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时间:2022-03-26 09:57: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摆渡人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1

  这是一个写给世俗的童话。

  在单亲环境下长大的迪伦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坐上了与父亲初次见面的列车,却不幸遭遇意外,成了过隧道时唯一的牺牲者。灵魂出窍之后她穿越了隧道,遇见了崔斯坦—保护她穿越地狱荒原的摆渡人。一路上他们面对困难和危险,迪伦一次次从蜂拥的凶残恶魔口中虎口脱险,渐渐地对崔斯坦形成了依赖,一对欢喜冤家相互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

  故事讲到这里,大都会进入爱情小说的白热化阶段,诸如男女主角互诉衷肠、共浴爱河,或者是第三者出现让他们的感情险些出现裂痕之后患难真情更加珍惜彼此,大多数少男少女间的青春故事都是这样的,不是么?可是克莱尔想要塑造的并不是一个简单枯燥的故事,毕竟这不是千篇一律的偶像剧,他们体会的甚至不是人间情愫的心路历程,因为他们面临的考验是灵魂层面的抉择:对迪伦,是与同甘共苦的挚爱冲破“摆渡”的束缚,冒着魂飞魄散的风险寻求相伴一生的天伦之乐,还是渐渐遗忘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把短暂的美好尘封在回忆里,像老妇拉克尔一样安逸地生活在天堂里无止境地等待—即便是一个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再触及的摆渡人—然后她终于做出了决定,勇敢地打开了回到地狱荒原的大门,在那个危险地带寻找着消失的爱人。

  然而当他们终于重聚时,崔斯坦却不得不直面命运的选择题,是迫使所爱可能遭遇被恶魔撕碎的危险大胆挑战自己本无权选择的使命,去做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人,然后摆渡爱河、共赴希望的彼岸,还是放她去拥有本来的幸福,在天堂等待亲人们有朝一日来团圆,然后继续自己灵魂摆渡的周而复始,成全所爱的她、不再奢求自己“不配拥有”的温暖—只当一切是一场虚无缥缈的美梦,迪伦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一个过往的渡客。可是当迪伦凭着“爱”的力量、信念坚定的独自攻破了恶魔的防线几乎回到了原点,有情人翻越重重艰难再次相见于安全屋,崔斯坦再也无法逃避自己的心了,他知道迪伦对自己的感情是同样炙热而真实的,发现自己有了受伤和感受疼痛的能力,而且不会在下一个渡客面前改变形象和名字,他成为了真正的崔斯坦,因为他学会了爱,心里有了迪伦。

  童话总是过程玛丽苏而结局美满的,所以我也只能表示无力吐槽。但于《摆渡人》,我心甘情愿接受这一课关于爱的教育。的确,崔斯坦的形象和荒原的环境都取决于迪伦的臆想,取决于她意识里的喜爱和恐惧,但是是否继续呵护这颗为爱萌芽的种子取决于崔斯坦。就像我看过的一句很动人的话“我欲渡你成仙,却被你渡成了人”。现实地讲,这样无关功利世俗的爱情恐怕只能在虚拟世界里才能圆满,我们本就不该奢求太多,或许我们固执地等来了那个能渡我们的人,可他不能陪我们走到最后回到我们原来的人生;如果倾尽一生去追随那个有生之年无缘亲临的乌托邦,恐怕只能孤独终老。

摆渡人读后感2

  当我读这本畅销全球的英国小说《摆渡人》的时候,恰逢一位作家朋友的爱妻病逝。他用文字送别太太:“愿你三冬暖,愿你春无寒,愿你天黑有灯,愿你下雨有伞,天堂路上,有良人相伴。”

  而《摆渡人》中的亡灵迪伦,在遇上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时,恰恰就是与良人相伴。而我也在想,那个朋友太太的灵魂,是不是也在穿越荒原时遇到了另一个良人“崔斯坦”?

  这是一个魔幻的奇遇故事,关于生死关于爱情。十五岁的单亲家庭少女迪伦,在现实中缺少爱,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生父却发生交通事故,她成为那列火车上唯一死去的人。当她的灵魂爬出火车残骸时,还以为自己是唯一幸存的那一个。而她不知道那个一直在邃道出口等她,看上去与她一般年纪大小的男孩儿是一个没有血肉,以引渡、保护灵魂去另一个世界为使命的摆渡人,她更想不到的是,她的灵魂竟会与他相爱,甚至带他返回人间。

  这个摆渡人叫崔斯坦,为摆渡灵魂而存在了若干年,也摆渡了成千上万的灵魂。是的,摆渡人因为灵魂的需要而存在,“不读书,也不长大,没有经历过人类生活,只是这么活着”——严格意义上说,从来就没有活过。但在遇到迪伦以后,崔斯坦开始被唤醒属于人类的情感。而迪伦在与他共同穿越荒原,一起与恶魔搏斗的过程中,由对崔斯坦的依赖变为依恋,最后发展为让她无法舍弃的纯洁爱情。

  在荒原之上,每个灵魂所看到的景象和气候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包括他们看到的自己的摆渡人的样貌,都不是真实的,而是灵魂心像的投射。因为迪伦对死亡真相的冷静,因为对摆渡人这份暗生的情愫和纯洁的爱情,让迪伦的荒原之旅虽然险象环生,却顺利到达一个个安全屋。但是荒原尽头的另一个世界,却是摆渡人无法抵达的。

