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10 16:42:1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

  寒假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进农村,关注民生”,是我此次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原因,我想这是改变学习方式,拓宽发展空间的机会,更能增进生存体验,主动走进农村,就会形成社会意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农村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唯有用汗水换来收获来总结我的实践之旅。

  在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在村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如为社区拔杂草,除牛皮癣,给农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为农村居民送茶水,进行有关于中国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农村家电小维修等等。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农村,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虽然只有7 天的.时间,但我也从中体验到这里面的劳累和辛苦,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这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对农村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走访村庄,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1、文化设施基础薄弱。由于各种原因,村级债务较重,没有村级积累,无力发展村级教育、文化及公益事业,乡风文明建设缺少载体,使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难以开展。

  3、脏乱差现象较普遍。在村里垃圾、粪便、污水随处可见,卫生条件较差。村级路网很差,筑路任务艰巨。多数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反差。

  根据这些问题,同学们积极讨论,并得出以下的想法以及建议:

  1、科学引导,带领村民创业。思想观念落后严重地阻碍了村民的创业意识,一要以村里种植、养殖大户为基础带动周围群众。二要鼓励村民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加快农村新情况、新经验、新技术、新知识的吸收消化,大胆创业,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2、加强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是,一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就整体而言,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科技、管理等专业知识,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在传统农业之外实现就业。这种状况对农民增收制约很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

  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使大家多了一份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经验和组织活动能力。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近日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它在我心里久久回荡,萌发了许多融入自我观点的意念及体会。我觉得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新农村,更应该是政治、文化、科技、卫生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是让农民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新农村,是使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使其医疗卫生、文化素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提高的新农村,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让农民去干,而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带头去干,去为农民服务。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2

  我区南依巴山,北靠秦岭,南北长101.2km,东西宽81.6km,最高海拔2136m,最低海拔216m,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地貌。境内群山叠嶂,沟壑纵横,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暴雨集中,88%为山区,坡面陡峭,岩土碎薄,河槽狭窄,是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住宅集镇化,集镇建设城市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农村集镇、农庄建设无统一规划、无技术设计、无防洪设施、无质量保证,致使集镇洪水、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现就农村集镇防洪的现状和对策作初步分析。

  一、当前农村集镇建设的现状和隐患

  (一)集镇的演变发展。我区集镇建设始于宋代,兴于明清。自15世纪以后外籍人口的大量流入,在入境途中且行且往,择水而居,沿江河有舟楫之便,傍沟壑有取水之利。据兴安府志载,至乾隆年间已是“深山邃谷,到处有人,寸土皆耕,尺水可灌。”在江河口岸形成了商贸交易的集散地,设立分号开办店铺,进入日用杂货,输出山货特产,沟通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宅建设蓬勃兴起,从高山下河边,自丘陵迁平川,老集镇更新扩大,新集镇迅速兴起,集镇城镇化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集镇建设中的隐患

  1、选址隐患。河水猛涨猛落是山区河流的主要特点。然而,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的便利,集镇民舍大多沿江河溪沟而建。街道沿河呈“一”字型走向,临河多为半边街或吊角楼,洪水直接威胁到集镇的.安全。多年来,大多沿河集镇往往兴于水利,败于水患,常陷入屡毁屡建的恶性循环之中。全区有33乡镇个依山傍水,87年以来先后有东镇等16个集镇相继遭受洪水袭击。

  2、建设隐患。目前,老集镇不断扩建,新集镇迅速发展。无统一规划,乱挖乱建,不考虑地质水文条件和抗震能力,无设计,甚至为了省钱,三凑六合,偷工减料,不考虑建筑结构和施工质量,各自为政,挤河占道,不考虑行洪泄洪要求。一遇到洪水,必然前功尽弃,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弥补的损失。

  3、环境隐患。我区多数集镇修建在植被覆盖率较差的环境之中。为了扩大集镇规模,开山削坡,破坏植被和山体的稳定,违背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规律。

  二、当前农村集镇建设与防洪的思考和对策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集镇与防洪保安的关系

  当前,集镇城镇化建设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集镇建设与防洪保安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方面集镇建设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防洪保安性命攸关。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认识是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地理环境,认识洪水规律,才能更科学地引导集镇建设,更好地为人民谋福祉。客观地讲,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可以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集镇建设中,充分考虑行洪泄洪的要求。从汉滨区历年遭受洪灾的情况看,凡水毁严重或房屋倒塌死人的,都是由于挤占河道或不按地质要求选点建设引起的。

  (二)、当前农村集镇建设的思考

  1、明确一个目标。立足长远,防洪保安。只有确保集镇人员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集镇人民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树立两种观念。一是法制观念。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可能发生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区域,必须在建设规划中采取相应的防洪保安措施;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集镇建设与保护生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保证自然资源为人类永续利用的前提。因此,在集镇建设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兴水利,避水害,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落实三项措施。一是避灾措施。在思想认识上要正确处理避灾防灾与建设治理的关系,坚持避、治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有效地推动生态化集镇建设。二是治理措施。集镇防洪保安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走生态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路子。要根据集镇实际,精心设计,分步实施。凡集镇靠坡建设改变了坡体稳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诱发山体滑塌,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支撑坡体,恢复植被,还草还林,减弱灾害损失;同时在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河床演变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三是防御措施。集镇洪灾防御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制定防御方案尤为重要。对位于洪水影响范围内的集镇,一要根据当地的河流特征和水文条件,建立健全雨量观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制定和完善防洪预案;二要提高忧患意识。对于河道行洪区,严禁乱挖乱采和违章建筑。要加强河道管理,确保行洪畅通;三要在集镇建设中,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真正把农村集镇建设成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防洪保安、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集镇。

