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2-07-10 19:59: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悲惨世界》读后感(汇编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悲惨世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悲惨世界》读后感(汇编15篇)

《悲惨世界》读后感1

  米里哀主教正是用自己的善良之心拯救了一个迷失方向的人,用自己对人们的宽容的爱感动了这颗石头般僵硬的心。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向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中射入一道温暖而明媚的阳光,能向罪恶的深渊里递给挣扎徘徊的人一条救命的绳索。社会上永远需要拥有爱的人、需要这些正义和仁爱的人和精神的存在。

  我们也应该努力变成仁慈和善良的人,用充满包容和爱的心对待这个世界,以及学会这样去对待身边所有的人。没有人能保证世界上没有罪、没有恶,但是,至少当爱和宽容越来越多时,这个世界上的仇恨和罪恶就会越来越少。

《悲惨世界》读后感2

  《悲惨世界》我一直很想读,今天我终于有幸把它读完,总体的感觉是震惊,心寒。

  它是雨果的代表作,是一部结构宏伟,枝叶繁复的长篇小说。以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为情节主干,深刻地反映了悲惨世界中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冉阿让出身贫苦,失业后因偷了一块小面包给饥肠辘辘的小外甥。竟被判处5年徒刑,4次越狱又被加刑,一共服了19年的苦役。

  天真纯洁的少女芳汀被人玩弄遗弃后,为了养活女儿,她在工厂拼命干活,仅仅因为生了私生女,被工厂开除,迫于生计,她被逼卖了自己两颗门牙和一头秀发,最后沦为妓女。芳汀的女二珂赛特寄养在一家酒店里,小小年纪却被酒店主夫妇折磨的不成人样。

《悲惨世界》读后感3

  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它是一面镜子,十九世纪法国革命前的社会充分描绘了:没有才华,只有贵族地位的花花公子;过着充实而温暖的生活和劳动的平民......

  冉阿让,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被他姐姐抚养长大的孤儿。然后我姐姐结婚了,生了七个孩子。我丈夫死了。冉阿让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冉阿让不得不做苦工,虽然工作量很大,但他挣的一点钱不足以养家糊口。看到孩子饿了,他只好偷面包吃。他没有偷面包,而是被逮捕,开始了他的犯罪生涯。

  出狱后,冉阿让受创,因为黄通和边缘化,剥夺了他。这时,成冉阿让的黑暗中遇到的第一个金星 - 卞福裕主教。卞福裕主教并不担心冉阿让的身份,用行动一点冉阿让的影响不大,使他弃恶好,开始用自己的所有去帮助别人,为他人谋幸福。

  我相信,只要有爱,去帮助学习别人,人们也就会出现记得你,去回报你。

《悲惨世界》读后感4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强烈的感动在心中油然而生。冉阿让从一个苦役犯变成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其中的历程是多么的不易啊!

  当冉阿让陷入绝望的情绪时,卞福汝主教的仁慈改变了一切。他真诚的招待了冉阿让,使冉阿让坚硬的心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与光明。

  冉阿让终究没有忍住,在灰暗心理的促使下,他偷走了主教的一副银餐具,逃走了。被警察抓回后,主教并没有惩罚他,而是大声说道:“噢,亲爱的兄弟,您怎么忘了把我送给您的一对银烛台也一起带走啊?”这让冉阿让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感化。从此以后,冉阿让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让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蜕变呢?我想,是因为他懂得感恩,懂得如何用行动去报答卞福汝主教曾带给他的温暖。

  爱是如此伟大。卞福汝主教拥有了爱,所以感化了冉阿让;冉阿让拥有了爱,所以他救赎了自己,蜕变成了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人。所以,让我们也拥有爱,用爱去点亮我们的人生!

