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优秀[15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验报告1
〔解题〕
这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的事。一天,卡尔·施密特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剧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他的记录成了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使抢救被毒蛇咬伤的人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这件事反映了卡尔·施密特认真求实的科研品格,赞扬了科学家为科研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
标题“血染的实验报告”,用一个偏正词组概括文章的内容。“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专门描述、记录某项课题研究全过程与结果的报告类文体。具体讲,就是以实验法为主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记录成文,这就是实验报告。卡尔·施密特的关于毒蛇咬伤治疗的实验是用他自身当实验对象的,他的研究与记录都是他在被蛇咬伤后忍受剧痛、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他为科研而牺牲。他的记录,就是实验报告。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实验报告,是用血写就的实验报告,所以称为“血染的实验报告”。
〔结构分析〕
本文共5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卡尔·施密特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卡尔·施密特报告的特殊时间、地点及起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位于柏林市一座偏远实验室中,卡尔·施密特一如既往地专心致志地研究着美洲巨型毒蛇。这个实验室是他多年来对这些神秘生物进行研究的基地,充满了他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卡尔·施密特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对毒蛇的研究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对毒蛇的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行为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卡尔·施密特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老科学家不慎被一条正在实验中的毒蛇咬伤了手指。他感到剧痛袭来,同时也意识到这将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然而,面对死亡的临近,卡尔·施密特却下定了决心。他意识到,他可以为人类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关于人被毒蛇咬伤后的感受和生理反应。因此,即使在剧痛之中,他依然坚定地继续进行实验记录。卡尔·施密特的手颤抖着,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身体变化。他描述了剧痛如何在他的肌肉中传播,感觉如何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麻木感。他详细记录了心跳的加速、呼吸的困难以及全身血压的变化。这些记录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见证。最后,卡尔·施密特的呼吸停止了,他的手紧紧握着实验记录本。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份记录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被毒蛇咬伤后的身体反应和治疗方法。卡尔·施密特的牺牲将永远被铭记,并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语意理解〕
“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
句子用“芝加哥”起首,点明卡尔·施密特是美国的科学家,“血染的实验报告”写于美国的芝加哥。“捐躯”,为崇高的事业牺牲生命。科学事业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事业,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因此是崇高的事业。科学研究总有风险,轻则损财伤身,重则失去生命。历伟大的正义的科学家都是敢担风险的人,他们为科学甘愿奉献,不怕牺牲。卡尔·施密特也是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一句话具体勾勒出巨型毒蛇的凶猛形象。3、4、5分句写毒蛇之大,在笼子中盘五六圈儿,说明蛇体很长。蛇的大小与蛇身长短有关,体长则型大,型大则力大,力大则凶猛。第6、7、8分句描绘毒蛇之凶。它被关在笼中也不安分,时刻准备攻击人类。蛇的视力不强,它了解周围情况主要凭长舌。蛇的舌头神经极其敏锐,能准确感知周围物体的性质、大小、远近,为其捕食、进攻作出判断。“不时”,时时,经常不断地。这条笼中的巨蛇,高抬头,频吐舌,正是它判断周围情况的表现,是随时准备进攻的表征。蛇大,毒大,力大,又时刻准备进攻,自然其眼睛给人凶恶的感觉。对蛇凶恶形象的描写,为下文老科学家被蛇咬伤做了铺垫。蛇这样凶恶,自然危险四伏,靠近者随时有被伤的可能。老科学家全然不顾,甚至还拿着它观察,抽蛇血化验,为科研事业他毫无畏惧。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蛇类的毒液通常主要存在于它们的牙齿中。当毒蛇咬人时,它们会咬断肌肉并释放毒液。大多数蛇毒具有神经毒性,毒性强烈。一旦蛇毒进入血液,首先会麻痹神经,使人体无法活动,然后会导致身体器官失去功能,最终引起脑部充血而死亡。施密特是一位研究蛇类的动物学家,他对这些常识非常了解。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开始麻木时,他清楚自己已被蛇咬中。
“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施密特感受到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展示了老科学家在牺牲前的心态。他意识到自己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明白没有人能够救他,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然而,多年科研实践所锻造的坚韧和奉献品质使他临危不惧。他把被蛇咬看作是一次特殊的实验———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蛇咬伤生理反应”这个课题实验的实验对象。因此,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内心中说出“不”,要“再做些什么……”。尽管这里使用了省略号,但其意思虽未明确表达,却让人理解他打算记录下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内驱力,也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
“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五个小时后",显示出时间的漫长。可以想象,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所承受的痛苦是多么巨大,也可以猜到老科学家记录实验的艰辛。读者可以根据前文得知,他记录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承受疼痛中的记录,是在感知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一位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拥有令人折服的高尚品质!句子没有直接使用"死了"这样的词语,而是用"手中的笔落在地上"来表达,说明老科学家坚持科研到生命最后一刻,将记录进行到底。这也反映出作者不愿意用"死"这个词来描述这位值得敬佩的科学家。