  (三)、当前集镇建设中防洪工作对策

  1、开展集镇分布和地质灾害普查。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山洪灾害易发区集镇、村庄进行深入普查。对居住在易滑坡地段的村庄、农户应依法采取搬迁措施,对易受泥石流危害和洪水侵扰的集镇,要加强监测,并依据地质、水文资料采取工程

  防护措施。

  2、编制集镇建设规划。要从长远考虑,从防洪保安着想,对区域内集镇、村庄进行实地踏勘、科学选点、合理布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集镇建设规划。把集镇防洪保安工程措施作为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健全集镇防洪保安体系。

  3、做好集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坚持防治结合。在健全和加强监测预警预报的同时,要结合实际,不断加大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力度,把工程治理作为防洪保安的长远措施;二是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集镇建设中,水利部门要依据水文地质资料,做好河道、堤防、坡面工程治理方案;建设部门要做好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队伍规范管理工作;所在乡镇要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集镇建设管理,执行建设标准,取缔违法、违规建筑,确保集镇建设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集镇远离洪灾、长治久安。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3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情况。本次调查选取了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的XX县界头镇桥头村大地村民小组、界头村黄家窝村民小组为调查对象,其中,桥头村大地村民小组共有57户居民,264人,劳动力138人,有水田300亩左右,农作物种植以烤烟、水稻、油菜为主;每家都有外出到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的人,占了总人口的40%左右;年收入4-5万元的占80%,4万元以下的占20%,其中最多的可达10万元(有2-3户),最低的3万元,经济发展状况可代表界头的中等水平,农户普遍重视子女教育。例如,王某,家庭人员共6人(初中以上1人,初中2人,初中以下2人,幼儿1人),劳动力4人,读书1人;共有水田9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油菜;养猪出栏4头,鸡30只;每年外出打工 4个月,主要从事泥工,每天收入100元,条件成熟时还是想外出务工;目前也想租别人的田地发展种植业,但附近无人出租。李某,家庭人员共6人,其中在外工作1人,劳动力4人(初中以上2人);有水田5亩,长期租种2.5亩,种烟季节租1.5亩,山地1亩种树,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油菜;养猪出栏1头,鸡10余只;每年收入4-5万元,目前想租田但是租不到。去年夫妻两人外出广东10个月从事电线加工工作,纯收入3万元,因妻子分娩回家。王某,家庭成员6人,初中以上文化2人,劳动力3人,有田地14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烤烟,目前种烤烟的田已租给其他人(地租0.3万元),年收入2万元左右,两人外出打工年纯收入5万,田地已出租一半,自种一半;养猪19头,鸡30多只。

  黄家窝村民小组共有25户,110人,劳动力75人,田地200亩,农作物种植以烤烟、水稻、油菜为主,外出打工50多人,年收入3-4万元;按户来计算年收入10万以上的有两户,4-5万的有15户,4万以下的有3-4户。例如,黄某,家庭成员4人,劳动力2人,有田地5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烤烟,目前种烤烟的田已租给其他人(地租0.3万元),年总收入4万多元左右,两人外出打工主从事建筑和餐饮,田地有流转的意向,但无人接手。该户认为在目前种田只能保证家庭的粮油需要,无法创造更多的现金收入;出租田地每亩可收入700元左右,租田来种每亩需500-600元,也想将土地流转来自己种,但由于对市场不了解不撑握,不敢尝试。

  (二)劳动力结构。两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4人,共有劳动力213人,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0岁以上占60%左右,30岁以下的占40%左右;男性劳动力占54%左右,女性劳动力占46%左右;初中以上的占37%左右,初中以下的占63%左右。

  (三)外出务工情况。两个村民小组共有155人外出打工,其中长期在外打工的有占66人,占43%左右,季节性外出打工的89人,占57%左右;长期外出务工主要是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从事电器生产、鞋类生产和在县内和XX市内从事建筑、餐饮、其他服务业;季节性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县内和XX市内从事建筑、伐木、运输等行业;长期在外务工人员收入可达每年4万元左右,季节性外出务工收入可达每年3万元左右,最高的务工收入可达每年10万元左右。

  二、劳动力现状特点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两个村民小组劳动力及劳动力务工情况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在逐年增多。两个村民小组外出务工人员有155人,占总人口的41.4%,占劳动力总数的72.8%,较前几年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20个和30个百分点。

  二是外出务工地点有明显变化。在前几年外出务工绝大部分还局限于县内和周边的一地区,外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务工的很少,从本次调研来看,仅桥头村大地村民小组就有共有50多人外出到长三角、珠三角打工,占了总人口的40%左右。

  三是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家庭现金的主要来源。当前农业虽然在向前发展,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农民从事种养业所获得的收入还是不高,以界头为例,一亩田一年可以种两季,收入3-4千元,扣除生产成本纯收入仅有1千元左右,单纯靠种养业收入来维持一个家庭的运转是非常困难的。从两个村民小组外出务工收入来看,最高收入已达10万元,最低的也达3万多,平均可达4万左右,这些现金收入入用于维持一户农村家庭一年的运转从目前生活水平来看是绰绰有余了。

  四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

  五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县内和周边一些地区,随着腾冲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有增加趋势。

