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后感

时间:2023-03-31 11:14: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荆棘鸟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荆棘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棘鸟读后感

荆棘鸟读后感1

  难以想象读完这本《荆棘鸟》,断断续续用了我3个月的时间。用女儿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蜗牛爬行,还是打着盹儿的蜗牛。

  在文章的结尾,如愿以偿地看到朱丝婷终于战胜了自己,向从来没有中止爱她的雷恩“缴械投降”了。这圆满的爱情结局应该是文章中所有人,也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读者的愿望吧。爱情与其说是甜蜜的,真不如说是折磨人的。为了这个倔强、有追求、思想又独立的女孩,成熟稳重、充满魅力的雷恩用爱用耐心,用了七年的光阴来等待朱丝婷爱上自己。当然,朱丝婷一直以来极力抗拒着爱情和婚姻,是源于原生态家庭中外祖母与母亲的那种压制自我、放弃自我的不幸婚姻。

  母亲梅吉是个坚强勇敢,敢爱敢恨的女性,但对于朱丝婷成长来说,梅吉是有过失的。梅吉把所有的爱给了戴恩,这个从拉尔夫身上得到的儿子。梅吉知道她永远也得不到拉尔夫,但她得到了他的儿子。可最终这个集一身宠爱的,从上帝身边偷来的,完美无瑕的教士儿子还是早早的回到了上帝的身边。无望的爱情,无爱的婚姻,到最后儿子的意外身亡,一度以为要从此击垮她,但是广阔无垠的德罗海达土地不仅给予了她倔强,还有坚强。正如她最后为了促成女儿的幸福所写的那封信所说的:“如果你以为我们在德罗海达这里靠哭泣而过日子,你就大错而特错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有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你这团火光依然在燃烧着。戴恩的光明永远熄灭了。亲爱朱丝婷,请尽力承认它吧。”所有爱的缺失在这封信里得以弥补和激发,这里的人们都用着一种奇特的方式在爱着彼此。弟弟戴恩的死实际上又泼灭了朱丝婷那难以唤醒的激情,要知道等来这激情,雷恩已经等了很久。德罗海达的人是奇怪的,他们不愿意挤在一堆伤心,宁愿独自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所有人的情感都到了一个瓶颈口的时候,梅吉和母亲菲以内心深处的.爱融化出一道突破口。正如母女俩的交谈:“我希望咱们做的这件事是正确的。”菲凝视着她,点了点头。“啊,是的,肯定是对的,朱丝婷的麻烦是她没有做出这种决定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别无办法了。我们必须为她做出这个决定。”这何尝不是深爱着彼此,但从不表露痕迹的三个女人在人生道路上一次破天荒的表白和和解呢!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说梅吉从小就爱上的男主角拉尔夫吧。一位英俊的天主教会的教士,承诺终身为上帝服务,禁婚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红衣主教梦想,博取教会行政统治集团中的一席之地,保证以后的得酬壮志,他接受了帕迪的姐姐玛丽卡森的遗嘱分配,决然的放弃了与梅吉的爱情。不得不在此提一下,这个被嫌弃为臃肿的老蜘蛛-玛丽卡森,也爱着拉尔夫,爱谁钱就给了谁,死了还为拉尔夫铺好一切,虽然口口声声的表示,是用这种方式对拉尔夫进行报复,但是她的巨额财富遗嘱分配助拉尔夫登上了红衣主教之位,也从此保证了帕迪一家世代无忧的衣食住行啊。为什么还要给她扣上骄横张狂、满腹尖酸之名呢!?只是因为她老了,而且是个不美的老女人而已吧!?唉,有点替她不值。

  后来梅吉嫁给了卢克,一个长得与拉尔夫相似的男人。这个卢克的人物描写吧,有点不切实际,你说他利益熏心,为了利益娶了梅吉,那又为何不再继续占有她更多的财产?!而是莫名其妙的苦战在甘蔗田里,还用对待两条狗都不如的态度去冷落和漠视梅吉和刚出生的女儿朱丝婷!实在令人费解。这无疑就是梅吉与拉尔夫经过长期的思想交锋之后,突破底线,最终身心都合一的促成剂。梅吉和拉尔夫在那一段时间的云朝雨暮之后,梅吉幸福又偷偷的怀上了戴恩,但拉尔夫必须离去,回到教会和他的职务上去。在戴恩死了之后,拉尔夫才知道这个儿子的存在。

  在为儿子做完弥撒后,拉尔夫在心爱的女人梅吉的怀抱中合上了双眼,永远的合上了双眼!如果卢克能有帕迪一样的善良,像帕迪宠爱菲一样的宠爱着梅吉,那么梅吉和拉尔夫还有下文吗?是不是梅吉和拉尔夫的这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可以在岁月的长河里消失殆尽了!虽然带着爱情私生子的菲同样也是嫁给了没有爱情的帕迪,但是能够拴住一个女人的心,那就是这个男人拼了命的去爱她。可惜这样的帕迪在一次意外的森林大火中死去。这时候的菲歇斯底里地哭泣着,她才意识到,其实她是多么的爱着帕迪,就好像她是终生都在爱着他似的,但对帕迪来说太晚了,对菲自己来说也太晚了!她多么希望能有一次机会,把帕迪搂在自己的双臂之中,对他说:我爱你。虽然之前毫无感情的为帕迪生了一大串孩子,包括梅吉。神神叨叨地聊完了书中的主人公,认真地咀嚼着她们的人生和自己的生活,感慨时光的变迁,唯爱不可辜负吧。

  这本荆棘鸟,被诵为一曲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称之为澳大利亚的飘。但是我觉得除去不该发生的人亡让人痛心并绝望之外,里面的爱情并没有让我心生悲哀。我倒认为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心灵上和肉体上都得到了啊,最终还是心心相印的。你认为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在短短的的几十载遇见珍贵且稀缺的爱情啊!!!

