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开题报告

时间:2024-05-20 17:24:5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建筑开题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二、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三、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四、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五、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 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 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 (3) 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 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 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 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 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六、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 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 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 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

  (4) 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 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 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七、进度计划

  第一周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

  第二周 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 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 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 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 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 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 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 软件测试 或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 软件测试

  第十六周 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

  第十七周 编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 毕业答辩

建筑开题报告2

  一、所选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训练,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掌握中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

  以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中学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校园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校园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设计概况

  独墅湖中学规划用地位于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独墅湖大道东段,距新区行政中心7.5公里,校区北临独墅湖百米宽景观带,西靠围墙子路及世纪花园,东靠星湖街路,南靠新昌路,场地平坦,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所给基地范围包括独墅湖中学部分及商学院部分的规划。

  规划总用地面积详见附件1、2。

  (二)设计要求

  为推动园区的稳步迅速发展,设计好具有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同时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提供面向不同对象的商学院规划,特对本方案提出如下要求:

  1、设计必须具备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以期成为苏州市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

  2、在满足中学(高中)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期下,力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方案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考虑,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Z合理,为学生创造安静,美丽,空气新鲜的学习环境。

  4、校园的主要节点及工程管线必须满足园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5、符合国家相关现行设计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三)设计内容

  1、功能定位及规划规模

  校园包括中学及商学院两部分,中学部分规划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商学院部分20xx人全宿制。

  2、建筑组成及要求

  (1)中学(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 a)教学部分

  〃普通教室5000O 〃实验室(生物实验室×4,物理实验室×4,化学实验室×4) 1500O

  〃公共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史地生室,音乐室)1500O 〃合班教室×3 1000O b)办公部分

  〃教师办公20xxO 〃行政办公500O c)图书阅览

  〃书库200O 〃学生阅览500O 〃教师阅览350O d)食堂部分

  〃厨房2400O 〃用餐4000O 〃冷饮100O e)宿舍部分10000O f)后勤配套设施1500O g)体育设施(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室内游泳池风雨操场,体操房医疗室) 15000O

  (2)商学院(20xx人全宿制)

  〃办公1200O 〃教室4800O 〃机房200O 〃阶梯教室800O 〃宿舍10000O

建筑开题报告3

  一、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工程应用价值

  题目: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分析

  课题来源:

  研究人从事炼钢厂房,连铸厂房以及与钢铁行业相关的`工艺平台,管道支架等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遇见采用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而一方面行业内对钢结构组合结构有防火要求,另一方面钢铁厂相比其他工业厂房更容易发生火灾,因此本研究拟以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柱升温与降温受火性能研究为方向,考察破坏形态及其受火极限状态。

  二、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钟善桐. 钢管混凝土结构[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xx.

  2. 蔡绍怀. 现代钢管混凝土结构[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xx.

  3. 欧智菁, 陈宝春.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心受压面内极限承载力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xx, 27(4): 80-83.

  4. 廖彦波.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 清华大学, 20xx.

  5. 蒋丽忠, 周旺保, 伍震宇, 等. 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xx (9): 55-62.

  6. 陈宝春, 欧智菁.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xx, 41(1): 55-63.

  7. 周文亮. 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受力性能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20xx.

  8. Engesser F. Die knickfestigkeitgeraderstbe[M]. W. Ernst Sohn, 1891.

  9. Duan L, Reno M, Uang C. Effect of compound buckling on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built-up members[J]. Engineering Journal, 20xx, 39(1): 30-37.

  10. Razdolsky A G. Euler critical force calculation for laced column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xx, 131(10): 997-1003.

  11. Razdolsky A G. Flexural buckling of laced column with crosswise lattice[J]. Proceedings of the ICE-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xx, 161(2): 69-76.

  12. Razdolsky A G. Flexural buckling of laced column with serpentine lattice[J]. The IES Journal Part A: Civi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xx, 3(1): 38-49.

  13. Kawano A, Matsui C. Cyclic local buckling and fracture of concrete filled tubular members[C]//Proceedings of a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Construction in Steel and Concrete IV, ASCE. 20xx, 28.

  14. Kawano A, Sakino K. Seismic resistance of CFT trusse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xx, 25(5): 607-619.

  15. Kawano A, Sakino K, Kuma K, et al. Seismic resistant system of multi-story frames using concrete-filled tubular trusses[J]. Int Society of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s. Cupertino, CA, 20xx: 95015-0189.

  16. Kawano A, Matsui C.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russes with concrete filled tubular chords[C]//Proceedings of a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Construction in Steel and Concrete IV, ASCE. 20xx, 28.

  17. Klingsch W. New developments in fire resistance of hollow section structures[C]//Symposium on hollow structural section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1985.

  18. Klingsch W. Optimization of cross sections of steel composite columns[C]//Proc.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Special Volume, ASCCS, Fukuoka. 1991: 99-105.

  19. Lie T T, Cowan H J. Fire and buildings[M].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imited, 1972.

  20. Lie T T, Chabot M.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fire resistance of hollow steel columns filled with plain concrete[J]. 1992.

  21. Lie T T, Stringer D C. Calculation of the fire resistance of steel hollow structural section columns filled with plain concrete[J].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1994, 21(3): 382-385.

  22. Lie T T, Chabot M. Evaluation of the fire resistance of compression members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J]. Fire safety journal, 1993, 20(2): 135-149.

  23. Kodur V K R. Performance-based fire resistance desig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column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999, 51(1): 21-36.

  24. Wang Y C, Davies J M.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ire performance of non-sway load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assemblies with extended end plate connection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xx, 59(7): 819-838.

  25. Ding J, Wang Y C. Realistic modelling of thermal and structural behaviour of unprotected concrete filled tubular columns in fire[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xx, 64(10): 1086-1102.

  26. Hong S, Varma A H. Analytical modeling of the standard fire behavior of loaded CFT column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xx, 65(1): 54-69.

  27. 钟善桐. 钢管混凝土耐火性能研究的几个问题和方法[J].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 (上册), 1997.

  28. 贺军利, 钟善桐. 钢管混凝土柱耐火全过程分析[J].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 (上册), 1997.

  29. 钟善桐. 第六章钢管混凝土的防火[J]. 建筑结构, 1999 (7): 55-57.

  30. 查晓雄, 钟善桐. Behaviou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under fire[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xx, 9(3).

  31. 李易, 查晓雄, 王靖涛. 端部约束对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影响[J].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20xx.

  32. 徐超, 张耀春. 四面受火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抗火性能的分析[J].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20xx.

  33. 王卫华, 陶忠. 钢管混凝土平面框架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 工业建筑, 20xx, 37(12): 39-43.

  34. 王卫华, 陶忠. 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结构温度场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xx (4): 18-21.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基础

  1.所需工程技术、研究条件

  本科硕士阶段所学习的课程:钢结构基本原理与设计、组合结构设计、结构抗火设计、有限单元法。

  研究条件:能够掌握有限软分析、熟悉结构设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所需经费,包含经费来源、开支预算(工程设备、材料须填写名称、规格、数量)

建筑开题报告4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

  选题的目的、意义

  众所周知,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其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从政府来讲,要做好对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与管理,监督企业把每个项目都圆满完成。从建设单位来讲,一定要把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协同施工单位把好建筑产品的质量关。从施工单位来讲,一定要保证施工时保证项目的质量合格,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从监理单位来讲,配合建设单位,结合相关的质量要求把建筑项目的监理工作做好,特别是质量的监理工作。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等,都应该首先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与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从而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企业自控能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研究动态

  “百年大计,质量 第一”是我国建设工程一贯坚持的方针,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国外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无论是在管理还是质量在其他的方面不仅有了很全面的法律法规,而且在这个建筑业里已经建立了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而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建筑业近年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影响最为严重,所以必须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行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的发展。

  2.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准备结合课堂所学理论和实习过程中实例,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理论依据: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于监管,是建设工程工作中永恒的主题。高质量的工程不仅给建设单位、社会带来了潜在的效益,而且也将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投资的需要,施工企业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做好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而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采访老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信息,进行对比概括。

  研究内容:

  1.分析我国现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政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如何做好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3.建设单位如何做好自身质量管理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4.加强质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些具体措施

  5.对本文的总结及预期成果展望

  3. 创新之处及预期研究成果

  本文运用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科学的阐述方法,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论证,希望本文提及的方法及措施能够真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形成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从而真正减少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系数。

  4.工作准备情况及计划进度安排

  20xx年1.20~20xx年2.19 论文选题

  20xx年2.19~20xx年3.1 开题报告

  20xx年3.2 ~ 20xx年3.25 撰写初稿

  20xx年3.26~20xx年4.26 论文修改

  20xx年4.27~20xx年5.10 论文定稿

  20xx年5.11~20xx年5.22论文答辩

  5.参考文献

  1、 陈军;丁保华;范晓虎;新时期项目业主施工管理的工作思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01期

  2、周江宁;浅谈施工时段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安徽建筑;20xx年02期

  3、彭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20xx年4月

  4、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建[20xx]151号

  5、徐波;徐波同志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xx年1月13日

  6、高齐圣、张嗣瀛;复杂科学与质量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xx年

  7、王祖和;工程质量持续改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xx年

  8、罗福午;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9、金国辉;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10、王一峰、李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M];20xx年3月

建筑开题报告5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一方面城市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城市问题,例如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城市用地的大举扩张也造成了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以及交通时间的增加带来的时间浪费。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城市不断立体化发展,一方面,高楼大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地下空间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增加,并且在空间内容上更加多样化,于是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将商业活动移至地下空间是很合适的,这可以将大量的人流引入地下,可以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也有利于地面环境的改善;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严寒多雪或酷热多雨地区,地下购物空间十分受人们的喜爱。而且随着地铁的发展,地下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增强,这给城市地下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德国、瑞典、法国、日本、加拿大(见图1.1)等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经营状况良好的地下商场。

  良好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魅力,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使人们能够与这个场所进行相互交流进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这个场所不仅可以休闲购物,还能感受到城市的特色环境和文化品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并促进健康、积极的社会活动,此外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更能深刻地显示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向人们传递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现代的信息,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它在现代城市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地下空间具有不同于地上空间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特殊心理感受。

  一方面地下空间存在着封闭、黑暗等天然的缺陷,这也使得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它只承担车辆停放、设备安置、轨道交通等对空间质量需求较低的城市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而产生知觉信息的减少,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减弱,从而容易引起不安和消极情绪。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善地下空间质量已经成为可能。在持续努力下,目前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正在不断改善地下环境的缺点,日益完善的人工光环境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应用,使得新建的地下购物中心已基本克服了空气污浊及气氛黑暗压抑的缺陷。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并且普遍存在重视物质属性但是忽略其精神意义的问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如我们所知,人是空间的主体,空间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出物质的场所,更要使处于其中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到满足。挪威建筑评论家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1现代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满足物质欲望的购物场所,还应该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享受的活动空间。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层面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个场所不能够使人们与其进行很好的精神交流,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个场所将会失去活力,从而走向衰落。本文从场所精神的角度研究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从场所的高度找出改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品质的方法,营造出舒适亲切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氛围,把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打造成为展现城市日常生活的舞台,使城市特色得以延续,同时满足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结合场所精神理论对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如何塑造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更好的融为一体,从而为未来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正是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另外,本文研究的目的,还希望以北京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为例,将落脚点放在对具体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实证分析上,通过对其详细的研究,摸索。

建筑开题报告6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对自身健康开始更加关注,相应的对医疗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设计选题南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拟建于南阳市高新路与工农路交叉口,该用地位于城市繁华路段,东面和南面临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临居住区,总用地面积1.44ha,地势平坦,建筑高度将控制在50m以下。第七人民医院每日设计最高容量为1000人次,内部停车场,按平均每10人次设计一个停车位,停车位可布置在地下。另医院配置有4辆急救车,应设置专用停车场。南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建成,将会完善该城区的建设,并改善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流线较多,洁、污流线必须严格分开,从总平面布局到单体设计都有一系列的功能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本次设计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造型构成方式,熟悉医疗建筑的防火设计、结构设计及相关规范。同时,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相关资料的检索与利用,以及随着方案的不断深化,我们将接触到有关医疗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不但可以运用和发挥所学理论,而且将会大大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能力、表现技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通过该课题的综合性训练也将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状况:

  (1)《建筑设计资料集》(七)对医院各科室的诊疗程序、相应的`家具器械设备、平面空间组合布置、流线分析、出入口的布置要求等设计要点进行了讲解,并有相关设计示例、器械布置图片、室内透视等资料。

