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答案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和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答案记叙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答案记叙文1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
积雪草
一个朋友问我:你爱自己吗?我茫然地瞪了对方半天,才理所当然地回答:爱!其实,我的内心非常模糊且底气不足,我爱自己吗?
传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爱别人。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导都是要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自己,会被别人当成自私自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自己,忘记了自己。身体微恙,小病小疼,忍一忍就过去了,否则会被说成娇气;工作不能放下,因为那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父母的事儿大过天,什么事儿都能放下,唯此不能放下就像一只陀螺,我们一刻不停地旋转,终于有一天,轰然倒下。到此时,才发现爱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事儿。
爱自己,就是不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一个人如果想要爱别人,就应该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健康,不和自己过不去。试想,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惜,怎么谈得上爱别人呢?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爱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爱别人。
荷兰学者斯宾诺曾对健康作过精辟的论述: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为了这个做人的责任,让我们学会爱自己,而且就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 (本文有删改)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2.你爱自己吗?,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比喻论证。具体形象地指出了忽略自己、不爱惜自己导致的严重后果,告诉我们爱自己是很重要的。(意思对即可)
2.结合自身实际;启示: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意思对即可)。
示例:我们喜欢上网,沉迷上网,经常不顾父母老师的劝说,结果把眼睛搞坏了,身体弄垮了,这是不负责任,因为爱自己也是一种责任。
答案记叙文2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一:《日子》
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
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
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⑤“我爬也得爬回去!”
⑥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
⑨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11)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
(12)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伸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块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13)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摘自《光明日报》)
1、作者在文章开头作了哪些交待?这有什么用意?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2分)
答:
2、第②段中,写“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
________________;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在描写老人的内心感受时多是一笔带过,而描写大红马时则具体细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2分)
4、文中对老人着墨最多的是_______,这些描写既是前文“___”二字的具体体现,是老人“倔劲”的生动再现。(2分)
5、文章结尾一段是老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用老人的一句内心独白来概括的话,就是。(2分)
6、作者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老人的?试从不同的角度说说看。(2分)
答案:
1、(2分)为后文作铺垫:①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②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③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④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答出l个要点即可)
2、(2分)①年高瘦小(“平凡普通”、说明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救助)②顽强刚毅(“非凡伟大”、表现出他不善罢甘休的决心)
3、(2分)①侧面(间接〕描写,借马写人。②传达出作者不忍触及人的种种不幸的那种心态。(答出第②点加1分)
4、(2分)①细节(动作)②“艰辛”
5、(2分)“保住他们”
6、(2分)①痛心②敬佩(感动)(答作“同情”得1分,答“震撼”不得分)
答案记叙文3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12. 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4分)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作者的记忆力,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共4分)
因为它是作者对故乡端午节温馨美好的记忆;是母亲辛勤劳动的成果;带着母亲对孩子的温情;是用最新鲜的粽叶和自家种糯米制成;味道香美。(第一点必答,1分;其余任答三点,一点1分,意对即可。)
13. (共4分)
这是衬托(烘托)的写法。以超市粽子虽好,但缺少一份天然玉温情,来突出母亲包的粽子非同一般的美好。(写法2分,简析2分,意对即可)
14.(共4分)
在阳光下下包粽子的母亲,动作熟练,神情专注、温情洋溢,美丽如画。(动作熟练,神情专注、温情洋溢,1点1分)
15.(共4分)比喻恰当,语意连贯2分;情感健康1分;句式相同1分
仿写示例:六一的喜悦像一首动人的歌谣,轻轻萦绕在我的心间。我仿佛一只翻飞的小鸟儿,在欢声笑语的校园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
答案记叙文4
蓝墨水的上游
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个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
