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集锦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绿皮书》观后感1
电影《绿皮书》里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时代。
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对于黑人多有歧视性政策。而《绿皮书》就是为这样的歧视而诞生。它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它详细标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许”,帮助黑人同胞们规避风险。
电影名《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邮政员格林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电影的两位男主角拿着这本绿皮书开车赶往美国各地巡演。一位是著名的黑人音乐家唐,一位是在夜总会打工的白人托尼,被召来当唐的司机。除此之外,电影还展现了很多层面的纠葛:种族歧视、同族不平等、主仆之间、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家庭关系等等。
这部电影通过隐晦的角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唐的态度来讲述了当时社会的严重种族歧视。在北部离纽约还不远时,并没有出现对黑人的歧视态度。但当他们逐渐南下去进行音乐会时,田地里耕作的农民默默地看着他,生活中就渐渐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种族歧视。
服装店的店主不愿给唐试衣服,俱乐部里的人随意地殴打这位钢琴家,在晚上,他被警察拉下车随意盘问,在他的音乐会前,他甚至不能进餐厅用餐……他深知自己只是被那些“有品位”的人们利用的工具而已。在倾盆大雨的道路上,唐眼含热泪地喊出,我不够黑人,我不够白人,甚至不够男人。一路上忍受的折磨和歧视瞬间爆发出来。这就像是一句灵魂拷问,直击我们的心灵。
“想改变人心,需要的是勇气。”唐完全可以待在城堡一样的房子里,坐在国王椅上优雅地弹琴,而不是狼狈不堪地,被人歧视着开南部巡回演奏会。这一程,唐不是为了的要巡演,他是要去南部,去找回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2
“他们没有选择入场与否的权利,但是你有,托尼。”
这是整一部电影中打动我最深的一句话,是在第一场表演结束后,谢利面对正在与一群下流的人玩骰子的托尼说出的。
一个人是否同流合污,是否把自己代入他人的认知中,是否屈从于不公平的命运,全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看罢电影后,充溢我全心的想法。
【地狱的俄尔普斯】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的美国。在那个时代,白人与黑人间存在深刻的芥蒂,黑人被称作“黑鬼”“有色人”,诸如此类的歧视,使生活在美国的黑人们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影片开头,托尼扔掉被黑人用过的杯子,足可见不平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谢利博士受到歧视,仍演奏着音乐,力图以黑人的身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是“地狱中的俄尔普斯”的真实写照。
【对命运的抗争】
谢利从未停止与命运的抗争,在音乐中,在行动里。谢利博士对来自白人的歧视是极力反对的。当白人要求他去树林中破烂的厕所时,他坚决反对并要求回宾馆去;当白人反对他进入餐厅时,他放弃演出,转而去到小酒馆中尽情演奏……这一切,都能看到谢利以一个音乐家身份,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改变命运的契机】
两人在旅途中从对方身上受益良多。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影响着。托尼在与谢利的交往中,发现了谢利虽是黑人,却有着高尚的品格,由此,改变了一系列恶习。谢利在与托尼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托尼的乐观与善意。这是一个黑人与白人和谐来往的范本,黑人放下了与生自来的自卑,白人放下了对黑人的误解与歧视。谢利与托尼的交往,无疑是“地狱”中的希望。谢利将自己的希望,通过抗争与奋斗的方式,映射在了社会中。
当不公的命运降临时,去抗争,去奋斗,怀着希望。当一个合适的契机来临时,那不公的命运终究会被击溃。
《绿皮书》观后感3
今天,阳光明媚,太阳把我晒得十分快乐,一路兴高采烈,去干嘛呢?我和妈妈逛到了电影院,看到醒目的广告牌《绿皮书》介绍,据说点评分数特高十分好看,哇!我情不自禁称赞道,妈妈:“它曾获奥斯卡小金人奖耶!”于是我怀揣着好奇心进入影院。
故事主要讲了托尼是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在一家夜总会做侍者,这间夜总会因故要停业几个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费,不会因此取消。所以他当务之急去寻找另一份工作来填补这几个月的空缺。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叫唐·雪莉的黑人钢琴家提出雇佣托尼。唐·雪莉即将为期八个月的南下巡回演出。可是,那个时候南方人对黑人的歧视十分严重,于是托尼成为了唐·雪莉的司机兼保镖。一路上,两人迥异的性格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与此同时,给托尼付钱的唱片公司给他了一本“绿皮书”指南,上面列着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很多旅馆和餐厅都只限白人,从这以后,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的对待,也让托尼对种族歧视感到深恶痛绝。
看完后,我陷入了沉思,黑人和白人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白人看不起黑人?在我看来,黑人更有素质,更有公共道德意识,应该是黑人看不起白人而不是白人歧视对方。但黑人就受着不去还手,这不是白人要学的吗?这让我想起了在我们班里,不能因为某个同学学习差,而去歧视它,我们是一个小集体,应该互帮互助,不是一个人好,就算好,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一些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份,要人人参与,所以我深有体会。
“人人平等,万物平等”我们应该互帮互助,平等对待每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绿皮书》观后感4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绿皮书》观后感5
暴力永远无法取胜,托尼,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你占理。——《绿皮书》
