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发言稿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发言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集体备课发言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集体备课发言稿1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备课组是学校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不可的或缺一个部分。
备课:组工作的到位程度是衡量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是不是到位重要指标。
备课组的合作发展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新课程标准顺利实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代表初二年级数学备课小组来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来汇报我们小组这近一年来所做的工作。
1、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备课小组,团结是第一要素团结是交流合作的先决条件,我们整个数学组历来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小组,我们初二数学组也延续了这一好的传统,我们备课组成员都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大家都把学校的工作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协作,努力使教学工作做到最好,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教学工作都进行得比较顺利。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是备课组工作能够有效实施的保证开学初,为了保证备课组工作计划能够有效实施,我们备课组老师都认真学习了教务处教学计划,并对教研计划提出自己见解,在充分讨论下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努力按照制定的计划去做,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常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要使得小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是必备条件在每次开学初我们小组就把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全部安排到位。
备课方面的具体的做法是每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老师来讲述这一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讲到什么程度,哪些题型是必须训练到位的等等,再由其他老师补充,从而形成一份大家比较认同的教案,也是集体智慧的集中。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促进新教师快速的成长,促进老教师不断学习,一起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也有效的整合固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每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相当于由原有的一个老师教一个班变为一个备课小组教一个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缩小了班级之间的差异。平时的单元考卷我们也是分工明确,在一个老师备课时就由下一位老师负责这一个单元的考卷,另外对于新增加的外桥教学工作,我们也是每个礼拜轮流一次。通过具体的分工,使得日常工作得以有效运转。
4、开展必要的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新教材新教法对我们初二老师来说都是有点陌生,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少走弯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一般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总结这一周的教学工作,由每个老师针对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来讲述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那些是掌握不到位的?那些内容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如何来改善教学等等,为后续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同时确定下一周教学安排,理清教材思路,明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流程,从而帮助所有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和教法,更高效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小组成员的教学技能,我们小组也开展了互相听课和对全组成员的公开课。
因为每个教师上课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无疑也有自己的弱点,多听课、多评课,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暴露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在这里我要代表我们初二数学组感谢邱老师对我们的帮助,邱老师经常到我们初二年级听课,给我们小组提了很多的宝贵意见,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我们成长),其次本学期我们还由吴杨杨和惠雪芸两位老师对全组开设公开课,也得到了全组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通过这些措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团队效应,切实提高了我们小组每位成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
5、互帮互助、步调一致是备课组成员共同成长的基础互帮互助、步调一致是我们备课组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平时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活上和教学上的困难,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小组成员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平时的教学工作是紧张的,上课,备课,批作业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
但是我们备课组全组老师步调一致,每天上课内容基本一致,并严格做到布置作业也一致,在平时的单元测验中也做到评分标准也一致。
以上就是我们初二数学备课平时所做的一些平常而又简单的工作,我们全组成员团结合作,默默工作。在这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集体备课发言稿2
尊敬的省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谈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以及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第一板块,我们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是讲述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这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二板块,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教材的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第三板块,说说我对《灰雀》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备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备教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备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人物的言语和神态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备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拓展引伸
(四)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发言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与各位老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们集休备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部分“买电器。”(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本单元的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今天我们大家要共同探讨的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后面三位数加、减法的教学的重要铺垫,基于本节内容的特殊地位,并且)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买电器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设想:为了完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我打算在教学中首先创设买电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当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与自己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探究出整十、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下面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作一下介绍
一、 创设生活情境
我以:老师家新买了一套房子刚装修完,就差家用电器没买了,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家电商场去买电器呢?引出课题并板书。之后课件出示相关电器及价格,让孩子像售货员那样为大家介绍这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提出问题]:
