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时间:2023-09-14 13:20: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包法利夫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应有尽有,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一起走向天堂,我们一起走向地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写这篇《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的时候,突然想到《双城记》的开头,想借用这个句式。

  这是一个女人充满幻想的一生;这是一个女人虚妄的一生;这是一个女人不理智的一生;这是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里贾母评论《西厢记》的时候,说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偶然间见了个书生,便忘记了自己的小姐身份,飞蛾扑火一般,不惜瞒着父母以身相私定终生。莺莺小姐与包法利夫人这个出身边远乡村的女孩有点类同,见过的异性少,因此见一个就会爱上。

  包法利夫人在还是个漂亮的大女孩的时候,是个没有出过远门的边远山村的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但她爱看书,幻想,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想拥有让人艳羡的爱情。

  为父亲来接断腿的医生,是个文质斌斌的好男人,第一次见到这个有些符合她心中好男人形象的干净男子,她禁不住多看两眼。

  碰巧死了比自己大很多岁的妻子的医生包法利,想起了乡下女孩美丽的容貌,娶她为妻。

  从边远乡村走出来女孩,参加了有钱人的舞会,见到了穿着精致燕尾服,举止优雅迷人的一群帅哥俊男,他们优美的舞姿,不俗的谈吞,迷住了女人。她这时才觉得自己的丈夫是那么的死板无趣,没有一点可人之处,自己以前居然以为这就是爱了,还自以为找到幸福。

  从此女人的心蠢蠢欲动,不再满足当下死水一般的家庭生活。她的心像小鸟一样飞到了半空,每天郁郁寡欢,身体出现了不适。无知的丈夫决定为了心爱的妻子的身心健康着想,放弃有稳定客源的小镇,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

  在新的环境里,女人遇到了一个帅气的'书记员,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谈论理想、诗歌、音乐,还有外面的世界,自以为彼此找到了知音,惺惺相惜。感情也在不断加温。女人心里极其矛盾,一边想抓住爱情,一边担心着被别人查觉,挣扎着又抗拒着。最终书记员在女人欲迎还羞,模棱两可的态度中到城里求学去了。

  为仆人过来求医的一个还没有成家的花花公子,被美貌的女人迷住了,他找各种借口接近女人,很有把握地让女人迷上他。神魂颠倒的女人自以为找到了真爱,要抛家舍业跟着男人私奔。

  满口答应的男人不断地拖延着日期,在最终决定私奔的日子里,给女人留下一封信就离开去远方旅游了。

  女人陷入了绝望不可自拔,她没想到自己的爱情竟如此不可一击。

  很快新的恋情让女人忘却了被抛弃的苦恼,她和书记员在城里相遇,死灰复燃,两人深陷偷 情的快乐。为了见面,女人借口学音乐,每个星期都要到城里幽会。

  医生微薄的收入满足不了女人的开支。放高贷的奸商,找到了这个被欲望挤空了脑瓜的女人,热情友好地给她送来很多的"必需品",还一二再主动借钱给她。等钱额达到一定数目时,商人丑恶的嘴脸开始显现,他让恶霸上门清帐,女人无力偿还请求延期。却被告上法庭要没收全部家产进行拍卖。

  女人借遍了朋友,也没借到一分钱。她想起了书记员,书记员无耐地表示出去借借看,结果遥遥无期。她又想起了第一个情人,情人很坦然地表示自己没钱,无能无力。

  走头无路的女人此时陷入了绝望,她以为的爱情如此不堪一击,她追求的纸醉金迷的世界到头来一无所有,还令她破产,让她在丈夫和周围人中抬不起头来,一心赴死。

  女人吞下了砒霜,去了另一个世界。深爱着她的丈夫,为爱妻的离世悲痛欲绝。他打开妻子锁着的铁盒,看到里面挚热的情书,才发现了妻子的背叛。丈夫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不久之后突然离世。她们的孤女被寄养在远亲家中,不得不像个下人一样干活,忍饥挨饿。

  女人的一生何其不幸。

  穷养儿子富养女,如果见惯了世面,女人眼界宽了,世界大了,她可以优中选优,或许可以找到一个真心的爱人,彼此相爱。

  眼窝的浅见让看多了小说心存幻想的女人,见一个爱一个,把自己变为了水性扬花的女人,一边深深自责一边又深陷欲望之中不可自拔。

  女人的悲剧在于她的野心,当她的能力配不上她的野心时,只能不停地挖坑,用一个洞的土去填补另一个洞的虚空,直至挖到千疮百孔,再无力填充,只能落得自亡谢幕。

  女人是悲哀的,女人是不幸的。你听,她说:夜睌,风刮动着玻璃,烛光摇曳,坐在炉火旁,读一本书,真是再惬意不过。这时,心无杂念,时光流逝,似乎看到了那些地方,完全沉浸在书中,轻松地理解每个细节或紧随着情节的每个变化,与人物共呼吸,同命运,仿佛那些人物就是人物就是自己。

  多么美好的画画。在炉火前捧着一本书在恬静阅读的女人,充满了知性的美,她不过是个爱做梦的女人而已。可不幸的是,女人德不配位,亲手毁了自己的一生,毁了丈夫的一生,毁了女儿的一生,毁了一个家庭的一生。

