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银行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银行调研报告1
为了摸清实情,找准问题,进一步探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举措、新途径、新办法,3月上旬,团市委调研组围绕中卫市第四小学“道德银行”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方面,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与学校班子成员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座谈等方式,对该项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背景及初衷
中卫市第四小学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完全小学,现有31个教学班20xx名学生,教师82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一些进入城市的农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信心,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等问题不断凸显,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中卫四小开展了“日行一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广大学生每天做好人、做好事,促进敦厚、善良、正直品德的形成。但是,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由于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出现了活动效果评价难的弊端,许多活动的开展只能依靠老师的监督和推进,与德育工作“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目标一直存在不小差距。鉴于此,中卫四小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有效的载体,启动实施了“道德银行”这一道德养成实践的新模式,有效强化道德养成教育的过程性管理。
二、做法及成效
xx年5月,中卫四小“道德银行”储蓄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正式启动。在目标上,鼓励学生奉献爱心,提升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运行上,仿照银行的形式,把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积分进行存储;在结果上,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道德储蓄行为,通过表扬、优先评选先进等引导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等美德的形成;在效果上,以新颖的'形式、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促进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自我管理和提升。
(一)运作模式
“道德银行”将利益激励机制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路径,通过量化和记录善行义举,通过做好事、做善事带来的自豪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道德理解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及道德认知能力。在学校少先大队建立“道德银行”总行,各中队成立分行,行长由大队长和中队长担任,学生是一个个“储户”。学校统一制作“道德银行”储蓄存折,样式与常见的银行存折相似,有户名、账号及存入、支出、结余等,做好事加相应分值,有违纪或不文明行为则扣减相应分值。每学期面向在校学生发放存折,记录学生在文明礼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各种表现。分行行长每月对学生的“道德储蓄”情况进行结算,学校在学期末收回每位学生的“道德银行”存折,结合积分情况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金、银、铜牌,评选出6家“道德银行先进分行”及“优秀行长”,并将其作为评选“美德少年”、“三好学生”、“四好少年”等的主要依据。
(二)管理措施
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实施机制。成立了校长牵头,所有行政人员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指定1名领导专门负责“道德银行”积分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各班级由“分行行长”(中队长)对“道德银行”积分工作进行管理,负责“道德银行”存折的发放、打分、归档等日常工作。每个班级平时利用班会、队会,及时公布存折积分情况,讨论、总结工作,解决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现的不足。学校、班级层层制定了“道德储蓄”考评细则,定期对“道德储蓄”大户进行表彰,有效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三)主要成效
一是找到了深化“日行一善”活动的有效载体。“道德银行”将无形的道德资本变成有形的道德资产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做好事的热情,有效解决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持续开展的机制不完善和动力不足问题,使“日行一善”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道德银行”实践活动形式活泼、内容新颖,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为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卫生干净了,乱扔垃圾的少了,为班级、为父母、为他人做好事的多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日常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三是调动了学生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道德银行”利于激发学生自发养成追求“良德”的习惯,因为新鲜而产生兴趣,通过学生自身喜欢的方式,努力赚取“道德币”争做“道德富翁”。相对于照本宣科、死板灌输书本、刻板推进道德修养的教条,无论是形式的生动性、内容的广泛性、还是学生参与热情,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1523名储户陆续加入,并以每年200名左右的速度发展新储户,累计存入好事10000多件,涌现了金、银、铜卡储户150名。如今,“道德银行”已经成为中卫四小的一张“道德名片”,成为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增强道德观念、弘扬文明风尚的有效途径。“储蓄卡”也成为孩子平时表现的“记录仪”,成为其成长的见证。
(四)深化提高
为切实提高“道德银行”实践活动的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持续推动广大学生积极人生态度、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养成,通过持续的实践善行来实现其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提高。一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制作更为精良的奖牌,组织仪式感更强“储蓄大户”颁奖仪式,采取更高层次的宣传褒奖方式,提升其在“美德少年”等评选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将小学的“道德存款”通过档案“跨行汇款”到中学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该项活动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形成德育工作有序、良性、长效开展的推动力量。二是增加评议内容。在每学期表彰、每月汇总积分的基础上,增加预警防范评议环节,对“存款快速流失”的储户进行个别约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学校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家庭、社区在孝老爱亲、遵守社会公德、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评议内容,以此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丰富活动形式。在“总行”、“分行”的基础上设立“支行”,减轻“行长”的工作压力,提升记录、评价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并在此基础上以高年级与低年级结对子的方式,采取班级互评增强团队荣誉感,引导更多的学生形成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启示与思考
别出心裁的“道德积分”,形式活泼的“储户表彰”,开辟了中卫四小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天地,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加深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
启示之一:转思路、促深化是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工作是抓学生的行为养成,如果仅仅依靠被动的检查和监督,通过外在的管理和约束,是很难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的的。“道德银行”德育实践活动通过转换思路,找到了深化和丰富“日行一善”活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将德育目标有效换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启示之二:接地气、提素质是德育工作的立足点。
传统的德育内容简单枯燥,缺乏时代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较少。“道德银行”主题实践活动突出接地气,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了学生便于参与的平台,找到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
启示之三:广参与、齐推进是德育工作的支撑点。
道德实践活动重在参与,贵在坚持。中卫四小的“道德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优化了活动开展的大环境,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评价增强了教育的合力,通过建立广泛参与、相互协调的德育大格局,共同支撑了德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启示之四:树典型、抓引领是德育工作的着力点。
“道德银行”的德育动态管理方式,使学生的周围每天都能产生新的“平民英雄”,时时起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使大家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基础,使德育工作由原来的机械系统转化为自我发展的生态系统。
银行调研报告2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实践单位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2)、学习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银行的储蓄业务,如活期存款、整存整取、定活两便等;银行的对公业务,如受理现金支票,签发银行汇票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如贷记卡的开户、销户、现金存取等;联行业务;贷款放款业务等。
3)、了解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科目设置与账户设置,记账方法的确定等。区别与比较银行会计科目账户与企业的异同。
4)、总结实践经过,并填写实践鉴定表,写实践报告。
二、实践内容:
1)、实践工作内容及规范:
此次实践的岗位是个人贷款中心的信贷人员,直接与前来贷款的客户面对面。概括起来,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1、信贷人员与客户面签: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资产状况等进行初步调查,审查确保贷款相应的申请、担保资料真实齐全后制作成文件。
2、将备齐的资料连同信贷人员的调查报告等初步资料上报到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由风险管理部门逐级上报进行审查审批。
3、抵押登记:获得批准的贷款申请即可通知申请人前来个贷中心领取抵押登记资料(抵押申请、贷款合同,政府贴息的贷款还应附上一份政府审批表)前往所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抵押登记。
4、放款:借款人交回《抵押证书》和抵押财产所有权证书后即可签订《贷款合同》和借据,获得所贷资金。
5、补录及贷后管理:资料完善和保存,对借款人的贷后信用、担保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确保贷款资产安全。
3)、调研分析:
银行通过承担信用风险来获取利润,对于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存贷利差的国内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它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信用风险是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从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其定义为“交易对手无法履约的风险”。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款人主观上故意不偿还贷款,造成恶意拖欠;二是借款人主观愿望良好,但客观上无能力归还贷款。
对此,信贷人员在接收贷款申请时,一方面应严格审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如果发现有不良信用记录,应进一步调查造成不良信用记录的原因,审批时应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对通过信用审核,或信用状况良好、主观还款愿望强烈的借款申请人,应重点审查其资产和收入状况的真实性,审慎评估抵押担保资产的价值,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调查。
银行的贷款管理工作是银行缩小风险以提升业务质量、提高银行盈利能力的重中之重。银行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的工作规范流程、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训来缩小信贷业务风险敞口。个贷中心的信贷人员更应克尽职守,秉承“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明、快、实、严地完成工作。其次,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同样重要。尤其个贷中心的信贷人员工作在前线,直接与客户打交道,这要求信贷人员不仅专业、高效,更要耐心、贴心。
