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研究报告

时间:2022-11-15 19:40:17 读书报告 我要投稿

读书研究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研究报告

读书研究报告1

  摘要:前些年关于中医的科学性曾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大力弘扬,也有人认为中医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应当摒弃。各种派别纷纷表露观点,中医是去是留,争论不休。本文试着用自然辨证法来探究中医的科学性,并且讨论当今社会条件下应当如何看待中医。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中医,自然辨证法,方舟子,罗永浩

  1.引言

  早在20xx年底,一场关于中医理论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的辩论,几乎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科学的真伪大战。方舟子与王琦关于中医是不是一门科学的辩论,罗永浩关于“中医骨子里就是伪科学”的言论,中科院院士何祚麻、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以及张功耀等人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几乎引起了传统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的大混战。下面就针对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浅谈一下中医的科学性。

  2. 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2.1 科学的含义及特征

  科学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但究竟什么是科学?各说不一。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理解科学。

  1.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

  2.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而狭义的科学特指自然科学。可见,科学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只能采取阐明性的叙述,从历史的进程中把握。

  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尽管我们不能提供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但是可以从科学的一叠特性去把握,即科学的解释性,科学的精确性,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系统性以及科学的主体际性。

  2.2 伪科学的含义

  科学的定义不太好下,可是伪科学却非常好解释,简单地说就是把非科学贴上科学的标签,那么非科学就变成了伪科学。在多数情况下,把原则上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一些胡思乱想,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成科学原理或科学发现。像炼丹术、炼金术、神创论、玄学、风水、星相、阴阳这些也都是非科学,但是如果拿着这些东西作为科学去给人算命、占卜,那么这只能被认为是伪科学了,

  科学就一定要揭露伪科学。对某些居心不良的人,他们以弄虚作假的方式搞伪科学,但也有很多人搞了伪科学是科学素养欠缺。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

  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而当今社会上,伪科学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伪科学成为形形色色骗子们,小到江湖术士,大到丧失科学精神的学者,他们无不影响着社会的健康运行以及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3.关于中医科学性的探究

  3.1中医的尴尬处境

  我国中医理论发展了上千年的历史,可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合适的科学理论能够解释中医的治病理论。例如感冒,在中医中他的症状可以被描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状,确定症状后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同样也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基础。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以上这些我们至今没有办法解释所运用的阴阳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它里面所讲的“气”到底明确的指什么东西,而中医类似于“虚”、“亏”、“旺”之类的描述疾病机理的术语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通过现在的科学手段没有办法理解这些术语的确切意思。所以,中医的正处在一个较尴尬的地位。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科学术语去界定就说中医是伪科学,因为中医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病人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得到康复。显然中医理论是有内在的科学依据的。

  3.2中医的特点

  既然我们前面讨论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那我们下面就来讨论一下中医是否满足科学或者伪科学的定义或特性。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并且是具有生命体征的人。探讨的是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揭示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目的是 为了增进人体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现代公认的科学试验方法,如重复、对照、随机、盲法等原则的本质是追求事物或现象的共性。而中医辨证论 治的本质是努力追求事物或现象的个性,最终实现个体化诊疗,这是中医赖以发展的基础。中医理论是“百家争鸣”,中医的研究对象又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中医思 维方式的细致性。换句话说,个体化思维是中医的特点,中医具备可变性的特征。

  中医是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这种认识方式,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打破常规的 思考,突破思维定式和逻辑规则的束缚。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认识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单从分析方法所得不到的结果。不难看出中医有着和科学一样的主体际性。

  中医得到的结论是系统的,彼此联系,互不矛盾。中医理论的形成,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联系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纽带是若干假设的命题。这类命题是一种猜测性的陈述。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医家就是在临床观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各种命题,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指导原则,然后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之逐步接近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今天所倚重的经典理论,并据此作为本学科的检验标准。因此,中医命题的论证,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其在临床上已经证明了自身的规律性和实践性,并表现出部分真理性。

  事实上,在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命题中,有些已经成熟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则正在向科学理论转化,还有些则由于研究策略或验证能力等原因,还暂时处在“休眠期”。从这一角度看,中医不乏精确性的特征。

  中医的结论在可控条件下,可以接受重复的临床检验。作为一门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中医客观存在一些未经证实的超前理论。

  尽管中医无法完全运用现代科学 理论解析,但从上面对中医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医理论体系中包含着科学的特征,中医是有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4.结论

