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色或黑色。

  从皮肤取材查真菌如何检查?

生物实验报告3

  一、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三、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四、使用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五、实验原理:

  利用教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六、创新点:

  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细胞装片,以供学生操作、观察,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使学生在实验中经历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的过程,从而熟练掌握教学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生物实验报告4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

  2、理解保护色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二、探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三、讨论

  1、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有什么变化?

  2、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

  3、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生物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

  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

  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用具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实验过程(见书P54)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五、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6

  甘薯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学生: 学号:

  同实验者:

  <研究背景>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GSH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γ-GCS是植物细胞中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可以调控GSH的生物合成量。GSH在生物体抵御冷害、干旱、重金属、真菌等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说明γ-GCS也与植物抗逆过程密切相关。

  实验一 甘薯叶片RNA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真核生物RNA提取的原理;

  2. 掌握Trizol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Trizol 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分的同时保持RNA的完整性。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苯酚的主要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苯酚虽可有效地变性蛋白质,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RNA酶)。0.1%的8-羟基喹啉可以抑制RNase,与氯仿联合使用可增强抑制作用。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并使蛋白质二级结构消失,导致细胞结构降解,核蛋白迅速与核酸分离。β-巯基乙醇的主要作用是破坏RNase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总 RNA中蛋白质和DNA污染很少。

  三、实验材料

  1. 材料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叶片,品种为徐薯18

  2. 试剂

  ① 无RNA酶灭菌水:加入0.01%的DEPC,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② Trizol试剂;

  ③ 氯仿;

  ④ 异丙醇、75%乙醇;

  ⑤ TBE缓冲液;

  ⑥ 上样缓冲液(6×)

  3. 仪器

  高压灭菌锅、微量移液器、台式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1.5mL塑料离心管、枪头和EP管架

  四、实验方法

  1. 将叶片取出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每50-100 mg植物叶片加入1 mL Trizol试剂,室温放置5 min,使样品充分裂解;

  2. 每1 mL Trizol试剂加入200 μL氯仿,用手剧烈振荡混匀后室温放置3-5 min使其自然分相;

  3. 4℃ 12,000 rpm 离心15 min,吸取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管中;在上清中加入等体积冰冷的异丙醇,室温放置15 min;

  4. 4℃ 12,000 rpm 离心10 min,弃上清,RNA沉淀于管底;

  5. RNA沉淀中加入1 mL 75%的乙醇(用RNase-free水配制),温和震荡离心管,悬浮沉淀; 4℃ 8,000 rpm离心2 min,弃上清;

  6. 室温放置10 min晾干沉淀;

  7. 沉淀中加入20μL RNase-free ddH2O,轻弹管壁,以充分溶解RNA,-70℃保存;

  8. 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用EB染色并照相。

  五、实验结果

  1. RNA提取结果

  依照Trizol 试剂盒方法,提出的RNA较少,此部分未以图或数据显示。

  2. RNA后电泳结果

  如图1. 其中9a为本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RNA条带非常模糊,拖尾现象严重,几乎无法分清具体条带,亮度较大。点样孔附近的红色部分为杂质,在提取过程中并未很好除去。

  图1. RNA提取跑胶结果。其中1泳道为样品Marker,9a泳道为本小组RNA样品。与标准对照可见条带模糊,拖尾现象严重。

  六、分析与讨论

  1. RNA的提取

  产量并不多,可能是因裂解样品不充分或RNA沉淀未完全溶解所致。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操作时间的掌握不熟练、操作技巧不完善,留上清与弃上清时令RNA损失了部分,使最终RNA产量不理想。

  2. RNA电泳结果

  有EB存在时,电泳后28S rRNA和18S rRNA在紫外灯下应看得很清楚,另出现条由tRNA,5.8S rRNA和5S rRNA组成的较模糊、迁移较快的带。如果

  RNA没有降解,则28S rRNA的亮度应为18S rRNA的2倍,且这两条带都无弥散现象发生。由图1. 9a可知,RNA拖尾现象严重,说明RNA已大部分被降解;此外点样孔附近出现红色部分杂质,分析可能有并未除尽的蛋白质,同样影响RNA电泳结果。

