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

时间:2024-06-13 13:52:05 实验报告 我要投稿

生物实验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1

  一、实验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实验报告不写这一点,可适当调整添加在“注意”这一部分)

  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低倍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器材: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滤纸代替,滤纸可分为剪开几条)、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临时装片制作:

  1选材: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说明: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2: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取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关键: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3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纯净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轻轻展开。确保洋葱表皮平整无卷曲,并且水中不能有气泡。接着,将盖玻片以45°角慢慢放置在载玻片上,确保清水充满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空间,使其挤出所有空气。

  4盖玻片一端滴入糖水,于另一端用吸收纸重复几次吸引(可重复几次滴糖水和吸引的过程)。

  质壁分离实验后可接着进行质壁复原

  质壁复原实验

  处理

  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注:无吸水纸可先用滤纸代替)

  观察

  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发现了一个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中央的液泡逐渐变大,颜色也变浅,最终细胞质和细胞壁再次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质壁分离没有复原,那就说明外部溶液的浓度过高,导致了细胞的死亡。根据以上观察,得出以下总结:当细胞内液体的浓度小于外部溶液的浓度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会失去水分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当细胞内液体的浓度大于外部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则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并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分离实验特例

  如果外界溶液包括葡萄糖、硝酸钾、氯化钠、尿素和乙二醇等物质,当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主动或被动地吸收了溶质微粒,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这时,植物细胞会通过吸水使质壁分离部分自动复原。

  注:质壁分离与复原结构示意图

生物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

  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

  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

  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

  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

  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

  3、95%乙醇固定5min

  4、PBS缓冲液洗2次

  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

  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

  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

  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

  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

  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四、结果与分析:

  根据随机选择的几个视野的统计,该样品的细胞凋亡率=227/506×100=44.9

  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核染色质的形态变化(吖啶橙染色)

  五、思考题:

  1、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基因调控、众多细胞膜受体和胞浆蛋白参与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其触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细胞内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2、细胞凋亡的特征

  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

  3、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

  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脉冲场倒转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

  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各种流式细胞仪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ELISA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

生物实验报告3

  【探究内容】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目的】

  1、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2、学会进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探究器材】

  种子100粒、5个能盖紧的罐头瓶、小勺一个、餐巾纸10张、标签纸5张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光的强弱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水的多少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吗?温度的高低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空气的流通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

  做出假设:光的强弱、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都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定计划:准备100颗绿豆种子,5个有盖的瓶子,10张纸巾,5张便利贴。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2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盖子把瓶子盖上,使瓶子空气不能流通;4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实施计划: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纪录下来。

  分析结果:1号瓶大部分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皮破了,但不能发芽;3号瓶只有少许发了芽;4号瓶和5号瓶没有发芽

  得出结论:想要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适宜的光度;需要适量的水分,温度也要控制好,空气的流通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没有光度、水分和温度大,相对来说,空气流通的影响较小。

  这个实验很简单,我们在做实验要分以上几步完成,就会很容易的完成实验。

  【交流与评估】

  1、根据你的问题和假设,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XX每组应有多少粒种子?XX每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2、对照组应提供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应该如何?

  3、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与对照组相同?

生物实验报告4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二、实验原理

  新鲜的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成水和氧

  三、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猪肝浆、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五、讨论

  实验中选择新鲜的猪肝是因为新鲜的猪肝中的酶活性较高,能够更有效地催化反应。另外,新鲜的猪肝也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滴入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不可以公用一个吸管。这是因为两种液体中可能含有不同的物质,通过公用一个吸管会导致交叉污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会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导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收缩。由于原生质层的收缩性较大,随着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形成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使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 如果把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与细胞液等渗的蔗糖溶液中,这些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绘制一组模式图,描述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经过处理后的变化。首先将细胞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处理,然后再经过清水处理。

生物实验报告6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

  一、调查目的

  1、认识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

  2、通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调查用具

  笔、记录本、照相机。

  三、调查步骤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和。

  用途所需的动物所需的动物产品食用

  药用

  观赏用

  生活用品

  其他方面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达交流。

  四、讨论

  1、通过调查活动,你是否能举例说明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想一想在调查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怎样才能使别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达到调查目的?