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游泳。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木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埋头吃草的水牛,有鲜绿的草汁从它们的嘴边流出来。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乌。鸟躲在绿荫里。它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碧绿。而河流总是愈明净,愈深邃。干净的河水里,晃动着我们年轻的身影,晚霞透过繁茂的枝叶照在我们身上,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是干净的。是的,我曾潜入很深的水里,那么深,也有神奇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水底下的动物和植物,一条条鱼闪亮的鳞片,在最深的地方闪烁出来。还有风,神奇的风,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刮过。我之所以对这一切感到神奇,只因为我是人,我误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很快我就支持不住了,我从水底下冒了出来,而我纯粹因为好奇的短暂进入,已给那个碧清碧清的世界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恐怖,那一泓清泉突然变得浑浊了,很多的鱼惊恐万状地跳起来,它们可能被我搅浑的水呛着了,想换口新鲜空气。但它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却是人类很欣赏的,甚至觉得是很诗意的。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我一路上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在河谷里的垃圾。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地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裂开了一道道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你感到它随时都会断裂,塌陷,随时都会跌入更深的疯狂。
⑦不仅是汨罗江。我已经穿越了无数的河流,都已经很难觅见一泓清泉了。流失的不仅是水土,我感到血管里的血也在流失,渴。渴得最厉害时,嗓子里有腥甜的味道,那其实是血的味道。血是腥甜的,只有最干渴的旅人才能感觉到。
1.文章第⑥段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真正的绝路的`含义。(2分)
2.文章第⑤段说,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写了很多诗的原因。(4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段中写了我的一种感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种感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4分)
4.作者在第④段对自己读书时的泪罗江景色作了详细的描写,请从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角度对划线处进行简要赏析。(5分)
5.作者第③段中说: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请结合我国古典诗歌的相关知识,联系文章的主旨对这句话的含意作深层次的探究。(5分)
1.(2分)为了私利不惜破坏自然生态环境,(1分)不顾惜传统文化,(1分)这是一条破坏家园破坏文化之根的绝路。
2.(4分)①汨罗江因两位诗人而与民族诗歌联系在一起,作者在此求学,接受了这种人文精神的熏陶,被激起了创作激情。(2分)
②泪罗江畔风光秀美,景物充满生机和诗意,启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2分)
3.(4分).①在行文结构上有画龙点晴、深化主题的作用。(2分)
②表达了我对自然景观、美丽家园及人文景观、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对自然资源和人文之根干涸的焦急和忧虑,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麻木了自身的灵魂。(2分)
4.(5分)①绘声绘色。运用视觉、听觉感受,先写泪罗江周围的碧树鸟鸣,再写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立体感。(2分)
②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汨罗江的环境有了灵动的特点,给人以鲜活的动态感。(2分)
③语言优美灵动,简洁明快,联想丰富,如鸟、碧树、霞光、清泉等许多意象都充满了诗意。(1分)
5.(5分).①屈原理想破灭主动求死,杜甫屡屡遭罪饥寒交迫而死,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2分)
②上游既可以指二者有着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创作动力与典范的能力,也可以指他们艺术成就上的高度。(1分)
③我们应当继承与发扬二者代表的精神成就,而不应该急功近利、只停留在无休止的物质追求的泥淖中,二者代表的精神成就应当成为我们后人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之源。(2分)
答案记叙文5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座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写近义词:蕴含( ) 震撼( )一筹莫展( ) 遍体鳞伤 ( )
4.“V”字形代表( ),“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 )
5.你是怎么理解“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再读一读题目,思考: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请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劫难 伤害 坚信 淹没
2.虽然 但是
3.蕴藏 轰动 束手无策 体无完肤
4.V字形代表(信念和精神)
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5.此刻,世界一片静默,只有小姑娘内心蕴含的信念和精神,那苦难中依然微笑的坚强不屈的灵魂在闪光。
6.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的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7.一个小朋友能用微笑去面对死亡,其实是很勇敢的事,我觉得那个微笑包含着她对拯救她的人的答谢,更是她相信会有人来拯救她,虽然失败了,但是她知道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经很努力了,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用微笑去给所有人打气救其他人吧......
答案记叙文6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记叙文阅读原文
那是在我六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海边的沙滩上野炊。
我们一起捡了许多被海浪冲到沙滩上来的小虾和贝壳后,父亲坐在有两块大石头的地方开始清洗那些小虾和贝壳,清洗完毕后就可以搭灶生火了。
搭灶最起码需要三块大石头,很明显这里的两块还不够,父亲朝离此十多米处的一块岩石指了指说:“去把它搬过来!”
我奉命前去,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大,但是它近一半陷在沙子里,所以重量远远超出了从视觉上的估计。我用尽全力想搬动它,可是只能松动了一点点,然后因为力气不够而松开手,无奈地眼看着它重新陷回坑里。
我努力了很久,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父亲走到我身边问:“为什么不用尽全力?”
我说我已经用尽全力了,但是我依旧搬不动它。我边说边继续努力地尝试着想搬移那块石头,并以此证明给父亲看,他对我的怀疑是错误的!
