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17 13:36:2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

  一、建章立制,构建教育管理网络

  根据《关于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通知》和《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我校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督导评价、年级组具体落实、书法工作室专业引领、语文教师组织指导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了书法教育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0xx年学校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社全国硬笔书法讲师团专家成员、赣榆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光担任专职书法教师,成立了书法工作室,负责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全校师生书法专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书法技能

  每年暑假,由书法工作室负责组织教师“三笔字”培训,要求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至今有两期150多位学员毕业,第三期培训拟于今年暑期进行。

  学校还不定期地聘请外来名家举行讲座。20xx年3月,中国通用格发明人、写字教育家、书法家黄德廉先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通用格写字法”培训。他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总结出“十二字”书法精髓,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快速规范写好汉字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辅导学生写好汉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推动了华杰书法教学的发展。

  20xx年我校组织一百多位教师参加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七届教师“三笔字”书写大赛,杨光老师获硬笔一等奖和毛笔一等奖;刘健、王有亮、顾绍蕾、郝田媛等老师分别获得毛笔、硬笔六个二等奖,另有十九人三等奖,五十六名优秀奖,获奖率在80%以上。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培训和比赛活动,教师的书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

  三、建立课程,提升学生书写水平

  书法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写好汉字,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成四个板块进行。

  一是开设写字课。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一节,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课间时间进行训练。

  有段时间,由我校刘建老师书写语文教材中的规范汉字,提供给学生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摸索,由杨光老师负责,组织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内容涵盖硬笔楷书、行楷书和毛笔字。目前师生统一使用杨光老师编写的.书法校本教材,训练以硬笔为主、兼习毛笔。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需要,制定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学校要求利用书法课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习惯。“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是落实每天练习。学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练字,由班主任管理,语文老师指导。每天的练习,巩固了写字课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常态书写的水平。

  三是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特长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利用下午大课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命名为“展怀书院”,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内容以毛笔为主。学生在学习书法技能的同时,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丰富自身的素养。兴趣小组学生每年为学校书画展提供大量优秀作品,许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学楼墙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坚持日常写字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三环五模六度”模式坚持五分制多元评价标准,其中“美观性”一项要求“板书工整,要点清晰,概括性强,有吸引力”。此外,学生使用校本导学案有“书写等第”的评价;每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校本视导将书写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予以量化评估。这样,每堂课上,每一次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书写,教师都要认真指导和要求。规范书写已形成常态。

  四、丰富活动,彰显校本书法特色

  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振兴写字”启动仪式。由校领导和书法教师参加,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庆之前,学校出资,美术组组织,全体师生舞文弄墨,画画儿、写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时间训练,以争取拿奖。

  每学期举办书法教学观摩课活动。由杨光、刘建等老师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参加,研究书法教学,提高教师书法课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氛围设计、学生学习小组展示环境设计等,师生书法作品和板书书写评比纳入班级考评,分三个等级奖励。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官方牵头,与马斯顿学校和叶柔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施学生互访交流事宜。20xx年常务副校长杨国诗带领访学团与澳洲姊妹学校进行访学交流,师生书法作品漂洋过海,成了双方感情交流的纽带。

  此外,学生每学期手抄报评比由团委组织,参加省市各级比赛由美术组组织,活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仅以20xx年为例,我校一百余名学生参加书法报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刘常羽荣获金奖,另有两人获银奖,七人获优秀奖。

  五、美化环境,利用书法熏染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深厚感情,学校下力气美化校园。和以前相比校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学校新改建的大门宏伟典雅,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九字校名,颇有“龙腾虎卧”的气概。进门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军方撰文、杨光书写的《华杰赋》,颇有“铺陈流畅”的风范。“中华英杰”墙上历代先贤鲜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时刻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校园西隅的“百草园”,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汉字,配上鲁迅的训导话语,发人幽思。国粹廊的楹联等书法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化教育,为学生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正对校门的英华楼上,六个大字“华杰创造未来”赫然映入眼帘;悦读厅内闪耀着“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触摸着大厅内的地球仪,教育的国际视野悄然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2

  早听说 市区20xx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育改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驱动下如火如荼。百闻不如一见。月初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专程前往市区部分学校参观调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 我们所参观的学校有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中学附属初中和 市民兴实验中学,并对后四所学校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市区的教育欣欣向荣,市区的教改一路领先。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随着教育投入重心的转移,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使社会的不同阶层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原有的单一公有办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如多种经济形式的产生那样,多元办学应运而起。

  我们这次考察的市区七所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就有单纯公办(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单纯民 办(民兴中学)、公办民营( 实验学校)、公有民助( 中学附属初中)、公办学校内设民助班( 实验小学)等五种类型。在带有 民 字性质的学校中,又有不同的经济组合形式。民兴中学纯系民间股份制的收费教育; 实验学校的教师为公办性质,建校资金少量是政府投入的,大部分通过收费、贷款自筹; 实验小学的小班教学是收费教育,而面向施教区的班级则属义务教育; 中学附属初中基本上是自收自支的格局。这些不同的组合形式不是随心摆弄的 花色 ,而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作出的正确决策。例如, 中学异地新建后,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原址改办一所公有民助性质的附属初中(即现在的 中学附属初中),资产全部公有,人员性质不变,面向大市招生,经费基本自理,每年向 中学上缴一定费用。这样既完好地保存了原 中学宝贵的人文景观,充分利用了原校的国有资产,又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同时还形成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实乃一举多得。事实上,改革的浪潮正在为教育事业冲积出越来越广阔的滩头,就看人们如何去发现它、占领它、建设它了。 多元办学使市区不少学校摆脱了经费不足的困境,给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一所民间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完全现代化的民兴中学奇迹般地建成了; 实验中学建校还不到两年,就又合署创办了一所外国语学校; 实验小学创设的小班异常 抢手 ,年年需要扩招。 市政府也得以集中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重点投入,使 职技学校、 师专、 中学、 职教中心等学校的新建工程相继竣工,使整个市区的教育事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里,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