听了营业员的介绍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找找同学说出自己所想的问题。(在学生汇报所提的问题时我用课件有选择地进行演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计算,交流合作
先让孩子们独立解决: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元?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尝试计算,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而且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使学生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这样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算法多样化,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自己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取到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2、汇报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然后指定小组汇报,说出本组同学交流的几种算法,再问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算法。(随着孩子的汇报、讲解课件演示几种算法的算理。)(设计意图:一是为了使孩子再一次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能在一节课之后感到自己有所收获,那对于一些学困生就有必要把算法算理交待清楚。)
3、灵活运用
接着让孩子们用今天所学的办法解决:一台冰箱比一台电视机贵多少元?孩子们独立解决后交流算法。(设计意图:从整十、整百数的加法过渡到减法,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得以适时的延展)
这时师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整十、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板书副标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加减法)
随后让孩子们说出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能相加。)
最后让孩子们运用所探索的口算方法解决前面提出的其他问题。再指名回答并说算法。而且要求孩子们解决与前面同学不一样的问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闯关游戏
第一关:看谁算得准说得好。书上54页第一题 第二关:比大小。书上54页第二题: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填写,再交流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奇生动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这时我将书后的练习融于闯关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让学生感到轻松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谈收获
五、个性化作业:
今天回家以后问问爸爸妈妈家里电器的价格,并根据父母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这样再一次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集体备课发言稿4
尊敬的教办专家、兄弟学校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代表我们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六位老师向大家做个汇报,谈谈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第六课《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第一板块 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的,前两个侧重内容的理解,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侧重人文熏陶;第三个则侧重对表达形式的感悟,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工具掌握。就这二者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割裂开来、分成两张皮,而应该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样融合呢?简单说,就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回头再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这样,我们就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全面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另外,学生还必须在课外利用部分时间完成综合性学习。
第二板块 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已经迈入六年级了,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少说也有六七年了,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地理等有了初步的浅显的认识。尤其是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学生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学生看到自己祖国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空冉冉升起,一次次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2、学生对我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还不是十分了解,因为他们今天生活得十分幸福,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被压迫、什么叫被侵略、什么叫侮辱,而且,他们没有远离祖国、远涉重洋的坎坷经历,现在,他们认为出国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所以,他们在对当时历史背景不太清楚的情况之下,理解《詹天佑》《怀念母亲》,是十分困难的。
3、就学习经历而言,在五年级曾经学过一组表现父爱母爱的课文,不过这组课文所表现的父爱母爱都是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现在一般还不能体会出与母亲生死离别、阴阳两隔的痛苦和悲伤,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存在较大障碍。
4、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句子的学习方法,如: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在本单元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要用到,并要加以巩固。
第三板块 对《怀念母亲》的解读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永远不变的热爱。本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劝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在表达方法上,有如下几个鲜明特征:
1、直抒胸臆。文章表达对母亲、对祖国的崇敬与挚爱,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体现在直截了当的表白中。这种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散文对学生而言,理解与感悟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
2、引用日记。作者为了表达当时最真实的情感,按照自己一贯的主张,没有以自己现在的感受去推测当时的心情,而是在文章中用较大篇幅引用了当时的日记和文章片段,用自己的真情将这些片段串在了一起。
3、前后照应。文章有两组前后照应的地方,一组是开头与结尾,一组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六、九自然段。
4、环境烘托。在作者的日记里,作者巧妙地借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自己当时的心境。
5、同时写两位母亲。将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时写进一篇文章,而且结合得那么精巧,在其他文章中很少见。连作者本人也认为: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第四板块 《怀念母亲》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1、以生为本 就是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读为本 就是用读贯穿全文教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
3、读写结合 一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直抒胸臆、前后照应、环境烘托等,二是以文本为依托,借用文章《寻梦》开头结尾,激发学生想象,补写其中片段,进一步在读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设定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重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们觉得本文值得一抓而且应该抓好的关键词句有:
1、关于怀念亲生母亲的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关于怀念祖国母亲的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四、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们的突破策略有三个:一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欧洲十一年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始终不断,季老在散文中想把这种情感经历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二是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失去母亲的痛苦;三是补充一些密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这张照片上的老人是谁?你认识他吗?
2、说说我们学习过季羡林老先生哪些文章?你对季老还有哪些了解?
