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2-07-28 20:00:3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陈天赐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马亦心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总结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总是请能力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我们就剥夺了能力强的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剥夺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

  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他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9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它所激荡的情愫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它如同一只永不过时的感入至深的爱之组曲……

  这爱之组曲的第一章时父爱——用心良苦的爱,安利柯的父亲在书里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总是采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来教育安利柯指引他走向纯洁的大们。在书中有一张是《爱国》,这是一封安利柯的父亲给安利柯写的关于爱国教育的信。信中巧用修辞,道出爱意大利的原因,而且假设安利柯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当了逃兵,别人会如何看待他。安利柯从父亲的信中收到了爱国教育。

  父亲对安利柯的爱是良苦用心的。他希望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父爱如山那!我的父亲也是一样。他是那样爱我。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检查作业,带我出去玩,我想安利柯一定和我一样爱自己的父亲。

  爱的组曲第二章时友爱——互帮互助的爱,安利柯班有一个典型的助人为乐的人物;卡隆。他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看见弗兰迪和另三个学生欺负洛克西。可在洛克西用墨水瓶砸弗兰迪一伙儿人以图反击时。本来与事无关的卡隆却主动站出来替克洛西承担了责任。于是洛克西很爱卡隆。卡隆每当被老师称赞的时候,他就觉得好像称赞自己似得。打心眼里高兴。

  这互帮互助的爱就好像一杯纯美的玉液琼浆,纯净而芳香。使许多乐于助人的同学们沉浸在这幸福的爱之中。

  《爱的教育》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名画,是一片永不流失的海洋。又是一块至真至纯的爱之福地。更是一支被演绎了百年的,咏叹圣洁人心的爱之组曲!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3

  教育启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上很绝,以致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人们询问他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对于这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这是一种怎样的备课呢?我想正是靠读书,持续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了终身的友谊。通过读书获得数倍于教科书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决学生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精力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行为与状态。

  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也更是如此。往往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无不是自己对教材的多次熟读,对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读,对于教材有关的相关资料的多次通读领会。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课文我读了不下几十遍,还专门阅读了描写居里夫人生平的(居里夫人传记),并通过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对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居里夫人的美——永恒的美的认同。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在熟读这长达4页半的课文的同时,我更是上网查了有关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相关资料,真正的努力去试着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员,那么生活将是怎样的艰辛、不幸与顽强。正是基事对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同情与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才会与作者站在一起,传达着“关爱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爱和被爱同样幸福”的信息,让学生去思考人生的大爱.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4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摘自《爱的教育》的课文深深感动了我,促使我寒假中再一次捧起《爱的教育》这本书,细细地读起来。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埃德蒙多·徳·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本书通过学校、家庭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父母和姐姐给主人公恩利科的信以及老师给同学们讲的小故事来体现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爱国之心。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什么动人的话语,但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深厚的情谊,让人感动至深,热泪盈眶。记得那个身无分文、衣衫破旧的小男孩为了教训那些侮辱自己祖国的人,把他们施舍给自己的钱币狠狠地向他们砸去;记得那个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国,而牺牲性命的小男孩;记得那个为了弥补过错而将视作自己生命的集邮册送掉的小男孩;也记得那个为了不让父亲太辛苦而偷偷帮父亲干活的小男孩;更记得那位为了不让孩子掉课而坚持上班,以至于生病的老师;还记得······

  想着他们,我也想到了自己。记得有一次,夜深人静,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不舒服,又是吐又是拉肚子,妈妈给我量了体温,40°C!妈妈马上抱起我,冒着雨赶去附近的小诊所,可是小诊所设备不齐全,没有很好的医生。妈妈又抱着我赶往大医院治疗。医生说幸好就诊及时,要不然病情会加重。之后,妈妈也感冒了,大概是上次送我去看病时淋雨淋坏了。我叫妈妈去看病,可妈妈坚持不去,说吃点药过几天就好了。这又是多么无私的母爱啊!

  还有一次,我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英语老师组织同学玩游戏,我也不知道自己着了什么迷,一直坐在那里做作业,老师不让我写,我偏写,后来还哭了。最后放学时老师来找我,和我谈了心,让我积极参与游戏。之后,我便将老师说的话牢记在心,到学期结束时,我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拿到了奖学金。这又是多么感人的师生之情啊!