  (2)《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宏观地论述了医院的发生、发展;功能结构和建筑形态;区域卫生规划与总体布局,并对医院建筑的“变”与“应变”规律作了系统的分析评述。另外,还分别对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后勤供应等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和分析,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内涵,并有案例插图,例证分布涉及我国港台地区及亚欧、南北美洲的国家,基本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医院建设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3)加强医院绿化。中医院熬药间的大量药渣和厨房肥料可制作有机混合土肥,可用于屋顶花木或药苗养植,如北京同仁医院;巴西坎多纳利大学医院将台阶式的屋面绿化与地面绿化组成富于起伏变化的有机整体,扩大了楼层病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和自然景观界面。

  (4)高低层结合的双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类型:A、为底层部分全封闭连续板块上的高层塔楼,如丹麦哥本哈根的赫利夫医院,该方案还将护理单元的医、护值班室与住院医生宿舍合一,既方便就近护理,有免去空间的重复设置。B、底层部分开若干光井,或留出一条条槽口,强调自然采光通风,底层部分大体同层,条带之间根据需要,长度自由,布置潇洒。如瑞典桑兹伏尔医院。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主要内容:

  1、规划要求

  (1) 用地的东、南两面建筑控制线由用地红线后退10m,(如图中红线所示)。建筑物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道路交叉口黄线标示区域不得开出入口。

  (2)建筑层数不限,建筑高度控制在50m以下。

  (3)第七人民医院每日设计最高容量为1000人次,内部停车场,按平均每10人次设计一个停车位,停车位可布置在地下。另医院配置有4辆急救车,应设置专用停车场。

  2、设计要点

  (1)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南阳市高新路与工农路交叉口。该地段位于城市繁华路段,东面和南面临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临居住区,总用地面积(不包括职工生活区)为1.42公顷,医院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2000 m2以内。

  面积分配 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1:0.8:1.8

  (2)总平面综合解决分区、出入口、残疾人坡道、停车场、绿化、道路、日照、消防等问题。平面设计由公共部分、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理疗科、急诊科、办公区等组成,要求功能分区明确,科室布置合理人流避免往返交叉。 (3)综合考虑医院建筑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特殊要求。

  3、主要建筑功能空间

  (1)公用部分:主门厅、挂号室、病历室、候诊室、门诊办公室、接待室、公用厕所、杂用室、保健室、中药房(带划价)、西药房(带划价)门诊化验

  (2)内科:诊察室、治疗室、注射室(包括针灸)

  (3)皮肤科:诊察室、治疗室

  (4)儿科:预诊室、挂号及取药室、候诊室、诊察室、治疗室、专用厕所

  (5)功能检查:心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

  (6)理疗科:光疗室、电疗室、激光室

  (7)放射科:X光室、暗室、登记存片室、读片室、机修室、值班室

  (8)外科:诊察室、治疗室、门诊手术室、换药室、准备及消毒

  (9)妇产科: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妇科治疗、专用厕所、妇产手术室

  (10)五官科:眼科诊室、眼科暗室、耳鼻喉科诊室、口腔检查室、镶牙补牙、技工室

  (11)传染病:肛道门诊、肝炎门诊

  (12)急诊部:诊察室、治疗室、值班室、观察室、抢救室、专用厕所

  (13)行政办公:宿舍或办公、会议室

  (14)住院部:病房及附属套用房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1、结合自己所学和相关资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比较学习,并得出结论,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次设计:

  (1)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地地理气候、民俗文脉、经济政策和场地内外部环境。

  (2)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运用优秀案例中符合我国国情和本地经济、技术、地理气候、文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本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并尽可能推陈出新,提出建设性方案。

  (3)将各科分散的知识点结合成一张知识网,系统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该设计涉及多个学科,如结构、构造、施工、美学、心理学等,研究问题时应尽可能客观全面、并抓住主要矛盾,从总体着手,层层深入,有计划的、目标明确的完成每一个步骤。

  2、借助我校现有实验室、研究设备、图书馆相关资料及下载各种相关软件对结构、构造、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可行性分析。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一、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xx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93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xx)

  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8、《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xx

  9、《全球大型综合医院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西)布罗托 编,李敏娜 译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二、调研情况

  1、南阳市中心医院

  2、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3、南阳医专一附院

  三、现有仪器、设备

  1、相关设计软件:Photoshop 5、sketchup 7.0、Autocad20xx、3DMAX等

  2、工程概预算软件

  3、建筑物理设备:卷尺、温度计、风速仪等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进度安排:

  1、实地调研(第1-2周)

  熟悉设计课题的内容与要求,查阅资料,对基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构思方案。

  2、资料收集与整理(第3-6周)

  3、撰写调研报告(第7-10周)

  形成文字说明+图标+基本分析图+图片的综合调研报告

  4、建筑设计一草(第11-15周)

  主要是加强对环境体量、功能的设计分析,用手绘的形式勾勒出小区总平面图。

  5、建筑设计二草(第16-22周)

  在一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加强细部设计内容。

  6、建筑设计三草(第23-28周)

  7、成果出图撰写毕业论文(第29-32周)

  出图,撰写不少于5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并以此基础制作ppt讲稿。

  8、准备毕业答辩ppt(第33-35周)

建筑开题报告7

  1消费文化下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目前仍是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产业,其主要是指在现代的消费文化影响下,设计师以科学为基础,结合不同城市的消费文化和人们整体的消费水平,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征、特殊构造、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规定的标准,运用建筑美学原理,采用物理化学技术手段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完善的、合理的、优美舒适的消费空间环境,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理性空间设计创造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经历了许多品位与思想演变的艰辛历程,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与质量的提升不断创新设计出一些新的独特的设计风格。然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也使人们的消费和居住环境面临着生态破坏、温室效应、能源短缺等错综复杂的问题。

  2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问题分析

  2.1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规范不明确

  现阶段由于我国相关产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面对巨大的消费刺激,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公司的日益增多,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对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设立较详细的行业标准,加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全国各地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不规范从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恶性的行业竞争严重影响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质量,甚至侵害了居住者的身体利益,比如涂料用量不合理、化学配料过量等问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不够,这破坏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市场竞争秩序。

  2.2设计师队伍素质不高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十分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和设计美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内许多缺乏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空间设计专业,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开办了一些空间设计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这使得空间设计的设计师队伍在数量上得到了壮大,但质量却不高,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设计师们往往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装饰,缺乏创新意识,艺术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缺少建筑空间设计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设计技术,盲目的追逐时尚,偏向于盲目仿造风格,不懂得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看成仅仅是装饰材料的运用,忽视了节能环保问题,忽视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消费文化品味和技术内涵。

  2.3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缺乏创新精神

  现如今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往往喜欢仿照国外的或传统的设计风格,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形式较单一、复合性较差、艺术表达方式抽象模糊,未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时代精神和传统的历史传统不明显,没有对人类消费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因而在现阶段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中很少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大部分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停留在对国内外设计风格表面形式上的抄袭,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和流派的表面接受取代自我创新,忽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层次精神含义,使得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市场出现刻板、乏味的`局面。

  3完善未来建筑空间设计的策略

  3.1明确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规范

  由于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的美学原理、艺术审美和施工构造等各方面的知识,因而我们必须规范设计行业的运作机制,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人性化管理,明确行业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因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和消费文化,保障人民健康,达到人文、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健康性、亲和性、舒适性、环保性、自然性和行动性的需求。

  3.2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建立起对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培训考核评估奖励机制。设计师要自觉丰富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创新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技术,理清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逻辑,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设计材料、合理运用装饰材料,独创风格,使居住者、消费者与自然界的联系,忠实于自己的设计思想,不被外在的意志左右,将自己的消费文化品位、艺术素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大胆的发挥自己的设计潜能,将建筑物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

  3.3倡导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精神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要追求设计装饰的科技智能化、高度民族化、生态、绿色环保化,必须结合现代的高新技术,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潜能。科技智能化的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居住区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设计行业要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设计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消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实现现代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现代化。设计人员应当保留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即使居住区商业建筑达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表现出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设计要求,使得人们在满足了对消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又回归自然,这将成为未来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未来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更加注重独创风格的生态美学设计,设计行业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倡导节约意识和循环利用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加强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倡导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精神,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独特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手段,实现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规范化和低碳化。

建筑开题报告8

  摘要:BIM (建筑信息模型) 是当前建筑行业中一种新兴的技术, 其从问世至今, 受到了建筑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BIM技术的应用, 从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 其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也不断显现出来, 基于此, 本文总结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BIM; 安全管理; 措施;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提升, 各类超高层、异形结构等建筑受到了国内城市的广泛欢迎, 然而这类建筑也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BIM技术因其具备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等优势特征, 其对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相比于以往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应用BIM技术能够促使项目管理人们能够及时直观的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并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此外, 应用BIM技术,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三维动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告知、安全警示等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有利于现场施工人员更加形象的了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由此可见, 研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1—1 可视性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建筑的可视化水平, 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着建筑全面的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利用BIM模型, 能够方便的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这对现场安全布置, 各类防护搭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 模拟化

  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地质环境、裂缝、沉降等进行模拟, 进而对建筑结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提升建筑的稳定性。BIM为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不同类型建筑系统发挥了各自的建筑运行功能。在建筑项目施工前, BIM可以对存在危险性的工作进行模拟实验, 例如深基坑支护施工、脚手架搭设、悬挑架搭设、吊篮施工等, 从而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1—3 优化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 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等, 利用BIM模型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以及优化后, 从而有利于优化管理决策。

  2、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 当前建筑企业这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 一些年龄偏大的安全管理人员思想比较保守, 对新技术的应用显得不适应, 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建筑单位重视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也因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而深受阻碍。

  2—2 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 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起步晚, 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少, 安全管理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 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欠缺, 这也导致BIM技术的一些安全管理功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BIM技术的运用

  3—1 建立施工安全指标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 想要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 首先要建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指标, 实现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预算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准确计算和分析,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实施;同时, 通过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统计, 能够为建筑施工安全的指标评估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因此, 建立基于BIM的施工安全指标, 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 能够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管理实践操作相结合, 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确保建筑项目施工阶段顺利、安全、高效的完成。

  3—2 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可以利用BIM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 该项任务是建筑施工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关系着施工现场的安全, 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 是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只有使用BIM技术, 对施工方案防护性能进行确立, 达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高强度指标, 才能真正切实保障施工安全,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 利用BIM对建筑支模体系进行验算, 确保支撑方案的安全合理性。可见, 在现代化建筑的施工中, 使用BIM技术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 在使用BIM技术的过程中, 应该做好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长期研究, 综合考虑各项施工因素, 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天气变化、地质条件、人工、材料的市场情况等各项因素, 使得BIM技术能够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真正发挥防护作用。除此之外, 在研究BIM技术在建筑安全防护管理的过程中, 还应该考虑在施工周期中的各个施工环节。一般情况下, 建筑安全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运行阶段。

  3—3 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检查

  BIM技术还能够应用于高层建筑项目的安全检查中, 通过BIM平台, 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工艺操作进行模拟, 通过平台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及信息的整合, 然后利用BIM技术参数化、可视化的功能, 建立高层建筑进行安全检查模型,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并通过隐患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实现施工的安全进行,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4 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协同、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BIM技术主要用于现场的施工管理, 将现场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反馈给施工管理人员, 以便及时得到处理,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减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 首先登录BIM应用界面, 然后将施工现场的相关照片传输至BIM应用中, 填好相应的选项, 包括项目名称、轴线等具体参数。利用BIM移动终端采集现场数据, 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协同管理, 将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以数据的形式传输至BIM应用中, 然后将这些数据关联至BIM模型, 利用BIM可视化的功能, 对现场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 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现场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 并进行精确的定位, 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5 运用BIM技术进行安全培训

  在传统的安全培训中, 内容主要是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真正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隐患的消除方法提到的比较少, 口号多于实际, 并且培训方法单一, 这种方法进行培训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后来在安全培训中增加了信息技术的使用, 使得安全培训更加形象化, 但是仍然缺乏数据, 实际应用性比较差, 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安全培训的流程化。如上所述,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因此, 可以在建筑施工中通过模型的建立查看施工现场的动态变化, 了解现场信息, 排除施工安全问题。利用BIM技术, 还可以创建安全内容数据, 有安全培训数据的人员可以学习新的施工方案, 新机械的操作方法等, 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 大大提高了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 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安全施工培训才能达到预估的水准,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结束语

