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开题报告

时间:2022-07-19 13:18:48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数学开题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开题报告

数学开题报告1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习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习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习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习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习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习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习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习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平,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习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如课前预习、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数学开题报告2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

  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

  2 、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

  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

  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

  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xx年3月—20xx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xx年11月—20xx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xx年9月—20xx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3—20xx.5)

  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6—20xx.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20xx.11—20xx.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8—20xx.12)

  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数学开题报告3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习、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习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平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习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习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习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习,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习,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习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习、复习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习或者复习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习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数学开题报告4

  一、选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数学进入复习阶段往往会出现好多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深思这个问题,认真探讨复习方法,做好规律总结。

  二、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理论依据:

  (1)熟悉教材、了解掌握现阶段数学各章节的内容、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自然过渡。

  (2)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相关问题,把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

  实用价值:

  (1)提高复习课型教学的实效性;

  (2)探索复习课型的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

  (3)形成复习课型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四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创新意识、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心。

  四、研究内容

  1、目前,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现状,常见复习课堂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模式。

  2、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保证四年级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深入课堂调研,主要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分析、研究教师总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行动研究法:针对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诊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付诸行动,不断实践、不断研究,在实践中增强认识,不断完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1)确定四年级为实验班。

  (2)学习相关理论

  (3)确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在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实践研讨,通过案例发现问题。

  (3)分析问题,形成理论材料。

  (4)本年级实践交流,改进策略。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

  (1)汇编各类研究材料。

  (2)写出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预期成果:

  论文、反思、结题报告

数学开题报告5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中学生数学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二、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通过一、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二、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三、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李园中学是一所嘉定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更有有耐心的去关心、理解这一类学生,而且必须有奉献精神去对待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一、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二、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三、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四、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五、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六、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数学开题报告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三、省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四、课题涵义的界定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质量)有效地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3)多元评价理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5)《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3、撰写开题报告。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二)研究阶段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三)总结阶段

  1、开展“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优秀命题、个案分析征集活动,编辑“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

  2、完善《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3、组织座谈,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5、编辑《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6、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鉴定。

数学开题报告7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及相关研究概括:数学不等式的研究首先从欧洲国家兴起, 自从著名数学家 G. H. Hardy,J. E. Littlewood和G. Plya的著作 Inequalities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于1934年出版以来, 数学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正式粉墨登场, 成为一门新兴的数学学科, 从此不等式不再是一些零星散乱的、孤立的公式综合, 它已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

  不等式是数学分析中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经常用到的且非常重要的工具,同时也是数学分析中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不等式的研究对数学分析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不等式的研究背景,然后主要研究如何求解数学分析中的不等式问题以及探讨总结不等式的不同证明方法,并对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进行归类,巧妙解决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并最后归纳了不等式的多种解题技巧,为以后不等式的学习做了较为详细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后来读者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本人学习的一些心得。

  二、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方法

  学习相关的知识、复习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不等式求解方法。掌握相关的不等式求解方法,并优化这些算法。 拟采用方法:

  1.首先要从互联网上或书籍中收集相关的不等式例子,如:利用构造变上限积分函数、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积分中值定理、利用泰勒公式、用函数的极值、用函数凹凸性、利用函数单调性、利用条件极值、利用两边夹法则等方法进行不等式的证明。

  2.利用已收集整理得到的不等式证明方法,总结归纳数学分析中不等式的综合求解方法,并进一步展望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求解方法。

  三、工作的进度安排:

  工作进度:

  1.第5周 - 第6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及完成开题报告;

  2.第7周 - 第9周:根据论文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开始外文文献翻译;

  3.第10周 - 第14周:整理做出论文提纲,得出一些相关的结论,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4.第15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打印毕业论文。

  5.第16周:做好ppt,准备答辩及答辩后修改,定稿。

  四、已参考文献

  [1] 徐利治, 王兴华. 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122.

