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08-21 15:24: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合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合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教育如果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个虚空”。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著名指挥家莫安奇重回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儿时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音乐启蒙老师马修遗留的日记,莫安奇慢慢品味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记忆的深潭。

  “你一直在做与自己的本性相逆的事情”马修一直对莫安奇这样说,其实这是他对所有孩子的心声。在莫安奇的内心深处,他依旧是那个天真烂漫的男孩儿,只是因为没有尝过被爱的滋味,所以才在本应该学会爱的年纪却先学会了恨。

  其中佩皮诺倚在门旁,等待周六的情景打动了我。他那纯洁褐色眼睛中对父亲的想念丝毫不因这漫天大雪而减退半分。这一幕使我联想到了留守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或许奢望得并不多,只是父母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便足以。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这样做呢?有时叛逆只是证明自己存在的另一种极端方式,不是吗?忙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回头看看吧!你们的孩子正噙着思念的泪水,盼望着,等待着你们的陪伴。

  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征服顽皮的孩子们,其实不单单是因为音乐打开了他们紧闭的心扉,而是因为马修老师那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关怀打动了孩子们。我认为马修老师童心未泯,他仿佛能看穿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他也尊重每个孩子,愿意为孩子们保守秘密,分享秘密,愿意做他们倾诉心声的树洞。如今,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马修一样的老师去重视学生的兴趣,为社会创造人才。

  马修老师离职时,孩子们将不舍浓聚成封封书信的场景,我感觉到了孩子们含蓄的爱。他们深知这份爱虽非隆重的'仪式,却是马修最希望看到的。这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方式,这种心贴着心的默契,就像马修潜移默化地用特别的方式在改变他们一样,不必解释,因为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汇,甚至于润物细无声。所有的小爱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聚成大爱。

  鞭策不是惩罚,更不是抽打,而是用爱去宽容,去谅解。学生所谓的叛逆就像皮球,用的力越大越会触及反弹。我们应该用爱和理解去挽回那些所谓追求“自由”而改变自己的人,那样的“自由”没有意义,也不值得我们为它改变,不是吗?

  凡事应该多用宽容和爱化解,教育一个孩子就像栽培一棵小树苗,我们应该让它茁壮成长,在它初入岐途之时,将其纠正,不要让它长得东倒西歪,我们能做的仅此而已。教育,不能是发于心,或仅限于口。

  如果你也看过这部影片,是否与我一样,感受良多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今天学校召开校务工作会议,有一个特别的环节,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从小就对外国电影不感冒,好像是欣赏水平有问题,看不懂,记不住人物的名子,所以不咋爱看。但这部电影我看懂了,并真的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拍的太好了,教师的爱展示的非常精准。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学生(后来成了著名音乐家)回忆马修老师曾经教育他们的故事。整部影片的基调很平静,颜色很灰暗,但道理和寓意却极为深刻。荒凉的郊外,破旧的校舍、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校规、顽劣的学生...让人悲哀已极。这些偏执、叛逆的少年,被校方的缺乏人性的高压政策激化得越发逆反,简直不可理喻,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事件。

  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学校作代课教师,他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少年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当影片中响起孩子们圣洁、纯净的和声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遇到一个天使般心灵的老师,他们才找到了心中的梦想,终于唱出了来自天堂的声音,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热爱音乐有着音乐天赋的代课教师用他对孩子们的爱感化了这一班问题少年冰冷、残酷的心……创造了教育的'奇迹。而马修最后却被可恶的校长解聘了,残忍地把他和他爱(孩子们爱得他)的孩子们生硬剥离。

  电影中孩子们忧郁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佩皮诺,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时刻显露出忧郁与期盼,他每周六都会靠在大门的铁栅栏上,等待、盼望他的父母来接他,他是多么希望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啊!

  电影的最后是马修老师被迫解雇离开学校,当他走到校门口时,没有一个学生来送他,是冷酷地校长把孩子们教室的门锁上,不让孩子们送他们亲爱的老师,孩子们没有办法,只能在纸上写好祝福的话语,叠起纸飞机,纷纷扬扬地从窗口扔下,同时从窗户口还伸出许多只摇摆的小手(窗户高,露不出头),这就是孩子们所能做的对恩师的最后的“告别”。我又一次被感动得落了泪...