荆棘鸟读后感2

  上学期期末就从同事那儿借来了这本书,一开始断断续续地看了几十页,中间搁置了很长时间才又开始看,又因为书太长,直到今天凌晨2点多才看完。说实话,前面是看不大进去的。但坚持着看了大约5分之一,就感到越来越吸引人。

  看完之后,有很多的感受想表达,但却理不出个头绪来。我概括不出这本书的主题,也概括不出读完整本书产生的感受或观点,我能写的只是一些局部的零星的感受,我甚至无法把这些感受组织成一篇文章。

  一、完美依然不在人间——有感于“戴恩之死”

  前段时间我推送过一篇文章,叫《完美不在人间》,现在又可以补充一个例子了。梅吉和拉尔夫的儿子——戴恩,真挚爱情的结晶,高大帅气的外形,纯真圣洁的心灵,不掺任何杂质的虔诚。26岁,死于意外。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说不出的难过。正如上篇文章里提到那些人物死时一样。可是我早该想到,明明知道“完美”不在人间,明明知道作家的这个”套路“,难道我的内心始终还怀着关于“完美”的憧憬吗?

  二、衰老的肉体盛装不下丰满的灵魂——有感于玛丽·卡森人物形象

  玛丽这个人物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你的老去如此寂然》,文中反复将一位老太太的生命状态与“我”(一位年轻女子)进行对比,写老者的眼神里还有着对这个世界的热切的渴望。写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我的外婆,在她肉体都开始腐烂的时候,她还想活得久一些,再久一些。玛丽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她想过年轻的生活,她想办舞会,她想恋爱,她还想要拉尔夫年轻的肉体。她嫉妒年轻的梅吉。

  对这个人物我当然没有什么好感,可是看到她在楼梯口与拉尔夫道别的时候,我只看到来自生命深处的悲哀。

  三、感情、独立与幸福

  昨天,我在文章里说:一代又一代人不过是重复着同样的命运。这话并不准确,是重复中又有了新的变化。梅吉和母亲菲同样爱上了不能与之厮守的人,同样都嫁与他人,同样因为得不到心爱的人便把这份爱转移给了与他所生的儿子身上,甚至因此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但虽然都嫁给了别人,菲是被迫的,梅吉是主动选择的;菲一生都是顺从的家庭主妇,梅吉选择了离开卢克。朱丝婷和母亲梅吉同样有相同的'命运,都是家里被忽视的孩子,又都跟受宠的那个关系十分好。梅吉和弗兰克,朱丝婷和戴恩。但她们又有不同,朱丝婷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更强烈,她不愿守着本已十分丰厚的遗产过日子,而要远走他乡去当演员。她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不再认为婚姻是人的必需品。

  这三个女人共同的关键词当然是感情,毫无疑问,她们的感情都纯洁而自然。作者为了让他们的感情更伟大,更纯洁,甚至让菲和梅吉一个永远得不到的爱人,但她们还是要忠于这份感情。是的,女人如果让爱情沾染上半分俗气就不再可爱了。

  可是追求爱情并不等同于追求幸福。豆瓣上有一段书评写得很好:

  守住无能为力的爱情就是对幸福的放弃。幸福的生活只能被建立在妥协和对妥协的妥协的基础上,这几乎是一种客观规律。

  然而对于太过强烈的爱情,梅吉也只有无能为力的可能。拉尔夫太过明亮的眼睛就像星辰般注定了梅吉的不幸。他们的爱情如此纯真,以至于他们根本无力抵抗。那种玫瑰灰色的美丽的爱情,也不会是他们想要抵抗的。

  坚守住这样的爱情需要极大的勇气。

  梅吉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有勇气的女子,我想她的形象不会如此动人。就像安娜·卡列尼娜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有勇气的女子,她的形象也不会如此动人。就像林黛玉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有勇气的女子,她的形象也不会如此动人。

  可是安娜卧轨了,林黛玉香殒了,菲和梅吉不仅无法得到心爱的人,还为守护这样的爱情而得到了报应,菲的儿子弗兰克在监狱里度过了30年,梅吉的儿子戴恩26岁便溺水而亡。

  自古红颜多薄命,果真不假。我想大约是情感太过浓烈,以致于烧伤了身体。

  相比之下,朱丝婷的结局相对圆满,只有她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我们不能不忽略掉比写她的爱情着墨更多的是她的独立。她对雷恩的试探,和随时准备抽身离开的心态固然是因为她在童年里因没有得到妈妈平等的关爱导致的心理创伤造成的。但更多的却与她独立的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有关。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依赖雷恩;即使在与雷恩热恋的时候,她也说不愿做只替他做饭洗衣的妻子。

  所以,只有独立,才能走向幸福,对吗?