  [2] 刘玉琏 等. 数学分析讲义(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34

  [3] 葛云飞. 高等教学教程【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xx

  [4] 扈志明, 韩云端. 高等级分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数学开题报告8

  题名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当今社会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中华民族若想立于世界之林,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改变多年来小学数学课堂传统单一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的现状。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作为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让小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小学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主体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心理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个性核心,也称自我意识,是指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体性越鲜明,越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该怎样去做。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进而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至关重要。蒙台梭利的学说认为“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蒙台梭利还对传统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给予了尖锐的抨击,她认为“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来”,皮亚杰同样坚信,“学生自己也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课堂上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自由的同时,应准确把握教学的流向,发挥好“主导性”,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因此我们确立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活动服从于这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积极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并搞好课堂内外的衔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认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主体性学习,是指学习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做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

  “主体性学习”包含两层涵义:

  1、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的能动的主体地位,他们有主动利用所提供的学习时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控调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的自由;

  2、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科学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其本身的主体性不断发展。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学习”决不是放弃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又恰如其分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防止片面的、静止的、孤立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自主、能动和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引导教学过程合乎认识的辩证运动,持续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运动与发展,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这必然使教师的角色地位由“主宰”变成“主导”,主要任务由灌输“学习什么”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学活动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各项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才能体现作用,收到效果。

  2、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通过社会交流而发展,应该将学习任务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使学习者结合实际课题进行学习,并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老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构想与设计

  1、实验研究目标

  该课题的研究以数学课堂教学法为主,积极探索培育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建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高效型课堂达标教学模式。

  2、实验研究内容:

  ⑴、学生主体性学习习惯和能力培育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种习惯和能力应体现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等环节中。使学生具有自我意识,主动精神和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能力,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自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良好的情意品质;个性差异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各自的发展。

  ⑵、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法模式的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权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可采用“设置问题情境-----自学探索------讨论释疑-------练习巩固-----辅导提高”等模式。

  ⑶、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教学手段的关系,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高他们创造能力中的作用。

  3、实验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一) 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原因任务

  (二) 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台中相互协作。即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协作。

  (三) 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台(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

  (四) 研究具有动态性,即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B、教育经验总结法。

  指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各工作阶段的任务,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及时地总对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提高实验工作的实效。

  4、实验研究的阶段计划: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⑴、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⑵、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建立文件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⑶、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⑷、召开开题会议

  (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⑴、课题成员立足课堂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析和教学优质课。

  ⑵、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⑶、进行不定期的经验交流,形成阶段性的小结。

  (三)结题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⑴、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

  ⑵、测查、评估、总结。

  ⑶、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得失,结题。

  五、对实验教师的要求

  1、 每位实验教师坚持写实验研究反思(教学随笔)每周至少一份。

  2、 每月一份总结,每学期一份阶段性总结。

  3、 认真及时做好实验研究过程的记录。

  4、 做好各个时期的统计、调查及分析。

  5、 学会收集、整理、积累课题相关的资料。

数学开题报告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两极分化又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因为学生之间肯定是存在差异的',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两极分化确实不应该扩大。从心理学上来说,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应该符合正态分布。教育理论表明,在正确或正常的教育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应该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如果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那是不正常的,需要在教学和教育上找原因。

  首先,开展“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研究,是新课程改革强力推进、健康发展的总体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无疑对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课改强调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如果“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不好,就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去探究,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他们往往会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若教师对此类现象关注不够,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成为“学困生”,并有可能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开展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数学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对推进新课程改革、构筑和谐师生关系意义重大。

  其次,开展“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研究,是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整体需要。在广大农村学校,一方面由于编制紧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较少,另一方面因为教师往往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肤浅化、操作上的形式化,课堂教学看似气氛热烈、学生看似积极主动,但实质上并未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极有可能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所以,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体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再次,开展“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需要。当前,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的片面、肤浅,使教师在数学的认识构、教学方法、学生的活动组织等方面发生了认知上的偏差,教学过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质量低迷等现象,教师亦深感此状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他们渴求一个既能实实在在发展自己,又能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正是从以上背景出发提出的,它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对新课程实施中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展开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三、课题界定。

  两极分化中的关键词为“两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可将其解释为两个极端,延伸合到我们教学来说,一个极端为优秀,即优生;另一个极端为学困生,即差生。其次,优生与差生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在班级中,两极分化刚产生时,优生占少数,差生也占少数,而既不是优生又不是差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只有当两极分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不仅差生的数量有变化,而且,差生与优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两极分化。

  四、研究内容。

  (一)关注学生,减少两极分化

  1、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人人学有所成。在我们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往往存在着一个很大问题——基础差异。因此我们要从分析学生基础开始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在基础上找回学习的自信。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且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孩子

  我记得李烈校长讲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数学教师。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别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改进教学方法,缓减两极分化