〔写作特点〕
1.新颖的文题。
用短句或词语概括文章内容是拟题的常规方法。本文没有采取这个方法。一方面作者知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种包装,只有有创意,使标题新颖,才能具有吸引读者的巨大力量。文章在赞颂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而老科学家临终的行为正是在搞科研,其对被蛇咬后的生理反应的记录正是朴素的科研报告,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科研报告。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比拟的办法去拟定标题。
2.曲笔与直笔相互配合。
这也是作者艺术功力所在。曲笔与直笔巧妙结合,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又以直白的方式表达。这种相融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耐读,也更能够强烈地表达情感和意义。举个例子,在第一段中,作者直接写出了卡尔·施密特的功绩,使读者一开始就对老科学家的贡献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67岁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这样的设定既扣住了题目,也引发了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而第二段则以曲笔的方式描写了蛇的凶猛,全段没有明确写出蛇的凶猛,也没有明确提到它是毒蛇,而是通过具体描写蛇的颜色、体长、脑袋、舌头、眼睛等细节,让读者自己产生蛇是凶猛的毒蛇的认知。整篇文章歌颂了老科学家高尚的品格和对人类的贡献,通过描写老科学家在负伤后展现出超常的表现,让读者自己领悟其中的含义。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情境导入。
①播放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②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③齐读这句话。
④这种毒蛇真是太可怕了,它的咬伤已经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为了研究如何对抗这种毒蛇,以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选择将其用于实验,希望能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其中一位科学家名叫卡尔·施密特博士。然而,不幸的是,在他进行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这种毒蛇咬伤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并大声朗读课文。
⑵精读课文。
①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②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③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的烈感受是什么?
④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⑤指导朗读4、5自然段。
⑶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做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呀,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2.积累内化。
⑴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⑵完成选择词语填空。
3.迁移练习。
⑴认读生字。
可以分为形声字和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认字。
⑵指导书写。
指导的重点:一类是容易写错的字,如“博”容易误写成“ ”;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损、惧、肤、燥”等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4.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再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土壤周坤仁指的是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职能部门或重量。包括土壤孔隙在内,通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通过土壤容重测定可以丰度大致估计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质地状况以及土壤结构好坏。
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固体干土粒的重量两粒与同体积水重之比,不包括土壤孔隙在内,决意土壤比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矿物组成。
1.本实验要求学生学习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
2.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容重掌握用容重数值计算含水层孔隙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直径为5cm,高为5cm的钢制环刀、削土刀及小铁铲各短刀、天平、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三、实验内容
1.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或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环刀进入土层时勿左右摇摆,以免破坏土壤自然状态,影响容重。
2.将环刀内的土壤无损移入铝盒中,带回室内称重。
3.根据土壤自然研磨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四、实验步骤
(1)在室内先要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
(2)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舞动,在土柱冒出环刀内侧后,用铁铲挖底下土壤,装入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的削土刀削去环的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大小恰为环刀的容积。在环刀刀口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即带回实验称重。
(3)将大铝盒打开盖填入105℃烘箱中烘8小时,或取其中的土壤15—20克,放入小铝盒中,用酒精烧失法,求出土壤含水总和。
五、实验结果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壤沉积物容重:
环刀内干土重(g/cm3)=100环刀内湿土重/100土含水率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
环刀内干土重量=烘干后环刀加土壤重量—环刀净重=256.6—100.9=155.7g
环刀容积=πr2h=3.14*5*5*5=392.5 g/cm3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155.7/392.5=0.397g/cm3