“不,你没有尽全力!如果你尽全力了,你应该想到向我求助,我相信凭我们两个人的力量,足以将这块石头搬移过去!”父亲说完后就走了过来,和我一起把那块石头抬到了锅旁边。尽管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
放下石头后,父亲拍了拍手上的沙尘说:“你要记住,你的全力并不仅仅是指你自己一双手臂上的所有力量,它还指你的脑力,甚至是求助于别人!”父亲说。
“可是,别人的'力量是从别人身上发出来的,又怎能算是我的力量呢?”我不解地问。
“你说的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父亲说。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话至今清晰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中,并一直对我的人生之路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次,当我与别人分享父亲的这番话时,很多人都认为父亲是在提倡一种并不可取的、依赖他人的性格。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父亲那句话中最关键的一点:先尽自己的全部能力,只有在一己之力无法做到的时候,求助才算是一种真正属于我们的力量。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记叙文阅读题目
1.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2.为了搬动那块石头,我努力了很久,父亲却说我没有尽全力,这是为什么?(3分)
3.文章以“求助也是一种力量”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4. “尽管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父亲此时是怎么想的?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3分)
5.“你说的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请你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3分)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记叙文阅读答案
1.(2分)为父亲帮助“我”搬动那块石头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2.(3分)我在搬不动石头的情况下,没有向父亲求助。
3.(3分)起到了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
4.(3分)示例:虽然我凭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搬移这块石头,但我决不能这样做,我要当孩子的帮手,让他明白:通过求助,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力量。(意思对即可得分)
5.(3分)示例:在汶川地震中,许多灾民被埋在废墟之下,他们不停地呼喊求救并最终得到救援,从死神魔爪中逃脱出来。(意思对即可得分)
答案记叙文7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6~20题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呻,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竞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⑥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⑧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哪些美好感情?请分条概括。
2、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3、选文第⑥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4、请对选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①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② 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我选 句,评析:
5、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给上面这篇文章另拟一个题目。
参考答案:
1、①乡情②友情(师生情,同学情)③爱情④亲情
2、①与父亲和家人的;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
3、“我”的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
4、①a“我又闻到花香哦”写出了老师亲切、幽默的形象;b .一个“又”字很含蓄,说明送花是经常的事。
②形象地写出了“我”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
5、如:花缘、玉兰飘香、美丽的玉兰花。
答案记叙文8
①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
②上课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进行认真翔实的讲解,一边饶有兴趣地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③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④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的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⑤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提出。
⑥“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人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
⑦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一句中的“居然”能否删掉?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惠特森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次考试的分数记录在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将第⑦段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5. 惠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通过“怪猫事件” 惠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不要轻信权威,要“怀疑一切”。(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不能。“居然”强调了作者对自己不及格意想不到(或出乎意料)和吃惊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3.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
4.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或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
5. 略。
答案记叙文9
夜深了,望着窗外有些暗淡的月光,我的忽然沉重起来,我想到了她,那个至今都无法忘记的她。分手才一年,但我却觉得仿佛是十年光,在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总是过得很漫长。
她现在好吗?是否找到了的归宿,一切对于我都是未知数,我只能为她默默祝福,就像我们当初相恋时为彼此祝福一样。
这是电话响了,一个陌生的号码,如果在平时我是不会接的,但今晚不知怎么,想都没想就接了起来,电话那边传来一阵哭泣声,大约几十秒后,才听到一个女孩的声音:小志,是我,这个熟悉的声音一下牵动了我的心,是她,不会错一定是她。她接着说:你过得好吗?我有些激动的说:还可以,你怎么样?这时的'她又一次哭起来,边哭边对我说:我不好,离开你之后,我以为自己可以找到真爱,但我错了,通过介绍,我认识一个帅气的男生,他那双忧郁的眼睛,深深折服了我,很快我们便坠入爱的温泉,每次走在街头,我心里总是很高兴,因为从我身边经过的女孩,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这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喂,小志,你在听吗?此时我的正陷入思考中,听到她的问话,我急忙回答道:在听,你接着说。她依然用哭泣的口吻对我倾诉着:但后来我发现,他对我不是真心喜欢,他从不懂得关心我,只顾他自己,有一次我发高烧,他竟然看都没来看我,这让我很伤心,但我还依然天真的以为,他在忙,可到后来我想才知道,那天晚上他在和另外一个情人共度晚餐,我提出了分手,他同意了,而且表情很很冷漠,丝毫看不出难过。到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爱我的人是你,我好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小志,我们重新开始好吗,我会好好爱你,我会改变自己。
我不敢自己的耳朵,重新开始,我承认我是幻想着再次和她相恋,但我心里上没有丝毫的准备,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我有点接受不了。
她还在不停的追问:小志,让我们还像从前那样相爱好吗,我向你发誓,我会认真对待我们之间的,你答应我好吗?我在电话这边沉默着,此时我的心里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感性的力量告诉我,你应该答应她,好好去爱惜她。但理性的沉稳告诉我,你要思考一下,不要忙着答应,这可能会给你受伤的,再一次增添新的伤疤。再三考虑后,我对她说:叶子,给我时间考虑一下好吗?我现在很难答复你。她沉默了一会说:那好吧,但我希望你很快给我答案。
电话挂了,我走到窗前静静的想,我该怎么办,是不计前嫌,努力接受她,还是就此拒绝,不再和她有任何纠缠。两种念头在我脑海里不停地盘旋,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有答案,复杂的心情,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爱里面有抗拒,拒绝中还存有爱的气息,我这才发现人世间最困难的问题是选择,而我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我该怎么办,谁能告诉我答案!