  在进行实验时,本小组成员未严格戴上口罩并勤换手套,这可能使外源

  RNAase进入样品,导致其降解严重。另外,提取出RNA后本小组未立即将样品放入-70℃保存,也为导致结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最初用氯仿萃取分层的过程中,由于水相吸取过多,掺杂入部分蛋白质杂质而未于后续纯化步骤除尽,RNA条带拖尾严重可能还受该蛋白质影响。

  七、总结:

  本次试验RNA提取非常失败,从跑胶结果可见其降解严重。虽然大实验无法避免试剂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且电泳用胶的质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但从图

  1. 2a,3a,2b等条带较为清晰的小组实验结果可知,琼脂糖凝胶质量以及试剂对结果干扰不大。那么本小组成员在提取过程中的.操作一定出现了很大失误。首先口罩、手套应该严格按规定佩戴,提取过程对移液枪等仪器使用需谨慎仔细,尽量避免混入杂质。其次为排除部分杂质影响可对RNA样品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检验,将有助于结果分析。最后,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应汲取教训避免接下来的实验出现类似问题。

  实验二 第1链cDNA的合成和模板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第1链cDNA的合成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真核生物基因多为断裂基因,编码区不连续,需经转录后加工才能成为成熟mRNA。以真核成熟mRNA为模板合成cDNA,进而获得有连续氨基酸编码的DNA序列,无需转录后加工,即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真核生物的mRNA都有PolyA尾巴。引物:Oligo dT(12-18个T)。莫洛尼

  氏鼠白血病毒逆转录酶(M-MLV )以单链RNA为模板,在引物的引发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cDNA)。

  mRNA 反转录生成的cDNA可作为PCR的模板进行扩增称为RT-PCR,RT-PCR比Northern杂交更灵敏,对RNA的质量要求较低,操作简便,它是在转录水平上检测基因时空表达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材料

  1. 材料

  徐薯18叶片RNA样品

  2. 试剂

  ① dNTP mixture(10 mM each);

  ② Oligo (dT) Primer (10 μM);

  ③ Total RNA;

  ④ RNase free ddH2O;

  ⑤ M-MLV 反转录酶;

  ⑥ 5×First-strand Buffer;

  ⑦ 0.1 M DTT;

  ⑧ Ribonuclease Inhibitor (40 U/μL)

  3. 仪器

  10μL 和100μL 的移液枪、0.5mL的EP管、PCR仪等

  四、实验方法

  1. 在RNase free Microtube 管中配制下列混合液:

  dNTP mixture(10 mM each)1 μL

  *Oligo (dT) Primer (10 μM) 4 μL

  Total RNA2 μL

生物实验报告7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 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反思: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生物实验报告8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

  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

  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

  (一)器材

  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

  (二)试剂及材料

  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

  三、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

  1、麦康凯培养基

  (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

  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

  (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

  ph至7.2。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将两

  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

  15~30min。待冷却至50~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

  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

  (1)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

  (2)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

  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3、lb培养基

  (1)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

  (2)方法:在950ml蒸馏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和氯化钠,调节ph至7.4,加热熔化,分装于瓶中,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待冷却至50~ 55℃时,倾注平板。

  4、液体培养基(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装入大试剂瓶中,不加琼脂,不分装)

  (二)病料取材

  在病猪死亡后,首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膜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未发现,则立即用消毒的器械对其进行生理解剖,观察其病理特征现象,取出病猪的十二指肠、胃、肝脏三处的组织物,并注意组织的完整性,用储物袋密封保存。

  (三)细菌粗培养

  1、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实验手套,再用消毒水对无菌操作台内桌面及用酒精灯外焰对待用器械进行火焰灭菌。

  2、接种

  (1)在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旁打开用储物袋密封保存的病料,先左手持镊子右

  手持剪刀,把病料剪出一个小口。

  (2)右手持灭过菌的'接种环,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平皿揭

  开约20左右,然后将接种环前端插入小口旋转一下后,再用划线接种的方法接种到一个血清平板上。

  (3)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员、部位等标记,并将平板倒放。

  以此方法,分别接种十二指肠、胃粘膜、肝脏于血清平板上,各接种2个血清平板。

  3、培养:将接种好的血清平板倒扣放入37℃培养箱中,反向培养24小时。注:划线接种时尽量划开,以保证长出单个菌落,且划线时接种环应尽量倾斜,以免划破培养基(后同);待接种完毕后熄灭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关闭好无菌操作台窗口,打开无菌操作台内的紫外灯。 。