3、【课件简介季老简历:季羡林,语言文家、文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19XX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6岁时被送到在济南的叔叔家开始读私塾,9岁开始学英语,12岁读《左传》、《战国策》、《史记》,15岁学德语,17岁开始发表小说,19岁发表翻译作品,24岁赴德国留学。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194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为终身教授。他从读高中时开始创作散文,几十年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散文集20余本,150万字以上。
季羡林家境贫困,小时候整天跟随着母亲跑前跑后,一有问题便问个没完没了,母亲总是耐心地回答。在于母亲共同生活的6年中,母亲总是把家里最罕见的白面饼子给季羡林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难以下咽的高粱饼子为伴。季羡林暗下决心,自己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就立刻迎养母亲。可是,没等他大学毕业,母亲便永远地去了,这使他感到悔恨万分。季羡林一生写过许许多多怀念母亲的文章。
季羡林热爱祖国,在留德的十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多灾多难的祖国。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学业期满,几次想返回祖国,报效祖国,可都没有成功。季羡林说:“中国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两点: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有骨气。” 】
你现在对季老又有了怎样的了解?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老的另一篇文章——《怀念母亲》。大家先猜猜,季老在文章里可能写些什么?
【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3、读完课文,你有哪些感受,做上批注。
4、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做上记号。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三、检查自读
1、指名接读全文,正音。
2、分小组比赛读全文,教师评价。
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全文主要内容:a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b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4、初步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不求深刻,只要是第一感受就可以了,师对学生回答略加评点。】
5、质疑问难
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经过思考后仍不够明白的问题,师稍加梳理,区别对待:有的让学生自己解决;有的当堂解决;有的留待下一节课解决。
四、补充阅读材料
将季老的《赋得永久的悔》下发给每个学生,自由阅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
(一)研读对母亲的爱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词句体会: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从这些句子中你首先体会出的是什么?
——尤其是哪几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的“痛”?
(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
——你对“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是怎么理解的?
——“终天之恨”是一种什么样的恨?你能结合补充材料说说你的理解吗?
(我也隐隐约约地立下一个决心:有朝一日,将来长大了,也让母亲吃点“白的”。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没有等到我有能力让母亲吃“白的”,母亲竟舍我而去,留下了我一个终生难补的心灵伤痕,抱恨终天!)
——你还从“数十年如一日”中体会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个意思?
——指导朗读。
2、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频来入梦?
3、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 ……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的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此时的心情?(真想哭)为什么?
——母亲和房东太太怎么一样?
——当时我明白吗?现在呢?
——指导朗读。
4、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为什么会“哭着醒来”?
——作者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你你能想象出来吗?
——比较句子:我仰望蓝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灰天暗示我的心情也是灰暗的、悲痛的;怅望充分表现出我的无可奈何、悲痛;面影说明母亲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到作者在梦中都梦到了什么吗?
【试着写一个片断】
(二)研读对祖国的爱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词句体会:
1、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怎么理解?
——为什么又感到甜蜜?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用“糊”?这里为什么用“糊”?
2、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怀念“异常强烈”?
3、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不能忍耐怎么理解?
——你做什么事有过不能忍耐的经历?
——作者不能忍耐什么?他想怎样做?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
4、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5、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现在还觉得甜蜜吗?
——指导感情朗读。
三、小结升华
1、结合作者简历以及历史背景,简要解释作者滞留欧洲十一年的原因。在作者心中,母亲与祖国已经融在了一起。想到母亲,就会想到祖国;想到祖国,自然也会想到母亲!
2、游子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祖国。上学期我们学唱了一首《故乡的云》,还有一首歌曲更能打动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白发亲娘》】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表达方法归纳小结。
三、课堂练习。
四、生字教学。
五、布置作业。
1、读《祖国,我们回来了》。
2、完成同步精练。
疑问:我的愿望到底指什么?
思念祖国的甜蜜一直如此吗?