  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三)、完善教学评价,从新认识两极分化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四)改善学习环境,驱除两极分化

  1、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到学校不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还有多种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和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

  2、家校互动,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环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农村民工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在家庭管理上过分的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研究方法。

  a、调查分析法:采取问卷方法调查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反馈。

  b、经验总法: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材料,以点带面。

  c、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通过学情调查分析、教学方法、手段、练习的设计分层教学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

  d、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六、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7月):

  进行课题论证和课题的研究设计,包括查阅资料,选择研究方法。

  (二)、调研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0月):

  调查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调查先进生优良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建立后进生档案;

  (三)、实施阶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

  1、根据调查果,找出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和导致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因素。确定如何攻克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障碍,提出实施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对所指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小范围实验;根据实验效果进行修改,以完善实验计划。

  2、根据实验方案,选择本校部分班级进行实验。展开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互动,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完善实验。

  (四)、题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1月)

  对实验研究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讨和总撰写题报告,形成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过程案例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文本类成果: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等。

  2、实践类成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以提高,两极分化现象有效控制。(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开题报告10

  (一)研究课题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

  (二)研究内容

  1.解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评价的基本现状,以城市学校与城镇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的现状作比较,分析异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为解决我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3.通过听评课活动,总结、提炼、分析善于评价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例。把典型的规律找出来,加以总结和提炼形成经验交流材料。

  4.收集整理案例集。主要汇集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集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范式,形成有价值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经验文章。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评价实施策略,并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认同的评价经验和典型案例。

  (四课题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及进度安排

  1.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指导组由五位专家组成:赵晓云 程玉林 王斌 王能举 刘廷琴。

  (2)课题研究组:主持人:李 志

  成员由10位有过课题研究经历的一线骨干数学教师组成:罗龙飞,吕蒙,何昌斌,徐新勇,王家强,王晓君,张远珍,梁言,郭良,贾从先。

  2.课题参研人员分工。

  (1)划分5片区协同研究。为便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将参研主要成员划分为5个片区,分片区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安康城区组组长:徐新勇 副组长:王家强 成员为曹永波、赵亚梅、梁言、郭良和市一小、汉滨小学、安康高新一小骨干数学教师。

  平利片区组长:吕 蒙 副组长:熊芳,成员为平利县城关一小骨干数学教师。

  旬阳片区组长:罗龙飞 副组长:何昌斌,成员为夏正军、旬阳县城关小学、白河县小双小学优秀数学教师。

  石泉片区组长:张远珍 副组长:贾从先,成员为石泉县城关一小,城关二小优秀数学教师。

  岚皋片区组长:王晓君 副组长:叶青,成员为岚皋县城关一小优秀数学教师。

  (2)明确片区课题组长及组员工作职责。

  ①自己做好研究工作。

  ②指导组员做好研究工作。

  ③组织片区教师定期开展与课题相关的教研活动。

  (3)制定片区课题组长及组员工作要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组建课题小组,建章立制,合理分工,召开开题会,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底前)

  ①制作问卷。第一、第二片区制作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三、第四片区制作学生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五、第六片区制作学生家长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其中教师问卷不少于40道题,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题数不少于30题。所有问卷内容均涵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部,但要能够体现当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现状。同时为了方便被调查对象答题,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适当涉及简答。

  ②发放问卷。12月20—元月1号为集中发放问卷日。要求向所属片区全体数学老师及学生和学生家长各100名发放调查问卷。

  ③分析问卷。元月10日之前完成。

  ④根据问卷分析确定研究主题,修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上)。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确定中期研究的课题目标,召开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为撰写中期报告做准备。(20xx年2月底前完成)

  ①每人提交一篇高质量的有关课堂教学评价前后对比方面的论文。

  ②召开网上心得交流研讨会,择优上传坊网络平台。

  ③收集片区内数学教师提交的案例或反思文章,并对照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检验。

  ④交流课堂教学检验的结果,并撰写心得体会。

  ⑤筛选有价值的心得体会上传工作坊网络平台,为广大教师转变评价观念,提高评价意识提供文字依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下)。将收集到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检索目录,类别释注,筛选结集等工作。力争提炼出1-2篇有价值的经验文章进行发表,同时撰写中期报告。(20xx年3月底之前完成)