  我的内心不断地叩问: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离开的时候,同学们被院长关了起来,同学们把纸飞机上写下对马修老师的感谢。就再那一刻我感到,马修老师刚来的时候学校里乱哄哄的。但从马修老师来了之后同学们像变了个人似的。这就证明马修老师的音乐教育方法是对的。不想院长一样,犯了错误就关进“禁闭室”里。院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教不出好学生的。

  我喜欢“放牛班的春天”因为它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方式!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马修老师来到了一个放牛班,这个放牛班很调皮,刚来到就有一个学生犯错。这个学校很严格,动不动就关禁闭。后来,马修老师组成了一支合唱团,他还发现了有音乐天赋的皮埃尔,让他做主唱。渐渐地,院长有一些变化,比如说:他折纸飞机,玩球等。但好景不长,马修老师离开了校园,院长也离开了。

  这部电影很好看,我还想看。今天,我们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叫马修的失业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不良儿童的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的工作。他把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在一个合唱团里,谱写出他们动人的乐章。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灵。结果他让那些孩子脱离苦海了。

  这部电影没有男孩喜欢的刺激,也没有女孩喜欢的浪漫。但他却用音乐启发了一群孩子们!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了你,就算没有人看好你的未来。

  只要你的心还在跳动,只要你的血还在流动。

  就请为自己造一个梦,执着的活下去吧。

  青春里无论荒唐,时光里无畏选择;

  每一个梦都会有一片天堂;

  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一个天使;

  你的起点或是云层之巅,或是池塘之底;

  总会有一个人给你前进的动力;

  总会有一个梦在岁月尽头等你;

  上帝不会让一个有梦的人一辈子活在地狱里的。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是讲一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了一间小学,他把那间小学学习部好的学生通过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情操,最后把学生教好了。其他老师也很佩服马修老师能把这个放牛班的孩子教好。

  那群孩子很喜欢马修老师。他们知道马修老师对他们很好,什么事情都能帮他们解决。我喜欢马修老师,更喜欢我的老师,因为他们也和马修老师一样和学生做朋友的。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寻找通往彩虹的路,最终会发现春天的到来……”一阵阵优美的旋律从电视里传来,我情不自禁地放下手中的笔,凑到电视机前——哦,原来是《放牛班的春天》。

  光看题目,也许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绝美的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自由自在的牛群、优哉游哉的牧童……但实际上,影片中的孩子们的生活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这所名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简直就是一座监狱,高大的水泥墙,厚重的铁皮门,将校园围得铁桶一般。教师们则神情严肃,威严四射,除了大声训斥“安静”“安静”之外,就是用力推搡着孩子,去打扫卫生或是关禁闭。 “一犯错,就处罚”,便是这儿的校规。在这里,这冷冰的、粗暴的一切,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直到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这尘封已久的寒冰才开始渐渐褪去,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这是一位充满了宽容与仁爱的代课教师:当院长气势汹汹地责问那些孩子时,马修则会努力为他们遮掩,尽管那些捣蛋鬼在前一秒还在惹他生气;当家长忧心忡忡地询问孩子近况时,马修则会努力编织各种理由,帮孩子们隐瞒违纪事件,解除家长的忧虑,维护孩子的尊严……就这样,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魅力,渐渐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马修,不仅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引领着孩子们改变种。种恶习,更为重要的是,他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对美的渴望。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成功组建了一个合唱团,让孩子们喜爱上了音乐。尤其是皮埃尔·莫翰奇,他对音乐的钟爱和在音乐上的'天赋,在马修的赏识与鼓励下,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自己,也在孩子们的感染下,重新开启了他的作曲之旅。甚至连那古板的院长,竟也一时一改往日的不苟言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起嬉戏玩笑了!