  因为欲望的驱驶,一个年轻美貌做着无数美梦的女人,亲手为自己挖掘了坟墓,然后一步步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见,欲望真的害人不浅。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2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当命运在现实社会中不妥协时,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不是想象的会和现实相同。完全不尽然,因为包法利夫人就是一个现实与理想的化身。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从而体现出社会的另一面,也同时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然而从包法利夫人身上也看到了每个人都会对理想抱有一种追求的态度,只是相对于我们来说对理想幻想的少了些,而包法利夫人对理想幻想多了些。不是每个人都会追求理想也许相对我们而言这些都是虚幻的,并不真实。包法利夫人所追求的太过,而反应出的就是对于自身的不满足。

  包法利夫人(爱玛)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 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也许小说就是小说太带有情节性。之后爱玛接二连三遇到了莱昂,这是爱玛在幻想后遇到的第一个有共同爱好的人,而爱玛却想象她的世界随后于莱昂私通,现实带给爱玛的却不是好的结局。由于莱昂慢慢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有夫之妇,莱昂最后选择了离开。因此怀念就此慢慢冲淡了。而另一个男人与走进了她的世界。

  罗多尔夫对爱玛的气质所迷倒。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女人弄到手。在他的花言巧语下爱玛被他迷的神魂颠倒。这也表现出爱玛对于爱情的追求,写这些当然是为了给小说的结局做铺垫。事情也同时要伴随着悲剧的结局。当爱玛决定和罗多尔夫双宿双飞时,她觉得找到了小说中向往的生活。可是命运却又让她跌进无底的深渊。之后爱玛一蹶不振。

  最终她积债如山 陷入身败名裂的绝境。爱玛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们在这时却像个缩头乌龟似的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时候,世间丑态在爱玛眼前展露无遗。她走投无路了,最后选择了死亡。。

  悲剧的现实却不得不令人相信,爱情仿佛很遥远,我们期望中是很遥远,而我们身边的我们却并不认为那是爱情。艾玛死后的情况是荣镇象平常一样,静悄悄的,包法利却睡不着,一直在想艾玛。罗多夫为了消磨时间,整天在树林里打猎,晚上回家睡大觉;莱昂在城里也睡得不错。这时偏偏还有一个人睡不着。在墓地旁,在松林间,一个小伙子跪着,哭得伤心,他的胸脯给呜咽撕碎了,在黑暗中一起一伏,无穷的悔恨压在他心上,像月光一样轻,像黑夜一样深。这个小伙子就是朱斯坦(药剂师家的学徒)。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是多么的愚蠢与令人可憎又可怜了,对她真正好的人,他却从来不珍惜,对她虚情假意的人,她却奉为至爱,甘愿倾家荡产。艾玛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单纯的美,夏尔可以理解为一种淳朴的真与善。两者同样不具备智慧,而她们的结合,表面上看是一种真善美的结合,应该会幸福,但是结局却是令人扼腕的悲剧。当爱玛死后夏尔。包法利也随之死去。。艾玛的美是一种外表的美,她的心灵并不具备的`美的土壤,因为那是一颗躁动的心,一颗时刻幻想的心,一颗愚蠢粗陋的心。而我们的男主人公夏尔(包法利先生)呢?不具备俊朗的外表,却具有一颗真善的心,对于爱情,对于很多方面,而更多是表现在爱情上。这也得到一个结论:在漂亮外表掩饰下的女人是难以得到爱情的,而当平凡外表的老实人遇到这样的女人那更大的不幸福便是必然的了。

  包法利夫人造成的悲剧启发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女人,千万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样痴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后弄得家毁人亡。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大致明确自己的倾向,珍视自己身边的幸福。也同时提醒广大青年学生一定要定位好,认清自己的经济地位,明确阶段,不做超阶段的消费,适度适量符合自身经济状况的消费才可能长久的发展。

  在现实面前,梦想和许诺是多么可笑!生活还在继续而悲剧还在不断上演,现实中不要过多追求虚幻的世界,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活出自我,谁都不会代替你,应为你为自己而活。至于梦想,谁没有梦想在自己的认真的过每一天的同时梦想的大门会想你打开!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3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艾玛不甘与老实忠厚的丈夫过平庸的生活,出现了两次婚外情,但都被情人抛弃,最后债台高筑,自杀而死。故事情节并不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却像是记录平凡的生活一样。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部反应现实生活的作品,是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小说中描述了极具社会风土人情的画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对于女主人公艾玛,大多数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大多数认为艾玛是爱慕虚荣,生活放荡,不知羞耻的人。我们向来习惯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别人。性格决定命运,艾玛年少时接受的是贵族式的教育。这必然使得她向往贵族的生活。她爱教堂的花卉,宗教的音乐,在浪漫主义小说的熏陶下长大。《保尔与维尔吉妮》是她最爱的小说,也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小说。从小的生活培养了她浪漫的气质和追求浪漫爱情的想法。以至于永远沉浸在浪漫的幻想中,脱离了社会实际。包法利夫人也可以说受到浪漫主义小说的戕害。

  作者起名非常用心,艾玛是浪漫的意义,包法利却有着平凡现实的意义。作者凸现了虚幻的浪漫与平庸的现实之间的差距。艾玛嫁给了夏尔就成了包法利夫人,艾玛包法利,显示了艾玛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挣扎的痛苦。浪漫的内心却被现实笼罩着,注定了艾玛悲剧的命运,在沉闷的现实面前,艾玛追求浪漫的幸福生活是虚幻不切实际的。

