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常用15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验报告1
目的:
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二、理论知识:
1、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2、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三、材料: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四、步骤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五、实验心得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答案。
在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据下,在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地开展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的。具体的模式结构:问题——阅读、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结论。
在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下面几点感触: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带者问题去阅读、分析、讨论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人要想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说;一是,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是,解决了地心引力问题。教师随后提出问题: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讨论、交流、的出结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合理开发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等都是课程资源。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对于生活在我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对水中的动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课时还不能做试验,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想想:独桨船和双桨船他们的桨各起什么作用?在学习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头发在水中水什么样的?从水中出来时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解决了问题。
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的整合。这样可有效地应用数字化的优势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用编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课程学习中,利用诸多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设计的过于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简单的就可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弊端,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方面。
生物实验报告2
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说明了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讨 论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答: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放片、调焦) 4、清洁与收镜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容易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实验时间:20xx.9.15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目的: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
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用洁净地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制作临时装片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在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是它的一边先解除4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先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
四、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
五、实验结束。
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
实验时间: 20xx.9.22
实验三: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目的要求:
1. 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 认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3. 熟练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纱布、漱口杯、牙签 方法步骤
(一)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 用纱布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很薄,应轻擦)
2.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0.9%),说明:为什么用0.9%的生理盐水,观
察洋葱表皮装片用清水,都是为了让细胞所处的环境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同,
不至于胀破或变形,使细胞保持原状。
3. 漱净口。目的:将口腔的饭粒清除,以保证所取的细胞纯度。
4. 用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划几下,将上面附有碎屑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5. 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慢慢放
平(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6. 染色。①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②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染液
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 用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①安放②对光③放置玻片标本,调节焦距,用眼观察,在视野中会看到被染成桔黄色的上皮细胞.
(三)绘图: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四)整理:清洁玻片,废物放在指定位置。
归纳讨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实验时间: 20xx.9.27
实验四: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目的要求: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
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
材料器具:
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方法步骤: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下表。
主要分布位组织类型 主要特征 功能 举例 置
皮肤,消化 皮肤,小肠腺上皮组织 排列紧密形成表面 保护,分泌 道 上皮
四肢,躯 骨骼肌,平滑肌肉组织 呈长条状紧密排列 干,内脏器 收缩,舒张 肌 官
支持,连接, 软骨,软组结缔组织 细胞之间间隙较大 全身各处 保护,营养 织,血液
产生传导兴神经组织 形状独特呈发散状 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 奋
实验时间:20xx.10.26
实验五:观察叶片结构
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在显微镜下分清业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四,实验结果。
讨论: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当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膨胀张开,则气孔张开,这时,蒸腾作用很强;当水分不充足时,保卫细胞收缩关闭,则气孔关闭,这时,蒸腾作用变弱。保卫细胞能够控制气孔开关,所以也就能起到促进或减缓蒸腾作用的意义。
实验时间:20xx.12.5
生物实验报告3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理解生物的变异。
2、学习坐标图的描绘,学会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得出结论。
二、探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三、讨论
1、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
2、花生产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4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生物实验报告5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
200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实验器材或药品 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
实验前水温:
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
针上
试验后水温:
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
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51×4.2=6300J
形瓶下面 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
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生物实验报告6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环境。
2、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二、探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三、讨论
1、为什么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2、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扦插材料的处理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
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知道进行扦插繁殖的条件。
2、掌握扦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探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三、讨论
1、在你对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在进行扦插繁殖时为什么往往要选择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作为插条?
