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遇见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遇见读书笔记1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读了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近。
虽然这本书我只看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读书笔记2
最近在看生日时朋友送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尽管畅销,但我始终认为这种心灵鸡汤类的书目是纸上谈兵,远水解不了近渴。朋友也是出于好心,看我整日纠结又不知该如何救赎,所以买了这本书给我。
沉下心来,放下抵触的情绪,其实书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反思起来,自己身上也是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常常,我们因为自卑或许是太在乎一直不愿承认这样的缺点。不面对,又怎能解决?所以,“臣服”是第一步。首先要承认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失恋。那个人就是不再爱你了,却整日幻想对方会回头,这样不仅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反而会越陷越深,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可自拔;比如,差强人意的成绩单。不付出足够努力,依旧白日梦似的想东想西,以为睡一觉起来成绩单就会A+一片。其实,承认自己有限的实力,再加上必需的努力,即使成绩不如自己的期待,也会无憾了,不是么
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未来。有时会觉得迷茫,没有安全感。其实,人生不就是探索和发现么?你想要出国留学,想要去做志愿者,想要去看看你未曾踏足的世界,不都是未知人生的一部分么?这样想来,是不是会安心一些。其实也不然。世俗的观念,既定的套路,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当你看到别人这样按部就班的走下来,你是不是也会开始着急,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当你看到父母期盼孙子的眼神,你是不是会有一丝内疚?
有一位诗人说过,“你无法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即使有不心甘,但是你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有你割舍不掉的东西。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只有把你必须走的路走完,你才能去走你想要走的'路。
正如书中说说,每一次经历都是给我们的礼物。在特定的时间,会有一些人的出现,让你成长。有些人扮演的是红脸,在寓教于乐中让你懂得人生道理;有些人则充当了黑脸,让你在痛苦中明白些什么。经历过,才会懂得,才会更加透彻。熬过去,才会成长。才能够以平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种种。换做一年前的我,是断不会有如今的平和。
有这样一个问题,之前总是反复的问自己。对待爱的两种态度。其中一种是我爱你,不管你是否愿意,我都想拼了命的跟你在一起,哪怕你不爱我也好。另一种则是我爱你,如果恰巧你也是爱我的,那么我们刚刚好在一起,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那么我会祝福你。那么,这两种爱哪一种更加深刻呢?我想要你幸福,可是你的幸福不是因为我,我会很难过。我想要你幸福,不管因为什么,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今天突然觉得,或许两种爱是来自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吧。不经事的我们往往会选择第一种,爱情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或许你就慢慢的倾向于第二种爱了。可以放手让你去幸福的爱不是不够坚定,不是倦怠,而是放开你,也是放开自己的豁达。
人生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尝不是呢
遇见读书笔记3
我已经在前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了,我觉得特别适合那些都市人群拜读,这本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完的书。
当然,这是一篇我早就写好的读后感了,现在我再继续把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本灵修指南,对于陷入情绪和习性反应的人来说,能读完这本书,会得到很好的提醒,转念的机会。当我读这本书时刚开始并没有看介绍,所以总觉得里面写的为什么就像是瑜伽,后来书中才一度提到瑜伽精神的灵修。直到最后才看简介瑜伽其实也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场景一:某天早晨,一位快递人员打来电话,向我问地址,我说既然是快递,怎么上面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吗?那人气冲冲说“你说不说呢,你到底说不说呢?”一大清早的,我还睡醒惺忪,莫名其妙的`。
我在想,那个人真的好可怜,一大清早的对待一个没有任何冲突无缘由的人气势冲冲,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快乐,心里有多么的不快乐他真的很可怜!感想:所以,当某些人在向别人做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有那个立场和权力,他经常和别人闹不合,争吵,一副势不可挡的样子,他的生活和内心一定不愉快,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难道他不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通俗点讲,那就是你对别人造成的反应和感觉,你的内心喜悦,快乐,平和的能量磁场别人是能感受到同时带给别人积极的。反之,不悦只会让别人远离,一切变得消极和僵硬。
遇见读书笔记4
“做父亲之后,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优点,发现自己竟然愿意为了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超越常人的事情”。