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质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1.6克/厘米3。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 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报告4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制图实践教学是学习制图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基本理论知识及基
本制图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过程。通过手工制图实训环节,使学生巩固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学会用作图方法解决一般的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内容及要求
手工制图实训环节要求完成规定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2#图纸1张);结构平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绘制(2#图纸1张)以及本实验报告内容。
学生在画图前要认真复习建筑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在绘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所绘制的施工图应符合“国标”有关规定,要求技术合理、投影正确、表达清楚、尺寸齐全、字体工整以及图样布置紧凑、图面要求保持整洁。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消耗品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操作过程
1、 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综述、
1.确定绘制图样的数量根据房屋的外形、层数、平面布置和构造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确定图样的数量,做到表达内容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图样的数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以少为好。
2.选择适当的比例。
3.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图面布置要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表达清楚,尽可能保持各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同类型的、内容关系密切的图样,集中在一张或图号连续的几张图纸上,以便对照查阅。
4.施工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建筑施工图的顺序,一般是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顺序来进行的。先用铅笔画底稿,经检查无误后,按“国标”规定的线型加深图线。铅笔加深或描图上墨时,一般顺序是:先画上部,后画下部;先画左边,后画右边;先画水平线,后画垂直线或倾斜线;先画曲线,后画直线。
5.正确应用图例、引出线索引符号、详图符号等图示符号。并保持图面整洁。 建筑施工图画法举例
2.建筑平面图的画法步骤
(1)选取比例,确定图幅,布置图面,根据所画建筑的复杂程度,保证图面布局整体整洁美观。
2)画所有定位轴线,然后画出墙、柱轮廓线。
3)定门窗洞的位置,画细部,如楼梯、台阶、卫生间等。
4)经检查无误后,擦去多余的图线,按规定线型加深。
5)标注轴线编号、标高尺寸、内外部尺寸、门窗编号、索引符号以及书写其他文字说明。在底层平面图中,还应画剖切符号以及在图外适当的位置画上指北针图例,以表明方位。最后,在平面图下方写出图名及比例等。
3.建筑立面图的画法步骤
建筑立面图一般应画在平面图的上方,侧立面图或剖面图可放在所画立面图的一侧。
1) 选比例,定图幅进行布置,一般与平面图一致。
2) 画室外地坪、两端的定位轴线、外墙轮廓线、屋顶线等。
3) 根据层高、各种分标高和平面图门窗洞口尺寸,画出立面图中门窗洞、檐口、雨篷、雨水管等细部的外形轮廓。画出门扇、墙面分格线、雨水管等细部,对于相同的构造、做法(如门窗立面和开启形式)可以只详细画出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只画外轮廓。
4) 检查无误后加深图线。
5) 注写标高、图名、比例及有关文字说明。
3.剖面图的画法步骤
1)按比例画出定位线,包括定位轴线、室内外地坪线、各层楼面线和屋面线,并画出墙身轮廓线
2)画出楼板、屋顶的构造厚度,再确定门窗位置及细部(如梁、板、楼梯段与休息平台等)。
3)画出可见的构配件的轮廓线及相应的图例。
4)按要求加深图线。
5)按规定标注尺寸、标高、屋面坡度、散水坡度、定位轴线标号、索引符号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框架梁、柱配筋图
1、选取比例,确定图幅,布置图面,根据所画建筑的复杂程度,保证图面布局整体整洁美观。
3、完整标出框架的构件尺寸及定位尺寸,并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柱高、梁顶标高。
4、柱的纵向钢筋
(1) 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要画弯钩;Ⅱ级钢筋的切断点用短斜线标出,并斜向钢筋一方;钢筋如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点或焊点用圆点表示。箍筋可用中粗实线表示。
(2) 柱中插筋及切断钢筋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注明。
(3) 顶层柱顶柱筋及梁筋的'锚固做法,应在图上有所表示。
(4) 柱的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4、柱的箍筋
(1)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以及加密区、非加密区、节点核芯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2)箍筋按规定需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柱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并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5、梁的纵向钢筋
(1)悬臂梁负筋,应与框架梁边跨的负筋一起考虑,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以免支座钢筋过密。
(2)梁纵筋由于构造原因不能伸入邻跨时,可将部分钢筋向下或向上锚入柱内,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调整配筋。
(3)梁的支座负筋分批切断时,在图中应分批标明切断点位置。为便于区分钢筋,详图中宜加上钢筋编号。
(4)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贯通钢筋,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长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两端与支座负钢筋搭接的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的方式接长时,应在图纸上注明搭接位置及长度。
(5)梁端底筋及面筋锚入柱内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
6、梁侧有集中荷载(次梁)作用时,应标出吊筋及附加箍筋的位置,并画出吊筋的大样。
7、梁端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8、梁的腰筋为按构造配置时,长度伸至梁端即可;按计算(抗扭或侧向抗弯)而设置的腰筋,其锚入柱内的长度为LaE,绘图时须注意其区别。
9、梁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抗扭箍筋应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剪力墙配筋图
1、 力墙配筋平面图及剖面图的比例可与框架大样图相同。连梁因为钢筋通用配置,故截面及配筋相同的连梁可只作一个剖面,比例可用1:20或1:30.