  爱你的亲人,因为是他们把你拉扯大;爱你的老师,因为是他们教给你知识;爱你的朋友,因为是他们陪你度过童年,让你学会交往;爱你的祖国,因为这是你出身的地方,爱······爱世间的一切,让爱充满整个世界。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5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爱的教育》一书,这本书是通过作者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所改编的。我被书中所包含的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所感动。

  书中讲述了:老师的爱、学生的爱、父母的爱、儿女的爱和同学的爱……每一种爱虽然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确是感人肺腑的。其中《小抄写员》一篇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叙利奥出生在清苦的小职员家庭,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深夜坚持抄写签条.由于父亲不知实情,叙利奥屡次遭责骂,但他仍旧坚持着,直到4个月后的一个夜晚,父亲才发现,父亲了解实情后,心中充满了懊悔和慈爱.文章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

  叙利奥的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爸爸妈妈为了给我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每天都在努力工作。我们应该体贴父母的辛苦,听父母的话,尽自己所能帮助父母做家务。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

  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每天都被各种爱包围如:成功时一句真挚的祝福,失败时一声温暖的鼓励,失落时一个温柔的微笑……当我们发现身边的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向需要帮助的人送出自己的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6

  有人说,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的光。作为一名教育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教育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应该怎么做,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们是否成为了孩子童年的那一束亮光,指引他们探寻远方。我想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我们深深的爱。

  假期,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李老师用他一个个教育事例,阐述着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对教育的思考。就如同书名《爱心与教育》一样,李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教育者,是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

  李老师强调“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滋润童心。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手记一中描述了孩子们给李老师准备的生日惊喜,李老师给每位孩子的生日祝福,和学生宁玮多年的书信来往,和孩子们一起帮助贫困生伍建......从这些小故事里深深地感受到了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爱。“良师益友,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成为他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李老师书中提到“后进学生”的转化。也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李老师在这一篇章中表述了他对后进生的认识和转化,用他的教育事例,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教育方法。他从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学校方面原因,个人原因分析,和他与“后进生”长期的磨合过程中,给出了一些他曾经采用过的措施:如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推荐好书等等.....在万同的身上,可以看到转化一个后进学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李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老师的耐心,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手记三中,李老师还谈论了“优秀学生的培养”。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李老师提出,培养优生,要注意六个方面: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

  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四、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首先明确他们在班上无特殊化,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给他们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培养他们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

  从《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种种事例都能感受到了李老师富有爱心的教育。他是一位有温度的教育者,用他的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有温度的教育,前提是爱。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不仅仅是和孩子一起玩儿,而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7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教育诗》。马卡连柯在书中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造成为社会新人的故事,其文笔娴熟而幽默,叙述充满激情,更由于在创作中表达出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本书影响深远。

  读了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我对“尊重”、“师范”、“集体”这三个词有了新的体会。

  “尊重”,既尊重学生。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要在沙皇俄国的废墟上建立,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政治觉悟,有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遵守纪律,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社会成员?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因为在马卡连柯看来,学员本来都是好的,是“普通的孩子”、“没有违法的儿童,而有的只是那些和我一样充分享有幸福生活权利的人”。在改造这些青少年犯罪者的过程中,他对工学团的学员不但不厌恶,而是欢迎他们,一开始就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彼此信赖的友谊。同时,马卡连柯极力不让犯罪的青少年回忆痛苦的过去,鼓励他们 “应该忘记过去,应该不断地前进”。当他发现学员稍有一点进步时,就积极地加以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马卡连柯的这一思想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的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们也都应该热爱、尊重学生,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掘积极的因素,以正面教育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前进。总之,就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人是可以教育好的,对人应该采取既严格要求,又充满乐观的态度,要发掘人身上的力量和美,使他认清前途和远景。”

  “师范”,既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马卡连柯在《教育诗》第一部第27章 “攻取共青团”中写道:“我们认为单单‘改造’一个人还不够,我们应该用新的方法教育他,就是说,应该把他教育成不仅是社会上没有危险的或是无害的一员,而且应该把他教育成新时代的积极分子。”以此为目的,马卡连柯欢迎来到工学团的犯有抢劫、偷盗罪的学员。有的学员来到工学团时,身一上脏得要命,骨瘦如柴,生着疥癣。可是,助理医生兼护士葛利高里叶芙娜总是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不辞劳苦地替他们收拾,像“亲娘”一样对待他们,表现了工学团的教师对学员的爱。为了教育好学员,工学团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各个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为了把学员培养成苏维埃新人,教师在劳动中总是以身作则,在农田和工场里与学员们一起干活。教师们的以身作则是工学团改造与培养流浪儿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工学团的教师用肝胆照人的模范行动完成了对学员的道德影响。我们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从上师范学校开始,我们就被教育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血液、刻入骨髓的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所有的老师在小学生的心中大都有着偶像的地位,孩子们会下意识的去模仿他们的老师,这种现象在我们小学教育阶段尤为突出。做了近十年的班主任,我发现很多道理你和学生讲十遍他不一定能记住,可如果学生是亲眼目睹老师做了,哪怕只有一次,他也会印象深刻,并且会有意的去模仿。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某些行为意识上你总能看到他们班主任老师的影子。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一现象,以自身的言语和行动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