  示交通安全标志,汽车标志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级“垂直与相交”

  教者在课接近尾声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比萨斜塔,同时思考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较坚固。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在传播数学文化的同时注重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作为数学新课程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不可否认,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1、虚假情境创设

  在二年级《生日》一课中,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过生日,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教师播放《生日歌》,又问学生:“你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虚假情境和无效提问,无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2、虚拟人物设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

  3、过于追求趣味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

  不明确,单纯地追求有趣,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朋友……听课者正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教师问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欢。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感知。

  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三)课堂气氛追求“表面活跃”

  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以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学生冷静的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安静得做练习被认为是气氛不好。存在以下误区:

  1、 评价语言模式化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情况下,老师说“表扬”,全体学生就会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一节课出现几次或者十几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花哨,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2、 无效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兴啊?”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着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兴”。如果学生声音小,教师还要再追问“到底高不高兴?”学生无奈的回答“高兴”。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动画、要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小朋友解决问题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问学生,学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难道学生兴奋地大喊好就是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吗?

  3、 学具使用的随意性

  在课堂上学生使用学具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看起来大家都“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学具深入思考问题。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真实、朴素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

  相对来说,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摈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二)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座谈过程中发现教师们都认识到进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师也指出,目前的进修培训有问题,教师兴趣不浓、收获不大,学用脱节,影响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进修更加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加强校本培训是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强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它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它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其次校本培训的内容也有应变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内容而定。

  校本研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师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课例进行商讨研究;三是课堂研讨,对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学生情感体验等进行记录与评价。四是在当前开展说课、评课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实践表明,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开展一课多人上的活动,它是一种由多人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落实“备-讲-听-评”四环节,达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简易。同一集备组教师在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听课、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案、再听课研讨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发展。用“一课多人上”的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启发、帮助,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尽快地、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改变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

  教研员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也应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就可以一改以往由专家点评的单一评课方式,尝试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就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

  3、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可以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讨、研究。备课这一项工作,也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4、注重学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动综合化。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况且,学科教学的研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意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研活动更应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5、牵线搭桥,加强校际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校际交流更能促进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研训部门牵线,把同级学校按需要建立起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通过结对子,搞联谊等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同时搞好送课下乡活动。

  总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4

  一、调查目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20xx年9月中下旬,根据电大的有关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华池县元城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活跃不起来,学生对学语文缺乏兴趣,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活跃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然而俗话说“治病得先知道病根”,我们只有先了解我校语文课堂不活跃的原因,才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拨云见日,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面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以学生答卷调查与听课观察为,调查问卷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来拟定。低年级是拼音识字教学问卷。中年级是教学问卷。高年级是阅读教学问卷。从课前导入,课堂操作,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拟题,让学生作答,每班选出十名学生,让他们就本班语文老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的,做一个如实、客观的评价。通过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实的反映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缺陷,才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调查结果

  1、读书方面:无课外书籍、无借阅图书、无、无语文实践活动。

  2、教师课堂教学方面:不进行口语交际、不开展课前说话。

  3、作业布置:无开放性题。

  4、教学语言贫乏无感染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平时我们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发现的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归纳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调查(20xx信访工作调研报告)中,70%的学生没有一本课外书,60%学生没有到图书室借过书,50%的学生认为图书室藏书量少,不足于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80%的班级没有开展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0%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不能经常使用一些教学仪器辅助教学,如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等。由此可见,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学生唯一的发布者,教室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设备落后,没有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没有沟通课堂内外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也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在调查中,能够经常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没有一个班,开展课前说话练习的仅有一个班,而所有答卷的学生都一致认为喜欢课前说话练习。可见我校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不重视的积累与运用,只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而没有传授,识用分离。因此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语言表达差。

  3、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对语文教师的调查了解中发现,课堂中经常让学生质疑的、能够经常给学生小组讨论的也没有几位老师,但他们都认为大都是流于形式,并没能很好落实,达不到任何效果,甚至有老师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由此可见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现在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听讲——背诵——练习。课堂上出现三个偏重,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只是把学生看成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或“仓库”,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二是偏重于说教,即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抽象的理念和理论,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很少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训诫教化功能。三是偏重于考问,即教师比较喜欢把教学内容演化为提问去单向考问学生,让他们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地忙于应答,很少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虽然个别老师在课堂上也能让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等,但大多流于形式。所谓质疑就是象征性的让个别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喜欢提问。所谓小组讨论,也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话,具体说什么,有什么效果也没有汇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4、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教师评价自己的就是考试的分数,以考试的成绩来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80%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所讲的都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而对于作业的布置,80%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练习题,没有类似动手操作或调查了解之类的开放题,而完成作业的方式也是单一的。可见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评价学生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单一,即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评价,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应试进行。课堂上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录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些内容考试要出的”,如有学生不听,便板着面孔大声训斥。课堂上没有动手操作,没有表演,没有质疑,没有感情朗读,没有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于教师包办太多,致使学生懒动脑,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教师说的便是标准答案。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出现搞小动作,开小差,甚至打瞌睡等现象。为了应付考试,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进行大量的字、词、句训练,除了完成练习册里的练习,教师还挖空心思印复习资料,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很少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活动式的作业,更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或完成作业的方式。

  5、缺乏教学艺术。在问卷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语文与老师上课没有趣有关,他们认为老师知识不渊博,讲话不风趣幽默,教学语言贫乏,上课只讲课本上的.知识,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不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也没有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不懂得赞赏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让学生尊重自己,而不去尊重学生。