生物实验报告7

  一、实验报告的特点

  1.实录性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整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如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等。

  2.科学性科技实验报告既可以描述创新的内容,又可以记述重复实验的工作。另外,实验报告可以不要求具有明确的结论,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无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报告。

  3.目的性以如实记载实验过程与结果为目的的所有科学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

  4.规范性一般的实验报告如分析报告、教学中的实(试)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而且项目固定,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比较复杂的实验,要按一定的格式写成实验报告,其写作方法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二、实验报告的种类

  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三、实验报告的格式写法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即实验或试验项目的名称。有时在项目之前加“关于”两字。如“关于xxx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要力求明确、醒目,集中映实验的内容。

  2.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具有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写摘要要注意:一般应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位于正文之前。

  3正文

  (1)引言。引言部分应是一系列间题的说明,如:研究的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此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实验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引言要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较重要的地方才略作说明,而且点到为止。

  (2)主体。

  ①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进行科学实验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写作时要做到细致准确。其内容主要包括:简要介绍实验涉及的主要概念、主要定律、公式等。原理部分的文字应做到简明、清晰,易懂。对于比较复杂和比较新颖的实验,或者考虑到读者并非都是专家的情况下,可以对实验所依据的理论作简要的说明。否则,原理部分可以省略

  ②实验设备和方法步骤。实验设备是实验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有关实验设备应说明其原理、结构、型号、性能,若有自主设计制造的.设备,还要附必要的图纸和表格,另外还要叙述实验的条件和对实验的具体要求。

  实验方法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写作时要叙述得全面完整、准确无误。在说明实验装置时,一般按空间顺序来表述,说明操作程序时,般按时间顺序来表述。

  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应标明形态、浓度、成分等。③结果与讨论。这部分是实验报告的主体,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实质性内容,应力争写好。实验结果一般都用专业术语表述,引用的数字要真实,报告中的图表、数字要符合规范要求。如果实验结果的记录失真,将使实验报告丧失科学价值。

  讨论就是从理论上对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阐明结果的必然性。通常是分条进行讨论,要求简短,这也是实验报告与实验型论文的区别所在。报告讨论的内容可包括:对实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影响实验的根本因素、实验结果的适用范围及与理论结果的差别等。

  (3)结论即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同时逐条列出实验结果。应当用简练、肯定的语言表达,必要时可引用关键性数据,但不再列图表,不再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材料。

  4.致谢致谢是对实验中给予助的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

  实验报告的构成并非千篇一律,由于实验有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分析实验、析因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类型,因此,写作时重点应有所不同。以上六项构成项目,只是实验报告的基本构成内容。

  四、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

  I.做好实验是前提要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前一定要熟悉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在实验中,要按步骤操作,细心观察现象,正确测取数据,认真做好记录。

  2.做好实验后的综合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以及最后的结果都要逐一分析,通过分析,揭示出其本质的东西,这也是写好实验报告的关键。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加工,才真正_卜升到理性认识,使理论与实验统一起来。这一过程就是实验报告由起草到定稿的过程。

  3.坚持客观严肃的写作态度不经重复实验不得修改数据;在处理数据时,遇到误差分析和有效数字位数的问题,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4.运用准确严密的表达方式

  (1)充分利用图表。图表比文字叙述要直观、简洁、明了。

  (2)说明的准确性、条理性。实验报告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要求说明准确,言之有序。即在说明物质的性状时要定性、定量;在说明实验设备、步骤和方法时要条理分明。

生物实验报告8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9

  实验日期: 年月 日

  组长: 组员:

  一、实验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四、方法与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峡谷旁。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

生物实验报告10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

  200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实验器材或药品 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

  实验前水温:

  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

  针上

  试验后水温:

  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

  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51×4.2=6300J

  形瓶下面 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

  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生物实验报告11

  实验目的

  ⒈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⒉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

  ⒊学习细胞计数及营养液的配制。

  实验原理

  ⒈细胞原代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解成单个游离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⒉细胞死活鉴定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染色法和仪器分析法。染色法是常用的细胞死活鉴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不同的死活细胞鉴定方法有各自不同具体的反应机理,但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是利用了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

  染色法分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根据染色机理的不同,染料或使死细胞着色,或使活细胞着色。

  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包括:

  ☆死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的通过;而细胞死亡之后,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常用的以台盼蓝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后只能使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甲基蓝有类似的染色机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也可鉴定死活。

  ☆死活细胞在代谢上的差异:是采用美蓝染料鉴定酵母细胞死活的依据。美蓝是一种无毒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由于活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性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美蓝染色后活的酵母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的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使美蓝处于氧化态,从而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胞器的专有染料。如液泡系的.专有染料中性红。中性红是一种低毒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液泡着红色,而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被着色;死细胞的液泡不被着色或浅染,染料弥散于整个细胞中,细胞核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有时侯为了增加染色效果可以将两种染料结合使用,如甲基蓝-中性红混合染色法。

  实验用品

  ⒈材料小白鼠

  ⒉试剂

  台盼蓝、伊红、PBS缓冲液、细胞培养液(含生长因子)