荆棘鸟读后感3

  经典的爱情注定以悲剧告终。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百味杂成,各种思绪念头涌了上来,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本书以三代女人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即女主人公梅吉,她的母亲菲,以及她的女儿朱丝婷,讲述了交杂着爱情,友情,亲情,人性与命运的三代人的故事。

  从梅吉与教士拉尔夫见的第一面起,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注定发生了。然而拉尔夫在70多岁的爱着他的卡森夫人的一千三百万英镑巨额遗产和名利的诱惑下,背叛了梅吉以及克利里家族。而后梅吉嫁给了长相颇似拉尔夫的剪羊毛工人卢克,当然,这段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唯一使她幸福的是后来拉尔夫去找她的时候她从拉尔夫那“偷”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属于他们的儿子。也许是命运,上帝将梅吉从他那偷走的东西要回去了——他们的儿子戴恩在希腊度假时,为了救两个女人,死于海水中。53岁的梅吉冷静理智地处理了一切,将所有的痛苦深埋于心。用荆棘鸟来比喻她的一生,我想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当拉尔夫选择了巨额遗产的时候,我也曾经问过自己如果面对着相同处境的时候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当然起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可能会选择自己所爱之人,但我又是理解拉尔夫的,作为一个男人,对于事业与名利的追求是再正常不过的,更何况他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个教士,他不肯也不可能背叛上帝与梅吉在一起。即使后来情感战胜理智,他和梅吉上床,之后却仍然是痛苦而虔诚地忏悔。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上帝的信仰、对前途的追求,是如此矛盾却又统一在拉尔夫的身上。我又不禁想到如果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物放于公共媒体中,估计会有大批女性斥他为“渣男”吧!然而在那样的.时代历史背景之下,拉尔夫又似乎别无选择。

  而梅吉,她聪明能干,优雅又坚韧。但我不认同的便是她嫁给拉尔夫神父的替代品——工人卢克。也许是因为作为一名现代女性,我认为即使不嫁,也不能委身于一个完全不爱自己的男人,更何况卢克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守财奴。这一嫁也注定了那几年梅吉远在他乡且只能不停工作,身边连回家的钱都不够的凄惨孤独的生活。而后她对卢克的孩子,也就是女儿朱丝婷的冷漠也是我不认同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仍然幼稚,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母亲,应当对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当然在心灵深处,梅吉和她的女儿都是互相爱着的。

  除了两个主人公之外,我最喜欢的角色还有斯图尔特,梅吉的哥哥之一。在读这本书前我做过了一些功课,因为描写他的内容不多——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死了,所以并没有看到他人对斯图的评价。但是在我看来他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角色,他孤僻、沉默却又充满了温柔善良,以及对家人的爱。小说中他对母亲的爱让我印象很深,尤其是最后描写他被野猪压死的片段——“这种时刻也是他早就料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从没有过希望、梦想和计划,只是坐在那里,沉迷于生气勃勃的世界,没有时间为自己的命运痛苦悲伤的原因。”即使是当他的心脏爆裂的时候,他心中想着的依然是无法再陪伴母亲。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落泪了,斯图是早熟的,他看透人世,敏感细腻,让人觉得他不适合在德罗海达那样粗犷辽阔的黑土高原生活。他或许更应该做一个诗人。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还萌生了一些对宗教信仰的思考。尽管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在于这些,但毕竟梅吉和拉尔夫之间唯一的阻碍便是拉尔夫是一位教士,而梅吉与卢克的婚姻,菲与帕迪的婚姻也都因宗教问题而有过矛盾冲突。我的家庭也是一个基督教家庭,从小我便会唱一些诗歌,会背诵一些祷词。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多地相信科学并怀疑基督的存在与否,但我明白的是宗教存在的真正意义是慰藉人们的心灵,劝诫约束我们的所作所为,给人们一种精神寄托。所以我对家乡的一些所谓宗教歧视一直很不理解,我的表姐和她交往两年多的男友,因为一家笃信基督教而另一个家庭则是佛教信徒,于是双方家庭都坚决反对,迫于无奈也出于孝顺,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的亲人。但这件事情却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即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文明开化程度却远远不够,甚至是我一直认为相对开明的母亲,在我未来伴侣必须依附基督教的问题上也丝毫不肯退让。但不同宗教的存在意义本是相通的呀。

  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出的一点就是对于女性价值地位的变化,由一开始帕迪决定家中一切事情的父权家庭到后来女权意识极强的朱丝婷,跨越了三代,体现了作者对于女性主义的思索。在书中,作者揭露了男权的独断专行,批判其压制女性的一面(在卢克身上尤其体现),宣扬了女性意识的提升,提倡和谐的两性关系。女权问题不仅仅是书中所表现的,更是当代我们所有女性需要争取的,性别歧视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解决这个问题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零碎地表达了一些自己尚不成熟的观点,感觉不太像一篇读后感。总而言之,《荆棘鸟》将是一本我会再三拜读的书,不仅仅是由于其凄凉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因为它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道理。

荆棘鸟读后感4

  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会得到一切,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无法使其受到伤害。

  古老的凯尔特有个传说,那胸前带着棘刺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的心而死去。因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荆棘鸟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

  第一

  刚刚把《荆棘鸟》这本书看完,心中有着些许感慨。见证了他们整个家族的发展。就像《百年孤独》一样,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家族的兴盛直至衰败。只是《荆棘鸟》的最后结局是,家族中最后一个年轻血脉将在另外一个地方继续燃烧着它的火焰。德罗海达将不再有新鲜血液注入,它注定走向灭亡。还记得那片神奇的土地,天空灰蒙蒙的,怎么也刷不干净的地板,到处乱飞的苍蝇,以及昏黄浑浊的水。德罗海达埋葬了梅吉最挚爱的爸爸,最像妈妈的哥哥斯图尔特,她从小带到大的哈尔,她像天使一样俊美的儿子戴恩,还有她的爱人传教士拉尔夫。她最爱的人们无论去向何方,最后都会回到德罗海达,那是他们的归宿。也是他们灵魂最想安息的地方。

