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3-02-15 09:59:5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程建设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1

  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制度,形成了以国家宏观监督调控为指导,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服务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基本格局。出现了以项目法人为主体的工程招标发包体系,以设计、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为主体的投标承包体系,以建设监理单位为主体的中介服务体系等市场三元主体。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后,在正确使用国家投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二是“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三是“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四是“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五是“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二、提升建设单位管理水平

  目前,我市新开工水利建设项目均组建了工程项目法人(水利站)单位,形成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服务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基本格局。

  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中推行后,基本解决了工程建设中责任缺位的问题,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大成果。但是,项目法人及其机构要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承担起相应责任对项目法人提出了很高的综合要求。特别对于公益性项目,项目法人应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项目法人必须具备与项目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内设机构和人员结构素质应能满足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品德。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专业面广、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的特殊行业,要履行好项目法人建管职责,必须会经营、善管理、懂专业,必须有能胜任计划财务管理、质量进度管理、合同执行管理、专业技术管理和外部协调的建管班子,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工程经验、专业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应有正直的`品德和良好的抗腐蚀能力。目前我市水利站组建的项目法人主要为分管站长及工程员,不管从人员配备还是学历、经验方面均不能完全满足建设管理的需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提高监理业务水平

  建设监理制强调对工程的目标管理,希望通过对工程实施目标管理,特别是工程的造价、进度和质量目标的管理(包括工程的安全管理等),加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综合协调,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全面管理。

  建设监理主要是解决了工程建设施工期的专业管理,但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仍需要业主承担大量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需要相对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对业主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前期规划审批、移民安Z、招投标管理等也牵制了业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符合水利系统提出的建、管、养分离的改革模式。同时,与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初衷相悖,目前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实施遇到了空前的“信任危机”。由于近年来我市的经济飞速发展,拟建和在建设工程的数量急剧增加,有资质的监理单位有限,业务量远远超过了建设监理的承受能力,加上建设监管不强的原因,大量不符合执业资格要求的监理人员涌入监理行业,引发了行业的信任度降低,直接导致本来可以实现“工程建设监理制”向“工程项目管理制”平稳过度的基本条件缺失。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考核,提高监理业务水平是我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之一。

  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 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3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4 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

  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①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方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②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2

  近年来,随着政府“精准扶贫”、“三乡工程”等投入的不断加大,乡镇工程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也不断提升,加强乡镇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是防止建设领域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但近期笔者在对部分乡镇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由于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操作方案不切合实际,乡镇政府的招投标行为亟待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

  审计发现,有的乡镇存在将工程造价超过200万元的项目拆分成多个子项目,使单项合同价低于200万元,以达到将项目进行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目的的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项目人为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邀标,邀标单位均为相同的企业。

  (二)工程项目未经集体决策或相关程序直接发包

  对工程造价低于200万元的建设项目,乡镇直接发包项目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发包过程鲜有会议记录。对这一类项目,招标投标法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政府采购法也不能有效约束乡镇采购工程的行为,监管上存在漏洞,因此,乡镇在发包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选择哪家施工企业,合同价如何确定,都无据可依,为工程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三)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

  由于监管的缺失,有的乡镇将小型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施工,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如某镇某小型桥梁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为房屋建筑二级资质,根本不具备桥梁施工资质。

  二、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上的“空白”造成管理盲区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只针对2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进行了规定,那么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下的工程没有制度强行监管,成了管理的盲区,虽然有的乡镇成立了专门的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地及工作人员,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招投标工作由乡镇纪委同志负责监督开标活动,但全程化、合法化监督仍存在一些“空白”,应招未招、肢解分包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乡镇招投标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地均建立了标准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时招投标监管部门综合管理本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牵头制定进场交易项目目录、交易规则,监督交易场所建设和运营,协调行业监督工作。对于乡镇工程,应确保项目在具备招标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招标程序确定施工企业。但具体的招标信息发布方式、评标办法、评标委员会的组成等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乡镇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为管理相关制度。对于工程造价在2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应当出台本地区乡镇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适用于乡镇在本行政区域利用国有或集体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规范项目立项、工程设计、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做到监管无死角,促使乡镇政府和相关单位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

  (二)加大乡镇建设项目招投标行为的监管力度。一是招投标管理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对应当公开招标而采取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二是住建、水利、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监管职责,坚决查处并纠正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施工的行为。

  (三)加大违法招投标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对建设项目应招标未招标或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招标、未经集体决策或相关程序直接发包以及将项目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或个人等违法发包行为,应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论投资额度大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有效震慑。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3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4

  所谓单位小型零星工程是指未达到国家招投标法规定金额不通过政府招投标或比先程序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这类工程项目类型繁多,单个造价低,分布零星,没有专业设计,施工随意性大,造价难以控制,管理简单粗放。管理好单位零星工程,控制好工程造价和质量,达到“少花钱多办事”,是单位经济活动中应予重视的问题,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小型零星工程立项随意性大。小型零星工程往往根据单位需要自行安排,即无前期的研究与论证,也无规范的工序或工艺,成为“无设计、无图纸、无预算”的三无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常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提出增项或改项要求,巧立名目,弄虚作假,虚报价款的情况较多。

  二是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小型零星工程多为单位自建、自管,由于缺乏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同时受建设时间、建设条件等诸多原因限制,难以实现有效的质量监管,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多,工程数量核实难度大。

  三是施工队伍随意确定。小型零星工程用工灵活、方式简单、结算方便,施工队伍基本由各单位自主确定。但大多数施工队伍却是没有资质等级或有而不高者,其本身不具备到建筑市场竞争的能力,零星工程成为其最佳的寄生土壤。由于此类施工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易形成诸多工程隐患。

  四是工程资料管理混乱。小型零星工程中很多都是修缮工程,大多未签订正式的合同,仅凭一纸协议或是单位领导的口头交办就定下工作任务,后期验收多数走走过场,工程资料严重不齐。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制度不健全。宏观方面讲,国家对小零星工程没有具体的约束性很强的规范性文件,有的只是指导性意见,要求在招标、比先规定金额以下的工程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采用竞争性谈判,但大多数单位为节约成本未能执行;微观方面看,多数单位根本就没有小型零星工程的管理制度或监管措施,需要就临时指定人员做,导致小型零星工程管理呈无序状态。

  二是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低,缺乏技术和安全保障。小型零星工程一般为自建、自管、自用,建设单位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办事,草率签订用工协议,甚至出现受个人或单位利益驱动,指定利益关系人承包。加之大多单位缺乏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施工过程中监督不到位,甚至无人参与监管,工程数量真实性难以确认。

  三是小型零星工程价款认定缺乏监督。小星零型工程项目“价低、量多、点散”,尚无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监管,多数建设单位既无内审机构,又无专业人员,工程款往往根据承包人报价和经办人及领导审核意见确认,加之无图纸无预算,工程实际造价难以复核。

  四是单位和个人利益驱使。单个零星工程金额虽小,但用工随意,项数较多,日积月累下来的数额却并不小,出现漏洞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单位长期使用固定的承包人,单位与承包人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潜规则”,在利益上达成某种默契,为违法乱纪提供了机会。

  三、建议

  一是健全小型零星工程制度建设。各单位应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适合本单位(部门)的`小型零星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从项目计划、实施、验收、监督、资金支付等环节加强小型零星工程建设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损失浪费。

  二是加强小型零星工程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小型零星维修工程都是单位自己在监督,施工现场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各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小型零星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必要时可聘请有资质的监督人员参与现场管理,全程记录建设内容,确保工程质量和价款结算可信、可靠、可查,防止承包人弄虚作假骗取国有资产。

  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施工队伍选定方式。单位小型零星工程建设是国有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是各单位应尽的管理责任。要改变各单位自主用工、施工队伍无资质等级、技术力量差、安全质量无保障的现状,可采取由国资管理部门按政府采购方式统一选定并建立小型零星工程施工队伍储备库,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各单位有用工需求时,可向国资部门申请,根据建设内容由国资部门从储备库中按一定方式抽选安排符合要求的施工队伍供用工单位使用,由用工单位承担施工过程监管责任和价款结算,遇质量事故或安全责任,由国资部门按报务合同约定追溯对方的履约责任。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5

  我在工程公司负责全公司安全生产兼项目部经理,此次,根据公司上级的统一部署,围绕“如何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这一任务,进一步坚持和彰显“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施工品质”主题,我亲自带领相关部门针对铁路工程新线建设以及既有线施工方面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部门联动、实地考察调研等方法,针对对铁路工程建设、既有线施工方面的现状、就如何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提升施工品质的安全施工目标定位、基本原则、改善建议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施工品质的重大意义

  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施工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社会城市化飞速发展、提升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所以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铁路工程建设、既有线施工方面的施工安全现状分析围绕施工安全方面的内容,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对铁路工程建设、既有线施工方面的安全施工现状有一个总体把握和清醒认识。(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工程建设也在快速的进行。但总体安全施工上重视程度不够强。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工程进一步扩展建设也迫在眉梢,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如此紧

  急的工期,如此高的施工质量,给铁路工程建设、既有线施工方面的施工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任务就是命令,每次接到新的建设任务,工程施工项目部就要组织段主管段长、施工管理科、安全质量科及工程公司负责人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技术交底。有时候为了接收轨枕、钢轨等设备物资,为了抢时间,工作人员大部分是连夜接货、卸货,这样一直忙碌到天亮,于是又接着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开工几个月,大部分干部职工没有回过一趟家,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同时,施工现场住宿条件简陋,饮用水不能自给,无洗浴和娱乐等设施,生活单一枯燥,施工人员每天都在挑战着自己的承受极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完全到位,例如用电操作安全,防火安全设备的缺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与工作强度的疲劳操作,从这个角度来看,铁路工程建设、既有线施工方面的施工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二)铁路工程建设,既有线施工方面外在形象认可度较高,但是安全施工还需进一步加强。作为施工单位的领导,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进行了现场检查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前期施工中存在的进度慢,质量不高的问题,对目前铁路建设存在问题和困难,逐项逐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症结,项目部有针对性地调整施工方案,制订推进计划,对所需的劳力、物资、机械设备进行再摸底再调配再布署。通过采取增加人员、增补设备、24小时不间断施工等措施,总体而言,铁路工程建设,既有线施工方面外在形象认可度较高,但是安全施工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施工安全建设管理水平建议