  虽然,马修最后被开除了,但作为教师,马修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六十多个孩子的喜爱与尊敬;作为马修的学生,这六十多个孩子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获得了马修阳光般温暖的爱,他们明白了世界不仅仅只有一个小学校那么大,他们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爱的美好、世界的美好,还有自身的美好,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马修用爱和音乐传达给他们的。

  高压、处罚,就像阵阵砭骨寒风,它们只会将世界冰冻;而音乐、爱心,却能融化寒冰,编就一幅美好的春天画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打动观众,不是大牌的参与,不是暴露的画面,而是内容的走心,这种内容往往是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今天看的《放牛班的春天》,恰恰和我短暂的班主任和教学经历有关,很庆幸能欣赏到这样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电影中的马修老师显得和池塘之底格格不入,仁慈,善良、有爱心,确实把学生当作学生,把孩子当作孩子,从没觉得那些问题少年有多大的问题,也从不曾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马修可能不会意识到他在这所学校的短暂教学经历对这些学生们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当年校长口中表面老实谦虚、心底里恶毒的学生皮埃尔在五十年后成为了世界著名音乐家。在马修教授的音乐课中,每个孩子慢慢都有了变化,他们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变得安静了,似乎在音乐中才重新成为了真正的孩子,不再那么暴力,不再变坏,实际上任何一个孩子都不是坏孩子。音乐确实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人的心灵,让苦难不再深痛,让劳累变得轻松,让悲伤的心接受抚慰。教育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成长结果必然就不同。这部电影中,音乐的教育方式就显示出很大的力量和作用。如果学校的管理者只是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类似关黑屋子的惩罚措施,不是温和的态度,而是暴力的手段,不仅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哈森校长便是个失败的教育者,简直就是孩子们的魔鬼。哈森代表的就是当代很多刻薄的`教育者,他们的方式和素质教育无关,严厉,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人性,他们对问题学生判了死刑,不试图拯救,而是满心厌恶而绝对式的管教,不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内心想法,而硬生生的把他们划分到不可救药的队伍里。每一个教育者承担的不只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我认为应该把传统的说法改为育人教书。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孩子们身上的可爱之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的缺点都是很小的可以纠正的。回到电影,如果没有马修学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应该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来反而会成为社会的毒害。说的直白点,哈森校长是毁人的人,马修是重塑人的人。

  在音乐中,陶冶性情,挥去恶魔。那样天籁的声音,发自纯真的孩子们的口,是他们向善的表现,是他们对爱的追求。一个好的教育家,定会把孩子心中的那个魔鬼打压下去,让他成为一个人,真正可称得上是灵魂的工程师。在这样特殊的岗位上工作,需要良心和善心,需要耐心和平等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似乎更概括地看到了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品质。这部影片给了我这样一些有用的启示:

  一、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着想

  我想:我们的教师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表扬还 是批评,最后都应该为了促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仔细想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的批评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让学生听话,乖乖地坐着,不要闹事。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他能恰当好处地处理孩子的犯错。他始终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即时孩子犯了错,她也能宽容对待,然后用正确的方法指引孩子,如教育孩子承担自己惹下的祸,教育孩子勇气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马修老师的方式不被那个冷酷的校长认同,百般误解,仍然有勇气继续自己的教育信仰。

  二、让孩子找到有意义的事

  这部影片还 有另外一个名字:唱诗班的孩子。文中,马修老师用神圣的歌曲来治疗孩子们早已忘记的美德。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震撼了孩子,也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一个观众。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彻底让老师和家长失望,但是,由于其拥有音乐的天赋被老师发现,肯定,然后为这个孩子铺就了一条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这也使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看的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面的老师让孩子排练莎士比亚的作品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使孩子的能力、品德都获得了较全面的发展。我想: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指引一条道路,让孩子感到读书的意义。