  第二

  我这个旁边者见证了他们的整个人生。故事的最开始是由菲开始的,因为她犯了家族的大忌,未婚生子。后来她奶奶去世了,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牧场的剪羊毛工帕迪,他非常的爱菲,也非常的崇拜菲。他们生了很多的孩子,菲最宠爱的就是她的第一个儿子弗兰克,对其他的孩子非常的忽略。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活,家里的孩子太多了,而劳动的人太少了。生活很艰辛。后来他们在帕迪姐姐的召唤下,前往澳大利亚德罗海布生活,便爱上了那里自由自在,每天骑马放牧,给一大群绵羊剪毛的生活。后来帕迪姐姐去世,她们住进了豪华的别墅,庞大的财产被拉尔夫神父继承,他带着这笔财产去当了红衣神父。虽然帕迪一家没有继承遗产,但每年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厚的报酬。最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德罗海达的放牧生活。

  第三

  小说前面是以梅吉为主角,后面主要以朱丝婷为主角。爱情在里面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拉尔夫神父对梅吉一见钟情,陪伴她长大,教她骑马,帮她解决难题,开导她。长大之后的梅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拉尔夫神父。可是啊,的教父是不能有爱情的。他在没有遇到梅吉之前,对其他女人一点感情都没有。无欲无求的一个人,可是上帝却让梅吉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拼了命控制自己的感情。最后,他的感情宣泄出来了。他们短暂秘密地在一起了,也有了他们唯一的儿子戴恩。可笑的是戴恩竟然也要放弃一切成为一个传教士,最后在刚成为传教士不久就为了救人心力衰竭去了。梅吉悲痛欲绝,但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子,什么样的痛苦她都能熬过去。这也是拉尔夫喜欢她的一个原因。戴恩是另外一个拉尔夫,而拉尔夫竟然不知道他是他的亲生儿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拉尔夫神父悲痛难忍,最后在梅吉身边也倒下过世了。正如梅吉所说的,戴恩被上帝提早召回去挺好的,这样他就不会经历她跟拉尔夫在人间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痛苦。这是上帝对他的仁慈和喜爱,让他免受人间地狱痛苦的折磨。梅吉身上不仅有承受一切的坚强,还有包容一切的温柔。这也就是为什么她能得到拉尔夫神父钟爱吧!

  第四

  我比较喜欢菲和梅吉多一点,对朱丝婷有点喜欢不来。她太有个性了。但,不可置否,她活出了自己。她非常的矛盾,多疑。对母亲的感情既爱又抗拒。她是由于梅吉非常想要一个孩子而来到这个世上的。可是,梅吉生下了她又非常厌恶她。后来她又跟梅吉抢戴恩。朱丝婷是个压抑自己内心的人。好在她有一个非常爱她的雷恩。耐着性子等着她。一步步引导她。直到她明白她是属于她自己的,并不是属于德罗海达,她要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她喜欢好奇,喜欢闯荡世界。让她留在德罗海达,然后嫁给一个德罗海达的男人,然后在德罗海达终老。她是可以这样做,可是这样做她不会快乐。她是要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啊!那种平凡的生活,不适合这个特立独行的少女。在有生之年,她要和雷恩探索世界。而雷恩是最适合她的男人,也一定会让她幸福快乐。

  第五

  梅吉最后明白了这点。所以不再要求朱丝婷回来,而是选择了放手。正如她信里所说的那样,不要自责,戴恩的那束光已经熄灭了,但你的那束光还在燃烧着。它虽然燃烧在别的地方,但它也同样燃烧在梅吉的心里。所以,朱丝婷做你自己喜欢的事,过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德罗海达的辉煌即将成为历史,因为那里的人们都太老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继承它。也许以后人们会从历史书上看到这一切,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它不会全部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菲和梅吉的人生即将结束,而朱丝婷和她的后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只是这么一个关于德罗海达大家庭的故事,不会再有了。

  鸟儿的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降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棘刺扎进胸膛。

荆棘鸟读后感5

  书友强烈推荐阅读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为了尽早品赏精彩,我首次选择了当下最为便捷的网络收听方式。只用了几天的时间,长达五十多万字的故事就如潺潺流水般涌入脑海,意犹未尽之际,又买了书,继续翻阅,思考。

  书名中的荆棘鸟在传说中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巢的那刻起,它就寻找着荆棘树,当如愿以偿,它会将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棘刺,留着血泪放声歌唱,直到曲终命结,这绝唱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为婉转动听。

  以荆棘鸟为名的这部小说描述了大半个世纪中,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场的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这洋洋洒洒的巨作围绕家族三代女人的爱情故事层层展开,她们明知面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感情,却仍冒着危险,固执地把那根爱情的棘刺扎进自己的胸膛,最后只能留下凄美的故事,这正像传说中的荆棘鸟一般(第三代最终完成了凤凰涅槃)。

  《荆棘鸟》篇幅巨大,人物众多,笔者不想就故事情节多做介绍,仅就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性格与命运进行些探索性的思考。