  铁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有过许多先例,党中央也高度重视铁路建设的施工安全事故,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司社会形象将一落千丈。教训极为深刻,我作为项目部安全经理,认为铁路建设当前重点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集中整治设备质量隐患,大力强化职工“两纪”管理,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为深入落实加强施工管理水平任务,在全路开展一次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并成立了分管部领导分工负责的铁道建设安全督导组。具体建议如下:(一)认真排查

  铁路建设工程每一项线路长以几十公里为基本,有些工程涉及到会让站、框构小桥、盖板涵、肋板涵等几个细节建设。土石方工程总量常常以百万立方米计算。一旦安全施工管理水平匹配不上工程建设进度,整个铁路建设工程将会受到隐患波及。所以我建议,要扎实做好集中排查整改和全面整改安全施工规范工作,认真排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铁路建设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专项安全治理取得实效。

  (二)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点,责任的进一步落实以铁路建设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级管理体系,明确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排查责任,提高检查效果。自查自纠施工安全管理重点是存在突

  出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规范。集中排查施工安全设施整改不力、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以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为主线,进一步完善铁路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项整改落实工作。对于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上,要提高就要加大处罚,严字当头,出重拳、下狠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单位要对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报铁道部,这是整个施工安全提高的关键点。针对排查发现的施工安全隐患问题,结合铁路建设实际,明确违反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界限,依法、合规地做好违反施工安全建设管理的分类处理。对拒不自查施工安全、掩盖安全问题或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对一般程序性安全违规问题,运用教育、规范的办法,以批评教育、吸取教训、督促整改为主,但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责任;对于顶风违纪的施工安全工作人员,要从严处理,决不姑息。

  (三)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和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从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勘察设计、现场施工等方面进行深入检查,狠抓既有线施工、长大隧道施工、大跨高墩桥梁等关键部位施工质量安全,重点保证隧道初支、仰拱、二衬紧跟,打击偷工减料行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

  针对大型施工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在使用管理方面,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大型设备安全规章

  制度和操作规程,切实做好起重设备的防倾覆、防制动失灵、防重要受力杆件和钢丝绳断裂,以及轨道运行作业设备的防倾覆、防溜车、防侵限、防擅自进入既有线等;抓好维修保养,定期保养,定期维修,清除大型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从而从设备硬件本身出发,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四)认真落实质量安全问题和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铁路建设质量安全动态,加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质量安全问题和事故报告制度,关键是要深化制度改革,不断创新监管措施、手段和方法,提高监管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滋生安全隐患的机会,形成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及时掌握铁路建设质量安全动态,就要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强化检验、检测,确保数据准确真实,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

  (五)坚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加强针对性施工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参建人员施工安全意识。

  对铁路建设来说,施工安全就是生命,施工安全就是效益,施工安全就是健康,安全就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铁路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也明确规定:“安全建设,人人有责”。

  但是,施工安全意识的淡薄,将导致悲剧频繁发生,甚至是生命的结束。给国家、企业、家庭的生活带来深深的悲戚。大部分的铁路施工安全事故,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所造成的,任何一次疏忽,一次大意,都有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

  我作为安全项目经理,心中明白制度管理的目的在于贯彻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铁路建设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规范安全行为,促进施工安全建设。因此,施工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极其重要。施工安全培训是安全建设的基础,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了对事故和风险分析与判断的失误,使事故隐患仍普遍存在。因此,我们在施工安全现场管理上加强职工的亲情教育和警示教育,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行为意识。从心里有一种我必须重视施工安全的思想。从而提高了安全意识。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6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是由饮水不安全造成的,全世界每年因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数超过800万之多。可见,饮水安全对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何等重要。

  为全面掌握全县农村群众饮用水现状,促进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顺利推进,我们深入乡(镇)、村(屯),实地视察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水利局和乡(镇)关于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的说明,对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好今后的工程建设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建议。

  一、全县农村安全饮用水现状

  我县农村常驻人口22.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关系农村常驻人口的身体健康。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地下水水源较为充足。在我县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中,水质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村屯水质铁锰招标、水源污染。

  二、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总体情况

  20xx年至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5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1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9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35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7处,20xx年建设饮水安全工程9处。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为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水,水量充足,但部分村屯水质铁锰超标。

  截止到20xx年底,我县共解决高氟水、污染水、锰铁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村屯325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5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还有部分地区由于村屯小、分布零散,地方配套资金较大等原因没有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三、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情况

  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建设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建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一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停用。现有**0处饮水安全工程已停用,其中:20xx年冻层深度达到2.6米,使管网冻坏46处;缺少电力设备配套资金**处;水质铁锰超标45处;管理工作不到位、运行经费不足、农民自家有小深井等停用18处。仅2**处工程正常使用,全县农村饮用安全水的人数不足**万人,占农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总人数的80%,占全县农村常驻总人口的62.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趋势。

  四、在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中县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加强领导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县里专门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县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县长为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制度。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办、卫生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紧密配合。项目辖区各乡(镇)场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乡(镇)场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乡(镇)场长为项目责任人,按县里统一规划和部署,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保证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切实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绩。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长期社会系统工程。县政府及水利部门通过制定规划、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发动群众等各项措施,连续多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先后解决了全县285个村屯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三)严格项目管理,保证顺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县政府及水利部门多年来想方设法,积极包装项目,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努力使各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管好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补助资金,按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并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动员受益群众积极自筹,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对规划的设计评审、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材料设备的采购、工程质量的监督、工程的竣工验收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确保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工期。

  五、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建工程自筹资金难度加大。20xx年以来,中央、省和市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非常重视,加大工程建设力度,使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村饮水工程是按村屯人口多少拨付资金,我县农村村屯人口较少,并且村屯相距较远,增加了自筹资金额度。我县乡(镇)、村屯财力不足,在建工程难度加大。

  (二)农户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大部分群众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当做是政府的'一种福利,认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劳、投资等建设、管理的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单纯依赖政府,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群众还把自来水当成“福利水”,不愿意尽义务;二是一部分群众认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只能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产用水还得靠农户自掘深井解决,实用性不强;三是还有个别群众对安全饮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农村饮水中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满不在乎。这些在农户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滞后观念制约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

  (三)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主要由各乡(镇)场协调申报、水利部门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成后,乡(镇)场和职能部门一般都认为完成了事,对后期管理运作没有过多指导干预,缺乏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绝大多数只简单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管理存在多样化,没有统一形成良好的运管机制。在村级财力不足、精力有限,乡(镇)场和职能部门扶持不到位的情况下,已经实施完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瘫痪或瘫痪状态。

  除上述因素外,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设计、施工等问题,有的供水管道深埋不够,不能完全抵御严寒,致使寒冬出现冰冻现象,无法供水;部分村屯实现不了全天候供水,只能是定时段供水,农民在农忙时节往往错过供水时段或需要留专人在家蓄水,不方便生产、生活;有的村屯小、分布零散,独立运转经费不足。

  六、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使用率低,部分工程停用。我县20xx-20xx年共建饮水工程285处,正常运行202处,未运行和无法运行83处。一是农民对改水缺乏认识,由于自家中备有民用井,即使是工程完好,也不情愿交纳供水费用,村委会又没有免费供水的条件,工程因此停用;二是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提水设备或管网出现损坏,无人管理及组织维修;三是由于20xx年冬季我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冻害,20xx-20xx年工程采用upvc管材安装的供水管网因冻管道胀裂,无法运行的比较多,只能进行管网更新改造;四是20xx年以前所建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又缺少重建自筹资金;五是部分工程水质铁锰超标,缺少上除铁锰设备的资金,部分工程即使有水处理设备群众也不用,至使水质仍然超标;六是部分工程由于缺少自筹资金,工程未完工。

  (二)资金短缺,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工程建成后,交于乡(镇)村管理,由于乡村财力困难,无法筹措启动资金,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国家投资、省级配套资金、县级以下配套资金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对于这种带有公益性的工程,没有一定的管理费用作保证。三是管理人员的报酬难以维持,目前,我县管理人员报酬主要来自供水水价差价来维持,在当前用水量偏低、水价偏低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工程的运行。

  七、对工程建设及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的几点建议

  (一)对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饮水、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不断提高工程效益,以点带面,广泛宣传,加大安全饮水工作宣传力度,推动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利用国家逐年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契机,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引资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三是做好工程建设规划。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前,充分考虑建设地的环境、气候和土质等条件,既要满足当地农民用水的需要,又要保证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可以长期安全运行,提高使用率。

  四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户的身体健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水源的选择及供水形式应因地制宜,工程施工要确保工程工期及质量,建后管理保征良性循环。在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二)对工程运行维护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安排必要的经费,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

  二是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已建安全饮水工程有效管理模式,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按照“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根据工程管理运行情况,建立统一管理机制,理顺产权关系,确定供水工程所有权属、经营权属,做到有管理站、有技术档案、有水源保护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成立专门机构,投入一定的维修养护资金。加强对已建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适应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证农民饮水安全,真正达到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在管理中,可以参照有线电视或电业管理模式。管理责任主体以乡镇水管站为主,管理维修收费一条龙。这样,不但便于管理,也可以弥补屯小、人口少运转费用不足问题。还可以缩减人员开支,又可以增加水管站工作经费。同时,水管站依托上级职能主管部门,便于协调。另外,还可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管理。采取个人承包或租赁等经营方式。同时考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市场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政府在调控水价的前提下,只从收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饮水安全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大的维修改进项目由镇村两级协助承担。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好处是从管理到经营上群众容易接受,便于群众监督,服务质量能够提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为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等方面,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社区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日前,对铁路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铁路社区基本情况