  三、教师的情趣和幽默

  不管是大孩子还 是小孩子,都不太喜欢固执、古板、眼里只有考试题,没有趣味感的教师。在这部影片里,马修老师幽默与宽容并存。例如,一个孩子在黑板上给他画漫画,老师进来看了也给这个孩子画上一幅,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孩子们在宿舍里给马修老师编一些小曲,自娱自乐,马修老师让他继续唱下去,对其唱的内容不予关注,弱化,而评价其唱功。相反,那个校长确对孩子们的过错甚至玩笑也是耿耿于怀,显得有些可恶可悲可笑。其实,教师是否具有幽默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不过,整个影片看下来,我对这样一个安排颇具想法,不知是编剧者刻意为之,而是无意的安排。这里的马修老师是个单身又没有小孩的无牵无挂的人。而且还 是个年纪较长的人,于是,他的身上就不可能出现家务事,成了一个纯粹的教师。但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中,老师们却都是有着很多的身份。也许,真要做个优秀的教师确实也要牺牲掉其他的一些身份该尽的责任。马修老师所做的一切又完全不是出于荣誉,更谈不上为了工资,他白天为孩子上课,晚上为孩子们编歌,他的时间与精力也是全部奉献给了孩子。他的身上有着我们现在反复倡导的教师的品格:奉献、美德、公平、坚持等是值得一学的。相信,马修老师虽然辛苦,但是内心也是快乐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作为一位教育大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做贡献。他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放在当今社会之下,仍然非常适用。

  教育的本意是育人,所以教育一定要把人放在首位,各种教学观念也都要以人为本。但是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如何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给出了比较好的方法————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因为老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花该施什么样的肥,才能对症下药,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很少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都不去考虑。在他们看来,他们的任务只是教知识,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和他们无关。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了解学生比教学本身更重要,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学生,尤其是那些个性迥异的学生,就像影片中的莫朗奇,如果不是马修老师的仔细观察,他那副唱歌的好嗓子可能就会被埋没。

  影片给我的另一个感受就是:不要轻视任何人。

  记得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非常调皮,整天不认真听课,不写作业,成绩很低,总是倒数的。这样一来,时间一长,这位同学就成了老师眼里的坏学生,老师看见他总是不顺眼,六年以来一直如此。六年以后小学毕业了,这位同学升入了初中。在这之后,我曾和他有过一两次的来往,但也仅仅是一两次,当时我依然认为他陋习未改,还是和以前一样,对于这样的`人,还是少接触的好。但是当中考成绩出来以后,我惊奇地发现,曾经小学班上的那个所谓的坏学生考的却比班上其他大部分学生都要好。

  这件事后,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这件事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权轻视别人。好学生和坏学生都不是绝对的,坏学生有时未必就不如好学生,相反那些坏学生更容易成就伟大的事业。因为对于一个坏学生来说他所经受的要远比同龄人经受的多,它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同龄人受到的压力大的多。那种被轻视的感觉,被人看不起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的到。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抗压性更强,要比同龄人获得的更多,因为他们收获的是精神上的财富,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个初次到校代课的音乐老师用音乐改变“坏学生”的故事。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不少学生调皮捣蛋的镜头,捉弄同学,捉弄老师,甚至让老师受伤住院,不少观众看到这里就给这群学生打上了“问题学生”的标记。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就围绕着代课老师如何改变“问题学生”们展开。

  这部电影的场景并不丰富,大部分的情节都发生在一所名为“池塘底教院”的学校中,所以我更愿意把它归类于教育片,而不是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剧情片。既然我认为这是教育片,那么我会更关注影片当中有关教育的情节。

  学校教育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学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场所,老师则在学校中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每一位老师都应谨记“德高为师道高为范”这一道理,并将之践行。然而“池塘底教院”的校长所采用教育方式则并没能体现出“道德”两字,他在学校推行“一犯错,就惩罚”的管理方式,其实质则是以暴制暴,体罚就是主要措施。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及身体承压能力并不如成年人,任何程度的体罚都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这便与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己任的理念背道而驰,既不利于培养人才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轻则导致身体创伤,重则造成学生心理状况发生剧变,影片中的“问题学生”孟丹便是很好的例证。