集体备课发言稿5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一共选了四篇课文:《父亲,树林和鸟》,《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植物之间的“爱”和“恨”》,《失踪的森林王国》和两首古诗《小池》,》《泊船瓜洲》。另外还有一个“积累与运用”。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写了作者的父亲一生最喜爱的是——树林和歌唱的鸟。让人像是走进了优美的大自然,去感受鸟儿的呼吸,去聆听鸟儿的欢唱。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讲了作者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因为他们认为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进而体会人们美好,淳朴的心灵。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这篇课文各人们介绍了有关植物之间的科普知识,让人们知道植物之间也可以相生相克。
《失踪的森林王国》这则童话,以森林王国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它最后的消失,说明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很大的,唤起了人们环保的意识。
《小池》这首诗歌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这首诗写的是小池。小池里有一股细细的泉水,水面上有树的倒影柔和的阳光照耀着小池民,池中荷花尖上停着一只蜻蜓。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全诗基调总体上是愉快,喜悦的,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有关“人与自然”为主题的文章。三年级学生对这一方面了解不多。我们要向他们进行教育: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人和动,植物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保护她。节约用水,减少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让他们开展一次环保宣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准确书写,随文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在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相关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
六、教法,学法指导:
“积累与运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质疑,自己释疑。教师的点拨要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在朗读中领悟内容,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七、课时安排:
《父亲,树林和鸟》3课时,《花是种给别人看的》3课时,《植物之间的“爱”和“恨”》2课时,《失踪的森林王国》1课时,两首古诗《小池》,》《泊船瓜洲》共3课时。另外“积累与运用”共4课时。
集体备课发言稿6
尊敬的老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白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组课文主要是描写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助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愿和奉献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怎样借物育人,赞颂边疆建设者;三是,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育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四)教具准备
ppt 课本与板书 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及我国古代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不知同学们课后有没有搜集更多的西部风光,对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有更多的了解?生:自我发言。接着老师用ppt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幅西部自然风光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接着画面停顿到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进入这一节课《白杨》
(二)生字词的学习。
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吧“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等。
(三)带着问题进行默读。(10分钟)
问题一: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二: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问题三: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回答第一个问题并将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画出。把握文章的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到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四)指导朗读、分析文章。
根据文章的线索,将课文分为三层。重点为第二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可分为学生齐读、教师与学生研读;然后在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回答上一环节中的第二的问题,明白父亲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在讨论和朗读中,逐步清晰认识到,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壁上,白杨树再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建设者们放弃家乡各方面优越的条件,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课文在表达上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回答第三个问题。
另外,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人物描写特点。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对话,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哥哥诚实好奇,妹妹天真幼稚,而对父亲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的心理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出神”和“沉思”,因看到白杨而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第二次“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时那么的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它与孩子谈白杨的特点,尽管孩子还不懂,但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又陷入沉思”是有树想到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浮起一丝微笑”想到自己后继有人。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将扎根于边疆而感到欣慰。
(五)配乐诵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白杨边疆战士合二为一,都是默默的在为祖国的便将事业做贡献。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写几句话,夸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3、延伸阅读:《帐篷》,了解一些著名诗人艾青及其作品,边阅读边思考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具有哪些品质。
4、课外拓展: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如茅盾《白杨礼赞》,杨朔《荔枝蜜》,陶铸《松树的风格》等。
五、说板书设计
白杨
车窗外的白杨 ——————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
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父亲心中的白杨——————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集体备课发言稿7
今天集体备课,我是主讲人之一,我的发言结合上学期人教社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体会,发言主题为《活用品德与社会教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言分为三部分:
一、期初整体把握教材,突出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河水》重点;
二、提前一个月开始培训学生做“小导游”(略:详见教案教学后记);
三、做好课后延伸:喜报,课堂照相再分享,学生撰写体会,教师澳门行的分享;
四、师生收获都多
1、学生:增长学识,锻炼能力(信息和文字处理);充实生活,提供周记素材。
杨思成文章的4-7小节写到“这当小导游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首先得逼着自己学和做本来不需要学的幻灯片制作,然后得根据幻灯片的内容写文字稿,接着是一步步的进行修改、试讲,最后还得学会操作。完成这些步骤,我才能在课堂上正式开讲。
为了当小导游,我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放在了这上面,虽然很辛苦,但我却十分快乐。我不仅知道了如何做幻灯片,更加了解了我介绍的广州,还得到了何老师亲手为我写的喜报。
这次演讲也十分顺利时,虽然我们还只第二次接触和使用多媒体室的设备,但却也十分熟练。
这次当小导游的经历,将成为我永久的记忆和财富。”
2、教师:体验幸福,两封家长的来信享受做教师的幸福;收获资源,我用学生的资源,拉近距离,形象导入第三课;充实生活,四篇博文记录从培训学生到收到家长来信。
集体备课发言稿8
一部高品位的影视剧需建立在优秀的剧本之上。每节课能否获得好的教学效益,关键取决于教案质量的高低与否。教案是教师课堂上的“施政纲领”,教师纵有滔滔不绝的口才而不得要领则于事无补,即使抓住了要领而缺少必要的深入浅出也只能事倍功半,只有提高教案的内在质量,才能实现二者有机的统一。实施教师集体备课,就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提高教案质量和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途径。
备课需要备些什么呢?