  铁路社区坐落在铁西小区二期工程,居民成分大都是河南村移民和回迁户。辖区面积约0、1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住宅楼30栋,辖区总人口2331户、4611,其中常住人口4460人,1489户,流动人口25人,辖区单位5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110个,幼儿园1个。歌厅15个,小饭店22家,小旅店25家,网吧2家,超市20家。社区下设3个党支部。

  二、社区建设管理取得成绩

  1、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提高党员服务能力

  铁路社区现有党员67人,其中离退休党员22人;下岗党员4人;社区在职党员7人;待分配大学生7人;其他党员27人;积极分子4人;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别是平安党支部、绿色家园党支部、觉悟党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为“平安温馨型”社区。集中多方资源,开展“六卡连心”活动。并在党员中开展“七种学”和“三个一”为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帮助15名无职党员认领社区岗位,成立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社区服务站,设有服务热线和公开。对社区内“老、弱、病、残人员进行党员结对帮扶。特别是脑瘫儿童和残疾人家庭进行重点救助。通过一系残载体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2、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铁路社区文化活动广场位于社区门前,占地近千平。广场现有漫步机,双人坐蹬器,骑马器、跷跷板、太极推手等12件健身器材。为了方便大家健身锻练,社区还为居居群众提供了电源,广场灯、音箱等设备和设施,每天晚上大人小孩有一二百人在这里健身运动休闲。利用健身广场,社区居民孟华还在小区内组建了60人的老年舞蹈队。20人的毽子队。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不同需求,铁路社区准备将再成立羽毛球队、跳绳队、徒步队、自行车队等不同群众需求的文化体育团队,让每家第户居民都能找到自己的社区组织。通过广场文化活动,大家得以增进了解,增进感情,改变了邻里间不相识、不互动、不和谐的状况。形成了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良好和谐氛围。

  3、抓牢社区民心工程、促进社区环境建设

  铁路社区居民大部分居住在铁西小区内,多年来由于一直没有物业管理,小区封闭不严,大车小辆经常进出,至使小区板砖、沥青路面严重破损、绿地也被居民种成了菜园子。当时小区的环境是“道路多坑洼、脏水随意倒、垃圾满地撒”。为了更好的改变小区环境,社区到处奔走呼吁,还居民一个平整的道路,还居民一块绿地,区政府得知情况后,经过深入调研,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小区环境改造工程,共铺设黑色路面三条450延长米,翻修路面960延长米,铺巷路方砖26条,1730延长米,新铺楼前巷路2条,新增活动场地105平,清除违章建筑18处。居民群众看到社区为大家提供这这么好的环境,大家很是感动,在施工期间纷纷参与路面铺设施工,社区内真正呈现出美好家园共建,美好生活共享的.氛围。

  4、关注社区弱势群体,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铁路社区现有低保户363户、920人;月低保金总数146141元,低保边缘户12户,三无人员5人,社区现有残疾人135人。铁路社区河南村回迁居民比较多,进城前以种地为生,进城后大部分找不到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至使群众经常上访告状。面对这一急待解决的问题,铁路社区多次例会研究。跑办事处、民政局、就业局、跑细了腿、磨破了嘴。经多方沟通,最终区政府决定分两步走的方法妥善安置解决河南村回迁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为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242户家庭办理了低保。二是为有劳动能力、自己找不到工作的210人安排了环卫保洁工作。现在社区稳定,居民不再上访告状、对政府也没有意见了,现在小区内群众的生活也平安温馨了。

  三、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

  铁路社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必须清楚地看到社区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今后的社区建设工作。

  1、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铁路社区是建设街道五个社区中没有地热的社区,由于社区属于板房结构,每到冬天虽然已取暖但室内温度仍无法达到最低标准,居民群众办理业务与社区正常工作都受影响。

  2、消防进社区达不到实战需要。铁路社区是消防进社区的试点社区,但由于人员变动,消防队伍基本无法保证人员到位。消防器材方面,由于多次训练灭火器已无法使用,需要马上更新。

  3、铁西小区缺少完善的物业管理。铁西小区近靠火车站,小旅店,小歌厅特别多,安全稳定隐患较大,为了还小区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应对小旅店进行治理,引入物业。

  4、社区办公设备缺乏有待补充。铁路社区现有电脑四台,打印机一台。其中两台属于办公使用,另两台电脑,一台是劳动保障专用,一台是计划生育专用。由于铁路社区低保户全市最多,360多户。两台办公电脑平时都无法满足居民办理业务需要,一但有突发性工作,更是难以应对。现在最少还需要两台办公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8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为此,加快生态公益林发展,建设生态家园,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为了积极响应省市开展“公益林宣传年”活动的号召,及时调研总结我县公益林实施十周年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生态公益林调研组,于5、6月份,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国有林场,采取听取汇报、座谈、入村走访、实地察看等方法开展调研,在全面了解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资金使用和发放等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群众对公益林建设保护与利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

  (一)、基本情况:

  XX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脉东麓,长江中段、洞庭水系资水上游,辖12个乡,10个镇,565个自然村,29个居委会,总人口80万。全县土地总面积329.4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7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03%。

  (二)生态公益林建设历程

  2001年,我县启动国家级公益林试点工程,共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43.49万亩,全部纳入中央财政补偿范围。

  2002年4月5日,发布《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通告》,贯彻落实《森林法》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方针和政策,落实管护措施,加大对破坏国家级公益林案件的打击力度。

  同年6月,县林业局、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林科所均设立公益林管理工作机构,产生了一支作风过硬、工作负责的公益林管理工作班子,并通过竞选上岗,全县共聘用了156位公益林护林员。

  2004年,区划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0.86万亩。

  2006年,补进国家级重点公益林2万亩。

  2007年,区划省级公益林28.1万亩,并纳入省级财政补偿,国家级公益林纳入中央财政补偿范围面积扩大到49万亩。

  2009年,国家级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面积扩大到54.35万亩。

  2010年1-3月,国家级公益林进行部分调出和补进,净增2.19万亩。省级公益林进行补充区划和部分调出,净增省级公益林30.39万亩。

  2011年2月,经国家林业局及省林业厅批准调出国家级公益林128.4亩,调出省级公益林655.5亩。

  (三)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

  经过几次区划界定和调整,至目前我县共有公益林总面积113.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5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54.78万亩,涉及5个国有林场、22个乡镇399个村;省级公益林58.42万亩(其中30.92万亩尚未列入补偿范围),涉及5个国有林场20个乡镇296个村。

  1、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分类:

  按保护等级分:二级31.383万亩、三级83.575万亩。

  按权属分:国有27.358万亩、集体47.703万亩、林农个人39.897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产权明晰到户的未统计在内)。

  按地类分:乔木林地81.874万亩、竹林地15.356万亩、疏林地1.579万亩、灌木林地8.431万亩、未成林地4.728万亩、苗圃地0.04万亩、无林地2.949万亩。

  按林种分:防护林95.014万亩、特种用途林19.944万亩。

  按生态区位分:江河两岸4.165万亩、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30.366万亩、邵怀高速公路、320国道两旁29.675万亩、县城周围生态区12.08万亩、省级森林公园5.592万亩、生态型国有林场11.072万亩、其它区位22万亩。

  2、公益林林分结构

  按龄组分:幼龄林21.291万亩、中龄林15.966万亩、近成过熟林44.24万亩。

  按优势树种分:杉木37.663万亩、松类23.251万亩、阔叶类16.24万亩、杨类0.048万亩、柏类4.295万亩。

  生态公益林中天然阔叶林15.28万亩,天然阔叶林中原始次生林面积3.3万余亩,分布在罗溪乡的铁山村、枞山江村、田坳村、安顺村、罗溪村和小麻溪村,罗溪林场的芭尤江工区、大山工区和胡塘工区,长塘乡的双峰村,桐山乡的浦板溪村,石柱乡的兰溪村和燕岩村。

  (四)、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主要成效

  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十周年以来,推进我县构建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的森林生态体系,在发展洞口经济、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明显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林地和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加,生物量显著增多。有林地面积 2001年为156万亩现为174万亩。森林蓄积量2001年为568万立方米,现为784万立方米,2001年有林地亩均蓄积为3.6立方米,现为5.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9.92%增加到57.03%,林分平均郁闭度由0.48增加到0.67,林分质量上升,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森林占97%以上。森林碳汇能力,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养能力普遍增强,按照当前普遍采用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系数,推算出我县的森林共吸收碳948.6万吨,产生的价值为25.93亿,共释放氧气940.8万吨,产生的价值为34.78亿,共蓄水3.48亿立方,产生的价值为15.66亿,保育土壤及净化水质产生的价值为21.47亿。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是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森林蓄水量增加,水资源日趋丰富,水质得到改善,抗涝抗旱能力增强。二是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很少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三是生物多样性提升,无论山区还是丘陵区,都基本上形成了乔灌草共存的完整的群落结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了,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以前隐藏在深山老林中野猪或其它保护动物,现在频繁出现在乡间小路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公益林补偿使林农得到实惠,同时也提升了林农生态保护意识。

  从2001年至 2010年,我县用于公益林补偿资金共3033万元(中央财政支出2471万元,省财政支出562万元),其中用于公益林护林劳务费支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档案建立等支出473万元,直接补偿到林权单位和林农手中的金额为2560万元,补偿涉及到22个乡镇537个村18.3万户及5个国有林场,平均每户得到补偿为139元,得到补偿最少的户为18.5元,得到补偿最多的户为2048元。