  相信很多读者都是在他们穿越荒原后,在另一个世界的分界线上分别时落下泪来的。迪伦跨过去了,可是承诺要一直陪伴迪伦往前走的崔斯坦却被一堵无形的墙所阻挡,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无法和她一起穿过分界线,他的承诺只是为了让她有勇气跨过那条闪光的分界线。“崔斯坦站在分界线的另一端,像站在一面单向透明玻璃镜前的警察一样,看着她精神崩溃。……尽管这让他心里同样痛苦不堪,但他还是强迫自己注视她的每一滴眼泪,聆听她的每一声哭泣和哀号。他渴望一个箭步冲上去安慰她,拥抱她,擦干她脸上的泪水,再次把她搂在怀中感受她的体温,她柔软的身体。他抬起自己的一只手举到空中,手掌贴着她的手掌,然而只感觉到冰冷与痛苦——一面玻璃墙把他们分隔两地。”而这一切迪伦却无法看到,更看不到他的伤心愧疚与难过。但是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迪伦最终还是寻得机会,决定重返荒原去寻找崔斯坦,她要带她返回人间,让那个超度她的摆渡人跟自己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的人。

  于是,一个已经被超度的灵魂又冒险勇敢地返回荒原,以找到心上人的坚定信念与恶魔进行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到达一个个安全屋,终于找到正在摆渡另一个灵魂的崔斯坦。这时候,她倒似他无畏无惧的摆渡人,与他一起历尽艰险穿越荒原与人间的那块幕布,迪伦平安还魂,崔斯坦来到人间,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

摆渡人读后感3

  之前看见有很多书友在读这本书,不过从大家的评价上来看,整体反馈比较一般,也没觉得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所以也就一直没考虑买。but,前段时间微读做活动,免费领了一本……请原谅,作为一个俗咖,天生对于免费的东西,我还是蛮有兴趣的……况且在读这本书的朋又那么多……于是……

  篇幅不算长,外加本人“刷书如神”,所以没用太长时间,就轻轻松松的把它看完了,真的是轻轻松松,是那种心中格外平静温暖的轻松感,不用去思考什么,去总结什么。

  情节简单而流畅,即使主人公穿梭在两界之间时也有波折,却毫不虐心;即使当你看到开头就能知道结局,但心情依然会随着情节的走向慢慢舒展,并且为故事那看似毫无悬念结局的而感到一丝欣慰,不会想弃之,不会想快进,就这样跟着作者的思路,平静地徜徉在那唯美且荒凉的荒原之上,去体味那单纯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挺喜欢作者对于故事中,各种不同场景的描写手法的,虽然篇幅并不算多,但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很大:

  雾中的荒原,夕阳下的山丘,阴霾下的沼泽地,深邃悠长的峡谷,破旧的小屋……每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总不禁浮想联翩,想象着拉长镜头里,男女主人公在清晨的阳光下携手在小山丘上前行的画面,满满的阳光,两个温暖的影儿;想象在晦暗的镜头下,他们在沼泽地里艰难前行的画面,被水打湿的头发和衣服,满眼的泥泞,满天的灰;想象黑暗中,被炉火勾勒出的脸庞与表情,仿佛一幅幅中世纪的油画,唯美,圣洁……..这些想象中的画面与构图,使自己仿佛也有种正在穿越荒原的感觉,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体验。

  不过,如果想在这本书中读出什么所谓“震撼”或者什么所谓“荡气回肠”,那十有八九估计你会失望。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本更像是童话的故事书,对于童话来说,当你看完它,然后沉静再那温暖里进入梦乡的意义,会远远大于什么收获总结的意义,“我爱你,所以要和你永远在一起”就是故事的全部,当看到类似“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也就是最美的结尾,看童话就别想那么多,否则我觉得那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最后,关于灵魂摆渡人这么个职业造型设定,我不禁感叹国内外文化差异之巨大……故事中摆渡人的形象,是可以随着被摆渡者的心里期望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小王子或是小萝莉的形象,也可以是长腿欧巴或冷艳御姐等等造型,总之,看着最起码养眼,而且还算善解人意,温柔体贴;

  而,根据我国传统文化来推算,类似职业的从业者角色造型基本如下:

  a.牛头

  b.马面

  c.黑白无常

  d.其他类似恐怖生物

  .……

  试想一下,若女主的事故发生在国内,她遇见的摆渡人十之八九是这些大神中的一位,且,要是女主稍不听话,就被鞭子,狼牙棒等上古神器一顿胖揍的话,那我估计能发生爱情故事的可能性应该就不太大了……

摆渡人读后感4

  通读第一遍后发现《摆渡人》的故事很简单:女主角迪伦是一位15岁的女孩,单亲、内向、敏感、聪明,常常将自己彩色的梦想藏在心中,因为现实生活总是灰暗和充满不堪。痛苦中迪伦因为与从未谋面爸爸的通话,选择踏上了独自寻找爸爸的旅途,却遇到隧道车祸,醒来时,发现只有自己和黑暗,然而,早日与父亲相见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不顾一切的爬出车祸的隧道,一心向前!在出口看见了等待“她”的男主角——崔斯坦,在无奈的选择下和崔斯坦一路前行。不幸的迪伦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实际上她是这起事故的唯一遇难人,脱离肉体的灵魂在游荡,而崔斯坦是她的灵魂摆渡人,灵魂摆渡人的工作就是帮助“她”穿过一片危险的荒原到达灵魂应该栖息的彼岸,在那儿正常的生活。然而,穿越荒原是必经之路,充满了未知、艰难、还有战斗,迪伦需要在崔斯坦的带领下与荒原上各种摄取灵魂的恶魔们斗争,在夜晚来临时赶到安全屋中躲避。