  第一代女性菲奥娜是名门之女,因为爱上了已婚政治家并生下私生子而遭家族放弃,并被下嫁给羊毛工帕迪。婚后,尽管生育了多个子女,但她一直沉默寡言,将心中的爱始终留给初恋和他们的儿子(该子后因牢狱之灾,最终无所成就)。对于深爱着她的丈夫帕迪,直到他离世前两天,她才醒悟并发现自己有多么爱他,但还没等她来得及表白,帕迪已经带着对菲奥娜忠贞的爱在森林大火中永远离去了。

  菲奥娜是不幸的,但也是幸福的,她年轻时曾经追求过自己的真爱,尽管求而不得,但她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在儿子的陪伴下,她至死都把这份爱存在心底,时时地怀念。之后的婚姻生活中,丈夫对她爱得情真意切,但她紧锁心门,空洞地活着,当那扇门终于打开时,丈夫永远地离去,留给她的只能是无限的回忆和遗憾。

  第二代女性梅吉是菲奥娜的独女,当她随父母来到德罗海达时,年仅十岁的她认识了风度不凡的拉尔夫神父。随着梅吉日渐长大,她越来越信赖和依靠拉尔夫,直到坠入爱河。拉尔夫也是一样,他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一天天长大的梅吉,并为自己曾立下献身上帝的永恒誓约而无比痛苦,但在野心的驱动下,他最终选择接受了梅吉姑妈临终的财产赠与,而走上了红衣主教之路。伤心的梅吉找了个外貌酷似拉尔夫的丈夫,但这个爱钱、冷酷的丈夫在留给梅吉一个女儿后就消失在赚钱、攒钱的自我陶醉中去了。梅吉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并做了一个冒险的选择。一次意外,她怀上了拉尔夫的儿子,她没有告诉拉尔夫,而是独自将孩子抚养成人。这俊美的孩子长大后,竟然义无反顾地追随拉尔夫成为了真正的教士,最终在年仅二十出头的时候,为下水救人而葬生大海。

  梅吉相比妈妈更为勇敢,但也更为不幸,她先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而且从没放弃过这份爱,但这爱伤了自己,也伤了侍奉上帝的拉尔夫。梅吉嫁给了拉尔夫的替代品,以为可以逃避一切,结果却落得伤痕累累。当她效仿母亲,在真爱中孕育了孩子,独自享受这爱情果实成长中带来的美好时,那么完美无瑕的孩子又在命运的安排下,离去了。这一切使梅吉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

  第三代女性朱丝婷是梅吉的女儿,也许是母亲把太多的爱都给了弟弟,所以她从小的性格就是独立和冷傲,但在完美的弟弟面前,她始终表现得非常细腻,和弟弟无话不说,堪称知己,也许正因如此,她对与弟弟的`感情之外的爱情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弟弟的离世唤醒了朱丝婷,她终于发现身边一直有一个理解她、爱她、等他的雷恩,当她接受了这份真挚的感情后,总算走出了家族女性“荆棘鸟”的宿命。

  朱丝婷是幸运的,她没有像外婆和母亲那样用一生去追求可望而不可得的爱情,她冷静看待婚姻,在没有找到真爱的时候,她根本就不打算结婚。尽管失去了最亲近的弟弟,但她在重生之后,发现了爱情,守护了爱情。

  《荆棘鸟》通过三代人的爱情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阅读过程中,一直觉得荆棘鸟凄美的歌声犹如炫丽的爱情,它是需要苦苦追寻、奋不顾身、强忍创伤来获得的,尽管短暂,但堪比绝唱。

  但当看到书的结尾,特别是朱丝婷的凤凰涅槃时,我不禁想,在爱情面前,这种不顾一切、固执坚守、向死而生的态度未必是对的,当朱丝婷独立而高傲地追逐事业、追逐智慧的时候,她的爱情其实已经悄悄守候在了身边。

  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通过《荆棘鸟》大概就是想要启发女性自我意思和自我价值的觉醒吧?

荆棘鸟读后感6

  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题记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但总有人乐此不疲,像是菲奥娜,像是梅格安,像是每一个你。

  日薄西山,夕阳沉金。他像梦幻中的人,飘然而来,这是梅格安和拉尔夫第一次见面。梅说:“我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爱他了。”我想,爱这一个令人痛苦而快乐的词,它串联着人与人,它也分离着人与人。它让普罗众生痴迷追寻,至死不渝。直至像荆棘鸟一样觅得那唯一的荆棘树。无论以何种方式,无论以哪种身份,无论是因为什么。

  我们也总是这样,总是被一些盲目的自我认知蒙蔽了自己的心,让理智或克制的绳索狠狠勒住自己的感情,直至失去,直至离开,我们才放松痛哭。被勒住的感情才倾泻而下,却毫无用处。像孩子丢失了玩具,像是探险者丢失了珍宝,像是游子失去慈母时悔恨没有在母亲塌前尽孝,像是万物失去最后的太阳。一切都追悔莫及,一切都徒劳无功。那为什么不抓紧时间的绳索,用力的去感受爱呢?为什么不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呢?相信我,拥有时流露出一份小小的爱也比失去后不止的泪水有价值得多。哪怕像火焰一样燃烧,只剩下灰烬。

  拉尔夫终究忘不了梅吉,梅吉也忘不了拉尔夫。虽然是他亲手将梅吉推向卢克那个“骗子”,他总是关心着梅吉,却又从不为她停留。虽然他以1300万镑将梅吉“卖了”背叛了她。可他们依然深深地爱着,纠缠着,痛苦着。令人也随之痛心,像荆棘扎进心脏,痛楚蔓延在每一条神经。