之所以把这句话放在最前面,不只是因为这句在书中很不起眼的话完美地对应了书的标题,还因为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成为妈妈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能胜任这么多事情,赶跑了嗜睡症,战胜了拖延症,更温柔了,更耐心了······那种感觉,就是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感觉。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帮助不是育儿方法的指导,而是育儿路上的指引与启发。书上的内容直击我的心底,引发我的思考,是我身为妈妈的心灵成长读物,正如其封面所言——写给天下父母的10堂心灵成长课。
(1)你教育孩子,是因为爱还是害怕?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这句话出现在书的封面,也是本书的题记,更是引起我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我看来,“教育孩子,是因为爱还是害怕”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能对应三种类型的父母。
第一类父母是出自真心地爱孩子,他们会主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凡事为孩子着想,在爱与严之间能把握好一个度。
第二类父母也很爱孩子,但是没把握好度,变成了害怕,害怕孩子不能如自己所愿,因而管教过于严格,变成了强制型家长。
第三类父母纯粹是因为怕,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让自己丢脸,给自己添麻烦,他们被动地教育孩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属于哪一类父母呢,我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害怕才教育孩子?说真的,没看书之前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翻开这本书之后,这个问题开始提醒着我:我现在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要基于爱,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亲子教育变了味。如何去爱?那就要不断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恰好,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父母要因爱而教育,做主动型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保持强大的情感纽带。
(2)你想在孩子面前书写一个怎样的人生故事?
在很多人眼里,全职妈妈是一份没有意义的工作,甚至不认为这是工作。“整天在家里没事做”“不就带个孩子,有什么难的”“全职妈妈好可怜,过着伸手要钱的生活”······这类话经常出现于各种评论中,甚至亲朋好友的嘴中。
曾经我也很迷茫,觉得自己真的如那些人所说的,整天想的都是孩子,没有考虑自己将来是否要重返职场,没有学习新知识的计划,没有注重自己的身体管理,完全失去了自我。更可怕的是,我把这一切归结为“谁让我是全职妈妈”,而没有想过从自身找原因,没有想过全职妈妈也能拥有精彩的自我。
“做一位有自己生活而不是成天围着儿子团团转的母亲,这种心态可以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为健康的礼物之一”。是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且活得精彩,不只是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所谓言传身教,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其实给孩子的影响最大。热情开朗的父母,孩子也会积极乐观;爱阅读的父母,孩子往往也爱阅读;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父母,孩子不会粗心马虎······
“孩子面前,你想书写一个怎样的人生故事”,这句话提醒着我:你是孩子的榜样,难道,你要让女儿认为女人只能成为没有自我的全职妈妈?难道,以后孩子写《我的妈妈》的作文时写你整天做家务?难道,你不期待更精彩的生活,更充实的人生?不!我必须努力!目前,我也正在努力着。我开始制定年度计划,计划里包括亲子育儿、日常生活、自身成长这三大方面。我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和锻炼。我开始每天坚持阅读、记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我开始关注新鲜事物,关注自己老本行的新动态。我唯有努力,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
(3)你是一个“copy型”家长吗?
什么是“copy型”家长?用书中的话来解释,copy型家长“要么将养育子女的过程看作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们纠正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犯过的错误,要么就只是将孩子看作是‘子承父业’的人选而已”。
现实生活中,这类型的家长很常见。有些家长为了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强迫孩子上某个兴趣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理想要让孩子来实现,左右孩子填高考志愿······这样的家长已经完全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这样的家长不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而不是不得不服从的命令。
我自己也曾属于“copy型”家长的一员。女儿出生后,我把她的小房间布置得粉嫩粉嫩的,认为公主房是最适合女孩的。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纯粹是满足自己所谓的“少女心”“公主梦”呀。为此老公也曾说我:“你是为自己布置的房间吧!说不定女儿不喜欢粉色呢?”当时我不以为然,直到看了书之后,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确实走入了误区,只考虑到自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也给我一个强烈的提示:教育孩子,要基于孩子的需要。
(4)你对孩子发脾气时,可有考虑过以下问题?