  目前, 我国的经济、技术都处于发展阶段, 极大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同样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所以, 建筑工程的优良管理, 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同时还可以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局掌控, 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控制现场的施工安全。所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首先要推广BIM技术的使用, 其次, 管理人员要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巧, 通过BIM技术的使用, 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强化施工质量, 保障建筑业在发展上开辟新高度。

建筑开题报告9

  题 目:泰安某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7-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 要求我们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技术规范、方针和政策,并能够正确查询和使用。

  3.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学会针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广泛而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了解本专业现状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 培养自己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实际问题,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二、本课题的主要设计研究内容(提纲)

  1)先熟悉设计资料,准备必要的设计手册,材料等;

  2) 根据提供的建筑图纸和其他资料规范等以及教师给定的设计地点,计算夏、冬两季冷、热、湿负荷;

  3) 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包括确定室内送风状态,送风量,新风量及换气次数,确定夏、冬两季空气处理过程等;

  4) 确定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进行气流组织方面的计算;

  5)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6) 空调系统设备的选择与机房的布置,如风道,选择风机型号等,;

  7) 绘制空调系统施工图纸,图纸绘制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表达准确,图面整洁;

  8)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原始条件,设计计算公式和相关数据,文字说明及附图,字迹工整,计算准确,简明扼要。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高层建筑先后在美、欧等层或大型民用建筑。经多年的引进、消化与经济发达地区兴起。迄今,遍及世界的许多研究开发,迄今有关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和年现代化都市,高层饭店、百货商场、办公大楼设备台数均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产品的品楼及多功能的商用、居住建筑已比比皆是,性能日趋完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且还将保持与日俱增的势头。

  高层建筑形成了国产品逐步取代进口产品的局面。迅速发展向传统的空调方式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按国内的应用现状来看,存些新的实用系统应运而生。在的问题不少:设备制造品种少,未能完善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节约建筑空间、适系列化;制造工艺水平仍较落后自控设备空间负荷需求参差和多变,以及运行经济配套与调节性能提高等方面问题尚多。产品性能方面,作为“空气——水”空调系统主性能测试缺乏统一标准,性能资料不全, “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的这全性能曲线可供设计选型;对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已经显示出它特殊的价值和工况缺乏深入分析,设计计算尚无生命力。()美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风学、规范化的作法,设计人员易于忽视对设机——盘管机组(FCU)的开发,现已拥有具备实际应用条件作认真研究,往往以“足够众多的厂家和高额的年产数量。他们在实现保险的观念粗略地确定其型号、规格,使机组标准化、系列化的基础上,着力追求小负荷计算的数据丧失利用价值,设备选型也型、轻量、高教、低噪声和低电耗,不断完不经济、合理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暖通空调机组功能与调节性能。探索新型机组型空调技术工作者努力加以解决,以期进一步扩大这种空调方式的应用。用为采光、通风及外观造型的需要。对于现于新风采集。代办公楼来说,前两项作用已不突出。办公房的布置采用传热学的角度来看,同样面积的外窗和外墙,廊式。这样可利用走廊回风,减少因设回风在单位时间内的冷、热损失,外窗是外墙的管道而引起的空间浪费。5倍(冬季)至1O倍(夏季)。因此,为使房间美观、协调,要求建筑约能量,应尽可能减少外窗面积。师能在设备工种进行施工图设计前,提供室空调机房应尽量设于被空调房间内天花分格图。便于风口、灯具及喷洒头的中部,以便于风管布置。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送风口的调节问题

  2)如何确定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和室外设计参数。

  3)怎样计算空调房间的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及空调系统送风量、新风量。

  4)如何确定空调系统水系统方式。

  5)怎样进行空调系统的设备选择与机房布置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空气调节系统的划分应考虑运转和调节的`灵活与经济性。多层建筑的系统划分应根据各层平面布置和机房的位置等条件而定,尽量做到风管布置合理,系统运转灵活而经济,空调系统不宜太大以便于调节和减少噪声。国外在大型办公室设计中,在周边区采用风机盘管时,新风的补给常由内区系统提供。因风机多档变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进行一定的调节。

  熟悉建筑图纸,明确毕业设计的内容,了解建筑物的等级,建筑的结构及功能,平面布置情况,空调房间和机房布置位置。对空调房间进行负荷计算,并进行汇总。根据建筑结构和设计规范以及查阅的资料确定出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空调系统的风系统和水系统设计,确定出各风管段的规格尺寸和各水管段的管径,选择出空调系统设备和布置机房。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本次设计共16周,含实习两周。3月8日~3月12日完成开题报告

  (一)基础部分(0.5周完成)

  (二)负荷计算(2周完成)

  (三)系统方案确定(1周完成)

  (四)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0.5周完成)

  (五)气流分布校核计算(0.5周内完成)

  (六)风道与噪声(1周内完成)

  1.风道的布置与设计计算,风机的选择或校核(0.5周成)

  2.噪声校核与消声设计(0.5周内完成)

  (七)冷热源(0.5周内完成)

  (八)空调与采暖水系统设计(1周内完成)

  (九)、施工图设计(6周完成)

  七、参考文献

  陆亚俊,马最良,邹平华。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明星,黄虎。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的节能分析。水利电力施工机械,20xx(2)

  马最良,姚杨,主编。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建设部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

  艾学良 暖通与空调常用数据手册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开题报告10

  一、毕业设计主题:

  施工组织设计

  二、设计目的、特点和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经济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这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有序、高效、科学、合理进行的保证。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特点,施工组织设计为单项工程编制。一般来说,各施工企业独立进行编制。它技术性强、综合性强,要求编制人员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项目和业主、设计和监理的特殊要求,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方规范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满足指导和控制施工过程、在一定资源条件下实现项目技术经济效益、实现施工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最终基本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扩大深度和范围,评价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实现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总结和施工方法体系,扩大技术积累,加快技术改造,使新技术成果能够应用于施工组织设计。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应大力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重视高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拓宽智力资源的传播渠道,全面改进传统的编制方法,使信息在各种生产力要素中发挥核心作用,逐步实现建筑信息的自动化、机械化、模块化和系统化,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三、设计表达的内容:

  1 .总结了本课题涉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工作条件。

  3、施工完成后的.工作总结和施工感悟。

  四、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分析:

  1.任务要求:

  通过这种设计来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专业服务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一幅完美的大学神火图。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设计能力,然后系统地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掌握和培养桥梁桩基施工方法、初步设计预算设计理论和具体设计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突发问题的反应、现场沉降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设计图表。上班后为自己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2.目标分析:

  这次的目标是把我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建构对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在于在实际过程中应用知识和在实际过程中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这不仅需要坚实的知识库,还需要良好的沟通、领导、组织和规划能力。

  五、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和进度:

  1.7-8月施工现场考察。

  2.编写8月至9月前期工作的总结和理解。

  3.9月至10月制作“电子开标报告”

  4.从20xx年10月至11月,对开始报告进行进一步修改,不要交给讲师。

建筑开题报告11

  1、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意义远远超过能源的节约。它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有机综合,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创造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空间。它对于建筑领域的革命意义可以从技术、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审视。

  3.1技术意义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绿色建筑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们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理念,环境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未来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由此也进入一个从生态伦理提倡向生态实践研究深化的新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深化与发展在材料、设备、形态学等不同的领域展开,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与其它设计元素的整合也开始从过去的简单叠加、更多关注外围护结构本身的设计向技术与建筑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转变,逐渐成为了绿色建筑系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绿色建筑技术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

  3.2社会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地方文化的延续两个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首要社会意义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看作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原则是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健康的建筑空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是为设计人员所垄断的专业工具,而是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开发商、业主、市民等所共同拥有的评价工具。它的开发打破了以往专业人员的垄断局面,积极鼓励市民等公众人员的参与。

  3.3经济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济意义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系统全寿命

  关于绿色建筑方面论文范文集340;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经济问题整合到从建材生产、设计、施工、运行、资源利用、垃圾处理、拆除直至自然资源再循环的整个过程。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不完全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师同样对于制度的健全负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将相关的政策问题纳入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成为系统解决建筑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重要方面。在微观的层面,目前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设计策略都更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运作方式,并据此对具体的技术策略进行调整。

  3.4伦理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无论各个国家的评价体系在结构上有多大差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减小生态环境负荷,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人类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态度,体现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对立向统一的转变。

  4、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5、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5.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由于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发展,统一性的量化指标体系还没有确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数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集中表现为各地争上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人海战术,一旦国家限制建设规模,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水平低下。

  (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着力建筑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

  (3)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中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镇建设必须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从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

  (4)精心施工,降低资源消耗,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

  5.2外部效果给建筑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强建筑工程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在项目成本上体现为将部分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合理流动。

  6、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业建筑经济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不断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则为:

  (1)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

  (2)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

  (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4)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

  (5)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总结:上文中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来的设计中如何掌握绿色建筑的一个度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揣摩,相信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一种趋势。

建筑开题报告12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项目管理,是一种公认的高效项目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项目管理就是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保证项目达到其总体目标,包括费用、质量以及时间目标等[1-6]。因此,对于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还可以直接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优化资源的配置。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的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成本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相关决策的实施来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任务过程[7,8]。它是一个极为繁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时还需要成本与时间的投入[9-12]。所以,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发挥人的创造力。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课题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案及难点

  五、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本课题通过对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体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分析总结目前的项目工程管理在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上的优缺点,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

  本课题的可能创新点是从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体上出发,具体分析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并且提出新的提高成本,规避风险的项目管理方案。此外,更多的研究是单独的研究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问题,而本课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寻找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更好的开展项目管理。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韩倩倩.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一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xx,05:67-70.

  [2]古映方.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xx,08:145-148.

  [3]邓君,杜立祥,孟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成本控制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xx,10:86.

  [4]Feng Guo, Yan Chang-Richards, Suzanne Wilkinson, Ti Cun Li, Effects of project governance structures on the management of risks in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5, July 20xx, Pages 815-826;

  [5]Albert Lester, Chapter 2 - Project Manage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Control (Sixth Edition), edited by Albert Lester, Butterworth-Heinemann, Oxford, 20xx, Pages 7-10;

  [6]赵育成.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xx,06:11-14.

  [7]隆青玲. 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xx.

  [8]贾璞敏.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xx.

  [9]殷小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xx.

  [10]祝宝靖. 采用BT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xx.

  [11]李永胜.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xx.

  [12]刘慧霞.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施工安全成本分析[D].同济大学,20xx.

  [13]方桐清. 建筑工程保险机制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14]张明轩.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xx.

  [15]张志宏.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xx.

  [16]宋丹.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xx.

  [17]毕星. 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xx.

  [18]卢梅.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19]张相勇.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xx.

  [20]梁爽,毕继红,刘津明. 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J]. 天津大学学报,20xx,05:664-669.

  [21]陆庆.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 山西建筑,20xx,07:227-228.

  [22]刘曦,鞠朝友. 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xx,01:213-214.

  [23]代永双. 工程风险管理在银泰—航华地下过街通道工程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20xx,05:90-93.

  [24]菅敏. 浅析项目工程目标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08:105-106.

  [25]张信. 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xx.

  [26]李言亮,曹卫青. 煤炭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浅谈[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xx,12:167-168.

  [27]张黎智. 分析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xx,04:346.

  [28]孟向军. 建筑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10:103.

  [29]赵天亚. 浅析加强建筑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J]. 科学之友,20xx,06:104+132.

  [30]王荣杰. 谈做好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J]. 安徽建筑,20xx,02:108-110.

  [31]陈翊斌. 试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我国的对策[J]. 当代经理人,20xx,06:118-119.

  [32]卿姚,王月明. 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02:193-196.

  [33]Ranga V. Ramasesh, Tyson R. Brown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ackling knowable unknown unknowns in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4, May 20xx, Pages 190-204;

  [34]Jalal Ramazani, George Jergeas, Project managers and the journey from good to great: The benefits of invest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Available online 9 May 20xx.

  [35]Blaize Horner Reich, Andrew Gemino, Chris Sauer, How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acts performance in projects: An empiric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4, May 20xx, Pages 590-602;

  [36]Marc Lappe, Konrad Spang, Investments in project management are profitable: A case study-base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4, May 20xx, Pages 603-612;

  [37]贺铭. 工程项目风险及风险评价方法[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S1:60-65.