生物实验报告7
甘薯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学生: 学号:
同实验者:
<研究背景>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GSH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γ-GCS是植物细胞中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可以调控GSH的生物合成量。GSH在生物体抵御冷害、干旱、重金属、真菌等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说明γ-GCS也与植物抗逆过程密切相关。
实验一 甘薯叶片RNA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真核生物RNA提取的原理;
2. 掌握Trizol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Trizol 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分的同时保持RNA的完整性。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苯酚的主要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苯酚虽可有效地变性蛋白质,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RNA酶)。0.1%的8-羟基喹啉可以抑制RNase,与氯仿联合使用可增强抑制作用。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并使蛋白质二级结构消失,导致细胞结构降解,核蛋白迅速与核酸分离。β-巯基乙醇的'主要作用是破坏RNase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总 RNA中蛋白质和DNA污染很少。
三、实验材料
1. 材料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叶片,品种为徐薯18
2. 试剂
① 无RNA酶灭菌水:加入0.01%的DEPC,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
② Trizol试剂;
③ 氯仿;
④ 异丙醇、75%乙醇;
⑤ TBE缓冲液;
⑥ 上样缓冲液(6×)
3. 仪器
高压灭菌锅、微量移液器、台式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1.5mL塑料离心管、枪头和EP管架
四、实验方法
1. 将叶片取出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每50-100 mg植物叶片加入1 mL Trizol试剂,室温放置5 min,使样品充分裂解;
2. 每1 mL Trizol试剂加入200 μL氯仿,用手剧烈振荡混匀后室温放置3-5 min使其自然分相;
3. 4℃ 12,000 rpm 离心15 min,吸取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管中;在上清中加入等体积冰冷的异丙醇,室温放置15 min;
4. 4℃ 12,000 rpm 离心10 min,弃上清,RNA沉淀于管底;
5. RNA沉淀中加入1 mL 75%的乙醇(用RNase-free水配制),温和震荡离心管,悬浮沉淀; 4℃ 8,000 rpm离心2 min,弃上清;
6. 室温放置10 min晾干沉淀;
7. 沉淀中加入20μL RNase-free ddH2O,轻弹管壁,以充分溶解RNA,-70℃保存;
8. 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用EB染色并照相。
五、实验结果
1. RNA提取结果
依照Trizol 试剂盒方法,提出的RNA较少,此部分未以图或数据显示。
2. RNA后电泳结果
如图1. 其中9a为本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RNA条带非常模糊,拖尾现象严重,几乎无法分清具体条带,亮度较大。点样孔附近的红色部分为杂质,在提取过程中并未很好除去。
图1. RNA提取跑胶结果。其中1泳道为样品Marker,9a泳道为本小组RNA样品。与标准对照可见条带模糊,拖尾现象严重。
六、分析与讨论
1. RNA的提取
产量并不多,可能是因裂解样品不充分或RNA沉淀未完全溶解所致。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操作时间的掌握不熟练、操作技巧不完善,留上清与弃上清时令RNA损失了部分,使最终RNA产量不理想。
2. RNA电泳结果
有EB存在时,电泳后28S rRNA和18S rRNA在紫外灯下应看得很清楚,另出现条由tRNA,5.8S rRNA和5S rRNA组成的较模糊、迁移较快的带。如果
RNA没有降解,则28S rRNA的亮度应为18S rRNA的2倍,且这两条带都无弥散现象发生。由图1. 9a可知,RNA拖尾现象严重,说明RNA已大部分被降解;此外点样孔附近出现红色部分杂质,分析可能有并未除尽的蛋白质,同样影响RNA电泳结果。
在进行实验时,本小组成员未严格戴上口罩并勤换手套,这可能使外源
RNAase进入样品,导致其降解严重。另外,提取出RNA后本小组未立即将样品放入-70℃保存,也为导致结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最初用氯仿萃取分层的过程中,由于水相吸取过多,掺杂入部分蛋白质杂质而未于后续纯化步骤除尽,RNA条带拖尾严重可能还受该蛋白质影响。
七、总结:
本次试验RNA提取非常失败,从跑胶结果可见其降解严重。虽然大实验无法避免试剂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且电泳用胶的质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但从图
1. 2a,3a,2b等条带较为清晰的小组实验结果可知,琼脂糖凝胶质量以及试剂对结果干扰不大。那么本小组成员在提取过程中的操作一定出现了很大失误。首先口罩、手套应该严格按规定佩戴,提取过程对移液枪等仪器使用需谨慎仔细,尽量避免混入杂质。其次为排除部分杂质影响可对RNA样品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检验,将有助于结果分析。最后,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应汲取教训避免接下来的实验出现类似问题。
实验二 第1链cDNA的合成和模板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第1链cDNA的合成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真核生物基因多为断裂基因,编码区不连续,需经转录后加工才能成为成熟mRNA。以真核成熟mRNA为模板合成cDNA,进而获得有连续氨基酸编码的DNA序列,无需转录后加工,即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真核生物的mRNA都有PolyA尾巴。引物:Oligo dT(12-18个T)。莫洛尼
氏鼠白血病毒逆转录酶(M-MLV )以单链RNA为模板,在引物的引发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cDNA)。
mRNA 反转录生成的cDNA可作为PCR的模板进行扩增称为RT-PCR,RT-PCR比Northern杂交更灵敏,对RNA的质量要求较低,操作简便,它是在转录水平上检测基因时空表达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材料
1. 材料
徐薯18叶片RNA样品
2. 试剂
① dNTP mixture(10 mM each);
② Oligo (dT) Primer (10 μM);
③ Total RNA;
④ RNase free ddH2O;
⑤ M-MLV 反转录酶;
⑥ 5×First-strand Buffer;
⑦ 0.1 M DTT;
⑧ Ribonuclease Inhibitor (40 U/μL)
3. 仪器
10μL 和100μL 的移液枪、0.5mL的EP管、PCR仪等
四、实验方法