  “集体”, 让学生在集体中自我教育。

  书中叙述了马卡连柯建立和锻炼学生集体的经过。马卡连柯通过让学员参加农业生产,修房子等工作逐渐地组织了儿童集体。他认为:每一个学员都是人,要唤起他们的人格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学员的集体组织起来。他指出,组织儿童集体的第一个步骤是要引导学员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且通过说理教育而逐步形成集体的舆论。他对学生的性格、脾气、优缺点看得细致、准确。把学生分成几个连队,指派队长,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每个人也逐渐养成热爱集体生活的习惯。马卡连柯认为,学生的成长必须有良好的集体。使学生有归属性和纪律性,这是教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教师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建立学生集体,通过集体的规章制度和大家的互相影响,它有教师不可取代的作用。学生有集体组织,他们就会在集体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这叫做 “平行影响”。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是在集体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集体内部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如何发挥集体的作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马卡连柯的理论提醒了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两点,一是选拔班干部,培养小助手。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班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二是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尤其是教育新人的过程更加如同诗歌创作一样,其间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同时也极富浪漫传奇的色彩。而这本《教育诗》充满着马卡连柯的智慧和他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匠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们是一个个思想独立、精神独立、个性独立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伴着他们、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并在这过程中,用我们的心灵悉心享受这美丽的“教育诗”。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8

  学习了王老师主讲的《中庸》的教育思想,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不素隐、不行怪。尤其我们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的人,三五年的学习,都还只能说是入门阶段,千万不要素隐行怪,为了名利,去搞些稀奇古怪或者是华众取宠的事。要真正地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帮助学生老老实实力行好《弟子规》,每件事都认认真真去落实,而各种各样的花样表演,做形式,都是要尽力避免的。我们做传统文化,就特别容易流于形式,特别喜欢做面子工程,表面上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孩子们的德行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反而还长养了浮华,都是极不可取的。真正的传统文化是体现在孩子们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都彰显着孩子们的德行,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吸引别人的眼球,不是搞一些大型的活动去吸引新闻媒体的关注,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让孩子们的良好行为感染着每一个家长,让家长们发自内心地点赞,称扬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不知不觉地跟着学习,不断地修身,给周围的邻居作出榜样,为社会称道并传扬,这就达到了“化民成俗”,这才是真正地做传统文化。

  第二、遵道而行,不忘初心。我们任何一个做传统文化的都会面临这样的考验。一开始参加培训以后,内心里充满了感动、激动,满腔热血,要利国利民,准备回到单位大干一场。可是真正行动起来,真的千难万难,因为不是每个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在同一个层面上,我们会听到各种声音,不理解、不认可、嘲笑、指责、非难,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自身的根基还不是很牢固,我们的内心里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压力,很多人都会在一年两后就打退堂鼓,真正能勇猛精进,坚持到底的只在少数。这种退心的想法,我自己都有过若干回,但是,只要抱着对自己不放弃的态度,一直坚持努力修学,一遇到问题,就潜心学习,就能把自己定在道中,不会轻易退转。其实越学就会越坚定,越学就会越觉得以前所遇到的困难其实不是困难,完完全全就是帮助我们历事炼心专设的一个情境而已。这样子,我们对任何境况都会充满感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的确任劳容易任怨难,如果不能任怨,就肯定会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的。

  第三、立大志,行小事。“君子之道,费而隐。”再高深的境界,也要从小处修炼。我们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往往学习上很精勤,每天在功课上花很多时间,却没有时间去处理一些繁琐的小事情,也许他认为小事情没有那么重要,还是学习传统文化,搞清楚生命的意义比较重要。读书笔记.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其实样样都需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证得,不然那都只是知识,而算不上学问。比如,一心学习《中庸》之时,母亲打电话来了,跟你说家里发生极其细小的事情,你会不会生烦恼?会不会不耐烦地打断她?如果你这么做,你就已经不孝了,你根本就不具备学习中庸之道的前提。另外,对待学生也是,有时处理一个学生的思想问题,会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一个半天,甚至一天就耗进去了,我一开始就会内心里很焦急,生烦恼心。后来才发现,自己每处理完一件事情,就会增长一些智慧,而且每一次沟通,都是自己临阵磨枪的好机会。一是考验自己的耐心,二是考验自己的慈悲心,三是考验自己的智慧。所以再小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小事情中蕴含有大道理,舍不得弯下腰来,从小事入手,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也不可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境界,哪怕是从书本中学到一些知识,也只是学个皮毛,反而滋长傲慢之心。而那么越是道行深的人,反而行在低处,所以高人不露相,就是这样的道理。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9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眼前一亮。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 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 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