  在充斥着恐惧的赶路时间里,迪伦的天真、执着和努力吸引着崔斯坦,让崔斯坦逐渐抛开那个冷漠的灵魂摆渡人的身份。迪伦也意识到自己对崔斯坦的依赖和爱意在悄悄萌发,对彼此的信任给予了对方一次次的勇气和力量抵抗魔鬼的袭击,保护着对方。相携相伴的两人就在到达荒原和灵魂栖息地的边界,满怀对新生活的憧憬时,迪伦才知道崔斯坦只能在荒原待着,灵魂摆渡人的身份是他不可摆脱的宿命,崔斯坦在荒原上继续引导下一个、又一个的灵魂。而迪伦跨入栖息地后仍然孤独和面对分离。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读到了这里,书,已经只剩五分之一,故事快结束了!迪伦和崔斯坦在荒原上的经历似乎是意识中的幻觉一般不真实,只能出现在回忆里!然而,终于回到舒适的生活中的迪伦却选择离开栖息地回到荒原,冒着灵魂被吞噬的危险寻找崔斯坦,只因意识到自己离开崔斯坦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在他人的指导下,迪伦重新回到荒原—找到崔斯坦—打开荒原大门—让灵魂回到自己原本的身体里—回到现实世界。经历了千辛万苦后迪伦与崔斯坦相见,用爱鼓励崔斯坦选择相信能够回到现实的可能,崔斯坦对迪伦的爱和信任做出一次次尝试,哪怕因此而失去生命。故事的结尾非常美满,回到迪伦出事的隧道,迪伦在医生的抢救下苏醒,隧道口崔斯坦出现,相认。

  合上书本,封面上方淡淡的一排小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让我心生共鸣,是呀!《摆渡人》中的他们彼此对对方的爱,成为信念,化为荒原上的一颗明星、黑暗中的一盏灯,支持着战胜对未知的恐惧、看起来不可能对抗的困境、甚至去选择面对死亡,让他们选择逆行并且毫不犹豫,一往无前,开启幸福的大门。

  人生自苦,常见迷惘,找到信念,成为自己的摆渡人,砥砺前行。

摆渡人读后感5

  这是一个有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迪伦和单身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不过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很好。

  学校里她也不受欢迎,唯一的好朋友转学离开。书中说迪伦是一个内向羞涩,做事一板一眼,沉着勤奋,但不是很聪明的人。也许她在学校不被老师同学所理解,和她这样的性格有关。

  所以她很渴望从在另一个城市的父亲那里得到些许安慰。但去往父亲城市的那列火车出了事故,而迪伦的故事此刻拉开了帷幕。

  令女主公处处受挫的雨天让这个世界变得模糊。

  迪伦似乎是幸运的,因为她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她见到了男主人公——崔斯坦,一个灵魂的摆渡者。

  跟着荒野中唯一的“活人”崔斯坦,迪伦心中的疑惑越发的深。终于,她知道自己才是在事故中死亡的那个。虽然难以接受,但她勇敢面对。

  接下来就是同恶灵的对抗,他们拼命的想要在白天结束前赶到临时屋,可即使这样,也无法避免的与恶灵恶斗了几场。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处处会遇到“恶灵”,他们想要把我们变成成员之一,壮大他们的队伍,拉更多的人坠入深渊。

  懒惰、贪婪、拜金、逐利、好色、自私······

  迪伦有崔斯坦的保护,一次次从恶灵口中逃脱。我们虽然没有灵魂的摆渡人,却有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嘱咐和同学朋友的监督。

  如果人心本恶,那好的书籍和良师益友就是驱除恶的净瓶。

  如果人性本善,那好的教育和自我约束就是阻隔污染的保护伞。

  也许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在做,那这件事就一定是对的,或者干脆不思考对与错,盲目的随大流。就如之前的抢盐事件。

  但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维和思想,要有判断能力和敢于抗争错误的魄力。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

  故事几经波折,迪伦和崔斯坦终于度过了所有难关,崔斯坦完成了他的任务,迪伦被护送到了该去的地方,本来是该结束的时候了,但女主人公没有屈服于安排。

  她离开了死人应该呆的地方,回到那片荒野寻找崔斯坦。她决定要和崔斯坦一起回到原本的世界去。

  他们成功了,虽然代价是牺牲了崔斯坦又引导的一个灵魂。

  大概世间事就是这样,并非那么公平,所以要想成为不被炮灰的主人公,要靠自己努力。

  迪伦放弃荒野终点的安逸、平静的生活。她一个人踏入满是魔鬼的荒野,在没有崔斯坦保护下一个人战斗,她胜利了。她坚定的意志和改变陈规的决心让她活了下来。

  创新很可能意味着打破一套运行很久的旧规,惯性不止存在于物理方面,人的心理也是有的。所以要抛弃旧的,接受新的,必定坚持,因为让人们消除心理的惯性需要时间。

  崔斯坦也许从没想过他可以像正常人,像他摆渡的那些灵魂生前那样活着。是迪伦最终让他冒险一试,结果是人们的乐见其成。

  故事结束在迪伦被救生员放在担架上看到崔斯坦,他们彼此微笑,崔斯坦说:“我在这里。”

  故事虽然结束,但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欢笑悲苦,他们将共同面对。

摆渡人读后感6

  这本书讲述了迪伦和崔斯坦的爱情故事。

  迪伦是本是出生在一个完美的家庭,可在她五岁那年,她父亲离开了她。她的母亲是一个焦虑且读不懂她内心的人,在学校经常被嘲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了她爸爸的联系方式,决定去看望父亲。在看望父亲的途中,迪伦一直在想象跟爸爸见面的样子,既高兴又紧张。

  可是在去前往见父亲的火车上发生了事故,她自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走出了车厢,遇见了她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

  她对崔斯坦的感情从陌生、好奇、厌烦,到理解和接纳,甚至最后爱上了他。在灵魂摆渡的路上,他们俩经历了各种磨难:被恶魔追击、跌入湖中、被寒冷侵袭等。在经过一系列磨难后,迪伦发现崔斯坦竟如此爱自己,为了她甘愿身体被摧残。在和崔斯坦一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穿越了荒原到达一个所谓没有痛苦没有死亡的天堂时,才发现自己离不开崔斯坦。所谓完美的天堂在迪伦心里就是一间空虚的房子,她要的是和崔斯坦在一起。在询问天堂的人后,不顾危险毅然决然的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又面临比之前跟凶残的磨难。在最后,他们回到了人间俩个人都重新回到了人间,获得了新生。