银行调研报告3
汇丰银行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0月份全球新兴市场产出增长,创下7个月来最大增幅,同时企业预期也从前月的近纪录低位上升。而前一日摩根大通发布的调查报告似乎进一步佐证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摩根大通与Markit联合编制的10月份全球所有产业产出指数从9月份的53。6上升至55。5,比50的荣枯分水岭高出一段距离,这也是20xx年2月以来最高。全球经济在最后一季度稳步开局。各产业产出在10月加速,表明全球GDP有望在第四季度取得不错的表现。摩根大通一位主管DavidHensley表示。
摩根大通日前发布报告显示,10月份受新订单激增、工厂雇佣人数增加等因素推动,全球制造业活动以逾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10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份的51。8升至52。1,连续11个月高于50的景气荣枯分界线,达到20xx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最新公布的各国制造业数据也显示,全球制造业仍处于回暖之中,大部分地区制造业数据在荣枯线之上。数据供应商Markit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51。3,与初值持平,和预期保持一致,高于9月份的51。1,连续第四个月实现扩张。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森表示,欧元区制造业正在经历两年半来最强劲的增长时期,今年年初调查显示工业产品以2%至3%的年率下滑,而如今则出现年率2%至3%的扩张信号。
美国虽然10月上旬经历了联邦政府关门的冲击,但相关制造业指数受到的影响有限,美国制造业仍维持在荣枯线上运行趋势不变。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10月份制造业调查报告显示,美国10月份ISM制造业指数为56。4,高于预期的55。0。9月份,该指数升至56。2,当时创下20xx年4月以来新高。
而除了制造业,全球服务业同样处于逐步回暖的过程中。10月份汇丰新兴市场服务业和制造业综合指数从9月的50。7升至51。7。汇丰表示,调查追踪的18个新兴市场中,有15个产出扩张,其中中国、巴西和俄罗斯行业活动增长强劲。许多国家都显示出情况改善。汇丰驻纽约的新兴市场研究全球主管PabloGoldberg称,中国、美国和欧元区等新兴市场贸易伙伴前景转佳。
此次汇丰调查显示,10月份新兴市场的新业务以7个月来最快速度增长,带动就业4个月来首次上升。衡量企业预估的汇丰新兴市场未来产出指数亦反弹至7个月高位。
银行调研报告4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要确定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要明确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长期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发展步骤。近期要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竞争实力为重点;中期以慎重培育和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为重点;长期以发展高效中间业务为重点,逐步实现中间业务高效益、低风险的两大发展目标。
一、实现“两个转变”:转变经营观念和转变经营机制
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发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的需要,它有利于银行拓展竞争空间,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
要改革完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结合银行内部劳动组织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明确中间业务的主管职能部门,专司统一管理的职能。要制定出对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发展中间业务的指标考核体系,纳入经营状况评价、行长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范围。要明确客户经理发展中间业务的职责和任务。在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实行适度倾斜政策,加大绩效挂钩力度。
二、创造“两个条件”:培育市场需求和改进监管
市场条件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有需求才会产生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要培育中间业务消费市场,形成对商业银行新型产品的扩大和发展的利益驱动和刺激。通过资本融通、产权流动、企业重组、产业扩张、资产管理和金融财务顾问等诸多方面,促进形成对中间业务的广泛需求。这样,商业银行的融资类、咨询类、衍生金融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业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了允许商业银行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和部分保险业务,即商业银行本身带有准全能型银行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
(1)可以经营部分证券业务,,虽然只限于买卖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权、代理发行、兑付及承销政府债券,但可以为全面发展中间业务奠定基础。
(2)可以经营部分信托业务,虽然限于代理客户收付款项、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委托代理的业务,但可以拉动中间业务的发展。
(3)可以经营保险代理业务。
(4)可以经营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如财务顾问、项目融资、基金资产管理、资金结算与清算、代客理财、咨询服务等。因此,加快发展金融混业业务,抢占新型业务的市场高地,形成明显的中间业务品牌特色和经营优势,既有利于拓展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提高赢利水平,又能创造向全能型银行过渡的条件和基础。
要加强国内商业银行间的`行业自律和金融监管,避免无序竞争。从目前情况看,同业之间的不规范竞争是导致中间业务收费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同业合作,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借助银行同业公会,加强联系与沟通,提出规范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对拒绝、拖延缴纳手续费的客户或代理业务漫天要价的委托方要采取统一的抵制行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监管职能,要以新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为契机,既要本着前瞻性、审慎性的原则,以加快发展的眼光实施监管,制定必要的交易规则和定价体系,消除内耗,维护同业竞争的公平性。
三、开拓“两个市场”:传统中间业务市场和新型中间业务市场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以传统的代收代付为主的中间业务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形成了业务规模。要继续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业务品种,大力发展代理业务、结算业务、信用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和贴现业务,特别是接受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委托,代理客户办理指定的经济事务业务,具有发展空间大、操作简单、风险小、市场占有率高的特点,应该成为近期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从现有条件、风险程度及技术含量出发,代理业务完全可以全面发展。结算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工商银行的结算量占国有商业银行总量的60%。要进一步完善结算支付体系,逐步实现同城票据结算自动化、全国结算网络化。国际业务中的中间业务是重中之重,要发展外汇贷款承诺业务,增加信用卡附加功能,占领外卡收单市场,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要逐步开发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市场。由于我国目前的中间业务仍处在较低层次发展阶段,应逐步推进创新中间业务,慎重培养和发展一些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评估结算、投资银行业务等,并随着国家政策的松动,逐步进入交易性的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发展高层次、高收益,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中间业务。
四、加大“两个力度”:科技开发和人才开发
中间业务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步伐,加快金融业网络化建设步伐,加大金融业高科技投入,提高金融业信息化程度。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要走集约经营之路,科技应用开发要走联合联营之路,产业化、公司化、商品化是商业银行科技开发应用无法回避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科技保障机制,满足日益市场化、产品多样化的中间业务的发展。
人才的开发既要立足于现有从事中间业务员工的培训提高,又要大胆引进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使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涌现出一批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创新开发人员,以满足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在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政治素质,防范中间业务的道德风险。
五、建立“两个体系”: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商业银行法》,逐步理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矛盾和关系,明确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法律地位。立法的目标要体现保护客户利益、维护银行安全、鼓励平等竞争。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中间业务会计处理和信息传递制度,严格划分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单设表外业务会计和统计报表,正确全面地反映表外业务的类别及明细。要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准则和业务规范,形成较完备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要将中间业务纳入法人授信范畴,保证依法合规经营。要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预警和补偿机制,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控,表外业务应提取一定额度的风险基金,以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银行调研报告5
今年是人民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年”,针对央行财务特点,从多方面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从制度的修订到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等小事做起,在差旅费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总行到各分支,人民银行把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贯彻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产生了问题。
目前人民银行的财务指标给县支行压缩比往年有所下降,只够发工资,其他支出都很有限,而当前物价上涨,在尽可量节约的情况下,一些必要的开支也在水涨船高,例如水费、电费、电话费等也占据财务指标一定的比例。
一、人民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社会在不断发展,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精细化管理已经人民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财务是人民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加强财务精细化的管理,可提升人民银行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人民银行各领导干部正确地把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提高市场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首先是全面管理的概念。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现在人民银行的各个方面,在资产、财务、成本、收入等方面体现精细化,改进财务管理,实行全账户核批分行费用指标的预算管理模式,开展县支行费用报账制试点。对中心支行以上的机构实行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的管理办法,集中财务核算,加强费用支出的控制和监督。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原来分散核算的方式,运用网络技术在137个地市中心支行推广运行会计核算“四集中”系统。积极配合支付系统建设,研究开发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
完善会计规章制度。制订适用于各银行机构的《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办法》等内部会计规章制度。
第二其次全员管理的概念。精细化应体现在每个财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人民银行的财务活动,其中涉及岗位职能的'定量化、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工作效果的最佳化。为推进增收节支工作,人民银行制定了成本控制的制度,如水电、物业、车辆、招待、会议等费用的管理办法,开展节能节支活动,把节约意识教育贯穿于职工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在全局树立了人人崇尚节约、人人做到节约的良好氛围。同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营销人员、二类网点人员,严格控制管理人员,严格控制内部处理、辅助岗位人员,实行饱和工时管理。