绿皮书,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却决定了黑人在美国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和绝对不能去的地方。这无疑是荒诞而可笑的,但是这种事确确实实存在了。
一位黑人钢琴家被请去表演,演出过程中他想上厕所,于是走向了旁边的公共厕所,但是立刻有人挡住了他,对他说,
“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入这间厕所”。
钢琴家问,“是里面有人吗?”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钢琴家说,“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现在需要上厕所,返回住处上厕所会浪费很多时间。”
没想到负责人说了一句令他有些震惊的话,“没关系,我们愿意等。”
这无疑给了他心灵重重的一击。宁愿浪费众人这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让他就近上个厕所。可见这样的种族歧视已经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里,很多年都难以改变。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机是个白人,一个粗鲁的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们去南方准备给当地的人演出,他们走进当地的一个西装店,店主本来以为是司机要买衣服,当司机问,衣服可以试试吗?店主回答,当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发现要试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钢琴家的.时候,赶紧出来说,对不起,如果你想穿上这件衣服,必须买下来,如果你试了不买,这件衣服就卖不出去了。气的钢琴家愤然离去。
一个国家能够把人种歧视做到这种程度,足够引起人们的深思,在这样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国梦是不是把平等的机会摆在每个人面前。
《绿皮书》观后感6
《绿皮书》讲述的是一个粗俗暴力的白人托尼,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钢琴家唐开车,向南方做巡回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几个片段,讲述的是因为店里的老板、服务生看唐是一个黑人,所以不让他上洗手间、去餐馆吃东西。这就是当时最严重的问题——种族歧视。但他身为一个黑人,也要维护自身的权益,况且他还是被邀请来的嘉宾,理应接受较好的服务。所以他总是不赞同他们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对黑人的不公平对待。
在影片的开始,作者抛下了一个疑问:托尼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唐放弃在纽约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却选择艰难地在美国陆地上行走、闯荡。而在影片快要结束时,唐三重奏的音乐伙伴给出了答案。
他说:“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唐正是因为怀揣这样的勇气,才会拿着绿皮书,用音乐来改变人们对黑人的认识。
从整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唐是一个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独在一个片段中,我们才看到了真实的他。
这个片段讲述的是托尼邀请他一起用手吃炸鸡,但是唐觉得这是一个不卫生的行为,经过托尼的一次次强烈推荐,唐也无法推脱,于是大胆地放下姿态,啃着炸鸡。然后也学着托尼将鸡骨头扔在窗户外。
作为一个黑人,他学会与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乐的乐趣。而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他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当对方不允许自己在餐厅内吃饭时,取消演出。这都是敢于面对自己,接受事实的表现。
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但孤独的唐从来不与自己的兄弟联系。他认为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都没有来找自己,便也不愿做那个主动的人。
但托尼却看得透彻:“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既然有勇气去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尊重与温暖便会向你走来。
《绿皮书》观后感7
前不久,我去看了电影《绿皮书》。我想,爱看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毕竟,《绿皮书》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了,网上评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这是一部有关种族阶级的故事。在美国的1960年代,还是有着种族的偏见的。而“绿皮书”,记录的都是黑人们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厅,因为有些店铺是不接待黑人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想,才会有“绿皮书”的存在。
全剧中,我最感动的一幕,便是音乐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尽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换作是我,怕是只会感到不公吧。我们在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难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此感到恼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许,你会说是别人的错,但是我们也应该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严。我想,绝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对黑人抱有歧视的另一个主角托尼,也会就此改变。放在现在,我们也存在着歧视,例如性别歧视。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给女生。但是,我们都在渐渐改变,正在走向更好的未来。等你努力去做的时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其中,最触动人心的,便是那句经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是这样的,明明存在着,却总是等待。感到孤独,何不走去呢?