  [38]刘强,江涌鑫.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框架与案例分析[J]. 项目管理技术,20xx,12:59-64.

  [39]Atkinson R. Project management: cost, time and quality, two best guesses and a phenomenon, its time to accept other success criter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 17(6): 337-342.

  [40]Steyn H.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beyond critical chain schedul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xx, 20(1): 75-80.

  [41] Grey S, Walker P.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Managing risk in large projects and complex procurements[M]. J. Wiley, 20xx.

  [42] Khang D B, Myint Y M. Time, cost and quality trade-off in project management: a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 17(4): 249-256.

建筑开题报告13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城市商业中心是一个城市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志,是城市居民购物、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对整个城市居民的集散以及城市的规划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在建设商业中心。

  之所以选择广电中心为课题,是因为商业中心不仅负责组织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通过组织该地区或跨地区的商品交换、市场活动,直接促进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休闲化商业业态将成为大趋势。因此,做商业中心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把握住建筑设计的方向,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复杂流线关系的能力,见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城市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角度出发,城市商业中心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规模体量以及功能定位等因素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城市的商业中心等级体系分为都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和特色级四个等级。无论是世界或是中国,近数十年来城市化步伐都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高度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推进了城市扩展的速度。商业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情况下,怎样在复杂的城市地域结构中优化商业中心布局,就成为愈益紧迫的实践课题。对于现代化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问题,早期曾有美国学者所提出的同心带模式、扇形模式(功能区模式)和多核模式;中期曾有日本学者提出的多中心模式,以及中国和前苏联所提出的分散集团模式;近期则普遍提倡一种多层向心环带模式。

  如果加以适当归纳,现代化城市地域结构所取模式基本上有三种,即:

  ①向心集中型,是现今世界上许多中小城市所取模式;

  ②离心分散型,矿业城市多以取此种模式为主;

  ③向心分散型,则是当今大城市的规划大多趋向采取的一种模式。

  实践中现代商业中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理论界对建筑综合体的研究逐步深入。从传统的对过去的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研究,逐步转向单体建筑向复合型建筑的整体的研究深入。

  主要表现为三块:

  第一块是已有专业的研究队伍;

  第二块是在大学里面,关于综合体理论的研究;

  第三块是海归派的学者的研究。城市综合体是中国改革开放下的发展大方向。

  第二个方向是从实践当中,出现了三支力量。

  第一支力量是以大型购物中心为载体,逐步发展新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第二支力量是以休闲为业态的休闲综合体和旅游设施综合体,以及以写字楼为主体的写字楼综合体,都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尝试。比如像中信城市广场,万象城都是以商业为主的。

  第三支力量以创意地产为主的复合型业态配套的一个主力军的创业地产综合体。

  实践当中第三个方向是,一批专业的、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公司的出现,它与传统的地产顾问公司不同。商业综合体跟传统地产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综合体要了解区域商业中不同层级的商业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商业建筑形态,以及它所能承载商业的功能。所以专业服务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机构随之产生,也使商业地产专业服务机构进一步细化、进一步专业化,服务深度随着开发实践的加入显得更加专业和细致。

  四、商业中心设计方法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城市商业中心,打造成功的城市商业中心所必备的以下三个特色元素:

  1、历史文化的沉淀为商业中心积累更多人气。

  城市商业中心除了投资外能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补充,实际上先为社会文化的开发,然后开始对新的商业业态和国际时尚的结合。每座城市都有与其自然景观相适应的历史和人文特色已经个性。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加上多年的文化沉淀,不用说本地居民对其热土有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外地游客除感叹优美的景观外,在精神与情感上也会产生一种落定的感觉。必然为城市商业中心积累更多的人气。

  2、业态的多元化为商业中心积聚更多商气。

  按照西方商业业态的'发展规律与人均GDP的关系,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GDP在1100美金以下,城市化水平在25%以下时,商业处于与农业经济相匹配的原始状态;当人均GDP从1100到XX美金,城市化在45%以下时,商业形态出现第一次升级,百货商场、商业街、批发市场等传统商业取代了农业时代的庙会、地摊、集贸市场,商品为工业化下的城市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当人均GDP从XX到4400美金时,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商业形态开始出现质的飞跃,多样化、规模化的现代商业应运而生,如大型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精品店等;当人均GDP在4400美金以上,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时,超越商业范畴的广义商业如SHOPPINGMALL、旅游地产、商务地产、物流等综合商业开始涌现,这一代商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区域进步的新动力。因此,业态的多元化不仅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消费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商业中心的繁荣。

  3、良好的自然景观与标志性建筑为商业中心提供更多体验。

  体验商业的核心就是增加人们购物过程中的愉悦感,这实际上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引起的消费模式,是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产物。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了,就开始关注情感价值,需要感情上的愉悦享受,这就是体验。良好的自然景观、标志性建筑以及合乎尺度的建筑室内外空间是这种体验式商业所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商业中心设计时应抓住商业中心的特色元素,将本地特色与商业建筑相结合,满足当地消费者消费以及心理层面的需求。

建筑开题报告14

  一、所选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训练,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掌握中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

  以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中学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校园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校园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设计概况

  独墅湖中学规划用地位于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独墅湖大道东段,距新区行政中心7.5公里,校区北临独墅湖百米宽景观带,西靠围墙子路及世纪花园,东靠星湖街路,南靠新昌路,场地平坦,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所给基地范围包括独墅湖中学部分及商学院部分的规划。规划总用地面积详见附件1、2。

  (二)设计要求

  为推动园区的稳步迅速发展,设计好具有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同时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提供面向不同对象的商学院规划,特对本方案提出如下要求:

  1、设计必须具备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以期成为苏州市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

  2、在满足中学(高中)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期下,力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方案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考虑,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为学生创造安静,美丽,空气新鲜的学习环境。

  4、校园的主要节点及工程管线必须满足园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5、符合国家相关现行设计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三)设计内容

  1、功能定位及规划规模

  校园包括中学及商学院两部分,中学部分规划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商学院部分20xx人全宿制。

  2、建筑组成及要求

  (1)中学(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

  a)教学部分

  ·普通教室 5000㎡

  ·实验室(生物实验室×4,物理实验室×4,化学实验室×4) 1500㎡

  ·公共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史地生室,音乐室)1500㎡

  ·合班教室×3 1000㎡

  b)办公部分

  ·教师办公 20xx㎡

  ·行政办公 500㎡

  c)图书阅览

  ·书库 200㎡

  ·学生阅览 500㎡

  ·教师阅览 350㎡

  d)食堂部分

  ·厨房 2400㎡

  ·用餐 4000㎡

  ·冷饮 100㎡

  e)宿舍部分 10000㎡

  f)后勤配套设施 1500㎡

  g)体育设施(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室内游泳池风雨操场,体操房 医疗室) 15000㎡

  (2)商学院(20xx人全宿制)

  ·办公 1200㎡

  ·教室 4800㎡

  ·机房 200㎡

  ·阶梯教室 800㎡

  ·宿舍 10000㎡

  3、建筑设计要求

  (1)文化性

  校园中的重要建筑或标志性建筑,要力求富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建筑的建设水平,折射校园的文化气息。

  (2)创新性

  要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度超前,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与景观、道路交通组织、生态设计等方面,在借鉴国内外校园先进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有所创新。

  (3)生态与节能

  要考虑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生态与节能设计,要考虑雨水、污水分流以及雨水的采集与利用。

  (四)设计深度

  1、设计说明

  (1)方案设计构思

  基本内容包括:地理区位、项目概况介绍、总体布局、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绿化系统、空间形态、建筑单体设计及建筑群的规划布置等。

  (2)功能布局说明

  (3)经济技术指标

  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公顷)、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

  用地平衡表:编号、用地类型、面积、备注。

  2、图纸

  (1)规划部分:

  a)区位图(比例不限)

  在城市总体规划图或上一层次规划图中基地的位置,并根据周边条件加以分析。

  b)校园规划总平面图 1/1000

  图中应标明:用地方位和比例,所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图,建筑层数,建筑使用性质,主要道路的中心线、道路转弯半径、出入口位置、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底层架空部分应用虚线表现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c)1/500教学中心区建筑组群、局部环境的平面规划设计(任选其一)

  d)鸟瞰图

  e)主要建筑单体或建筑群表现图

  f)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节点效果图

  g)规划分析图(比例不限)

  ·规划结构分析:应全面明确地表达规划的基本构思,用地功能关系,规划基地与周边的功能关系、交通联系和空间关系等。

  ·道路交通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道路的等级,车行和步行活动的主要线路,以及各类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规模等。

  ·绿化系统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类绿地的'范围、绿地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等。

  ·空间形态分析:应明确表现规划的空间系统、建筑高度分区、景观结构,以及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等。

  以上分析图的数量和表达内容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若不能完全表达规划意图时,可在图中附加文字说明。

  (2)建筑部分:

  a)主要建筑单体平面图

  b)主要立面图

  c)主要剖面图

  d)重要节点设计、技术设计等

  以上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不少于3个,选择其中1个主要建筑单体进行施工图深化,可以根据自己规划的特色进行选择,建筑单体高度不大于24米。

  3、建筑初步设计深度要求(补充知识)

  (1)平面图:各层平面

  a)底层各入口要画出踏步、花池、台阶等

  b)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c)确定门窗位置、大小(按比例画,不注尺寸)及门的开启方向

  d)楼梯要按比例尺寸画出梯段、平台及踏步,并标出上下行箭头;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地面标高

  e)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室的室内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

  f)标出剖面线及编号

  g)注明房间名称

  h)标图名及比例(比例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2)立面图:入口立面及侧立面

  a)外轮廓线画中粗线,地坪线画粗实线,其余画细实线

  b)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逢、檐口(女儿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c)尺寸标两道,即各层层高及建筑总高

  d)两端的轴线和编号

  e)注明图名及比例(比例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3)剖面图:1~2个剖面

  a)剖面应剖在高度和层数不同、空间关系比较复杂的部位

  b)剖切部分用粗实线,看见部分用细实线;地坪为粗实线,并表示出室内外地坪高差

  c)尺寸标两道,即各层层高及建筑总高

  d)标高:标注各层标高,室内外标高

  e)标图名及比例(比例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4)施工详图

建筑开题报告15

  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我国的建筑业得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建筑技术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技术以及低碳建筑的高科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程。最常见的土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基坑(槽)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设计标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项目通常都要确定场地设计平面,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自然地面改造成人们所要求的平面。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设计标高确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场地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所得的设计标高,还应考虑下述因素进行调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计算后进行。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以达到土方量的实际平衡;考虑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应提高或降低设计标高;根据经济比较结果,如采用场外取土或弃土的施工方案,则应考虑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变化,需将设计标高进行调整。场地设计平面的调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设计标高,则须重新计算土方工程量。

  2 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施工技术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较好时多采用天然浅基础,它造价低、施工简便。如果天然浅土层较弱,可采用机械压实、强夯、堆载预压、深层搅拌、化学加固等方法进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桩前的准备工作:打桩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清除妨碍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定位放线;设置供电、供水系统;安装打桩机等。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水准点设置不少于2个。在施工过程中可据此检查桩位的偏差以及桩的入土深度。打桩技术要点如下。

  打桩机就位后,将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并送至导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缓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然后固定桩帽和桩锤,使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周应有5~10mm 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打桩开始时,锤的落距应较小,待桩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锤击。用落锤或单动汽锤打桩时,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如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土面,则需用送桩管将桩送入土中时,桩与送桩管的纵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拔出送桩管后,桩孔应及时回填或加盖;多节桩的接桩,可用焊接或法兰锚接。目前焊接接桩应用最多。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桩之间如有间隙应用铁片填实焊牢,焊接时焊缝应连续饱满,并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打桩的质量控制:打桩的'质量检查包括桩的偏差、最后贯入度与沉桩标高,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桩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之内,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对于建筑物桩基,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桩数为4~16 根桩基中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

  3 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采用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智能布线配电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门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术。低碳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时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形式,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4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有更多优良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被运用到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还有更加注重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低碳建筑。

《建筑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建筑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建筑开题报告范文11-26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08-04

建筑学开题报告06-29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9篇)11-10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9篇11-10

建筑学开题报告9篇11-12

开题报告05-16

论文开题报告06-16

开题报告范例07-29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建筑开题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筑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二、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三、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四、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五、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 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 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 (3) 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 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 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 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 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六、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 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 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 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

  (4) 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 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 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七、进度计划