答案记叙文10
唐敏《滴水之恩》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7.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8.①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②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意思对即可。一个角度2分,共4分)
9.①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②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共4分)
10.①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和爱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③故事这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答案记叙文11
儿子这些天特别开心,他告诉我们,他有新朋友了。他的新朋友,是小区门口的一名保安。
儿子性格内向,很少和陌生人说话,他怎么会和小区的保安混熟的?
儿子说,有一天,他一个人从外面回家,门口站岗的保安突然说了声:“你好”。儿子吓了一跳,回头看看,也没别人呀。原来保安是问候他。这让儿子非常意外,因为激动,儿子的小脸憋得通红,他也伧促地向他问候,“你也好!”保安笑了。
儿子说,从来没有大人那么礼貌地问候过他。他很开心,也很害羞。他记住了那个保安的笑容,他脸晒得很黑,牙齿好白。
此后,每次经过小区大门口时,儿子都会留意是不是那名保安值班,如果是他,他一定会向儿子问好,而儿子也早就在心里准备好了问候,离大门远远的,儿子的脸上,就隐约露出期待的笑容。
就这么简单,儿子和小区门口的一名保安,成了朋友。而他们的友谊,仅仅是儿子从大门口进出时,两人互致的问候。
只有他和我打招呼,我喜欢他。儿子骄傲的说。
我摸摸儿子的头。
其实,每次从小区大门口进出时,值班的保安都会向我致以职业性问候。我会礼节性地笑笑,或者点点头。但也有很多时候,心中正在想着事情,或者赶时间,就匆匆走过去了。这时,保安的问候就像一阵风一样,轻轻飘过。
从来没有留意过,这种职业性的问候。
去饭店吃饭,迎宾小姐会列队欢迎,“先生,中午好!”“先生,晚上好!”声音甜润。进去的食客,一个个昂着头,腆着肚皮,目不斜视,对迎宾小姐的'问候,也是充耳不闻,仿佛你推开门,门轴就会发出声音一样。迎宾小姐们似乎也早习惯了这一切,即使你视而不见,她们的脸上还是会堆着职业化的笑容,嘴里发出职业化的问候。问候的和被问候的,都了无趣味。
很多公共场合,你能听到这样职业化的标准问候,而被问候的人,常常无动于zhōng,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依稀觉得,小区门口的保安,好像现在也不问候了。当有人从大门口进出时,他们只是笔直地站立,目不斜视,冷若冰霜。这不能怪他们,谁能忍受自己的问候,像哈出的一口气一样,无声无息啊。
有一次,和儿子一起经过小区门口,那名值班的保安问候儿子和我:“你们好!”儿子看看我,又看看他,自豪地问候他:“你好!”
儿子一脸灿烂,我注意到那个保安的脸上,也红光满面。我想,我的儿子和他的保安朋友,都是因为受到尊重,而无比快乐吧。
23、根据拼音写汉字:无动于zhōng( )
24、请概括“儿子”和“保安”的友谊表现在哪里?