2、 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及连梁高,注上连梁顶的标高。标明剪力墙的定位轴线、开口尺寸、各片墙的厚度、宽度及端部暗柱或明柱的尺寸。 轴对平面或剖面中的孔洞(如电梯井、门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
3、 剪力墙各种钢筋的用量应在平面及剖面图中适当表示。当竖向钢筋沿高度减少时,要标出考虑锚固长度后纵筋的切断位置。
4、 连梁的底筋、面筋、腰筋、箍筋以及拉结筋的数量及构造要求,应在图上表达清楚。 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画弯钩,Ⅱ级钢筋画短斜线。
5、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关系、拉结筋的做法、钢筋的搭接做法、水平钢筋转角构造、顶层竖筋与屋面板的锚固、墙与柱之连接等构造做法,应在施工图中或在(高层)结构说明中表达清楚。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参照“实验方法与步骤”的内容,用文字、流程图、表格、图表等形式,按照时间顺序,描述自己的实验过程、操作内容、心得体会等内容。
实验报告5
我们初三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初步学会了用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进展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对化学有了不少感性认识。初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理论虽然还很浅薄,但是它为我们了解化学、建立初步的化学观念打下了根底。下面是我做的关于二氧化碳的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
对二氧化碳的探究
实验地点:
家里
实验时间:
xx年4月27日
实验目的: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实验步骤:
⒈准备实验用品:
玻璃杯、充足的二氧化碳、小蜡烛、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充足的水
⒉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靠近鼻子,用手轻轻扇动。 ⑵将小蜡烛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
⑶将适量的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盖上瓶盖,摇晃矿泉水瓶。
⒊观察现象:
⑴吸入二氧化碳后,鼻子感到没有气味;吸入过多会稍有不适。
⑵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的小蜡烛熄灭。 ⑶摇晃水瓶后,发现水瓶有明显的变扁现象。
⒋得出结论:
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但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它还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⑵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于灭火。 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简单的实验,使我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更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各种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当中。只有正确认识存在于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化学现象,就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奉献,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加社会责任感,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实验报告6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在各种领域应用普及,并要求LED具备有调光功能。在现在的几种调光技术中,从简单的可变电阻负载到复杂的脉冲宽度调制(PWM)开关,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利弊。PWM调光的效率最高,电流控制也最精准。本文以LED驱动器LM3405为例,论述LED在调光时的特性,例如亮度与正向电流的关系、波长的变化(色移)和控制器的工作周期限制等。
1、LED驱动器工作原理
由于LED的功率低于1 W,所以可用任何类型的电压源(开关器、晶体管)和串串联电阻建构一个电流源。对于少数光线输出端电流的改变而造成亮度和颜色的变化,人的肉眼是不容易察觉出来。不过,一旦将多个LED串联,该稳压器便必需担当电流源的角色。这是因为LED的正向电压VF会随正向电流IF变化,图1是LED波长随着正向电流IF变化图,而该变化对于每个LED都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批产品也有区别。在较大的.电流下,光线的强度变化通常约为20%。而 LED制造商一般都会采用较大的VF范围来增加亮度和颜色,因此上述情况尤其突出。然而,除了电流外,正向电压还会受到温度影响。假如只采用镇流电阻器,则光源的颜色和亮度变化很大,而唯一可确保色温稳定的方法是稳定前正向电流IF。
大部分设计人员只习惯为LED设计稳压器,但在设计电流调节器方面显然有不同的要求。电压输出必须要配合固定的输出电流。虽然在大多数应用中, LED驱动器的输出电流可容许误差±10%,而直流电流的输出纹波更可高达20%,一旦纹波超出20%,人的肉眼便会察觉到亮度的变化,假如输出纹波进一步增加到40%,肉眼就无法承受。
2、器件和设计实例
一般而言,电流调节器的设计都需使用比较大的电感以使电感电流IL的变化少于20%。这里可采用LM3405,即使电感由于1.6 MHz的高开关频率而变得较小,仍可发挥很好的效用。LM3405性能参数如下:
控制方法:
封装:电流模式 TSOT-6
最大输入电压: 15V
应用:工业照明 1A 1~22uF 4.7~10uH 驱动电流: 输出电容: 电感:
3、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技术
PWM控制是降低LED光线输出的最佳方法。这种控制方法可在保持控制器2高效工作的同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颜色输出。在衡量调光质量方面,对比度CR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光线输出的控制越精准。现今,有些驱动电路制造商声称其产品的调光频率可以高至开关频率的50%,因而可获得良好的对比度。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但这要求稳压器必须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和连续导电模式(CCM)之间正常工作,而这种工作对于设计而言未必是最好的方法。然而,设置PWM频率比开关频率高一级,其稳定性最好。实验数据显示,采用LM3045,调光频率为5 kHz时,稳定性最好。
设置最低调光频率下限是基于:当开关频率低于100 Hz时,肉眼便可看到抖动或闪烁。至于最高频率上限是调光脉冲施加器件后,电路所需的启动时间。以LM3405为例,器件首先会经历一个通电重设,之后进入软启动。整个延迟直到LED电流被完全建立约为100μs,而额外调光脉冲的上升时间(tSU)和下降时间(tSD)会跟随最低调光脉冲到达。
DDIM(min)=(tD+tSU)/T
计算对比度,假设fDIM=1 000 Hz、TDIM=1 ms, 从LM3405数据资料中得知tSU=20μs,则对比度CR为:
DDIM(min)=(20μs+100μs)/1 ms=0.12,则对比度CR=1/DDIM(min)=8.3
从上式可明显看出,若要得到较佳的对比度,则降低调光频率fDIM。在调光频率100 Hz下,对比度CR为83。但效果比起LM3404并不算高,因为LM3404是专为高对比度而设计的,在500 Hz下LM3404的对比度可达655:1,适用于显示器背光灯和机器显示。对于一般的照明应用而言,对比度接近100即可。然而,LM3405可提供最简单和最小型的1 A LED调光驱动器解决方案。将关机和调光功能结合到一个引脚上,封装尺寸缩少70%(比较PSOP-8与TSOT-6封装),但启动时间却增加至100μs。
实验报告7
实验内容:光与热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实验报告8
摘要
以电机控制平台为对象,利用51单片机和变频器,控制电机精确的定位和正反转运动,克服了常见的因高速而丢步和堵转的现象。电机实现闭环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将电机工作于启动停止区,通过改变参考脉冲的频率来调节电机的运行速度和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由速度环和位置环构成。通过PID调节实现稳态精度和动态性能较好的闭环系统。