  4、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林农通过多种途径发家致富。

  公益林的建设保护,改善了居住、投资和旅游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林农不再靠砍树变卖来维持生活,而是巧用多种方法发家致富,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发挥生态林林地优势,林下套种珍贵树种、中药材、菌类和发展林下养殖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等均取得初步进展,探索出解决林区生态林保护与群众生活需要之矛盾的多种有效途径。

  一是带动和促进了生态旅游。我县有回龙洲保护区、半江风景区以及罗溪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区,每年来观光的游客达万人次以上,旅游及其附属产业给洞口带来的经济效益每年达1500 万元以上,比直接砍伐木材多5倍的收益。二是推动了农家乐园饮食休闲的发展。据初略估计,我县农家乐总数在160家以上,农家乐的发展,对解决林农再就业、解决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给林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每年1800万元以上,按照每立方米木材可销售得到300元来计算,需要6万立方米木材,可间接减少采伐9万立方米蓄积。三是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林农充分利用生态林林地资源和环境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农林牧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石江镇、竹市镇在公益林中圈养土鸡、火鸡和山鸡,罗溪乡、江口镇、大屋乡、桐山乡在公益林中种植天麻、食用菌及其它珍贵药材,都产生了丰厚的效益。四是促进了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前面说过,林地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增强,丰富了水资源。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0.25亿立方米,其中客水28.26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18.3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65亿立方米。境内有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147座,大小电站54座,装机容量 7.04千瓦。农村饮用水建设中,即降低了引水成本,水源都直接取自水源涵养林区,不需要打井和电排,天旱再久也是水源不断,又降低自来水净化处理成本,经过卫生部门检测,不经任何处理,水质即达到饮用和生活用水标准,做到直引直用。

  二、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到位,机构配置完善,责任明确到人。

  县委政府重视抓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安排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并于2002年发布《XX县人政府关于保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通告》,广泛宣传教育公益林保护政策法规。县、乡、村级级成立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和公益林管理站。林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主体作用,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领导。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补偿资金管理与发放、公益林采伐管理、林地征占用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都落实到责任人,县、乡、村层层签订公益林管理责任状,县与乡,乡与村,村与户级级签订了管护协议,并聘请了196名专职护林员,划分了管护责任区,对所有公益林进行日常管理和巡护。

  (二)、完善制度建设,实行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运行,我县出台了《XX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XX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XX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使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奖惩有据,并且规范了公益林采伐审批制度和补偿资金兑现制度,对于公益林资源管理和补偿资金管理,自上而下,由县到乡,乡到村,村到户每年都要进行核查,一是核查公益林管护情况,二是核查补偿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对不合要求的,通过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依法采取措施促使整改和纠正。

  (三)、建立完整规范的公益林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我们遵照湘林资[2010]83号文件要求,将公益林档案按“公益林资源、公益林经营、财务、制度法规和权益”五大类以乡镇为单位归档,实行专人专柜保管。纸质和电子档案各一套,资料完整对应一致。

  我们完善了以林权为基础的公益林管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公益林资源小班图、公益林资源小班属性表、林权小班图、林权证表、林权登记申请表、公益林到户补偿面积表、补偿对象基本信息表、公益林护林员信息表。

  (四)、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和科学经营方法。

  认真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向上级争取森林抚育、优材更替、碳汇造林等项目。省厅在我县启动“优材更替”试点,旨在为给公益林改造、保护和利用探索经验、提供科学的依据。“优材更替”是调和公益林保护与利用矛盾,解决树种单一性、树木老龄化,生态效益低下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对此项目十分重视。2009年完成以香樟、楠竹为主的优材树种更替造林418.5亩,2010年通过补植、抚育、施肥等手段,增加优材树种的比例,确保成活率95%以上,年平均生长高度70cm以上,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和监测各项生长指标,向省市及时报送详细的试验数据,通过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来确保“优材更替”试点项目的成功。

  (五)、加强管护力度,切实保护公益林资源。

  护林员每月保证巡山20天以上,负责宣传公益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预防山林火灾、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止乱占乱垦、毁林造林和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各乡镇公益林管理站负责对护林员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和检查考核,并实行奖惩挂钩制,负责公益林征占用林地、抚育、更新采伐和更新造林的现场调查核实和监管,负责公益林监测、防火和防病虫害,负责本乡镇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核发及档案管理。县局负责组织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档案管理,负责公益林采伐审核和监管,负责全县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管理,负责组织对各乡镇公益林资源管理和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进行核查。对各乡镇的公益林管理工作进行年中抽查,年底结合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联合森林公安每两年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查处破坏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抓典型,治重点,切实保护好公益林资源。

  (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我县十分重视宣传工作。首先是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重视,通过各种会议宣传公益林建设保护的意义和政策法规,定期印发宣传资料,使国家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通过电视报刊做宣传报导,出动宣传车,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重视,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三是完善宣传基础实施,在公益林保护区和交通要道处设立永久宣传牌,使之发挥良好的告示作用。四是各乡镇场都设立公益宣传栏,各村都订立公益林护林公约,并在公益林山场设立护林牌子,标明公益林山场名称、四至及保护内容。五是加强针对性宣传,对林农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

  三、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面临保护与利用、保护与更新、公益林采伐与技术规程的矛盾。

  在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方面,按照我们当地水平,每亩地租可达15元,都己超过补偿标准,如果按照商品林经营,每亩林地年利润应该可达到30元以上。再者,很多公益林如果按照商品林经营,己达到采伐利用年限,短期内可获得很高的收益。现在的木材行情较好,公益林的补偿资金却还是很低的水平,林农对公益林保护的积极性欠高。

  在保护与更新的矛盾方面。我县公益林中有很多明显老化的人工杉木过熟林,还有历年遭受冰雪灾害造成的残次林,低效林,生态功能明显退化。按照现有的更新采伐规定,只能用小块状皆伐和择伐,一是采伐和更新成本高,更新期限过长,二是伐后更新的幼树缺光而生长不良,在下一轮的更新采伐中,基本会损毁,更新效果不良。

  在公益林采伐与技术规程的矛盾方面。针对公益林采伐需要出台专门的技术规程,目前《森林法》、《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上都涉及公益林采伐的要求,但又不尽相同,比如《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和《十二五编限》中的龄组划分就不一致,没有明确说明采用哪个是正确的,在采伐审批中很难把握。

  (二)、补偿资金“一卡通”有待于进一步落实。由于林改后,存在集体、股份、联合、个人等多种经营方式,迅速补偿到户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林改后分到千家万户的山场,难以及时落实“一卡通”。

  (三)、区划界定遗留问题较多。由于每次的.区划界定以及补充区划界定的工作时间都安排得太紧,仓促之下难免失误。一是存在不少的错划、误划以及漏划的公益林地;二是存在插花山、纠纷山等着很多权属不清的问题;三是存在部分村干部未经过村民或代表大会私自将集体山林区划为公益林的问题;四是存在林木林地流转后,被区划为公益林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今后的公益林资金管理和公益林资源管理埋下了不少隐患。

  (四)、生态公益林改造任务比较大,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我县不少树种单一、树龄老化、群落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下的公益林需要进行改造;因火灾造成的迹地、冰雪灾害造成的疏残林地需要重造,而公益林补偿绝大部分是要发放到户,缺少资金投入到改造和重造项目中去,资源建档、补植、抚育、灾后重造等每年需要上百万,而管护中可以支出的部分只有26万,仅靠管护支出每亩0.45元来承担公益林的防火防灾和灾后重建是远远不够的,资金缺口很大。

  四、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不懈完善 “一卡通”资金补偿制度建设。为了保护林权权利人的权益,达到上级“一卡通”发放的要求,我们在2011年将以林权改革成果资料为基础,将每个公益林小班面积按新林权证权属落实到农户或经营单位,做到人、地、证、卡相符,完全实现公益林补偿资金“一卡通”发放,并建立公益林资金补偿数据库。督促乡、村级建立公益林资金管理专账,对集体所有和股份经营的公益林地的管护资金的使用、发放情况做好明细账,并在村务栏中进行公示。

  对原区划界定中的遗留问题,结合2011年公益林资金补偿“一卡通”工作,把公益林小班权属核实清楚,权属有变化的重新制做界定书,签订合同,清理出错划、误划和漏划部分,及时做好调出补进材料报请省厅和国家林业局审批。

  (二)、坚持教育、管护、惩治并举,确保生态公益林保护到位。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对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对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公益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其次,要加快推进管护机制的深化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监督,把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生态公益林资源安全构成的威胁,要加强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的监测测报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应急机制。三要加大对盗伐、滥伐、毁林、侵占林地等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破坏生态公益林的专项打击活动,把专项打击与常年打击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活动结合起来,要严格依法依规从重惩处,确保我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安全。

  (三)、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把科学利用与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结合起来。生态公益林不仅具备生态效益,还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并在法律法规许可条件下,通过以提高林分质量为目的限制性的木质利用,增加林农的收入和社会木材的供给,而且又根据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替换树种,改善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和景观功能。要继续加大非木质利用的研究和探索,倡导公益林林下经济的发展,对已经取得成效的成功经验,要认真总结,加以推广,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

  (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水平。随着生态公益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管护工作的推进,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生态公益林林改后确权到户的林地所有者权益保障问题,零星盗伐和蚕食林地问题,生态公益林区的村农民生产生活用材、生活燃料困难的问题,限制性采伐后迹地更新投入和替换树种选择的问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监管问题等等,对这些具体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研究解决,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水平。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加大对公益林补偿力度,对需要改造和重造的公益林地投入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局和省厅对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的人工纯林,调整采伐管理制度,允许进行皆伐后更新,对更新的树种、比例结构做出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定,保证造好一片,再采伐一片,这样可以由林权人通过采伐林木的收益来进行重造,一是减轻财政压力,二是提高自主建设保护公益林的积极性。

  二是建议针对公益林采伐出台专门的技术规程,细化操作要求,统一操作标准,明确县一级对公益林采伐审批的权限范围。

  三是建议由省市定期举办“公益管理工作培训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各县市之间多交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9