  艾玛的两次婚外情被许多人批判,但是艾玛并非浪荡的人,从最后她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她拒绝了公证人的求爱可以看出,艾玛的婚外情是基于爱情的基础上。个人认为艾玛是敢于追求幸福的勇士。她与夏尔的婚姻并非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只是经过了父亲做主,她便嫁给了夏尔,开始了婚姻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女子大部分的婚姻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或许因为家庭的'因素或许因为政治的因素等,可见女性地位较低,婚姻不自主自由。当艾玛发现了当前的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于是她强烈的反抗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努力的寻求自己的幸福。后来,她与罗多夫和莱昂的爱情使她享受到了短暂的幸福。她的两次出轨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大多数人都受到条条框框的各种阻碍,便不敢去追求幸福,失去了追求幸福的勇气。但是艾玛她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并没有被婚姻捆绑住,她义无反顾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包法利夫人的行为或许该受到世人的批判,但她却做了许多女性不敢做的事,她比一般女性更有勇气。假如一个女性,她的婚姻生活不幸福,她又改变不了现实,但是她精神上却极力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出现了精神出轨。其实她和包法利夫人没什么区别,只是一个精神出轨,一个肉体出轨,可是性质没什么变化,但是精神出轨的更像是胆小鬼,她的思想已出了轨,行为上却遵守着道德上的条条框框,完全失去了自我,完全是被道德绑架的奴隶。包法利夫人也有错,错在没有离婚后在与罗多夫和莱昂发生感情。但是在那个年代,包法利夫人能离婚吗,那样的一个年代,女性地位较低的年代,男性不主动提离婚,女性敢吗?不敢!

  包法利夫人和罗多夫与莱昂的爱情为什么没有走到最后。只能是因为她将爱情与幸福所托非人,罗多夫是情场的高手,她三言两语都能挑动一个人的心,她爱的是艾玛的外貌,对艾玛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对爱情没有付出真心。至于莱昂,起先,他喜欢艾玛,但是胆小,没有说出口。之后他和艾玛在一起了,却迫于生活的现实,他为了前程放弃了艾玛,他是在现实面前的胆小鬼。可怜的艾玛一直沉浸在自己虚幻的爱情中,丝毫没有看透现实。

  在小说中,艾玛生过几场病,罗多夫抛弃她时,她生了一场大病,她心情郁闷时,也经常生病。更讽刺的是夏尔的职业是医生,但是怎样也医治不了艾玛的病。反应了夏尔不理解艾玛的内心,在那个时代,她就如同“病者”一样被世人认为是不正常的,就如同精神病院里走进一个正常人,正常人却被一群精神病人当是病人,精神病人却尝试着去医治那个正常人。到底她是病者还是社会是病态。

  最后包法利夫人最终还是死了。但是罗多夫抛弃她的时候,她只是生了一场大病,并没有去死。就算债主找上门的时候,她也没想过死,她试图寻找补救的机会,可见她从来没想过去死,她仍然想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社会却逼的她不得不自杀。她是怎么死的?不是因为情人的抛弃,不是因为生活的平庸,是因为商人的追债,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将她一步一步逼上绝路。这也反应了作者批判那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批判,然而小说最后的结局,男女主人公都死了,是以商人的胜利结局的。何其讽刺!

  包法利夫人这个结局多少是因为受到浪漫爱情小说的戕害。这也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今,言情小说泛滥,言情小说里描绘的唯美的爱情,致使多少青年人沉迷于小说,多少青年人课上也看小说,荒废了学业,由于市场的需求,商人的利益,大量低俗小说出版,而正统文学却放置一边,如此文化的熏陶,又会造成多少“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4

  禁锢的环境却禁锢不了一颗幻想的心,对爱情虚荣的憧憬,对奢华的躁动,在一本本爱情小说的虚幻下,越来越膨胀,最终为了情欲,为了名欲,牺牲了她所有的一切。

  艾玛总是能及时的找到理由为自己辩解,为自己的红杏出墙找到安慰,她总说夏尔太懦弱,根本就配不上她这个出自农村的有教养的姑娘。夏尔的存在对她来说就是无情的痛苦,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尽管她有贴身仆人不用她操心任何的家务事,她甚至可以随意购买所需要的服饰、华丽但无用的装饰物,她还有花园、有钢琴、有书籍,还有一个疼她爱她的丈夫,她还想要什么?她总觉得自己的举止,自己的容貌,是所有女性完美的集结,她只是被迫和夏尔结婚了,被迫生活在这环境中,她应该属于宫廷贵族生活。

  就像夏尔母亲说的,艾玛是被小说的幻想给毒害了。现实与幻想总是有差距的。你可以幻想自己是一个公主,会有骑着白马的王子来娶你,你可以幻想自己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只是你构想出的爱情,这样的浪漫偏离了社会,注定只是一场梦。艾玛一直做着这样的梦,到最后,她都没有醒过来。

  她开始哀怨,自己怎么就这么不幸,嫁给了这样一个连指甲都不修剪的愚笨的男人,我应该嫁给子爵才对。面对夏尔无微不至的照顾,享受着夏尔的全部的爱,丝毫不能融化她的心。她只会觉得自己的男人怎么如此的蠢?在一场华丽的舞会后,她开始郁郁寡欢,她期待能够与那个子爵邂逅。她开始意志消沉,没有激情。心疼的夏尔就带她散心,移居到了永镇。