关键词:变频器PID调节 闭环控制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目的在于掌握如何用DSP控制变频器,再通
过变频器控制异步电动机实现速度的闭环控制。为实现闭环控制,我们需完成相应的任务:
1、通过变频器控制电机的五段调速。
2、通过示波器输出电机速度变化的梯形运行图与s形运行图。
3、通过单片机实现电机转速的开环控制。
4、通过单片机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
二、实验设备介绍
装有ccs4.2软件的个人计算机,含有ADC模块的51单片机开发板一套,变频器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硬件电路
1.变频器的.简介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变频器的使用
变频器事物图 变频器原理图
实验报告9
Excel (微软公司开发的电子表格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计算机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都会使用Excel来进行数据的分类、整理、计算和分析。本文将从个人实践和学习中的体验谈谈 Excel 的使用情况和心得。
一、实验背景
在大学生活中,Excel 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许多课程都需要使用 Excel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例如统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我在管理学、营销学等课程中也接触到了 Excel,并通过实验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
1. 数据整理
Excel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整理数据。在进行数据整理前,我们需要确定需要整理的数据类型,如表格中的标题、内容、数据类型、数据来源等。在整理数据时,我们需要借助 Excel 的排序、筛选和透视表等功能,以便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管理。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筛选功能来查找某种条件下的'数据,使用分类汇总和透视表功能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概括。
2. 数据统计
在实践中,Excel 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加复杂的计算和数据统计。例如,在财务管理中,我们可以使用 Excel 来计算税收、利润等重要数据。通过练习,我们还可以学会使用“IF”函数、“SUMIF”函数等功能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
三、实验心得
1. 熟悉基本操作
Excel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它包含很多功能和操作。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更好地应用 Excel。在刚开始学习时,我通过阅读操作指南,将 Excel 的操作步骤熟记于心。多进行实践,积累经验,最终掌握 Excel 的基本操作是相当必要的。
2. 理解数据
Excel 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分析数据。然而,在整理和分析数据时,我们需要有理解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利用 Excel 来提取数据中的关键信息,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数据类型等重要信息。
3. 发挥自身创造性
在使用 Excel 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也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实践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不断进行思考和创新,就能够用 Excel 更好地管理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论
通过实践和学习,我们可以确定 Excel 在数据整理和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使用 Excel 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据管理,更加精确地计算和分析数据。使用 Excel 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和尝试。最重要的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能够用 Excel 打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数据。
实验报告10
器材: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XXX
20xx年X月XX日
实验报告11
关键词:土壤学;教学改革;林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45-0162-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全过程。“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容纳环境物质和净化的场所。土壤学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对于高等农林教育来讲,土壤学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系列课程中关键的纽带,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如何积极开展土壤学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把土壤学的知识融会到本学科和本专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土壤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能动性。土壤学是林学、农学、环境和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概念多,理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可以运用照片、图表和动画这些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阐述抽象的理论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如在讲授矿物岩石、土壤结构和土壤分类与分布这些章节时,可以把常见矿物岩石标本、土壤结构的实物带进教室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也可把这些章节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的土壤馆进行学习,更好的讲述土壤矿物、中国的“五色土”、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土壤剖面特征。
同时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多使用“why”、“how”、“what”这样的语言,同时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和学生多一些互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述土壤有机质时先提问班上东北的同学,“与杨凌的v土相比,家乡的土壤颜色是深还是浅?”,学生的答案为家乡的土壤颜色比较深,我会紧接着问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堂讲授。在讲授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将平时收集到的生产实践中有关土壤学的实际问题融入课堂,如苗木的立枯病与土壤质地、田间的水肥管理之间的关系,反过来,不同的森林植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如针叶林和阔叶林对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长期种植针叶林的土壤的pH值要低于长期种植阔叶林的土壤pH值[2]。在讲授土壤质量和土壤退化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学识土壤质量的概念、目前土壤退化的现状及结合学习的知识如何进行治理。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很认真的学习掌握。有的学生把学校周边出现的污染拍成VCR,讲述污染的来源、现状及目前的治理情况。结合土壤退化的现实案例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进行,如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资源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良[3]。