  六是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七是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3%,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八是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单位从事管理或技术工种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蓄了一定资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创办经济实体,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三、存在问题

  (一)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我县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尚未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

  (二)转移就业没有形成可靠的保障。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等方面形成二元分化,对比鲜明。

  (三)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转移领域,就业难度增大。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转移数量和转移层次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由于农村受地域、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人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反正是打工,晚不如早,读了大学一样要自己找工作。因此40%左右初中毕业生就大规模外出务工,他们文化素质和技能普遍低。我县约有90%以上的务工人员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体力和简单的手工劳动。当前,劳动力市场正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难度增大。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和措施。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面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压力。三是面临其它地区民工的竞争压力。

  (五)劳动力培训实效性不强,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我县只有社保局、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和扶贫办的专项扶贫培训资金,负责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受条件和各方面因素制约,培训很单一,尤其是缺少时间短、见效快的实用型务工岗位技能培训,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培训设施、培训手段等落后造成务工人员技能较差,制约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六)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较混乱,非法职介现象严重。现乡镇虽然成立了劳动服务站,但存在着有机构人员少(或无专职人员)、经费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外开拓劳务基地、搜集用工信息和维权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大,上下内外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不健全,由此而出现了劳动力转移信息不畅、工作脱节、有组织劳务输出比例低的局面,影响了农村外出劳务收入的提高、权益的维护和输出的稳定性。

  (七)劳动力转移人员相关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就业环境较差。因有些外出务工人员法制观念不强,不主动或不坚决要求签订用工合同;有些个体老板、私企不遵纪守法,不愿意甚至强烈拒绝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劳务人员在医疗保障、劳动保护、工伤和失业保险等福利待遇方面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有部分村寨形成了季节性或长期性的空巢村;二是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了田地撂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四、下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一是要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农村劳动力不要盲目地挤大学这张门,要认识职业技能教育也是一条很好的谋生之路。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乡镇、学校培训机构的协调,逐步构建起覆盖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农村劳动力等各类城乡劳动力的培训格局。三是要以征地农转非人员、农村劳动力中的青壮年农民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培训专业与当地和外地用工信息的相互吻合,依托区域特色产业,选择与当地经济密切结合,就业前景好的岗位,开展转岗就业培训。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五是特别要重视加强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和对农村创业人员的培训。

  (二)推动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推进农村创业,解决劳动力外流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农业已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民要从农业生产中获取收入单纯依靠单打独斗的个体行为是已经行不通,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从政府层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推动土地合理流转,二是鼓励农民自我创业,并解决农民创业初始成本多,创业门槛过高的困难,三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市场信息、技术规范等,为创业者提供产业改革、发展、结构调整、资金投向、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创业者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健康发展。

  (三)筑巢引凤,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从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努力拓展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有一定资金基础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如项目建设的支持、用地、贷款等等。

  (四)搞好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4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有初中班6个,高中班12个,我们的生源基本来自北安市各乡镇中小学。我们利用近二周时间对我校和我校生源地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采用问卷试抽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别对小学5--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我校高一——高三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年龄段为11-19周岁。通过抽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

  一、“留守孩子”现状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在我们农村学校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作“留守孩子”的学生。农村学校留守孩子的比例较高,有的中小学达40%~50%。生活费用每月由父母直接打入孩子持有的银行卡中,月均300—500元。80%左右的孩子只能每年春节和父母相处一周或10天。孩子经济自主开支,较为封闭自私、不易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亲情缺失所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80﹪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10﹪达到冷漠程度。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关我什么事?!”或“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留守孩子群中,由于常年脱离父母的监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偏颇得不到及时矫正,于是一部份留守孩子滋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一些正常的行为举止发生了扭曲,诸如酗酒、抽烟、早恋、泡网吧等。

  二、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现象现状调查

  调查的学校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为数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自卑(大约有10﹪学生有自卑感)。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②孤僻(大约有2﹪学生有孤僻症)。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③怯懦(大约有8﹪学生比较怯懦)。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④神经质倾向(大约有4.5﹪学生比较神经质)。主要表现为易紧张、好激动、敏感多疑、容易沮丧。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经济稍好的家庭大都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就读,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占到本地当年招生总数的20%--45%。可见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留在本地就读的学生由此易产生自卑感和颓废感。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1.主观上认同和维护社会公德,但主动性不够,并且在基本公德素养上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淡薄的`倾向。《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当前社会提倡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有70%的学生表示能够遵守,3 0%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做到,说明广大中小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关于“在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弱病残乘客让座”及“是否愿意帮助贫困学生”方面,86.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但在实际中做的较少。“随手不丢垃圾,有75%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到,25%的学生表示基本不能做到。但是实际行为与道德观念还是略有偏差。调查显示80%的中小学生愿意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另外,中小学生的家庭参与意识较强,有60%的孩子对家庭中的事能主动参与并发表意见,有45%的孩子希望与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父母沟通。然而,有15%的中小学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但家长不让做,只让孩子回家后做作业。有23%的中小学生想参与家庭中的事并发表意见,但父母反对。这说明许多父母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较大,习惯用专制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孩子与自己“平起平坐”,或者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这样便影响了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行为实践,长此以往,必将削弱中小学生家庭美德的养成。