  与校长不同的是,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的教育方式则温柔得多,他不会轻易处罚学生,反而会帮助被欺负的学生免受欺压,他甚至会为了保护学生而向校长隐瞒学生闯祸的实情。此外,他还私自开设音乐课教学生唱歌,因为他本身就是以为作曲家,而音乐教育便是他个人教育方法的最大两点。他的音乐课似乎有着巨大的魅力,可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为之着迷,而他也因此发掘了“来自地狱的天籁”--一位有着天使脸蛋魔鬼心肠的学生莫汉奇。马修用音乐打开了莫汉奇幽闭而敏感的心灵,向莫汉奇授予音乐启蒙教育,发掘了莫汉奇的音乐天赋,并建议他的母亲将他送到音乐学院。片头的一幕便是莫汉奇以世界著名指挥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的场景,我相信这与马修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如何更好的发展并塑造学生应是教师努力研究的方向,限制性的教育措施不但不利于迅速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一名出色的教师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精英,而在于他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肌肉记忆不断增强,而人的品质则需要精神力量的感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这部原名叫做《Les Choristes 》的电影,被翻译成《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译得很巧妙,单是读着都漾出善意的笑。但是我看了确是笑不出来的,因为这是一部反映二战后残酷的教育现象的电影,我想把它称之为纪录片也不过分。因为它的的确确反映出了一个时代该有的面貌,甚至人的心态,社会的状况……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是那个时代所需求的人,也是那个时代里人们迫切想要有这样一个具有相对人性友爱的老师出现,来拯救战后被摧毁的教育。合唱团,孩子们的合唱团,不是简简单单的歌唱,孩子是在用灵魂,用生命在歌唱,声音空灵清澈。而马修老师则是用生命在教那群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已经无可救药的孩子们唱歌,他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别说永远不可能的,难道真的是无可救药了吗?孩子们的天性告诉他,孩子不是无可救药,无可救药的是环境,是养育孩子的学校环境。在这所学校里,犯错,惩罚,犯错,惩罚……已经成了一种规定。孩子们一犯错,不是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关禁闭,体罚,罚处打扫卫生等。

  校长是整个学院的权威,是不可挑战的人物。这个校长是一个自私,残暴,冷酷的人,金钱至上,对于功利十分热衷,不管学生死活的人,他甚至把学生归结为小坏蛋,罪犯等。这是教育界里最真实的写照,这类人是教师行业里的吸血鬼,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对于其他老师来说,在他们新来的代课同事的带动渲染下,他们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生的职责,这是很难得的一种现象,影片中的老师私底下帮助马修的合唱团,开始联合偷偷反抗校长的命令,这是师德观念转变的一种表现。(如:偷偷使用校长的木柴,烧热水给学生洗澡等)

  最后,我想说说学生,影片中以皮埃尔为中心学生,从影片开头的捣蛋,经常被关禁闭的男孩,到最后变成一个喜欢歌唱,学会感激的一个人,马修的教育态度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些经历过二战的`孩子,从我们当代的角度来看,都是经历过磨难的苦小孩,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他们的心灵曾被扭曲过,他们是畸形的,但是他们的天性还在,我相信人性善的学说,同样的,那些孩子不是无可救药,他们是太缺少关爱了,因此总想着去调皮捣蛋,以此来让人记住。孩子是最善良的天使,他们不是上帝派来的恶魔,他们太需要爱了,太需要这个世界去关注他们,去抚平他们受过的伤害了。

  最后,作为教师的我,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马修一样的老师,和学生做朋友,爱他们的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马修老师的经典台词,也是能让我们受益一生的一句话。

  在“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坏学生,他们偷钱、诈骗、打群架、辱骂他人,甚至还放火,抽烟,简直是无恶不作!他们的校长便使用各种手段去严惩他们:鞭打,抽脸,关禁闭,做劳动……可这不但没有阻止他们,反而使孩子们更加猖狂。

  就在这时,来了位矮小的新代课老师,他就是当年失业的大音乐家马修。马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突然发现孩子们特别爱编歌曲骂人,有几名学生甚至有着几乎是上帝赐予的金嗓子,于是他就试着用音乐救赎这些所谓“无药可救”的孩子们,居然让他们乐观起来了,建立一支合唱团,他还成功驯服了禽兽班“危险问题少年”等级的新学生孟丹,让他成为了自己合唱团中的男中音!最终,当所有人都出去了,校长也去领勋章时,孟丹烧掉了“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马修。他从来不惩罚学生。对于学生,他宽容对待,当皮埃尔被关禁闭,皮埃尔的母亲前来看望他时,马修没有说皮埃尔被罚的事,而是说皮埃尔牙疼去看医生了,皮埃尔的母亲只好扫兴而归;对于校长,他横眉冷对,就在他即将被辞退的时候,他当面指出校长的粗暴自私、追名逐利,对别人没有丝毫信任之意与变态心理。

  马修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些事来,靠的是什么?是工薪的诱惑吗?不,做好做坏都是得那么多工资,他靠的是职业信仰!毕竟,他是一名教师,教育孩子们是他的职责,既然他擅长音乐,那就用音乐去感悟心灵,教化学生,激发天赋,培育人才!正如他对皮埃尔的母亲所说:“我不但有孩子,而且有六十个孩子!”