  这里,年轻、俊俏、才华、浪漫的莱昂是她最好的虚妄爱情的载体。她们之间的暧昧情愫,给她生活带来了生气。但艾玛凭着仅有的贞洁意识,她控制住了自己。莱恩走了后,她又开始为自己可笑的坚守而懊悔。她多希望当时就自己义无反顾。压抑了很久的情欲,欲望终于在罗多而夫的诱惑下爆发了,她开始不顾一切的'释放压抑了好久的欲望,什么贞洁都去见鬼吧。至于爱他的夏尔,她恨不得他去死,都是丈夫给她带来了不幸。

  夏尔对他百依百顺,认为她是他的天使。艾玛对他只有怒火,认为他是她的不幸。艾玛,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看看自己身边的男人?夏尔对他一心一意,这样的人,难得,这样的爱,难求。可是她却不珍惜,她只看到了夏尔的缺点,自己的优点,觉得是夏尔配不上她。夏尔为了她可以付出所有,可是她却偏偏看不到。她眼中只有虚妄的情欲,飘渺的虚荣。她亲手用砒霜碾碎的幸福将自己真正的幸福断送了,可悲的是她最后都没意识到。

  罗多尔夫是一个情场高手,温文尔雅又风度翩翩,着实让爱玛着迷。他也为爱玛的美丽所动容,因此,他决定勾引爱玛。这一次,爱玛没有却步,她时常在罗多夫身上看到雷昂的影子,却又发现他的更多迷人之处,于是,他们开始了情人的生活。为了与情人幽会,爱玛赊账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丝巾,频繁地出现在罗多夫的住所,甜蜜得像她读过的书中童话般的世界。他们甚至约定好了要私奔,只是私奔那天,早已厌倦了爱玛的罗多夫给她写了封告别的绝情信,自己一个人走了。爱玛看着窗外罗多夫经过的马车,一下子晕倒在地,并因此大病一场。

  在夏尔的爱心照料下,日夜相继,全心全意,她终于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不曾想旧人相逢,雷昂依然爱着爱玛,而早已对情人生活了如指掌的爱玛也重新燃起对雷昂的爱火,她再次不惜一切,有了情人,是那个她曾经放弃过的人。为了和雷昂约会,她骗夏尔说她要去城里学琴,还负债买了很多时尚的衣物,她和雷昂住在小旅馆里,但有时她甚至忍不住跑到雷昂工作的地方找他。她仿佛一下子变了个人,变得荒淫和无度,她对那种纸醉金迷生活的迷恋,甚至雷昂都对她有所恐惧了,开始躲避她。

  她的荒淫,她的奢侈,她的无度,让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负债累累,不惜抵上了房子,弄得夏尔彻底倾家荡产。她开始着急,四处奔走,找雷昂,找罗多尔夫,可是情人毕竟只是情人,一夜笙箫后也只是路人甲乙,只不过多了名字。她知道走投无路,她知道自己走错了路,回头也来不及呢,她唯一的路就是,解决自己。

  夏尔并不知情,他一如既往地爱着爱玛。爱玛死后,他心如死灰,常常一个人发呆,回味着和她的点点滴滴。一次,他打开了爱玛的柜子,爱玛和罗多夫的情书一封封飘落的时候,也彻底带走了夏尔对爱玛的所有爱和期盼,他绝望了,想哭却没有了眼泪,他静静坐在花园的木椅上,回忆爱玛,然后,他也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可怜的女儿。这一家,曾经的家就这样毁了。

  背叛就是一生,不要一生背叛。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5

  年幼时候,是很难喜欢《包法利夫人》的,它不太合乎浪漫的情怀。虽然它具备一切浪漫剧的条件:年轻美丽的女主角,不幸的婚姻,负心情人,毁灭的结局。可事实上,却没有期料中的那种伤情。尤其是在大量阅读各种西方小说的青春时代,《安娜·卡列尼娜》,《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简爱》,《呼啸山庄》,《约翰·克利斯朵夫》,特别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初恋》,《贵族之家》,《前夜》等,从中攫取的多是美丽的委婉的忧伤。青春时代,大都是崇尚感伤主义的。不幸和牺牲罩了幻想的光环,格外照耀着经验和认识都处于空虚的年轻时光。而《包法利夫人》却熄灭了光环,令人看见底下黯然的真相。

  爱玛的美貌、爱情、忧郁、希望和绝望,甚至于她的死,都是在缺乏同情和赞美的描写中,呈现眼前,更不要说别的了。这一切都不够热情和甜蜜,无法满足自恋的情结。即便是成年,再一次读《包法利夫人》,觉出了它的好,也不是为它醉心。相反,因你比年幼时清醒,于是便冷静了,它原是没有一点让人做梦的企图,你领受到的是更为真实的现实。所以,你是,折服,折服写实的残酷。

  重读的新近周克希先生的复译本《包法利夫人》,他在序言中,提到儒勒·德·戈吉耶由小说而发明“包法利主义”这个名词,定义为“人所具的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其实,这已经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所有性质。多情和善感,追究起来,竟只是“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终因“设想”和真实力量悬殊,跟循既定的逻辑,形成整个事件的因果的骨骼。可事情却又远不是一个定义那么简单,如同现实一样,“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日常过程,这个过程是因果的骨骼上的血脉、肌肉、丰富敏感的神经,也是决定它不是定义而是小说的全部理由。

  还是要引用权威的语录,序言中提到的左拉的话。如左拉这样同是所谓自然主义者,他是能够了解写实的工作性质:“以《包法利夫人》为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的首要特征,便是准确地复制生活,排除任何故事性成分。作品的结构仅在于选择场景以及某种和谐的展开秩序……”“场景”、“和谐的展开秩序”,便是写实的美学要素。那么,“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及遭致灭亡,是经由如何的“场景”与“展开秩序”而实现的呢?

