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24 16:42:0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食用菌调研报告

  在现在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食用菌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用菌调研报告

食用菌调研报告1

  ××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风景如画的长白山东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县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国营森工企业。全县总人口26万,居住着汉、朝、满、回等10多个民族,属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境内大多是山区林地,森林资原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9.2%。气候

  属中温带湿润温凉气候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9℃,年平均10℃以上活动积温为2473℃,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5 天。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 1979年曾被国务院授予“木耳千担县”的称号。90年代末,根据“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做出了“建设食用菌大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的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县黑木耳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我县于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黑木耳之乡”;20xx年我县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首届黑木耳节”,极大地推动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xx年和20xx年,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分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县”、“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天桥岭镇被评为“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镇”。截止到20xx年末,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达到2亿袋,产量达8000吨,实现产值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56%和64%,从业户数5,198户,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3%,已建设规模在500万袋以上的标准化黑木耳示范园区8个,食用菌协会发展到12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个,经纪人150多人,黑木耳产业已真正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效益最高、时速最快的支柱产业。

  二、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情况

  多年的产业生产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实现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关键,重点是做好产品精深加工,如果基地建设跟不上,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或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必将影响产业发展。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 “招商引资,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不断提高”的原则,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了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五年共投入上亿元,先后对延边丹华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长白山绿野森健食品有限公司和天桥岭绿岭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延边林业集团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激发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能力,生产的丹华牌、山里友牌等系列产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地区名牌产品称号。其中,我县丹华公司生产的“丹华”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国内41个城市。该公司在20xx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20xx年11月被全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20xx年5月被吉林省绿色食品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先进绿色食品企业”;20xx年1月公司管理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美国fda食品认证,出口企业食品卫生登记证。20xx年,我县又引进俄罗斯北龙集团和吉林省洪德堂济邦制药有限公司,分别投资20xx多万,注资建厂,生产黑木耳保健食品,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县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六家,带户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确保了产品畅销,全面推动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我县为了更好的发展黑木耳产业,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特产、供销、林业、金融、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黑木耳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发展办公室,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专人管理,抓全县食用菌生产,使产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黑木耳产业发展

  为鼓励更多人从事黑木耳产业生产,××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几年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黑木耳产业实行政策扶持,20xx年,县里集中了财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实行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政策,全县投入400万元,新增木耳锅120多个,解决了部分村屯群众生产木耳所需的部分设备,为木耳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为种植户协调生产资金20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群众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为龙头企业丹华公司再投入资金28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维修了厂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能力

食用菌调研报告2

  近年来,白河林业局将发展和壮大食用菌产业做为加快林区经济转型、促进职工增收的重要抓手段强力推进,并坚持以基地建设为龙头、采取规划引领、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典型引路、科技支撑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全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局全民创业一大特色主导产业。

  一、我局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我局食用菌产业始于90年代,木耳种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木杆为培养基的杆耳阶段;第二阶段是集体发展地栽木耳阶段;第三阶段是现在的以家庭主体的地栽木耳阶段。九十年代初期初期的杆耳产量低,加上受到资源的制约,逐步转变到地栽木耳。20xx年,我局引进中国高科集团发展食用菌(胶陀螺,俗称拱嘴蘑)项目在我局发展。林业局为其提供原料和场地,中国高科集团为我局发展食用菌提供技术服务。林业局号召基层单位大规模发展,当时东方红林场发展了70多万袋,林业局总量在300多万袋,周边村屯500多万袋。但由于体制等诸多因素,林业局单位发展越多的亏损越大。职工和单位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局食用菌产业走向了低谷。全局产量不足百万袋但周

  边村屯却发展依旧,产量稳中有升,逐步发展到800多万袋。

  20xx年3月,以江礼家为首的我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根据我局的资源、地理等的条件,综合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因素,认为我局应该大力发展食用菌这个富民产业。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林业局出台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惠政策,为职工购置了发展食用菌的机械设备,给缺少资金这提供无息贷款,统一规划菌房用地和摆放场地。组织职工到大兴沟、天桥岭、大石头林业局考察学习,引进食用菌技术示范户。多次召开全局、机关等动员大会,使干部、职工、群众调整了状态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职工家属在各级干部的带领下,踊跃投入到发展食用菌产业中来。在全局掀起了发展食用菌,富民强企的热潮。目前,全局报名发展食用菌的职工群众有400多人,发展900多万袋。