  我认为他们是禁忌之爱,亦是真心相爱,无论如何他们的相爱是迟早的。梅,这样一位热爱孩子的女性终于拥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她为了他愿不顾一切,几近狂热。“希腊人说,众神认为不可理喻的爱着某种东西是一种有违常理的事,当有人这样爱的时候,众神就会嫉妒起来,而且会在这爱的对象开出怒放的花朵时,将它摧折。”安妮又说:“爱得太深是亵渎神明的。”这真是讽刺,爱本身有什么错呢?它是纯洁的真挚的,又怎么能亵渎神明呢?再说那“至高无上”的神明,难道不是统治者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而创造出来的吗?我相信,真正的神明是普爱他的孩子的,是不愿意他的生灵受苦的。是封建的信义教条,是世俗的眼光,是权力和利益,是他和她无法改变的时代背景阻碍了他们。可笑可悲,戴恩成长为一位极具神性的教士,因救人溺死。在仅26岁的玫瑰年华悄然而逝。这是一种报复吗?梅吉向拉尔夫隐瞒了戴恩,上帝又把梅吉从他那偷走的,又拿了回去。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可是当理由被永远地剥夺了,我不知道梅吉该如何忍受呢。  “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触摸痛苦。”——霍尔特。但这幸福实在是太短暂,要让人用余生来偿还,仍记得在梅吉仍是少女时,她曾在一场大火后从水箱架下面的树丛背后找到唯一一朵半开的浅粉玫瑰。是啊,少女的她像一朵半开的玫瑰。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却只是玫瑰的灰烬。这是一场飞蛾扑火的爱,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从中触摸到了最美好的情感,都给他们带来幸福,哪怕是转瞬即逝的。

  荆鸟情深,长荆锥心,心血灌为花。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举措,宁化为荆棘鸟,把长长的荆刺扎进心脏,唱出唯一一次也是最凄美的歌声,只为那唯一的荆棘树。而这荆棘树可以是珍宝,权力,智慧,每个人追求的东西。总有一些事物令我们奋不顾身,纵然万劫不复。又像那灰暗岁月中的'逐梦少年,又像是为了幸福生活而苦读寒窗的学子。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欲望付出代价。在这艰苦的泥泞之路,我们却又是清醒的。一如书中所说,“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钉子扎进胸膛。”诚如译者曾胡所说。荆棘鸟“令人掩卷且悲不能抑,感不能竭。”是当之无愧,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我想拉尔夫早就应该明白了,当他感受到梅吉那双仰望他的银灰色眼睛,像熔融的宝石,闪烁着柔和纯洁的光芒时,他们就已经深爱彼此了。

  曾经的荒芜土地,长出了新芽,绽出了鲜花。烈火纵燃之地也恢复了原样,一片祥和。我们曾痛下决心,永勿忘的回忆依然愈合了。尽管他们的爱情是玫瑰的灰烬,我依然记得拉尔夫把梅吉赠予的玫瑰,夹在那本亡父遗留给他的圣经里。于是那朵半开的浅粉玫瑰变成永恒,补了他们缺失的爱情。

  叹荆棘之惋伤,哀荆鸟之骊歌,颂绝世之爱恋。

荆棘鸟读后感7

  早上云遮日,凉爽宜人,又可以东站晨走了。家里停水,好在有一盆存水,早饭吃的过水面条。

  特高温过去,却把室温抬到了27℃不再下来,电扇开始启用——这玩意儿最多用上三个月,其余的时间一直裹着塑料袋蹲伏在柜子上,真正的束之高阁。

  上个周六(5月26日)自行车扎胎,我一直没修,搁在库房里,周末那样的高温是没法骑车的。今天午间我把车子推出去补好了,炎热过去,这个周末也许可以骑车了。

  读完《荆棘鸟》,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考洛的一部长篇小说,应当说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值得一看。我把它按人物生活的好坏分为前后两部。前一部分的生活极其艰苦,一百年前的澳大利亚人(移民)的生活像原始人一样艰难困苦;后半部分,也就是二十世纪中叶前后,生活好起来了,人们在物质富足以后有了更高的精神活动——爱与思——了。

  面对巨额遗产,教士拉尔夫的选择是正常的,而粗人帕迪的表现可以用伟大来形容,而且他们一家人对财产的看法完全一致,相形之下,把拉尔夫比下去了。帕迪此前的表现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农夫,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境界”?这只能归因于本性质朴、知足常乐的性情了。然而,这不是这部小说想要表现的东西,它有更深的意义,我看出来了却说不出,而且我发现,我越来越不会写读后感了,那就不勉为其难了。

  “这片土地如此美丽,如此纯洁,对擅自控制它的人们的命运是如此的冷漠。他们也许能攫取它,但是在漫漫的岁月中却是它控制了他们。除非他们能够呼风唤雨,否则,总是这片大地统治他们。”——《荆棘鸟》P98