  五、对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扭转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的局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齐心协力,出谋献策,全力以赴从以下方面投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1、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的主人”这一观点。

  在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倡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教师要善于鼓励评价学生。

  我们都知道,鼓励是教师的法宝,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目光,从各方面学生,发现我们的闪光点,以不同形式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的艺术在于鼓励和鼓舞,这样,学生可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中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师生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学生畅所欲言,质疑问难,敢于和同学争辩,也敢于和老师争辩,敢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同时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4、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学,如表演课本内容、讲、动手操作、实验画画以及开展各种比赛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特别是低年级教学要寓学习于游戏与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

  5、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语文,接触社会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又把学到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特别是作文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动植物资源等。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乏味,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还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总之让生活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

  6、作业形式也应丰富。有手工制作、画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文,比书面作业要明显增多,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7、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

  当课堂死气沉沉时,我们只是一味地埋怨当今孩子太难教,社会风气影响学校太坏,而没有从根本上查找自身的原因。应用发唠骚的时间去研究怎样才能把一篇课文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或者多用些时间看些书来充实自己,当今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要有一河长流水”。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有趣的老师,而只有教师本身知识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才能征服学生。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兴高采烈而非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而非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而非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而非越来越弱。因此,我们教师要用“心”施教,只有这样,我们农村小学活跃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构建起来。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5

  一、调研主题

  学科的教学与整合

  二、调研对象

  本校的全体教师和1---5部分学生

  三、调研结果

  1、各科新教材的优势

  从各学科的教学看,大多的教师更喜欢现有的各科教材,具有的以下明显优势:

  (一)各科新教材学科知识性、导向性强,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趣,

  (二)各科新教材都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三)各科新教材的编写注重纵向与横向的设计,使教学知识过于集中进行了分散式教学,适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四)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了旧教材的只重知识不重时间的现象。

  (五)各科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真正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六)各科新教材的设计开放灵活,给老师、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质疑,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强。

  2、各科新教材的感受

  作为一种新教材,教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有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只见教材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品社、和科学教材中特别明显,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把教材的知识味冲淡了。

  建议:以图为主,但要图文并茂,这样即使学生课上没掌握好的,也可通过看图、读文意理解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设计太分散,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

  新教材(如数学)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有的同一个知识体系在一册课本上要分成多个单元上,看起来好象在纵向、横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下一单元前面的知识忘了,学下一册上一册的知识不记得了,再学习时又要重新整理一遍。如:统计与可能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在不同难度上设置了这些知识,知识点分散,且每学期的内容相近,占课时太多,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体系的掌握。

  建议: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况下,尽量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在同一个单元,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下降。

  小学数学教材: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忽略基本计算的重点教学,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建议: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多种形式的计算技能培养练习,加大计算练习内容量,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小学科目偏多

  小学三级课程共计10多门科目,占课时数多,而且有的科目内容设置是相通的,如语文与传统的教学,品德社会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的教学,数学与实践活动等。他们可以。

  建议:整合这些相应的科目,让他们互相补充、互相链接。

  (五)教学用书要有其参考的价值。

  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书,对单元知识体系做了详细的介绍,对课时教学做了引导,但没有参考性结论、定义。尤其是一些难解问题没有讲解说明。

  建议:在教学用书上应当添加上重点内容结论、定义和疑难问题的讲解说明,供教师阅读参考。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6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师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加强教师机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证。

  (三)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引进工具型、平台型、资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丰富我校教育资源。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7

  摘要: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假期辅导越来越成为一个火热的话题,各种辅导班更是屡见不鲜。假期中,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对学生和家长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等主体,以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的形式进行实践调研,我们得到了相关数据,并对假期辅导火热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反映出了更深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最终得到了此份实践成果。

  关键词:中小学生教育辅导家长分析预测

  一、教育辅导机构的市场行业现状

  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论坛)、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到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集中表现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课外辅导市场需求居高不下,尤其是教育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有限,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空间巨大。义务教育阶段对一个学生的未来起到的重要作用,带动了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民办教育上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近年来,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呈现强大的资本整合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已经10万多家,其中上市机构不下于10家。而仅长沙市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大大小小加起来不下于2000家。

  (一)课外辅导市场增长快速

  据艾瑞统计,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已从的1238亿元增长至的18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预计到将增长至4472亿元,到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二)对经济周期变化不敏感,市场持续走高

  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比较特殊的是,它一直贯穿于的义务教育过程中。这的义务教育往往影响到一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因此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和其他民办教育服务相比对经济周期的变化不敏感。据艾瑞统计,中小学课后辅导市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增长了26.4%,远超过了中国整体教育市场同期约7%的增速。教育培训行业中新东方、安博教育、学大教育、学而思教育、环球雅思、龙文教育等在全国市场扩张并购动作也一直没有停止,扩张和并购意味着增大规模效应。

  (三)品牌是客户选择的决定因素

  在选择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考虑因素中,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品牌最重要,当没有其他参考因素的情况下,更多的人会根据该机构的品牌宣传度来决定是否参加课外辅导培训。其次分别考虑的因素为:师资、口碑、成本和规模等。课外辅导培训机构的品牌仍是选择培训机构考虑的重中之重。

  (四)行业机构参差不齐,服务有待提高

  当前国内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部分仍处于地方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但是因为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围绕中小学基础课程,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正是由于课外辅导服务在本质上具有同质性,为课外辅导机构提供了跨区域经营的可能性。实力强大的课外辅导机构,将因为教学质量过硬、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等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质量差、规模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外辅导机构所面临的将只是倒闭和或被兼并的命运。目前行业现状:缺乏规范及行业准则、竞争混乱、收费较高、因个人原因提出退款往往遭拒等问题相对集中,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国内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各种模式发展状况