这个以真实故意改编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一点复杂和温暖。《绿皮书》让我明白了尊严的重要,面对不公平的该有的模样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气。
《绿皮书》观后感8
临近三八妇女节,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当天下午会放假哦!三八节早上,妈妈对我说,下午你和同学去看电影《绿皮书》吧,它得过奥斯卡金奖呢!一听是看电影,我来了兴致,而且评分9。6的好电影呢!
下午和同学约好,我们来到万达影院。这是一部喜剧,讲述了白人托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个黑人演奏家的司机。一路上风景优美,曾几次因钢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挤,托尼都保护了他,托尼也从他身上学习了很多,二人渐渐成为朋友。
电影中有许多幽默的地方让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托尼在吃热狗比赛中吃了22个,得了第一,真厉害!托尼曾是一个极冲动的人,一发火就动手,力气很大。但他认识雪利教授后,沉稳的教授耐心地说:“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拳头解决的。”他于是不再冲动,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们,他没有动手,只朝天开了两枪,吓跑了他们。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冲动性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需耐下心来,细心走好每一步,做一个沉稳的人。
托尼的勇敢、自信,对教授的忠诚很值得我学习,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托尼。托尼在仍下一个饮料瓶时被教授阻止了,我要为他点赞。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挤和歧视时,没有愤怒地动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击他们,捍卫了尊严,我要为他鼓掌。当他弹奏起悠扬婉转的乐曲时,我由衷地佩服他坚持的毅力……教授的内在美还有许多,他不易愤怒冲动,看上去英俊文静,虽是托尼的老板,但不奢华骄傲,十分朴素。他真诚地帮助托尼写信,圣诞前夕,托尼太太还热情拥抱了他……教授是坚强的,虽受歧视,也很孤独,但仍考双手创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托尼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电影我心中也充满美好。真是一部好电影!
《绿皮书》观后感9
看完后,感触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仅仅的叙事,却给人深深的震撼。
两位主人公的几次上车下车,预示着两人之间的微妙改变。
从拿到手的绿皮书开始,肯德基、幸运石、写信、遇难、化险,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两个人逐渐敞开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见,互相尊重。
刚开始托尼对黑人的成见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开场不久就扔掉了两位黑人员工喝过的杯子。到后来成为雪利的司机,他从开始的桀骜、偏见,到后来见证了雪利的优秀,接受了雪利的优秀,同时被这种优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个足够优秀的人,一般来说跟托尼这个老粗在一起理应学不到什么,但他却得到了走出孤独的勇气。
在电影中随着旅途的进行,我们能看到两人相互影响,不断改变与成长。我觉得,这种看得见的成长才是最打动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极富教养的钢琴家,理智地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将自己训练成一位优雅而忧郁的贵族。然而这样的他,是不快乐的。他属于黑人中的异类,白人中的笑话,他永远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然而托尼出现了,他拿着炸鸡告诉雪利:“我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
最终,雪利博士敞开心扉,接过了托尼的炸鸡,走出了寂寞,更是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影片的结尾,雪利敲开托尼家的门,当托尼向家人介绍雪利后,寂静无声,面面相觑。而下一秒,众人欢庆,将雪利拥入房间。托尼的夫人拥抱着雪利“谢谢你帮他写那些信”与“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相呼应,是如此温馨。
《绿皮书》观后感10
我总感到这个世界博大、慈爱、宽容,自然允许各种各样的人存在,她一视同仁,让他们生活在同样的阳光下。
托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车里吃炸鸡,我认为是《绿皮书》的高光片段之一。不关乎阶层和种族,两个人只是开怀地吃着炸鸡,雪利博士把鸡骨头扔出车窗的时候像放飞一只鸟。让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过这样恣意快乐的时刻呢。雪利博士的确拥有华丽的好生活,但白人给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贫穷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没有归处。所以,他也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苦苦挣扎在自己的不幸里。声泪俱下的雨夜,托尼第一次能够剥开博士高贵、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质跟自己一样,胸腔里流淌着热血,心头有爱有恨。
那个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弹奏,为美丽难忘的夜晚,为平民酒吧里热情洋溢的客人,为他自己。他乐在其中,姿态飞扬卓越,胜过任何一次于奢丽的大厅。最后,是博士把托尼送回家,那个其乐融融灯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独自回到辉煌的寂寞宫殿。我以为又是冷酒一般悠长苦涩的结局,但敲门声再次响了。门开的一刹那,寂静无声,面面相觑那一刻,我真有些担心托尼的亲人会把雪利拒之门外,幸好,下一秒,众人欢庆,把他拥入了房间。
天地之间,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着无尽的黑暗前行。但幸好托尼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盼望有一双手在无助的时候来临,有时生活会给你很沉重的打击,但请别放弃希望,因为,它终会来临。
这是一个与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觉得心里被温情填满。