  我很佩服迪伦的勇气,她本可以在天堂等着她家人的到来然后安逸的过完一生,然而她偏不。她敢于挑战前人未走之路,尽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为了崔斯坦,她不再惧怕恶魔,不怕自己溺水;为了崔斯坦,她不怕路程艰辛,不怕道路险峻。在灵魂与崔斯坦之间,她选择了前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迪伦只是崔斯坦摆渡的千万灵魂中的一个,而对于迪伦来说,崔斯坦是她的唯一。

  这本书,它不光讲述了迪伦与崔斯坦的爱情故事,同时,它也隐喻了众多的道理。

  在荒原,地形跟天气是由我们自己决定,当心情愉悦时,荒原就会晴空万里,心情苦闷时,荒原就会乌云密布,心情愤怒时,荒原就会狂风肆虐。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我们的世界是相同的,但在每个人眼里却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某种事物的感情,来认知这个世界的。

  在荒原,你越关注恶魔,越惧怕他们的时候,他们才给你带来伤害。这些恶魔会想方设法的吸引你的注意力,当你不小心被恶魔拖走时,你就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是当你不理会他们的时候,就算他们在你身旁盘旋,也对你造成不了任何伤害。在生活中,你越关注一些负面东西,它们就越影响你,有时候,看淡一切事物也是一种好事。

  在荒原,即使有摆渡人的帮助,但有些灵魂却依旧被拖走,这不怪摆渡人,而怪自己。在荒原,每个人都需要跨过崇山峻岭,才能到达分界线。无论灵魂怎么抱怨,摆渡人依旧会让他继续行走,如果天黑前没有到达安全屋那里,就会被恶魔拖走。有时候摆渡人可以背着你走,但不能把你传送过去,因为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摆渡人就像老师,他会帮助着你,指引着你努力向上,但不能代替你。人生中有些路是必须经历的,这段路是否走的顺利,取决于你有没有对你自己负责,只有正真意识到责任在自己身上,才可能走向成功。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摆渡人?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又会是你最终选择?如果生命重生,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摆渡人读后感7

  闲暇之余,走进书店,对书架上一本名为《摆渡人》的书有股莫名的眼缘,尤其封面上那段文字“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的将它从书架上取下,如获至宝,收人囊中。

  《摆渡人》是一本心灵治愈系小说,它媲美于《追风筝的人》。静谧的湖水,一叶小舟飘行,头顶是滚滚的乌云,金色的阳光从乌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阳光映衬着,闪着温暖的光芒,而阳光的尽头是乌黑翻滚的水波,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个封面似乎是一个人的心灵或者是主人公迪伦的灵魂深处,身处黑暗,却总有一片光明在牵引着她不断前行,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爱而生的倔强信念。

  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与母亲住在一起,但母女俩却总是无话可说,同学捉弄她,唯一的朋友也离她远去,这所有命运带给她的遭遇,让迪伦无比痛苦。他想念她的父亲,他决定大胆的去看他的父亲,然而在去路上,火车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当她在一阵突如其来的晕眩中逃出火车时,却发现自己是这辆火车上唯一的幸存者。而自己面前的是,竟是一片荒原。一个男孩在不远的山坡上蹲着,男孩将迪伦带离了现场,越来越远,但没有遇见除他两之外的任何人,迪伦意识到,碰见男孩绝不是偶然,男孩似乎是故意在那里等着她的出现。他是她灵魂的摆渡人,从他们相遇的那刻起,她和他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他们都是彼此灵魂的救赎者,或者都因为彼此而自己救赎了自己,就像书中所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只言片语讲不完这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我能表达的也仅仅是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真实感受,初读之下,感觉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心灵的成长史。在生命的长河里,会碰到许多我们猝不及防意想不到的时刻,我们起初会拒绝,会逃脱,但最终便接受了这些东西,也许那些时刻是你命运中灵魂的摆渡人在向你警示,在向你告诉一些未知的事,不要轻易地就去对这些视而不见,或许你命运中

  的良机就会就此错失。

  前不久和省水利厅工作的同学电话寒暄,简直不可思议,他在说他辞职了,我很诧异,因为在我们很多不出众的同学中,他算是比较出众的,属于“明星级”的同学,我问他为什么辞职,他说他博士毕业了而且学的法律,不适应机关上班的节奏,准备改行律师。虽然对他的选择我有点惋惜,但为他的选择在内心给他点赞。也许正如那句话,人各有志,我们每个人面临的选择很多,并不全是命中注定,包括我们爱情、家庭和工作,怎么样的选择将会出现怎么样的人生。

  看完这本书后,联想到我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我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五年来问心无愧的坚守自己热爱的岗位,从“因为爱情”到“初为人父”。我经常和爱人谈起,我们的生活不追求大富大贵,能有份受人尊敬的职业,能过上普通的体面的生活就够了。每个人都是沧海一栗,在工作中立足好本分工作,坚守岗位;生活中发挥好自己该有的角色,成为自己命运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8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花了三天三夜终于读完了从同事哪里借来的《摆渡人》一书。这本书描写的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战争的牺牲品乔纳斯,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他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也许,他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束光,是你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他幻化成你喜欢或者敬重的样子带你击退恶魔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书中的女孩迪伦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亲女孩儿,曾担心早饭的好坏,恐惧同学的嘲笑,尤其是选择是否带上泰迪熊上火车时,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惧。此时,她的内心是一片纯净的荒原。然而在遇到火车的意外后,她成为了这场交通事故中唯一的罹难者。她的灵魂必须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才能抵达灵魂的栖息地。

  书中的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摆渡人,保护、引领过无数的灵魂穿过了荒原,来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当然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当下的命运安排。从年龄与经历来说,他是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人,见过了无数的灵魂引领,经历了无数次的恶魔攻击,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心如止水,只是机械地重复地穿过荒原。与其说他是一名摆渡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无可去处的孤独灵魂。他也已经完全麻木的习惯了宿命的安排。