  (一)大班授课:

  是传统的授课方式,面对面授课,每个教室通常有超过30个学生。但是,这种形式因其效率低下,缺乏针对性,正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据艾瑞统计,这种大班授课模式的市场规模为265亿元,并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市场份额将继续下降。

  (二)小班教学:

  采取面对面授课方式每个教室通常有10-30个学生。班级人数较少使得老师能够更好的关注每一位学生并更能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据艾瑞统计,这种小班教学模式的市场规模达1046亿元,并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9.3%。

  (三)个性化一对一辅导:

  随着中国高收入家庭数量的增多和人们对个性化一对一辅导需求的增加,这种以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基础的个性化辅导服务近年来不断增加。据艾瑞统计,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市场规模达562亿元,并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0%。

  (四)网络课程:

  通过网站提供预先录制或直播的教学视频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网络课程因不受地理和时间限制有着更为广泛的学生群体。据艾瑞统计,网络课程的市场规模达24亿元,并预计在未来五年其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0.2%。

  三、市场行情分析(根据查询二手资料数据法)

  (一)目前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情况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6%的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其中,初中学生参加的比重最高,接近九成,占88.1%;而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不到七成,为67.4%;高中生为77.4%。从数量上看,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学生参加了一个辅导班,参加两个课外辅导班的占26.1%,有22.7%的学生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辅导班,可以看出,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起到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调查还显示,另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班。

  (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类型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

  ●选择语、数、物、化等纯文化类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占44.1%,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

  ●选择第二位的是各类证书或考级培训班,占13.6%;

  ●位列第三的则是音乐舞蹈类,占12.1%;

  ●接下来依次是各类学科竞赛班,8.0%;

  ●艺术绘画类,7.4%;

  ●体育运动类,5.5%;

  ●作业辅导,5.0%;

  ●科学活动类,2.5%;

  ●其他包括棋类、外语类、记者班等的占1.8%。

  (三)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

  在周六周日上辅导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为79.6%,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和寒暑假的分别只占9.3%和11.1%。

  可以看出,有近八成的'学生将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设定在周六周日,这样可以跟紧学校课程的进度,更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是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上的首选;而由于周一至周五的补课只能安排在放学以后或晚上,这对全日制课程的学生而言,强度过大,而且如果课时较长,还会影响听课效率和正常睡眠,因此选择参加的比重较小;寒暑假期,虽然应是学生们放松休息期间,但仍有超过一成的学子利用假期,学习新知识或预习之后的内容。

  (四)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形式

  (五)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

  调查显示:

  ●原因为提高成绩的最多,占33.9%;

  ●其次为培养兴趣爱好,占22.0%;

  ●再次为拓展课外知识,占15.9%;

  ●父母要求、学校班级统一组织、随大流分别占15.6%、7.3%和3.9%;

  ●其他原因占1.4%。

  (六)课外辅导班的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

  有69.0%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学质量很好,老师很专业,27.7%认为和学校老师差不多,3.4%则认为教学质量差。

  (七)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途径

  由扇形图可以更加的清楚老师和学生的宣传口碑是教育辅导机构招生的重要途径,以往的传单效应其实效果并不太明显。要想做到更好的招生还需口碑宣传。

  (八)不参加辅导班的原因(研究潜在消费者):

  辅导机构可新颖的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做起。

  教育辅导行业的弊端

  ●多数从业者大多没有企业管理和职业标准化意识,所以行业专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

  ●行业标准缺失,监管困难,目前对于这一行业的管理属于空白区域。

  4、市场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研法、文献调研法、二手数据调研法和观察法

  四、中国教育培训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品牌化格局形成

  在未来,中国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格局将会形成定居的局面例如:英语培训领域将是新东方、环球雅思等这样的机构领跑英语培训市场;职业教育将是安博、北大青鸟等机构占据职业培训市场份额;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将是像巨人教育以多元化的优势占据全国市场,最后将形成像家电业和电脑业,大品牌割据市场的格局,各个大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圈地扩大,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这也将是中国教育培训业的未来发展格局。教育培训领域的广阔市场和丰厚利润,使得西方国家加紧了进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步伐。这些国外公司进军我国教育培训市场,采取的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教育连锁经营”的模式,其特征是加盟授权和特许经营。肯德基、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打开了中国的巨大市场。市场经济是一种开发经济,教育市场的长久封闭既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面对国外竞争对手,这是从事教育培训市场的国内机构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从事高端教育培训市场的国内机构而言,与国外大型机构合作,“与狼共舞”是一条有点无奈但正确的选择。同样,选择和中国本土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也是跨国公司进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必由之路。

  (二)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在国际教育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要走向国际大舞台,同时要展开与国际教育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本土品牌需要联手行动,加大产业联盟,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借助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提高与国际教育集团的竞争力。中、小型培训机构的另一个竞争策略就是不求“大”而求“深”,即认真分析细分市场,选准某一个需求点,再精准地深入下去。

  (三)早教市场并购整合将是重头戏

  中国的第四波婴儿潮始于,而2007“金猪宝宝”、2008“奥运宝宝”等概念又进一步拉升了婴儿出生率。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每年有3000万婴儿出生。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城市中0~3岁的婴幼儿人数已达1090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中国,为子女教育形成的储蓄和消费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支出和储蓄中占据15%和24%的比例,已成为中国家庭第二大消费。与其他细分行业相比,学前教育领域的格局是最分散的,受地域性强、批地繁杂、小势力割据、教师流动性大等诸多问题困扰,真正上规模的教育机构很少。“但这也正是机会所在,任何一个成熟的细分市场都是从这个阶段发展过来的。”容敬思分析说。对于早教市场,并购整合将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巨人幼儿教育市场迅速启动新的战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正在全国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四)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大有可为