  第一周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

  第二周 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 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 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 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 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 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 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 软件测试 或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 软件测试

  第十六周 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

  第十七周 编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 毕业答辩

建筑开题报告2

  一、所选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训练,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掌握中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

  以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中学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校园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校园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设计概况

  独墅湖中学规划用地位于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独墅湖大道东段,距新区行政中心7.5公里,校区北临独墅湖百米宽景观带,西靠围墙子路及世纪花园,东靠星湖街路,南靠新昌路,场地平坦,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所给基地范围包括独墅湖中学部分及商学院部分的规划。

  规划总用地面积详见附件1、2。

  (二)设计要求

  为推动园区的稳步迅速发展,设计好具有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同时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提供面向不同对象的商学院规划,特对本方案提出如下要求:

  1、设计必须具备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以期成为苏州市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

  2、在满足中学(高中)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期下,力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方案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考虑,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Z合理,为学生创造安静,美丽,空气新鲜的学习环境。

  4、校园的主要节点及工程管线必须满足园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5、符合国家相关现行设计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三)设计内容

  1、功能定位及规划规模

  校园包括中学及商学院两部分,中学部分规划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商学院部分20xx人全宿制。

  2、建筑组成及要求

  (1)中学(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 a)教学部分

  〃普通教室5000O 〃实验室(生物实验室×4,物理实验室×4,化学实验室×4) 1500O

  〃公共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史地生室,音乐室)1500O 〃合班教室×3 1000O b)办公部分

  〃教师办公20xxO 〃行政办公500O c)图书阅览

  〃书库200O 〃学生阅览500O 〃教师阅览350O d)食堂部分

  〃厨房2400O 〃用餐4000O 〃冷饮100O e)宿舍部分10000O f)后勤配套设施1500O g)体育设施(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室内游泳池风雨操场,体操房医疗室) 15000O

  (2)商学院(20xx人全宿制)

  〃办公1200O 〃教室4800O 〃机房200O 〃阶梯教室800O 〃宿舍10000O

建筑开题报告3

  一、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工程应用价值

  题目: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分析

  课题来源:

  研究人从事炼钢厂房,连铸厂房以及与钢铁行业相关的`工艺平台,管道支架等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遇见采用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而一方面行业内对钢结构组合结构有防火要求,另一方面钢铁厂相比其他工业厂房更容易发生火灾,因此本研究拟以格构式钢管混凝土柱升温与降温受火性能研究为方向,考察破坏形态及其受火极限状态。

  二、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钟善桐. 钢管混凝土结构[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xx.

  2. 蔡绍怀. 现代钢管混凝土结构[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xx.

  3. 欧智菁, 陈宝春.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心受压面内极限承载力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xx, 27(4): 80-83.

  4. 廖彦波.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 清华大学, 20xx.

  5. 蒋丽忠, 周旺保, 伍震宇, 等. 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 20xx (9): 55-62.

  6. 陈宝春, 欧智菁.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xx, 41(1): 55-63.

  7. 周文亮. 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受力性能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20xx.

  8. Engesser F. Die knickfestigkeitgeraderstbe[M]. W. Ernst Sohn, 1891.

  9. Duan L, Reno M, Uang C. Effect of compound buckling on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built-up members[J]. Engineering Journal, 20xx, 39(1): 30-37.

  10. Razdolsky A G. Euler critical force calculation for laced column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xx, 131(10): 997-1003.

  11. Razdolsky A G. Flexural buckling of laced column with crosswise lattice[J]. Proceedings of the ICE-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xx, 161(2): 69-76.

  12. Razdolsky A G. Flexural buckling of laced column with serpentine lattice[J]. The IES Journal Part A: Civi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xx, 3(1): 38-49.

  13. Kawano A, Matsui C. Cyclic local buckling and fracture of concrete filled tubular members[C]//Proceedings of a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Construction in Steel and Concrete IV, ASCE. 20xx, 28.

  14. Kawano A, Sakino K. Seismic resistance of CFT trusse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xx, 25(5): 607-619.

  15. Kawano A, Sakino K, Kuma K, et al. Seismic resistant system of multi-story frames using concrete-filled tubular trusses[J]. Int Society of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s. Cupertino, CA, 20xx: 95015-0189.

  16. Kawano A, Matsui C.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russes with concrete filled tubular chords[C]//Proceedings of a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Construction in Steel and Concrete IV, ASCE. 20xx, 28.

  17. Klingsch W. New developments in fire resistance of hollow section structures[C]//Symposium on hollow structural section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1985.

  18. Klingsch W. Optimization of cross sections of steel composite columns[C]//Proc.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Special Volume, ASCCS, Fukuoka. 1991: 99-105.

  19. Lie T T, Cowan H J. Fire and buildings[M].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imited, 1972.

  20. Lie T T, Chabot M.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fire resistance of hollow steel columns filled with plain concrete[J]. 1992.

  21. Lie T T, Stringer D C. Calculation of the fire resistance of steel hollow structural section columns filled with plain concrete[J].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1994, 21(3): 382-385.

  22. Lie T T, Chabot M. Evaluation of the fire resistance of compression members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J]. Fire safety journal, 1993, 20(2): 135-149.

  23. Kodur V K R. Performance-based fire resistance desig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column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999, 51(1): 21-36.

  24. Wang Y C, Davies J M.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ire performance of non-sway load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assemblies with extended end plate connection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xx, 59(7): 819-838.

  25. Ding J, Wang Y C. Realistic modelling of thermal and structural behaviour of unprotected concrete filled tubular columns in fire[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xx, 64(10): 1086-1102.

  26. Hong S, Varma A H. Analytical modeling of the standard fire behavior of loaded CFT column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xx, 65(1): 54-69.

  27. 钟善桐. 钢管混凝土耐火性能研究的几个问题和方法[J].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 (上册), 1997.

  28. 贺军利, 钟善桐. 钢管混凝土柱耐火全过程分析[J].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 (上册), 1997.

  29. 钟善桐. 第六章钢管混凝土的防火[J]. 建筑结构, 1999 (7): 55-57.

  30. 查晓雄, 钟善桐. Behaviou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under fire[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xx, 9(3).

  31. 李易, 查晓雄, 王靖涛. 端部约束对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影响[J].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20xx.

  32. 徐超, 张耀春. 四面受火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抗火性能的分析[J].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 20xx.

  33. 王卫华, 陶忠. 钢管混凝土平面框架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 工业建筑, 20xx, 37(12): 39-43.

  34. 王卫华, 陶忠. 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结构温度场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xx (4): 18-21.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基础

  1.所需工程技术、研究条件

  本科硕士阶段所学习的课程:钢结构基本原理与设计、组合结构设计、结构抗火设计、有限单元法。

  研究条件:能够掌握有限软分析、熟悉结构设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所需经费,包含经费来源、开支预算(工程设备、材料须填写名称、规格、数量)

建筑开题报告4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

  选题的目的、意义

  众所周知,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其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从政府来讲,要做好对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与管理,监督企业把每个项目都圆满完成。从建设单位来讲,一定要把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协同施工单位把好建筑产品的质量关。从施工单位来讲,一定要保证施工时保证项目的质量合格,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从监理单位来讲,配合建设单位,结合相关的质量要求把建筑项目的监理工作做好,特别是质量的监理工作。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等,都应该首先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与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从而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企业自控能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研究动态

  “百年大计,质量 第一”是我国建设工程一贯坚持的方针,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国外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无论是在管理还是质量在其他的方面不仅有了很全面的法律法规,而且在这个建筑业里已经建立了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而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建筑业近年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影响最为严重,所以必须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行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的发展。

  2.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准备结合课堂所学理论和实习过程中实例,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理论依据: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于监管,是建设工程工作中永恒的主题。高质量的工程不仅给建设单位、社会带来了潜在的效益,而且也将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投资的需要,施工企业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做好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而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采访老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信息,进行对比概括。

  研究内容:

  1.分析我国现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政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如何做好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3.建设单位如何做好自身质量管理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4.加强质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些具体措施

  5.对本文的总结及预期成果展望

  3. 创新之处及预期研究成果

  本文运用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科学的阐述方法,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论证,希望本文提及的方法及措施能够真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形成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从而真正减少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系数。

  4.工作准备情况及计划进度安排

  20xx年1.20~20xx年2.19 论文选题

  20xx年2.19~20xx年3.1 开题报告

  20xx年3.2 ~ 20xx年3.25 撰写初稿

  20xx年3.26~20xx年4.26 论文修改

  20xx年4.27~20xx年5.10 论文定稿

  20xx年5.11~20xx年5.22论文答辩

  5.参考文献

  1、 陈军;丁保华;范晓虎;新时期项目业主施工管理的工作思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01期

  2、周江宁;浅谈施工时段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安徽建筑;20xx年02期

  3、彭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20xx年4月

  4、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建[20xx]151号

  5、徐波;徐波同志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xx年1月13日

  6、高齐圣、张嗣瀛;复杂科学与质量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xx年

  7、王祖和;工程质量持续改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xx年

  8、罗福午;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9、金国辉;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10、王一峰、李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M];20xx年3月

建筑开题报告5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一方面城市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城市问题,例如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城市用地的大举扩张也造成了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以及交通时间的增加带来的时间浪费。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城市不断立体化发展,一方面,高楼大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地下空间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增加,并且在空间内容上更加多样化,于是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将商业活动移至地下空间是很合适的,这可以将大量的人流引入地下,可以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也有利于地面环境的改善;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严寒多雪或酷热多雨地区,地下购物空间十分受人们的喜爱。而且随着地铁的发展,地下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增强,这给城市地下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德国、瑞典、法国、日本、加拿大(见图1.1)等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经营状况良好的地下商场。

  良好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魅力,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使人们能够与这个场所进行相互交流进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这个场所不仅可以休闲购物,还能感受到城市的特色环境和文化品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并促进健康、积极的社会活动,此外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更能深刻地显示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向人们传递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现代的信息,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它在现代城市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地下空间具有不同于地上空间的特殊性,从而形成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特殊心理感受。

  一方面地下空间存在着封闭、黑暗等天然的缺陷,这也使得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它只承担车辆停放、设备安置、轨道交通等对空间质量需求较低的城市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而产生知觉信息的减少,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减弱,从而容易引起不安和消极情绪。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善地下空间质量已经成为可能。在持续努力下,目前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正在不断改善地下环境的缺点,日益完善的人工光环境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应用,使得新建的地下购物中心已基本克服了空气污浊及气氛黑暗压抑的缺陷。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并且普遍存在重视物质属性但是忽略其精神意义的问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如我们所知,人是空间的主体,空间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出物质的场所,更要使处于其中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到满足。挪威建筑评论家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1现代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满足物质欲望的购物场所,还应该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精神享受的活动空间。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层面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个场所不能够使人们与其进行很好的精神交流,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个场所将会失去活力,从而走向衰落。本文从场所精神的角度研究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从场所的高度找出改善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品质的方法,营造出舒适亲切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氛围,把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打造成为展现城市日常生活的舞台,使城市特色得以延续,同时满足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结合场所精神理论对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如何塑造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更好的融为一体,从而为未来城市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正是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另外,本文研究的目的,还希望以北京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为例,将落脚点放在对具体地下商业公共空间的实证分析上,通过对其详细的研究,摸索。

建筑开题报告6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对自身健康开始更加关注,相应的对医疗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设计选题南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拟建于南阳市高新路与工农路交叉口,该用地位于城市繁华路段,东面和南面临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临居住区,总用地面积1.44ha,地势平坦,建筑高度将控制在50m以下。第七人民医院每日设计最高容量为1000人次,内部停车场,按平均每10人次设计一个停车位,停车位可布置在地下。另医院配置有4辆急救车,应设置专用停车场。南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建成,将会完善该城区的建设,并改善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流线较多,洁、污流线必须严格分开,从总平面布局到单体设计都有一系列的功能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本次设计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造型构成方式,熟悉医疗建筑的防火设计、结构设计及相关规范。同时,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相关资料的检索与利用,以及随着方案的不断深化,我们将接触到有关医疗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不但可以运用和发挥所学理论,而且将会大大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能力、表现技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通过该课题的综合性训练也将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状况:

  (1)《建筑设计资料集》(七)对医院各科室的诊疗程序、相应的`家具器械设备、平面空间组合布置、流线分析、出入口的布置要求等设计要点进行了讲解,并有相关设计示例、器械布置图片、室内透视等资料。