《悲惨世界》读后感5

  《悲惨世界》——一听书名就给人无限的联想,这本书是法国的雨果的著作之一,这本书描写了冉阿让的一生命运,冉阿让经历了长期的牢狱之苦,终于获得了自由,由于冉阿让坐过牢,尽管他身体强壮,仍然无法被社会接受······

  后来,冉阿让又一次被捕了,在船上服苦役,一个船员不慎掉进海里,冉阿让救了他,自己却失足掉进了大海,失踪了,后来有人在法国大革命的战场上看见了他,再后来他当上了市长,帮助了很多人,可是警察却想抓他······

  这本书介绍了冉阿让的一生,写的十分感人,令我十分感动,冉阿让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知错就改,舍己为人的品格,冉阿让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十分伟大。

  这本书不愧是名著,看完这本书,真是与世界文学的一次邂逅,一场轻松愉悦的名著阅读之旅。

《悲惨世界》读后感6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

  冉阿让为了家里的生计,偷了一小块面包,却因此坐了19年牢。之后,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当时的他,已经洗心革面了,好不容易当上市长,却又因为特殊原因去法庭自首了,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为了完成芳汀的心愿越狱了,并成功找

  到了芳汀的女儿。在这些年,他帮助过无数的人,到头来却遭到亲人的误解。

  一个偷了一块面包的人,在牢里待了19年,重新改过之后却还是有人来抓他。他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用去多少钱都愿意,像这样的一个好人在世界上能有多少?而他却还要躲避警察的追捕,甚至要辛苦地找旅馆,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当时的人们真是有眼无珠。

  从冉阿让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封建与黑暗和人们的残忍。

  看完这本书后,我们应该为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而满足,更应该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生活。

《悲惨世界》读后感7

  《悲惨世界》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了好几遍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很悲观的去看这本书里的内容,总觉得所有人都是不幸的,特别是在上了音乐课,听了《云端城堡》以后,更觉得珂赛特无比可怜,只是在结局时,才感到了一点冲出阴霾的温暖。

  但是,当我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又有了一种新的感悟——

  其实,这一个个事情的背后,总有光亮。

  我们只关注到了沙威对冉·阿让的固执、愤恨,但正是冉·阿让的正直、善良感化了沙威;还有刚开始的故事,神父的出现更是预示着这本书透漏着的光明;还有珂赛特虽然悲惨,但最终还是跟马吕福幸福的生活,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悲惨世界》读后感8

  我不明白社会让诚实死去,让母爱死去,让善良死去,让坚强死去,让关心死去,让同情死去,让灵魂死去;让神父死去,让玛德先生死去,让芳汀死去,让一切该活着的都痛苦的死去。

  让贫穷活着,让酷刑活着,让战争活着,让放荡活着,让残忍活着,让欺骗活着,让肉体活着,让那个抛弃芳汀的男人活着,让流氓活着,让那对残忍的夫妻活着,让一切该死去的都舒适的活着。因为心太痛所以假装不明白,其实我明白,我明白:这是制造悲惨世界的开始……

《悲惨世界》读后感9

  这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悲惨世界》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一本雨果写的书——《悲惨世界》。

  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就猜想,当我读这本书时一定会敢到非常凄惨。那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有人说今天的最大意义是,昨天逝去的人的最大期待。

  有人说幸福的最大意义是,经历万千后懂得平淡的真谛。

  望着窗外无意行走的人群,似乎都在享受着这幸福的午后,但似乎也在不经意间有个声音在游走:无聊的夏天。

  有人称其为“悲惨的生活”,“牢笼式的生活”,可是,殊不知,在遥远的过去,在某个角落,有人在哭泣。不是在泣诉这不公平的人生,而是为自己赖以生活的精神支柱要离他而去。在那里,在那个世界,他带着人间最后一点昏暗的烛光,离开。

  幸福的世界里,因为一句表扬而欢呼雀跃,因为一束玫瑰而绽放笑容,因为一个生命的来临而喜极而泣。

《悲惨世界》读后感11

  前几天,我心血来潮,再次翻看了原来写读后感的那本书。看着看着,我不禁沉入了那段凄美的故事之中。书名叫《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从前,我看这本书如囫囵吞枣,只是随意翻阅,并未注意到雨果先生优美的文笔。所以之前写的那篇读后感,也不过是对文中人物肤浅地“评价”一番。

  再一次阅读,抛开一切琐碎的事静下心来阅读,我对人物有了不一样的领会。我曾以为,汴福汝主教只不过是一位颇为善良的主教,却不曾看到他为了赈济灾民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而且他做任何事都亲力亲为;我不曾深思探长为何最后跳桥自杀,如今想来是他被穷苦人民的善良所感化,放下了原有的固执与偏见;我本以为作者写底层百姓最后的`奋起反抗不过是为了使情节更戏剧化,现在忽然觉得,那就像是十九世纪初中华民国的各种反抗,是为了打倒恶势力阶级,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美好世界……