  ⒊器材

  剪子、棉球、75%酒精、移液枪、无菌操作台、正置光学显微镜、倒置光学显微镜、解剖盘、滴管、离心管、离心机、注射器、Eppendorf管、培养皿、酒精灯、塑料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血细胞计数板

  实验步骤

  ⒈取材

  取小鼠一只,采用断头法处死。清水洗小鼠浸入75%酒精中消毒3min,取出转入超净工作台内的解剖盘中,无菌操作打开腹腔,取出其脾脏,除去其周围的脂肪组织,并用PBS液自上而下淋洗1-2次,转入无菌培养皿中待用。

  ⒉分离脾细胞

  用滴管向培养皿中注入30滴PBS缓冲液,再用“L”型针头注射器在皿中吸取0.2毫升PBS液注入脾脏,注射时沿长轴注射。然后再用针头在脾脏上扎眼,并用“L”型针头轻轻刮出脾细胞。在均匀吹匀脾脏细胞。

  吸取上述分离的单个脾细胞悬液,放入Eppendorf管中,使量至1mL,以1000r/min离心5min。⒊培养脾细胞

  取塑料培养皿一套,用移液枪吸取培养液2mL加入塑料皿中,并将皿标记待用。取离心后的Eppendorf管,弃去上清液,用移液枪(200ul)吸取塑料皿中的培养液400ul加入弃去上清的Eppendorf管中,用枪头吹匀管底的脾细胞,吸取200ul脾细胞悬液接种于上述塑料皿中,混匀后放入37°C,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⒋配制染液

  用生理盐水配成5%台盼蓝染液,备用。⒌染色

  取0.5mL细胞悬浊液放入试管中,加入1-2滴染液。混合。2-5min后将细胞放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观察死活情况,注意不要有

  气泡产生,放大倍数为10x10。染色后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显示蓝色。注意染色时间不能超过15min,否则染液将细胞毒杀。

  ⒍计数

  在10x1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血细胞计数板的4个4小方格的细胞数量。包括细胞总数与死细胞数量。压线者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⒎计算细胞活力

  根据公式:细胞活力=(总细胞数-死细胞数)/总细胞数×100%

  实验结果

  台盼蓝染色后的细胞(10x10)伊红染色后的细胞(10x10)

  总细胞数和活细胞数统计表(10×10)

  项目自己培养细胞老师培养细胞总细胞数个/ml活细胞数个/ml细胞活力1.4×1067.5×1053.0×1055.5×10521.4%73.3%分析与讨论

  ⒈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中我们小组自己培养细胞所测细胞活力为21.4%,并不算高,分析得应有以下原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包括误差):

  ⑴若在无菌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染菌,会极大的影响观察,导致实验失败。

  ⑵若在离心分离呈单细胞的过程中离心机转速过快或时间过长很可能会导致细胞破裂,导致小鼠脾细胞大量死亡。

  ⑶染色时间过长,或观察时间过长都会导致染色试剂将细胞杀死,使细胞活力骤降,这是导致细胞活力比较低的重要原因。

  ⑷实验中的一些操作不正确或不规范的情况、计算带来的误差等也会直接导致实验误差。

  ⒉注意事项

  ⑴严格进行动物消毒,需用75%酒精消毒。

  ⑵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霉菌、支原体污染,避免化学物质污染。

  ⑶吸取液体前,瓶口和吸管硬行火焰消毒;吸取液体时,避免碰撞。

  ⑷离心管入台前,管口、管壁应消毒。

  ⑸实验者离开超净台时,要随时用肘部关闭工作窗。

  ⑹器材使用时既要注意用火焰消毒,又要防止烫伤、烫死细胞。

生物实验报告12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生物实验报告13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姓名:XXX学号:2011001400XX年级:20xx级生物基地班 实验日期:20xx年9月16日—30日组别:6组 同组者:XX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碱变性提取法提取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4、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的制备方法

  质粒(Plasmid)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菌质粒大小介于1~200Kb之间,是应用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它们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合成质粒自身的DNA。

  质粒DNA的制备包括3个步骤:①培养细菌,使质粒DNA大量扩增;②收集和裂解细菌;③分离和纯化质粒DNA。主要方法包括:碱裂解法:0。2molNaOH+1%SDS;煮沸裂解法:沸水煮沸40秒;SDS裂解法:10%SDS,一般用于质粒大量提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本实验选择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2、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是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pH值不同。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因为它们在拓扑学上是相互缠绕的。当用pH值4。6的KAc(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溶于上清液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和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