  (2)《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宏观地论述了医院的发生、发展;功能结构和建筑形态;区域卫生规划与总体布局,并对医院建筑的“变”与“应变”规律作了系统的分析评述。另外,还分别对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后勤供应等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和分析,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内涵,并有案例插图,例证分布涉及我国港台地区及亚欧、南北美洲的国家,基本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医院建设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3)加强医院绿化。中医院熬药间的大量药渣和厨房肥料可制作有机混合土肥,可用于屋顶花木或药苗养植,如北京同仁医院;巴西坎多纳利大学医院将台阶式的屋面绿化与地面绿化组成富于起伏变化的有机整体,扩大了楼层病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和自然景观界面。

  (4)高低层结合的双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类型:A、为底层部分全封闭连续板块上的高层塔楼,如丹麦哥本哈根的赫利夫医院,该方案还将护理单元的医、护值班室与住院医生宿舍合一,既方便就近护理,有免去空间的重复设置。B、底层部分开若干光井,或留出一条条槽口,强调自然采光通风,底层部分大体同层,条带之间根据需要,长度自由,布置潇洒。如瑞典桑兹伏尔医院。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主要内容:

  1、规划要求

  (1) 用地的东、南两面建筑控制线由用地红线后退10m,(如图中红线所示)。建筑物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道路交叉口黄线标示区域不得开出入口。

  (2)建筑层数不限,建筑高度控制在50m以下。

  (3)第七人民医院每日设计最高容量为1000人次,内部停车场,按平均每10人次设计一个停车位,停车位可布置在地下。另医院配置有4辆急救车,应设置专用停车场。

  2、设计要点

  (1)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南阳市高新路与工农路交叉口。该地段位于城市繁华路段,东面和南面临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临居住区,总用地面积(不包括职工生活区)为1.42公顷,医院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2000 m2以内。

  面积分配 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1:0.8:1.8

  (2)总平面综合解决分区、出入口、残疾人坡道、停车场、绿化、道路、日照、消防等问题。平面设计由公共部分、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理疗科、急诊科、办公区等组成,要求功能分区明确,科室布置合理人流避免往返交叉。 (3)综合考虑医院建筑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特殊要求。

  3、主要建筑功能空间

  (1)公用部分:主门厅、挂号室、病历室、候诊室、门诊办公室、接待室、公用厕所、杂用室、保健室、中药房(带划价)、西药房(带划价)门诊化验

  (2)内科:诊察室、治疗室、注射室(包括针灸)

  (3)皮肤科:诊察室、治疗室

  (4)儿科:预诊室、挂号及取药室、候诊室、诊察室、治疗室、专用厕所

  (5)功能检查:心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

  (6)理疗科:光疗室、电疗室、激光室

  (7)放射科:X光室、暗室、登记存片室、读片室、机修室、值班室

  (8)外科:诊察室、治疗室、门诊手术室、换药室、准备及消毒

  (9)妇产科: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妇科治疗、专用厕所、妇产手术室

  (10)五官科:眼科诊室、眼科暗室、耳鼻喉科诊室、口腔检查室、镶牙补牙、技工室

  (11)传染病:肛道门诊、肝炎门诊

  (12)急诊部:诊察室、治疗室、值班室、观察室、抢救室、专用厕所

  (13)行政办公:宿舍或办公、会议室

  (14)住院部:病房及附属套用房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1、结合自己所学和相关资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比较学习,并得出结论,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次设计:

  (1)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地地理气候、民俗文脉、经济政策和场地内外部环境。

  (2)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运用优秀案例中符合我国国情和本地经济、技术、地理气候、文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本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并尽可能推陈出新,提出建设性方案。

  (3)将各科分散的知识点结合成一张知识网,系统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该设计涉及多个学科,如结构、构造、施工、美学、心理学等,研究问题时应尽可能客观全面、并抓住主要矛盾,从总体着手,层层深入,有计划的、目标明确的完成每一个步骤。

  2、借助我校现有实验室、研究设备、图书馆相关资料及下载各种相关软件对结构、构造、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可行性分析。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一、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xx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93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xx)

  7、《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8、《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xx

  9、《全球大型综合医院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西)布罗托 编,李敏娜 译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二、调研情况

  1、南阳市中心医院

  2、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3、南阳医专一附院

  三、现有仪器、设备

  1、相关设计软件:Photoshop 5、sketchup 7.0、Autocad20xx、3DMAX等

  2、工程概预算软件

  3、建筑物理设备:卷尺、温度计、风速仪等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进度安排:

  1、实地调研(第1-2周)

  熟悉设计课题的内容与要求,查阅资料,对基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构思方案。

  2、资料收集与整理(第3-6周)

  3、撰写调研报告(第7-10周)

  形成文字说明+图标+基本分析图+图片的综合调研报告

  4、建筑设计一草(第11-15周)

  主要是加强对环境体量、功能的设计分析,用手绘的形式勾勒出小区总平面图。

  5、建筑设计二草(第16-22周)

  在一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加强细部设计内容。

  6、建筑设计三草(第23-28周)

  7、成果出图撰写毕业论文(第29-32周)

  出图,撰写不少于5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并以此基础制作ppt讲稿。

  8、准备毕业答辩ppt(第33-35周)

建筑开题报告7

  1消费文化下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目前仍是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产业,其主要是指在现代的消费文化影响下,设计师以科学为基础,结合不同城市的消费文化和人们整体的消费水平,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征、特殊构造、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规定的标准,运用建筑美学原理,采用物理化学技术手段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完善的、合理的、优美舒适的消费空间环境,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理性空间设计创造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经历了许多品位与思想演变的艰辛历程,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与质量的提升不断创新设计出一些新的独特的设计风格。然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也使人们的消费和居住环境面临着生态破坏、温室效应、能源短缺等错综复杂的问题。

  2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问题分析

  2.1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规范不明确

  现阶段由于我国相关产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面对巨大的消费刺激,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公司的日益增多,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对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设立较详细的行业标准,加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全国各地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不规范从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恶性的行业竞争严重影响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质量,甚至侵害了居住者的身体利益,比如涂料用量不合理、化学配料过量等问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不够,这破坏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市场竞争秩序。

  2.2设计师队伍素质不高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十分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和设计美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内许多缺乏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空间设计专业,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开办了一些空间设计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这使得空间设计的设计师队伍在数量上得到了壮大,但质量却不高,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设计师们往往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装饰,缺乏创新意识,艺术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缺少建筑空间设计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设计技术,盲目的追逐时尚,偏向于盲目仿造风格,不懂得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看成仅仅是装饰材料的运用,忽视了节能环保问题,忽视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消费文化品味和技术内涵。

  2.3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缺乏创新精神

  现如今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往往喜欢仿照国外的或传统的设计风格,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形式较单一、复合性较差、艺术表达方式抽象模糊,未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时代精神和传统的历史传统不明显,没有对人类消费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因而在现阶段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中很少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大部分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停留在对国内外设计风格表面形式上的抄袭,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和流派的表面接受取代自我创新,忽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层次精神含义,使得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市场出现刻板、乏味的`局面。

  3完善未来建筑空间设计的策略

  3.1明确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规范

  由于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的美学原理、艺术审美和施工构造等各方面的知识,因而我们必须规范设计行业的运作机制,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人性化管理,明确行业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因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和消费文化,保障人民健康,达到人文、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健康性、亲和性、舒适性、环保性、自然性和行动性的需求。

  3.2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建立起对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培训考核评估奖励机制。设计师要自觉丰富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创新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技术,理清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逻辑,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设计材料、合理运用装饰材料,独创风格,使居住者、消费者与自然界的联系,忠实于自己的设计思想,不被外在的意志左右,将自己的消费文化品位、艺术素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大胆的发挥自己的设计潜能,将建筑物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

  3.3倡导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精神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要追求设计装饰的科技智能化、高度民族化、生态、绿色环保化,必须结合现代的高新技术,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潜能。科技智能化的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居住区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设计行业要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设计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消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实现现代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现代化。设计人员应当保留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即使居住区商业建筑达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表现出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设计要求,使得人们在满足了对消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又回归自然,这将成为未来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未来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更加注重独创风格的生态美学设计,设计行业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倡导节约意识和循环利用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加强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倡导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精神,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独特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手段,实现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规范化和低碳化。

建筑开题报告8

  摘要:BIM (建筑信息模型) 是当前建筑行业中一种新兴的技术, 其从问世至今, 受到了建筑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BIM技术的应用, 从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 其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也不断显现出来, 基于此, 本文总结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BIM; 安全管理; 措施;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提升, 各类超高层、异形结构等建筑受到了国内城市的广泛欢迎, 然而这类建筑也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BIM技术因其具备可视化、动态化、协调性、模拟性等优势特征, 其对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相比于以往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应用BIM技术能够促使项目管理人们能够及时直观的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并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此外, 应用BIM技术,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三维动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告知、安全警示等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有利于现场施工人员更加形象的了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由此可见, 研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1—1 可视性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建筑的可视化水平, 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着建筑全面的物理信息和功能信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利用BIM模型, 能够方便的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这对现场安全布置, 各类防护搭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 模拟化

  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地质环境、裂缝、沉降等进行模拟, 进而对建筑结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提升建筑的稳定性。BIM为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不同类型建筑系统发挥了各自的建筑运行功能。在建筑项目施工前, BIM可以对存在危险性的工作进行模拟实验, 例如深基坑支护施工、脚手架搭设、悬挑架搭设、吊篮施工等, 从而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1—3 优化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 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等, 利用BIM模型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以及优化后, 从而有利于优化管理决策。

  2、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 当前建筑企业这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 一些年龄偏大的安全管理人员思想比较保守, 对新技术的应用显得不适应, 导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建筑单位重视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也因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而深受阻碍。

  2—2 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有待提升

  BIM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 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起步晚, 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少, 安全管理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 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欠缺, 这也导致BIM技术的一些安全管理功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BIM技术的运用

  3—1 建立施工安全指标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 想要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 首先要建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指标, 实现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预算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准确计算和分析, 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实施;同时, 通过对建筑生命周期的精确统计, 能够为建筑施工安全的指标评估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因此, 建立基于BIM的施工安全指标, 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 能够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管理实践操作相结合, 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确保建筑项目施工阶段顺利、安全、高效的完成。

  3—2 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可以利用BIM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 该项任务是建筑施工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关系着施工现场的安全, 施工方案防护性能的确立, 是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只有使用BIM技术, 对施工方案防护性能进行确立, 达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高强度指标, 才能真正切实保障施工安全,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 利用BIM对建筑支模体系进行验算, 确保支撑方案的安全合理性。可见, 在现代化建筑的施工中, 使用BIM技术确立施工方案防护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 在使用BIM技术的过程中, 应该做好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长期研究, 综合考虑各项施工因素, 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天气变化、地质条件、人工、材料的市场情况等各项因素, 使得BIM技术能够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真正发挥防护作用。除此之外, 在研究BIM技术在建筑安全防护管理的过程中, 还应该考虑在施工周期中的各个施工环节。一般情况下, 建筑安全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运行阶段。

  3—3 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检查

  BIM技术还能够应用于高层建筑项目的安全检查中, 通过BIM平台, 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工艺操作进行模拟, 通过平台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以及信息的整合, 然后利用BIM技术参数化、可视化的功能, 建立高层建筑进行安全检查模型,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并通过隐患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实现施工的安全进行,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4 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协同、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BIM技术主要用于现场的施工管理, 将现场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反馈给施工管理人员, 以便及时得到处理,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减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 首先登录BIM应用界面, 然后将施工现场的相关照片传输至BIM应用中, 填好相应的选项, 包括项目名称、轴线等具体参数。利用BIM移动终端采集现场数据, 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协同管理, 将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以数据的形式传输至BIM应用中, 然后将这些数据关联至BIM模型, 利用BIM可视化的功能, 对现场问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来, 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现场的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 并进行精确的定位, 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5 运用BIM技术进行安全培训

  在传统的安全培训中, 内容主要是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真正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隐患的消除方法提到的比较少, 口号多于实际, 并且培训方法单一, 这种方法进行培训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后来在安全培训中增加了信息技术的使用, 使得安全培训更加形象化, 但是仍然缺乏数据, 实际应用性比较差, 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安全培训的流程化。如上所述,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因此, 可以在建筑施工中通过模型的建立查看施工现场的动态变化, 了解现场信息, 排除施工安全问题。利用BIM技术, 还可以创建安全内容数据, 有安全培训数据的人员可以学习新的施工方案, 新机械的操作方法等, 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 大大提高了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 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安全施工培训才能达到预估的水准,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结束语