你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提到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家长都有很明确的理由:孩子实在是太调皮了,什么都跟我作对;我辛辛苦苦叠好一堆衣服,他一下子全搞乱了;每次吃饭都撒得到处都是,看着就生气······是呀,孩子的这些表现确实能点燃家长心中的那把怒火,尤其是整天忙里忙外、耗尽耐心的家长,根本来不及思考对孩子发脾气是否妥当,来不及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但是,发脾气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年龄太小的孩子面对满腔怒火的父母,可能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没有安全感。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更叛逆,甚至学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此,学会控制脾气是父母的必修课。书中也给了一些如何控制脾气的方法,其中有两点值得每个父母注意。
第一,专心倾听,不可妄下结论。面对孩子的一些“过分”行为,我们应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听一听孩子的内心所想。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地板上有碎玻璃和果汁,也许只是孩子为了给下班后的妈妈倒一杯果汁,却不小心摔烂了杯子。如果妈妈不问缘由就骂孩子捣乱,那孩子该多难过?
第二,多考虑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我们千万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孩子总是与父母作对,也许只是因为他刚好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他需要通过“不”“不要”这种“叛逆”来显示自己的独立。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多多理解孩子。
(5)你是否陷入了“A-B压力陷阱”?
我每天都费心思给孩子做好吃的,为什么孩子还是瘦瘦小小的?我有空就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为什么孩子还是很胆小?为什么我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去名校,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可叹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真的是掏心掏肺,不辞劳苦。可有时候现实就爱开玩笑,辛辛苦苦付出了那么多,孩子的成长却不能如自己所愿。
书中把父母的这种心理状态称为“A-B压力陷阱”,有这种压力的父母普遍认为“只要我做到了A,孩子就能实现B”。带着这种压力去教育孩子,父母就会患得患失,容易走向极端。
要走出这个压力陷阱,父母就必须明白:尽管自己做得尽善尽美,也不能保证孩子就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没有什么是“尽在掌握之中”的,正确的行为并不能保证理想的结果。也许父母们会备受打击,但是,世上哪有平坦无阻的成长道路?说到底,父母应该看开点,随性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教育孩子。
这本书还有不少内容值得思考与探讨,也有一些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里面时不时就冒出来的问题,能让每一位父母随时反思自己,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父母心灵成长课。
遇见读书笔记5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书作家。第一次,我选择了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书买回来以后也是好久没有碰过,直到一天实在没事干才想起它来。
好奇,这是看时的最初想法。可能是书名的关系,所以好奇这个“未知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号入座,这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一个莫名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是谁?是啊,我们是谁?又不是谁呢?从来到这个世上,从我们被赋予了姓和名时,我们便很自然的知道自己是谁了,可是却没有想过那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就像好多事物都被我们不由自主的赋予了代号和意义,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真我吧!
我们每天盲目的向那个所谓的目标前进着,其实我们只是在攀附。想想在前进路上我们快乐吗?有没有真正的静心想过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带着不同的面具,从而使我们离真我越来越远,虽然它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一直观察着我们的一切,可是我们却从未去真正的感受过它的存在。因此它就成了我们那个未知的自己。
其实屏蔽只是借口罢了,因为我们更在乎外在的事物,更贪慕虚荣,更喜好虚伪,即使好多人不承认。是我们自己把我们与自己拉的越来越远。书中的老人曾在墙上画过一匹马,一辆马车,马车夫和乘客,也就是老人口中的人生模式: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马车夫代表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则是真我。
我们一直活在小我拟定的人生中,其实,我们应该抛开所有没必要的顾虑,例如:害怕、嘲笑、否定等,去感受一下我们的内心,去感受一下如果抛开之后,做着真正想做的事而带来的喜悦。在我们抱怨凭什么、为什么时,有没有换角度思考,有没有正面解决问题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当抱怨时,我们就是在逃避,在给自己找借口而已。甚至当我们抱怨不公平时,有没有想过公平二字用的是否正确?公平在同级人事物上是永远成立的,或者另一种说法,世界上凡事都是公平的,当我们失去的同时,一定会得到什么,只是我们把心思全放在了失去上,却忽略了所得到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被小我控制着。
面对我们那些所谓的情绪遭遇,我们常常选择逃避,因此它们会经常找上门来。如果我们可以与它们正面相对去感受它们,去换角度考虑它们,然后慢慢的消化它们,我想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反思自己的心,让我们离真我更近。