  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A将RNA降解。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3、凝胶电泳进行DNA分离纯化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以区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因而,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的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凝胶电泳技术操作简单而迅速,分辨率高,分辨范围广。此外,凝胶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浓度荧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或SYBR Gold染色直接观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双链DNA在紫外激发下也能直接检测到。需要的话,这些分离的DNA条带可以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实验。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凝胶为琼脂糖(agaros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两种凝胶能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构型和方位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高,使用于较小分子核酸(5—500bp)的分离和蛋白质电泳。它的分辨率非常高,长度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这也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础。虽然它能很快地进行电泳,并能容纳较大的DNA上样量,但是与琼脂糖凝胶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繁琐。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长链状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与3,6—脱水—L—吡喃半乳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5。琼脂糖加热至90℃左右,即可溶化形成清亮、透明的液体,浇在模版上冷却后形成凝胶,其凝固点为40—45℃。琼脂糖凝胶相对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低,但它的分离范围更大(50至百万bp),小片段DNA(50—20000bp)最适合在恒定轻度和方向的电场中水平方向的琼脂糖凝胶内电泳分离。琼脂糖凝胶电泳易于操作,适用于核酸电泳,测定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经限制酶水解的DNA的片段,进一步纯化DNA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溶液中,由于核酸有磷酸基而带有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6个因素:样品DNA分子的大小、DNA分子的构象、琼脂糖浓度、电泳所用电场、缓冲液和温度。

  三、【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

  培养皿、接种环、三角瓶、酒精灯、恒温振荡培养箱、50ml离心管、1。5ml塑料离心管(Eppendorf管)、高速离心机、漩涡振荡器、微量移液器、不同型号枪头、天平、制胶槽、梳子、电泳仪、吸管、量筒、微波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试剂瓶、卫生纸和记号笔、手套等。

  2、实验试剂

  LB培养基,抗生素Ap(氨苄青霉素),溶液Ⅰ,溶液Ⅱ,溶液Ⅲ,RNaseA母液,TE缓冲液,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酚/氯仿/异戊醇(PCI)混合液,预冷无水乙醇,TAE电泳缓冲液(10×),上样缓冲液(6×),琼脂糖,溴化乙锭(EB),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DNA Marker λ/Hind Ⅲ,5mol/L pH 5。2的醋酸钠。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

  配制LB液体培养基,分装到100ml的三角瓶中20ml,300ml的三角瓶中50ml,另配LB固体培养基;准备1000ul、200ul、10ul移液枪尖各一盒,1。5ml离心管若干于500ml三角瓶中,50ml离心管2个 ,将上述物品包好连同配好的培养基一同灭菌。

  2、菌体培养

  在含有Ap的LB平板上挑取一环携带有质粒pUC19的E。coli DH5单菌落,接种于20ml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37℃振荡过夜培养,培养基中加Ap100ul

  (100ug/ml),质粒pUC19具有Ap抗性基因,使得带有pUC19的质粒得以生长。 过夜培养后菌体量大,杂质较多,然后用移液枪吸取过夜培养物2ml转接于50ml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加入Ap250ul,37℃振荡培养4—6h至对数生长期后期,生长速率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杂质少,适合提取质粒。

  3、质粒提取

  (1)称量空的50ml离心管的重量为14。331g,然后将三角瓶中的菌液倒至管中,不能倒满,液面距管口约1cm,7000rpm离心5分钟后弃去上清液,收集菌体细胞。

  (2)向离心管中悬滴加入5ml冰预冷的溶液Ⅰ打散菌体洗涤,用漩涡振荡器使之充分悬浮后用枪尖吹吸混匀,同步骤(1)离心,弃去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使上清液全部流尽干燥,然后称重得14。437g,则菌体质量为106mg。

  (3)洗涤后每100mg菌体应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Ⅰ1ml,106mg菌体按100mg菌体处理,加入溶液Ⅰ1ml,打散菌泥、吹吸混匀,冰浴5min。溶液Ⅰ中的葡萄糖使

  溶液密度增加,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维持渗透压,防止细胞提前破裂,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可抑制DNase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Tris—Cl溶液提供适当的pH。

  (4) 按比例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ml(与溶液Ⅰ对应),轻加轻摇,冰浴5min。溶液变清亮透明粘稠如蛋清状。溶液Ⅱ中的NaOH使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导致细胞溶解。同时,强碱性使染色体DNA、质粒DNA和蛋白质变性;SDS为下一步沉淀做铺垫。