  2.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态度的务实性、理性,但有时自我意识膨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生理想。在回答“你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时,45%的青少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有35%的青少年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或是“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在问到“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时,34%的青少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10%的青少年选择“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而选择“机遇”、“人际关系”、“有个好父母”的分别占8%、6%、2%。但问到“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时,15.7%的青少年回答要当明星,l0%的青少年回答要当官。在回答“当国家或集体需要你做出贡献或牺牲时,你采取何种态度”时,“勇于牺牲,敢于奉献”的占16.7%,“在不损害个人的前提下奉献”的占32.4%;在回答“你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吗”时,90%的青少年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由于青少年道德规范不够健全,对道德行为的监督还不够严格。在“看到别人作弊,你的想法是什么”的选择中有近60%的学生做出了“自己不作弊要吃亏”的回答,有7%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有机会也会作弊”;“高考要求学生签诚信承诺,你认为有用吗”,选择“作用不大”和“无济于事”的占50%。

  3.接受公平竞争。注意团结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少年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85%的青少年愿意接受公平竞争,不赞成“竞争可以不择手段”;有98.6%的青少年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表示“赞成,很有道理,应该提倡和发扬”;但也有1.4%的同学认为道理不错,但不切实际,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说明还有部分农村青少年比较自闭,对团队的活动没有信心,不甚积极。

  4.社会评价和交往方面表现出农村青少年质朴的人际交往观。对自己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农村青少年态度是坦然的。如“你对自己是一个农村学生自卑吗”,有98.4%的学生选择了否定答案;“你对自己农村生活状况满意吗”,有76%的同学回答“满意”。对自己的诚信度回答,有近85%的学生回答“非常好”或“比较好”,只有15%对自己的评价较差。“同学向你请教时,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中选择“详细讲解”的占60%,“简单说明”的占40%。

  四、课题调研组对德育调查现状建议和看法

  1、加强学校德育专干队伍业务技能的提高培训。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制定详细计划,分期分批举办德育专干培训班。

  2、大兴学校德育研讨之风,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子,精心设计德育精品工程。建议制定常规化的学校德育研讨制度、全区研讨制度。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开放校园德育精品工程。

  3、整顿和建设好学生心理咨询室,配足配齐心理咨询专任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要提早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学校多开展一些德育活动,将德育时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育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

  5、利用各种法定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

  6、更多的关爱留守孩子,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列入团队常规工作。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5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最南部,全市总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森林和山地占总面积的85%,耕地占总面积的7%,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厘田,半分道路和家园”的山区市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天气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威胁十分严重,因此,健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近年来农村气象灾害监测及预报预警服务情况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一直是集安市气象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集安市气象局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气象方面的研究,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意识和防御气象灾害知识宣传,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的工作。

  1、覆盖全市的气象灾害监测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

  20xx年以来,集安局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建设安装了3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形成了覆盖全市及广大农村的自动监测网络平台,实现了气象灾害信息监测自动化,为严密监视及收集暴雨、低温冷害、寒潮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等信息提供了可能,也为农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为保证区域气象站监测到的实时气象灾害信息及时传递给各级领导、社会公众和广大农村地区,最大限度的扩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覆盖面,为防灾减灾工作赢得宝贵时间,我局针对监测及时,发布不畅的问题,20xx年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在防汛办、森防办、交通、水库、电力、学校、医院、及全市11个乡镇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电子显示接收屏和手机短信传播网络,成功搭建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解决了乡镇一级气象灾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保证了气象灾害发布信息出口的畅通。

  2、完成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

  为做好我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20xx年我局编写了《集安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xx-2020),集安市政府以集政文〔20xx〕6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集安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战略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建设和保障措施等。《规划》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将组织实施的六项气象灾害防御工程,重点加强城市、农村等地区以及农业、林业、交通等高影响行业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集安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3、着力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为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提升集安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我局积极协调集安市政府,印发了《集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集政办发〔20xx〕44号)文件,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为组长、民政、水利、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覆盖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气象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完善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等问题,为集安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1、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目前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多种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初具雏形,特别是随着气象手机短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气象灾害信息的发布问题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也局限于乡镇一级,大部分村屯仍然无法覆盖,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将气象信息及时的传递到广大农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手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农民,甚至相当多的村、组都没有电脑,更谈不上使用互联网,农村网络信息化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再就是农民对防灾减灾意识不足,遇到灾害时,也只是望天兴叹。

  3、财政投入不足,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缺乏。近年来,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在农村地区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制定的规划及预案落实程度不高。

  三、对策和建议

  1.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气象工作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气象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作用。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将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在乡镇布设小型天气雷达,提高预报确率;二要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要加大乡镇气象联络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这部分人员要主动承担传播天气预警预报信息、维护加密气象站日常管理、收集气象与农经信息、气象灾害上报和气象知识普及等工作。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要不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报刊、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到受影响的农民手上。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农村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象知识,及时获取气象各类信息。

  2.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要加强与广电部门合作,利用农村电视普及率提高以及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时间和次数,调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尤其是农忙季节要满足农民收工后看天气预报的需要。要与电信部门合作,针对农民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的特点,积极推进手机短信订制服务,及时将突发性气象灾害警报发送到农村、发送到乡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及本地人员,由他们迅速传播,指导农民防灾减灾。要使农村“大喇叭”响起来,乡村大喇叭实际上是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农村信息发布渠道。除了气象信息以外,还可以发布其它对农业农村有用的信息,要充分发挥“大喇叭”在防灾减灾和气象信息发布上的作用。