  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从爱玛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孕育培养的。那一年,她被父亲送去修道院读书。爱玛在修道院里并没有如通常那样感到压抑,相反,她以她的所好攫取了多愁善感的养料。宗教、教义、宗教仪式,还有修女,为她组织了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她在此沉醉不醒。这是她浪漫的天性所致,也多少因为外省修道院的人性的气质。修女们对待爱玛非常友爱,忏悔时,神父缠绵的絮语,讲道中引用情人、婚姻的比喻,同学们偷带进来互相传看的精美画册,还有那个每月来修道院一星期做针线的老姑娘,唱古老的情歌,讲故事,说新闻,甚至散播小说这种世俗读物。在这里,终因为远离中心而纲纪松懈。于是,修道院便“充满温情”。爱玛的感伤性格在此得到丰厚褊狭的营养,她对生活的想象,即“欢愉,激情,陶醉”的概念,也在此完成。在这些概念化的想象之下,蕴含较深又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就显得太平淡了,平淡到她认为是个错误。

  她是在与包法利医生结婚之后,尖锐地意识到这个错误。此前,闺阁的生活再是沉闷,到底还说是有出路的,出路就是结婚。居住分散的外省乡间,又不是世家出身,婚姻的机会其实很有限。于是,当包法利这个乡间医生一旦出现,她便将幸福的指望交给了他,而紧接着就感到了失望。包法利这个笨人,实在是有着感人的爱,即便是对他从未爱过的'前妻,也含着温情,何况是他深爱的爱玛。“他情不自禁地经常要去抚摸她的梳子、戒指和披巾”;他对她言听计从;为了换个她乐意的环境,不惜放弃他好不容易立足行医的托斯特,迁去永镇;在爱玛死后,还按着她的喜好行事;他终于发现爱玛不忠实的证据,被嫉妒打击得一蹶不振的时候,当他久久望着妻子的情人罗多尔夫,“他仿佛又见着了跟她有关的一样东西”,竟也嫌隙尽释。这样的爱是爱玛没有从书上读过的,因此便是在她想象之外。“而她又没法理解自己不曾身经的事情”,这其实是致命的缺陷,她的世界就是那么狭小,她没有体验的情感于她都是不存在的。由于她对客观的外界缺乏理解,或者说理解的愿望,她才可能一任发展“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走入幻觉的深渊。

  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题“外省风俗”,包法利医生就是“外省风俗”的最好体现。他比爱玛更早登场,也更晚退场,是为爱玛的剧情演出序幕和尾声。这大约就是左拉所说的,“和谐的展开秩序”,命运的因素依着自然的规律渐次进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毕会留下影响。小说的开头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学读书。这是一个老实、呆笨、心底淳厚、少见识但尽职守责的孩子,有多少乡村医生是用这样的坯子做成。他们巡游乡间,会的就那么几手,可却包治百病。有治不好的,也不见怪,因为有上帝召唤做后盾呢!

  而医生的品格就是见证。像爱玛这样一个乡下地主的女儿,与好名声的包法利医生结婚,已是她的福分。再不会有更加出奇制胜的机遇了,除非出现神话,比如辛德瑞拉的故事。而性格严谨的自然主义向来不制造神话,他们从不企图扭转“普通生活的平常进程”,于是他们便也无法扼止爱玛,这一个沉溺于自我幻觉的女人,一厢情愿地制造神话。当然,他们同样无法扼止生活的进程不断地击破她的臆造的神话。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6

  借用莎翁的一句至理名言“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如果说轻浮像一艘没有航标的邮轮,在浩瀚的洋面上起起伏伏没有方向,那么虚荣就是这艘轮船的掌舵者,明知道前方未知,却一味的假装从容,而后果不堪设想。

  当我慢慢捧读完《包法利夫人》后,愤懑和不满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或许正如书中所言“话语本身是一种压辗器,总要把情感加以延展”,那么,当我用拙笨的语言来表达对名著的感慨时,我的情感能否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爱玛,一个修道院里长大的女孩,祭台上飘散的谈谈烟香,清冽的圣水以及闪烁不明的烛光,一种神秘而慵懒的氛围让妙龄的她也变得倦怠起来。我想,每一个妙龄的女孩,都希望在如花的季节里做一个关于王子和公主的美梦,那么,爱玛必然不会例外。她渴望的爱情是缠绵悱恻;她追求的幸福是轰轰烈烈,然而,不是所有的美梦都会成真,当她在希望完全破灭,感到百无聊赖,心灰意冷时遇到夏尔医生的那一刻,这暂且算得上是邂逅的一次遇见,却也注定了他的不幸,她的堕落。

  短暂的相识,仓促的婚姻,对夏尔来说是一种解脱,因为终于结束了一次由父母包办的不幸的婚姻,而这一次失败,也让他更懂得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夫妻之情。人们常说,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后悔不及,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夏尔认为爱玛是他的整个世界,点点滴滴都是对她的爱,只是这份爱,注定是爱玛所不能承受的。