1、备课程标准,找准落脚点。
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钻研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任务,弄清语文学科的性质,了解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
备课首先必须备课标,备课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标务必找准两个落脚点:一是找准课标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即不管是知识的积累,抑或技能的培养,都要切实明确并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领会”“了解”,还是“熟记”“会用”等;二是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就是通过研究课标,把总目标、总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每组课文和每一节课上,从而为整个教学活动找到一个准确的落脚点,确保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2、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潜在”是相对于显露而言的。语文教材的潜在点不外乎三点:第一是要吃透字、词、句、段的特殊含义;第二是要吃透........
每一篇课文的鲜明特色,包括德育要素和写作技巧;第三是要吃透教材“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三步设问。从一课一得的角度来权衡,突破了这三个重点,事实上就是吃透了教材。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理清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对哪些地方应补充什么内容,以及实验、练习题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数
3、备教师,消除未知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的全过程无不包含着备教师。一个教师的上课水平如何,除了本身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施教能力外,与备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即使最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达到无所不晓的程度。所以通过备课来提高和完善自己就显得十分必要。只要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东西,都要查证核实,去伪存真,加工制作,备而待用。唯期如此,上课时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4、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教师备课时应注意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哪些知识学生接受时有困难,从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材的特点,确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规律进行启发、引导、点拔。
5、备教法,切中契合点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备课时,要契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6、备学法,重视能力发展点。
学生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要金子还是要挖金子的方法)教师备课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给学生合适
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7、备教学程序,巧设过渡点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备课时,对新课的导入,课题的出示,目标的出现,目标的实施,例题的讲解,课堂的提问,板书的设计,练习题的安排,以及知识的归纳小结等都要做到科学安排,
使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学程序的过渡要力求自然、紧凑、简洁而巧妙。无论温故知新的铺垫,还是由分到总的聚合等都应该如此。
8、备教具,选准穿插点。
教具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其使用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具使用不当(实为穿插点没选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备课中往往重视了使用什么样的教具而忽视了使用教具的最佳时机。从教具的作用来说,备课时一旦遇到语言表述非常抽象的情况,或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印象,就要考虑使用教具的问题。相反,如果三言两语可说清道明的问题,使用教具反而就成了多此一举。
9、备板书,突出重难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完美的教学提纲。好的板书,应该是深入浅出、直观形象、鲜明醒目,其作用在于帮助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思路,巩固记忆知识,增强教学效果。一般的说,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就教材本身来说的,主要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掌握的教材重要之处。教学难点一般是侧重学生来说的,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掌握教材感到有困难的地方。两者很多时候是统一的,有时则各有所指。
集体备课发言稿9
尊敬的老师: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艺术。教师要摸清学生的水平和学习习惯,吃透教材,还要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自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备课,教师还可能发现和弥补自己业务上的缺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想教好课,自己必须先掌握好本学科课程的内容。教师对于本学科课程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还需要查资料,都应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人请教,加以解决。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过程。备课时,教师要编教案,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考虑教学里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各种解决办法。经过认真思考和妥善安排,在教学里处于主动地位,有板有眼地进行工作。出现问题时,因早有准备,随时都有妥善的处理方法。这对在教学里争取主动,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理论,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总之,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
我们在上课时应讲什么内容?该采用什么方法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其实教师就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因此说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更应该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集体备课发言稿10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备课组是学校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也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不可的或缺一个部分。
备课组工作的到位程度是衡量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是不是到位的重要指标。