  为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长效机制建设,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工程建设市场,完善监管体制,遏止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近期我们根据市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调研的通知》的精神,在本县范围内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程建设领域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十分重视工程建设领域的长效机制建设,把它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程建设领域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我县积极推进招标投标监管制度和机制创新,建立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坚持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并重,并注重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增强制度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我县建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政渗透机制,将廉政建设融入项目管理工作全过程。所有这些对遏止工程建设领域方面的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起到积极作用,有效治理和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我县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通过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工程建设市场,完善监管体制,有效遏止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妨碍工程建设市场正常、规范运作的突出问题,经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六方面问题:

  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

  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建筑容积率;

  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

  四是一些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

  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不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

  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工程。

  三、加强工程建设领域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我们必须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长效机制建设,认真治理、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保证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科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1、着力整顿和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

  要着力整顿和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一是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发包分包、工程变更设计、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计量与支付、监理人员自我约束、征地补偿费用管理等管理制度,依法规范项目法人的权力运行,约束建设各方的行为。二是健全工程建设市场诚信档案库。对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从业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库,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记录,接受招投标单位查询。三是完善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制定出台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及公示管理办法,及时公布招投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的合同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结果,对违反工程建设市场规定、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通报,并作为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的依据。四是建立严格的工程市场准入和清退制度。要确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和作为这种条件体现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建立市场退出制度,将那些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极差以及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场。

  2、加强对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管

  针对当前工程招投标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操作不规范,串标以及中标后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招投标行为。一是完善招投标制度。制定工程勘测设计、监理、重要设备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信息公示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二是加强资格预审工作。逐步推行招标人从省、市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参加资格预审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公正、透明度。三是制定科学的评标办法。积极推行合理低价投标人中标,满足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控制的需要。四是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全面实行工程施工、监理、重要设备采购招投标,逐步推行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的招投标。

  3、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深入开展工程执法监察,重点加强对项目审批、资金管理、招标投标、项目“四制”、安全责任制、廉政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大工程建设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严厉惩治推动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要坚持由项目主管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廉政责任状,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合同的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使各参建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切实担负起工程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双重责任,确保不发生违纪违规问题。

  4、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政渗透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政渗透机制,着重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算控制制度。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政府投资项目概算控制细则,有效控制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现象,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擅自变更,杜绝随意扩大项目规模。确有特殊情况需调整的,应严格按照概算调整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二是建立建设项目廉政责任书制度。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合同的同时,建设单位与相关单位必须签订廉政责任书,并报纪检监察组织备案。签订廉政责任书的双方应自觉履行廉政条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廉政责任书的'签订实行严格监管,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严格把关。项目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组织要经常性地对廉政责任书的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廉政责任书执行到位。

  5、实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理建设管理制

  要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政府投资项目代理建设管理制度(简称代建制),规范投资建设程序,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实行工程履约担保制度和资金直拨制度,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效益。要重点在非经营性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领域扩大推行代建制。

  6、建立建设工程监理监督制度

  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中介监理机构的执业行为,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建设工程监理监督制度应明确项目监理机构人员、设施配备要求。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对各施工阶段项目监理机构人员、设备的到位情况;监理资料是否内容完整真实有效;项目监理机构是否切实履行监理职责,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并正确处理;各验收环节的监理控制措施和质量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等监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于项目监理的违规行为,监督机构应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要求。

  7、加强项目标后监督管理

  要按照《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标后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建设项目标后监督管理细则,加强对建设项目标后的跟踪监督管理。建设单位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和施工总包、分包及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全程管理,并对管理中发现的情况及时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同时报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应采用不定期检查、抽查、专项稽查等方式,对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班子人员到位情况、项目经理变更、监理人员工作情况和施工转包分包、中标合同履约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或建设单位报告的违法违规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发改局(招管办)要加强行政主管部门标后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处理。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10

  论文关键词:曲靖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建设 成绩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国家级公益性文化创新工程,由于科技含量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人,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曲靖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调查,分析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的建设对策。

  为更好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20xx年4月18日至21日,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举办了全省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培训班,来自全省15个州市、67个县图书馆的馆长及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后,曲靖市支中心和尚未建立的3个县级支中心,以及30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为了准确掌握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为当前和今后的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曲靖市图书馆通过发放书面调查表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调研了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发展、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意见。

  1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概况

  1.1文化共享工程曲靖市支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情况根据《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xx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通知》(云文社X201田to号)和《曲靖市文化局转发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xx年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曲文社〔20xx]12号)等文件要求,曲靖市图书馆及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

  1.1.1场地。目前已将三楼报告厅重新装修成办公区域,将原办公区域打通后,把一楼的少儿外借和少儿阅览室搬到三楼,原少儿阅览室用于建设电子阅览室;同时,将一楼少儿外借处书库改造为中心机房。

  1.1.2场地环境改造(含机房、电子阅览室装修)。一楼电子阅览室和中心机房用地已做到远离电气管道、高压线路、变电所、电波微波发射塔等设施,光线充足。目前正在进行电子阅览室和机房的装修,待装修结束以后即可配置电脑桌椅。

  1.1.3防雷系统。由于曲靖城区不属于雷区,且图书馆馆舍建筑较低,目前正在咨询如何进行防雷系统的建设。但机房、电子阅览室里的机柜、UPS和计算机电源均能做到接地。

  1.1.4供电。按照要求已经将30KVA交流电接人到电子阅览室和机房。

  1.1.5防火器材。按照要求,电子阅览室和机房配置了相应的干粉灭火器,制作了禁止吸烟的消防警示标志

  1.1.6防盗设施。根据实际情况,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安装了防盗门窗,现准备在院内安装监控探头等设备。

  1.1.7电话及互联网接人。互联网目前使用的是铁通l0M光纤,已将光纤接人器移至中心机房。

  1.1.8专(兼)职人员配备。已考虑配备2名管理人员,1人为专职,1人为兼职,两人均精通计算机设备应用。

  1.2曲靖市6个县级支中心和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的建设情况

  曲靖市按照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的要求,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实行市级支中心、县支中心、乡镇农文网培学校三级架构。但是,由于尚不具备相关条件,目前仍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承担资源整合、设备维护指导、人员培训等任务,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级管理。

  目前已建成的6个县级支中心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除沾益县以外,各支中心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富源县政府提供了7万元的财政经费用于工程正常运转;宣威市、罗平县分别解决了2万元的运行维护经费,其中罗平县财政将2万元经费列人了每年的财政预算。

  已建成的41个乡镇农文网培学校均能正常开展活动,能有效利用设备,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其中95%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都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80%以上的农文网培学校每年都有2-3千元的运行维护经费,都利用设备开展了1-3期农民培训。

  2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

  2.1各地党政部门均高度重视,齐抓共建基层文化阵地

  曲靖市文化局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建基层服务点,用好有限的资金,让设备和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2基层文化单位增强活力,积极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为群众服务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种种困难,但各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仍坚持开放,为群众服务,其中公共图书馆基本做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开放时间和开馆时间同步。如马龙县图书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举办了图书馆宣传周、电脑知识培训和未成年人专题知识讲座;罗平县图书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在寒暑假针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推荐百部爱国主义、科普类影片”活动,举办了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陆良县图书馆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力度,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对未成年人进人电子阅览室的,必须征得家长同意,才予登记、办卡上机,且严格规定上机时间,监督他们的阅览内容及范围,城保他们文明、健康上网;陆良县三岔河镇文化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充分挖掘镇、村图书阅览室的潜力,开展“读书、爱书、用书”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2.3利用丈化共享工程况固文化阵地

  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纷纷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实力,建立电子阅览室,不仅促进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如马龙县图书馆20xx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基层站点后,积极争取5万余元经费购置了电脑,组建了小型电子阅览室,后来又争取2万余元经费购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现正用于图书书目数据库和读者信息库的建设。与此同时,目前已建成的大部分乡镇农文网培学校通过配置文化共享工程设施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以往缺书少报的文化站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3曲靖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3.1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领导仍不了解文化共享工程,认识有偏差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的领导还未真正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意义。各地普遍反映,目前文化共享工程还基本停留于部门行为,光靠文化部门难以推广文化共享工程。截止目前,各县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列人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也是屈指可数。 3.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云南是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较为滞后,文化投人相对不足。曲靖市有不少县市的财政本来就十分困难,再加上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原先征收的教育附加费、计生费、土地税、农业税等税费有的停止征收,有的.全部上缴财政.造成乡镇一级财力严重不足,没有多余的钱投人文化事业。据各地反映,维护一个农文网培学校的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2万元(包括宽带线路、设备维护更新、水电、办公、活动、交通费),而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直接造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宽带线路费没有保障。每个服务点宽带线路费每年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一旦中断不能上网,只得关闭服务点。二是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三是缺少活动场所,影响服务。此外调研中还发现,一些乡镇文化站由于经费和场所限制,文化站都设在政府院内,一旦要建设农文网培学校,群众出人就会不方便,导致服务面过窄。即使是县图书馆,本身经费也不足,很难拿出更多的资金投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即便政府解决了设备购置的问题,但每年的宽带运行费和设备维护费还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3.3缺少懂管理、懂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

  调研中发现,乡镇文化站普遍缺少懂技术,特别是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尽管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一直坚持对基层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人员素质不高,基层人员通过短期学习很难掌握相关技术。这就容易造成出现设备故障以后,由于省级分中心技术人员无法下基层进行“手把手”指导,小故障往往变成大故障的问题。另外,基层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顾此失彼,刚人门又调走,工作不稳定,也不可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上。

  3.4现有的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严重不足,缺少吸引力

  现有的文化共享工程海量资源中真正适应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资源仍然不多,主要原因有:一是资源覆盖面过广,但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差,一些农业科教片并不适宜在各地推广;同时,曲靖本地群众爱看滇剧和花灯,但现有的戏曲资源多数是京剧、折子戏,当地群众不感兴趣。二是版权制约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资源太少。三是现有的系统还不稳定,视频图像质量不高等。