  必然,爱玛是不平静的,是不安分的。她的思想就像肆意行走的天马,一切温暖美好的字眼在她看来是那样的亲切,巴黎的柔情与浪漫,贵族的华丽与奢侈,缠绵的爱情,以及痴男怨女的哭泣与背叛,在她的心中就像是充气的气球,慢慢膨胀,她幻想着所有这一切属于她,她应该有一位英俊博学的丈夫,有宽大敞亮的客厅,有让人艳羡的庄园,以及葡萄酒杯中的浪漫,所以现实与幻想的强烈落差,终于让这个虚荣的膨胀体瞬间爆炸。爱玛所谓的幸福,似乎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它温暖,却又飘渺无影。

  当舞会的音乐时常回荡在耳边,曼妙的回旋舞跳动在脑海中时,爱玛的灵魂开始走向背着光的方向。当她吟唱忧郁的曲子,背诵激情的诗句时,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可是夏尔不懂这样的风情,他以为把全世界的爱都给她,妻子就会快乐幸福,他以为只要她喜欢的东西不反对就是爱她,可是,他终究没能明白爱玛的幻想之恋,她是一个敏感细腻的女人,所以面对丈夫的不言不语,她觉得梦寐以求的幸福是那样遥远。

  她与他思想的不通,让爱玛觉得生活了无生趣,好像一潭死水,需要些狂风暴雨才会掀起汹涌大波,所以通奸这个邪恶的念头就像是一棵野草,在阴郁的心里慢慢滋长。可怜的夏尔,却毫无所知,对他来讲,这一无所知的秘密对他来说是幸运的灾难。

  暧昧让人受尽委屈,却有人趋之若鹜,譬如爱玛和莱昂。他的欲言又止,她的暗送秋波,他们见不得光的情愫,他们眉目传情后的相拥,让我为夏尔感到深深惋惜却不愿意告诉他这样的事实,与其让他难过不已,不如让他永远被蒙在鼓里,一如既往付出最真的爱,只是我很心酸。

  背叛最让人无法接受,可是,爱玛做了,而且做得义无反顾。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欲望决定命运。那么,爱玛日渐延展的虚荣是否来自无限的欲望?她与罗多尔夫的感情就像是清晨的露水,永远不会聚流成河,只要阳光洒下来,就会滑落身亡。所以,当他们决定私奔到别处时,罗多尔夫的逃避和爽约就像是阳光下的露水,不成形,不成影。

  可想而知,结局是悲惨的。

  爱玛,就像一位风尘的女子,带着美貌与智慧来到世上,可是她却糟糕的走了一遭,她不知足所以一直在寻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爱幻想所以对美满的生活不知道珍惜;她虚荣所以总是用价格不菲的.衣物填补空洞的内心,当负债累累,情人离去时,极端的折磨,让她选择用砒霜结束年轻的生命。当看到她临死时的挣扎,我觉得她是那么的可怜,有一位深爱自己的丈夫,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家庭条件还算殷实,却不知道好好经营这个家。用背叛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用堕落毁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夏尔,是那么的让人心疼,他就像是一个贝壳,为了孕育出一颗珍珠,甘愿忍受着肉体的折磨,如若这珍珠不幸破裂,那么他也便一无所有。夏尔对爱玛的浓浓爱意、满满情怀,在看到抽屉的那封信和那些照片时,刹那瓦解。他苦心经营的爱,他毫无怨言的付出得到的却是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爱玛死后无以言表的伤痛,背叛的绝望让这位让人尊敬的医生,也选择离开悲伤成河的尘世。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她的爱玛像他爱她一样爱他,也许,他像她对他一样对她,只是,宽容还是不可原谅,我们无从知晓。

  《包法利夫人》的结局让我深思良久。环顾四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像爱玛一样,做着美丽丰盈的梦,未来的前程就像是一张铺好的蓝图,然而幻想的诟病却根植在现实拥挤的人潮中,慢慢的,慢慢的,梦醒人未醒。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前景放在无限的想象中呢?答案可想而知,语言上的巨人终究会倒下,行动上的矮子也最终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莫让幻想占据你的思想,莫让现实淹没你的理想,只有付出实际行动才会有所收获。

  对于我们,在这个发展无限延展的社会,浮躁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很多人选择不停的劳作以换取可观的收入,可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的追求丝毫没有过错,毕竟祖祖辈辈是这样延续下来的,只是,很希望人们能认清现实,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会得到与之匹配的收获,幸福也就简单而实在,万万不可贪慕虚荣,在世上白白的走一遭。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7

  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正因疾病或衰老或不可抗拒的外力致死,那是不值得讨论的。而爱玛的死并不属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凭借她的意志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为何她不能摆脱宿命的注定?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能从爱玛的遭际中感悟到什么?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生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感情。但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状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就应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理解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爱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取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爱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一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盼感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但她的父亲—卢欧老爹并不糊涂,偶然的机会包法利给卢欧老爹治疗腿疾,老人家极力促成了这桩还算令他满意的`婚姻。如果卢欧老爹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她,也许她不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卢欧老爹只能帮女儿选取适合的婚姻,却无法将选取的缘由让女儿明白。

  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此刻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刻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生,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感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感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适宜。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应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感情,但是应当从这种感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必须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只有被骚扰的腻烦。

  之因此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就应问问自己,结婚前思考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个性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必须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必须关联,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应对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法有好多种。能够尝试着彼此多一点了解,尽管这种尝试对爱玛是不得已的痛苦,对包法利则是过分的折磨;退而求其次,他们还能够选取离婚,但爱玛并不具备自立潜质,这显然不是她敢于尝试的解脱之路。两条路她都没有选取,而是选取了婚外恋。