  我对那时的人对劳动的热爱感到吃惊,他们把劳动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干得好、干得多是荣耀的事,成了最高价值的体现。“对卢克来说,这工作具有一种美好而又痛苦的感觉,好象他终生都在等待这种感觉似的。在这种常人力所不能及的活计中,那带着宗教仪式的节奏和弯腰、直腰、再弯腰,具有某种神秘的意味。在观看阿恩对他进行示范的时候,他想,能够胜任这种活儿,就会成为全世界体力劳动者最精粹的队伍中的佼佼者;不管他走到哪里,都可以引为自豪,因为他知道,他所遇到的人,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顶不住在甘蔗田里干一天。英国国王也不比他强,要是英国国王认识他的话,也会对他赞不绝口的。他可以用垂悯和蔑视的`眼光看待医生、律师、耍笔杆的人和老板们。渴望金钱的白人就得去割甘蔗——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他愿意坐在铁床的边上,体味着他胳臂上那条条凸起的肌肉在发酸发胀,看着那双布满老茧和疤痕的手掌,那棕褐色的、线条优美的腿。他笑了。一个能干这种活儿的男人,一个不仅能承受下来而且还喜欢这种活儿的男人,才真正是条汉子呢。他怀疑英国国王是否能明白这个。”——《荆棘鸟》P166

  最让我吃惊的是:如此劳累困苦、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却个个喜爱读书!只要有这样的爱好,这个族群就是有希望的;你看,他们在几十年后过的日子,而且,他们在劳动中仍没中断了读书;须知,他们只是农民,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农民又是啥样的?

  “亲爱的拉尔夫,我是明白这个的。我明白,我明白……我们各人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东西使我们痛苦和要死。我们就是我们,就是这样,就象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那胸前带着荆棘的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因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们还是要做。但是,自知这明明不能影响或改变事情的结局,对吗?每个人都在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这是世界从未聆听过的最动听的声音。难道你不明白吗?咱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丛,而且从不停下来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是非常值得的。”

  “这正是我所不理解的痛苦。”他低头瞟了一眼她的手,那手如此温柔地抚摸着他的胳臂,使他感到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为什么要痛苦呢,梅吉?”

  “问上帝吧,拉尔夫,”梅吉说道。“他有播种痛苦的权力,对吗?他创造了我们,他创造了整个世界,因此,他也创造了痛苦。”——《荆棘鸟》P253

  我认为这是全书的点题之处,这会儿,我觉得梅吉成了主教,当了一辈子教士的拉尔夫反而成了迷途的羔羊。女人成熟起来清醒了,男人反倒迷惑了。

  小说最后,借菲之口加以历史的总结——

  菲又重新织了起来。“所以,当我们去世的时候,就什么人都没有了,”她柔和地说道。“德罗海达将不复存在。哦,人们将在历史书上提到一笔,而某个认真的小伙子将到基里去见他所能找到的尚能记忆的人,为他将要写的有关德罗海达这个新南威尔士州最后一个巨大的牧场的书提供材料。但是,他的读者没有一个人能知道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不可能知道。他们只能了解它的一部分。”——《荆棘鸟》P340

荆棘鸟读后感8

  前几天,有朋友去新疆玩了,发回来的那拉提、琼库什台的照片美不胜收啊!那广袤无垠的草原,近处,红、黄、白、兰各色小花如繁星般散在草地上。极目远眺,远处炊烟袅袅,绿草与蓝天相连处则牛羊成群。哦!神秘静谧的草原,怎不叫人沉醉?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的考琳-麦卡洛的小说《荆棘鸟》,书里描述的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场应该也是这般景色把?

  《荆棘鸟》这本书主要以梅吉与神父拉尔夫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爱情则缠绵悱恻。但小说里大段的牧场景色描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了朋友的美照,忍不住重看《荆棘鸟》,一看到景色描写自动脑补草原景色。感觉看得更是有滋有味!

  小说一开始,年幼的梅吉收到生日礼物洋娃娃,却被顽劣的两个小哥哥扯坏了。而她只能在一边痛哭,看得我心疼不已。我自从生了儿子以后其实一直想要个女儿的,但中国奇葩而灭人伦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不能如愿以偿。以至于我现在看到女孩就觉得她们是天使下凡,怎舍得见到女孩哭泣、被欺负呢?然后,出现的是永远在炉台和洗衣房忙碌的,梅吉的妈妈——菲,又叫人心塞。也许小说一开始就暗示克利里家的女人都是不幸的。

  首先是最年老的,张狂骄横的玛丽-卡森夫人,为了保持澳大利亚首富的位置,宁可孀居33个春秋,也不愿意和自己想爱的.人结婚,因为怕别人分割自己的财产。孤独让她对所有人敌视,最后,所有财产捐给教会,心有不甘地死去。

  再说妈妈——菲,因为爱上了已有家室的,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并为其生下了儿子——弗兰克。最后被其阿姆斯特朗家族赶出门。在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下,迫于无奈嫁给了帕迪,一直抑郁寡欢,直到帕迪意外身亡,才知道自己真的爱丈夫,但再也没机会对帕迪说一声“我爱你”在悔恨中继续生活。

  然后是美丽温柔、善良倔强的梅吉,爱上了英俊优雅的拉尔夫神父,拉尔夫为了实现做红衣主教的理想放弃了梅吉。为了忘记拉尔夫,梅吉选择了和自私守财的卢克结婚,而在小岛上度假时,在与拉尔夫的缱倦沉沦中,有了拉尔夫的孩子,人见人爱的完美男生——戴恩。但戴恩一心只想做教士,离开了德罗海达,后来在希腊溺水身亡。梅吉失去了儿子,大女儿朱丝婷又与其格格不入,独自留在英国。克利里家族后继乏人啊!