  ①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总结一下自己以及同伴的课堂教学评价特点。

  ②通过对比自己和同伴课堂教学评价的前后变化,写出体会文章,总结经验方法。

  ③筛选有价值的体会文章,择优上传坊网络平台。

  ④在上传的诸多文章中选择一篇有价值的能够体现自己课堂教学评价风格和特点的文章予以发表。

  ⑤开展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各片区负责人员就课题中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交流汇报。

  ⑥总结中期研究的成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准备结题材料,提交课题“成果鉴定书”和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20xx年4月-5月底之前)

  ①明确课题终期研究目标,落实终期研究任务。

  ②对于典型案例归类整理,查漏补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梳理,完善和提炼上。

  ③准备课题结题前的陈述材料。

  ④按时结题,召开总结会,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和深入研究确立目标任务。

  3.建章立制。

  (1)课题主持人要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随时解决组员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课题主持人要能够统领全局,及时就组员提交的调研报告,问卷分析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有价值的文本资料。

  (3)课题主持人要主动深入各个分片区,指导课题实践研究了解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及时变换研究方法,寻找研究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课题主持人要有吃苦耐劳,率先垂范,以干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课题研究团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5)组长及挂名组员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情况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组长除过自己写出一篇有较高价值的文章,还要对组内成员提交的文章进行筛选,最终每个片区要有课堂有效评价典型案例,论文,设计各2-3篇提交工作坊。典型案例要求有价值,有特点,有内容。

  (6)各片区课题研究负责人要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工作坊开展活动的方案)。从即日起到4月底之前,要排出活动主题安排表于31日前提交工作坊讨论通过。

  (7)各参研成员之间要注意工作的协同配合,不要单打独斗。

  (8)要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各阶段的工作,并做好记录。

  (9)如期完成课题评审书,结题鉴定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按时申请结题。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获得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典型案例集一套。

  2.初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模式论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左右

  通过面对专家组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陈述,专家组对课题选题的价值,背景的提出,目标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参研人员的组成及人员分工和预期的成果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对于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的对应,预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实施步骤的安排做了补充与调整。具体观点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的可行性

  1.选题有研究的价值。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有部分学校的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学习的效果,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培养。

  2.课题研究背景的提出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一是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课标(20xx年版)的全面要求,更是教学现状所迫。二是必须要求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方法,提高手段,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三是真正达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的目的。

  3.方法具体,操作性强。特别强调行动研究的价值主要是源于课堂,通过在课堂中汲取数学教师评价学生的原始资源,再进行加工,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一个普遍的方法,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4. 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一是参研人员结构合理,既有一线教学经验,又有热衷研究的信心和决心。他们都是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平时从事实践探究的多,对于理论研究的少。通过本课题的介入,正好弥补此方面的不足。二是结合自身的研究特点将参研人员分成六个片区进行协同研究,符合研究的现状,能够保证研究的效果。

  5.成果丰富。一是理论成果提炼一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方法。二是实践成果形成一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集。(教学设计,课件,光盘,实录等)

  (二)专家组建议

  1.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一一对应。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应该更具体,更细化。

  2.成果可以多样,理论成果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课题结题报告,一定要写进研究报告,填进课题评审书的预期成果栏。

  3.建议申请一个博客,这样可以将阶段性成果及时上传到博客中,以便,资料汇编截取方便。

  4.课题的创新之处,建议第一稿中的“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保留。(因为,在陈述中将这一条删除了)。

  5.建议研究步骤严格按照,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来进行。特别是准备阶段要写清各个阶段要做什么,怎么做,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内容要细化,描述要简洁。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依据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目标定位,实施步骤,预期成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调整后,通过专家组再次评估,一致认为,课题的研究方向明确,目标定位准备,研究内容正确,实施步骤精确。具体陈述如下:

  (一)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要一一对应

  根据专家组建议,课题组将原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解,目标明确,逻辑性强,与现有的研究内容一一对应。

  本课题确立的研究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师生的评价能力。提高教师的内在知识素养、课堂评价意识与策略、课堂评价能力与方法;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体性的评价意识与能力。 2.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模清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的基本现状,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使有效性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着力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具有评价特色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案例反思、经验总结、科研论文等典型案例集。

  本课题现确立的内容如下:

  1.解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评价的基本现状,以城市学校与城镇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的现状作比较,分析异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为解决我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3.通过听评课活动,总结、提炼、分析善于评价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例。把典型的规律找出来,加以总结和提炼形成经验交流材料。