  中医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其理论或学说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成果,中医的科学性、真理性通过漫长的医学实践 活动的检验才得以确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门实用的临床医学。中医理论没有明确地阐述在研究人体的过程中确立的“视察——创建模子——预测——验证”的技 术路线,更没有建立还原性实验室。本学科的全部假设检验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在活人身上无序地进行操作。中医强调功能表象,这使传统中医无需提出深入认识物 质结构和弄清功能细节的任务便能取得临床疗效。尽管中医的治病机理没有深入到微观层面,但它经受住了几千年的时间检验,疗效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可以的认定,祖先留下的中医是科学的!

  5.参考文献

  [1]孟庆伟. 科学技术哲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xx(9).

  [2]高扬帆. 试论伪科学.[J]南宁: 广西社会科学, 20xx(1).

  [3]祝世纳.自然辩证法原理.上东师范大学

  [4]刘玉珍.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 .

  [5]罗永浩. 我的奋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xx(9).

  [6]方舟子与王琦辩论.优酷视频.

读书研究报告2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平日里我们中学生是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 (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习惯(上网的习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点情况:

  1、读书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5、阅读的选择类型

  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也要懂得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数据分析后,我小组成员认为当今中学生阅读量是十分大的。同学们都认为阅读对于自身的消遣娱乐和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十分喜爱杂志,因为它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且迎合了中学生对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说、中外名著虽然内容充实、文化底蕴颇深,对中学生素质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因为书中所讲内容通常陈旧,离同学们生活甚远,难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但这种忽略经典文学、优秀作品的现象是不容小觑的,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还不成熟,在文化多样性的现今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中男生更侧重于科幻、武侠、军事、体育等书刊。而女生则侧重于言情、少女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阅读目的多趋向自娱

  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或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且大多在课外时间阅读。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且带有极大的阅读向往和兴趣。从文学名著中可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探索生命的价值,培养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品质。

  2、阅读范围、数量极为有限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结果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3、阅读愿望因课业负担而受到影响

  4、阅读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对名著选择上,仅有10%的学生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选择的; 17%的高中生是通过父母、老师的指导去选择的;16%的学生是根据报刊推介而作出选择的。从这里看出,老师、家长、各种传播媒介宣介文学名著,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在阅读名著时,作笔记的高中生占7%;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会使用相关方面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的高中生有0.8%。偶尔与同学探讨所读过的名著的学生只有占7%。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经常将时间放在阅读上的非常有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休闲性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则是愿意去泡网吧娱乐。

  (三)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遗留的精品。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沐浴在春风中,让人心旷神怡,读者与作者仿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面对面地在交流,在这种感召下,读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可能会伴随读者一生。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心理、思维等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去创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应努力去弘扬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2、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潜动力,其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所以,学校、老师、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在旁指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去选择图书或杂志,学会有自己的主见,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同时学校还可以多举办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家长、还要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

  3、中学生自身要学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外,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难发现,现在的书店、报刊亭、书摊等出售图书的地方,不乏有粗制滥造的图书,但却堂而皇之的摆出来卖,可见图书市场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难保思维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不受到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制力度,规范图书市场的运行。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此熏陶中学生的性情,为中学生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政府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公共图书馆、图书室。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买书者多,借书者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区缺少相关设施。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要做到“买”和“借”并举才是正确的阅读途径,单凭书籍封面介绍或粗略的浏览一遍就决定购买,会很容易出现买后后悔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钱,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所以建设正规的图书馆、图书室是非常重要的。受益的不单是中学生,还有广大市民,对建设先进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作为一名中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拒绝、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作品。要在阅读中多思考、多记笔记,虚心向老师、家长请教,或者运用工具书来解答疑问。自身不单要学会自律、自制,还要帮助其他的同学正确地进行阅读。与同学多交流阅读心得,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也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对方,从而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促进了自身的修养和文学素养。

读书研究报告3

  我是霍邱一中南校区的纪保鑫老师,我担任的是一中南校区八(8)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班共有65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有27位,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以20xx年计算,16岁的3人,15岁的23人;14岁的1人。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其中家庭困难的有4人。父母基本上都是非事业单位人员,有2位留守儿童父母虽是事业单位人员,但在乡下工作,很少回来。其他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如小A同学,小D 同学,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过年都很少回来,孩子只能在放假时到父母打工地与父母团聚。