  当书中的两位主角相遇时,迪伦的纯洁与淡定,给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斯坦在摆渡灵魂中的尽职尽责,以及善良与正义也让迪伦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依赖,以至于爱恋。最终,当崔斯坦把迪伦安全的送达灵魂的栖息地独自离开,又开始重复自己毫无意义的摆渡生涯时,迪伦却以一种无人尝试过的方式,以一种孤身一人战胜恐惧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踏出了寻找崔斯坦的冒险历程。

  因为职责,崔斯坦出色的完成了迪伦灵魂的摆渡人使命。因为爱,迪伦却成了崔斯坦重生的摆渡人。也许,每个人都需要的那个人,都会是自己的摆渡人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人渡人。”

  初读《摆渡人》,感觉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可是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心灵的成长史,她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的勇气。

摆渡人读后感9

  当直面生存,死亡与爱,你将如何开展一场灵魂的摆渡,一场渡人渡己的救赎?

  十五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生活可谓是一片狼藉:与母亲无话可说,时常被同学,老师嘲弄。在寻找生父的列车中突发交通事故,很不幸,他是唯一一位患难者。随即遇到了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一位十六岁少年。严格意义上讲,他从没真正拥有过生命,而他俊朗的容貌也全因迪伦那新的想象,正所谓“相由心生”。

  “保护每个灵魂,让他们安然无恙,似乎这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崔斯坦在护送成千上万个魂魄时,怀有着一腔热情,认真地保护着一个又一个灵魂,可崔斯坦逐渐意识到,这些灵魂他们无止境地说谎,欺骗,浪费上天赐予他们的生命,仅是为了一己私利,他们并不把这当作一种生命的馈赠,一次又一次突破人性的底线,人心的丑恶和愚昧也就成为了他们大多数身上的“共性”,而对于崔斯坦而言,一份伟大的责任也就变成了例行公事。而这个小女孩迪伦,也是万千灵魂中独特的一份子,唤醒了他灵魂深处的最后一次温情。

  迪伦天真的关注和衷心的慰藉,让崔斯坦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人性的温暖,因为有她,崔斯坦开始改变,变温柔,变感性,逐渐找回了原来的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救赎,一场精神的摆渡!

  迪伦被摆渡人护送的过程中数次被恶鬼包围,为了保护女孩脆弱的灵魂,崔斯坦一次次的把紧跟在迪伦身后的恶鬼拽回来,当女孩抵达安全屋,瘫倒在地上的那一刻,门前空空荡荡,窗外夜色如磐。显然,另一个人并没有突出重围!

  “我最后听见你在叫我,我想把那些讨厌的东西赶走,回到你身边,可他们太多了,不过听到你的声音,至少让我知道你安全了。在这个荒原之上,你,才是我的重中之重!”

  其实他总是与迪伦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没错,因为你需要我,因为爱。其实他又何尝不需要迪伦呢?迪伦是他想保一路平安,护一生周全的女孩儿啊,无数次迪伦将崔斯坦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拉回来,或许他们是彼此的摆渡人,生死一线的关头,他们都是彼此的精神支柱!而此时,爱,是这片荒原里唯一温暖的底色。它可以教人直面生与死,直面灵魂的存亡。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正所谓,向死而生,渡人渡己。灵魂,是自由的,是渴望向上的,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一样,至于这故乡究竟在哪里?确是一个永恒的迷。我们只好用寓言的方法来说,那是一个对于自己像天国一样完美的地方。而他们的故乡,不难看出,只是留在彼此身边,这,才是最美好的归宿。他们摆渡了对方,从遥远的一边渡河到另一岸,逃脱了心魔。而此书中的摆渡人,正是救赎的载体——彼此穿越人世在荒原相遇,你摆渡了我的灵魂,而我救赎了你的人性。 某种意义上,或许,你恰好也是你摆渡人的摆渡者!

  终有一天,你会遇到你的那个崔斯坦,那个迪伦,带你走过贪婪,凶残,欲望,帮你赎回一些内心深处曾经遗失的美好......

摆渡人读后感10

  前两天说过,要把读书的习惯重拾起来,灵魂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一本书治愈不了的,那就先从灵魂的书开始读起把。利用闲暇的时间,读完了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妥妥的行动派。

  和所有的小说一样,《摆渡人》也是从爱情入手,一句经典语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很好的诠释了这份爱情。除了爱情,还有摆渡主题,救赎主题,宿命论主题等,“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在命运的荒原上,迪伦和崔斯坦的相互扶持,在生死临界点的一次次选择,理性的情感的一次次碰撞,为了爱人的一次次勇敢地付出... .. 荒原如同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荒原上,期间有艰难险阻,有妖魔鬼怪,但是我们的心情美丽与否,决定荒原上的凶险程度,正印证了那句话:你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安全屋固然安全,但是并没有人要一直守在那里,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终点,有方向,需要一次次在路上,纵然前路凶险万分,但是正是这种惊心动魄,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当灵魂回家之后,为什么能够折返的传言一直都有,却大多数人却依然选择留在那里,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冒险去尝试,去改变,害怕那失败之后的魂飞魄散,但是只要心中有梦想,尝试了,成功了,便是值得。 在理性和情感一次次碰撞之后,迪伦和崔斯坦都选择了情感,他们成功了。因为相爱,他们互相成为对方灵魂的摆渡人,救赎了自己的爱人,玛丽苏式的爱情,玛丽苏式的结尾。