第三是过程管理的概念。“精细”两个字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应该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人民银行严格地执行成本预算管理,并建立了成本费用的日常监控机制,对各单位成本费用实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异常即下发支出预警通知单。
二、人民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首先全面地提升了管理和质量,在服务质量、工作流程、资金安排上,都有据可循,完善了管理中的许多细节,在财务管理上,对资金的规划、使用和运用上,都有了合理地安排,健全了财务制度,对于财务队伍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素质建设,分期举办的中心支行以上机构主管会计行长培训班和中心支行会计业务骨干培训班及会计管理人员参加的“中央银行会计与风险管理”研讨班,使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三、人民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部门对预算和支出进行标准的预算定额,专项资金使用项目还没有完整的评估机制,人民银行集中收付的部门预算不够明晰,因为财务精细化管理受环境的制约及人为的因素,在全过程中会出现控制不严、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受原有思想的影响,态度上不认真。还有,人民银行总行给县支行财务指标压缩较往年有所下降,把给的款项仅够工资的发放,其他方面的支出就变得很有限,例如水费、电费和电话费因物价上涨而水涨船高,这样就所剩无几。
2建议
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把会计工作作为加强县支行建设、推动全辖整体工作上台阶的重要着力点,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要整合会计、国库、事后监督、营业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做到检查信息共享、检查资源共用。要继续推进会计人员的横向与纵向交流,促进县支行会计管理水平共同提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把预算编制好、分配好、执行好。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做好“节流”和“挖潜”的文章。要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加强管理,规范行为,进一步履行好会计财务各项工作职责。要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认真落实基建管理责任制,加大项目监督管理力度。要推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要规范集中采购行为,提高集中采购透明度。
倡导持之以恒,反对虎头蛇尾,前功尽弃;贵在落实,反对搞花架子,要反复研究,不断改进,逐步深入;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酿成苦果。
3结语
人民银行财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于人民银行来说,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从小处节约,反映了人民银行的从业态度,是一种保持认真负责、追求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思维,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银行调研报告6
为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质量,近期,本人对银行信贷业务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工商银行认真执行信贷政策,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质量,减少不良贷款。截至6月底,不良贷款余额4549.1亿元,比年初减少425.2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达186.0%。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49.1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226.7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1673.3亿元;从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39.8亿元,比年初减少424.7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9个百分比。充足的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经济起暖回升。在外需萎缩、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信贷资金拉动投资迅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地政府投资项目主体。在新一轮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企业的投资信心正在恢复,民间投资热情逐步激发。然而在信贷总量激增的背后,信贷资金结构尤其值得关注。在信贷投放中,有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建设,而这些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项目。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政府融资平台,在保证各地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却也积累了一定的信贷风险。大企业、大项目资金多,但大量中小企业正是面临技术改造,生产线升级换代的关键期或是寻找新项目的建设期,却苦于没有资金。银行在内控与合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制度在操作上有缺陷,缺少上下沟通,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岗位环节不协调,导致岗位职责不清、责任模糊等问题,有些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检查,使一些基本制约最终难以有效落实;部分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以习惯代替制度,“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屡禁不止,屡查屡犯,越权放贷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对严重违规问题视而不见或隐瞒不报,客观上助长了一些人肆无忌惮地违规违纪,导致不良贷款不断出现。
二、经过深入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层银行的授信权限上收
前几年,由于辖区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上级银行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体制,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大批基层行尤其是县级支行不再享有实质性的贷款审批权限,相对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入。
(二)信贷准入标准不断提高,信贷投向定位趋向集中
近些年,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贷款投向的客户评级大都在A级以上,对标准以下的客户逐步实行信贷退出机制,同时信贷投向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信贷投向朝“大”倾斜,普遍实行“双大”(大行业、大企业)和“四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信贷投放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企业。
(三)社会信用环境不尽理想,银行债权落实不到位
前些年,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能有效落实银行的债权,极大地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改制后的企业自然难以得到信贷再支持,而且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悬空银信机构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信用环境的欠缺,使得银企之间失去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促使银行信贷投放更趋于谨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及业务品种的创新,加之诉讼执行难、受偿率低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四)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内控制度在部门与部门间缺少责任制约关系,各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标准的掌握上不统一。各基层单位由于对各职能部门所制定的内控制度理解程度不同,执行程度和效果也相差较大;部分基层农村合作银行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的'现象仍然存在,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联社即使违规操作行为少些,也是处于一种“被动合规”的状态。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贷款行业结构
要严格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严格控制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确保做到三个“一律”:除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确定的中央投资项目和国务院或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以外,其余国家级项目,一律不再投放信贷。对于多晶硅以外的五大产能过剩行业,除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新上项目外,其余新上项目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于续建项目,凡不符合规定标准和程序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
要积极实施行业聚焦、客户细分和专业化经营战略,积极推出绿色金融业务,使企业贷款的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要加大对交通、能源电力(特别是新能源)、钢铁、城市基础设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等优质行业的支持力度,对国家和省市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对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与科技型企业建设稳定的银企关系。要继续加大对园区经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和科技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
(二)进一步优化贷款利率结构
贷款利率是重要的政策工具,相对而言,存款利率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主要是根据贷款利率而调整,并不是货币政策向经济整体传导的必经之路。经过六次加息以及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比较成功地降低了信贷的增长速度,资金从银行流向企业和投资的速度放缓。信贷对于投资、通胀等的影响已经减弱,并不是控制了信贷就能完全控制投资和通胀。以往流动性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和信贷产生,但现在企业和居民拥有大量存款,而且金融市场初步发展起来,流动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产生,即使信贷增长放缓,流动性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快速增长。即使得不到宽松的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在自筹资金的推动下快速增长;居民存款则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流入股市,推动股指上扬。
要使加息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需要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不能只是控制住银行信贷,而要全面控制流动性的形势,对产生流动性的各个途径和各种方式都产生影响。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利率结构,使得各项利率能够反映各自领域的流动性稀缺程度,而且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联动性,央行只需要抓住其中的基准利率,就能对所有的市场利率都产生影响,从而全面控制流动性形势。为此,央行采取了不对称加息的方式,存款利率的调整幅度要大于贷款利率。央行的不对称加息,将使利率结构更为合理。当然,合理利率结构的形成,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需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央行放宽对利率的管制,给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合理定价的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贷款期限结构
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利率期限结构,发挥利率杠杆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要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风险定价制度,根据货币政策取向和贷款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要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发行长期负债工具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推动中长期贷款证券化试点,以改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状况,优化利率期限结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银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进一步优化贷款客户结构
要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努力拓展优良客户和低风险贷款市场。
1.是要努力抓住黄金客户必须把拓展、培养和巩固优良客户作为信贷经营的基本原则,要在严格信用评级的基础上,选择一批优良客户实行公开统一授信。对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的前景好的重点骨干企业,要加大贷款投入力度,主动渗透,争取办理“银团贷款”,使其成为绩优客户。