负面情绪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我自身就是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对此我颇有感受,如果心情愉悦,那么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充满活力,从而让我们活力四射。积极的情绪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就会感觉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相反,如果最近有好事,则会感觉好事连连。我想这应该就是书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所有事物都有力量存在,而且相同的力量会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成败了吧?根据“吸引力法则”,我想我们讨厌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就是那样的人,因为我们能讨厌就证明能量得到了吸引,只是我们从来不承认罢了。书中也提到了:情绪的障碍、体验、爆发和疗愈。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困难——感受——发泄——愉悦。其实,就像书中说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不同的功课,因此就会有不同的困难和情绪出现。与其说不同,倒不如说相同,因为他们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功课。
以前我认为世界上有好多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而现在我感觉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是被小我控制着的人,我甚至认为世界上只有我自己。天的事我不需理会,别人的事我无权干涉,所以我们所谓的世界应该是自己的世界,所以书中会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什么表情,什么事物它都可以反射在你面前。而你只能去接受,而不能去一拳把镜子打碎,因为受伤的还是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面对、接受、然后放下。这样镜子里的自己才会越来越美,笑容才会越发的真实和灿烂,好事也会找上门,因此心想事成也就有了基础,剩下的就是行动啦!那么,我想从此以后阳光应该会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吧!笑对人生,我们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别人我们无权改变,但我们自己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想。
最后,我想书中的这句话最适合做结尾了:“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读书笔记6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放慢生活的脚步吧!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平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解放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平”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遇见读书笔记7
贾斯帕在寻找幸福。他找遍了他的家,他的银行,他的头发,甚至在一辆跑车的引擎盖下,但他仍然找不到幸福。薇拉也在寻找幸福。他找遍了整个房子,找到了齐乐的商店,翻遍了购物袋,甚至去医生那里看幸福是不是病了,但他仍然找不到幸福。因为没有找到幸福,所以沮丧地离开了。最后,他们相遇并找到了幸福。
读后感:
故事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贾斯帕。因为即使找不到幸福,他依然努力去寻找。我认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永不放弃的.精神。其实我觉得幸福不需要找。只要我们心满意足,懂得珍惜幸福,我相信幸福自然会找到我们。
看了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道理。虽然幸福看起来很难找到,但其实我们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必须珍惜已有的幸福。
遇见读书笔记8
说起《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这本书,我是在早几年都已经接触过的,也算是读了三遍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次是看到张老师的推荐中有自己目前所需,才下决心以另一种方式来看,且是首次写下自己的心得:
1、言行合一
苏格拉底(以下简称苏)为了训练丹体的毅志力,亲自带丹去爬山,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的弱点,用行为让丹体会、他平常怎么教导丹如何吃饭,如何静座,如何工作,他自己也是那么做的。
我想这也是丹如此信任苏的原因:他很真!无论何时(刚开始,虽然丹有以往的惯性,表现出不信任,但内心是信任的,只是不愿意承认),丹都知道苏是为丹好、甚至到最后都不知道苏的身份,这在当今的社会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现在人们多数都相信'眼见为实',以外在的特征去证明别人的身份、可同时又期望着自己能够取得别人的信任。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我该怎么办?用自己的言行,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在网络上,无时无刻,每一句话都在展示自己的身份、这样,就得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言行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
2、引导丹修炼的方式
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引导,用适时的行动影响,随时随地都在训练着丹、好像他身边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句话,都是为了引导丹、他会根据丹的情况,起初是用兴趣引导,后来用严厉的方法教导,之后又用放手的方法让丹体验。
这种方式太让我受教了,我在引导孩子时,会不经意地多说,多讲道理,忽略行动和体验、以至于,孩子现在一听我说话,就知道我下面要说什么。以后我得再把苏引导丹的方式更深入地研究研究,用自己的行动和让她自己体验的方式使她成长,争取做到:我闲得要命,她忙得要死。
3、苏的状态
无论是在引导丹,还是在工作,苏的状态一直处于:自由,放松,安宁。
而这是目前我正在努力要做到的、原来我的身体一直虽然没有大病,但由于先天的原因,还是虚弱、遇到事情,无形中压力会增强,身体就会出现疼痛不适、找到原因后,发现自己的心一直都处于紧张,紧绷的状态,跟本没有放松下来,久之,身体自然会弱。以后我要处时时留心自己的起心动念,放松身体,内心安宁、减少自身能量的额外消耗。
4、大道至简
苏所采用的'方法,涉及到静座,太极,饮食,等等,到处都有中国古人的智慧、另外,他所引用的例子,所说的话,也涉及到西方的东西、这些,无不让我觉得无论是中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同样能让人达到修炼的目的、也让我更加注重眼前的能修炼的东西。我要做的就是把这部经典,理解后用到生活中、目前以它为重、争取做到:少而精。因为少则得,多则惑、大道至简,简而能全,易能则通。
5、一个加油站工人的角色
苏的角色,对汽车司机来说是个加油站工人,对丹来说是人生导师、在那个角色做那个角色的事,并不因它是高是低、也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它、
苏是怎么做到的?他只是全力去做,只是做当下的事、不纠结,不抱怨,很平静地只是去做,享受其中。我作为一个社会人,是个妈妈,是个妻子,是个女儿......也要以苏为榜样,不陷入其中,又分辨得清自己是谁!