  我最不喜欢校长哈森。他是个追名逐利的'人,与马修相比,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哈森眼里,名誉、金钱是最重要的,学生通通是他的摇钱树,赚钱机器。他的职业就是处罚学生,他只会坐等他人之功,独占他人之成功之果,我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变态,而不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不过,后来有一幕,我看了特别解气,那就是孟丹烧学校的那一幕。像那种地狱般的地方,本来就不该有,看到哈森垂头丧气的样子,我不禁想到:“恶人恶报!”

  马修先生对于孩子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春天,意味着阳光,意味着通往心灵的一扇窗。是他——马修,让孩子们走出地狱,变得乐观起来,行走在阳光大路上,获得了生命真正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感人并且发人深省的法国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民间音乐家马修去一所问题儿童学校担任老师,这所学校的名字叫“塘底”,意为“池塘之底”,在那儿的学生和老师似乎都处在人生的底谷。校长残暴凶狠,一心只想往上爬;孩子们顽劣异常,恶作剧频发;学校以暴制暴,动不动就进行体罚、关禁闭,从来不与学生沟通。

  其貌不扬、一头“光明顶”的马修到了这所学校,一进教室,班上的孩子们就抢他的皮包、让他踩香蕉皮、让人体模型抽烟用种种恶作剧来给他下马威,马修没有发火,而是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在校长面前隐瞒他们的`错误,用自己特有的温情的方法来惩罚。一名学生恶作剧击伤了老师的头部,马修没有关他禁闭,而是罚他照顾老师,直到痊愈。让他深深体会受伤的痛苦,以后不再伤害别人。

  马修发现班上的孩子都很爱唱歌,偷偷翻他的乐谱。马修因势利导,组建了一支班级合唱团。孩子们爱上了唱歌,而大大减少了调皮捣蛋。文中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有着天籁之音、天使面孔、魔鬼内心的皮埃尔。他叛逆,对单身母亲的不理解,行为乖张。皮埃尔犯了错误,马修故意冷落他,不让他参加独唱,就在少年心灰意冷,黯然神伤之际,伯爵夫人来参观学校,马修给了他灿烂的阳光,热情地挥手让他来参与其中表演独唱。少年一扫阴霾,他的天籁之音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人。马修还暗暗地写信给里昂音乐学院,推荐皮埃尔上学。谁能想到,一个问题儿童后来竟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实在是一个老师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

  影片的结局虽然伤感,但却有着小小的温情。马修因带孩子出去玩,学校无人看守着了大火,破灭了校长的升官之路,遭到解雇,而不准向孩子们告别。马修无奈而悲凉地离开校园,无一孩子前来送别,就在一刻,就在马修郁闷之际,高高的窗口飞出了好多张留念的纸飞机,以及一双双热情挥动的小手。是啊,孩子们虽然小,但也懂得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真正用心来热爱他们的人,怎么会忘记呢?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回味终生!

  马修要坐上公交车离去了,一名孤儿跑了出来,每到周六他总是盼着父母来看他,他请求马修带他走,马修犹豫不决,这天正好是周六,就做孤儿的爸爸吧。这名孤儿后来也成了音乐家。

  放牛班的意思,是无人管吧。但是有了好老师,即使是一群放牛的孩子,也会迎来春天。

  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群孩子的命运,一群孩子的肯定能够给老师满满的幸福。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动学生,都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做一个幸福、富有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电影的创作往往是让人们明白一些生命存在的道理,几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亮点值得去学习,每个职业都有其工作要领,这部法国制作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感慨颇深,作为教师,我对它充满兴趣。教师?我对于这个概念,看似熟悉,事实上十分陌生。对于学生身上有什么值得挖掘的东西,我更是被蒙上一层迷沙。马修,一个平凡的教师,要说为事业奋斗终身,可能有些大,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角度分析,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优秀教师。当周末又重温了一次放牛班又重温了一次经典,我又多了些收获……