2.是要主攻重点地区为了保障信贷资源优化配置,要吸取以前超负荷经营的教训,以客户为标准配置信贷资源,对符合信贷条件、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环境好的地区,发挥系统调控优势,集中资金重点建立“高效安全信贷区”。
3.是要坚决压缩劣质客户在优化增量投入的同时。要超前研究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抓好主动性和预见性退出,建立健全信贷退出机制,努力压缩淘汰劣质客户,主动防范化解存量贷款现实和潜在风险是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所在。对于高风险的客户要采取果断压缩的政策。对已列入产业行业指导目录禁止投资的项目和企业,要进行全面清理,坚决予以压缩贷款;对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尤其在企业转、改制过程中大量逃废银行债务的地区,在严格控制新增授信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清收压缩存量贷款;对那些虽然经营正常但发展前景暗淡的客户,必须主动、提前退出;对表面“红火”但潜在风险较大的企业,要主动退出;对受经济政策影响较大,改制后前途不明朗的企业不予以支持,已有贷款的要主动退出。
4.是要重点支持微小企业贷款要更新观念,消除偏见,不论“出身”看效益,加大对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信贷市场的开发力度,尤其对产权明、机制活、负债低、效益好的微小企业要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实行优惠政策和特殊服务,使其成为新型优良客户群体和信贷高效低险的“保护区”。要研究制定扶持微小企业的具体措施,建立梯形的客户结构,对有市场、有信誉、技术含量高的微小企业重点支持。对国家和省市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对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改善对微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与科技型企业建设稳定的银企关系。此外,要加强金融创新,建立适合微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贷后管理等操作管理制度,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政策,提高资金定价水平,满足微小企业贷款需求。
目前,国民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时期,以企业产权制度和内部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将逐步深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在调控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周期缩短、企业竞争明显加剧,这些市场经济的动态特征使得银行业在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对信贷结构的调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银行要想在这一“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应当顺应这一必然的竞争态势,积极主动利用其特有的金融调节功能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变化,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贷款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益。
银行调研报告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无论从品种上、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上分业经营模式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目前中间业务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对中间业务认识不到位,不能树立正确观念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在经营观念上仍存在一定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准确定位。经营重点一直都放在负债,资产规模的扩张及资产质量的提高上,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商业经营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从经营战略上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三大支柱之一进行大力发展。现今各行为追求短期经营业绩,普遍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争揽客户的一种手段,许多中间业务诸如代发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多数银行的无偿服务。
2、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的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业务品种趋向同质性,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高科技,高收益的品种较少。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仅260余种,从开办得较成功的品种来看,仅有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近年来发展较快,而保管箱服务、网上银行、财务顾问、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新型金融工具如货币利率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合约、远期利率协议、外汇等在国内的发展更是受到了限制。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
而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尤其是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中间业务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凭借其在人才,技术,产品等优势给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系列的金融产品,据统计,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使现代商业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
从规模上看,近年国内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没有作为一项主业务来经营,中间业务在银行的整个业务规模中占比例小,难以形成相应的规模效应。20__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集团中间业务净收入为75.33亿[1]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重为19%,同期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为50.5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重为12.6%,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为42.52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4%。而西方商业银行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25%以上,各大银行甚至已超过了50%,如德国商业银行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美国各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均在50%至80%之间,且呈上升趋势。
3、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4、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5、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欠缺,技术水平落后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等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如理财顾问,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能比较全面的掌握,这些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瓶颈”。另外,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服务手段则显得比较落后,科技化程度低。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支付结算系统,但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普及、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
6、法规与制度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只到20__年7月才出现第一个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法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法律法规上的滞后或空缺导致相关部门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对中间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各家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过
程中缺乏十分详细的、可遵循的行为和操作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还突出表现在中间业务收费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一方面,由于部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过低,导致银行成本与收益倒挂,削弱了其盈利能力,甚至出现亏损,经济效益不明显显然难以调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无明确、统一的收费标准,部分商业银行不计成本,免费甚至代客户支付业务费用,进行无序竞争,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和协调发展。
银行自身制度建设滞后。直到现在,我国许多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专门从事中间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创新中间业务发展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银行自身制度上的滞后严重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建立金融产品创新制度,导致银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同时,银行自主性产品创新能力弱,产品创新多以模仿外资银行或国内同业为主。、
银行调研报告8
随着我省农村信用社农民工银行卡业务的开通,其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好评,它为广大农民工朋友们带来了实惠。但是,这一业务在拓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和培训工作不到位
自从我省农村信用社开通农民工银行卡业务以来,许多信用社对该项业务的开通宣传存在不够积极主动的现象,或者存在宣传效果不佳的现象,如很多信用社仅仅是粘贴一下上级单位统一印制的宣传海报了事,再者就是宣传没有针对性,从而使得许多农民工朋友根本就不知道在农村信用社还有这么一项业务,也就使得他们无从知道去哪里办、怎么办这项业务。还有些信用社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如有的信用社网点柜台操作员工不知道如何办理该项业务。
(二)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单一和受到时令的限制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所开通的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范围仅仅限于存取款业务,其他的业务功能几乎没有,业务范围单一。况且,我省目前处于劳务输出大省的地位,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开通后,往往只有在碰到传统节假日,如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时候,才发生有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而在其他时节,各信用社网点的这方面收入都较低。
(三)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农村信用社办理农民工卡取现业务一般是以柜面业务的方式办理的,提供不了24小时的atm自动柜员取款机的取款服务业务,这些难以满足农民工回乡急需取现的业务服务要求。
二、建议
(一)加强员工培训。信用社上级单位应当制作统一的培训材料,加强对各个网点操作员的培训力度,让各操作员对农民工银行卡业务能更加重视。
(二)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我省各县级联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如可以利用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春节期间做好业务宣传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设施建设。要加强对信用社atm机的投放工作,对较大的集镇,特别是外地务工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都比较集中的集镇,要设立atm机,以满足农民工的用卡需求。
银行调研报告9
一、 受信申请人基本情况
1、
2、
3、 受信申请人概况 受信申请人资本构成、重要股东及对外投资 受信申请人股权架构和主要管理者简介
二、 受信申请人所在行业及市场状况简要分析
三、 受信申请人经营情况
1、 主要经营业务范围、经营历史、产品市场份额、竞争优势及未来发展目标 2、 主要原材料和产品基本信息
3、 要产品所用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情况
4、 各主要产品的`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四、 受信申请人财务状况
1、 资产负债表
2、 损益表
3、 现金流量表
4、 财务数据分析
5、 目前授信申请人对外担保状况
五、 受信申请人资信情况
1、申请人与我行的合作历史及资信状况
2、申请人目前在他行的授信情况
3、贷款卡查询记录
六、授信方案分析
1、本次授信方案及授信用途
2、还款来源充足性及可靠性分析
七、抵质押物分析
1、抵质押物概况
2、抵押物、质押物现状及变现能力分析:
八、结论和建议
1、授信主要风险点分析及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2、结论和建议:
银行调研报告10
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统计调查”的结果作出。调查向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省级分行的理财管理部门发放调查问卷181份,收回问卷156份。收回问卷中,少数问卷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答复属于无效答复或者没有答复。
一、关于理财业务的制度环境
1、调查结果显示,早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多数银行就已经开展理财业务或者类似业务创新。说明多数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于业务创新的重视,也说明银行业务创新对于制度建设也存在推动作用。
调查问卷显示,150份有效答卷中,75.3%的被调查者对于在《办法》出台之前是否开展过理财业务或者类似业务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他的24.7%被调查者回答是否定的。
2、被调查者高度肯定理财管理法规的功用,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构建和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制度环境起了积极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调查问卷显示,71.4%的被调查者对于《办法》在构建和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其他的28.6%被调查者持否定态度。说明被调查者多数认可理财法律制度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肯定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3、被调查者多数认为,应当进一步推进理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出台有关法规。
对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规体系建设中,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两个法规规范和管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否已经足够的问题,高达78.8%的被调查者认为还非常不够,应当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只有21.2%的被调查者认为两个法规已经足够了。
对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无修订现有《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必要,84.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15.5%认为无必要。
4、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法规管理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理财市场。
对于从长远来看是否有必要对包括银行个人理财在内的各类理财市场建立
一套统一的法规进行规范,92.8%的人认为有必要,7.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5、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我国金融混业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关于当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与我国金融混业的发展趋势,认为有关系的占比为98.0%,认为没有关系的占比为2.0%。
二、关于理财业务
1、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时间在3年以下,可以说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商业银行实际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1年以下占比12.2%;1-2年占比25.0%,2-3年占比33.8%,3-5年占比23.0%,5年以上占比6.1%。
2、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动力来源是多元的,影响因素较多,依次为本行业务创新、同业的竞争因素影响、上级行的要求、客户的要求等。
关于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的动力来源方面,在有效问卷多选回答中,选择“上级银行要求开展”的占总样本数的43.9%;占总样本数的38.1%选择了“其它银行开展”;占总样本数的68.4%;回答“本行业务创新”;占总样本数的79.4%;选择了客户要求,回答占总回答数的34.6%。
3、多数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比较全面,多数银行同时开展了保证收益理财业务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业务。
目前被调查者所在银行已经开展的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中,已经开展保证收益理财业务的占比11.3%;非保证收益理财业务占比12.7%,二者皆有的占比76.0%。
4、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保证固定收益的理财业务更容易为客户认可,开展难度小。这也显示多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对此,有下列多项调查结果佐证:
首先,调查显示,对于目前已经开展了保证收益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回答保证固定收益业务更容易开展的为81.2%,回答保证最低收益、其他收益分成业务容易开展的占比为18.8%。
其次,目前已经开展了非保证收益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中,对于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选择保本浮动收益者占比91.2%,选择非保本浮动收益占比8.8%。这个结果佐证了多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
再次,相比之下,多数银行发展得最好的理财业务依次是:保证固定收益;
保本浮动收益;保证最低收益;其他收益分成;非保本浮动收益。
在本项调查中,共有146份有效问卷,有109份问卷选择了保证固定收益,占总问卷数的74.7%;有46份问卷选择了保本浮动收益,占总问卷数的31.5%;有27份问卷选择了保证最低收益,占总问卷数的18.5%;有10份问卷选择了非保本浮动收益,占总样本数的6.8%。
其四,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尚不具备在国内大量开展非保本浮动收益业务的条件。认为具备条件的只有27.5%,认为不具备71.9%;另外有0.7%没有回答。
虽然如此,多数被调查银行仍然称,将会把非保本浮动收益业务作为未来理财业务的重点。被调查者中,对于未来是否发展非保本浮动收益业务回答是的比重为64.1%,给予否定答复的占比为35.9%。
9、多数银行机构的理财业务规模不大,以规模在50亿之下的为多。
调查显示,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为(折算为人民币)在10亿以下的占比为44.5%,10-50亿的占比为21.2%,50-100亿的占比2.9%,100-500亿的占比为4.4%,500亿以上的占比为2.2%。但是,有24.8的被调查者说他们不清楚所在行理财业务的规模。
10、多数银行机构的理财业务规模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说明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年增长速度在10%以下的占比为10.9%,在10%-30%之间的占比为34.8%,30%-50%占比15.2%,50%-100%占比9.4%。
但有29.7%的被调查者称,他们不知道所在银行的理财业务增长速度。
11、关于理财资金的投资市场,投资于境内资本市场的占比远远高于境外市场的投资。其他的依次为货币市场、信用市场、产业市场。
对于目前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市场,在本项多选问卷的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07份问卷选择了境内资本市场,占总问卷数的74.3%;有61份问卷选择了境外资本市场,占总问卷数的42.4%;有103份问卷选择了货币市场,占总问卷数的71.5%;有26份问卷选择了信用市场,占总问卷数的18.1%;有9份问卷选择了产业市场,占总样本数的2.9%。
12、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品种的主要选择依次为:国债、汇率挂钩产品、央行票据、利率挂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回购业务、信用挂钩产品。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42份问卷选择了同业拆借,占总问卷数的29.6%;有41份问卷选择了回购业务,占总问卷数的28.9%;有89份问卷选择了央行票据,占总问卷数的62.7%;有88份问卷选择了利率挂钩产品,占总样本数的62.0%;23份问卷选择了信用挂钩产品,占总问卷数的16.2%;有91份问卷选择了汇率挂钩产品,占总问卷数的64.1%;有74份问卷选择了证券投资基金,占总问卷数的52.1%;有91份问卷选择了国债,占总样本数的64.1%;有59份问卷选择了企业债券,占总样本数的41.5%。
13、关于理财业务的管理,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多数银行选择产品创新、营销管理和投资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归属不同的部门。而在风险控制方面,则以注重投资品种选择的为多。
选择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营销管理和投资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归属同一个部门管理的占比为32.7%,不同的部门管理的占比为67.3%。
对于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最主要环节方面的认知方面,在投资品种选择、投资组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操作流程5个环节上,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87份问卷选择了投资品种选择,占总问卷数的59.2%;有84份问卷选择了投资组合选择,占总问卷数的57.1%;有29份问卷选择了机构管理,占总问卷数的19.7%;有65份问卷选择了人员管理,占总样本数的44.2%;有79份问卷选择了操作流程,占总问卷数的53.7%。
14、对于目前本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认知方面,产品创新得到最多的认同,其他的依次为客户资源、市场定位、营销网络、风险管理、投资管理。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82份问卷选择了市场定位,占总问卷数的54.7%;有55份问卷选择了营销网络,占总问卷数的.36.8%;有107份问卷选择了产品创新,占总问卷数的71.3%;有84份问卷选择了客户资源,占总样本数的56.0%;有41份问卷选择了投资管理,占总问卷数的27.3%;有47份问卷选择了风险管理,占总问卷数的31.3%。
15、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充分肯定理财业务未来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理财业务在本行未来业务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的占比为86.3%,较为重要的占比11.8%,认为不重要仅仅占2.0%。
16、目前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障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最大制约问题是专业人才,其他依次为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市场营销、机构建设、市场需求。
在153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81份问卷选择了制度环境,占总问卷数的52.9%;有28份问卷选择了市场需求,占总问卷数的18.3%%;有38份问卷选择了市场营销,占总问卷数的24.8%;有101份问卷选择了产品创新,占总样本数的66.0%;有115份问卷选择了专业人才,占总问卷数的75.2%;有31份问卷选择了机构建设,占总问卷数的20.3%。
17、对于被调查银行理财产品推出的速度,制约因素最大的是产品创新程度与产品研发速度(并列),其他的依次为监管部门审批速度、市场营销网络。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04份问卷选择了产品研发速度,占总问卷数的68.9%;有61份问卷选择了监管部门审批速度,占总问卷数的40.4%;有39份问卷选择了市场营销网络,占总问卷数的25.8%;有104份问卷选择了产品创新程度,占总问卷数的68.9%。
18、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主体,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银行由总行研发产品。总行作为研发主体的占比为98.7%,省分行作为研发主体的只有1.3%。
19、在产品的销售方面,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渠道依次为柜台销售、网上申购、电话购买、上门销售。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49份问卷选择了柜台销售,占总问卷数的98.7%;有36份问卷选择了上门销售,占总问卷数的23.8%;有54份问卷选择了电话购买,占总问卷数的35.8%;有79份问卷选择了网上申购,占总样本数的52.3%。
20、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关于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是否已经合作开展过个人理财业务,调查显示,回答是的占比为79.2%,回答否的占比为20.8%。
而合作的对象方面,依次为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券商。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14份问卷选择了基金公司,占总问卷数的86.4%;有64份问卷选择了券商,占总问卷数的48.5%;有77份问卷选择了信托公司,占总问卷数的58.3%;有67份问卷选择了保险公司,占总样本数的50.8%。
银行调研报告11
为了深入了解我行青年队伍的发展状况,推动我行青年工作不断适应和促进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建设与发展,按照X行团委的统一部署,XX市分行营业部团总支开展了“青年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座谈、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为X月初到月末,被调查人数为XXX人,涉及到XXX下属的部室、分理处和储蓄网点的所有XX岁以下的所有青年员工,调查包括青年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开展,下发问卷XXX份,收回有效问卷XXX份。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和青年员工队伍的现状
1、我行员工队伍年轻化,团组织队伍机构健全、优势明显