  3.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一要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的预报;二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和农民防灾、抗灾、减灾意识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6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xx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xx年,xx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xx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xx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xx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xx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xx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xx推进较慢。截止20xx年底,xx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xx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xx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xx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政府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xx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xx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xx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xx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xx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xx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xx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xx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xx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xx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xx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

  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7

  摘要:新时期的农村教育面临着大的社会转型以及自身内部诸多生存困境。这就需要深入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寻求农村教育更好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教育生存困境出路

  一、新时期农村教育的生存困境

  (一)宏观领域:大的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由于城乡分割政策,形成了硬性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城乡流动)和软性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差距、教育差距)的格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基础在悄然发生改变。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趋势加强,大批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大多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尚幼的孩童,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正在逐步走向“解体”,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农村教育面临着重大的转变与挑战。

  (二)微观领域:农村教育自身内部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1、农村教师的流失问题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每学年可能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部分优秀教师的流动和流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以及生存发展空间对教师缺乏吸引力,造成了众多优秀教师在使尽“浑身解数”创造一切可能条件流向城市,由此导致了农村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失和匮乏。

  2、教师对农村教育情感投入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其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农村教师的生活质量提升相对较慢,加之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尊重,由此,他们内心一直处于矛盾的边缘,面临着外界的物质诱惑与内心情感坚守之间的两难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从事教育的积极性与热情。

  二、新时期农村教育的出路

  深入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梦想着实现教育公平、建立一个和谐的新农村,这需要一大批有志扎根于农村又能成功胜任教学的农村教师,这些普通的乡村教师是担负着中国农村教育重任的“脊梁”。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手段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培训

  通过培训,可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它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师并不是不适应、不合格才需要培训,而是教师要学习、要成长、要发展才需要培训”;通过培训,要触动教师的思想,力争实现有“思”的教师培训,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

  2、外来支援

  可以通过“城乡教师结对”“农村教师特设岗位”等形式作为“新鲜血液”注入到农村教师队伍中,以提高其整体专业水平。

  3、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不置可否,受物质环境的诱惑,有许多农村教师会因为待遇、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献身农村教育的热情大打折扣。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以有效遏制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问题,加强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献身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8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xx年,__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__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__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__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__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对农业、农村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__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__推进较慢。截止20xx年底,__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xx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__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xx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__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__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__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

  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__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__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9

  加大农村农业投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问题,明确提出要把对“三农”的投入作为今年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广大农村的公益性事业仍然十分薄弱,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如何开展?带着这个问题,我局组成调查组,深入到旧县镇村,从资金筹集、使用及管理方面对当前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当前农村公益性事业资金使用的现状

  农村的公益性事业一般是指涉及村民的公有公用和公共利益的事业,它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优抚、救灾救济和扶贫、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性事业主要采取向农民收取“三提五统”来保证运转。“三提五统”加上“两工”的使用及地方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的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

  税费改革后,上述各项资金及用工项目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制度。“一事一议”制度虽然在杜绝涉农乱收费上成效显著,但在开展正常的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上,暴露出可操作性低的突出问题。以旧县镇村为例,该村近三年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约为85.43万元,其中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筹资3次,筹集金额仅为3.9万元,只占资金总额的4.6%。由此可见,当前以农民为主体的筹资筹劳制度不能解决农村公益建设“贫血”的现状,而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才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农村公益性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投入机制缺乏,投入主体过于单一。目前来看,村级从各级政府部门获取的资金投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上级部门政策性投入和村级的项目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性投入主要以公路、渠道硬化、安全饮水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专项工作经费的形式进行下拔。而项目争取则是指村级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到相关部门争取到的资金。从村近三年的资金使用情况看,该村来自上级部门的政策性资金投入为58.78万元,占到资金总额的68.8%,向有关部门争取的资金为21.75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5.46%,上述两项资金合计占到资金总额的94.26%,这说明对村来说,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是该村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的绝对来源。农村公益性事业过度依赖国家投入,而集体、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仅宜昌晟泰公司捐赠1万元,村民自筹3.9万元)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承担资金融通功能的金融机构的缺席,共同造成了目前农村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的局面。

  (二)投入额度偏低,不能满足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需要。受现有财政体制的影响,县乡级财政仅够维持自身运转,反哺农村的能力较弱,拿不出更多资金支持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从我县财政投入看,年、年我县本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加了521万元、485万元,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年为5%,年为5.8%,财政支农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农民的资金只有30%。

  (三)覆盖面偏小,不能全面发展农村公益性事业。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制度基本涵盖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济、公共卫生、文化娱乐、农村义务教育等在内的农村公益事业。而税费改革后,由于受到农民收入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缺乏长远眼光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在资金投入方向上的引导,目前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都集中在修路、沟渠、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上,投入的资金为48.8万元,占到资金总额的80.6%,而对于农村公共卫生、文化广播等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则无能力去发展,导致农村卫生、农村文化事业基本停滞不前,农村公益事业质量呈逐年下降之势。如村近三年“一事一议”所议都是道路、渠道和安全饮水等项目,而农村卫生、文化建设项目为零。

  (四)资金难配套,村级筹资和偿债压力大。近几年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均要求县乡村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尽管要求配套的资金只占整个项目的小部分,但对于那些一无资源、二无积累的村级组织来说,仍然难以承受。以渠道硬化为例,村近三年共硬化渠道3700米,根据政策规定,上级对渠道硬化的补助标准为15元/米,而实际建设成本为30元/米(山区村由于受地形、运距等因素的影响,建设成本要高于这个标准,村建设成本即为35元/米),上级补助资金为5.55万元,村级资金缺口却达到7.4万元,比补助资金高出一倍有余。资金配套的任务沉重,使得村级望“项目”兴叹,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村级组织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性。