  (四)细菌纯培养

  1、菌落特征判断

  待粗培养的细菌培养24小时后,取出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单个小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用实验报告纸记录好,并在平板底部上做好观察标记,其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菌落边缘、表面构造、隆起度、湿润度、透明度、颜色等。

  2、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1)取干净的载玻片,用记号笔在其一面做好正反面标记,再在载玻片另一

  面中央滴上一小滴蒸馏水。

  (2)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在酒精灯旁从标记的单个小菌落中

  取少许细菌置于蒸馏水中混匀(同时盖好平板倒扣置于一旁),用接种环涂成直径约1.5cm的菌膜,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以钟摆速度通过固定好细菌,待冷却进行染色。

  (3)先滴加草酸结晶紫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然后滴加革兰氏碘液溶液

  染色1~2min,再水洗;随后滴加95%的酒精脱色30~60s,再水洗;最后滴加稀释的品红进行复染30~60s,再水洗;待干燥或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4)将干燥的载玻片放在1000倍油镜下,滴加一滴松柏油进行镜检,观察其

  形态特征,判断细菌的种属。

  3、细菌接种培养

  (1)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实验手套,再用消毒水对

  无菌操作台内桌面及用酒精灯外焰对待用器械进行火焰灭菌。

  (2)接种:右手持灭过菌的接种环,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

  平皿揭开约20左右,然后将接种环插入揭开的平板口内蘸去一下镜检标记的小菌落,再用划线接种的方法接种到一个血清平板、lb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并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员、菌种、部位等标记,将平板倒放。

  (3)将接种好的平板倒扣放入37℃培养箱中,反向培养24小时。

  注:油镜用完后应立即清理物镜上的松柏油;划线接种时尽量划开,以保证长出单个菌落;待接种完毕后熄灭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关闭好无菌操作台窗口,打开无菌操作台内的紫外灯。 。

  (五)菌液的制备

  1、镜检:用革兰氏染色法在1000倍油镜下镜检,观察并记录是否为纯培养的细菌。

  2、分装液体培养基:先对无菌操作台及需要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然后用钳子揭开一个空试剂瓶,用倾倒的方法在酒精灯旁从液体培养基大试剂瓶中分装于空试剂瓶内,并立即盖上液体培养基大试剂瓶瓶塞。

  3、接种:右手持接种环,用火焰对其进行灭菌,待冷却后,取出纯培养的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旁,蘸去少许细菌,左手倾斜液体培养基,将接种环,伸入液体培养基内搅动,然后取出对接种火焰环灭菌,并用灭菌的包装纸捆绑好后,用记号笔做好相应标记,置于一旁。

  4、培养摇菌:将接种好的液体培养基置于水浴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注:分装一个培养基就接种一个培养基,不得全部分装完后再一个一个接种。

  (六)小鼠致病性实验

  1、保定:选择健康的青壮年小白鼠,先用右手抓住尾巴,旋转数周让其眩晕,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两耳及头部皮肤,并翻转左手,使其头部朝下,以达到内脏前移的目的。

  2、接种:先用酒精棉球蘸取酒精对注射部位擦洗消毒,再用注射器注射吸取0.2ml菌液注射于小白鼠腹腔中。

  3、观察:将接种的小白鼠放在适宜的环境下生活,并在鼠笼处用记号笔标记好接种时间、菌种等。

  4、再培养鉴定:待小白鼠死亡后,对其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病变情况,并取肝脏直接涂在相应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反向培养24小时后,取菌落细菌进行镜检观察判断。

  注:在注射小白鼠2小时候需要观察小白鼠是否因注射时伤害到内脏而死亡。

生物实验报告9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

  200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实验器材或药品 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

  实验前水温:

  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

  针上

  试验后水温:

  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

  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51×4.2=6300J

  形瓶下面 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

  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生物实验报告10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调查目的

  1、认识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

  2、通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调查用具

  笔、记录本、照相机。

  三、调查步骤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用途所需的动物所需的动物产品食用

  药用

  观赏用

  生活用品

  其他方面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四、讨论

  1、通过调查活动,你是否能举例说明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想一想在调查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怎样才能使别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达到调查目的?