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1.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与考核。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理解掌握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和理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我们把理论和实验课的安排紧密结合起来。实验课总共是16学时,野外的实验包括: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土壤样品的采集。室内实验部分则利用野外部分采集的土壤进行处理,同时用于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容重的测定及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养分的速测。根据实验结果和野外调查内容让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评价该地区土壤质量的好坏,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大部分的内容,老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以实习报告为主,根据学生在实习实验中的表现,给学生确定成绩。实践教学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实习过程中的规范性,主要考核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测定的规范性操作;二是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每个实习小组通过PPT形式介绍实习中主要剖面特征、分析土壤的肥力特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综合评定其试验成绩。
2.鼓励学生参加野外综合实习。为了更好的掌握植物学、林学、昆虫学、土壤学等内容,安排学生去学校的实习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试验林场”进行综合实习。火地塘试验林场地处秦岭南坡宁陕县境内,位于北纬33°25′-33°29′,东径108°25′-108°30′,林场所在区域属北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温度8~10℃,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100~1300小时,无霜期170天。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森林覆盖率96.8%。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257113.8立方米。火地塘林区是秦岭山区生物种类的富集地之一,仅种子植物1026种,木本植物83科、206属、500多种,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5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羚牛、川金丝猴、豹和林麝;国家Ⅱ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种类8种:豺、黑熊、大灵猫、金猫、青鼬、水獭、鬣羚和斑羚。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科研、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收录的兽类19种,如草兔、红白鼯鼠、花面狸、野猪、黄鼬等。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6种,如林猬、小麂、毛冠鹿等。同过综合实习把“崇尚科学、亲近自然、生态文明”的理念传输给学生。更好的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掌握。
三、关注土壤学科前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信息化时代要求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的科研,把新的理论和理念及时的带到课堂上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在“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一方面主要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观需要为指导,同时兼顾林业专业其他课程的安排,发挥“土壤学”作为林学专业基础课的核心地位。立足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把土壤学的最新理念和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活跃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4]。应把目前土壤学研究的几大问题如土壤发育与土壤信息,土壤资源和土壤质量演变,土壤性质与多界面过程,土壤分子生物学与蛋白组学,土壤利用与全球变化及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肥力与生产力,土壤污染过程、控制修复和风险管理[5]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把前沿性的研究传播给大家,激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有关土壤性质与多界面过程,土地利用与全球变化及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肥力与生产力这些部分可以做成专题。在讲述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等章节时,可以结合目前的气候变化,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土壤有机质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土壤(在1m深度内)有机碳库储量约达1500Pg,另含有超过1000Pg的无机碳库[6],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中具有关键影响。通过目前农业生产中的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大限度的固定到土壤中。让学生认识到增加土壤有机质不仅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同时在减缓气候变化这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氮肥这一章来说,我国氮肥的消耗量占世界的1/3[7],过量的氮肥施用和低下的作物利用率造成了氮肥的面源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中国三大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12%[8]。氮素化肥的生产是温室气体,尤其是N2O排放大户[9]。如何提高氮肥的农学效率,减少氮肥的损失是本学科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土壤学”是林学专业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通过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能力,并结合科研把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思想更新到教学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实验报告12
一、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
(1)时间
(2)地点(实验地点的自然地理情况要给予介绍)
(3)仪器(名称、型号)
3.实验结果
主要介绍实验中所获得数据都表现出哪些规律,要配合一些统计图、表来说明。
4.讨论
主要讨论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会有上述统计规律。
二、实验报告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报告的结构要完整,尤其是不能只有实验结果,对为什么是这种结果与规律要进行分析。
2.避免只回答实验指导方案中的思考题。
3.对于实验指导中的拓展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但不做硬性要求。
三、应交的.实验报告
1.温度与湿度日变化规律
该报告利用自动温度、湿度记录仪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记录时间写xx年11月30日。