  4.收集整理案例集。主要汇集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集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范式,形成有价值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经验文章。

  (二)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多样

  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多样,理论成果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课题结题报告,一定要填进课题评审书的预期成果栏。实践成果可以是教学设计,课件,光盘,实录等。此条在填写表格过程中已经做了修改。

  (三)创新点中的“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保留(最终成果或是总结概括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模式)。

  因为,课题研究时间的问题,课题组将此条建议修改为“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比较系统的工程,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一定的实践积累是难以完成的。修改后的呈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报告。对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课题组不放弃,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再不断积累,不断完善,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修订完成。

  (四)课题研究步骤的修改已经定稿

  现在的课题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明确了研究目标,确定了研究任务,修订了研究方法,体现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下旬前)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合理分工,确保实施。

  5.召开开题会,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1.创设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教学交流平台。

  2.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形成典型课例。

  3.召开网上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例研讨会。

  4.整理教学课例,撰写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等。

  5.总结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6.召开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完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初—20xx年5月底)

  1.对课题实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汇编典型案例集。(论文、案例集、录像光盘等)

  2.全面分析,总结初步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3.完成结题鉴定申请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申请结题。

  4.请专家组验收,召开总结会,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和深入研究确立目标任务。

数学开题报告11

  一、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

  (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

  (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育。

  (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3)学生的学习活动单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

  (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科学导向。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呼唤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3、办学价值。本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更注重创新精神的激发,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它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为学校创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声望。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注重时代性。时代呼唤实践型人才,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是要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是科学而必要的。

  2、本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实践性。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即解决实践中教学于生活实际脱离的现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具体的教学方式。

  3、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师生共同创造丰富的课堂生活,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对“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我们是有信心能完成这项研究的。

  四、课题解读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解读。

  “生活化”在这里是指数学教学的内容、过程、评价等要素都要体现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数学生活化”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

  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内涵有如下几点:

  1、在目标指向上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达成,还主要指向两点: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促进学生情意的健康发展。

  2、在内容上,主要以现有的教材为内容,但在组织教材、利用教材时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地劳动,再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呈现给学生的应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教学方式上,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将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4、在评价体系上,改革评价的甄别功能,变“筛”为“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积极导向功能;改革评价内容,重过程、重情感、重个性、重生活实践能力;改革评价方式,优化笔试,融合档案袋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等多种方式;改革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社会人员都将成为评价主体。课题的评价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今后更好地生活。”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合一”。在教学方式上主张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3、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他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学原则。所谓“数学现实”乃是人们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体,其中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括学生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数学化”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种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的一个过程。“再创造”是指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

  五、研究目标

  总目标: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细分如下:

  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2、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生动具体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体系。

数学开题报告12

  题目: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产生了数学美。

  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增强教材的亲和力,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解题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数学美的形式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预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美,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举例法。

  研究步骤: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2、拟定大纲,形成初稿

  3、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4、定稿、排版、打印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1周:查阅文献,整理资料

  第2周:按要求指导学生填写开题报告

  第3周:拟订论文纲要,形成论文初稿

  第4、5周:进行论文修改

  第6周:定稿、排版、打印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毕达哥拉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

  [2]《论美与数学》江纯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七卷第3期

  [3]《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应用》《中国科学信息》20xx年05期

  [4]《谈谈数学的奇异美》 汤波 《教育大学学报》20xx年02期

  [5]《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数学美》 王引观 《嘉兴学院学报》20xx年第14卷

数学开题报告13

  一、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包办”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社会数学化”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产品说明书”、“股市分析”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理论意义:

  1、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2、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只要掌握住了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二、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浏览网上相关资料,看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发现虽已对数学阅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占了绝大多数,缺乏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实质性操作和研究的案例。比如:《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中,对其重要性阐述得较多,但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法、策略却没有。因此,我们将在具体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所突破。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2、研究内容

  (1)学生数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了解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阅读时机、阅读时间、阅读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现状,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效果等方面的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计划。

  (2)探索出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①对教材中概念、公式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是本课题需研究的问题。

  ②对计算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对图形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④对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内外数学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组织本课题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2)分别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目标、有对照的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再次完善其能力。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述,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2)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资料,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给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使之形成对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3、研究路线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探索、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策略,所需时间一年。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6-20xx.8)