  二、留守儿童的个人监护情况。

  1、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监护人情况如下:父母有一方陪读的学生有12人;由祖父母监护的有11人;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2人;自己租房住的有1人,由托管中心监护的有1人。

  2、监护人的不同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首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监护人的不同对留守儿童的学习

  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在我班成绩优异的基本上都是非留守儿童,而在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重很大。非留守儿童性格较为开朗活泼,大多数乐于与人交往,而不少留守儿童在这个方面要差一点,显得沉默内向。如小C同学虽然学业成绩很优秀,但是不愿与他人交往,每天只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很少与同学交流;再如,F同学虽然个性活泼,热情开朗,但学习上不够上进,学业成绩一般。

  其次,在留守儿童中相比较,监护人身份的不同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也有不同,只是明显度要弱一点。由父母一方监护的比由祖父母监护的要好,由祖父母监护的比外祖父母监护的要好一些,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比在寄宿中心寄宿的学生要好一些。G同学由寄宿中心托管,虽然寄宿中心也安排了老师进行管理,但不够细致,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晚上偷着上网,作业马虎等。

  3、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程度较低,小学没毕业的4人,小学毕业的13人,初中毕业的10人,高中及以上学历没有。监护人的教育程度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有较为明显的关系。一方面,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释疑解难中有明显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沟通方法,未来期望值也不一样。如A同学,他由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都是小学没毕业,

  平时爱打牌,看电视,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上是放任不管,我多次与他们交流,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因为,他们认为每个孩子头上都会有颗露水珠子,孩子能学好当然好,学不好只要不学坏,他们也算是完成任务了,以后的路由孩子自己走,有这种认识的爷爷奶奶不在少数,有他们监管的孩子的表现大多不是很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也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在孩子小的时候,犯了错,会打、骂,现在基本上不在打骂孩子,顶多说说;其次,小时候对孩子的要求严一点,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已经放弃了,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了。

  4、学校有时会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交流,但次数少而且以事务性交流为主,效果一般。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交流多一点,主要是通过电话交流的形式,与监护人交流,有时也找家长到校面谈或家访,有的有一定的效果,有的效果不明显。

  三、留守儿童的阅读情况

  1、我班上的学生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较浓。阅读书籍主要是到书店购买和同学之间交流,他们一般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取外界新信息,以看电视为主。

  2、我经常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比如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书目和其他书目如《哈弗凌晨四点半》、尼克胡杨的《人生不设限》、李崇建的《给长耳兔的36封信》,路遥的《平

  凡世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等。

  3、每学期,我们都会做阅读计划,学期开始时会安排阅读书本后面的“名著导读”部分推荐阅读的名著,期中考试前读完一本,放假前再读完一本,假期里再读一本,时间上,要求比较灵活,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在阅读方法上我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并做摘抄。每个月开展一次阅读交流会活动,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与片段。每节语文课课前有一个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片段的环节,另外,要做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作品展示区”展出!以此进行监督和评价。如这个寒假我们就安排了一个“读一本好书”的活动,要做手抄报,开学时,由图书管理员主持,进行了手抄报交流活动,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要在“作品展示区”展示。

  4、在阅读内容方面,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孩子们更喜欢读时文,比如郭敬明的作品《让悲伤逆流成河》、《愿风裁尘》等;还有一些玄幻的作品与漫画作品如《龙族》;杂志孩子们也比较喜欢读如《读者》《意林》《文苑》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书籍选择上没发现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5、学生一般课余的娱乐方式是看电影、看电视、读书、也有上网和外出散步的。我们班极力推动监护人在周六或周日的空闲时间里,带孩子到田野里走一走,听一听流水,看一看白云,闻一闻花香,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可避

  免孩子们总是沉迷于电子产品中,又可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机会,增进亲情。

  6、在阅读时间上,正常上学期间,大多数同学安排在晚上完成所有作业之后,周六、周日,寒暑假没有固定的阅读时段。

  7、我们班要求每学年每位同学要读完六本“大部头”的作品,其中四本为课后推荐新课标规定的书籍,其他两本一般是由老师、家长或同学推荐的。由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班级好书推介会、家长好书推介会、读书交流会、主题阅读课、手抄报、师生共读一本书等活动,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情况,我有一定的了解。

  8、我们开展了一期“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也做过要求,但是没有真正落实下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的家长很少,我所知道的只有4为家长。比如K同学的家长就和孩子共读了肖复兴的《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这本书。