  (五)“一事一议”可操作性低,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现象。根据税费改革的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性事业项目所需资金,应当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居住分散、人员外出务工频繁、办公经费紧张的现状导致了“一事一议”成本高且成功率难以保证,同时,“一事一议”在开展中也存在“二难”问题:一是村民意愿难集中,普遍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二是议定事项难落实。对于议定事项的执行,主要依靠农村群众的自律和舆论压力,对于拒绝执行的村民,则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一事一议”的难于操作直接导致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资金匮乏,对一些亟需建设但又没有纳入到上级项目笼子的公益性事业,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如各村建于六七十年代的中小堰塘,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但由于无法纳入到小水库整修的范围,长期“带病运行”而得不到有效维护,既不能很好的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同时又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后期管理维护任务重,恢复性建设资金缺口大。目前国家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主要以新建为主,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没有纳入到项目范围,而是由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解决。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十分有限,只能用于开展诸如清扫、加固等日常性管理工作,对于如路基、渠道水毁、山体坍塌以及跨村的大型维护工程,个别村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特别是部分山区村,每年雨季山洪造成的基础设施水毁现象十分普遍,村级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大,恢复建设的资金压力沉重,仅年,村水毁道路、沟渠等公益设施所需恢复资金就达到3.6万元,由于资金缺乏,直到目前,仍有部分设施没有完全恢复。

  三、对加强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性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为此,只有尽快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使用机制,才能破解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城市公益事业政府办,农村公益事业农民办”的不合理局面,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积极参与、社会资本广泛注入的农村公益性事业筹资机制。二是要围绕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这一目标,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不断加大对农村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比重,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制度,努力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惠农资金。二是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机制,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时制定和出台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向农村流动。三是积极在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建设和管理使用中引入市场化和民营化,鼓励村级对现有公益设施和资源采取租赁、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置,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性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

  (三)创新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开辟建设资金来源的新途径。当前,在政府资金投入方面,突出的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与良好的财力预期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创新筹资机制,不断拓宽资金渠道。一是要善于运用金融等工具,通过开发、使用如地方债券、财政担保等形式的金融产品来缓解国家财力供给与建设资金需求在时间上的矛盾,借未来资金解燃眉之急,突破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中的资金瓶颈。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扶持发展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是在“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的基础上,适时出台新的政策,对农村近年因配套资金而新增的债务给予化解。

  (四)改革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指定由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制定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规划,并把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除扶贫资金以外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轻重缓急,每年解决一批乡村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以发挥更大的资金效益。二是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由原来主要支持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并重,促进农村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三是将各类农业补贴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前每亩农田可以获得农业补贴近150元,这部分资金对单个农户来说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将各类农业补贴资金集中起来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形式来投入使用,将可以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0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103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2个(县医院和中医院),卫生机构5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爱卫办、农卫办),民营专科医院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乡级卫生院和分院15所,个体医疗机构22家,厂矿学校医务室4个,村卫生室51个。在职卫生技术从业人员513人其中:执业医师184人,执业助理医师95人,注册护士163人,检验、药剂55人。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点176个(每个行政村、社区各设一个点),共配备了14名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176名村级卫生信息联络员。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卫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就发展方面来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卫生发展资金不足。XX年末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5125万元,其中县城占92.64%,农村只占7.36%。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短缺,大部分卫生院都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医疗用房破旧,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不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难以有效正常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和满足农村人群的一般医疗需求。

  二、是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实施,乡镇卫生院业务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呈现出医疗技术力量明显不足。据统计,乡(镇)卫生院,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30%,70%以上无专业学历。没有一所乡(镇)卫生院能开展阑尾炎手术,有的甚至不能开展最简单的清创缝合手术。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缺乏,高层次、高素质人员明显不足,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因而绝大部分卫生院存在以药养医问题。自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后,老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开岗位,如今临床医生严重缺乏,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卫生院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参加进修或接受再教育,使医务人员失去知识更新的机会,造成知识老化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专科,竞争能力不足。由于卫生院设备陈旧,技术力量业务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专科,为群众提供服务的项目手段不能明显优于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且乡村医生凭借其身居村民之中的“地利”条件和灵活、方便、人员少、消耗低、积极性高等特点,使卫生院竞争能力不足,形成“小病找村医,大病送医院”的.格局。

  四、是卫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问题。据调查,全县大部分卫生院院长都是从临床医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未接受管理知识培训,不熟悉管理工作,经营理念和办法缺乏,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管理机制滞后,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医疗服务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是“重医轻防”问题。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重医轻防”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不仅数量过少,而且质量低下,使得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本应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逐渐转为全面竞争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共卫生服务无法带来明显收益,故被逐渐弱化,导致乡镇卫生“重医轻防”现象愈演愈烈。

  作为“夹心层”的乡镇卫生院,在医疗领域,其便利性和服务价格不及村卫生室(所),在服务质量上又难以与城区医院匹敌,在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惠及乡镇卫生院的政策相继出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新农合”在报销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另外,“十二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这些政策仅仅只是“救活”乡镇卫生院,使他们能维持正常运转,没有在乡镇卫生院回归其本来定位上做出实质性贡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然行进在“重医轻防”的老路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1