  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 富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罢,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我知道了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四、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五、富有“健康的个性” 自古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0

  读《爱的教育》读后感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

  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忽视;;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2

  为了让我们能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于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概念,它本身亦能发展,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特性,这些特性使信息像阳光、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长了的自己。

  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

  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当后者自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变成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

  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等,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所谓的“主课”可以随时抢占“副课”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眼中,成绩被排在了首位。所谓“教书育人”,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是什么”,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

  果然,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3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由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

  这本书讲述了安利柯在学校里度过的时光,他有很多好朋友:卡隆、耐利、代洛西……他们一起发生了很多事情。这本书主要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抒发了爱的主题,记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同学、对老师、对父母、对周围所有人的爱。小说中的每个故事都令人感动,字里行间里面也洋溢着纯真的情趣。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爱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父母的爱、同学的爱……

  通过爱的教育,我们知道了什么事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人的品德是决定人的一生,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品德,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4

  给女儿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也跟着一起看起来,看完之后还是有些感触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第一次听到《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名字,还以为这又是一本理论性特强的一篇说教书籍,但是当我仔细研读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书中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用日记的形式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当我看完这篇小说时,我很受感动,感动于教师的敬业,感动于学生对教师的爱,感动于学生对社会的爱等等,我认为爱的教育是凌驾于知识之上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受到各种宠爱与溺爱,自私刻薄,缺乏团队意识,不理解什么是真的爱,也不懂得怎么去爱人,那么对他们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研究的话题。

  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师的爱实际上是最无私最纯洁的爱,记得自己以前在中学执教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她跟爷爷奶奶一块生活,性格较倔强,对于老师的话一般不予理睬,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当我得知她的情况后,我就尽可能多的给她关心和爱护,在她13岁的生日那天我还特地为她组织了一次生日宴会,将班上的班干召集起来一起为她庆祝生日,她非常的感动,在我的关心下她的表现慢慢变好了,性格也变的开朗起来,师生关系也就越来越融洽了,现在她已经毕业了,但是每年的教师节她都会发个短信来问候我一下,我感觉特别的欣慰,告诉自己只要付出我们的爱,相信学生会感受到的。

  其次对你的学生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孩子犯错误没关系,因为没有谁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好了,所以教师当遇到学生犯错误时,一定要冷静处理,有可能你的处理方式不当会影响他的一生,爱因斯坦小板凳以及华盛顿砍树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很好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在一节数学课上,我找学生上黑板,因为上黑板的人数有限,没有被找到上黑板的同学就有点失落,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说你没找他上黑板,他恨你!”我一听这还得了,哪能这样呢?但是转念一想,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要上黑板,可能只是一时头脑发热,但是不能就这样算了,毕竟他犯了错误,于是我让他站起来,他觉得大祸临头了,不敢抬头,我说道:“**你意识到你的错误了吗?你现在说你现在该说的话,老师就原谅你的过错”,那个男孩一愣,没想到听到的是这样的话语,含着泪向我承认了错误,我也借机在班上进行了教育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要改正过来。

  最后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跟学生打交道真的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耐心的话,我想有的时候你会被学生气的直跺脚。有的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很多,讲了一遍小孩不是很懂就不耐烦了,老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上课不都讲过的了啊。长时间下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会减弱,而对于疑难问题,那就更害怕思考,打击了小孩的积极性。我一般对于学生的教育先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听清楚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找到他们想法的错误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他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要有耐心,耐心听他说,耐心的对他说。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要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会努力奋斗的。今后我将立足教育岗位,率先模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5

  1、教育的艺术——做父母的准备:

  人们为了谋生可以去做相当复杂的准备工作,而很少为了子女的教育去做一点准备。无论从父母本身的幸福还是孩子以后生活的幸福来看,我们必须承认,教育的艺术,也就是儿童智力、身体和道德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如果说能生儿育女是身体上成熟的标志,那么会教养这些子女则是心智上成熟的标志。