  当梅吉在昆士兰受苦时,我对卢克只想要赚钱买牧场,无视梅吉的需求时,是充满恨意的,同时觉得拉尔夫和卢克一样,出于对教会的忠诚,拉尔夫也没给与梅吉完整的爱。还有梅吉的兄弟眼里似乎只有草原、放羊、剪羊毛,为了管理好德罗海达,甚至没有娶妻生子的打算。

  怎么回事?那个时代的男人完全忽视了女人的存在,完全不知道有怜香惜玉这个词,女人完全没地位,连菲都说“重要的是儿子”对梅吉一直都很冷淡。梅吉有14000英镑的嫁妆,居然直接存在卢克的银行帐户上,梅吉还要去路迪家打工。真是没天理啊!

  对拉尔夫和卢克我只想说:没有任何理想抱负能高尚到可以伤害一个女人的心!

  男人不知道如何爱女人,做母亲的其实也不会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菲爱弗兰克吗?爱。非常爱!但菲错误地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做其实会让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弗兰克就是最好的例子,弗兰克的暴躁,好斗最终毁了他。梅吉也一样,因为过于关注戴恩忽视了女儿朱丝婷,这也是导致朱丝婷不愿意回德罗海达的原因。

  坚强、坚持是美德,但笑着坚持才是正能量。所以,我从不在儿子面前说我为这个家牺牲了什么什么。要求孩子以后报答父母,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想法。你现在的努力工作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别说是为了孩子,别把自己说得这么伟大。只有自己有颗快乐圆满的心,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学会爱与被爱,爱不但要让自己幸福,更要让所爱的人,甚至所有人都幸福。

  对梅吉来说,她一直在与上帝争夺拉尔夫,她相信,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让荆棘插进胸膛把,唱一曲让云雀与夜莺都黯然失色的绝唱!

  我只是一个小女人,没啥大抱负,只想要我的小幸福,如果要我用刺入胸膛的痛去换取爱,我想我只会放弃。我不想做德罗海达的荆棘鸟,只想做新疆草原上的小云雀,啄到丰满的草籽,肥美的虫子就开心地欢唱。

  我就这点出息!

  其实,不管是做荆棘鸟还是做云雀,只要是真心喜欢和享受这种生活状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就毫无问题。用王小波的话说:“参差多态,幸福本源!”

荆棘鸟读后感9

  初次听到这本书是大学时一个朋友推荐的,当时就感觉书名很奇怪。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来得及品读。前段时间,突然想起了这本书,赶紧找来通读,刚看到开卷语就被震撼到了。

  作者的开卷语是这么写的: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努力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情说爱,他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遇到梅吉前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梅吉后来选择的丈夫,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重逢,情感战胜了理智,拉尔夫屈从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从上帝那儿偷来了属于他们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拉尔夫永远也不属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儿子,就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从此,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守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最后,偷来的东西自然要还回去的,当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永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觉得也卸下了心头的包袱。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在书中作者塑造了三个敢与命运、与社会习俗抗争的女性。梅吉的母亲菲奥娜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未婚先育,孩子弗兰克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爱菲却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遗弃,被父亲安排嫁给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后,她对帕迪与孩子极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务之中,每天一言不发像陀螺一样劳作着。她可以给帕迪生儿育女,可以劳累,但她不会爱他,她爱的只有弗兰克及弗兰克的父亲,她一直都生活在对自己早年的欢乐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烧死,她才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深爱着他。而在他生前,她从没说过,也从未知晓。

  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无知时,虽然有痛苦的时候,但那时她有真实的欢乐。直到拉尔夫为了利欲权势,将自己卖给玛丽死去的灵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无底的黑暗。她嫁给了有点象拉尔夫的卢克,失去的爱情却没有从这儿得到弥补。这以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后来她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那像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她对戴恩越喜欢,越衬托出她的孤单与可怜,爱的无力及失去爱人的虚空。在拉尔夫与戴恩死后,梅吉才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帕迪死后,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宁一样。此时歌声最为响亮,也由于痛失所爱而分外悲伤。

  梅吉的女儿朱丝婷是一只另类的荆棘鸟。她并没有像她的外祖母或母亲一样用一生追求一段得不到的爱情,她那根最长最尖的'棘刺并不是某个情人,而是她的弟弟戴恩。戴恩的死给了朱丝婷沉重的一击,令她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与自责,但也正是戴恩的死唤醒了朱丝婷本真的一面,引导她走上了一条健康的情感道路。戴恩是朱丝婷的绝唱,同样凄婉悲怆,在曲终之后,那个孤傲、冷漠的朱丝婷是命竭了,但取而代之的是涌动着激情与挚爱的朱丝婷的诞生。朱丝婷终于从戴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接受了她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男性雷纳,在痛苦的悬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曾经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绎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暂却是绚烂万分;枯叶蝶,在单调宁静中渡过它的一生,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荆棘鸟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梦想的一切。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感觉与《荆棘鸟》很相配。想着荆棘鸟带血的啼叫,不禁想到人的一生,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明知做起来很痛苦,但仍然要义无反顾的去追求,因为那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正如小说的结尾所写:“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荆棘鸟读后感】相关文章:

《荆棘鸟》读后感11-05

我的大学读后感 大学 读后感11-20

小猪稀里哗啦读后感-读后感800字06-14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11-20

《论语》读后感07-30

论语读后感07-30

《活着》读后感07-25

《目送》读后感07-26

童年读后感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