  只是结局似乎优点太圆满了。作者过唯心,太偏重于强调救赎的重要性,或者过分夸大了爱情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之相比,个人倒是更欣赏最近在追的《归去来》(一部披着反贪外衣的爱情剧)中宁鸣的态度“我享受就够了,有望无望并不重要,因为,一切深爱,其实都是自我完成!”努力了,也许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成果,付出了,有情人未必在一起。毕竟”七分靠打拼”还有“三分天注定“,认真去做,无问西东,最后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在一起,交给命运,付出了就不后悔。

  总体来说,《摆渡人》算得上一篇励志的鸡汤,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荒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环境或天涯海角,荒芜的往往是我们逐渐贫瘠的心灵和日趋干枯的灵魂,在荒原上,对于恶魔都知道,纯洁的灵魂才是一顿美味的饕鬄盛宴,而干枯的灵魂是味同嚼蜡。“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多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灵魂却越来越乏味?有多少人止步于自己内心的恐慌没有到达终点,有多少为达到一个终点后,止步于世俗的习惯和眼前的安逸,而没有勇气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不论这碗鸡汤有多少其他的口味,爱的或不爱的,但有点可以肯定,读完之后,会拷问自己,是否早也已习惯了这种无休止的重复,没有期待,没有梦想,不敢尝试改变,没有勇气回到那个“荒原”,去寻找真正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11

  《摆渡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迪伦是一名中学生,没有朋友,唯一的好朋友也因为父母离异转学了,所以她在学校上学就是煎熬。迪伦父母离异,她和母亲也总是拌嘴,在她的死乞白赖之下,母亲将她父亲的联系方式给她,并允许迪伦去见她。一个下雨天,落汤鸡迪伦逃学了,然后登上前往父亲住处的火车。在火车通过隧道时,发生了事故。

  迪伦醒来时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她爬出隧道,遇见了崔斯坦。崔斯坦带她走入荒原,迪伦遭遇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比如不会饥渴,遇见恶魔抓她,迪伦很快意识到自己死了,而崔斯坦是负责将她的灵魂摆渡到另一个世界的摆渡人。

  知道真相的迪伦没有像别的灵魂一样哭哭啼啼,反而关心崔斯坦。崔斯坦被这个特别的灵魂吸引住了,他暗自发誓要保她周全。

  崔斯坦对迪伦说:“那些活得太久的灵魂味道是苦的,跟他们比起来,你更加诱人,更加可口。”迪伦的处女之身象征着纯洁,而纯洁之物让魔鬼们疯狂,是魔鬼们的饕餮大餐,穿越荒原的旅程必定艰辛万苦。

  荒原的景观和崔斯坦的外貌都是迪伦的心理映射,天气的变化是迪伦心情的变化。白天恶魔行动受限,他们在白天拼命赶路,他们需要越过高山和沼泽前往荒原中唯一的安全地点——安全屋,在那里等待黎明的到来,之后再次启程。

  崔斯坦多次为保护迪伦受伤,迪伦不在乎自己反而关心崔斯坦。爱情悄悄发生了,他们在安全屋里依偎在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妙的夜晚。然而灵魂和摆渡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崔斯坦将迪伦骗到另一个世界,只有在那里她才是安全的。她安全了,而他要继续工作,继续摆渡别的灵魂,他们遭受分别和思念的煎熬。

  迪伦在另一个世界没有去找已故的亲人们,而是努力寻找回到崔斯坦身边的方法。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她了解了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于是她通过传送门回到了危机四伏的荒原。血红色的,有很多光球引导者灵魂,还有飞来飞去的魔鬼,这是荒原的真实景象,没有了自己的摆渡人,她能看到了这可怕的一切。不过她已经下定决心,即使魂飞魄散,也要找到崔斯坦。

  崔斯坦不是人,他是摆渡灵魂的光。这次换作迪伦摆渡崔斯坦了,由于迪伦的作用和爱情的魔力,崔斯坦发生了变化,他变得会受伤,外貌和名字也没有因为新的任务而改变。

  迪伦和崔斯坦一起回到出事故的列车上,迪伦钻回伤痕累累的肉体复活了,而崔斯坦也被迪伦成功摆渡到迪伦的世界,他们在一起了。

  小说到这里是不是应该写迪伦带着小帅哥见父母,一起上学呢?并没有,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令人无限遐想。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富于哲思,我已经好久没有读过这种拿起就不想放下,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小说了。

  “活了太久的灵魂味道是苦的”,小说中的这句话最触动我,经受过岁月摧残的人都会很赞同这个说法吧,然而我不希望人们的灵魂变苦。这部小说不乏这样的哲思。

  现实中的我们都会遇到自己的摆渡人,希望你能在灵魂未变苦前遇到。

  你读过《摆渡人》吗?欢迎交流你的感悟。

摆渡人读后感12

  我想,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人,一些事,他们也许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也许会给我们的人生画上一笔,虽小,却就在那里,不轻不重,却不可忽视。

  在一个阳光倾落的夏日午后,蝉鸣声从小区下方茂盛的树上传来,不甚清晰。我看着手机不断变幻的屏幕,忽然看到了“摆渡人”三个字,再一凝神看去,却又消失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但是这三个字我却记住了。他们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偶然看到的一本书。不过却没有翻开,只是惊鸿一瞥。那时,这本书的名字、封面都吸引了我。现在经过这一次,完全勾起了我心中的念想。于是,我托妈妈在网上帮我买下这本书。经历了4天的漫长等待,我终于等到了这本书。