在结果中应揭示,温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分别是什么。
在讨论中应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日变化规律
2.气压、风、湿度观测报告
该报告利用气压记、手持风向风速仪、干湿球温度记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1)实验地点的气压值
(2)空旷地、树林、楼间之间的风向、风速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3)室内、室外的温湿度值分别为多少?舒适度指数分别是多少?比较哪种指数算出来的舒适度更符合你的感受。
实验报告13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测试不同废水的色度、浊度、COD、电导、pH等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
2.增强对污染物综合分析能力。
3.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吸附剂类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吸附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对废水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二、实验内容
1.根据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的COD,利用pH酸度计,光电浊度计,色带,色度计分别测定pH值、浊度、色度,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自己所取锅炉排污水、洗衣废水或其他废水的水质特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3.针对某一废水,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处理流程。确定每种处理流程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操作条件。给出治理结果。
4.处理结果达不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的提出进一步治理方案。
三、实验原理
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是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离子交换或臭氧氧化属于深度净化,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含盐量、COD、色度等。强酸H交换器失效后,必须用强酸进行再生,可以用HCl,也可以用H2SO4。相对来说,由于HCl再生时不会有沉淀物析出,所以操作比较简单。再生浓度一般为2%~4%,再生流速一般为5m/h左右。强碱OH交换树脂再生液浓度一般为1%~3%,流速≤5m/h。GB12145—1999水汽质量标准规定一级复床出水水质为:电导率≤5?S/cm。混床出水残留的含盐量在1.0mg/L以下,电导率在0.2S/cm以下,残留的SiO2在20?g/L以下,pH值接近中性。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六联搅拌器,pH酸度计,光电浊度计,温度计1支,色度计1000ml烧杯6个,1000ml量筒1个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一支200ml烧杯一个,吸耳球、FeCl3、Al2(SO4)3、FeSO4、NaSiO3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1瓶振荡器,离子交换拄,臭氧发生器,水浴锅,活性炭电厂污水或工业废水水样
五、实验装置及方法
1)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COD
1、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量,以氧的mg/L来表示。水中部分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因此,高锰酸钾指数常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加入硫酸使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一定的时间。剩余的高锰酸钾加入过量草酸钠溶液还原,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高锰酸盐指数。
2、仪器
水浴装置250mL锥形瓶50mL酸式滴定管
3、试剂
1.高锰酸钾溶液(C(1/5KMnO4)=0.1mol/L):称取3.2g高锰酸钾溶于1.2L水中,加热煮沸,使体积减少到约1L,放置过夜,用G-3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后,滤液储于棕色瓶中保存。
2.高锰酸钾溶液(C(1/5KMnO4)=0.01mol/L):吸取25mL上述高锰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250mL,储于棕色瓶中。使用前进行标定,并调节至0.01mol/L准确浓度。
3.1+3硫酸
4.草酸钠标准溶液(C(1/2Na2C2O4)=0.1000mol/L)?:称取0.6705g在105-110℃烘干一小时并冷却的草酸钠溶于水,移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5.草酸钠标准溶液(C(1/2Na2C2O4)=0.0100mol/L)?:吸取10.00mL上述草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4、实验步骤
1.取100mL混匀水样(如高锰酸盐指数高于5mg/L,则酌量少取,并用水稀释至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
2.加入5mL(1+3)硫酸,摇匀。
3.加入10.00mL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摇匀,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分钟(从水浴重新沸腾起计时)。沸水浴液面要高于反应溶液的液面。
4.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0.00mL0.0100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摇匀,?立即用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
5.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将上述已滴定完毕的溶液加热至70℃,?准确加入10.00mL草酸钠标准溶液(0.0100mol/L)再用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显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的消耗量,按照下式求得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
K=10.00V
式中:V—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若水样经稀释时,?应同时另取100mL水,同水样操作步骤进行空白实验。
2)混凝沉淀实验
1.试验机理: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
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
②胶粒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
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
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
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2.试验器材:六联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器1台pH酸度计1台或pH试纸光电浊度计1台温度计1支200ml烧杯4个1000ml烧杯1个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一支10%的FeCl3、Al2(SO4)3、NaSiO3溶液各1瓶500ml的NaOH溶液和的HCl溶液各1瓶。
3.试验步骤:
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温度、浊度及pH值。
2、分别取200ml水样于250ml烧杯中,每组4个水样,将4个水样置于搅拌器上,分
别加入数滴浓度为10%的Al2(SO4)3药液于各烧杯中。
3、投药后迅速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快速运转,同时开始记时,快速搅拌30S,快速搅拌完成后,迅速将转速转制慢速搅拌阶段,时间15分钟。
4、搅拌过程中观察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记录于表1中)。