我在没有做到该做的事时,会找各种借口,原来是找别人的,后来就以灵性提升为借口、看到苏提醒丹:有没有全力去做,愧对自己、想到自己:定的计划挺好,执行起来就'困难重重'',做事虎头蛇尾、面对自己的缺点,自己要怎么做?
就像苏一样,全力去做,只做当下的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就会少被一些以往负面情绪的诱惑、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这也是锻炼我毅力的一种方法。
遇见读书笔记9
今天正式开始阅读张德芬最新的作品《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本书分为三个篇章:上篇(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中篇(爱的刚刚好)下篇(亲爱的孩子,快乐是我最想教给你的事),每篇之中有很多章节,每个章节又由许多小文章组成,今天阅读了其中两篇。
因此我摘选了几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语录,并对这些语录谈一谈我自己的感受。
01.孤独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孤独,更不想去感受自己的孤独,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真的就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因为你所有的感受只有你自己能够体会,而且这一生的路没有谁可以陪你从头走到尾。
“孤独”是每个人都在谈论的一个词汇,也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感受。
记得周国平曾说过孤独是一种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我比较认同这样的说法。
当我们想要获得别人的爱、肯定、理解时,却找不到可以真正体会我们内心感受的人,或者当我们想要表达展现出对别人的一种关怀及爱的感受时,得不到对方的回应。
想要从别人身上抓取一些东西来填满内心而无法得到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孤独。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孤独感,在以前,我会逃避这种孤独,更不喜欢这样的感觉。而如今,我已学会去慢慢适应这种孤独,并且享受它。
因为我发现,我自己的所有感受及情绪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即便有人能和我感同身受,但各自对于事实真相所产生的心境不一样的。
没有谁可以陪伴自己走到最后,父母终有一天会老去,儿女终有一天会长大,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最开始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孤独的。
02. 觉察
我们来看一个字——觉察的“觉”,上面是学习的“学”,下面见到的“见”。学会看见,就叫做“觉”,你就能觉悟、觉察。而这个“觉”的能力你一旦学会了,别人是永远都拿不走的。
在生活中,当我们觉得痛苦缠身摆脱不了的时候,总习惯于去找解决方法,而不会想到回过头看一看,让我们痛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学会看见自己的问题在哪,纠结的点在哪是很重要的,自我觉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的一种能力。
所幸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觉察,自我觉悟。
在去年离婚一个多月以后,我变得极度敏感和脆弱,常常莫名其妙的哭泣,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我吃不好,睡不着,甚至半夜的时候哭了又睡,睡了又哭,也不愿意和别人说话,特别的伤感。
我感觉到自己不能正常的生活,内心不再平静没有了快乐,我看见了自己颓废的样子,感觉到了心底复杂的情绪。
当我看见问题以后,我开始对其评判,一直告诉自己这样不好,这样会影响到别人,然而真正的觉察是对当下的情绪和感受不评判、不排斥。
后来我就向知心的朋友倾诉,告诉她我此刻的感受,并且开始思考。
是自己在婚姻里的盲目与迷失,让自己觉得羞愧和自责,还是前夫的所作所为造成了我自己的心理创伤?
是为自己在这段婚姻里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感到不值得而懊悔,还是为自己天真犯下的错误而感到悲哀?
是这些原因吗?是这样的想法让自己情绪崩溃无法控制吗?