  4对今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都熟悉文化共享工程

  要自上而下,切实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的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建议由共享工程云南省分中心统一制作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尽快发放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向各地领导和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还可要求各县级支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的电脑全部将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置为首页。总之,用一切手段使文化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4.2明确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国家已明确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加大投人。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必须加大国家和省级财政的专项投人,并辅之以州市、县、乡镇各级财政的经费补助,明文规定并督促地方各级财政拨付配套资金,切实保证各级支中心、农文网培学校的设备维护更新、宽带线路、活动开展等日常费用。

  4.3加强培训,稳定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要以人为本,不断壮大技术力量,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乡镇农文网培学校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够承担基本的教学和服务。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

  4.4因地制宜配里设备,提高建设质童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配置给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设备基本是相同的器材设备,而实际上,各级支中心今后还存在资源采集和资源加工的任务,迫切需要配置相关的设备。同时,基层服务点要下基层开展服务,而现有的服务器并不方便,所以应该配置笔记本电脑、大容量硬盘以及DVD刻录机。此外,各地购置电脑等设备时,应考虑选择当地有1-3年保修期的品牌,以减轻维护工作;在视频资源制作中,不宜过分考虑电脑播放的流畅性而过度压缩数据,可改为刻录光盘进行播放,以保证投影播出效果。

  4.5实施共建共享

  通过这次调研了解到,曲靖市各乡镇文化站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普遍未配置电脑、网络、投影设备。为此,各乡镇文化站建设农文网培学校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设备进行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一旦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两个工程实施共建,加强协作,将大大增强建设实力,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11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4月6日到17日,我们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入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乡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的问题,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把科学以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的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获得安全、卫生、放心的饮用水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我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及《20xx—20xx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县共有24.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血吸虫疫区为13.75万人,苦咸水4万人,水量、用水方便、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为6.45万人,计划用5年时间加以解决,20xx年解决3.19万人,20xx年解决4.2万人,20xx年解决4.62万人,20xx年解决6万人,20xx年解决6.19万人。我县20xx年、20xx年共解决了7.3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但随着该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确保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的实惠,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我县的现状

  (一)、供水方式

  我县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通过现有自来水厂进行管网延伸。全县22个乡镇中,只有陈汉、北浴、柳坪、趾凤没有自来水厂,复兴、洲头一个乡镇有2—3个水厂,通过现有水厂进行管网延伸进行集式中供水是我们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主要方式;二种是山丘区水厂不能覆盖的地方,通过打大口井的方式,兴建水塔式、无塔供水设备,让农民吃上自来水;三是山区通过引泉,修建高位蓄水池的方式,让农民吃上自来水。

  (二)、供水水源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水源主要是长江、湖水、水库、两大河流等,从长江取水的主要为洲区3个乡镇,从后湖取水的主要为沿湖的7个乡镇。

  三、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饮用水水源超标问题

  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水源受污染,饮用水水部分指标超标。根据县病控中心对我县20xx年实施的两批人饮工程检测发现,存在水质问题的水厂主要是沿湖、沿江地区,占被测水厂的60%以上,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沿湖地区水质存在问题尤为明显。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超标、水质硬度偏高及含有肉眼可见物等。水质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水源地受污染外,一方面是水厂片面追求利润,在消毒、净化上舍不得长成本,另一面是水厂制水设备老化,制水工艺落后。

  (二)、水源地缺乏保护

  根据《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取水口的上下游应设一定的保护范围,防止水源污染。可是,我县乡镇许多自来水厂的水源地根本没有设立保护区,有的即使设立了保护牌也是形同虚设,乡镇政府也很少在水源保护上进行投入,企业更是舍不得投资。

  (三)、水厂建设规模小,原设计供水能力明显不足。

  我县乡镇自来水厂大多在20xx年前后兴建的,大多是私营企业或私营股份制企业,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设计供水能力小,对后期发展估计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管材的质量和行不能满足要求,导致我县一些农村生活饮用水严重不足,时常发生间断性供水。

  (四)入户费、水价上涨无序。

  我县各乡镇自来水厂的入户费,因各自来水而异,最低乡镇与最高乡镇相差近千元,近两年,各水厂利用国家农饮安全工程实施的契机,相继抬高入户费,你涨我也涨,相互攀比,现大多水厂的入户费在1600元左右,比原来上涨400—500元。供水水价也由原来的1—1.2元/吨上升到1.5—2元/吨,而且有的水厂还规定月最低消费额度。无序的增长,间接加大了农饮安全工程的投资,增加了农民负担。

  四、解决我县农饮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为确保我县农饮安全工程今后的顺利实施,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带来的实惠,必须彻底解决我县各水厂存在的问题。

  (一)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水质的保护。

  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根据我县水环境重要条件及水源保护要求,合理依法划定各水厂取水口的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防止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切实保护好我县的水环境和饮用源。

  (二)、完善水质净化措施,强化饮水消毒和管理工作。

  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滞后,水质净化措施、检测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1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我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质量安全方面突出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

  2.工程建设实施中质量低劣、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等问题。

  二、调研项目:

  1.水利建筑,关系社会公共利益与公共安全的防洪、水库除险加固、排涝、灌溉、水力发电、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2.中央和地方投资项目。

  3.扩内需项目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

  4.其他建筑项目。

  我市工程招投标工作和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招投标方面:

  1.有的工程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我市上还存在一些招标代理机构为承担项目而

  无原则地迁就招标人无理要求的现象,违反了招标的公正性原则。据项目法人反映,有的招标代理机构存在工作态度傲慢、工作不主动,项目服务质量不高,收费偏高等不良现象。

  2.招投标工作与工程承包合同脱节

  工程施工招投标工作与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过程是工程建设阶段不可分割的2部分,但二者在实践操作中却存在脱节问题。一方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主要由招标代理机构完成,而招标代理机构缺乏施工整个管理过程的经验;另一方面,承包合同管理主要由监理单位负责,监理单位又没有参与招标工作,造成了招标工作与合同管理不同一个主体,没有连续性,形成了脱节,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是不利的。

  3.存在挂、靠投标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市建筑市场还存在一些私人工头靠挂靠公司,以公司名誉进行参与工程投标的现象。同时,也存在一些建筑公司,专门靠他人来挂靠,从中收取一定管理费以赖生存的现象。由此衍生出的间题是:一旦中标,原投标书承诺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等被偷偷更换,造成个别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迟迟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履行施工单位的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职能。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不及时到位,将给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工作造成很多麻烦和困难,让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打了折扣并存在隐患。

  四、改进建议

  1.依法招标。

  为保证我市工程招标代理工作公正、客观、有效地进行,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等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对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以及工作开展情况、收费标准及依据、单位信誉等基本情况的跟踪等。加强对工程招投标活动过程(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的监督,主要是对招投标活动过程中泄露保密资料、串通招投标、歧视排斥投标、违规评标等违法行为进行监借,督促和检查工程各项目单位按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完成施工招标投标工作。

  2.熟悉文件合同。

  项目法人及监理单位有关管理人员要重视并及时熟悉招标文件和施工有关合同,必要时专门成立合同管理小组,组织合同学习,才能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尽快地履行管理职责,

  尽量减少合同管理工作的问题,减少因工程合同变更和索赔带来的麻烦,使工程施工合同与原来招标文件没有实质性差异,基本符合招标阶段要求达到的目的。

  3.出台政策。

  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顿内建筑市场,杜绝挂、靠投标的不良现象。招标投标管理站将中标的施工单位在投标中承诺的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及时到位作为一项重要的信用内容进行实地考核,对原则上违反原投标承诺的、没有派遣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常驻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存在挂靠现象的施工单位采取限时限制参加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等处罚,并予以通报,以维护招标投标工作的合法性和严肃性,为确保我市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质量安全方面:

  通过本次专项调研工作后我们认为,建设工程项目是一种特殊产品,它的质量水平高低事关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从体制机制完善的角度进行考量,正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从政府监管层面看,作用发挥尚不充分

  我市建筑质量安全机构权威性的不足对监管职能的发挥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其编制、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装备及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查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与当前建设工程规模大、标准高、分布散、专业性强的情况尚有一定距离。

  2.从质量安全责任主体看,责任意识需加强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建设单位是建设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但少数建设单位考虑较多的是经济利益和工程进度。个别单位“低价中标”后,往往是尽可能的节省建设成本,忽视安全质量投入、压缩工程造价、降低使用建材的.标准、随意压缩工期、分包转包给施工单位时不注重对方的资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项目的安全和质量。个别建设工程招投标后不按有关价格规定签订监理合同,不顾成本压低监理价格。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应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由于监理方受聘于建设单位,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监理人员的待遇较低,人才流失严重,技术能力不强,造成一些建设项目中的监理单位难以对工程实施有效的监管,无法发挥监理应有作用。同时,现行市场准入制度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严谨的规范操作,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3.从关键环节看,竣工验收管理需完善

  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第78号令《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国建设工程于20xx年4月开始实施备案管理,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备案。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实施,不利于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此项工作。

  六、改进建议

  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应着力于抓源头、抓事前、抓控制,在当前城市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须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主体的监管,建立责任追究制,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新的体制和机制。

  (一)制定实施细则,增加法规执行的操作性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工程管理,我国已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增补、修订了大量的技术标准,但从实际情况看,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筑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建议有关方面根据“建筑法”,抓紧制订有关工程质量、勘察设计、建设监理等行政法规,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工程质量行为责任制等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完善现行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引用技术标准中有关强制性条款和专门的标准化机构或社会组织制定发布的技术标准,实行“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体制。

  (二)充实管理机构,提升政府监管的权威性

  在当前建设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监管程序较为复杂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的监管职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就我市而言,主管部门的工作地位、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应与全市、我市的建设状况相匹配。