  1、课题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相关课题学习资料;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3、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4、确立研究对象(本校四、五、六年级学生),对实验班(五四班)进行前期调查。

  5、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自我论证。

  (二)实施阶段(20xx.9-20xx.5)

  1、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调查表》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同时撰写“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翟素娟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和志娟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中心校李书平校长、市教科研苗东军)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2、第二阶段

  (1)开展课题研究,上好课题研究实践课。一月一次。课题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小节进行研讨,设计教学程序,一次次地进行听评课,从而总结并形成理论以及一定的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撰写出教学设计、听评课记录以及最终形成教学案例。其资料由赵涛老师收集并归类整理。

  (2)定期组织课题成员开展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听评课,兼周一次,同时要求上课的教师要及时地撰写出教学随笔、听评课记录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其资料由崔丽君老师负责收集并归类整理。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相结合、相对比的研究形式,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同时兼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王丽萍老师负责。

  (4)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蔡雅雅老师负责。

  3、总结阶段(20xx.5-20xx.6)

  (1)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课题成果的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薛丽霞负责。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不仅有1万余册图书收藏,可供研究教师随时借阅,而且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施也很齐备,每个办公室都有一台电脑,每位研究教师所在班级也有一台电脑,非常方便教师上网学习,查找有关资料。

  1、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2、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数学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3、时间的保证。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4、考核评价的保证。在本学校的教科研考核这一块,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高达十分的奖励。

  今天,我作为课题主持人能在这儿宣读开题报告,感到十分的光荣和高兴!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能对此课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xx月xx日.

  2、卲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M]1999第十期.

  3、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91—96.

  4、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xx,(7)59—60.

  5、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32—33.

  6、李佐峰,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07—209.

数学开题报告14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正步入交流时代,交流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交流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数学在信息社会中的用途急剧增加,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能够用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数学交流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我国颁发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我校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主体的活动,也开始关注学生的交流。可是我发现,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不是很佳。师生间的交流不够默契,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交流不够主动,学生缺少自主探索、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重结论,轻过程,交流流于形式,用优秀学生的思维代表全班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交流有很大随意性,造成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缺少质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交流的技巧还没有掌握等等。

  总之,数学课堂严重存在交流低效、交流无效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交流和失误交流。因此,我校课题组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围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交流策略展开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所指的数学课堂交流,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交流。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交流能实现预期目的,交流有效果;具体是指在数学课堂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接受等交流方法,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良性循环。它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像一种对话——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1996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第一课题组的议题就是“课堂中的交流”。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数学交流对数学学习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克林伯格在《教学对话原理》中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交流,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交流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认识。

  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中,就有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放嘴”的教育思想,从这个思想原创出发,广泛汲取思想界的理论精华。数学特级教师胡光锑在《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就提到了课堂中一些无意义的交流存在,浪费了课堂珍贵的时间,因此要提倡一种有意义的交流。福建教育厅王永《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关于学习共同体中阐述:使数学的学习重建在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20xx年 9月小学特级教师徐长青在《人民教育》《在做、学、问中创生智慧》: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我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中提出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交流调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应当去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去进行交流互动、调控,才是一种积极的导向,提出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李霞老师在《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研究》中提出营造交流的氛围—创设引发交流的问题情境—提出有交流价值的问题的教学平台,强调作为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

  《数学课标准解读》中阐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测、实验、模拟、推断、交流和反思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等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开展讨论。

  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交流有效性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数学交流的有关研究在国内外正在逐步受到重视,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对新课程观念下交流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交流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交流与学生参与等,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有效最普遍的交往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合适的课堂环境下,在小组内、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交流让学生获得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让数学课堂上的交流成为真正意义上有效平等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1.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产生多方面信息的交流和碰撞,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相互激发,学习的相互合作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2.转变学习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学生积极的讨论、丰富的交流和激烈的讨论,可以使得课堂信息传递由单向、静态接受转变为多向、动态、立体,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时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以学定教,实现教学相长。

  3.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熟练运用,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同时学会了怎样交流信息,接受信息、整理信息并及时调控。在交流中得到群体的认同理解和激励,将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愿望和创新精神,促使自身向更完美的方面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依据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当前,在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的是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向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和操作实践都是新的学习方式重要的特征。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使数学课堂成为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式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广泛的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当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交流无效、低效的种类及原因。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3.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