愿你我都能与孤独握手言和。
《绿皮书》观后感11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位是暴躁易怒,爱用拳头解决事物的白人老哥,却有着一个贫穷而温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过人,富有天分的音乐家,坐拥金钱与名气,却一个人独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绅士小哥。两位看似不相关的人,一同前往那个白人至上的美国的南方。这究竟会发生什么呢?这便是美国著名电影《绿皮书》所展现的故事。
《绿皮书》看似是一部喜剧,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其间所描写关于种族歧视的片段更是数不胜。从片名就可以看出,绿皮书是当时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为当时南方许多地方都不欢迎并不对黑人开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阐述了种族歧视,从黑人音乐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间侍者去用友好的虚伪与气象,他指了指门外林地中的临时厕所,用餐时无人愿坐在他身边而且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鸡,(当时白人认为黑人只能吃炸鸡),在他在一大群虚伪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这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种歧视,将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观的向观众展现出来。
《绿皮书》这部电影虽然是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但一点儿也没有暴力情节,不像曾经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样,《绿皮书》是利用人性的虚伪将种族歧视完美的展出,这样却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此外《绿皮书》中有一句台词让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独的,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是啊,有时候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第一步,因为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会感受到欢乐与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从一开始对黑人生来的厌恶,甚至将黑人用过的杯子直接扔进垃圾桶到开始主动的帮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让黑人小哥帮他写信再到与黑人小哥成为好友并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谊冲破了阶级、冲破了种族、冲破了一切。
其实,上帝造出这么多肤色就是为了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让种族之内相互攻击欺凌,所以请勇于走出第一步,拒绝种族歧视,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绿皮书》观后感12
《绿皮书》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黑人音乐家谢利,为了去南方巡演,而雇佣了一个白人托尼做司机,本是一个种族歧视者的托尼,原来在一个夜店做安保。在夜店倒闭之后,为了生活的他,不得不去给一个黑人音乐家做保镖,因为他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必须给保障他们的生活。而谢利是一个表面上在上层白人圈子里颇受欢迎的黑人钢琴家,实际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种种族歧视严重的时期,他仍是一个被很多白人歧视的黑人。但是面对自己的安全问题,他又不得不雇佣托尼成为自己的司机兼保镖。在巡演的过程中,在台上表演时,他是白人心目中崇敬的音乐博士家,赢得观众们的掌声。而,在下一刻,当他走下台时,却又成了不能与白人平等的黑人:却又成了不能近白人餐厅的黑人。连换个衣服,都要在肮脏的储物间里完成,他知道自己要受到歧视,所以努力地用自己的修养,自己的内涵去获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去获得属于自己真正的掌声。两个人相遇之后,发生了一连串的搞笑故事。而拿着黑人经纪公司给他的“绿皮书”,托尼渐渐明白了黑人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看完这个电影,我感到十分的震撼,谢利博士——一个受到种族影响的人,却能通过自己的修养了,来赢得对黑人有偏见的白人托尼的信任,来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而不是用暴力来结局问题,不是,你说我我就打你的那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用暴力的手段,用对骂的手段,来赢得自己的尊严,反而,还会让别人更加看不起你,我们应该学习谢利博士那样,用自己的修养,用自己受到的教育,用道理去挽回自己的尊严。生活中,我们不也要像谢利博士那样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当我们受到不公的待遇时,我们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要用智慧。
《绿皮书》观后感13
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我在绿皮书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乐曲成为我迈向另一个人生的的开端。都说歧视的眼睛就像双面镜子,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据真实的内容进行改编,所反映的是白人对于黑人的种族歧视的问题。其中有多个镜头通过对比黑人与白人的社会地位,让人直观的看到在那个时代所存在的最尖锐矛盾。