  (三)完善问责机制,强化质量安全主体的责任性

  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控制是建设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本次调研工作,建议市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安全责任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管,特别是对建设单位这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核心责任主体的监管,重点抓好建设单位责任制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不间断的开展诚信建设。同时改进监管方式,抓住招投标、建材质量、监理等重点方面进行强化管理。“建筑法”、《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建议市有关方面制定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主体进行制约的具体操作性实施细则,明确权力义务,细化责任标准,对压缩工期、降低建设标准、使用劣质建材、监理不作为等情况尽快明确处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批评指证!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13

  近年来,我县在中央及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有许多建设项目开工、在建或竣工,有的项目已投入使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有力地拉动了户县经济增长,特别是不少较大的民生项目既为群众带来了诸多实惠,也为创建文明、和谐户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我们在检查中,也发现政府投资或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在土地使用、勘察设计、招投标、质量安全管理及基建财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取得用地手续就开工建设。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交通、城建部门道路改扩建项目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就施工;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小学校新建项目在原有土地上建设,目前没有任何土地手续;还有一些建设项目是建设单位采取长期租赁的方式把建设用地从农户手中取得后随即开工建设。

  (二)勘察设计违纪违规乱象多。

  检查发现有的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和方案未经上级专业机构审查认证就施工;有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聘请的设计单位无资质,致使勘察设计定点出现了不到位的问题,不但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而且延误了工期;有的投资五六百万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竟然与个人签订设计合同;有的单位为了争取建设项目获得上级部门批准,先自行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而一旦项目获得正式批复,就难免为项目的实施埋下了因设计不周出现变更多、现场签证多的隐患。由此出现工程中标价与实际造价相去甚远的情况。

  (三)招投标行为不规范。

  检查中发现有的建设项目只是仅施工项进行了招标,而对已达到招标条件的设计、监理项目未进行招标;有的建设单位为了规避招标,将建设项目化整为零、漏报项目减少投资规模,致使结算价比中标价高出许多;有的建设单位以抢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为由,把应进行公开招标的建设项目采取了邀请招标的方式,自己内部研究选定施工单位;个别项目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未招标。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有的代理机构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差,操作不规范,程序不到位而发生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不符、未按规定的招标时间进行;有的代理机构因利益关系甚至成了招标人的代言人;有的专家评委八面玲珑,与代理机构关系密切,也看招标人眼色行事,不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评标。

  有的施工企业招投标时采取低价投标的策略,而一旦中标,就在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材料价格上做文章,利用气候、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加大索赔;部分施工企业之间相互出借资质证书和法人营业执照,或者挂靠有资质企业投标、转包、分包。

  (四)质量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多漏洞。

  1、未办理规划许可就开工建设。

  检查中发现有的建设单位未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就开工建设;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部门利益,擅自调整建设内容。

  2、未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就开工建设。

  这种情况发生在为数不少的建设项目上。有的项目甚至竣工了建设单位也未办理任何建设手续。

  3、监理工作不到位,服务质量差。

  有的建设项目监理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无监理资格证书就上岗;有的项目监理机构是由两人组成;有的监理人员还是一马双挂印,兼了两个甚至三个工地的监理。监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有的总监几乎未到过施工现场,监理资料上的总监签名还是监理人员代签的;有的监理日志不全,有的甚至无会议记录。

  4、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项目建设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为项目建设服务,但是检查中发现,不少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都是临时从机关或者下属单位抽调的,由于筹建处人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所限,施工单位违反施工程序,未按设计方案要求施工,随意增加变更也未发现。此外,有的项目中标人、承建人不一致,甚至还有违规转包、分包的现象。

  (五)安全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到位。

  检查中发现有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到位,临时架设的电线不符合安全要求;有的建设及施工单位未提供安全资料;有的建设项目没有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六)财务收支不规范,资金违规使用现象多。

  检查中发现有的建设单位违反现金管理条例,擅自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有的建设单位在招标现场直接收取投标保证金(大额现金);有的建设单位用收款收据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凭据,或以建筑材料发票抵冲工程款,导致了施工方漏缴税款;有的建设单位项目竣工后还迟迟未作财务决算;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预付款直接付给施工方的项目部;有的建设单位拨付的工程款单据下未附三方签字的工程量清单。

  (七)征地拆迁困难制约了项目的实施。

  一些项目施工方已进场很久,但因建设用地上建筑物的拆迁赔偿问题致使项目无法开工;有的项目甚至因拆迁户百般阻拦,建设单位不得不做出大的变更。

  (八)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

  为数不少的建设项目存在着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其中省市个别项目存在着应配套资金到位迟的现象。地方财政不少应配套的项目资金不是不予配套、即使配套了,也是拨付时间一再拖延。检查中发现有的建设项目已经竣工,应配套的资金也未拨付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九)超概算投资较为普遍。

  有的项目因本身设计深度不够,概算粗略,中途变更较多;有的建设单位批少建多,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装修标准,导致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项目建设单位法制观念淡薄。

  有的项目建设单位在对政策法规把握不准、理解不透、部分建设手续未办理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扰乱了建设领域的正常秩序。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在熟悉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心存侥幸,刻意隐瞒,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导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频频发生。

  (二)项目工期时间要求紧。

  有些工程项目是省市下达的重点建设项目、县委县政府安排的民生工程项目,县上已公之于众,要求承办部门或单位不得讲任何条件,限期完成任务。这样以来,如果按正常渠道办理各项审批手续,那么在期限内就根本无法完成。为此,建设单位不得不删繁就简,匆忙上马,违规施工。

  (三)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拨付资金与实际需要资金存在差距。

  检查发现不少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致使工程款不能按合同支付、工期拖延甚或工程质量差。上级财政部门拨付建设资金仅限于工程主体的完成,前期配套资金要求地方财政提供。而前期配套资金相对较大,实际上地方财政运行困难,很难保证项目配套资金。因此,项目建设前期要办理的相关手续所需资金项目建设单位很难筹措到位,致使建设单位宁可接受罚款,也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四)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还存在着机制、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如不少单位特别是卫生、教育部门的基层单位,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乡镇卫生院、中小学校目前所在地原来没有任何土地手续。再如有的项目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但由于追究机制不完善,加之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在作怪,因此也就不了了之。

  (五)工程建设领域存在问题隐蔽性高而现有监察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在工程建设领域,有形市场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较为隐蔽,其往往是在有形市场外一对一地进行,很难被抓住把柄,就算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一些异常行为,也可以凭目前法律法规的漏洞轻易搪塞过去。相比之下,目前的建筑体量越来越多,建筑层越来越高,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给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机关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督机关的执法力量不强,部门间协调配合薄弱,许多环节管理不严,在工程建设的管理上专业水平不高,致使违法建设行为不能及时纠正,往往出现即使明知违法也没法查出的现象。

  (六)管理力度弱化,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力不强。

  由于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建设事项又属于政府事项,政府自己管自己,造成内部控制制约力度大大减弱,尤其是在客观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在某些方面的积极协调下,管理部门开绿灯,没有了制约监管项目运作单位就名正言顺“省略”、“后置”建设程序。

  (七)征地拆迁困难制约了项目的实施。

  一些项目受用地条件的限制,不能按期动工;还有部分项目受用地影响进展缓慢,不能按建设工期顺利完工。征地拆迁难度大不仅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还影响了地方的对外形象,

  三、意见和建议

  通过仅几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项目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和纠正。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了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减少和彻底纠正,使“阳光工程”充满阳光、“民心工程"体现民意、“实事工程”体现实效、“放心工程”让人放心,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增强法制观念。

  要组织部门领导干部及所属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专题会议、案例剖析等形式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对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落实专项治理工作各项任务的能力。

  (二)加大基本建设程序的管理力度。

  县发改、财政、国土、建设、安监、环保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中的管理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对各自审批的环节严格把关,保证审批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实现基本建设程序无缝隙管理体系,杜绝因管理断点而形成漏洞。 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督促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通过督查督办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从而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创新方式、完善举措,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要采取过硬措施,真正解决征地折迁难题。灵活运用各种手段,除现金补偿和搬迁安置等方式外,还可以实行“土地换保障”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及养老的后顾之忧,缓解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冲突。要严格 按照征地拆迁工作条例规定,及早做好规划区内的征地拆迁工作,让受影响的项目早日建设完工;对肆意阻扰征地拆迁工作的,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法依规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保证征地拆迁工作正常进行。

  (四)切实加强在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项目建设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年度和季度投资计划,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检查,实行重大项目工程“终身负责制”,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严肃追究失职人员的责任。

  (五)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针对建设项目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特殊情况,一是纪检监察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督查落实制度,既要加大检查力度,还要加强沟通协作,经常性地召开联席会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工程建设领域问题存在的根源,制定可行性措施,使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建立整改工作协查督办制度。要以县专治办为协查督办中心,发改、财政、国土、建设、安监、环保等行业主管部门为协查督办点,将存在问题按行业主管范围划分、分解,充分发挥专治办的协调作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互通信息,形成资源共享。三是在完善机制、体制上下功夫。上述相关部门要在坚持落实目标责任、制定完善业务规范、监督关口前移上出新招,创新工作方法,出台一批覆盖全局、配套完备、规范性强、约束有力的工程建设领域法规制度,从根源上遏制违纪违规问题的再次发生。此外,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的惠农利民项目,有关审批或监督部门要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与承担项目建设的单位及时沟通、联系,主动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以求取得项目建设既合法合规,又进展顺利如期完成的双赢局面。

  (六)加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

  凡政府投资及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而且还要对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竣工决算等进行全程监督。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应对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并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推行跟踪审计。