  2、自然惩罚——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

  在孩子道德和品质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而尽量少地使用人为惩罚。

  3、避免人为的惩罚和放大的惩罚

  关于如何避免人为惩罚和放大的惩罚的问题,我希望给父母这样一些建议:(1)在智力培养方面,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应该使用体罚,因为它已被所有的事实和研究证明是无益而且是有害的。

  (2)只有在道德、伦理、品质上出现重大过失时,才可以谨慎地使用体罚。而且教育者在决定对孩子施予体罚时一定要明确告诉自己和孩子,教育者也是有责任的,也应该公开地采取一些自罚的行为。因为出现重大过失,一定与教育者平时的施教有关。

  (3)必须冷静地区分,哪些对孩子的处罚是出于自己愤怒情绪的发泄,哪些是真正为了教育孩子,是否还有除惩罚外的其他方式可以达到目的。

  (4)需要明白,如果自己从来没有给孩子讲一些道德原则,比如尊老爱幼、尊重他人权利、基本伦理等等,那么孩子出现这种过失行为时所给予的惩罚应该减轻。

  (5)需要明白,为人惩罚的程度以不对孩子身心构成极大伤害为原则,并应之后及时给予爱抚、安慰和分析。

  (6)需要明白,频繁的惩罚会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有导致反叛、厌恶、恐惧等负面影响的可能。

  (7)允许孩子申辩,以弄清楚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原因。

  (8)人为惩罚,由于完全是一个强者对另一个弱者所施加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不伤害孩子的尊严。

  4、自然惩罚比人为惩罚更有效

  自然惩罚的方式有利于产生正确的因果观念。

  比如拖沓使他得不到满足,粗心大意使他没有了心爱的东西,他就不只能深刻感受到那些后果,还能明白因果关系。

  自然惩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是完全公正的。

  几乎每个儿童都能理解和承认,当他在受到自然惩罚时,一般不会感到委屈;而受到人为惩罚时,则多少会有委屈感,因为人为惩罚常常会被放大。一个惯于不爱护衣服,总是把衣服弄破、弄脏的孩子,按自然惩罚的原则,只是让他去吃洗衣、缝衣的苦头,以及体会因为衣服脏破而无法参加旅行、作客的遗憾。他一般地把这些苦头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粗心大意上。相反,如果责骂、体罚,他则会认为不公。

  自然惩罚的方,可以使父母和孩子都不易愤怒。

  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为任何原因发怒都是有害的。因为父母在树立威严的同时损害了同情,而同情是管教孩子所必需的。家长如果经常打骂儿童,势必使亲子之间产生隔阂,儿童的孤独感或怨恨感也会增加。

  5、如何教育“有严重过失”的孩子

  用自然惩罚的方式,就可以避免他们因冲动而犯更严重的错误。

  6、坏环境毁掉孩子,好环境成就孩子

  7、父母、老师是最好的榜样

  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德行和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8、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并记录下来

  尽管孩子认知世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但我仍认为在道德和品质方面,需要采取明确告知的方式。你和所有爱他的人究竟希望他怎样做,一旦他这样做了,你是否会把它记录下来,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9、不要期望孩子有太多的美德

  给孩子提出一个善良行为的标准是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去施加影响和通过自然惩罚的方式去教育也是必要的。但不要太急于求成,美好的道德品质总是随着孩子心智、经验以及心理的成长而慢慢形成的。

  想要有效地执行一个理智和文明的教育,你就必须准备做些心智努力: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要点自制。

  10、我从不希望孩子成为道德的楷模

  11、道德管教的建议

  (1)尽可能采用自然惩罚的方式

  (2)人为的惩罚可以作为自然惩罚的补充

  (3)要少发命令

  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失败的情况下才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命令中考虑得多的,大多是对父母的好处,而不是对儿童的好处,有的是为了给父母带来方便,有的是发泄父母的怨气。

  命令只有在重大的、可能对孩子自己或其他人造成危害时才使用。而如果真的发出了,则不应该轻易变动,不要朝令夕改。

  (4)管教的目的在于不管

  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自省、自我教育的人。

  (5)不要抱怨儿童逐渐表现出的自我意志

  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意志的表现,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这是一种值得关注,也值得欣慰的力量。只要保持必要的观察和引导,这种力量会使他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人。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06-08

教育名著的读书笔记03-31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03-10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03-07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02-19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1-25

守望教育的读书笔记01-04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04-15

《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04-02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