备课组的合作发展有利于 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代表初二 年级数学备课小组来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来汇报我们小组这近一年来所做的工作。
1、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备课小组,团结是第一要素 团结是交流合作的先决条件, 我们整个数学组历来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小组, 我们初二数学组 也延续了这一好的传统, 我们备课组成员都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 大家都把学校的工 作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协作,努力使教学工作做到最好,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在 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教学工作都进行得比较顺利。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是备课组工作能够有效实施的保证 开学初, 为了保证备课组工作计划能够有效实施, 我们备课组老师们都认真学习了教务处教学 计划,并对教研计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充分讨论下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努力按照制定的计划 去做,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常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加强教学质量的管 理,重视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要使得小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是必备条件 在每次开学初我们小组就把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全部安排到位。
备课方面的具体的做法是每 个老师们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老师们来讲述这一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 识点讲到什么程度,哪些题型是必须训练到位的等等,再由其他老师们补充,从而形成一份大家比 较认同的教案,也是集体智慧的集中。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促进新教师快速的成长,促进老教 师不断的学习,一起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也有效的整合固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每 位老师们的教学理念, 相当于由原有的一个老师们教一个班变为一个备课小组教一个班, 不仅提高了 教学质量,也缩小了班级之间的差异。平时的单元考卷我们也是分工明确,在一个老师们备课时就 由下一位老师们负责这一个单元的考卷, 另外对于新增加的外桥教学工作, 我们也是每个礼拜轮流 一次。通过具体的分工,使得日常工作得以有效运转。
4、开展必要的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 新教材新教法对我们初二老师们来说都是有点陌生,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少走弯路。
为了更好地 理解和把握教材,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一般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总结这一周的 教学工作, 由每个老师们针对自己班上学生们的特点来讲述学生们在学的过程中那些是掌握不到位的? 那些内容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如何来改善教学等等,为后续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同时 确定下一周的教学安排,理清教材思路,明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流程,从而帮助所有教师更好 地把握教材和教法,更高效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小组成员的教学技能,我们小 组也开展了互相听课和对全组成员的公开课。
因为每个教师上课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无疑也 有自己的弱点,多听课、多评课,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暴露自己 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在这里我要代表我们初二数学组感谢邱老师们对我们的帮助,邱老师们经 常到我们初二年级听课,给我们小组提了很多的宝贵意见,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我们成长),其次 本学期我们还由吴杨杨和惠雪芸两位老师们对全组开设公开课, 也得到了全组老师们的大力支持, 在 此一并感谢。
通过这些措施, 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团队效应, 切实提高了我们小组每位成员的教学技 能和教学能力。
5、互帮互助、步调一致是备课组成员共同成长的基础 互帮互助、步调一致是我们备课组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平时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活 上和教学上的困难,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小组成员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平时的教学 工作是紧张的, 上课, 备课, 批作业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
但是我们备课组全组老师们步调一致, 每天上课内容基本一致, 并严格做到布置作业也一致, 在平时的单元测验中也做到评分标准也一 致。
以上就是我们初二数学备课平时所做的一些平常而又简单的工作,我们全组成员团结合作, 默默工作。在这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集体备课发言稿1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刚才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八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的日常,我校自20xx年9月建校来,成立课程开发中心,在课程开发中心的领导下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二下午13:50分,我们会准时在C区三楼美术室开展集体备课。
我们深知: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群体智慧,博采众长,择善而从。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全组教师共6人,自20xx年9月份建立,20xx年9月新加入教学经验丰富的付老师,两年来我们没有发生过教学及管理之外的任何分歧,而在业务上是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青年教师何梦欣、甘琼能主动询问、探究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发挥青年教师特长,积极主动承担教学教研任务;徐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在全组起到传、帮、带作用,韩老师、付老师学识渊博、资历高,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教学进度、课件设计、课型设置、改革方向、都需要她们把关,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两年来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集体备课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也总能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实在在的把集体备课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我们知道,抓好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我们坚信,在以武校长为领导的带领下,大悟思源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将再上新台阶!