  (5)按比例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Ⅲ1。5ml(与溶液Ⅰ、Ⅱ对应),轻加轻摇,冰浴10min。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沉淀为蛋白质SDS复合物、细胞碎片和其他大分子成分。溶液Ⅲ中的HAc中和NaOH,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基因组DNA,只要是50-100 kb大小的片断,就不能再被PDS共沉淀。同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反应形成的高盐环境进一步加速了沉淀。

  (6)12000rpm离心15min,白色沉淀聚集在离心管一侧,用移液枪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洁净的离心管中。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3MNaAc混匀,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乙醇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NaCl,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

  (7) 以12000rpm离心15min,小心倒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加入3ml70%冰乙醇,轻轻地覆盖沉淀,不打散沉淀,洗涤一次。

  (8)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上沉淀部位做好标记,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干燥5min。粗提取的质粒呈浅黄色,随着水分的减少质粒变为无色。所以为了完全溶解质粒,要在离心管上标记质粒所在位置。

  (9)将DNA沉淀溶于1mlTE缓冲液中,移液枪吹吸助溶,然后将溶解液转移到一个Eppendorf管中。TE是pH缓冲液,为DNA提供稳定的生理状态,呈弱碱性,有利于保护碱基对。同时含有EDTA是二价阳离子的螯合剂,抑制DNA酶作用。

  4、质粒纯化

  (1)Eppendorf管中加入RNase A(纯浓度>50ug/ml),37℃保温0。5—1h

  (2)将上述的溶液平均分配到2个1。5ml的微量离心管中,每管0。5ml,分别加入与溶液等体积的(500ul)Tris饱和苯酚溶液,振荡混匀,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经Tris饱和后的,显黄色。苯

  酚加入后,溶液分层,苯酚向下,下层呈浅黄色,上层溶液无色,在中间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此为变性后的蛋白质。

  (3)加入等体积的(500ul)苯酚/氯仿溶液(1:1),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到另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强的蛋白变性剂,但是苯酚留在质粒溶液中会影响DNA的酶切,它本身易被氧化,会损伤质粒。氯仿也是蛋白变性剂,但是比酚弱,且能溶解质粒中的脂类,溶解苯酚,去除溶液中的苯酚。异戊醇则可起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有利于分层更明显。此时溶液中已看不到明显的白色沉淀,但仍有蛋白质的存在。

  (4)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溶液,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得上清液400ul。

  (5)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NaAc混匀,再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

  (6)以12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为白色。

  (7)向DNA沉淀中加入70%冰乙醇200ul,不打散沉淀,洗涤。然后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

  (8)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室温干燥。用50ulTE溶解于1管中。

  5、质粒检测

  (1)称取0。4g的琼脂糖,置于一锥形瓶中,在三角瓶上标好液面位置,加入40ml的1×TAE电泳缓冲液,再加入5—10ml重蒸水,以补充在溶胶过程中损失的水分。然后置微波炉加热至完全溶化,溶液透明。冷却至50℃左右,倒入制板槽制板。

  (2)待胶凝固后,小心拔起梳子,使加样孔端置阴极段放进电泳槽内。在槽内加入1×TAE 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过胶面2—3cm。取1μl加电泳载样液和3μl质粒样品于小纸片上,用移液枪混匀。

  (3)电泳1h,观察溴酚兰的带(蓝色)的移动。

  (4) 把胶槽取出,小心滑出胶块,放进EB溶液中进行染色,完全浸泡约5min。

  (5)凝胶成像仪观察。

  五、【注意事项】

  (1)滴加溶液II时,要逐滴加入,且要轻加轻摇溶液使之混匀,整体动作要快,因为强碱在溶液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破坏质粒DNA。

  (2)加入溶液III后,生成了大量的絮状沉淀,溶液III中和强碱使质粒复性,不可剧烈震荡, 防止染色体DNA断裂,应该上下颠倒离心管,使其混匀。

生物实验报告14

  实验: 练 习 使 用 显 微 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对照图示认识显微镜,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先低后高)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1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思考回答:

  1、在进行低倍镜观察时,使镜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什么地方?为什么?

  2、光线较暗时,应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还是凹面?

  3、怎样计算出视眼中的图像的放大倍数?

  4、若视眼中“e”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到视眼中央?

生物实验报告15

  一、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三、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四、使用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五、实验原理:

  利用教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六、创新点:

  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细胞装片,以供学生操作、观察,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使学生在实验中经历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的过程,从而熟练掌握教学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生物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生物实验报告07-19

生物实验报告15篇11-09

生物实验报告(15篇)11-11

微生物实验报告02-21

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1-11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11-12

生物实验报告(汇编15篇)11-13

生物实验报告(集合15篇)11-12

生物实验报告汇编15篇03-15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