调查中显示我行员工队伍年轻化,XXX岁以下青年占我行员工总人数的XX%多,是XXX市分行所属的支行中员工队伍最为年轻化的一个支行。而且XX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显示了员工队伍的年轻化。我部团总支机构健全、组织机构明显。我部团总支成员由三名成员组成,其中X名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X名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化素质较高,而且有丰富的学校团工作的经验,在所属部门都是业务骨干,有一定组织协调性。
2、青年员工整体素质较高并且思想进步、积极进取
我部XXX名XX岁以下青年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为XX%,具有大专学历的占比为XX%,中专学历的占比为XX%,这显示了我行青年人才队伍的高素质优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人对自己现在的学历不是很满意,想要进一步接受培训和进修高一级学历,喜欢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都显示了我行青年员工的积极进取、思想上要求进步。
二、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整体的思想取向不够积极,价值观念出现偏移。
主要表现:(1)我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比较薄弱,一部分青年的思想取向不够积极。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中有一部分员工思想消极,态度冷漠,信念不够坚定。有的人对待XXX行发展的态度竟然是无所谓,有的高学历的员工对于跳槽有很大的倾向和准备。
(2)一些员工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偏移,许多人都认为,服务态度的冷漠、服务质量的优劣都于薪酬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3)一部分人对于成功机会的公正性非常不满,认为个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员工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上这些,纠其原因,这些的出现与我们的机制和制度上的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也是我们思想工作上欠缺的表现。
2、团青工作的条件不利,尤其基层团组织工作具有一定障碍。
团青工作的条件不利主要表现在经费方面、思想认识态度上和团干部的任用机制等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团干部认为团青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对团青工作足够地重视,特别是一些基层行的领导认识不够,没有把团的工作摆在一个应有的地位,领导的忽视带来员工的冷漠。其次,经费问题一直是一个阻挠团青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大,费用的缩减,团青工作经费紧张越来越成为困绕团青工作者的突出问题。经费的紧张带来团青工作开展的艰难,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团青工作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再次,团干部的.任用制度上的缺陷和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制约了团员工作的开展。大多数的团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分身无术。团干部一般都是本部门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他们从事着本部门重要的业务岗位,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从事团工作的精力变得微乎其微。另外,团干部大多数没有很高的行政级别,加上青年的认知感不强,这就使得工作的开展没有说服力,难度加大。
3、青年工作机制和方法有待提高。
我行青年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整体比较落后,基本上还采取老的思想和老的套路,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团员和青年的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观念的陈旧,态度上的不重视和团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金融企业改革和金融制度的更新,团青工作的观念应该与时俱进,革新老观念,转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团青工作发展的要求,同时团干部应该积极的提高个人素质,多听、多学、多借鉴,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把团青工作推向一个高的发展方向。
三、对于团青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工作建设,彻底改变观念束缚。
团员青年是我行的生力军和未来,他们的好与坏,关系着XXX行未来命运的兴衰,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反应机敏。所以加强团青队伍建设,首要就是要从思想建设入手,构筑青年员工健康的精神支柱,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坚定他们的信念。包括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国情和行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种类型人才。
新时期青年队伍建设赋予给我们的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式下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打造复合型人才,创建学习性银行成了我行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利必要武器。在过去我们成功地开展了“新世纪青年读书计划”、“青年论坛”等活动,都收效很大,从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员工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更有利的方法和方式,譬如组织大型学习、开展竞技比赛、鼓励青年员工参加社会认证的考试取得高学历等等;认真做好“双推”工作,推优荐才,推优入党;加强全日制本科生的重点培养和选拔,为青年工作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XXX行的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团组织应尽的力量。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团干部是青年工作的核心,是团青工作开展的有利保证。建议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推动青年工作的更好开展。
(1)不定时地开展团干部培训,使团干部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和团务知识。
(2)改革团干部任用机制,确保团干部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团青工作。
(3)呼吁有关部门、领导对团青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团青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
4、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开展团青工作。
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团员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我行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以更好的推动XXX行的经营和发展。
银行调研报告12
实行定岗、定量、定收入。首先,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信贷人员敬业爱岗的工作责任心,提高驾驭风险、处理复杂事务的综合素质,使其从单一操作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其次,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实行定岗、定量、定收入的考核办法,逐步建立和引进风险基金机制,实行风险资金保本上岗制度,防止不良贷款和不良债权的存在。第三,建立贷款决策责任人制度,实行责任制约,真正做到谁决策谁负责,谁发放的贷款出了风险追究谁的责任。通过制度的考核,使信贷人员工作有定额,质量有要求,业绩有考核,风险有负担,营造一个责权利明确的`经营氛围。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信贷人员在经营管理中作用,同时还能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利用财务手段,干预和控制银行的各种风险。一是要及时提供各种财务信息,运用财务预测、预算、核算控制、分析、考核、决策等专业手段对各类风险给予评价和估算,引进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将财务部门所能掌握的内部财务、经营、合规性信息和决策事件的外部市场信息以及风险评估资料及时报告决策层;二是加强风险比较制度,通过对各风险值的测算,寻找出最佳的经营方案,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便经营部门作出决策;三是通过业绩评价等财务手段,干预和监督银行的各种经营风险。总之,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银行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银行调研报告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争夺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经理制作为适应竞争需要而推行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越来越得到各家商业银行普遍青睐,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客户、营销银行产品和服务,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营销管理体系逐步推广开来。各家商业银行自推行客户经理制度以来,进行了多方面大胆的探索。
一、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现状和内涵
(一)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岗位早就形成了客户经理的雏形,原来各专业银行的信贷外勤、储蓄外勤以及再后来出现的会计结算外勤、公存业务员等等,在严格意义上讲都具备了部分客户经理的特征,如具有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业务知识,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相对超前的服务意识。这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对外联系、组织存款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上存在着种种限制,经营上条块分割,专业领域相对封闭等原因,而难以在整体上形成合力,缺乏全面突破能力。外勤业务人员又没有相对独立的业务权力,缺乏激励机制等,使国有商业银行专职客户经理难以诞生。
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还是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外勤人才,包括现在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重要岗位上任职的中上层管理干部,许多都是经过外勤岗位锻炼以后,能力得到了体现,才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因此,客户经理制度在我国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内因外因迫使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客户经理制度作为西方商业银行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已逐渐被国有商业银行所接受,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于1997、1998年实行了客户经理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加大了研究和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力度;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也都在研究客户经理制,并逐步开始施行。虽然,我国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正处于一种初期发展阶段,尚属于探索期,客户经理制度还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制约了客户经理制度的发展,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尚未得到完全发挥,有的规章制度制订的是否妥当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但国有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研究,为客户经理制度在我国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内涵
实施客户经理制的实质和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出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增强营销能力为动力的全行联动的市场营销服务机制,通过培植一个庞大、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实现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从西方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的历史经验来看,真正的客户经理制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核心理念:1、客户导向理念;2、营销一体化理念;3、核心客户综合开发理念;4、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理念;5、金融服务创新理念;6、深化金融服务技术内涵理念。
二、商业银行实行客户经理制的四大动力
推行客户经理制既是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要求,也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市场营销体系的现实选择。
(一)实行客户经理制是银行客户关系变化的要求