集体备课发言稿12
全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于9月12日下午在黄海路小学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数学教研员王超主持。王超主任用犀利的语言不停的肯定着,启发着,鼓励着,总结着......作为一个小学数学备课组长,我深入其中,感觉受益匪浅。下面就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从课堂教学、备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学科教研活动、高效课堂的打造、教学质量的再提升、师生的有关竞赛等方面,对上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王超主任将1-6年级的数学成绩逐一分析,每个年级的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一一汇报呈现出来,并且按学校,完小分别排名,分别表扬了前5名,当然也批评了后十名。每个年级的成绩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相差很大,分析原因如下:老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师抄教案现象严重,课前不备课,不研究教材,学生替老师改作业现象严重,对于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基于以上原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摆在重要位置,教师的观念要改变,要真抓实干。
2.做好扎实工作,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认真研读期末试卷,研究命题方向
2.回顾上学期得教研工作(主要视导方面)
听课情况有如下问题:
1.没有深入研究教材,重难点把握不清,目标达成度较低。
2.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老师唱独角戏,不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受课件束缚严重,程序化比较严重,讲的多,问的多。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深入,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巩固练习的随意性较大。
5.忽视了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参与率比较低
备课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校际发展不平衡
2.备课格式要统一
3.教学过程要精细,新知探究部分过于简单,没有具体的教法和学法。
4.练习的设计要多元,题型要多样。
5.课后笔记要深思。
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作业书写不规范,不认真
2.批改要规范,细致,不能错批
3.激励性评价
二、组织与会教师认真学习了学科教学常规要求,针对学科实际对落实学科教学常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安排黄海路备课组演集体备课。(播放录制视频)
三、布置了本学科的有关教学工作9.11号校本教研先进校评比、10月1号以后进行校本教学视导、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小学数学报比赛等等)并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提出了相应的学科教学要求。
集体备课发言稿13
我的复习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单元复习,另一个是综合卷。单元复习分为以下几点:
1、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2、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3、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5、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6、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8、可能性和数学广角: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再通过综合卷整体的提高。
另外,我要求学生在枯燥的复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做题时要求书写工整,字迹端正。并对不同阶层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尽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更加热爱学习数学。
集体备课发言稿14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册教材包括8个单元,我要说的是第4单元体育主题。
下面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九个方面研说这一单元。
第一部分,说课标。
我将从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两方面说。
1、课程标准
我重点研说学段目标。目标由五方面组成,分别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在识字写字方面,会认3000个,会写2500个,同时注重培养主动识字和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习作方面,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口语交际方面,要学会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表达有条理。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学习,搜集资料,策划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2、内容标准:结合本单元内容说具体目标。
在识字写字方面:
1、认会23个生字。
2、写会30个生字,培养识字兴趣和书写习惯。
阅读方面:
1、朗读课文,理解体育精神;背诵《体育颂》部分段落。
2、学习默读,练习不出声,不指读。
3、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习作方面:围绕单元主题,结合“综合活动”完成相关文案,展示体育的魅力。
口语交际方面:口语交际方面,结合“综合活动”,培养参与讨论、敢于发表看法、认真倾听的习惯。
综合活动方面:结合“综合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体育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材
我将先后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讲述。
(一)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有四个显著特点:
1、重视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累,如引导学生识字、写字,不仅学会认字、写字,而且渗透汉字的文化;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文化精品、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名家格言,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和语言创造力。
2、重视感悟生活的能力。三篇课文都是从孩子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金钥匙”适当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提示和引导。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还有“自检”,培养学生自审能力。
3、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设计编排,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推进的课程理念,具体表现在课文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
4、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教材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其他学科的、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与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
(二)编写体例
北师大版教材不同于人教版,以内容整合,主题单元形式呈现,包括:文本、课后思考题、语文天地。全册教材最后还设计有查字表、认字表、写字表等内容。