  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我从这部影片中提炼出最深刻的职业修养,孩子在刚刚迈入校园或是体验校园生活已经很久的情况下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不成熟的处事态度。从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可寻,针对放牛班的现状,马修以一种很乐观的处事态度外加一颗童心将孩子们最终征服,并且坚持己见与校长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行抵抗。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现代教师的影子,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将这个光环带在当代教师的头上,马修则是他们的缩影,体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彩。留恋父母的佩尔诺、内敛含蓄的莫杭治、充满仇恨精神崩溃的蒙丹…孩子都是天真的孩子,只有不正确教育方式的教师,没有做不成好同学的孩子。佩尔诺对于父母的留恋,影片已每周六去等待父亲的方式体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老师作为孩子的第二任父母,马修用心呵护这个小孩子,真的让孩子住进了他的心中,随时保护着他,让他感受到了父爱,对他产生了依赖。莫杭治成才的过程曲折,他相对内敛,不愿显示自己的才华,对他人充满芥蒂,马修注重细节观察孩子,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最终感动了他,让他的才华得以展示,实现了梦想。对于蒙丹这样不可理喻的孩子仍然有一颗宽容之心。这不得不让我为之佩服。

  好老师的概念是什么?仅仅传授知识吗?讲完课就是目的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马修是例子,是人物,是缩影,是体现,像他这样不在乎名利,投身教育事业的人在各个校园中俯拾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在职教师,进入孩子的心灵不是那么简单,教师工作更是不那么轻松,机会需要我们自己创造,困境需要我们自己逾越。能不能像马修一样感动孩子,被孩子喜欢,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思考,要实践,要努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是一直因为很多事情没有静下心去看。直至老师说要写观后感,我还是断断续续地看了。

  《放牛班的春天》,法国电影,充满天籁童声,充满温情。剧情大概如下: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琦 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在影片中,有些情节很感人。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我记得以前我们笑的时候老师耶让我们写过,但是都是吵吵闹闹中很开心地写下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这部片子写下这个理想的时候那么安静。他们为什么那么安静?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在在应试教育下,不敢去放纵,或者已经放纵了,但是没有那么好的老师或者那么一个人让自己正视自己的灵魂!有那么一瞬间,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是不是很久很久没有自己的目标了?我是不是也应该静下来正视自己,我是不是要肯定自己。那些孩子和我很很像很像,我也喜欢着音乐,我也曾经不开心的时候就叼着烟哼着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感觉没有人理解,也很安静,有时候也很闹。但是真的为片中的孩子感到开心,遇到这么好的一个老师,会努力去寻找被放弃了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喜欢音乐,刚开始马修老师说组合唱团的时候,令外一个老师过来瞧,并且也说自己偶尔也会哼上几句。音乐的魅力没有拒绝得了。

  我看到有些孩子唱歌跑调,但是因为喜爱,坚持着。我想到自己以前唱歌经常被说是杀猪的之类的话。但是就是因为喜爱,不管怎样都会唱下去。还有因为音乐,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音乐就是一座桥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的是主人公马图,他到了一个叫“塘底”的学校当级长。他被学生们愿意唱歌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教他们学唱歌。这是一部有些幽默,又有些感人的电影,他里面的幽默片段很多。比如说马图他刚刚去教室,那帮调皮的学生把烟放在了骷髅架的嘴巴里。马图幽默的说了一句:“这里不许抽烟,包括你先生。”然后随之把烟头踩熄了。

  还有一个叫皮耶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个马图的画像,而马图回画了一个他的画像,并在鼻头涂上了颜色。

  其中也有许多感人的片段。比如马图被学生所感动并开始教他们唱歌,那个叫做皮耶的学生深得马图的喜爱。他们唱的越来越好。

  于是他们每天都练习唱歌,可是皮耶有一天与马图闹了矛盾,马图在一次练习合唱的时候把皮耶的独唱部分给去掉了,皮耶对此很生气,气冲冲的走出了教室。虽说如此,可马图还是很关心皮耶。