  目前, 我国的经济、技术都处于发展阶段, 极大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同样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所以, 建筑工程的优良管理, 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同时还可以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局掌控, 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控制现场的施工安全。所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首先要推广BIM技术的使用, 其次, 管理人员要掌握BIM技术的应用技巧, 通过BIM技术的使用, 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强化施工质量, 保障建筑业在发展上开辟新高度。

建筑开题报告9

  题 目:泰安某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7-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 要求我们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技术规范、方针和政策,并能够正确查询和使用。

  3.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学会针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广泛而尽可能地搜集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了解本专业现状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 培养自己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实际问题,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二、本课题的主要设计研究内容(提纲)

  1)先熟悉设计资料,准备必要的设计手册,材料等;

  2) 根据提供的建筑图纸和其他资料规范等以及教师给定的设计地点,计算夏、冬两季冷、热、湿负荷;

  3) 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包括确定室内送风状态,送风量,新风量及换气次数,确定夏、冬两季空气处理过程等;

  4) 确定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进行气流组织方面的计算;

  5)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6) 空调系统设备的选择与机房的布置,如风道,选择风机型号等,;

  7) 绘制空调系统施工图纸,图纸绘制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表达准确,图面整洁;

  8)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原始条件,设计计算公式和相关数据,文字说明及附图,字迹工整,计算准确,简明扼要。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高层建筑先后在美、欧等层或大型民用建筑。经多年的引进、消化与经济发达地区兴起。迄今,遍及世界的许多研究开发,迄今有关空调设备生产厂家和年现代化都市,高层饭店、百货商场、办公大楼设备台数均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产品的品楼及多功能的商用、居住建筑已比比皆是,性能日趋完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且还将保持与日俱增的势头。

  高层建筑形成了国产品逐步取代进口产品的局面。迅速发展向传统的空调方式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按国内的应用现状来看,存些新的实用系统应运而生。在的问题不少:设备制造品种少,未能完善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节约建筑空间、适系列化;制造工艺水平仍较落后自控设备空间负荷需求参差和多变,以及运行经济配套与调节性能提高等方面问题尚多。产品性能方面,作为“空气——水”空调系统主性能测试缺乏统一标准,性能资料不全, “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的这全性能曲线可供设计选型;对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已经显示出它特殊的价值和工况缺乏深入分析,设计计算尚无生命力。()美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风学、规范化的作法,设计人员易于忽视对设机——盘管机组(FCU)的开发,现已拥有具备实际应用条件作认真研究,往往以“足够众多的厂家和高额的年产数量。他们在实现保险的观念粗略地确定其型号、规格,使机组标准化、系列化的基础上,着力追求小负荷计算的数据丧失利用价值,设备选型也型、轻量、高教、低噪声和低电耗,不断完不经济、合理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暖通空调机组功能与调节性能。探索新型机组型空调技术工作者努力加以解决,以期进一步扩大这种空调方式的应用。用为采光、通风及外观造型的需要。对于现于新风采集。代办公楼来说,前两项作用已不突出。办公房的布置采用传热学的角度来看,同样面积的外窗和外墙,廊式。这样可利用走廊回风,减少因设回风在单位时间内的冷、热损失,外窗是外墙的管道而引起的空间浪费。5倍(冬季)至1O倍(夏季)。因此,为使房间美观、协调,要求建筑约能量,应尽可能减少外窗面积。师能在设备工种进行施工图设计前,提供室空调机房应尽量设于被空调房间内天花分格图。便于风口、灯具及喷洒头的中部,以便于风管布置。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送风口的调节问题

  2)如何确定空调房间室内设计参数和室外设计参数。

  3)怎样计算空调房间的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及空调系统送风量、新风量。

  4)如何确定空调系统水系统方式。

  5)怎样进行空调系统的设备选择与机房布置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空气调节系统的划分应考虑运转和调节的`灵活与经济性。多层建筑的系统划分应根据各层平面布置和机房的位置等条件而定,尽量做到风管布置合理,系统运转灵活而经济,空调系统不宜太大以便于调节和减少噪声。国外在大型办公室设计中,在周边区采用风机盘管时,新风的补给常由内区系统提供。因风机多档变速,在冷量上能由使用者直接进行一定的调节。

  熟悉建筑图纸,明确毕业设计的内容,了解建筑物的等级,建筑的结构及功能,平面布置情况,空调房间和机房布置位置。对空调房间进行负荷计算,并进行汇总。根据建筑结构和设计规范以及查阅的资料确定出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空调系统的风系统和水系统设计,确定出各风管段的规格尺寸和各水管段的管径,选择出空调系统设备和布置机房。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本次设计共16周,含实习两周。3月8日~3月12日完成开题报告

  (一)基础部分(0.5周完成)

  (二)负荷计算(2周完成)

  (三)系统方案确定(1周完成)

  (四)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0.5周完成)

  (五)气流分布校核计算(0.5周内完成)

  (六)风道与噪声(1周内完成)

  1.风道的布置与设计计算,风机的选择或校核(0.5周成)

  2.噪声校核与消声设计(0.5周内完成)

  (七)冷热源(0.5周内完成)

  (八)空调与采暖水系统设计(1周内完成)

  (九)、施工图设计(6周完成)

  七、参考文献

  陆亚俊,马最良,邹平华。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明星,黄虎。舒适性空气调节系统的节能分析。水利电力施工机械,20xx(2)

  马最良,姚杨,主编。民用建筑空调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建设部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

  艾学良 暖通与空调常用数据手册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开题报告10

  一、毕业设计主题:

  施工组织设计

  二、设计目的、特点和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经济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这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有序、高效、科学、合理进行的保证。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特点,施工组织设计为单项工程编制。一般来说,各施工企业独立进行编制。它技术性强、综合性强,要求编制人员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项目和业主、设计和监理的特殊要求,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地方规范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满足指导和控制施工过程、在一定资源条件下实现项目技术经济效益、实现施工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最终基本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扩大深度和范围,评价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实现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总结和施工方法体系,扩大技术积累,加快技术改造,使新技术成果能够应用于施工组织设计。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应大力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重视高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拓宽智力资源的传播渠道,全面改进传统的编制方法,使信息在各种生产力要素中发挥核心作用,逐步实现建筑信息的自动化、机械化、模块化和系统化,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三、设计表达的内容:

  1 .总结了本课题涉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工作条件。

  3、施工完成后的.工作总结和施工感悟。

  四、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分析:

  1.任务要求:

  通过这种设计来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专业服务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一幅完美的大学神火图。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设计能力,然后系统地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掌握和培养桥梁桩基施工方法、初步设计预算设计理论和具体设计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突发问题的反应、现场沉降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设计图表。上班后为自己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2.目标分析:

  这次的目标是把我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建构对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在于在实际过程中应用知识和在实际过程中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这不仅需要坚实的知识库,还需要良好的沟通、领导、组织和规划能力。

  五、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和进度:

  1.7-8月施工现场考察。

  2.编写8月至9月前期工作的总结和理解。

  3.9月至10月制作“电子开标报告”

  4.从20xx年10月至11月,对开始报告进行进一步修改,不要交给讲师。

建筑开题报告11

  1、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意义远远超过能源的节约。它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有机综合,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创造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空间。它对于建筑领域的革命意义可以从技术、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审视。

  3.1技术意义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绿色建筑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们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理念,环境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未来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由此也进入一个从生态伦理提倡向生态实践研究深化的新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深化与发展在材料、设备、形态学等不同的领域展开,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与其它设计元素的整合也开始从过去的简单叠加、更多关注外围护结构本身的设计向技术与建筑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转变,逐渐成为了绿色建筑系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绿色建筑技术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

  3.2社会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地方文化的延续两个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首要社会意义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看作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原则是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健康的建筑空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是为设计人员所垄断的专业工具,而是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开发商、业主、市民等所共同拥有的评价工具。它的开发打破了以往专业人员的垄断局面,积极鼓励市民等公众人员的参与。

  3.3经济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济意义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系统全寿命

  关于绿色建筑方面论文范文集340;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经济问题整合到从建材生产、设计、施工、运行、资源利用、垃圾处理、拆除直至自然资源再循环的整个过程。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不完全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师同样对于制度的健全负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将相关的政策问题纳入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成为系统解决建筑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重要方面。在微观的层面,目前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设计策略都更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运作方式,并据此对具体的技术策略进行调整。

  3.4伦理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无论各个国家的评价体系在结构上有多大差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减小生态环境负荷,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人类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态度,体现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对立向统一的转变。

  4、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5、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5.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由于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发展,统一性的量化指标体系还没有确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数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集中表现为各地争上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人海战术,一旦国家限制建设规模,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水平低下。

  (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着力建筑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

  (3)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中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镇建设必须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从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

  (4)精心施工,降低资源消耗,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

  5.2外部效果给建筑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强建筑工程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在项目成本上体现为将部分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合理流动。

  6、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业建筑经济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不断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则为:

  (1)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

  (2)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

  (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4)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

  (5)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总结:上文中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来的设计中如何掌握绿色建筑的一个度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揣摩,相信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一种趋势。

建筑开题报告12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项目管理,是一种公认的高效项目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项目管理就是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保证项目达到其总体目标,包括费用、质量以及时间目标等[1-6]。因此,对于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还可以直接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优化资源的配置。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的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成本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相关决策的实施来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任务过程[7,8]。它是一个极为繁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同时还需要成本与时间的投入[9-12]。所以,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发挥人的创造力。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课题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案及难点

  五、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本课题通过对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体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分析总结目前的项目工程管理在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上的优缺点,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

  本课题的可能创新点是从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体上出发,具体分析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并且提出新的提高成本,规避风险的项目管理方案。此外,更多的研究是单独的研究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问题,而本课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寻找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更好的开展项目管理。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韩倩倩.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一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xx,05:67-70.

  [2]古映方.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xx,08:145-148.

  [3]邓君,杜立祥,孟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成本控制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xx,10:86.

  [4]Feng Guo, Yan Chang-Richards, Suzanne Wilkinson, Ti Cun Li, Effects of project governance structures on the management of risks in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5, July 20xx, Pages 815-826;

  [5]Albert Lester, Chapter 2 - Project Manage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Control (Sixth Edition), edited by Albert Lester, Butterworth-Heinemann, Oxford, 20xx, Pages 7-10;

  [6]赵育成.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xx,06:11-14.

  [7]隆青玲. 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xx.

  [8]贾璞敏.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xx.

  [9]殷小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xx.

  [10]祝宝靖. 采用BT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xx.

  [11]李永胜.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xx.

  [12]刘慧霞.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施工安全成本分析[D].同济大学,20xx.

  [13]方桐清. 建筑工程保险机制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14]张明轩.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xx.

  [15]张志宏.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xx.

  [16]宋丹.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xx.

  [17]毕星. 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xx.

  [18]卢梅.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19]张相勇.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xx.

  [20]梁爽,毕继红,刘津明. 建筑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J]. 天津大学学报,20xx,05:664-669.

  [21]陆庆.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 山西建筑,20xx,07:227-228.

  [22]刘曦,鞠朝友. 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xx,01:213-214.

  [23]代永双. 工程风险管理在银泰—航华地下过街通道工程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20xx,05:90-93.

  [24]菅敏. 浅析项目工程目标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08:105-106.

  [25]张信. 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xx.

  [26]李言亮,曹卫青. 煤炭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浅谈[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xx,12:167-168.

  [27]张黎智. 分析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xx,04:346.

  [28]孟向军. 建筑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10:103.

  [29]赵天亚. 浅析加强建筑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J]. 科学之友,20xx,06:104+132.

  [30]王荣杰. 谈做好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J]. 安徽建筑,20xx,02:108-110.

  [31]陈翊斌. 试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我国的对策[J]. 当代经理人,20xx,06:118-119.

  [32]卿姚,王月明. 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02:193-196.

  [33]Ranga V. Ramasesh, Tyson R. Brown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ackling knowable unknown unknowns in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4, May 20xx, Pages 190-204;

  [34]Jalal Ramazani, George Jergeas, Project managers and the journey from good to great: The benefits of invest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Available online 9 May 20xx.