25、文中划双直线的句子“这时,保安的问候就像一阵风一样,轻轻飘过。”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6、划线句对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27、被人尊重是快乐而幸福的。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用不少于60字的文字写出。
参考答案:
23、衷
24、儿子从大门进出时,两人互致问候。
25、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我对保安的问候毫不在意的样子,体现出我们之间的冷漠。
26、肖像(神态),揭示了食客们冷漠高傲、自以为是的神态和心理。
27、叙述完整,有恰当的描写和感悟。
答案记叙文12
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21.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
2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2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4.在⑾⑿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
2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
参考答案:
21.压字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为帮助家庭解压,强行压制内心的欲望。
22.⑴这句话写出了她的自身感受,文字质朴、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⑵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怀和爱护⑶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是鼓励。
23.关怀爱护学生;教育方法科学、巧妙。
24.要点:①受语文老师的影响②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回报社会25.掌心化雪本来是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那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关爱,能让学生觉得温暖,感受鼓舞。
答案记叙文13
跑过冬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原驰
牧牧:
①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
②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③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运动。
④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⑤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⑥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⑦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⑧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⑨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⑩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会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尽一切人生之责!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父亲
注:此时作者的女儿18岁。
1.“跑过冬天”这一说法很形象。从全文看,这里的“冬天”是指______;而“跑过冬天”是指______。
2.这是一封父亲“写在女儿成人之际”的信,却在开头连用三个段落回忆女儿5岁时晨跑的情形,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小题选做一题。
(1)在⑦至⑩段中,父亲对女儿提出了哪些谆谆告诫?请用词或短语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至段中,父亲对女儿提出了哪些期望?请用词或短语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中,作者对“人生”是怎么看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你能换一种比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对这段话,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埋怨父母没给自己生一张好脸蛋,有人说“鸟靠羽毛,人靠衣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结合作者的看法和自己的身份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遭受的挫折、苦难战胜人生路上的苦难
2.以特写镜头唤起女儿对幼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为文章定下基调,意在告诉女儿: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战胜艰难困苦,跑过“冬天”。
3.(1)强身健体,节俭助人,坚强尽力,守住自我。
(2)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衣着整洁协调,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尽人尽之责。
4.作者把人生比作“一颗流星”,即使划过夜空,转瞬即逝,也要留下一道亮光,照亮世间;还可将人生比作“县花一现”或“雨后彩虹”等。
5.因为生命刚开始的时候,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彼此都一样;而进入社会后,各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自然会有各自充满个性的“冬天”。
(意对即可)
6.“略”。
答案记叙文14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 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 ,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1.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仔细阅读②③段,
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
这只蝴蝶的特点。(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4.
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5.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②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③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评分:本题3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洁白、美丽、可爱等(外形)②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心态)③孤独地舞动着(行动)。
评分:本题3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3.恰当。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或:恰当。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评分:本题3分。答出恰当得1分,答出理由得2分,意思对即可。
4.通过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提醒、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只要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就能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评分:本题4分。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
5.答案示例: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另外可以答描写、议 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评分:本题共4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3分。
答案记叙文15
在又一天的补习班结束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却一直在思考,思考老师布置下来的一道“压轴题”。这道题,我已经思考了很久了,至少是从老师布置作业起,一直到现在,可始终没有一点头绪甚至于连题的框架都没看懂。
到了晚上,做完其他作业以后,再回头看这道题,就感到脑袋一阵晕,似乎这不是数学题,而是传说中的外星语。在一股想要攻破这题的意志力下,我终于弄懂这玩意在讲什么了。然后我用出了浑身解数,在无数次的尝试中,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题是错的。害我这么久,还拿一道错题来给我做这不是典型的坑人吗。
就在我绝望之际,突然又想起老师说的一句话:“不要去过多的怀疑题又问题,先找找自己的过程,这才是有效的。”可那时的我已经近乎于崩溃的状态,倒在床上就差点睡着了。过了一段时间,迷迷糊糊中又出现了一股一定要把这道题算出来的意念。对的老师布置的题难,也有他的.道理。于是,我又开始了繁复的计算。但直到凌晨,我都没有算出一个可靠的或者说正确的结果。我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
第二天,上课之前,我还一直在为这道题纠结,按理说老师布置的老师布置的题不会难到这种一天都做不出来的地步,我也就只好把这道题放下了。
这次,老师上课首次没先评讲作业,而是讲新课。这时,我就感到了一些不对,再一问同学。果然,这道题没人做起了,而且都是做出同一个要舍去的答案。
我们暗叫不好,这究竟是老师给我们的一个陷阱呀。果不出我所料,下课之前老师终于把这道题讲了,他是故意用一个条件把正确答案舍去的,而这也是教我们以后既不要盲目认为题有错,也不要过于不自信了。
【答案记叙文】相关文章:
答案作文初三11-13
抄答案检讨书03-07
遇见记叙文07-01
高考记叙文07-05
感恩记叙文07-05
考验记叙文07-05
心酸记叙文11-07
蜕变记叙文07-03
回味记叙文11-12
童心记叙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