……
当这样深入内心询问以后,很多模糊的东西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看见问题直面问题,痛苦就减去了一大半。
当感到痛苦时正确的步骤是:看见(觉察)——思考(觉悟)——行动(解决方法)
愿你也如我一样学会觉察、觉悟,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幸福。
03.无用感
亲爱的,每当感觉自己没有用,很差劲的时候,你什么都不要做,就在那个当下好好去感受这个你最害怕的“无用”的感觉。
曾经我很多次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总认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一个好的文凭,没有一个体面的工作,那就是对不起了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用心培育我的老师,因为是自己让他们丢脸了。
即便心里十分想念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但都不敢去主动联系,因为害怕被他们看到自己没有作为的模样。
而当有一天,我不再与别人比较,坦然接受了自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文凭没有作为的这个事实时,我感到无比的舒坦和轻松,我臣服于这种无用感的时候,我感到了自由。
我没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没有一个很高的文凭,每天和爸妈脸朝黄土背朝天,那又怎样呢?我依然拥有牵挂我的亲人和朋友,依然会被别人所羡慕。
我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我是一个单亲妈妈,那又怎样呢?我依然健康的生活着,依然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我不再害怕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我也不会恐慌别人认为我是无用的',我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确“没有用,没有价值”的地方,这是一个飞跃性的成长。
你觉得自己“无用时,表露出的是一种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别人的赞美和爱。
你觉得自己“有用”时,展现出的是对自己的肯定与接纳,你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开始自我关怀。
其实有用和无用,只在一念之间。
只有当你放弃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那些曾经努力要去证明自己的能量就都被释放出来,让你可以根据自己真正的喜好去做事情、过生活。
对于这段话我深有感触。
很多年以前我经人介绍帮一位中年夫妇照顾他家的孩子,然而孩子的外婆总在我的面前提起之前照顾她外孙的那位小姐姐是如何如何的能干,洗衣做饭,掏下水道,样样精通。
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感觉自己不如那位小姐姐,为了证明自己比她更能干,为了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我表现的比以往更卖力,并且极力的去讨好那个小孩的所有亲人。
慢慢的,我有了一种压迫感、束缚感,仿佛置身于一个方框里,被严严实实的堵死根本无法走出去,并且没有受到小孩一家的肯定和喜欢。
后来,当我意识到自己正在按照别人的模式,别人的喜好去做事情的时候,我非常的震惊。我害怕自己越陷越深,所以最终我选择了放弃证明自己。
当我不再为了证明我比那位小姐姐能干的时候,当我放弃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意愿去照顾那个孩子,也不再违心的去讨好迎合他的家人,我获得了自由。
这一番折腾过后,我终于明白:越是努力去证明什么,用力去追求什么,事情反而不会如人所愿,人生也会变成自己最不想要的样子。
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是我今天的读书感悟。
遇见读书笔记10
说实话,刚开始并不喜欢里面的女主苏之微,感觉他对感情不够负责,也不喜欢失恋后买醉的她,但确确实实,她又是一个令人心疼,又令人佩服的人,在这复杂的环境中,由一个平庸的职员变成公司的核心人物,这得付出多少的艰辛,但最后她做到了,站在了人生的顶端。好佩服她的勇气,包括对工作的努力,克服苦难的'勇气;爱一个人,拼尽全力去爱的勇气;出车祸,半死不活却能倔强的自己一人到医院治疗的勇气。羡慕她的生活,因为有她勇气的存在,不管好的,坏的,她都从总学到了好的好多,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变得那么成熟。她将生活过的淋漓尽致,而不是一味地单调的生活。最后的美好结局,很好,她过上了心中想要的那种生活。而现在,我在思考,我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当我足够好,才能遇见你”,我认为是当我们变得足够好,才会遇到更好的你,最终才能和你走在一起,无所顾忌……
遇见读书笔记11
读《穿越时空遇见你》有感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穿越时空遇见你》,这套书是我每次出版都买的,所以,我就津津有味地读着我最喜爱的书了。直到今天,我才读完这本书。
书中讲的是“书呆子”张天飞翔和八卦、自恋的表妹欧阳小鸟在图书馆的一次偶然中找到了没有被人读过的新书——《谁来驯服不听话的书》。书中讲的'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人物——图书驯服师,驯服那些“玩性大发”、“野性难改”、“邪性爆发 ”的书。喜欢泡在图书馆的小天和不太爱读书的小鸟被这本书深深地迷住了,他们开始穿越时空来寻找那位作家——叶西奇。 有一次,小鸟斜眼无意中在书中的某一页上看到了一串地址,原来是一个邮箱!小天和小鸟开始上网给叶西奇发邮件,可叶西奇是一个失败的作家,她写的许多书都被退稿了,于是做起了果酱。一次上网看邮箱中有没有人订购果酱,突然看到了小天、小鸟给她发的邮件,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小鸟见到了叶西奇,同时也发现世界上真的有图书驯服师,也找到了身边的图书驯服师朗诗。而且朗诗与叶西奇写的书中的图书驯服师外貌差不多,发现朗诗和叶西奇竟然存在着
某种关系。最后,当朗诗的身份被揭晓时,他也消失在了荷花池,叶西奇流泪不止??