  [35]Blaize Horner Reich, Andrew Gemino, Chris Sauer, How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acts performance in projects: An empiric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4, May 20xx, Pages 590-602;

  [36]Marc Lappe, Konrad Spang, Investments in project management are profitable: A case study-base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ume 32, Issue 4, May 20xx, Pages 603-612;

  [37]贺铭. 工程项目风险及风险评价方法[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S1:60-65.

  [38]刘强,江涌鑫.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框架与案例分析[J]. 项目管理技术,20xx,12:59-64.

  [39]Atkinson R. Project management: cost, time and quality, two best guesses and a phenomenon, its time to accept other success criter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 17(6): 337-342.

  [40]Steyn H.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beyond critical chain schedul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xx, 20(1): 75-80.

  [41] Grey S, Walker P.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Managing risk in large projects and complex procurements[M]. J. Wiley, 20xx.

  [42] Khang D B, Myint Y M. Time, cost and quality trade-off in project management: a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 17(4): 249-256.

建筑开题报告13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城市商业中心是一个城市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志,是城市居民购物、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对整个城市居民的集散以及城市的规划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在建设商业中心。

  之所以选择广电中心为课题,是因为商业中心不仅负责组织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通过组织该地区或跨地区的商品交换、市场活动,直接促进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休闲化商业业态将成为大趋势。因此,做商业中心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把握住建筑设计的方向,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复杂流线关系的能力,见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城市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角度出发,城市商业中心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规模体量以及功能定位等因素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城市的商业中心等级体系分为都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和特色级四个等级。无论是世界或是中国,近数十年来城市化步伐都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高度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推进了城市扩展的速度。商业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情况下,怎样在复杂的城市地域结构中优化商业中心布局,就成为愈益紧迫的实践课题。对于现代化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问题,早期曾有美国学者所提出的同心带模式、扇形模式(功能区模式)和多核模式;中期曾有日本学者提出的多中心模式,以及中国和前苏联所提出的分散集团模式;近期则普遍提倡一种多层向心环带模式。

  如果加以适当归纳,现代化城市地域结构所取模式基本上有三种,即:

  ①向心集中型,是现今世界上许多中小城市所取模式;

  ②离心分散型,矿业城市多以取此种模式为主;

  ③向心分散型,则是当今大城市的规划大多趋向采取的一种模式。

  实践中现代商业中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理论界对建筑综合体的研究逐步深入。从传统的对过去的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研究,逐步转向单体建筑向复合型建筑的整体的研究深入。

  主要表现为三块:

  第一块是已有专业的研究队伍;

  第二块是在大学里面,关于综合体理论的研究;

  第三块是海归派的学者的研究。城市综合体是中国改革开放下的发展大方向。

  第二个方向是从实践当中,出现了三支力量。

  第一支力量是以大型购物中心为载体,逐步发展新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第二支力量是以休闲为业态的休闲综合体和旅游设施综合体,以及以写字楼为主体的写字楼综合体,都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尝试。比如像中信城市广场,万象城都是以商业为主的。

  第三支力量以创意地产为主的复合型业态配套的一个主力军的创业地产综合体。

  实践当中第三个方向是,一批专业的、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公司的出现,它与传统的地产顾问公司不同。商业综合体跟传统地产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综合体要了解区域商业中不同层级的商业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商业建筑形态,以及它所能承载商业的功能。所以专业服务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机构随之产生,也使商业地产专业服务机构进一步细化、进一步专业化,服务深度随着开发实践的加入显得更加专业和细致。

  四、商业中心设计方法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城市商业中心,打造成功的城市商业中心所必备的以下三个特色元素:

  1、历史文化的沉淀为商业中心积累更多人气。

  城市商业中心除了投资外能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补充,实际上先为社会文化的开发,然后开始对新的商业业态和国际时尚的结合。每座城市都有与其自然景观相适应的历史和人文特色已经个性。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加上多年的文化沉淀,不用说本地居民对其热土有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外地游客除感叹优美的景观外,在精神与情感上也会产生一种落定的感觉。必然为城市商业中心积累更多的人气。

  2、业态的多元化为商业中心积聚更多商气。

  按照西方商业业态的'发展规律与人均GDP的关系,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GDP在1100美金以下,城市化水平在25%以下时,商业处于与农业经济相匹配的原始状态;当人均GDP从1100到XX美金,城市化在45%以下时,商业形态出现第一次升级,百货商场、商业街、批发市场等传统商业取代了农业时代的庙会、地摊、集贸市场,商品为工业化下的城市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当人均GDP从XX到4400美金时,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商业形态开始出现质的飞跃,多样化、规模化的现代商业应运而生,如大型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精品店等;当人均GDP在4400美金以上,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时,超越商业范畴的广义商业如SHOPPINGMALL、旅游地产、商务地产、物流等综合商业开始涌现,这一代商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区域进步的新动力。因此,业态的多元化不仅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消费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商业中心的繁荣。

  3、良好的自然景观与标志性建筑为商业中心提供更多体验。

  体验商业的核心就是增加人们购物过程中的愉悦感,这实际上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引起的消费模式,是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产物。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了,就开始关注情感价值,需要感情上的愉悦享受,这就是体验。良好的自然景观、标志性建筑以及合乎尺度的建筑室内外空间是这种体验式商业所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商业中心设计时应抓住商业中心的特色元素,将本地特色与商业建筑相结合,满足当地消费者消费以及心理层面的需求。

建筑开题报告14

  一、所选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训练,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掌握中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及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

  以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中学设计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校园整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及校园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设计概况

  独墅湖中学规划用地位于苏州工业园(江苏)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独墅湖大道东段,距新区行政中心7.5公里,校区北临独墅湖百米宽景观带,西靠围墙子路及世纪花园,东靠星湖街路,南靠新昌路,场地平坦,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所给基地范围包括独墅湖中学部分及商学院部分的规划。规划总用地面积详见附件1、2。

  (二)设计要求

  为推动园区的稳步迅速发展,设计好具有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同时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提供面向不同对象的商学院规划,特对本方案提出如下要求:

  1、设计必须具备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以期成为苏州市一流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中学。

  2、在满足中学(高中)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期下,力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方案设计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考虑,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为学生创造安静,美丽,空气新鲜的学习环境。

  4、校园的主要节点及工程管线必须满足园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5、符合国家相关现行设计规范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三)设计内容

  1、功能定位及规划规模

  校园包括中学及商学院两部分,中学部分规划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商学院部分20xx人全宿制。

  2、建筑组成及要求

  (1)中学(在校生3000人,考虑20xx人住宿)

  a)教学部分

  ·普通教室 5000㎡

  ·实验室(生物实验室×4,物理实验室×4,化学实验室×4) 1500㎡

  ·公共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史地生室,音乐室)1500㎡

  ·合班教室×3 1000㎡

  b)办公部分

  ·教师办公 20xx㎡

  ·行政办公 500㎡

  c)图书阅览

  ·书库 200㎡

  ·学生阅览 500㎡

  ·教师阅览 350㎡

  d)食堂部分

  ·厨房 2400㎡

  ·用餐 4000㎡

  ·冷饮 100㎡

  e)宿舍部分 10000㎡

  f)后勤配套设施 1500㎡

  g)体育设施(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室内游泳池风雨操场,体操房 医疗室) 15000㎡

  (2)商学院(20xx人全宿制)

  ·办公 1200㎡

  ·教室 4800㎡

  ·机房 200㎡

  ·阶梯教室 800㎡

  ·宿舍 10000㎡

  3、建筑设计要求

  (1)文化性

  校园中的重要建筑或标志性建筑,要力求富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建筑的建设水平,折射校园的文化气息。

  (2)创新性

  要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度超前,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与景观、道路交通组织、生态设计等方面,在借鉴国内外校园先进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有所创新。

  (3)生态与节能

  要考虑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生态与节能设计,要考虑雨水、污水分流以及雨水的采集与利用。

  (四)设计深度

  1、设计说明

  (1)方案设计构思

  基本内容包括:地理区位、项目概况介绍、总体布局、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绿化系统、空间形态、建筑单体设计及建筑群的规划布置等。

  (2)功能布局说明

  (3)经济技术指标

  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公顷)、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

  用地平衡表:编号、用地类型、面积、备注。

  2、图纸

  (1)规划部分:

  a)区位图(比例不限)

  在城市总体规划图或上一层次规划图中基地的位置,并根据周边条件加以分析。

  b)校园规划总平面图 1/1000

  图中应标明:用地方位和比例,所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图,建筑层数,建筑使用性质,主要道路的中心线、道路转弯半径、出入口位置、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底层架空部分应用虚线表现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c)1/500教学中心区建筑组群、局部环境的平面规划设计(任选其一)

  d)鸟瞰图

  e)主要建筑单体或建筑群表现图

  f)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节点效果图

  g)规划分析图(比例不限)

  ·规划结构分析:应全面明确地表达规划的基本构思,用地功能关系,规划基地与周边的功能关系、交通联系和空间关系等。

  ·道路交通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道路的等级,车行和步行活动的主要线路,以及各类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规模等。

  ·绿化系统分析:应明确表现出各类绿地的'范围、绿地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等。

  ·空间形态分析:应明确表现规划的空间系统、建筑高度分区、景观结构,以及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等。

  以上分析图的数量和表达内容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若不能完全表达规划意图时,可在图中附加文字说明。

  (2)建筑部分:

  a)主要建筑单体平面图

  b)主要立面图

  c)主要剖面图

  d)重要节点设计、技术设计等

  以上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不少于3个,选择其中1个主要建筑单体进行施工图深化,可以根据自己规划的特色进行选择,建筑单体高度不大于24米。

  3、建筑初步设计深度要求(补充知识)

  (1)平面图:各层平面

  a)底层各入口要画出踏步、花池、台阶等

  b)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c)确定门窗位置、大小(按比例画,不注尺寸)及门的开启方向

  d)楼梯要按比例尺寸画出梯段、平台及踏步,并标出上下行箭头;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地面标高

  e)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室的室内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

  f)标出剖面线及编号

  g)注明房间名称

  h)标图名及比例(比例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2)立面图:入口立面及侧立面

  a)外轮廓线画中粗线,地坪线画粗实线,其余画细实线

  b)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逢、檐口(女儿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c)尺寸标两道,即各层层高及建筑总高

  d)两端的轴线和编号

  e)注明图名及比例(比例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3)剖面图:1~2个剖面

  a)剖面应剖在高度和层数不同、空间关系比较复杂的部位

  b)剖切部分用粗实线,看见部分用细实线;地坪为粗实线,并表示出室内外地坪高差

  c)尺寸标两道,即各层层高及建筑总高

  d)标高:标注各层标高,室内外标高

  e)标图名及比例(比例用线段比例尺表示)

  (4)施工详图

建筑开题报告15

  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我国的建筑业得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建筑技术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技术以及低碳建筑的高科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程。最常见的土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基坑(槽)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设计标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项目通常都要确定场地设计平面,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自然地面改造成人们所要求的平面。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设计标高确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场地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所得的设计标高,还应考虑下述因素进行调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计算后进行。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以达到土方量的实际平衡;考虑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应提高或降低设计标高;根据经济比较结果,如采用场外取土或弃土的施工方案,则应考虑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变化,需将设计标高进行调整。场地设计平面的调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设计标高,则须重新计算土方工程量。

  2 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施工技术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较好时多采用天然浅基础,它造价低、施工简便。如果天然浅土层较弱,可采用机械压实、强夯、堆载预压、深层搅拌、化学加固等方法进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桩前的准备工作:打桩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清除妨碍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定位放线;设置供电、供水系统;安装打桩机等。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水准点设置不少于2个。在施工过程中可据此检查桩位的偏差以及桩的入土深度。打桩技术要点如下。

  打桩机就位后,将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并送至导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缓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然后固定桩帽和桩锤,使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周应有5~10mm 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打桩开始时,锤的落距应较小,待桩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锤击。用落锤或单动汽锤打桩时,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如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土面,则需用送桩管将桩送入土中时,桩与送桩管的纵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拔出送桩管后,桩孔应及时回填或加盖;多节桩的接桩,可用焊接或法兰锚接。目前焊接接桩应用最多。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桩之间如有间隙应用铁片填实焊牢,焊接时焊缝应连续饱满,并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打桩的质量控制:打桩的'质量检查包括桩的偏差、最后贯入度与沉桩标高,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桩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之内,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对于建筑物桩基,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桩数为4~16 根桩基中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

  3 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采用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智能布线配电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门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术。低碳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时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形式,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4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有更多优良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被运用到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还有更加注重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低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