  在婚姻中玩火的女生不止她一个,还有俄国的优雅女生—安娜。卡列尼娜。她们之间有共同之处,都玩婚外恋,最后都选取了自杀。不一样的是,爱玛是一个乡村医生的妻子,有一个爱她的本分的丈夫,她婚外热恋着他人,却先后两次遇人不淑被抛弃;安娜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的丈夫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她恋上的是一个很爱她的军官。对安娜的死,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生大胆追求真爱未成的遗憾。而对于爱玛的死,留下的则是人们对自己、感情和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多了解真实的自己,避免误入伤人害己的感情漩涡中。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8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出版于1856年。

  福楼拜1821年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家境富裕。他从小以写作为爱好和志向,曾就读于巴黎法学院,被疑患有癫痫病而辍学,终身未婚。福楼拜说有两件事支撑着他的人生,那就是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布尔乔亚”的憎恨,“布尔乔亚”准确来说就是市侩式的小市民。据说,他一生都在“收集人类愚蠢的样板”,因为在他看来,“布尔乔亚”就是庸俗、自私、欺骗、冷酷、虚荣、拜金、装腔作势、浅陋无知又异想天开。在《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里,从老包法利到小包法利、老包法利夫人、杜比克夫人、乡绅、药剂师、公证人、墓地园丁、教堂神甫、婢女、包法利夫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布尔乔亚习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作者把人性当中的鄙陋和负面刻画得入木三分。

  《包法利夫人》是根据当时发生在福楼拜父亲医院里一位医生太太红杏出墙、移情别恋,最后自食其果、服毒自杀的故事而创作的。小说情节说的是,一个平庸无能、谈吐木讷的医生在第一任太太死后,娶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爱玛为妻。爱玛看起来兴趣广泛,热爱阅读,对生活与爱情充满罗曼蒂克幻想,但她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能让她享乐的东西。年少时,父亲曾将她送去修道院学习,接受过贵族式的教育,但她只学到肤浅的表面,“她爱教堂是为了教堂的鲜花,爱音乐是为了浪漫的歌词,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热情的刺激”。她的真正生活环境是在乡村,父亲只不过是一个富裕的农民而已,这种精神向往与闭塞环境的落差是造成她的悲剧的重要原因。

  爱玛嫁给医生后也不过是生活在一个西部市镇上,丈夫的谈吐像人行道一样平直,他的平庸、无趣很快地让她失望了。她不能忍受婚姻生活的平淡,渴望着激情与浪漫,前后发生了三段婚外情。她先是在一个乡村沙龙里对一位子爵想入非非,但终究属于虚无缥缈的单相思而心灰意冷,停止了幻想,但也因此种下心病,差点命丧黄泉。

  迟钝的包法利医生不明就里,他爱这个年轻美丽的妻子,以为是天气不适合妻子的健康,于是搬到了永镇。在永镇,爱玛先是爱上了年轻漂亮的实习律师莱昂,可是莱昂为着学业匆匆地离开了永镇。在爱玛失落万分的.时候,永镇风流人士罗道尔夫盯上了她,勾引了她,使她成为他的情妇。这时,包法利医生给一位马夫医腿,手术失败,加剧了爱玛对婚姻生活的不满,她约好和罗道尔夫私奔,却没想到罗道尔夫留下一封虚情假意的信后就远走他乡了。

  爱玛再一次生病,忠厚的丈夫带她到鲁昂散心,遇到以往的恋人莱昂,她把一生中一直幻想的、从那些传奇小说中学来的各种对于爱情的浪漫,都实现了一遍。她用丈夫的钱订阅了巴黎最热门最时尚的期刊,她常常不自觉地就像一个公爵夫人一样,追求各种奢华的装饰和衣物,并在不良商家勒乐的诱使下一步一步欠下巨债。由于债台高筑,害得她丈夫破产,当她拿着账单求助于莱昂时,莱昂却逃匿而去;她又去求助永镇的罗道尔夫,罗道尔夫自然不会施舍同情给她。绝望无助的包法利夫人──爱玛在债主的逼迫下只好服毒自杀。一年后她的丈夫也死了,无依无靠的女儿做了纺织厂的童工。

  其实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爱玛也谈不上有多爱她的情人,漂亮浪漫的情人固然可以满足她的情欲和好奇心,但她很快就觉得平淡无奇了,对于她来说,情人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这是法国上流社会贵妇人的标配。也就是说,是所谓浪漫的幻梦,生活的虚荣心,一步一步把包法利夫人引向绝路。

  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指的是包法利夫人身上对现实的永不满足,对平庸生活的厌倦,对无聊人生的永不妥协,处于永远幻想之中,但也因为这种不妥协的幻想,必然导致了现实中的悲剧。这种对现实不满,对“生活在别处”的憧憬和向往,每个人都会有,而艺术家尤以为甚。作者借助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也是对自我的一个剖析,同时又借助这个故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对缺乏诗意的市侩世界的批判。

  著名的作家纳博科夫说,“诗意”是福楼拜小说的全部风格奥秘所在;米兰?昆德拉在评《包法利夫人》时也说,小说只有到了福楼拜这里才达到了诗意批判的高度。毛姆说这个故事为什么要从包法利医生小时候讲起,又要讲到包法利医生死亡才结束?因为愚钝、毫无趣味的包法利医生和他的人生世界,就像一幅画的画框那样托住了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他爱他的妻子,他在朦胧中感知到妻子的故事中有一种五彩缤纷的美,一种他诉说不了的情调。其实,包法利医生是低配版的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高配版的包法利医生。这才是他们故事套中套的意义。他们都认同“表面的美”和“庸俗的诗意”,只不过,包法利医生向往的是他妻子,而他妻子则向往更高大更美好的巴黎。

  《包法利夫人》就是福楼拜用“诗意之笔”娓娓动听地讲述了一个“伪诗意”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市侩、猥琐、低能的包法利夫妇分别被他们所向往的“浪漫”害死了,但世界并未改变。在世界走向世俗化的历史趋势中,还会不断涌现无穷无尽的包法利医生和包法利夫人!那么,该批判的是这个世界呢?还是这个世界中的包法利医生和夫人?

