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时间:2024-08-05 13:22: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觉醒年代》观后感 13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 13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题记

  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封建复古的思想充斥着整个中国,毒害着人们的灵魂,束缚着人们精神上的解放。

  就在这种腐朽思想大肆蔓延的时候,《新青年》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冲破了旧思想的罗网,从而开始了一场历史意义深远的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主办人独秀在第一卷第一期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说,“中国社会到处充满了黑暗,首先觉悟、勇于奋斗的青年,必须用快刀斩乱麻的精神,同陈旧腐败的思想决裂,推动社会的前进。”这种思想犹如漫漫黑夜里迸发出的火花,所以《新青年》一出版,就受到进步青年的追捧。

  在《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中,我还看到了友善细心的李大钊、朝气蓬勃的毛泽东、正直的`陈乔年和陈延年等等许多人物。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不为名不为利而活,也不甘平凡一生,他们的一生,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愈是黑暗,他们燃烧的愈加猛烈,于是变成了火炬,点亮了一个时代的夜空。

  曾在《新京报》中看到过一段话,我想引用这段话作为我今天习作的结尾。

  “我们深信,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乱与芜杂,努力与精进,都将在进步中变得更加清晰。时光漫长,道路宽广,我们仍旧拥有理想,拥有未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2

  《觉醒年代》的片头,采用隐喻的手法,使这组电视艺术的镜头语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画面,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之审美表达,既让全剧有岁月感,又点明该剧的主旨,有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咤风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群像,构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国大师人物艺术长廊,栩栩如生、高大伟岸的身影,每每让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乐,低沉、忧郁、伤感的哼唱,呜咽哀号般的曲调,苦闷、压抑、无助、困惑、迷茫,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闷之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还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剧中主人公版画群像展示,让观众的思绪,瞬间穿越至百年前的历史片场,营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画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鼓舞军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具有战斗性,更具有革命性。运用版画这一艺术到《觉醒年代》片头中,不仅在起承转合的节点上,体现故事的叙事策略,更是内容方面的拓展,从视觉到内容上,多维度展现剧中人物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该剧还引用了纪录片的元素,许多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历史深沉感,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表现出来。

  剧中呈现的老北京黄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车辙、行走的骆驼、叮当的驼铃,以及民国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人物的穿着,或西装,或长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属纽扣都颇具年代感——这些真实的画面扑入眼帘,岁月沧桑的历史感,便涌上心头。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3

  《觉醒年代》是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你想了解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成立前那段历史的话。目前一共看了12集,有以下体会:

  1、历史人物总会在小节有些与众不同,如剧中陈独秀的出场:蓬头垢面、衣服褴褛,捡别人不要的盒饭吃,当众人讨论得滔滔不绝时,镇定镇定自若,甚至脸上被别人吐口水时,也是很平静。

  2、陈独秀是真狠,对自己狠,对原配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狠。

  3、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的今天,北大的文科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从那个时候提倡“兼容并包”发展起来的。

  4、要有所成就,必须打开自己的眼界。

  5、小孩的培养,一定要经历过吃苦。

  6、毛主席写文章真的是厉害,24岁往《新青年》投稿的《体育之研究》提出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令陈独秀刮目,当即发表。

  7、深扒了一下,陈独秀的`感情生活是传奇的。一生四段感情:爱上亲姐妹,之后与女医生打得火热,最后与比自己小29岁的女工共度余生。男性历史人物,总是精力旺盛,协调能力超强。搞文学创作的,大多需要新鲜来激发灵感。

  8、想起《建党伟业》的一个情节:1919年的除夕,毛润之没有回家,而是留守北大图书馆,通过看烟花把恩师的漂亮女儿杨开慧追到手了,成本小,收益大。同样是过除夕,我们争取到的太少。

  9、合伙创业,志同道合远没有十个手指都能发挥作用的那么重要。

  10、觉醒年代,是一个好名字,寓意深远,务必要对号入座。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4

  以新青年的精神——观《觉醒年代》有感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成立的一段中国伟大觉醒历史。那个时代,正处于青春时期的新青年们不断以青春追求救国的理想,坚持斗争的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在1915年-1921年这段时期,陈延年与陈乔年努力寻求救国真理,经过千锤百炼后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投身于革命事业;赵世炎跟随李大钊先生了解并领导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先锋;许德珩在以青春为五四运动维护国家主权奔走,对牢房毫不畏惧,***从向《新青年》投稿到领导驱张运动,后来深受李大钊先生与陈独秀先生影响将一腔热血终生奉献于革命;周恩来在南开呼吁师生,在狱中坚持学习、坚持抗争,对理想不断追求。这是那个时代的青春精神。