  找寻我爱的书?也许这就是吧。

  又要来一次充实而丰盈的心灵旅行了。

  我满心欢喜又满含期待地翻开了这本书。我先看了看内容简介,一个简单的介绍,最后一句话却再次加深了我的期待:“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愤、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翻到正文内容,一排排字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好像有生命。接着我没有停歇地看完了这本书,已经好久没有这般酣畅淋漓了。这应该是今年迄今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书了。书中迪伦(女主)和崔斯坦(男主)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看到在中间他们分开时的那个场景我甚至落了泪。这是一个比较“玄幻”的小说吧,死亡后的故事,的确很吸引人。可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迪伦一起成长。他们一起走寻,一起逃脱恶魔的追杀,一起来到每一座安全屋,在这过程中,他们对彼此渐渐生出了情愫,但是现实迫使他们分开,很残忍。后来迪伦想要重新回到那片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但是她来到的.所谓的“家”那儿知道她的想法的每一个人都劝她算了吧,她没有放弃,她打破了所谓的“天道规则”,迪伦又来到了那片荒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上天被感动了?他们居然真的走到了一起,不可思议地一起来到了人世。最后的“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看的我心口的大石头落了地,也五味杂陈,感动又遗憾。遗憾的是看的我意犹未尽。这是不是所谓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迪伦正因为冲破了所谓的“规则”“不可能”,才争取了和崔斯坦在一起的机会。当迪伦知道自己可能会消失时却依然选择寻找崔斯坦,当崔斯坦知道他们这样做有极大的可能不会成功却依然选择和迪伦去那个世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真的很感动和震撼,也许这两个词已经说明不了我的感受,我的文字已不能说出千万分之一。

  毫无疑问,这本书已经对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影响可以在大事也可以在小事上表现。我以前是一个比较死板、墨守成规的人,但显然我现在已经开始学会创新,学会不再遵循那些死板的规矩,这让我体验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我开始勇敢追求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想法。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不是么?我很感激这本书的作者克莱尔,她创造了这本书,我很庆幸我看了这本书,而不是放任它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逐渐被湮灭。

  谢谢。谢谢克莱尔·麦克福尔,即使你听不到远在另一国家的我小小的感谢。谢谢迪伦和崔斯坦,即使你们不活在我的世界。不胜感激。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摆渡人》的感情。复杂而又至真至纯。

摆渡人读后感13

  我看过梁朝伟和金城武出演的灵魂摆渡,当时的心中没有波澜,甚至觉得这是一部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无厘头搞笑片。当时我对摆渡人的认知和理解,就是动画片里,那些帮你忘记痛苦和烦恼,让你抵达另一个世界的人。

  对于“摆渡人”,我有着刻板印象。他们应该是戴着斗笠,身着棕色茅草蓑衣,一根长长的竹竿随时能穿破平静的湖面。帽檐低低的,只露出半张面无表情的脸。缄默。冷静。撑一根竹竿,划出层层涟漪,拨开芦苇丛,刺过浓浓的大雾,直至将船上的人送至对岸。

  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不仅是打开了我对摆渡人的认知,也激起了心理的共鸣。

  《摆渡人》故事讲的是女孩在去与素未谋面的父亲的火车上发生了事故,从而遇见了自己的摆渡人,穿越荒原,最后却将摆渡人带回了自己的世界的神话故事。

  它是一部心灵成长史。迪伦是一个15岁的女孩,她的个性和别人与众不同:她内心敏感,敏感别人嘲讽的眼神;她内心摇摆,摇摆要不要带自己最爱的玩具上火车;她内心叛逆,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她只是一个有着孩子气的孩子。此时的她心里长满了荒草和沼泽,疯狂的怪想法,执意的独行,犹豫又恐惧。但是在和摆渡人相处中,她渐渐学会了勇敢面对,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摆渡人崔斯坦本来将工作看做有意义的事,后来在无尽的重复的工作中,他开始变的麻木和自私和贪婪,他将工作作为了他的首要目的,无论是用骗的还是强制他的委托人,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开篇他只是冷冷的,坐在草地上,等待着,那个人的到来。

  书名的摆渡人,并没有指向崔斯坦,尽管在书中他的职业就是一个摆渡人。如果说崔斯坦是帮助迪伦超脱死亡去到那个世界的摆渡人,那么迪伦是呼唤并催醒崔斯坦摆脱自己工作的机器的灵魂摆渡人。

  有些人觉得这是一部神话书,那些荒原,那些恶鬼,那个地方,是不存在的第二世界。而我只看到了一个出车祸的小女孩,在大脑浮现的求生的欲望,最后成功求生。因爱求生,因爱丰盛。

  对迪伦和无数孤苦无依的灵魂而言,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的暖阳,静谧湖水。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恰比生活,你哭泣,悲观地去面对事情,那事情永远不会好转;你欢笑,乐观地去面对事情,那么乌云会很快就敞开。同样的道理,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生活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你的人生。这些是我在迪伦身上看到的,“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也愿你的生活不论多坎坷,未来再迷茫,也请你一定不要放开你爱的人的手。

  书中有一句话,“你的身体是你心像的投射。这片荒原也是一样。”迪伦的心境是一片荒原,在缺少爱的荒原,寸草不生。我的心境是我的恐惧,恐惧如虎,血盆大口令人战栗。

  她带回了崔斯坦,但在我眼里,那个崔斯坦其实是她经过了对死亡勇敢的挣扎和对生命强烈渴望的自己而已。因为爱,荒原满是生机,因为爱,生命变得润泽。

摆渡人读后感14

  "保护每个灵魂,让他们平安无恙。"这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中崔斯坦说的一句话。正是这份职业感,使命感,让崔斯坦无论在怎样危急的时刻都保护着自己护送的灵魂到彼岸,然后目送那个灵魂消失,又重新开始下一个灵魂的护送。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相当一部分老师都是像崔斯坦那样的认真负责的护送每一个生命。在正道语文群里,群主李华平自费筹建十个群,招募部分无私奉献的老师,借助互联网让很多老师成长起来,他们就是"崔斯坦".我入群几年来,几乎每周都能在群里学到新的知识,了解当今教改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办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我来说正道语文群功不可没。特别是群里的开娴老师让我特别佩服,制作海报,联系名师讲座,还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守在群里传道解惑,正道群耗费了她很多宝贵时间,但她依然乐此不疲。