  对中国父母来说,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70%的中小学生,选择用课外辅导的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而大考冲刺阶段的学生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更高。有1/3的被调查家长表示,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的课外辅导买单。

  五、反思总结

  通过实践,对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反映出了更深层的实际情况。

  (一)大部分家长们都会送小孩上一些补习班,认为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未来。家长们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送孩子们上补习班,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虽然,家长们十分心疼孩子们,但大势所趋,别人家的孩子在进步,在学习,自己的孩子不能输。

  (二)少数家长认为补习班有收费过高,不想增加额外的支出,或者无法支付,就放弃了送孩子上补习班的想法。大多数家长都表达了让孩子暑假上辅导班的愿望,但他们基本上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从而给孩子增大了压力,家长应该与孩子充分交流。

  (三)少数家长则十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不会硬逼着孩子们上补习班,认为孩子们应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假期。不想给他们施加太多的压力,不想盲目跟风。另外,怕孩子的身体吃不消。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8

  1、企业的基本情况

  从9个基层商会收到的165份有效问卷中的企业注册资金和职工人数可以看到,我区小微企业的比重较大。注册资本在20xx万以上的企业有XX家,占17.6%;20xx万以下的企业有XX家,其中500万—1999万有XX家,占28.5%;100—499万有XX家,占23%;100万以下的企业最多,有XX家,占30.9%。

  2、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受调查企业在年度收入对比中,呈增加的趋势。有82家企业销售收入增加,占近50%;59家企业销售收入持平,只有24家是减少的。虽然从调查情况上看,企业销售收入持续增加,但利润与20xx年相比,呈下降趋势。利润增长的仅占23%,减少的占58%,基本持平的占19%。

  3、企业融资贷款情况

  问卷调查企业20xx年融资额与20xx年相比,基本持平的占主流,有85家,占59%;增加的有46家,占32%;减少的有13家,占9%。说明九成企业对融资有稳定和增加的需求。20xx年融资成本比20xx年有较明显增长趋势,增长的有57家,占43%,基本持平的有69家,占52%,减少的有7家,仅占5%。企业融资渠道及方式调查结果表明,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也相当的单一,以资产抵押的方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有120家,占89%,其中资产抵押占89%,信用和担保仅占2%和9%。民间贷款有13家,占9%,其它渠道占1%。

  4、企业负担情况

  问卷调查企业有58%(95家)认为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是影响企业扶持健康发展的主要困难。20xx年企业纳税额与20xx年相比,呈增长趋势。有63企业纳税额增加,占43%;另有63家企业基本持平;减少的有21家,占14%。20xx年涉税种类平均有6项,与20xx年基本持平。20xx年企业缴纳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与20xx年相比,也呈增长趋势。36家企业收费总额增加,占60%;基本持平的有15家,占25%;减少的有9家,占15%。

  5、企业用工情况

  受调查企业20xx年企业用工与20xx年相比,虽然用工人数大致持平,少部分的企业有所增加,但是职工平均薪酬普遍增加。在调查的163家企业中有122家企业认为职工平均薪酬有所增加,占八成左右;30家企业认为大致持平。职工薪酬的普遍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压缩了利润空间。

  6、企业对形势的判断及应对措施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多数企业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如近50%的企业选择“调整产品结构”和“削减生产经营成本”,49%企业有技术改造计划,12%企业“减少投资”,11%企业加大融资力度。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9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着学生、学校乃至教育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总课题组的安排和指导下,我校从学校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等方面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队伍现状调查统计表和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在调研中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通过数据,分析本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工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师资配置情况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队伍现状调查表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队伍和学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合研究前期和后期进行对比,进行了如下分析:

  1、学校学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从教师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人数有所提高。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增加,兼职教师人数减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前期)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后期)

  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各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我校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

  2、学校管理队伍能力强。目前我校管理队伍共XX人,其中校级XX人,中层干部XX人,本科学历占XX%;中高XX人,小高XX人,中高级职称占XX%;XX人是国培对象,XX人是市级骨干,XX人是区级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高,是各学科中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科研中,都起着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自从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数据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师的配置上,从原来的大多数教师兼职其它学科到无一人兼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师的引进上注重了学历层次,第一次出现了硕士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大大增加,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提高;在职称上来看,中高职称由1个增加到3个;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了校级骨干的培养。整体上来看,教师更加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我校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各个课程的课时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课程的执行,用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的开展。

  2、坚持开发特色课程。我校长期坚持有特色校本课程,每周开展活动,课时为2课时,约80个组,分为校级组和年级组,其中铜管乐团、古筝队、艺术体操、民乐队等多个校级组外聘了优秀的指导教师,年级组由具有特长的校内教师悉心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充分激了兴趣,培养了特长,获得了发展。多个活动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各级比赛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特别是钢管乐团远赴奥地利,参加“相约维也纳一奥地利中国艺术节”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生能在其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展示自我,这正是特色课程的目的和成功之处。

  (三)校本研修情况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XX份,回收XX份,其中领导问卷XX份,教师问卷XX份(含XX份教研组长问卷),教师问卷的调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充分注重了调的全面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教师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持“满意”的态度,60%的教师“比较满意”,5%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

  5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满意”;4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特色,比较满意”;2.5%的教师认为“多是形式主义”。

  8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氛围浓厚,7.5%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研氛围,7.5%的教师认为除了组织的听、评课,较少走进别人课堂。

  综上看出: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效果持肯定态度,校本研修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没能参与其中,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师的需求。在“您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调查中,有40%的教师选择“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45%的教师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42.5%的教师选择“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培训因素的调查中,95%的教师看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什么?”调查中,95%的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在“您觉得参加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的调查中,四种活动:

  “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研究课与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四种活动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样,认为都有价值。