生物实验报告11

  一、实验目的

  了解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原理以及意义,掌握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架十字迷宫(High plus maze)是利用动物对新异环境的探究特性和对高悬敞开臂的恐惧形成矛盾冲突行为来考察动物的焦虑状态。高架十字迷宫具有一对开臂和一对闭臂,啮齿类动物由于嗜暗性会倾向于在闭臂中活动,但出于好奇心和探究性又会在开臂中活动,在面对新奇刺激时,动物同时产生探究的冲动与恐惧,这就造成了探究与回避的冲突行为,从而产生焦虑心理。而抗焦虑药物能明显增加进入开臂的次数与时间,十字迷宫距离地面较高,相当于人站在峭壁上,使实验对象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高架十字迷宫被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筛选/评价、药理学、毒理学、预防医学、神经生物学、动物心理学及行为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是开展行为学研究尤其是焦虑抑郁研究的经典实验。

  三、实验动物与器材

  昆明种小鼠(18-22g),高架十字迷宫(广州飞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数据线,电源,电脑

  四、实验操作

  1.双击左键“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

  2.进入系统之后,点击“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视频分析系统”

  3.点击自己的实验账号进入系统,在这里选择root账号,默认密码为空

  4.在左侧边栏右击“我的实验”,然后在打开的实验信息栏中填写所需信息,例如输入实验名称“高架”

  5.填写完毕后,在左侧侧边栏单击“我的实验”树状栏打开刚才建立的实验名称“高架”,右击实验名称,单击“添加动物”,然后填写动物的相关信息,例如动物名称“1”,分组为1。

  6.点击分组“1”,在菜单栏上选择最后一个图标“系统设置”,再点击“视频”出现如下显示框:

  7.右击以上实验框中左边栏中的'“高架”,可以显示出“添加实验箱”,输入实验箱信息,例如名称为“1”

  8.点击按钮“设置当前图像为背景”;

  9.接着再次点击“高架”树桩目录可以看到开始设置的实验箱“1”,点击进入,下层目录会出现五个分支“开臂1”“开臂2”“闭臂1”“闭臂2”“中央区域”

  10.选定“活动区”,就可以选定菜单栏上面各种工具划定活动区区域大小,如下图所示:

  11.选择合适的识别算法和动物颜色,根据动物在画面中的大小调节动物大小,以及根据识别情况调节灵敏度,根据实际测量设置活动箱的高度和宽度,如下图所示:

  12.然后就可以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设置,开始实验录像的录制

  13.点击主菜单栏第一个按钮开始录制,出现如下显示框:

  在显示框中选定待录像动物和录像时间等信息,然后点击“开始录像”,记录5分钟内的活动情况,录制完成后点击“退出”后直接退出。

  14.点击主菜单栏第三个按钮“分析数据”分析刚才录制的录像,出现如下显示框:

  15.设置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区间范围可以得出不同时间段的实验结果,如果想导出excel的结果表单,可以点击上方“导出结果”导出数据文件,录像文件默认存储在程序文件夹里的“Record”文件夹里

  16.也可以在右侧动物栏中最左侧右击,选择录像分析,查看轨迹等功能,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

  将测试小鼠编号为M1~M6,分别对其进行测试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1.