我国成为wto成员后,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不仅有来自外资银行的潜在竞争压力,而且还有客户对银行的现实需求压力。目前,最重大、最紧迫的压力就是后者,尤其是高端客户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现实需求压力。如果认为目前国内对外资银行的开放是分区域、分阶段、分业务的话,国内商业银行为迎接挑战应还有一定的缓冲余地,那么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无疑是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压力了。这是因为满足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的银行是可以替换的,具体表现为其对某一家银行的依赖性减弱和忠诚度下降,尤其是在充分竞争的同业市场环境中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客户对银行业务和产品需求也日新月异,越来越向多元化、差异化为特征的异质市场发展,而商业银行传统的“我有什么、你买什么”均质市场的服务体制已经不适应客户的需求了。高端客户的需求压力已经形成了咄咄逼人的市场倒逼,要求银行建立和稳固良好的银行客户关系,真正做到满足客户需求优于闭门制造产品后的推销。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发展客户经理制显得尤为急迫。
(二)推行客户经理制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服务的要求
商业银行传统的客户服务方式是“多面对一点”的分散型,即同一客户的不同业务需要与银行不同的部门联系。这种模式既不利于内部效率提高,又不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更不利于银行及时、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客户经理制能有效地将“多面对一点”的松散模式转化为“一点对多面”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从而达到整合内部资源、降低内耗、增强竞争力和提升服务水平的目的。
(三)推行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建立科学营销体系的要求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还未完全建立和健全市场营销体系,业务、职能机构的设置主要按产品和专业划分,而按产品划分的自上而下的决策、运营、管理模式又进一步强化了职能分割、业务分离的状况,各部门只能分别向客户提供单一的金融产品,造成了部门之间的分割管理与客户日益增强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之间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冲突,导致客户关系管理滞后,竞争力削弱。建立客户经理制能够突破制度性、机制性障碍,发挥整体功能,拓展市场领域,优化客户结构,强化客户服务,全面开发和营销金融产品。
(四)推广客户经理制是与国际金融接轨的需要
目前,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已大规模地涌入我国与中资银行抢夺市场,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国内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产品和风险防范上。在营销理念,营销人员和营销技术上的差距更加巨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客户经理制度。以客户、行业、地区和产品为线索的网状矩阵式的组织和经营架构使他们将营销资源集中起来,按客户类型和金融需求进行排布,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基本形成前台营销、中间风险控制和后台产品处理三大序列。前不久,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宣称,月储蓄存款余额达10万美元以上的储户就可以获得专业的理财咨询。如果不能及时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我国的'商业银行就难以与国际一流银行争高下。
三、目前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出现的主要问题
由于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在我国实施时间不长,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使得客户经理制在执行中存在较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道德风险,即与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相关的风险。由于客户经理对外代表银行进行业务营销和客户维系,其营销和维系的客户比较固定,一般是几个或多个优质客户,长期代表某家银行与这些客户打交道,因而客户经理与其所服务的客户之间建立了一种十分密切的关系,经过长期的交往,企业对客户经理往往充满信任,同时,客户经理与企业部分管理人员之间将会建立起较为牵固的友情关系或利害关系。如果某个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差而银行又未能及时发现,就存在较大的风险。
2、素质风险,即与客户经理的个人素质有关。客户经理是银行业务的直接营销人员,如信贷客户经理一般还是信贷业务直接调查人员,因此客户经理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调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某些银行业务风险的高低。如信贷客户经理,如果对信贷政策、产业政策了解不够、贷前调查不够深入透彻、分析判断能力不强,那么就会给信贷资金带来风险。因为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客户经理(兼信贷调查岗的职责)的调查结论对贷款的发放起到决定性作用,如客户经理调查不全或对有关政策了解不透,可能会让领导层作出错误决策,从而形成风险。
3、形象风险。由于客户经理对外代表银行进行业务营销和客户维系,并直接面对客户,对外代表一个商业银行的形象。如果客户经理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怠慢客户、言行粗俗等影响银行形象和银企关系的行为,会给银行带来客户流失风险。
4、操作风险。实施客户经理制度之后,银行经营管理体系被重组,原来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分工被打破,新的机构设置和部门分工会带来一个时期的混乱,突出的表现就是营销部门内部缺乏明晰的业务运转线路,报告和负责体系紊乱,营销部门与产品部门及风险控制部门之间的运转不畅,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出现若干管理真空,容易出现业务操作上的风险。
5、财务风险。由于客户经理代表银行对外交往,一般拥有一定的营销经费,而各行对客户经理费用的管理还不完善、不成熟,对客户经理采买营销礼品及宴请客户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客户经理公关费用管理不到位,存在客户经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私用等财务风险。
6、挖转风险。客户经理是各行的营销精英,与优质客户关系十分密切,也是他行挖转人才的重点对象。如一个客户经理与某一大客户关系十分密切,而这个客户经理又被他行挖走,则该客户也可能随之转户,造成客户流失风险。
(二)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问题分析
1、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关于客户经理管理的有关制度不健全,对客户经理的制约机制不完善。实施客户经理制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相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来确保客户经理制的实施,目前商业银行在客户经理管理机制方面不健全、不完善,使基层行在管理客户经理方面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客户经理的行为主要靠自我约束,从而容易产生风险。
2、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客户经理制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营销、能公关的客户经理队伍,这也是关系到能否发挥客户经理制这一体制优势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客户经理是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产生的,部分客户经理仍然带有原专业、原部门的烙印,所选拔的部分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不理想,不仅使得客户经理在对外营销和开拓中捉襟见肘,而且也使业务营销增加风险。
3、监督机制未能跟上。在银行的营销体制中,客户经理就相当于银行与客户的桥梁。目前的管理体制给予客户经理很大的灵活性和活动空间,监督机制落后容易使这种“一手托两家”的机制产生信息失真和监督失灵,而同时在某些方面客户经理个人利益和部门、银行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如果监督机制跟不上,有可能导致银行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加大。
4、营销定位不够明确。实施客户经理制度之后,银行整个内部资源被重新整合,客户经理或整合到单一部门或分散到相关部门,因此也带来了客户经理与本部门、部门与部门分工和配合问题。虽然在对外营销中客户经理代表银行整体,但在内部的具体业务流程中客户经理只能依照现有的框架代表相关部门,容易产生报告和负责体系紊乱,部门协调、运转不畅,甚至导致相互推诿扯皮,容易产生业务风险。
5、考核机制不够科学。目前,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单个指标的量化考核,例如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数量,在这种考核体系中,客户经理关注指标的数量甚于指标的质量,因此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忽视了成本和风险的现象,这种粗放式的考核不仅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客户经理的工作业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银行成本支出和造成风险问题。
四、现阶段实施客户经理制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把握客户经理制度的科学内涵
客户经理制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制度创新,是稳定优质客户群体的基础。尊重客户、以客户为中心,主动为客户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把握客户经理制度的科学内涵,实施客户经理制度是真正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客户围着银行转为银行围着客户转的关键。
(二)整合流程,实现银行运作机制再造
从客户的需要看,银行传统的职能分工人为分割了业务流程,方便银行自身的内部管理而忽视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为此,应对银行传统的工作结构和工作方法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应根据客户需求将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重新组装,从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组织,以期在客户满意、成本、质量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方面有较大突破,从而获得银行的持续竞争优势。重新整合业务流程,特别强调一些业务流程设计应尽量采取并行方式,提高效率。同时在设计业务流程时还应区分不同客户和不同场合,在业务处理上应有灵活性,而不是一概以标准化的流程来应付多样化的消费者。银行通过整合业务流程管理再造业务的综合化,对外将同一客户的各项金融服务统一由一个部门受理,同一客户的所有业务联系统一由客户经理负责提供制度保障,使得客户经理有条件专门负责与客户的沟通、客户的调查和客户的开拓以及替客户协调银行后台各部门的关系。
内部组织与协调机制的改革,必须把组织结构、人员、系统、工作程序及资讯科技等结合起来,推动在整个机构里都能体现到以客户为本的经营管理策略,为实施客户经理制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和生存空间。
(三)统一管理,建立客户经理服务中心
根据市场分析和客户分类,银行内部可以专设客户经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使得客户经理能专注于产品宣传营销,专注于受理客户提出的需求。可按照公司和个人业务分为两类客户经理,分别配备不同年龄、文化、知识等相应社会背景和资源的素质的人员。每一类客户还可以按照业务特点、行业或产品进行细分,同类客户可由一个客户经理管理,重要客户可以专门配备客户经理或客户经理小组。打破客户经理设置“官本位”化,取消客户经理的行政级别,高级、中级和初级客户经理根据服务客户需要设定,不再与行政级别相对应,不再套用行政级别名称。部门之间应建立工作承诺制,使客户经理对跨部门的需求能及时处理。各专业部门在本专业范围内应接受客户经理的委托和协调,指定人员办理负责办理客户经理委托事项。只要客户提出的金融服务涉及银行多个部门的,客户经理有权要求各部门予以业务协作。赋予客户经理业务协调权,业务监督权、业务办理权、业务解释权及费用开支权。对重要客户的客户经理授以更多的处理业务权限,如有权直接向行长报告客户的要求和动向,特别是客户提出的一些特殊性需求(如银行尚未开办的业务、超越权限的业务等),并将对客户需求的处理意见代表银行答复客户。客户经理有责任向本部门和相关部门反馈市场信息、客户动向,为领导和业务部门制定经营管理政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四)实施激励,构建市场化人才约束机制
建立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将客户经理的收入与工作绩效紧密挂钩,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克服平均主义,吸引高素质人才,以实现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在业绩考核方面,一是依据贡献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把各类客户经理的考核统一到一个平台,即利润之上,以解决客户经理设置、录用、激励、约束、评价、退出等一系列问题;二是要加大对客户经理业务经营的授权力度,但要做到授权有限;三是要根据绩效决定报酬。
(五)加强培训,全方位提高客户经理综合素质
客户经理是未来商业银行的精英,但是目前的客户经理因着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分工机制等因素的制约,离真正能提供综合化的服务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应加强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培训,造就一批不仅全面掌握银行业务知识同时也熟捻市场营销技巧的复合型的客户经理。通过培训和鼓励员工自学,使其具有相当学历和资历,了解有关的经济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熟悉本外币存贷款业务及相关制度和办法,基本熟悉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掌握一定的外汇、结算、出纳、储蓄、信用卡、理财等银行业务知识,能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从传统业务知识到金融产品创新,从单纯的业务技能到独挡一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银行内部实行岗位轮换制,以适应动态的市场行为对人才一专多能、才智结构复合的多维要求,还可以把业务骨干送往大专院校、大企业、大集团培训,及时补充和丰富理论及实践知识,不断提高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促其快速成长。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加强培训,为银行培养造就一批实干的高精尖人才。