  这让我知道,当你真正投入到书中时,才会有深切感悟。

《悲惨世界》读后感12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冉阿让是多么的知恩图报啊,教主的宽容大度使冉阿让铭记一生,用半辈子的时间实践承诺,做尽好事。而芳汀的故事也很感人,她为了女儿而沦为娼妓,面对德纳第夫妇以她女儿为由不停地索要钱财,她一次又一次地拿自己的血汗钱给他们,还不惜用自己的两颗门牙换钱给德纳第夫妇为女儿“治病”,这种母爱令人感动。

  这本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中由于法国封建专制社会引起的苦难与苦难中真情远不止这些,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一起走进19世纪的法国,走进这部“百科全书”!

《悲惨世界》读后感13

  悲惨世界是法国名作家雨果的著名作品之一。《悲惨世界》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善良、大方、诚实、勇敢的冉阿让。幼年他为了不让姐姐挨饿,偷了一块面包。判了19年徒刑。社会的残害、法律的严惩,让一个本来内心善良的人,有一种向世界报复的心理。做了两件终身内疚的事,一件是偷了卞福汝主教的两个银烛台,抢了穷人孩子的一个金币。通过这两事他也有了一种深刻的觉悟他在滨海蒙特勒伊为穷人谋福利。我读到这一段时看出冉阿让的博爱的胸怀、人慈的心肠。而在商马第案件中,他的诚实、勇敢、自我牺牲的行动,也让我感动。

  他回到孟费郿,去了德纳第大坏蛋开的旅馆出高价把可怜的小珂赛特赎回来了。

  后来,在法国大革命时,他没有杀死自己的仇人,那个人十分感动。他英勇无为、在枪林弹雨中战斗,从臭水沟里把马吕斯救出,最后死在了病床上。

《悲惨世界》读后感14

  《悲惨世界》肯定是伟大的书。看得时候觉得吸引我的绝不是靠纠结的情节推动我的兴趣,是对命运理解的透彻感,还有浸透纸背的悲悯和仁慈。

  在这个苦逼的人生拐点,各种无从着落,无所安慰,豆瓣小站心理学与生活和治愈图片无法安慰我,微博账号的各种小清新小贴心小励志无法安慰我,各位亲爱的人也无法安慰我,我自己常常安慰别人的话也无法安慰我。

  对的,正如许多年前抄下来的这段话表明,幸福根本无从追起,烦恼无处不在,受苦才是生活的本质。与其自欺欺人赞颂感慨生活多么美好,看看那谁谁谁,和谁谁谁比一比,我们其实已经算是幸福的了。

  不对,幸福不是比较中得来的,比较中得来的只是暂时的满足和优越感,并且敷衍了之前的吐槽。但困惑依然在。幸福是个大而无当的追求,光明才是可以衡量的指标。承认幸福不可追,也便能安住自己的心,接受可以接受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承认这一点,看穿虚妄,且听风吟,继续前行。

《悲惨世界》读后感15

  感觉有点像歌剧,想起以前在上学时听的一个70多岁的老师讲的音乐课,竟然在短时间内爱上了歌剧,虽然听不懂,一个同学一激动课下买了歌剧看,当然以后再也没有这么感觉了。可见爱上某艺术需要一个高人持续带领才可能真正入门,领路人真的很重要。

  回头再看电影,宽恕和悔过,需要信上帝才可以实现,不信上帝,万劫不复,宽恕罪犯,需要罪犯信上帝,否则就是农夫与蛇,中国人不信上帝,没有宽恕。电影的一点偏想,不是感想。走题了,大家看电影吧。

【《悲惨世界》读后感(汇编15篇)】相关文章: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15篇01-16

《活着》读后感(汇编15篇)06-24

《简爱》读后感汇编15篇06-16

《时间》读后感汇编15篇06-09

《边城》读后感(汇编15篇)06-05

匆匆读后感汇编15篇05-28

《匆匆》读后感汇编15篇05-23

童年读后感(汇编15篇)05-20

《简爱》读后感(汇编15篇)05-19

《童年》读后感(汇编15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