  (一)建设资金不足、资金到位迟缓

  通达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畅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省州无配套资金,除砚山等部分县有少量配套资金外,多数县由于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工程设计的指标难以提高,通达工程中一些路段设计时采用了受限路段的指标,但是由于资金少,实施起来困难依然较大。通畅工程中原有路基较差的路段,由于处理路基费用较多,路面工程采用低限指标仍然有资金欠缺的问题。另外,资金到位较晚,20xx年实施的通畅工程资金还未到位,给工程进度带来较大影响,按预计的工期难以全面完成。

  (二)工程技术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由于20xx年突然增加通畅工程里程数,通畅工程量相当于20xx年的4.5倍,通达工程相当于20xx年的7.9倍,从设计到施工到编制竣工资料全靠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主要技术人员管理几个通达工程的'情况比较普遍,通畅工程建设指挥部人员少,进度或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技术人员少,各县在施工期间把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加之上一工程项目完工就接着管理下一个开工的工程项目,对工程资料的整理无暇顾及,导致部分工程完工后工程资料不完善而不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不能纳入公路养护管理的范筹。

  (三)对新型路面结构的施工管理缺乏经验

  20xx年,我州通畅工程大量采用了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路面,铺筑这种路面除丘北县有一定经验外,其他县没有施工经验,由于里程多、数量大,原来有一定铺筑经验的工人较少,从块体的预制到铺筑质量的控制都有一些困难。如部分项目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铺筑过程中平整度控制就比较困难,一些项目做了实验路段,但是由于管理者及工人都无经验,通过几次反复的施工,质量还是不理想,最终请了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才基本解决了问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混凝土预制块的预制速度远远跟不上路基调型和基层铺筑的速度,造成部分工序停工待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2

  根据省委、省关于农村现状调研的要求,按期完成了全市农村现状调研报告的编写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中心工作,以党指导,以“抓好两个农民工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村工作,认真做好农村基层织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现将报告如下。

  一、主要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区农村总数为37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35.5%,非农业人口占3327.2%,农村总数为357863人,其中农村基层织覆盖率98.1%,非农业人口占11.4%,非农业人口占10.5%,非农业人口占153.2%,非农业人口占284.3%,农村总数为75687人,其中农村总数为96553人,农村总数为40072人,非农业人口占285.2%,农村、村支委会主任、村民委员会委员和代表数为2681人,占总数的41.2%;非农业人口占2618.7%,农村织、村支委会主任、村支部、村委会委员占总数的76.5%。

  二)主要工作

  一)农村织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抓好两个农民工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按照区委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扎实开展农村织建设的'工作,现就我区农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区农村织是全国农村工作示范区,是全市农村工作示范区,全区农村总数为175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2.3%,非农业人口占52.2%,农民总数为248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7.3%,农民总数为11657人,农村总数为14586人,农村总数为15767人。我区农村党代表大会、农村党代表会、村民委员会和等大会以及联席会议,党代表大会共56次,参加人数达3573人。

  1、农村大会

  xx年,组织农村大会,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农村大会,主要是研讨农村的新路子,研究农村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探讨农村的新思路;二是组织农村大会,主要是研讨“农村大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通过大会,广大和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农村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

  2、农村织建设工作。

  按照区委、区统一部署,我们在认真学习农村方面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发展工作。通过发展,提高了教育培养能力,增强了的,加强了基层织的凝聚力;二是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发展工作的规范化;三是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3、农村工作。

  为了使农村织和队伍充满活力,发展工作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开展,xx年我们在农村中大力开展“织一个,村织一个,群众的事”活动。

  4、认真抓好发展工作。

  按照市委、市要求,今年我们对村的进行了一次发展的培训,使广大掌握了一般发展、发展和发展程序。同时,认真抓好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5、抓好教育管理。

  我们把加强教育管理,提高素质作为抓好抓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发展工作。今年,我们对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代表、代表、农民代表)的原则;二是严把质量关。我们把好发展入口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严格按发展计划,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保证发展的质量;三是重视对发展工作的管理。我们坚持把发展工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制度、有奖惩。

  6、抓好党费收缴工作。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3

局领导:

  我于10-12月,对我局农村邮政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汇报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解决农村“家庭模式”代办协储的问题

  现状:我局新增联网网点10个,其中7个为家庭模式,新增营业人员均为代办员的家人或亲戚。如新场镇新增设的营业员为代办员的女儿、梧凤乡(儿子)、土门乡(女婿)、吴场镇(侄儿)、南安乡(儿媳)、麻柳乡(爱人)、歇马乡(爱人)。

  解决问题的方案:1、要求代办员付新增设的营业员工资每月200元,奖金每月100元,奖金同净增余额挂钩考核。2、对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进行人事考察,合格后签订委代办协议,每月按市局政策发放代办业务酬金200元。3、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每月酬金400-500元,由县局统一考核制表发放。4、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由县局统一调配,在对各网点配置人员时确保不出现“家庭模式”代办协储,并且对这部份人员每半年调配一次,保证代办协储人员的轮岗。

  二、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问题

  现状:代办员交纳保证金过低,对邮政资金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如新场镇代办员交纳保证金1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青州、梧凤、土门、麻柳、歇马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3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这6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均低于周转金,实际上未起到担保的作用。另外吴场和南安的代办员交纳的保证金与占用储汇周转金同为5000元,两金额持平,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以上8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另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