  从这几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在研修活动中,更倾向于研修的实用性,倾向于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内容。

  3、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自我选择。在“您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调查中,80%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还有部分选择了“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

  在“你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查中,有87.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有50%的教师选择了“在脑中回顾一下”。

  在“你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情况”调查中,32.5%的教师“经常阅读”,67.5%的教师“有时阅读”。

  在“你是否愿意承担各项工作,是否愿意自我加压”调查中,25%的教师“非常愿意”,52.5%的教师“比较愿意”,22.5%的教师“不太愿意”。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的'反思,与同事进行交流方便又及时,自然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当问题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时,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成为更佳的选择。从对自主发展和加压的态度上看,一部分教师主动性较高,大部分教师愿意发展但主动性不高,少部分教师持排斥的态度。

  调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对师资配置、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对策:

  (一)优化师资配置的建议

  1、深入推行学科教师专职化。学科教师专职化,有利于教师对本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虽然目前我校教师都是学科专职的,但由于实际需要,有些教师实际是才开始接触到某一新的学科,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帮助,促进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所以,我们要继续维持学科教师专职的师资配置,同时要加强学科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培训,让专职教师更专业。

  2、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的学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引导,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

  推出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结构。我校的职称结构中,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不高,应着力提升。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推行科学的评价机制,给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的机会。

  3、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形成有良好竞争机制和学习氛围的团队,共同进步。市、区级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给予中青年教师更多的观摩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建议

  1、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有好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有好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颇具特色,尤其是校级组,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证,这一点应继续保持。而年级组课程的开发,对于一部分并不专业的普通教师而言,显得有点勉为其难。我校在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但这个特长精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教学给学生,学生有无基础等因素,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呢?学校可以精选几个课程,自主开发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对课程实施教师进行的培训,从而让校本课程更规范、落实。

  (三)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议

  1、营造良好研修氛围。研修活动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心理,如果一味地让教师觉得是负担,被动地学习,取得的效果会减弱,久而久之对研修活动会产生厌烦情绪。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为了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应注重业务领导与教师的平等关系,这是沟通的前提;注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注重实事求是的研讨风格;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坚持我校以往优秀的教研模式,同时,更多地将专家请到课堂中、活动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研修活动中,忌形式化,要注重对教学有实际作用、便于操作实践的内容,将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实处。

  3、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通过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实施,在校本研修中重视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学习、教学的研讨和自我的反思,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0

  一、问题及目的

  从事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数年来,通过平时观察、调查问卷等方法,发现多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障碍主要集中在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习习惯很差;粗毛病难改;学习习惯差;情绪影响较大;缺乏学习毅力;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为此,我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方法与步骤

  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和观察,我对我校二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90名学生,从调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卷90份,回收86份)。

  三、结果分析

  1、厌学情绪严重

  当今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厌学情绪严重。调查卷开卷第一题就问小学生:“你爱学习吗?”回答“我热爱学习”的32- 1

  2、学习习惯较差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可能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对86名同学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会科学支配时间。他们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的学生仅占48.8%;每次学习前,能够认真预习或复习功课的仅有17.4%,不需要家长的督促,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9.07%。其中二年级学生是40%,三年级学生是33.3%,四年级学生是26.67%,五年级是25%,六年级学生是2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学生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向同学抄作业的占58.14%,边做作业边玩边吃东西的占37.21%。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52.33%;还有9.3%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以上数据提醒我们,许多孩子不能很好地利用学习时间,不能自主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等。可见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足够的耐心。

  3、情绪影响较大

  情绪是对孩子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而在烦躁的情绪下,再简单的内容也可能听不进去。另外,孩子在学习中和教师、同学的情感交流状况、学生对学习环节的体验、反应等情绪因素都会左右学生的学习。在调查中这样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40.7%的同学即使知道答案,也经常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63.95%的同学学习时,只是认真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37.21%的同学不高兴的时候,就是能够做好的事也会出错误;还有

  - 3学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太严肃了,学生不敢接近,也许是孩子们不好意思,或者根本就不想问;20.93%的同学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25.58%的同学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之,孩子的自学能力,不容乐观,更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四、对策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第一位重要的任务,而健康的心理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成长得更好,然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却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为了清除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绊脚石,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根据分析,特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强积极的心理辅导

  所谓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和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之分。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障碍进行矫治。如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矫治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学习恐惧症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

  不良的学习习惯既是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它反映了对学习毫无责任心和怠惰、懒散的生活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任其自然发展会严重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增长和积极动机的养成。因此,我们小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巧、应试方法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应该进行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主要因从行为训练入手,调动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到,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要求服从与孩子自制结合。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要更侧重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

  3、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有多种途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种。外部动机激发着眼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1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调查时间:

  20xx. 5.23

  三、调查地点:

  武胜县民族小学

  四、调查对象:

  武胜县民族小学3-6年级学生

  (一)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次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广安市武胜县民族小学3-6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随意抽二十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武胜县民族小学是广安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学校,始建于清朝末年。几经搬迁,现地处县城中心,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设施设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办学质量,已跻身于市、县一流学校行列,成为市、县有名的示范学校。学校设学前班和小学1-6年级,现共有教学班35个,在校学生近2900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5%的学生家长是大专学历,20%的学生家长是高中学历,60%的学生家长是初中学历,15%的学生家长是小学及相当小学学历。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表有15道选择题、1道文字表述题,涉及的内容有:

  1、小学生每日阅读时间、阅读量;

  2、小学生的阅读对象、阅读兴趣;

  3、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4、学校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等。

  (1)阅读量和阅读的时间

  问卷1.你平均每天读多长时间的课外书:

  a.60分钟以上

  b.15分钟左右

  c. 0分钟

  从以上调查数字表明:各年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的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其中六年级学生因功课的压力,60分钟阅读量的人数相对少一些)。无课外阅读的学生人数随年级逐年下降,但总体分析,每天阅读15分钟左右占50%,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并不多。