  9、阅读课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了阅读的范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对孩子成长的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可以通过主题阅读课后,学生写的作文中可以看出。

  10、我们班主要是通过这样的几个方式来开展阅读的:一是名著阅读,每学期开学时,分配好阅读的作品,一般是期中考试前一部、期中考试后一部,寒暑假各一部,每个月

  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在整本书读完之后,要做手抄报并展示;二是、主题阅读课,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由学生推荐与单元教学主题相近的作品,精选四到五篇,印出来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读一读,写一写心得体会,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背一背自己喜欢的片段,一般的情况下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为了节约时间,材料会提前发给学生;三是,“时文阅读课”由学生带来各种时文杂志如《读者》、《意林》、《文苑》、《思维与智慧》、《探索发现》、《时文选粹》等,充实到班级图书馆里。然后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课,由图书管理员组织大家阅读。下课前5分钟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谈一谈阅读体会。喜欢的话可以借回家继续阅读;四是,好书推介会,分为学生好书推介会和家长好书推介会。“家长好书推介会”一般安排在放假之前,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到班里开展,由家长向孩子们推荐一些好书,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家长要写上一段寄语,然后将这本书捐献给我们的班级图书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家长对阅读的认识程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效果不错。也算是一种“亲子阅读”了吧。在这些过程中,没有为留守儿童做特别的设计,所以没有发现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收益的多少更多的取决于学生个体的特点。

  11、我们班上的留守儿童比较喜欢阅读,也很喜欢上阅读课,好多次在上“主题阅读课”的时候,一些学生都被感动的流

  下了眼泪,如感恩的体裁,励志的体裁等等。他们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停留在娱乐性阅读的浅层次上,吸收借鉴的少;有的学生喜爱玄幻作品和校园青春小说系列等不够健康的作品;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与网络阅读,如白落梅作品,他们自己还加入网络写作,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网络写家;另外,不能做好阅读计划,有的同学在其他课堂上读书等。为此,我们专门做了几期班会课,对阅读行为进行指导。

  12、对留守儿童在阅读习惯培养上一是,要有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家长和老师觉得阅读耗费时间而又没有效果,不愿让孩子多读书;二是,要加强阅读指导,读什么,怎么读要做具体的指导;三是,开展活动,以活动为牵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有效监督与评价。

  13、现阶段,在初中阶段阅读和阅读习惯培养的最大问题是“轻视”和阅读时间不足。学生、家长、老师都在想着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在中考中考个好成绩,上个好高中,不愿让孩子花时间阅读。曾经,有一位老师直接质问我,“你们语文组天天让学生读这个,读那个,有什么用!让学生都没有做其他作业的时间了!哪有给他们考几次试,做几道题有用!”我们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一个半月读完《小王子》并做不少于一千字的摘

  抄,写不少于一千字的短评(篇数不限),结果就有好几位家长发短信给校长,抱怨语文作业太多了。所以改变对“阅读”的偏见,在初中阶段很重要。其次,学生缺少阅读的时间,阅读需要一种“静”的状态,可是孩子们整天都被各种各样的试卷,资料折磨的筋疲力竭了,既没有了阅读的心情,也没有进行阅读的时间。曾做过调查,进入初中后,我班大多数学生,做作业要到晚上9点半之后,洗一洗上床睡觉就已经十点多接近十一点了,早晨六点钟左右就要起床,所以孩子们的时间比较紧张。

  要改变还得依靠教育主管部门,一是加大宣传,改变人们对阅读认识上的误区;二是开展一些活动,促进学校、老师对阅读的重视,前不久,由教育局和国学堂一起举办的“城郊区义务教育阶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语文老师要有担当,要努力寻求突破的途径,如我校的屠志成主任就努力开展“课堂内的课外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节省下来的课时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四是,加强沟通,让家长参与进来。比如每学期,我们班都要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到班里开展“家长好书推介会”由家长向孩子们推荐一些好书,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家长要写上一段寄语,然后将这本书捐献给我们的班级图书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家长对阅读的认识程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效果不错。

【读书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读书的格言10-01

读书的口号07-25

勤奋读书的格言11-06

热爱读书的格言10-30

关于读书的格言09-30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06-24

读书成长作文06-10

个人读书计划08-08

个人读书计划03-18

与读书有关的谚语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