  在公爵夫人面前,在真正的合唱表演中,马图却让皮耶独唱,我从皮耶的眼中能看到他的快乐。

  后来,学校发生了一次火灾,然而马图那时候带着同学们出外玩。马图认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救了所有的'学生,但是校长却认为如果学校有人看管,便不会发生这次火灾,把他给开除了,并且不允许他见任何一个学生。

  当马图准备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在小道上见到了曾经非常顽皮的孩子们,在折的纸飞机,上面写满了,写满了对他的祝福,并把手伸出窗外向他挥手告别,他顿时感觉心中充满了温暖。看到这个情景时,我觉得非常感动。

  最后一个片段,也让我感动,那个叫做皮比诺的孤儿,每个星期六都会在校门口等待自己的父母,可他的父母在混战的时候就去世了。在最后,他求马图先生带走他,马图没有答应,然而马图又于心不忍,把皮比诺带走了。

  我明白了这部影片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塘底”的学校,是由仁爱的老师,暴力的校长和叛逆的学生组成的。每当学生犯错,校长总会把他们打一顿,然后关起来禁闭。这是非常没有师德,没有人性的方法。

  马图却是一位尽力尽职的老师、级长,他仁爱慈祥,教会了每一个学生唱歌,给了那些孤儿们温暖。但就是这样好的老师,让校长给开除了,那暴力的校长简直一无是处。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对那个暴力的校长感到愤慨,我为学生们悲惨的曾经而感到怜悯,我为学生们遇到了马图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庆幸。孩子们表面上行为乖戾,语言粗暴,处处表现坏学生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们的心里深处,比谁都还要脆弱。

  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学生的优点,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学生才能很好的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深深地震撼了我。片中没有Jack和Rose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也没有"我要打十个"的帅气的动作,更没有"曾经有份真诚的爱情…"的搞笑片段。而是讲述了一个老师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慢慢挖掘出了一群看似捣蛋一无是处的孩子们身上的优点,他们热爱唱歌只是缺乏正规的教导。联系我们,更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就自暴自弃,要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似乎没有未来,有点落魄的甚至发誓不再作曲的马修老师。马修刚来时是很无奈,意图摆出威严却有不名池塘府规矩,尽管一次又一次被学生戏耍,但他还是用音乐勾出了他们内心的美好,希望以及渴望未来的权利。虽然马修老师最后被迫辞职,但他却在那个学校教出来他人生最好的课!他不仅教会了学生们怎样唱歌,更教会了学生们怎样做人。马修老师虽然长的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灵魂的高度。他对每个学生的爱如同父爱一般。他对学生的教导就像黑暗中的灯光指引着学生们前进。

  与马修老师的宽容行成强烈对比的便是校长,这个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小人抢别人的教学成果,还严厉地体罚学生,他把学校搞的像是监狱。他被炒鱿鱼是他应得的下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抓住别人的一个小小的缺点就纠缠很久。

  还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拥有美好嗓音的莫翰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自己也许不会发现,但只要自己是千里马,就不要担心没有伯乐。当自己的优点被挖掘出来,一定要好好珍惜,并且最好的利用。让自己的人生过的充实。

  还值得学习的是每周六都在等待父母来接自己的那个小靓仔。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父母已经去世,但他却始终有那份信念,一直在坚持,每周六都一个人校门口独自等待。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虽然不是他父母来接他走。但有一位爱他如爱自己儿子的人接走,那就是马修老师。

  片中最感人的便是马修老师快离开学校,他以为没有学生来送他。但他路过窗口时却看到很多纸飞机从里面飞了出来,飞机上有学生们写的祝福的话语。还有很多双手在窗口为他鼓掌送别。其实生活中的感动并不要做出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有时候一件很平凡的事情足以让我们感动一生。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有像马修老师这样的人的,也许现在还没有遇到,但当我们遇到一定要珍惜。要相信,如果和这种人做朋友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生活中是不可能没有像校长那样的小人的。也许自己此时此刻还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我们要像麦神父和朗老师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要有一个纯洁的心。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0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8-22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01-03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05-26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5-1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门】12-1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12-1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12-1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荐】12-13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