  问卷2.你每周的读书量为()

  a.没有

  b.1500字左右

  c.3500字左右

  d.7000字以上

  据调查结果反映,小学生一周内阅读量极少的约占27.5%,阅读量在3500字约占43.3%,而有一定量的阅读占29.2%。我们了解到农村孩子从小到大,课外书较少,阅读的时间少,不少孩子几乎不读课外书。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书源不足。现在农村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充实各级的重视力度不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图书室(馆),有的仅作“摆设”而己。

  2、家庭重视不够。不少学生在调查中均有反映,有时很想多买几本课外书,但都遭家长制止。理由只有一个:与学习无关。

  3、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抢占,学生课余大多时间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

  4、学生的作业负担仍偏重,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回到家里,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家长又另开“小灶”,复习期间尤为严重。

  (2)小学生的阅读对象、阅读兴趣

  本次问卷调查有四道选择题、一道文字表述题是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对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的了解,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问卷3.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籍?

  a.教辅书

  b.文学故事类

  c.科普类

  d.漫画类

  e.其它

  问卷4.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a.全是文字的

  b.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

  c.图画为主,只有很少的文字的

  d.全是图画的

  问卷5.你读过下面哪一本古典名著(可多选答案)

  a.西游记

  b.水浒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占10%。

  问卷6.你还读过哪些中外名著?(学生能答出的没几个)

  问卷7.你读课外书,是因为:

  a.自己喜欢

  b.爸爸妈妈要求自己读

  c.老师的要求,(答a的占30%、b的占30%、 c的占40%)。

  你的课外书主要来自a.自己买的b.从班上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借的c.从父母单位借的d.跟同学朋友借的e.其它(答a的占40%b的占25%、 c的占5%d.的占25%e.的'占5%)

  从数据汇总分析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以教辅书和漫画故事居多,占了65.8%。而配合教材自觉进行阅读者略少,只占25.8%。而且喜欢图文结合的书,究其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1、漫画及童话故事适合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儿童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2、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启发及引导。

  3、现行的少儿出版物对于配合教材内容方面的书籍仍偏少,因课本所选篇目乃为为古今中外名篇,现在出版发行的少儿读物属长篇巨作的略少。

  此外,从5、6、7题分析结果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以学习辅助类书籍为主,名著的则偏少,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对阅读还是显得比较随意、消极的。以个人的兴趣来选择课外读物,这样势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课外书来源渠道单一,学生课外读物相对匮乏,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

  (3)小学生阅读习惯

  本次问卷调查有4道题涉及学生的阅读习惯。

  问卷8.你读课外书时最喜欢a.摘抄好词佳句b.写读后感c.圈圈点点,写批注

  问卷9.你读课外书时,一般a.认真读b.挑选有趣的地方读c.随便翻翻

  问卷10.你觉得读课外书有那些益处?a.扩大知识面b.提高学习成绩c.能积累好多优美词句d.好玩

  问卷11.你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a.跳过去不读b.查工具书c.随便认读d.问爸爸妈妈或老师

  从结果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25%的学生能认真阅读并摘抄好词佳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问题,有25%的学生能通过查工具书解决。这不能不使我们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于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上,而对学法的指导偏少,对于课外阅读的方法的指导更少得可怜。家长的育儿观念也未能适应教育新形势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

  (4)班级、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

  问卷12.你们班有图书角吗?;问卷13.你们老师每天都布置读课外书吗?;问卷14.你们班有没有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参加问卷调查学生有120人,结果统计来看,问卷12、13,回答“有”占50%。问卷14以六年级为例,“有”占12.5%,“有时有”占50%,“没有”占37.5%。从全校的数据分析,也是这样,大部分班级有时有读书交流活动,有不少班级则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三、调查的结果

  从调查内容及数据汇总分析来看,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的时间少,大部分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家庭藏书不够或根本没有,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借阅图书渠道不畅,近1/3小学生几乎无课外阅读。

  2、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缺乏,课余时间阅读随意性较大,阅读书籍中,教辅书、尤其作文书比例较大,名著等不够,阅读种类少,阅读面较窄。

  3、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待教师的指导、完善。

  4、学校开展读书活动需进一步落实、完善,建议设立奖励机制,扎实检查,使每一项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个学生。

  5、家长的重视少,家长的育儿观念未能适应教育新形势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自身读书看报者甚少,未能较好地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榜样。四、调查体会

  针对调查所掌握的情况,本人认为要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增大投入。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未真正脱离“应试教育”的阴影,小学生课外读物很单调,《作文选》、“口袋书”居多,大多数家长给孩子购买课外读物的意识淡薄,即使买,也是以功利性为主——对考试“有用”的。就是为孩子订点报刊,也是“了若星辰”,不要说家中有藏书了。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家长转变“应试”观念,有计划地向家长推荐一些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学校的一把手也要冲破阻力,争取多方资金的支持,注重图书室(馆)的建设,充实藏书数量,定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设借阅课外书的条件。作为家长应改变育儿观念,多为孩子购买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儿读物。多指导、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全面素质的适应新世纪所需的多能型人才。

  二重视激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枯燥的说教不如点燃学生心中的好奇心,培养兴趣最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表现感染学生。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在语文课、班会课、晨会课等一切场合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讲课中、演讲中善于用“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斛粟”等成语、诗句和格言来启发、熏陶学生,以自己的口才和学识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强烈的愿望,并由羡慕、崇拜老师发展到去追求读书、追求积累。