1. 在RNase free Microtube 管中配制下列混合液:
dNTP mixture(10 mM each)1 μL
*Oligo (dT) Primer (10 μM) 4 μL
Total RNA2 μL
生物实验报告8
一、实验报告的特点
1.实录性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整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如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等。
2.科学性科技实验报告既可以描述创新的内容,又可以记述重复实验的工作。另外,实验报告可以不要求具有明确的结论,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无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报告。
3.目的性以如实记载实验过程与结果为目的的所有科学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
4.规范性一般的实验报告如分析报告、教学中的实(试)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而且项目固定,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比较复杂的实验,要按一定的格式写成实验报告,其写作方法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二、实验报告的种类
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三、实验报告的格式写法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即实验或试验项目的名称。有时在项目之前加“关于”两字。如“关于xxx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要力求明确、醒目,集中映实验的内容。
2.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具有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写摘要要注意:一般应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位于正文之前。
3正文
(1)引言。引言部分应是一系列间题的说明,如:研究的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此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实验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引言要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较重要的地方才略作说明,而且点到为止。
(2)主体。
①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进行科学实验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写作时要做到细致准确。其内容主要包括:简要介绍实验涉及的主要概念、主要定律、公式等。原理部分的文字应做到简明、清晰,易懂。对于比较复杂和比较新颖的实验,或者考虑到读者并非都是专家的情况下,可以对实验所依据的理论作简要的说明。否则,原理部分可以省略
②实验设备和方法步骤。实验设备是实验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有关实验设备应说明其原理、结构、型号、性能,若有自主设计制造的设备,还要附必要的`图纸和表格,另外还要叙述实验的条件和对实验的具体要求。
实验方法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写作时要叙述得全面完整、准确无误。在说明实验装置时,一般按空间顺序来表述,说明操作程序时,般按时间顺序来表述。
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应标明形态、浓度、成分等。③结果与讨论。这部分是实验报告的主体,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实质性内容,应力争写好。实验结果一般都用专业术语表述,引用的数字要真实,报告中的图表、数字要符合规范要求。如果实验结果的记录失真,将使实验报告丧失科学价值。
讨论就是从理论上对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阐明结果的必然性。通常是分条进行讨论,要求简短,这也是实验报告与实验型论文的区别所在。报告讨论的内容可包括:对实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影响实验的根本因素、实验结果的适用范围及与理论结果的差别等。
(3)结论即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同时逐条列出实验结果。应当用简练、肯定的语言表达,必要时可引用关键性数据,但不再列图表,不再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材料。
4.致谢致谢是对实验中给予助的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
实验报告的构成并非千篇一律,由于实验有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分析实验、析因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类型,因此,写作时重点应有所不同。以上六项构成项目,只是实验报告的基本构成内容。
四、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I.做好实验是前提要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前一定要熟悉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在实验中,要按步骤操作,细心观察现象,正确测取数据,认真做好记录。
2.做好实验后的综合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以及最后的结果都要逐一分析,通过分析,揭示出其本质的东西,这也是写好实验报告的关键。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加工,才真正_卜升到理性认识,使理论与实验统一起来。这一过程就是实验报告由起草到定稿的过程。
3.坚持客观严肃的写作态度不经重复实验不得修改数据;在处理数据时,遇到误差分析和有效数字位数的问题,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4.运用准确严密的表达方式
(1)充分利用图表。图表比文字叙述要直观、简洁、明了。
(2)说明的准确性、条理性。实验报告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要求说明准确,言之有序。即在说明物质的性状时要定性、定量;在说明实验设备、步骤和方法时要条理分明。
生物实验报告9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见书P47)
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生物实验报告10
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加深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认识。
2、学会自制鱼的模型代替鱼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一、探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5、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二、讨论
1、鱼在游泳时,各个鱼鳍起什么作用?