  他们是黑暗时期一批勇于奋斗的新青年们,他们因拥有着共同的理想而相识,并一直“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他们为国家,走出校园,走向街头,以青春的昂扬精神,使更多的人们走上救国的道路,他们互相鼓舞,并肩作战,只为追求真理,救亡图存。

  因为有了那个时代的新青年,才有了他们所创造的.“青春之中华”。百年过去,我们是百年后新一代的新青年,今日的“青春之国家”正需要我们以青年精神去创建,以新青年的精神踏向新的征程,如同百年前的青年们一样不懈追求理想,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做好新时代的新青年,继承百年前青年的精神。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5

  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以纪录片的形式将黎明前风雨交加的中国历史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必说毛泽东的意气风发,也不必说李大钊的坚定执着,单是说陈延年与陈乔年的自立自强,便叫人拍案叫绝。自立自强,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品质。

  自立,方能自强。延年、乔年自幼离家,在混沌乱世,他们靠自己扛沙袋为生,两人一起啃着发霉的面饼,也坚决不愿接受父亲陈独秀的帮助。而即便是在如此艰辛的生活中,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地向穷人伸出援手,将爱与温暖撒满人间。“我们就是要靠自己,这是我们的原则。”简单的一句话,胜过成千上万句响亮的口号。这样的人生,才算精彩!大洋彼岸,他们的父亲在战火纷飞中更是独树一帜。陈独秀联结众多仁人志士,深入了解各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历史。他创办报刊杂志《新青年》,推崇马克思主义,号召广大青年在混沌中自立,于昏暗中觉醒。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创生伟大的思想!

  自强,方能圆梦。影片的.一个镜头中,延年、乔年身着被血浸透的衣衫,拖着沉重的脚镣,微笑着向前走去,道路的尽头是烟火人间。被捕宁死不跪,救国绝不后退!以身许国,至死无悔!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才是中国青年应有的拼劲与担当!无独有偶,中国的亿万青年也在向着光明不断迈进。无数的游行接踵而至,五四运动“罢课”“罢工”“罢市”,这无不彰显着中国青年的自强精神与救国决心。“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中国人民的声音,响彻云霄!

  “生当盛世,当不负盛世”。从古至今,自立自强都是历史发展中亘古不变的旋律。数百年前,他们以此唤醒祖国,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应以此续写光辉!请,笃信一个梦!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6

  故事的开始,日本早稻田大学内,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听闻了袁世凯的行为,都感到了羞耻心。众人义愤填膺,纷纷举起了右拳抗议着。虽然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但是却总有一些顽固子弟依旧执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宪制度。与此同时,李大钊与陈独秀单独见面。

  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当时陈独秀的外貌,他的`头发又长又乱、胡子又长又散、衣服杂乱不堪。

  在全国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个人,却似乞丐一样,吃着别人的剩饭。他为革命任务负重、为国家斩草除根、为人民舍弃一切。陈先生是个忠心、聪慧的革命家,他乐观面对留学生的唾骂,他依旧面带笑容,他是一个内心无比坚强的人。

  他回国后,立志救国,没有向那些位高权重、且站在对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积极发表言论、发表文章,决心拯救国人之政治觉悟,觉醒新一代人,为推翻袁世凯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陈同志的儿子,但是他们没有以父亲的名字和地位欺负别人,而是在上海滩勤工俭学,并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们永远不会叫苦,并且孝敬、简朴。

  当他们的姨妈带来了包子和蛋汤,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收下,尽管肚子早已饿的咕咕乱叫。我敬佩他们的坚持、简朴、不服命运的高尚品质。他们的礼貌。朴素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新一代的模范,是国家升起的新星。

  《觉醒年代》不仅是觉醒国家,更是觉醒人民。以民为本,创建一个新共和国。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觉悟,我们新年青也应该有此觉悟!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共广播电视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了一部反映建党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杂志》,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认识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建党的历史。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还将他们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整个中国为之一振;《新青年》实行同人编辑,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日新月异,之后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也相继问世;在这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普遍传播开来。

  在五四运动时,为支持学生运动,陈独秀和李大钊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学生、商人,工人等,以直接行动对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并亲自上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在散发宣言时被捕,五四运动风靡全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代表拒绝签巴黎和约,取得巨大成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完成了它的思想启蒙任务。

  不少看过剧的网友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20xx年最棒的剧集没有之一!正如剧名那样,整部剧想要再现100年前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觉醒年代。

  整部剧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让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现了人们眼前,表达了对事物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寻。

  “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8

  近期,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作品。这部电视剧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尚未完结,虽说只看了几集,但给我的感触颇深。等不到看完便来写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观感。