  我身边的工作伙伴也是一个个的"崔斯特",最难忘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里有很多民办教师,他们在学校里有繁重的教学任务,那时候几乎低段都是包班,家里还有繁重的田间任务,放下课本拿起锄头成了他们的常态生活,那个时候我们有农忙假,一放假老师们就投入到抢收抢种的辛苦工作中,学生忙完家里的活还会自发带着镰刀到老师家去割稻子,笑声顺着丰收的喜悦飘得很远,汗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红扑扑的脸蛋上还粘着些许稻草,丰收的田野总是那么让人陶醉。老师们农闲也要忙田间管理,但是他们没有因为繁重的农活就荒芜了学校的一亩三分地,他们辛勤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放学后还得去走家访……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家遭火灾,老师带着学生救火,捐助,让家长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可以说为了学生,老师真的做到了尽心尽责,但问心无愧,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敬重。今天的老师依然在教育这块清贫的土地上耕耘着,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支教老师用国学诗歌开启着学生的灵魂,护送着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灵魂的狭隘。每每在工作疲倦时,被当今社会教师的现状感到无奈时,我总会想起他们,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又让我重新昂扬的站在讲台上。

  老师是学生的摆渡人,父母也应该是孩子的摆渡人。在《向幸福出发》有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她叫李尚容,小小年龄的她在国学的染缸里浸泡很久,拿出来就是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很自豪她有一位优秀的摆渡人,成功的护送她到人生的另一个港口。

  子女也应该是父母的摆渡人,有一句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什么非要等到"不待"才养呢?其实只要你能养的时候就去养了,能尽孝心的时候就尽了,才不会留下人生的遗憾,至少少一些遗憾,因为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平安无恙。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摆渡人,所以做好本分,牢记崔斯特那句话:保护每个灵魂,让他们平安无恙。这样才能有一种使命感"我的存在是因为有你们的需要。"自己才会更加的尊重自己,强大自己,做好"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15

  6月8日读完《摆渡人》,6月9日开始在空间连载。说是连载不尽准确,我没有原封不动的把作品照搬过来,一本200多页的书,几十万字,我在短短的12篇日志里呈现出来的是我挑拣出来的脉络,其中的细节没有全部展开。

  我决定做个连载,一是因为我想重温这本书,二是应朋友的分享要求,三是想把这本我喜欢的书传播给更多喜欢它的人,四是想在喜欢它的人当中寻找到一些共鸣。

  喜欢它的原因之一觉得书中的女主角迪伦和自己那么多相似之处,我完全能够理解她的所思所想所做和她在各个环境里的表现。也能够理解她对崔斯坦产生的深刻感情。

  小说的前半段,迪伦遭遇火车事故后遇到崔斯坦,真相在她眼前一步步展开。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了这个事实之后,她没有崔斯坦想象中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怨天尤人,而是淡然的接受了这个命运。在之后的相处中,更让崔斯坦觉得她与众不同的是她会考虑他的感受,他的处境,让崔斯坦心中升起一定要保护迪伦的强烈愿望。

  小说前半段故事的起伏最高点出现在迪伦和崔斯坦身陷险境,遭遇恶魔猛烈袭击,崔斯坦为了保护迪伦,不惜献出自己给恶魔,被恶魔拖入地下深处险些丧命的绝境。这时的迪伦两夜一天中从惊恐,害怕,怀抱希望到失望,绝望再到惊喜,心理的各种变化描写得精细入微。

  再次见到崔斯坦,迪伦心里的激动难以言表。她感觉到崔斯坦在她心中的意义和位置那么重要。

  后面有个小片段我觉得崔斯坦好可爱:天黑下来,为了躲避恶魔的袭击他们只能待在安全屋里。迪伦换下脏衣服时,崔斯坦他走到房间的一端转身向外,玻璃的反射让他仍然可以在玻璃里看到迪伦,即使他偷看了迪伦也不会知道。他仍然闭上眼睛数了30下才睁开。这段里有迪伦——一个少女的羞涩,也有崔斯坦——一个看似很年轻实际很老的灵魂对她的尊重。

  迪伦对崔斯坦的情意,崔斯坦看在眼里。他也喜欢,而且越来越喜欢迪伦。他不是小孩子,他考虑得更多,他身为摆渡人,他的职责是护送灵魂穿过这片荒原,她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灵魂一样,对于荒原只是个过客。而他则走不出去,他只能从荒原的此端到彼端循环往复的完成他的工作,他们注定走不到一起去。

  完成这次穿越的最后一段乘舟湖上本来是段坦途,因为迪伦得知很快就将与崔斯坦分别心情低落而天气大变,两人都跌落湖中,崔斯坦又救了迪伦一命。

  最后一夜,崔斯坦不忍面对迪伦的失望承诺一直陪着她,最终在交界线时他仍然无法通过让迪伦伤心不已。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就和崔斯坦护送的其他灵魂没有太大的两样,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因为某种法则必须分开,接受命运,就此结束。

  迪伦这样做了吗,她没有。她做了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重走一遍荒原路,在没有摆渡人保护的情况下,一路经历比来时还要凶险的境况,最终与崔斯坦重逢。

  这还不算,尽管崔斯坦担心他这么做会不会遭到天谴,在迪伦坚定的意志意愿下,两个人回到事故发生地,重回了人间。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在剧透。不写过程没法带出我的感受,再次回想这个过程我仍然心惊胆战,迪伦从一个害羞的不爱运动的讨厌爬山的女孩,到一个只身一人返还荒原,为了和心爱的人(应该是灵魂)在一起的无畏灵魂,我受到了震撼。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渡人》的读书笔记12-11

《摆渡人》读书笔记汇编15篇02-03

围城读后感03-07

《浮士德》读后感02-25

亡羊补牢读后感02-21

红岩读后感02-20

《干法》读后感02-20

《皮囊》读后感02-17

《诗经》读后感02-11

青鸟读后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