  表1高架十字迷宫结果记录表

  小鼠编号M1 M2 M3 M4 M5 M6

  总时间(s) 220 220 220 220 220 300

  进臂总次数8 10 10 9 9 10

  中央进入次数7 10 11 9 9 11

  进臂总时间(s) 181.27 151.93 98.67 77.73 154.27 129.55

  中央滞留时间(s) 38.73 68.07 121.33 142.27 65.73 170.45

  开臂滞留时间(s) 0 0 0 44 0.2 55

  闭臂滞留时间(s) 181.27 151.93 98.67 33.73 154.07 74.55

  开臂进入次数0 0 0 5 1 3

  闭臂进入次数

  8 10 10 4 8 7

  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 0 0 0 20 0.09 18.33

  闭臂滞留时间百分比(%) 82.39 69.06 44.85 15.33 70.03 24.85

  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 0 0 0 27.78 5.56 14.29

  闭臂进入次数百分比(%) 53.33 50 47.62 22.22 44.44 33.33

  M1~M3小鼠首先经过跳台实验才进行高架十字迷宫,而M4~M6首先进行了高架十字迷宫,而且,M4、M5在进行实验前受到了强烈的电刺激,M6未受到任何刺激即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由表1可知,M1~M3在经过跳台实验的5min训练与5min记忆测试后,进行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显示3只小鼠均未曾进入开臂区域,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与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均为0,表现出极高的焦虑状态(宗绍波等20xx)。而M4、M5在受到强烈电刺激后,开臂进入次数百分比(%)M4(27.78)大于M6(14.29),而M5(5.56)小于M6(14.29);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M4(20)大于M6(18.33),而M5(0.09)小于M6(18.33)。M4与M5在面对强烈电击刺激后,表现出不同的结果,M4相对M6缓解了焦虑情绪,而M5相对M6焦虑状态加深,但是依旧比M1~M3更不焦虑。

  故认为,强烈的电刺激对小鼠的焦虑状态的影响有个体差异,有的小鼠会因此而焦虑,有的小鼠则感到放松,而M1~M3在跳台实验中长时间受到轻微电刺激,焦虑状态严重,小鼠的恐惧显著强于探索的冲动。但是M4与M6的测试结果虽然显示M4没有M6焦虑,数据却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故可能是个体差异,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才能确定强烈电刺激对缓解焦虑是否有效,可能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后可以发现,M6焦虑程度属于个体因素,强烈电刺激会让小鼠产生焦虑,只是焦虑的强度有所浮动。

  M1~M6的实验过程均设定为300s,但是最终导出数据显示M1~M5测试时长均为220s,仅M6测试时间符合设定为300s.但是M1~M6测试录像导出后均为300s时长,因此可能是软件分析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在进行中还要注意一些步骤,比如,实验开始时,实验者需手持小鼠使其背对实验者放置在开臂和闭臂的结合处,使小鼠从中央格面面向闭合臂,且实验中所有小鼠均需面对同一开臂,否则可能会产生数据偏差(王维刚等20xx)。如果在实验中小鼠从高架十字迷宫上掉落,需要立即从地上抓起放回迷宫并记录该意外事件,在数据处理时分析影响。

  六、参考文献

  王维刚,吴文婷,周嘉斌,严惠敏(20xx).小鼠动物实验方法系列专题(五) 应用高架十字迷宫

  分析小鼠焦虑行为.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05): 466-472

  宗绍波,魏盛,苏云祥,张惠云,乔明琦(20xx).焦虑大鼠模型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复测信度检

  验及参数相关性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30): 5-7

生物实验报告1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生物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是新接触的一门自然科学,多数学生的兴趣较浓,学习劲头较足,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逐渐养成,就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基本上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少数学生发挥欠佳。下面就本次期中考试试题作以下分析。

  二、整体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30分,考试时间18分钟。试卷由两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和填空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本次考试平均分为16.8分。

  三、卷面分析:

  1.选择题共10个,共占20分,实得分为12.4分,得分率为62%。错误较多的有:2小题、5小题、6小题、8小题、10小题,主要是动植物结构层次部分的内容,理解性较强,学生掌握情况不好。而生物特征本章的内容学生掌握良好,得分率达78%。

  2.填空题共10分,实得分4.4分,得分率为44%。本大题分为5个小题,主要为实验探究题,要求学生对实验的过程,现象要清楚,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对实验题还有一定的陌生,对实验步骤上不够严谨,是十分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总述。

  本次考试认识到了在对七年级的生物教学中存在了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辅导中要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所以在下半学期中将采取措施:

  1、抓基础,重应用。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知识加强理解。对需要识记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2、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与探究。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知识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寻求解答途径。

  3、重视实验教学力争做好每一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观察与归纳能力。

  4、加强专题训练和针对性训练。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课堂教学,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实验报告13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

  (见书P47)

  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生物实验报告14

  实验教师:xxx

  所在学校:xxx中学

  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

  方法与步骤要点

  注意事项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最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

  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

  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

  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

生物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生物实验报告06-13

生物实验报告07-19

生物实验报告【实用】07-05

生物实验报告15篇11-09

生物实验报告(15篇)11-11

微生物实验报告02-21

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1-12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12-11

生物实验报告15篇(优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