5、搅拌完成后停机,将水样杯取出置一旁静沉,并观察矾花形成及沉淀的情况,待沉淀20分钟后,取烧杯中清液分别测定其pH值、浊度,同时记录于表1中。
6、确定最佳投药量。
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在4个250ml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样,置于实验搅拌器的平台上。
2、确定原水特征(包括原水浊度、pH值、温度)。
3、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而确定)。
4、用HCl或NaOH调整至各杯水样的pH至分别为6、7、8、9,记录所用酸碱的投加量(表2)。
5、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30秒;然后同(一)。
6、关闭搅拌机,将水样取出置一旁静沉并观察矾花形成及沉淀的情况,20分钟后,取烧杯的上清液,分别测定其浊度,记录于表2中。
7、确定最佳pH.。
完成第一组水样后,按同样步骤,用第二种混凝剂做第二组实验。
六、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结果
表二最佳投药量结果记录
原水温度10C浊度31.3pH6混凝剂的种类、浓度FeCl310%
表三最佳pH试验结果记录
原水温度10C浊度31.3pH6使用混凝剂的种类、浓度FeCl310%
1.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
K=
已知:V=18.2ml-10.4ml=7.8ml得:K=1.282.水样不经稀释
高锰酸钾指数(O2,mg/L)=10.00V
[(1V1)K10]M81000
100
已知:V1=7.80mlK=1.28M=0.01mol/L得;高锰酸钾指数(O2,mg/L)=10.233.水样经稀释
高锰酸钾指数(O2,mg/L)=
{[(10V1)K10][(10V0)K10]C}M81000V2
已知:V1=7.80mlK=1.28M=0.01mol/LV0=mlC=0.5V2=100ml得:高锰酸钾指数(O2,mg/L)=4.58
六.实验结果讨论
由以上数据及处理结果可知水样高锰酸钾指数(O2,mg/L)=10.23,PH=6;当混凝剂滴入0.4ml时混凝效果最好,PH为9时混凝效果最好。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投入的药量应根据胶体浓度及无机金属盐水解产物的分子形态、荷电性质和荷电量等而确定。当高分子混凝剂投药量最大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胶体保护可理解为:当全部胶粒的吸附面均被高分子覆盖以后,两胶粒接近时,就受到高分子的阻碍而不能聚集,这种阻碍来源于高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排斥力可能来源于“胶粒-胶粒”之间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也可能由于高分子之间的电斥力(对带电高分子而言)或水化膜。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这种污泥难于脱水,会给污泥处置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应该根据具体废水的性质以及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通过实验,选定出适当的混凝剂种类与投加的剂量。
2、助凝剂的作用是什么?
助凝剂的作用机理是桥接固体炫富颗粒,从而使悬浮物迅速下沉。
3、臭氧氧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温度、pH值、处理时间、空气湿度等。
4、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区别何在?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试剂,如絮凝剂;生物处理采用微生物的代谢来处理污染物。
实验报告14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学生课外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不论做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预习实验或者说是准备实验过程,我们正好可以让学生从动手撰写实验报告开始,巩固物理知识,进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对于大多数的初中物理实验,教材或资料都已经设计好了实验原理、步骤和过程,为什么还要让初中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呢?
一、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现在,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从考查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转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查学生的思维评价,特别重视考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书写的技能也像其他技能一样,只有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所以,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文字表述能力训练和提高的途径。
二、促使学生自我完善,健康发展
学生开始撰写实验报告时,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很正常。在撰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中,学生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过程和方法,在相互比较中就可找到各自的.差距,并在改进过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真正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此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撰写一次实验报告,基本包含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完成实验报告,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实验技能作为依托。要设计好每一次实验,学生势必会主动复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融会贯通。所以,多让学生动手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是巩固学科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而加强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实验的改进、变通方法,对知识进行迁移,探讨实验的内涵和外延。教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去探索,通过动脑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创造技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他们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方法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让学生亲手撰写实验报告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科学探索的情境中,让他们亲身探索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四、激发创造动机
“思”源于“疑”,设“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有针对性的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在课外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不像在课堂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报告15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
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
(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11-16
实验报告06-11
工程实验报告12-10
霉菌实验报告12-13
实验报告 范本07-21
研究实验报告02-17
小学实验报告12-18
[经典]化学实验报告06-05
化学实验报告05-17
实验报告格式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