  (七)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针对建设项目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再搞下不为例,要分清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新出现的问题,是主观因素造成的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区别对待。对工程建设领域中群众举报和投诉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要组织人员及时进行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14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4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人大代表深入到刘家集乡、江集镇、旧城镇,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走访了部分群众,并听取了县政府及县水务局的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职能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辛苦自不必说,成效比较明显。几年来,共投资1.76亿元,建水厂63个,分布在18个乡镇,158个行政村,解决了近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参加调研的委员们和人大代表甚是满意,具体表现在:

  1、在规范管理上有新招数,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利辛县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

  2、在人员培训上有新动作,派出骨干人员到外地学习交流,接受外地管理的新鲜气息,学到了新的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

  3、在管理方式上有新改变,相当一部分水厂通过协商,签订了合同,明确了专人负责,变以前的兼职管理为专业管理,变以前的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

  4、在筹集经费上有新思路,县财政、镇、村采取多方筹资,一事一议,共同努力,解决了艾滋病人、特困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的用水费用问题,落实了运营维护费用;

  5、在保证饮水质量上有新举措,适时化验,注重供水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的是“放心水”、“健康水”。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经过几年的辛苦,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为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立了规章制度,培训了专业人员,创新了管理方式,保障了特殊人群供水所需经费,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现在我们可以自信的说:良好的开端已有了成功的一半。

  二、存在问题

  纵观存在问题,实际就是两种原因,一种是主观原因,一种是客观原因。

  从主观上说,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急迫性认识不够,国家投巨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健康水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如:

  1、站首用地协调困难;

  2、供水管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15

  区位于市的西南部,区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仅12公里,区域内大运高速公路、西北环高速公路、xx公路、307国道、太汾公路交错成网,交通十分方便。区辖3镇3街办、95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总面积288平方公里,总人口18.35万人,拥有耕地11.4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积极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优势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573万亩,干鲜果种植面积1.84万亩,猪、奶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2.4万头、3494头、15164只、52万只。为了全面了解我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情况,进一步推动肉蛋奶菜果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市局安排部署,我局近期就我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果树发展情况

  区水果主要以桃、葡萄、杏、苹果为主,其中桃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洞儿沟、姚村、黄楼、固驿、田村一带,种植面积达1579亩,品种以大久保、岗山白、水蜜桃、狗头桃为主,亩产量达2300公斤左右,最高达3000公斤,亩收入在6000-9000元之间,每公斤平均市场价格为3-4元。葡萄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洞儿沟、蚕石、固驿、枣元头、槐树、街办梁家寨、晋祠镇北大寺、张村、青阳河、索村一带,种植面积达1462亩,品种以龙眼、无核白鸡心、乍娜、粉红太妃为主,亩产量达1500公斤左右,市场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为2-4元,亩收入达3000-6000元。杏主要分布于姚村镇槐树、黄楼、蚕石、金胜镇木厂头、古寨、街办黄冶、要子庄一带,种植面积达1445亩,主要品种以凯特杏、撒金红、短枝特大杏等为主,亩产量500公斤左右,市场销售每公斤为3元,亩收入达1500元左右。苹果主要分布于姚村镇姚村、洞儿沟、枣元头、街办西街、店头、晋祠镇张村、王郭、新庄、索村、三泉头、金胜镇西峪、冶峪一带,种植面积3767.3亩,品种以红星、金冠、国光、富士为主,亩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为2-4元左右,亩收入平均达5000元。全区年果品总产值3198.2万元,占全区农业收入的11%,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为了进一步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品质,我区以科技示范项目为平台,积极争取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资金,以洞儿沟、黄楼、张村、武家寨等果园为主,先后示范推广了高渗钾微乳剂防治红蜘蛛、果实套袋、病虫无害化防治、生长调节剂应用等技术,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6000亩左右,特别是在洞儿沟果园围绕无公害水果标准化果园建设,实施了新型农药应用、果实套袋、杀虫灯防虫、黄板诱杀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果品质量明显改善,亩均收入大为提高。

  (二)蔬菜生产情况

  1998年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蔬菜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心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实施“菜蓝子工程”、节能日光温棚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等项目,从始,连续三年建成古城营、五府营、南张村三个万间节能温室群,全区日光节能温室总数达到9.8万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573万亩,初步形成了四群三区两片(古城营、五府营、南张村、东庄营四个万间节能温室群,南北瓦窑千亩豆角生产区、北邵千亩白菜生产区、固驿王郭千亩韭菜生产区三个蔬菜生产区,北邵、吴家堡两个温室蔬菜生产片)、规模生产的格局。全区蔬菜种植品种达到40余种,年蔬菜产量达18万吨,涌现出了许多亩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典型户,尤其是五府营村,过去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亩收入仅为200元左右,自建成万间节能温室群后,全村570余户农民就有260户种植温室蔬菜,亩均蔬菜收入达2.6万元以上,是种植水稻收入的100余倍。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五府营蔬菜生产基地被确立为首批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和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注册了“晋溪”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同时建立了南张村、东庄营、北邵三个区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近1万亩,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西红柿、黄瓜两个产品通过国家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同创果蔬合作社组织社员自筹资金700万元,建成1万间食用菌温室大棚,并配套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车间、菌种繁育中心、加工车间及保鲜库,年生产加工食用菌3000吨,带动农户150户,成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

  生猪生产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下,发展明显加快,上半年存栏2.4万头,同比增长23.3%,出栏量达到1.9万头,同比减少3%;肉羊受市场拉动作用,上半年存栏15164只,同比减少1.1%,出栏8081只,同比增加18.4%。奶牛生产在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鲜奶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全区存栏奶牛3494头,同比增长18.3%。家禽生产因饲料上涨,蛋价下跌,出现下滑,存栏、出栏量分别达到52万只、36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和增加9.6%。全区畜牧业养殖大场(户)达到97个,建成20头以上奶牛场38个,百头以上猪场43个,上万只鸡场5个,百只以上羊场10个,大型鸭场1个,建立养殖基地8个。,畜牧业总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63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效应不大。近年来,我区围绕蔬菜、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先后注册了“晋溪、晋泉”无公害蔬菜、“古唐”乳制品、“天珍”无脂鸭、“满の康”枣业等商标,但这些农产品在太原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大,知名度不高。还有部分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在市场上也深受市民欢迎,如洞儿沟大久保桃、要子庄撒金红杏等,但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未予注册。

  2、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我区肉蛋奶菜果等农副产品日常主要销往桥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清徐、小店等地,尚无一家专门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年来,我区虽然成立了一部分农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真正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管理服务周到的没有几家,特别是农业经济人队伍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滞约了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多。近年来,我区先后扶持建设了天珍鸭业、满天红果业、晋龙海乳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加工规模、产品档次和产业带动上都没有达到龙头企业标准,我区农产品大多以初产品上市,与深加工后农产品相比,增值效益不高。

  4、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尚不健全。一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工作滞后。二是质量检测手段弱化、设备和能力缺乏,农业部门蔬菜农残检测设备缺乏,检测人员只能对少数品种进行抽查,不能对上市的蔬菜实施有效监控。三是部分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不高,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5、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区区、镇(街办)农业服务部门技术人员缺乏,农业技术服务的质量与农民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工作因经费问题,只能通过技术培训和市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针对性地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

  6、温室补助资金不到位。为加强和完善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绿色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实施意见》(并政办发【】74号),对新建温室从1000间以下,10000间以上确定了具体的补助标准。我区响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动员各地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群,仅就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万余间,但至今温室补助资金没有到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打造农业绿色品牌,推进绿色转型。以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为契机,集中力量和资金,突出抓住具有较强优势的奶业、生猪、蛋鸡、蔬菜、水果、苗木花卉等产业,加快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树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一是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蔬菜、食用菌、干鲜果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快推进我区绿色特色农业转型。二是依托天泉公司优质水稻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晋祠水稻生产技术,重塑“晋祠大米”品牌;积极争取资金,引导帮助同创果蔬合作社,加快蔬菜、食用菌产品认证,做大做强“晋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扶持引导王郭、固驿韭菜规范生产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打响“王郭名韭”优质蔬菜品牌。三是抓好晋龙海、永昌、俊汾、鑫旺达等一批绿色养殖园区及以天珍、满天红等为龙头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大力支持它们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增加品牌数量,扩大基地规模。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一是突出抓好同创果蔬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扶持帮助同创果蔬合作社做大食用菌产业,配套建设菌种繁育中心、食用菌包装加工车间、产品陈列室和品尝点等现代化生产车间,新建完善日光节能温室1间,实施产品认证,建成占地500亩,年加工食用菌5000吨,融生产、加工、采摘、烹调、品尝于一体的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同时,辐射带动200户农民发展食用菌,开发绿色观光旅游项目,实现土地和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天珍鸭业公司。重点扶持其配套、完善屠宰加工设施和冷却设备,扩大屠宰加工规模,力争年屠宰加工白条鸭、肉鸡100万只。同时,采取提供种禽、养殖技术和负责回收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肉鸡、填鸭养殖,全年新增填鸭饲养户50户,存栏达6万只,新增肉鸡养殖户100户,存栏肉鸡达5万只。四是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不断扩大晋龙海乳业、永昌乳业、俊汾乳业、满天红果业等农业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典型带动,示范引路,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

  实践证明,日光节能温室、园区健康养殖、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政府应制定出台具体的扶持鼓励政策,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并及时足额到位。

  (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综合无害化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五)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要围绕市场和农业企业的需要,以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农村经济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农村经济人队伍达到50人以上。

  (六)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把好产品质量关。一是制定、下发《区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教育引导农民按技术规程操作。二是加强源头控制。农业执法大队、工商等部门联合对全区农资销售网点不定期地进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销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残留农药、过期农药,并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三是逐步建立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加强蔬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食品”认证工作,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四是加大畜禽产品检疫力度。区动检部门要组织动物检疫员加强产地、市场畜禽产品检疫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畜禽产品”。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校园建设调研报告01-21

道路建设调研报告08-24

作风建设调研报告11-04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7-24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11-23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04-21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15篇12-13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07-29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4-19

基层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