在影片中比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绿皮书去指导,而一旦脱离了这本绿皮书的范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绝,更有甚者会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毫无尊严可言。然而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样的环境下黑人种族内部之间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剧这种社会矛盾。生活在社会顶层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他们的世界是没办法融入的,就如同那个被拉长的镜头一样,即使相遇却无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这个本该融合的大种族,就这样被社会生生的隔在两个世界,无限接近却又渐行渐远。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自身种族内部的歧视成为了影片的两条主线,有点心疼在那个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现状。但好在随着两个人逐渐南下的演奏之旅,托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后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为自己心中曾经追求的古典音乐演奏。而这场古典音乐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个开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实的自我,也只有这样才会活出自己。
伴随着这Happy ending的结束,我们应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锐的时代大背景下,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呢?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吧,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对于以上这个问题有想法的小伙伴随时欢迎分享交流,嘿嘿。
《绿皮书》观后感14
《绿皮书》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实在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不仅看过电影,在看电影前我也听说过《绿皮书》这本书。此书旨在帮助黑人在旅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酒店和餐馆。就像黑人艺术家唐·谢利给白人托尼·瓦莱隆加的那本绿皮书一样。充满了种族歧视,但也充满了善意。
《绿皮书》共有两个主角,一个是黑人艺术家唐·谢利,一个是白人托尼·瓦莱隆加。影片的一开始通过种种铺垫,巧妙的告诉观影者们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然后开始将影片引入正题,使唐·谢利与托尼·瓦莱隆加相遇开始谢利医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有能力,爱扯淡,自诩为“忽悠大师”,总能耍得别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个负责的人,比如说在小酒吧时,几个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雇主谢利,他奋不顾身的把谢利救出。虽然他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和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但有几个司机会为一个黑人雇主去招惹数个小混混呢?
黑人艺术家唐·谢利是一位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世界级钢琴艺术家,他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谢利医生具有良好的修养、高雅的礼仪与强大的自尊。这一切,及他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决心使他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能坚持己见,不屈不挠。
这部电影一共有四种人:谢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谢利虽为黑人,但儒雅随和,谈吐文明。有一颗高贵的内心,是很纯洁的。托尼是一位硬汉,言出必践,很负责。也有高贵的内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贵族,所作所为令人作呕,对谢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却议论他。即使他们的礼仪再优雅,也挡不住那阴暗的内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们恰恰是单纯的,一个劲在酒馆里快活。
一个人的肤色并不能决定他的品行,真正决定他的是他那高贵的灵魂。
《绿皮书》观后感15
窗外下着小雨,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了一部电影《绿皮书》,看完电影整个内心非常地平静,感觉自己也被治愈了。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每周都花点时间看一个电影。
记得很久以前,我去参加一个秋招的面试,面试官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经理,于是我问他最喜欢的营销类书籍是什么,他说,我很少看书,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我们通过导演的镜头,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体验了一把别人的人生的感觉。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故事的主要脉络很简单,讲述了白人司机和黑人音乐家南下巡回演出的故事。为什么强调了黑人和白人呢,因为故事发生在上世界60年代,种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开始,我们的主人公托尼就展现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应付人际关系,博士雪利也体现了他的礼貌优雅和涵养。旅途开始,托尼就被塞了一本《绿皮书》——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许托尼多讲话,不许他抽烟,不许他偷东西,不许他乱扔垃圾。一开始托尼迫于他是老板不得不服,后来听了雪利的演出后,被他征服。
雪利也开始教托尼写情书,教他忍耐有礼貌,托尼也帮助雪利走出监狱困境,帮助他减少了内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里。
一开始的雪利总是在忍耐,到了最后一场演出的雪利已经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坚定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拒绝了演出,来到了黑人专属的酒吧放飞了自我。
电影一直在做反差对比,突出了当时的整个大环境。但又是非常地治愈的,不管是两位男主之间的和解,还有他们内心与自我的和解。看完电影我非常地宁静,感觉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纳和解了。
【《绿皮书》观后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