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时间:2024-10-19 16:40:19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顾过去半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欣慰和无奈。这是我第二次上高中。虽然我熟悉教材的内容,有一点教学经验,但有些知识在课堂设计上总觉得不是很方便,有些内容在讲解时感觉不是很好。如何教高一物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回顾这学期的教学,我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和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大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和解释简单粗略。研究中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简单的问题,容易被学生接受。

  高中物理教学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物理现象模型抽象和数学描述,通过抽象总结、想象假设、逻辑推理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往往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对象)多状态、多过程、动态复杂问题,学生难以接受。

  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科学严谨,学生阅读难度大,不宜理解。因此,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了解初中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水平,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水平”,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一教学要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成长点”,逐步拓展和深化;教材的呈现要难度适当,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步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步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应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容易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引出力的概念,分析物体力的作用效果,不涉及力的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在讲述了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在讲授应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的应力;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的应力。

  3、阐述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注意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起源;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延伸,以及来龙去脉。教学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了解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如: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率、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和比较,真正理解真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和模型的建立。

  四、要注意物理思想的建立和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简化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例如,建立平行四边形规则和牛顿第一定律都是如此。

  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习题示意图是将抽象变成形象、抽象变成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要培养学生制作示意图的能力。比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绘制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绘制物体应力和运动过程示意图,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画图,养成习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回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然后回到物理问题,使两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困难。

【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02-08

第一学期物理教研组总结11-19

第一学期教学总结06-16

关于第一学期教学总结06-18

高三第二学期物理教学总结08-28

第一学期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11-21

物理教学总结10-29

第一学期教学总结(15篇)11-16

第一学期教学总结15篇11-15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总结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