2、什么叫模拟实验,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哪些缺点和优点?
饲养和观察蚯蚓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二、实验器材
活蚯蚓、玻璃板、粗糙的纸板、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三、实验步骤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4、观察蚯蚓的运动。
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四、讨论
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身体分节的.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
二、探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三、讨论
1、鸟所吃的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就随粪便排出,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2、鸟的心脏占体积的百分比较大,心博次数多,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生物实验报告1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
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步骤:
(一)细胞形态观察
l、动物细胞的观察
(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
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
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
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 ×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四、实验结果:
1、目镜校正:40倍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17/70=0.24
2、细胞大小的测量:
五、作业与思考:
1、血细胞按含量高低,主要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最大,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小。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形态见下图。
2、植物细胞一般比动物细胞大一些。形态图见下。
3、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测定的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但有一些偏差。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同等实际距离下的两点视野距离更大,而更容易测量准确。
生物实验报告12
本学期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现将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月考试卷共有四个大题,考试内容为第五单元第一、二章和第三章,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此次考试包括选择题、连线题、识图题和实验探究题。题型难易适当,符合新课程考核要求,且试题涉及的内容广泛,有课本内的,也涉及到课本外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试卷结构及试题赋分。
1、试卷的试题难易比为7:2:12、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题内容占75%左右。
3、试卷结构较合理,难度适中,既考核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考查评价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梯度。
三、根据阅卷及考生成绩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单选题15分:考察基本概念和知识技能及学生身边生活经验知识,失分主要在1、3、7、9、11等小题上。第二大题连线题10分,学生失分率较低,失分主要集中在2小题上,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念掌握不够清晰。第三大题识图题17分,失分较多的为第2题主要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经验上的能力较差。第四大题为实验探究,在此次考试本题作为送分题,题目比较简单,从本次考试结果来看,本题得分率在90%以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
1、教师要在平时多用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要重视“双基知识”,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加强。
2、教师在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合作,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联系,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分析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注要重课本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做好识图填空题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学生的错别字较多,教师要加强文字的书写,尤其是一些概念或名称中不经常使用的文字的书写。
5、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多重视过程教学及实验教学,把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做到实处,分组实验及实验习题要做认真,实验报告都要认真填写。养成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性及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学期有新的打算。对于我来说,这学期将是一个关键而忙碌的学期。
之所以说是一个关键而忙碌的学期,是因为我区八年级生物、地理要参加中考,我们不但要学习八年级下册的知识,还要对四册书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这学期时间又短,所以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合理的安排教与学的进度,现对本学期做如下计划。
一、调整教学思路,提高学生成绩;。
关于生物、地理等科目,学校一贯不够重视,而这学期则不同,每周安排三课时来教学,可见任务之重,所以应把提高学生的成绩放在教学的首位。如果生物地理考不好,会影响到他们升初三后学习的动力。所以无论如何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督促每一个同学,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努力拼搏三个多月。但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成绩,最关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正所谓:“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学习。生物课的复习一般都是分为几部分内容:
(1)知识点的归纳,这个可以让学生课下整理;。
(2)知识点的分析,这个可让学生分析,老师补充;。
生物实验报告13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步骤: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3、材料: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4、问题: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实验报告14
实验日期: 年月 日
组长: 组员:
一、实验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四、方法与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峡谷旁。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
生物实验报告15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探究目的
1、通过观察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知道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知道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探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三、讨论
1、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什么影响?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可能有哪些危害?
3、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生物实验报告07-19
生物实验报告06-13
生物实验报告【实用】07-05
生物实验报告(15篇)11-11
微生物实验报告02-21
生物实验报告15篇11-09
生物实验报告(汇编15篇)11-13
生物实验报告汇编15篇03-15
生物实验报告汇编15篇06-18
生物实验报告15篇(优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