  由于核定的周转资金较低,造成联网网点的结存现金超限情况较多。如吴场镇代办所,邮储余额已达到800万元,核定周转资金5000元,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联网网点的现金超限,还造成汇总支局的结存现金超限。

  解决方案:1、各联网网点的代办员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转为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然后由邮政储蓄管理员对该笔存款进行止付锁定,并签订存款作为担保资金的协议书。2、按止付锁定的存款金额核定该网点的周转资金,增大周转资金量。3、对此类网点配备铸铁保险柜、狼牙棒、应急报警器等设施,以尽最大努力确保网点结存现金的.安全。4、加强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后及时转存,并立即办理止付锁定,续签担保协议。

  好处:1、邮政增加余额,代办员增加利息收入。2、在不增加代办员负担的情况下,加大了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额度,达到了保证金高于周转金的效果。3、加大了周转资金,降低了网点现金超限的情况,或降低了网点上交现金的频次。

  不足之处:加大了周转资金,相应增加了资金风险。

  三、华头支局营业单人临柜的问题

  现状:华头支局代办协储营业员单人临柜,手工汇兑业务高额汇票无人复核。

  解决方案:1、将华头支局投递员黄洪的工种调整为营业员(兼邮件接收和报刊分拣),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马送邮件的工作,邮运投递费由每月200元降为100元。2、刘强和黄洪实行轮岗休息,标准为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由支局长代班,支局营业时基本做到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大额存取款双人同行。3、麻柳和歇马的代办员每日到支局领取报刊、邮件,随同办理储汇业务报账,县局每月支付邮运投递费各人100元。

  四、增加邮储余额定活比例的建议

  1、对在职职工每人设立一个客户经理号,揽存活期储蓄时,由营业员录入本人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系统,每月初由储蓄管理员在邮政储蓄统计系统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表”,该表“业绩”栏的数据为客户经理揽储的日平均余额,以此栏数据评选前10名通报表扬。对职工揽存活期储蓄不发酬金,但作为年终选先进的一项数据评比标准。为鼓励职工揽存活期,开展活期比重、卡均余额等项目的劳动竞赛,每季评选劳动竞赛前10名,对每人奖励100或200元。

  2、如果企业在年终时需要对活期大客户进行回访和奖励,可将潜在的每个活期大客户作为一个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年终时按业绩进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业绩”栏的数据可同定期余额同等奖励。

  3、聘请在职职工以外的人员担任社会协储员,揽存活期按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每月统计业绩,按万分之2.5至万分之4的标准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发卡量、启动卡消费的经营思路,加大营业发展绿卡业务的奖励政策措施,鼓励营业员多宣传、多发卡。加大代发工资奖励政策,对全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查式揽收,对可能的客户由县局组织专项营销。

  组建卡业务营销队伍,充分利用省内异地交易免手续费的优势,以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市场为中心主攻对象,开展“清店”、“洗摊”式的宣传揽存发卡活动。

  5、必须努力加强后台保障服务,确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对农村邮储业务宣传的建议

  1、对各支局和联网网点每季制作邮储宣传横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换季时将旧横幅换下后选适当位置作为外墙标语订在外墙上。标准:统一8米长的喷绘横幅,落款为**邮政支局(所)。

  费用预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制宣传单夹报投送、网点散发、代办员宣传业务时散发

  主要内容:邮政储蓄合法性的相关政策;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规模;邮政储蓄绿卡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免收手续费的优惠规定。

  每季集中发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发宣传单5000份。每次分三天将宣传单夹报投送。

  印刷标准:白纸黑字,标题或宣传语用红色搭配。

  费用预算:5000张8次0.06元/张=2400元

  3、外墙标语:

  各支局、所共刷15条外墙标语,每幅高3-4米、长6-7米,每幅平均约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刷字。

  费用预算:15条25m28元/m2=3000元

  4、于11月初订购单张年历画―――“邮政送福”

  纸张规格标准:长77厘米、宽53厘米、90克铜版纸

  费用预算:5000张0.42元/张=2100元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4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缘广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经济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4、村容村貌无完整规划,环境意识薄弱。村内发展没有远景规划,肆意发展,凭情而为。房屋横七竖八看起来很乱。村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有待提高,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5、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致富意识淡薄,据初步调查,全村村民至少一半以上未找到一条真正符合自身情况的致富道路,对自身致富没有长远规划和构想,并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在发展道路上只能依存现状,望富兴叹。有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也想在致富道路上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但是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差,致使想法和思路难以实现。

  六、建议对策

  1、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为就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内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争取上级各职能部门对村内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内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内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2、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主要是争取上级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村内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外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解决农民浇地难问题;三是解决夏季村内用电量不足的问题。

  3、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三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1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

  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8、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研究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就医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力度,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继续实施好巡回医疗制度,加大对卫生院对口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大力推广县、乡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轮流到边远贫困山区驻村坐诊制度,,具体可采取巡回医疗队、扶贫门诊、扶贫病房及“千名医生送医进村大行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通过扎实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工作,确保边远贫困山区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药品集中招(跟)标采购制度,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逐步加以解决。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医疗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广大农村患者。在财政或民间资本无法更多投入之前,农村医疗就摆脱不了“条件差,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条件改善不了”这个怪圈。财政或民间资本更多投入之后,医生好了,条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经济发展后反哺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实得以提高,才能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08-29

(优选)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08-29

农村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07-05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08-20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0-16

农村教师现状调研报告11-16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02-08

农村调研报告06-30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01-22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