银行调研报告14
为了更好的设计我们公司的产品,我们对北京市的银行信贷产品做了初步的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时间
二、调研对象
北京市银行信贷产品
三、调研方式
以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为主
4、调研内容
10月8日我们将北京市的中资银行做了收集: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国家性在京银行,以及xx、进展银行、浦东进展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xx银行、xx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地方性在京银行,10月9日-12日我们分为两组分别以个人房贷、车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身份对所收集的18家银行的信贷产品做了调研,经过两次晨会的总结与探究调研,将调研结果进展总结分析如下:
(1)银行信贷产品的共同点:
所调研银行的信贷业务绝大多数以个人(公司)名下的房产做抵押,以基准年利率的20-30%上浮为标准,按息月付到期一次性付本的`还款方式,为银行供应个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有配偶);公司的根底资料、财务资料,向银行提出房产评估值的50-70%的10年以下的贷款申请,银行依据申请条件以及贷款方的信用条件对其进展1-5周的审核后为贷款方为个人(公司)供应贷款业务,并供应后期跟踪效劳;除个别银行外根本不做股权融资。
(2)银行信贷产品的不同点:
1.贷款额度:
(1)光大银行、招商的申请额度可以在房产抵押的根底上追加其他担保方式进展三方联保或个人信誉度的优质性申请到房产价值的120%。
(2)假如贷款人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信用卡,可以在银行放款标准上追加一万元的贷款。
2.抵押或质押物:
(1)交通银行可以以商标权、注册权、专利权为质押作为贷款的申请条件。
(2)北京农商银行房产作抵押时须供应第三方同意居住证明。
(3)华夏银行必需是贷款人名下有两套房产。
(4)上海银行抵押的房产必需是贷款人本人或配偶的。
(5)xx银行
3.个人消费贷:
(1)北京农商银行只做出国留学贷;
(2)渤海银行做房子的装修贷。
4.产品的特色:
(1)浙商银行可以为客户供应贷款年限内的循环贷,同一房产同一公司法人个人和公司名义的二次贷(贷款额度不得超过规定值),以及在本行有存款的积分贷(积分可以抵消利息)。
(2)交通银行为客户供应了智融通、信融通、创业一站通、投融通四种产品。
5.相宜人群:
(1)中国民生银行的经营贷针对类似大红门服装市场或中关村电子市场如e世界之类的商圈市场,还有一种是协会如江苏协会、xx协会,很少做散客的(有店铺三联保或五连保的可以)。
(2)xx、进展银行、广发银行只针对大型公司。
(3)xx银行针对由本行指定的小型企业做的联合担保的企业。
其次篇:银行信贷产品调研报告
银行调研报告15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咨询业务等,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青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目前,商业银行已经由争夺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争夺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
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盈利能力
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同时,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授信风险普遍增加,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注重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寻找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减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
(二)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加入wto,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短期内中资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竞争的重点就落在了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外资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早,服务品种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已相对成熟,它必将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中间业务服务,来争取稳定的客户,促进其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并从中赢得巨大利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种类少、服务面窄、市场占有量小、收益比重低,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能否在中间业务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系到能否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中生存和发展。
(三)有利于化解风险,提高银行市场形象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的单一业务结构使得获利能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而中间业务主要利用银行现有技术、装备、人员、网点和信息开展各种业务,一般不需要增加太多的额外投入,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与一般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其风险系数要小得多。因此,为了增加收益,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中间业务的开展,能够使银行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是其实力的象征,也是其服务社会的体现。随着服务结构的改善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塑造并推广自身的市场形象,取得广大客户的信任。
(四)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结构调整及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带来社会资金流速的加快和流量的增加,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对诸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基础。所以,充分发展这些中间业务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0__年包头辖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 (万元)
国内支付结算业务
国际支付结算业务(外汇)
银行卡
业务
代理
业务
担保及
承诺业务
交易类
业务
(外汇)
托管
业务
其他
89060757
1446396
17864405
2743724
616644
28773
236099
8652269
从表中可以看出,包头辖区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国内支付业务结算、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这三项业务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80%--90%左右;而国际支付结算业务、担保及承诺业务及交易类业务、托管业务等收入仅占全部代理业务收入的8%--10%左右,传统的中间业务品种仍占主要地位。
(二)中间业务定价政策不完善。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明确的刚性约束。一方面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规定不具体,太笼统,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没有自主定价权,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三)中间业务发展效益低下,缺乏积极发展的意识。中间业务是以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业务,但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较弱等原因的影响,对中间业务没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定,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大部分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不讲价格,不计成本,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仅作为一种争取存款的手段,使中间业务的应得收入流失,不能产生效益,挫伤各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以包商银行为例:20__年建设银行包头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年业务收入的9.8%,包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全年业务收入的3%。
(四)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且无人才培育和管理的专门机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和信息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它需要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上述人才普遍缺乏,也没有专门的'人才培育机构。
(五)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手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来看待,中间业务无论在业务品种的开发还是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均缺乏总体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规划。体现在银行一些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有的是被动发展,有些则是国家
行政指令和政策倾斜的产物,如代理国债、政策性银行业务等。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措施,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六)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常常使基层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此外,中间业务的管理模式还大多是一种分割式模式,中间业务管理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这种分散化的管理,而且各个部门往往是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采取不同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这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中间业务面临着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要抓紧培育新型的金融人才,使从事中间业务人员的知识全面化、科学化、精通化。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型的综合人才。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进人、用人和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树立效益观念。商业银行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目光紧盯市场,推行和强化营销,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夯实现有的市场基础。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只注重外延发展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在注重外延合理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涵的有效发展。使投入、规模、质量这些综合指标切实与自身整体效益紧密挂起钩来,以确立合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三)加强监管,鼓励和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
(四)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优化中间业务管理部门。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负责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协调,保障中间业务稳步健康的发展。
(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款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并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负责全行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制订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定期督导、考核、奖惩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市场调查,积极为推行。
(六)加快产品创新,严密防范银行风险。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心中无数,盲目跟风,违背发展初衷
【银行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08-09
银行调研报告模板2篇04-19
文物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2-13
调研报告11-02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05-15
企业调研报告06-19
板材调研报告08-08
确保调研报告08-08
高考调研报告08-09
少先队调研报告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