以本单元为例:包括单元主题名称、课例(3篇主体课文,在课文后边有生字表,蓝色为多音字,褐色为以前要求会认,黑色有注音的为认字内容,不注音的为写字内容。);课后思考题,一般一道和课文内容有关,一道和课文写法或学习语言有关。《语文天地》“开卷有益”设计了2篇略读课文。并且《语文天地》有固定栏目(如拓展阅读、日积月累、综合实践、习作,金钥匙等)语文天地中的所有内容都和主体课文紧密结合,不能作为单独的内容来处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学时出现的问题灵活安排,随机组合。
(三)内容结构
六年级上册共8个单元,按内容分为八大块:高尚、美与丑、母亲河、体育、往事、战争、地球家庭、岁寒三友。
第四单元“体育”教材由3篇主体课文和1个《语文天地》组成。编排的3篇主体课文分别为《体育颂》、《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学弈》,都表现了“体育”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语文天地》除了有字、词句的积累与练习,还安排了对剧本的认识,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再次感受到美。结合单元主题配合相应的阅读、习作、活动等语文实践。“金钥匙”指导学生有效自读,单元小结又一次帮学生梳理了单元知识。
(四)立体整合
横向整合:主体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抒写事件大小不同,但都是紧紧围绕“美与丑”这一主题。《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的国内外大家关于美的名言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美的认识。
第三部分: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我将从“识字写字、阅读、活动、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别叙述。
①识字写字。20xx版课标:更注重培养识字能力、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识字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写字每天都要安排十分钟以上。
②阅读教学。 20xx版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可少讲多问多读,以读为本、积累语言——如《学弈》、名言可让学生熟读成诵——感悟内容、升华情感。 ③活动:本次语文天地安排的活动课其实可以理解为口语交际。(课本剧的排练)20xx版课标: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
本单元的活动结合主体课文《足球史话》学习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让全班参与、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观察力、促进同学间的合作。
④习作建议:20xx版课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结合本单元主题组织学生继续学习写人习作,要求通过两件事体现人物的特点,结构上要求用上总分总来设计,课堂上学生先口头讲述人物故事,再进行练写。
⑤综合性学习:20xx版课标: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本单元主要体现为金钥匙,即自读课文方法的归类。
(二)评价建议
(1)充分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
(2)实施评价,应注意多种方式、多元参与、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口头、书面、激励、多元、展示、过程性评价。单元知识与能力评价表、学习态度评价表、喜报、表扬信、习字反馈表、奖章和争章台。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内资源
(1)文本资源:通过阅读其他教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向孩子们推荐图书,利用班级图书角。
(2)多媒体资源:利用教学课件,发挥媒体作用。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
(1)借助网络资源,学生们可以在校园网站、班级群等媒介上查阅信息,了解他人的生活,正确评判生活中的美与丑。培养审美情趣。
(2)生活资源
关注身边生活,阅读报纸、看电视。
研说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让语文教学更扎实、更高效。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集体备课发言稿15
集体备课时间:20xx年10月11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集体备课地点:高二年段室
集体备课内容: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讲老师:白鸽
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生气,难于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势呢?我认为,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以别开生面的导课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历来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一个独特新颖的导入就象一把钥匙,可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诗歌朗诵、放古典音乐或赋予丰富想象的情境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稳定情绪,不自觉地进入其中美妙的境界。我们上歌德的《迷娘曲》这篇课文,先用欣赏的形式导课。师生共同欣赏舒伯特为之所谱的曲子,一起感受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鲜优美的意境之中。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课堂气氛也就很快地活跃起来了这样既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又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互动合作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明显了。
二、用灵活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导入新课后,若用“满堂灌”、“满堂问”等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这种毫无生气的课堂教学形式,效果肯定是事倍功
半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尽量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用灵活而又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要用灵活有创意的课后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上完每节课后,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设计灵活的、有创意的作业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设计出各种精妙到位的练习题。练习题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进步。
总之,语文教学应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只要我们教者用心,就能带动学者用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努力探索、创新,寻找更有活力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集体备课发言稿】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计划11-01
小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06-10
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计划08-27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工作计划(精选5篇)06-09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工作计划(5篇)06-09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工作计划5篇06-09
九年级物理组集体备课的复习计划10-29
高三备课组长会议发言稿06-09
爱国爱家爱集体优秀发言稿03-26
生物备课计划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