读了这个奇异的故事后,他让我们认识了前所未闻的神奇人物——图书驯服师,让它的魔力席卷了我们的头脑和心灵!
遇见读书笔记12
有人说读书能改变自己,如何改变自己呢?自己也再反复的追问过,慢慢的发现自己在改变,改变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吃饭一样,一天吃不成一个胖子,每天一日三餐,慢慢小孩子就长大了!
有人说读书不在多,也就是仅有的几本书打开了自己心灵不开窍东西,使自己突然开窍了,自己就会沿着一条自己人生道路走下去。有人说那些书是好书?有价值的书?我只能说人找书不好找,书找书很容易,这本遇到未知的自己,重读的时候我自己不自然的融入到了书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心灵得到了充实,我不能评价这本书到底好是坏,只能说如何融入到书中自己才可以评价。同时心灵的书要和现实书配套着去读,我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路遥先生巜平凡的世界》一起读的,生活就是一部磨难史,像牛一样劳作,像大地一样奉献,在磨难中感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净化。同时刘和平先生说过,在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历史人物到过的地方,还原历史的'再现,倍感生活的美好!
张德芬女士这本著作,如何领会这本书的内涵,从老人在地上画的圈圈中,中心是真我,如何找到真我展开的论述和方法的运用,从封闭到开放,从开放到破解,准时、具体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物质理论实现真我。
遇见读书笔记13
《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读书笔记14
世界上最神奇、最多变、最温馨的地方,就在书的里行间。《穿越时空遇见你》就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小天和他的表妹小鸟来到一家有一池荷花的图书馆看书,却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崭新的书《谁来驯服不听话的书》。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图书驯服师,驯服那些不听话的书的故事。这本书很薄但迷住了小田和小鸟,他们热切的去寻找那个很冷门的作家——叶西奇。在此同时也挖掘出了一个重大秘密——朗诗是一个图书驯服师!还发现了朗诗和叶西奇有着不一样的关系……小天和小鸟还经常穿行在书中和现实之间的魔力地带,他们还一起去参加了梦幻荷花池夜市……朗诗把自己做图书驯服师最大的秘密武器揭晓时,他却和莲花池一同消失……
读到这本书的末尾,我的鼻子也有些酸酸的。也许这本书想告诉我们得就是爱吧。书中图书驯服师朗诗说过,很久以前驯服都是用锁链捆绑着的,这让缺少关爱的`书们愈发孤独,最后变成黑暗系的书了。而能拯救它们的并不是多么巨大,多么厉害的武器,而是世界上人人皆有的最普通最善良的爱了。这就象书中所提到的非洲断肠草一样,虽然它们极度敏感,被人不小心碰了会慢慢枯萎后死亡,但如果同一人每天都去触摸它,它就会活很长时间。
那些调皮书就象我们的心灵,那些驯服诗就象是我们自己。心灵是需要呵护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用爱滋润自己与别人的心灵。当它们孤独是,我们应该用爱去慢慢温暖它,将附于表层的冰冷融解,是心灵重新焕发光彩。这本书地故事充满魔力一般,将快乐、感动悄悄地流进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在成长的每个时刻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学会感动,并牵着我的手,让我又在不知不觉中穿过了一道成长的门槛。
遇见读书笔记15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习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平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平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平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习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06-16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03-08
遇见未知的自我读书笔记01-11
遇见话题作文12-23
遇见初中作文11-16
遇见中考优秀作文06-19
遇见初中作文【推荐】12-24
【热】遇见初中作文12-24
以遇见为话题作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