  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为了让孩子从好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说话、习作、或给自己书写座右铭、给同学赠言时学会运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知识就是力量”、“不读书就像生活中缺乏阳光一样”等。在习作讲评中,注意对孩子们运用课外阅读知识的点评,激励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上一比高下,让学生踏上课外阅读的快乐之旅,品尝到作品中的“美味佳肴”,慢慢地使学生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行为,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三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2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受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客观因素

  首先是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态度。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初入学的儿童其学习动机基本上是家长要求的反应。如低年级儿童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上学的、将来长大了像爸爸那样有本事、作业完成时会对父母说我给你做完了”等等。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家长以什么样的形象来作为小学生的学习榜样,不仅影响了学习动机的特质,也影响了学习动机的强度。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其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一方面家庭和学校教育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还通过一定的舆论、制度来影响小学生的意向、愿望。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等传播媒体、媒介也随时随地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学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而学习教育又是通过教师进行的。一方面,教师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又根据社会、学校的要求以及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家庭、社会的要求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时,则会抵消或破坏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社会不正之风、同伴中小集团成员的坏习气也常常阻碍小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因此,必须注意采取预防或消除不良影响的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当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密切配合,否则将收效甚微。相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一致的情况下,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最佳。

  2、小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

  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包括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志向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等。

  生长成熟与年龄特征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其主导性学习动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向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也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学习动机就愈来愈占有支配地位,并逐步成为学习的主导性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制约与一些与学习结果直接相关的具体人和事。如有些小学生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父母或亲友的赞扬或奖励好吃的、好玩的,有些小学生则是因为喜欢教他(她)们这门课的老师,也就是爱屋及乌。一般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意志品质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小学生,往往会废寝忘食的'去学习各门功课;意志坚强的小学生在正确学习动机和错误学习动机之间发生冲突时,能以理智和客观标准决定取舍。

  学习动机还与志向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另外,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等因素,都会对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动机和学习

  动机在小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具有正确动机的学生其学习态度是端正积极的,他(她)们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强烈的自信心、好胜心、进取心,能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成功与失败。在动机的推动下,他(她)们会顽强拼搏、勤奋学习,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同时在智力上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开发。经实例证明,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其学习成效要好于没有经过动机培养的小学生。

  正确的动机可以增强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注意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却忽视了动机和学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学习好也可以增强动机。奥苏贝尔曾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固然促进学习,而学习效果反过来也能增强学习动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求知欲得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体验时,其原有学习动机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习效果则很好;动机错误或学习强度较高,学习效果则较差。

  当然,两者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表现在有的学生学习动机正确,短时间内学习较差,而有些小学生学习动机不正确,但当前成绩却很好。这种现象并不能否定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仅仅是学习动机,还有其他因素,如基础知识、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身体状况、一时的物质奖励刺激等等。那些真正具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小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欠缺会逐渐得到弥补,其成绩也将会不断得到提高,赶上并超过没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生长成熟和年龄特征,其学习动机具有以下特点:

  1、交往动机强于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一种需要与人亲近的内在动力,它起源于儿童与他人的接触,表现出群集感、相熟感、友谊感、亲属感、归属感等。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的社会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够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在小学阶段,交往动机明显强于成就动机。比如:小学生多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学习,而拒绝为不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友谊感);为了获得父母、教师、亲友、同学的赞扬而认真学习(亲属感),当其自尊心或自信心因受责备、奚落而挫伤后学习会受到影响。因此,受这种交往动机支配的小学生能坚持学习,他不仅希望处于优越地位,而且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和同伴的尊重。成就感在小学阶段还处于朦胧状态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学习能更有成效。

  2、近景动机为主,远景动机为辅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与人们对活动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相联系,他是人们的理想、世界观等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在小学阶段,近景性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而远景性学习动机起辅助作用。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长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如有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受到表扬,而由此喜欢上了数学课,后来换了数学老师,他这种由对数学老师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也就消失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比较具体,作用也较强,故仍不失为引发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研究小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特别是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最终促进全体小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学习。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3

  调查背景:

  根据XX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xxxx县xx乡xx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4

  一、调研目的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㈠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

  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优势与劣势

  和方式受到了严整的阻碍,久而久之,教师热情减退。

  第四、缺少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教师发展站不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感觉缺少领头羊,比较茫然。

  六、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㈠学校努力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

  1、搭建多层次的教师成长舞台,展示教师的成长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教师的个性差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就要求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多层次的舞台,使得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成长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激励教师的'成长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教师评价方案中,应该注重教师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来激励教师的发展;应该注重多元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评价者应该来自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应该注重情感性的评价——评价要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学科分数;应该注重互动性的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是双向的。

  3、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校尽可能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得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提供机会。有了先进的思想指导,有了具有先进理念的专家引领,教师的成长会更有效。

  4、优化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和课程资源一样,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的是教师学习的内容,具体可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专家的报告,教育(学)书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条件性资源指的是使教师学习成长开展的条件,如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条例,教师学习的所需要的设备等。教师学习成长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的学习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些资源,教师的学习成长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成长需要优化的资源。

  5、给教师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在研究中,教师才能不断总结得失败,提升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向。

  ㈡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师要根据自己发展情况,拟定自己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2、加强读书,使自己更具有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用先进的理念来引领自己,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一个具有思想,有着丰富内涵的语文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自己的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平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平时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3、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4、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水平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5、启发及建议

  5.1 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习动机。

  (2)利用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COM收集整理。所谓游戏化学习,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习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创造机会,学生讲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内容时,教师会请一些电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老师”,跟全班同学讲解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4)注重校本课程,融合本地文化。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地方文化比较熟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机地结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有关策略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调研报告07-04

小学调研报告02-07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02-17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02-22

文物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2-13

农村小学教育调研报告10-12

农村小学教学调研报告06-09

小学生调研报告范文08-27

小学英语学科现状的调研报告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