  《觉醒年代》从新文化运动讲起,陈独秀历尽艰辛从日本回国之后,以文学为基,创办《青年杂志》,力求从思想上改变中国新青年,进行讨袁运动。中国当时处在一个迷茫的路口,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领导者不知道中国应该走哪一条路。袁世凯渴望恢复帝制,开倒车的行为为各路人士所不耻。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压力将自己的考量,思路说与人们,中国的思想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片中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陈独秀由《国际歌》歌词有感说出的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体,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当初的中国刚刚推翻几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阶段,袁世凯却到处借款,依托外国支持,打击新思想,新制度,这是不可取的。且不说袁世凯有复辟之心,就借外债、依托外国过活这一举动来说,他就已经失去了独立之心,一个国家,如果连自立自强,独立更生都做不到,依托外国,与殖民地何异。中国要想发展,独立是必须的,必须有骨气有方向,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不管是对国家还是个人。这句话一律适用,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独立之心,没了前行道路,说句不好听的,这样活着和等死没有区别。天下的.路是给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当时的中国需要一条独立,民主,科学的道路,陈独秀他们便将民主科学的道路展示给众人看。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9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有一些人已经觉醒,也正是他们,才使中国翻天覆地!

  ——引言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许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革命大家,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人们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自己的工友朋友们没有领到工钱,便大过年的用自己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人们,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人们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希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剧情中陈独秀为了发扬新文化,不惜一次次与权威大家斗智斗勇,这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感谢《觉醒年代》,它让我见识了先烈们是怎样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奋斗,也让我明白,唯有拥有知识和胆魄,才能改变命运,改变时代!

  觉醒吧!同学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精神改变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0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1

  这个暑假,我追了一部剧——《觉醒年代》,对伟大的先驱李大钊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次了解李大钊,是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先生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从被捕到就义的悲壮历程。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崇高伟岸、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

  这次看完《觉醒年代》,李大钊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仰望中的高大,而变得更加丰满、真实。

  李大钊先生平易近人。他一出场,身穿长袍,戴着眼镜,坐在一群留学生中,和年轻人讨论着国家大事,呼吁学子奋起“倒袁”,拯救国家。

  李大钊先生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他听到陈独秀先生说“中国没救了”时,立即进行反驳,表明自己的观点,坚信国家有光明的未来。

  李大钊先生胸怀宽广。虽然在对国家未来的辩论中有不同见解,在陈独秀先生被一群学生围着殴打时,他还是挺身而出,掩护陈独秀先生逃出,并且在知道对方真正意图后,和陈独秀先生成为朋友,还把自己的大衣送给了陈独秀先生。

  李大钊先生关心民众疾苦,深爱自己的孩子。当一位母亲在大街上乞讨,希望得到一些医药费给孩子治病,李大钊先生站了出来,帮这个穷苦的家庭交上了医药费,当得知孩子需要住院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衣物、怀表等放到了当铺;当李大钊先生的一位学生因为缺钱而上门求助,希望能得到资助时,李大钊先生不顾自家的情况,毅然为学生凑齐学费,却差点和自己的孩子毁约,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去吃一顿涮羊肉。

  李大钊先生,既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普通人。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2

  不得不推荐一下最近看的一部剧《觉醒年代》,看完之后,除了震撼,就是感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神剧情节,也没有至高点的宣讲教育,贴合人物原型,将书中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带到了我们眼前,他们不完美,有小脾气,会开小玩笑,但恰恰是这样的不完美,才与他们伟大的爱国奉献情怀形成了强大的对比。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他们为了同一个理想中国而奋斗。在那个靠吃人、吃血馒头才能活下去的社会,在那个被列强欺压、被军阀迫害的社会,在那个完全没有人权可言的社会,要靠什么才能站起来呢?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为了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我们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必须要救国,倒袁。”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先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救国先救思想,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联合北大教师以发表刊物的形式向百姓传达启蒙思想。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明白要想彻底实现思想启蒙,必须建立一个政党,领导中国进行革命。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在一开始是站在与陈独秀的思想对立面,他们坚持“无政府主义”,但在法国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这套理论根本不适用于中国的社会,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条件下,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真正正的大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必然发展的产物。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有血性的,是他们披荆斩棘换来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与时光之镜对话,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13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观后感 】相关文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07-11

奔腾年代观后感08-02

发表睡一觉醒来睡不着的的说说11-29

2023年代办委托书09-04

《认知觉醒》读后感06-12

红楼梦观后感《红楼梦》 观后感10-14

风之谷观后感09-06

《感恩》观后感11-10

长征观后感11-13

《夺冠》观后感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