  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五)重要观点

  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一)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二)调查法:调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交流无效、低效的种类及原因。采用听课、访谈问卷等形式,梳理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层、理性查找造成此问题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确定课题研究的突破口。

  (三)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

  (五)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步骤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8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开题论证,教师理论培训。

  1.20xx年3月-5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统一思想认识。召开课题组全组成员会议,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再进行讨论修改,请专家指导,通过开题论证。

  2.20xx年6月-8月: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参加教材培训,加强对全体成员的理论培训,提高理论水平与研究水平,踏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二)实施阶段(20xx年9-20xx年4月):进行课题研究教学,在观察与对比中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并分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定期交流、总结体会阶段成果。

  1.20xx年9月-20xx年10月:立足本校教学实际,调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交流无效、低效的种类及原因。采用听课、访谈问卷等形式,梳理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层、理性查找造成此问题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确定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完成调查报告。

  2. 20xx年11月-20xx年4月: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探寻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方法与途径,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1)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结合每学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4)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内容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5-20xx年10月):归纳整理相关素材,总结、提升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1.论文交流: 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邀请校有关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和上级领导部门,对研究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成果展示:

  (1)书面材料: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汇编优秀课例、优秀论文等专集。

  (2)随堂听课,评价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

  (3)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七、课题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姓 名 性别 专业职务 学历 主要工作

  薛 艳 女 小学高级 本科 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各阶段性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卜朝辉 男 小教高级 本科 负责课题开展的总体协调,参加课题的实践。

  张月光 男 小教高级 本科 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参加课题的实践。

  陈 艳 女 小教高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高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安立军 男 小教高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高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王永义 女 小教壹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中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秦 怡 女 未定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低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杨书文 男 小教壹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

  王喜龙 男 小教高级 中师 参加课题的实践

  杨凤敏 女 小教壹级 高中 参加课题的实践

  八、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1.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2.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论文 薛 艳

  2 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1.我校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情况调查报告;

  2.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相关论文

  3.研究课 研究报告、

  论文、

  课例光盘 课题组成员

  3 总结阶段(20xx年6月—10月) 1.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2.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研究报告、论文 薛 艳

  预期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xx年10月 我校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薛 艳

  2 20xx年10月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实践研究论文集 论文 课题组成员

  3 20xx年10月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实践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薛 艳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xx.4

  (2)《小学数学课标准解读》

  (3)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 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

  (4)徐长青:《在做、学、问中创生智慧》,《人民教育》20xx年第9期

  (5)吴正宪、范存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讲座,20xx年12月

  (6)董维阳:《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主动发展》《小学数学教育》20xx年第4期

数学开题报告15

  开题报告题目: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研究背景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越到高年级,数学成绩越来越差。为什么会这样?难到仅仅是因为知识难度的增加吗?我觉得这个原因影响不大,出教材的人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很多老师就会说:“学生不想学。”真的,我也认为学生不想学,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生为什么不想学?我也和很多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从客观上找原因:

  1、家庭因素。大部分的学生家庭不重视对小孩的教育,也因为很多家庭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教育的意识和方法,或对小孩的教育缺乏认识,更多的是留守儿童,我们都知道这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2、社会因素。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上网、贪图玩乐等等。

  3、学生的先天因素。

  学生为什么不想学?

  我们找到三个客观的因素,但我觉得这三个原因不太恰当。学生学习的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家庭因素影响不大;如果说社会因素,那么,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能受到社会多大的影响?再说学生的先天因素吧,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否爱学习,与先天因素的关系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们老师应从主观上找原因。

  为什么要落实新课程改革?

  是因为以前的教材不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前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改目标还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这与课改的目标恰好相反。找一找主观原因,我觉得是我们老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因此,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课,对学习没有兴趣,还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但他知道什么是快乐的。新课改正是要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轻视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结束语

  教材是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是一个载体,教师不仅要解释教材,而且还要用教材做“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中心,适应向外延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教材,在这里只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应把新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用出个性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简单地“教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只是一种育人的手段,只为教师提供一个范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验教材的编写也有意识地给老师留下研究和拓展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才能在教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内涵,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

【数学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06-29

开题报告论文07-15

开题报告写法07-07

开题报告的格式06-28

文献开题报告06-22

论文开题报告06-16

硕士开题报告06-09

物流的开题报告06-08

项目开题报告04-27

开题报告写作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