  《包法利夫人》出版后,在法国引起轰动,同时代的文坛巨匠们给出了他们的最高赞美词,而后来被它所影响到的人,也一样不乏大名鼎鼎者,其中,有像波德莱尔、莫泊桑、鲁斯特、左拉、罗曼?罗兰、毛姆、德莱塞、昆德拉、乔伊斯、纳博科夫这样的大作家,也包括诸如圣一勃夫、朗松、丹纳、泰纳、罗兰?巴特这样的大批评家,还有如尼采、萨特这样的大哲学家。这就是这部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9

  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因为疾病或衰老或不可抗拒的外力致死,那是不值得讨论的。而爱玛的死并不属于上述范围,也就是说凭借她的意志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为何她不能摆脱宿命的注定?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能从爱玛的遭际中感悟到什么?

  家庭决定出身,性格决定命运。爱玛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爱玛,一个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小说,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一个人的出身,不应该受到指摘。父母将她送去修道院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以致于使她整天沉浸在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的幻梦中不能自拔。此刻,跳入我脑海的是许多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各种艺术课,盼着子女成名成家。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艺术,着力点如果放在陶冶情操方面将终生受益,但若执着于非成名成家不可,就与爱玛有些相似了。这就引出了问题的本质,在做重要选择之前要先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认识自己,才能做正确的事。很显然,爱玛并不了解自己抑或是不够理性,否则她不会深陷于情人的愚弄、欺骗的怪圈中执迷不悟。

  爱玛有着怎样的`性格呢?有浪漫情怀,喜欢文学,但也被其毒害,天天幻想着白马骑士的到来。可这一切与她的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她生活圈子的人们,每天来来去去,为生活奔忙。父母不忍心让她在田庄上操劳,她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于是她期待爱情的降临。爱玛天天沉浸在幻梦中,但她的父亲—卢欧老爹并不糊涂,偶然的机会包法利给卢欧老爹治疗腿疾,老人家极力促成了这桩还算令他满意的婚姻。如果卢欧老爹能够及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她,也许她不会误入歧途。不幸的是,卢欧老爹只能帮女儿选择适合的婚姻,却无法将选择的缘由让女儿明白。婚姻成为了爱玛不幸人生的始发站,婚后的爱玛发现,包法利根本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爱人。他既无才干,又无雄心,举止无风度可言,谈吐和人行道一样平板。按照现在的眼光,包法利大概属于经济适用男,长相普通,收入一般,既没有花前月下的心思,也缺乏营造浪漫的财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如何讨好女人,但对老婆忠贞不二是肯定的。如果爱玛能明白,过日子才是正道,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惨剧。遗憾的是,爱玛想要绮丽的爱情,包法利能给予的却是平淡婚姻。

  从爱情来看,包法利和爱玛的确不合适。且看他们刚刚结婚后的情形:包法利刚刚出门,可又觉得自己爱她爱的不够,于是又折回房间再看看亲爱的爱玛……,爱玛是什么想法呢?面对丈夫的热情,她想,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爱情,可是应当从这种爱情得到的幸福不见来,她想一定是自己弄错了。包法利的爱如燃烧的干柴那样浓烈,爱玛却丝毫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只有被骚扰的腻烦。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爱玛首先应该问问自己,结婚前考虑爱不爱的问题了吗?没有。她只想到这是逃离原有生活的捷径。人是奇怪的动物,缺乏物质,毫无幸福可言,拥有物质也不保证一定幸福,是否幸福与物质的满足有一定关系,但不会超越心灵共振的喜悦。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问题,即属于精神层面的不匹配。

  面对这样的局面,解决方法有好多种。可以尝试着彼此多一点了解,尽管这种尝试对爱玛是不得已的痛苦,对包法利则是过分的折磨;退而求其次,他们还可以选择离婚,但爱玛并不具备自立能力,这显然不是她敢于尝试的解脱之路。两条路她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婚外恋。

  在婚姻中玩火的女人不止她一个,还有俄国的优雅女人—安娜.卡列尼娜。她们之间有共同之处,都玩婚外恋,最后都选择了自杀。不同的是,爱玛是一个乡村医生的妻子,有一个爱她的本分的丈夫,她婚外热恋着他人,却先后两次遇人不淑被抛弃;安娜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的丈夫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她恋上的是一个很爱她的军官。对安娜的死,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人大胆追求真爱未成的遗憾。而对于爱玛的死,留下更多的则是人们对自己、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多了解真实的自己,避免误入伤人害己的感情漩涡中。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03-09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4篇01-10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09-26

《居里夫人》读后感03-09

居里夫人读后感04-28

《居里夫人》读后感04-29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0-15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04-28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