  二、我局下一步食用菌产业发展目标

  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局将抢抓机遇,继往开来、发挥优势、乘势而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林业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以食用菌生产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为突破口,坚持生产设施高端化、生产规模集约化、生产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努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力争用2-3年的时间,真正把我局打造成“名、

  特、优高档食用菌的栽培基地”。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在原有1000万袋的基础上,新增食用菌800万袋,实现产值4500万元,促进职工增收1500万元。在具体工作上,今后要着力在五个方面做好文章:

  1、在转变观念上实现新突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转变观念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客观形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大家必须坚决摒弃照搬条文、自我设限的思维模式,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变,坚持抓发展的劲头不减,研究政策,灵活运作,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就要大胆的闯、大胆的试,努力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实干中求完善。不要因为前些年我们在食用菌栽培上失败了多次,而有萎缩心理,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今天食用菌产业的前景。

  2、在引进技术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必须把引进技术摆在发展食用菌的重要地位来认识,全力以赴抓好技术引进。要借鉴兄弟局的经验,抓好对引进技术优惠政策的调整充实,重点是要抓好示范户的引进工作。汲取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充实到我局的食用菌产业中,保证发展不走弯路。

  3、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林地、资金等要素瓶颈能否得到有效破解,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食用菌发展的成败。在解决焦点、难点问题上要有胆识和魄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林地经济政策使用中发现新

  机遇,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狠抓落实上实现新突破。要把抓落实作为一项首

  要任务,切实抓住每一天时间,抓住每一个机遇,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做好明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要以创新的方法抓落实,善于把局里政策与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搞好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培植户的全部精力引导到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上来,引导到苦干实干上来,引导到学技术学经验上来。

  5、在规模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当前关键是要抓好职工

  群众食用菌培植的规范化管理。重点是要推进职工收入由以工资性为主向创业性转变,加快创业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职工转变为创业者,不断提高创业性收入在职工收入中的比重,但种植户不能盲目的急于扩大生产规模,要稳中求发展,林业局通过发展更多的培植户,形成规模效益,并要改变有基地无规模,有原料无加工、没产品的现状,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实现更大的突破,把产业效益最大化。

  三、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局食用菌做大做强,在借鉴兄弟局成

  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局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产业建

  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众多部门,必须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加大企业行政的引导力度,统筹解决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扶持,及时为食用菌基地建设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为我局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提供资金保障。

  2、积极做好宣传,增强创业信心。要及时把林业局的相关政策传达到每位职工群众,正确引导职工群众致富。同时,要让职工群众真正理解局长的讲话精神实质,要让职工了解林业企业目前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9.18万立方米的木材产量和“天保工程”的政策性补助,只能是我们的口粮钱,要想走向富裕,实现我局“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增加创业性收入,就得靠全体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

  3、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增强产业技术支撑。加强和国内食用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紧密联系,加快食用菌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降低引进专业人才门槛,对突出贡献者给予一定数目的科研经费支持等有力措施,可以把有食用菌技术专长的本科毕业生引进来,并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原则,一方面多方邀请食用菌专家、学者、教授来我局讲学培训,指导食用菌生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基层单位负责人和生产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科技能力。同时,加快招商引资,通过合资、合作、购买专利等形式,引进和培养一批食用菌生产和经营方面的

  高层次人才,提高科技素质和栽培技术水平。

  4、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创建特色品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食用菌生产、加工以及包装、贮运等过程。为进一步加强我局食用菌企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实现我局食用菌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国家和国际食用菌生产标准,制定适宜我局食用菌生产企业采用的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六化”要求,即生产环境标准化、投入原料标准化、菌种制作标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包装运输标准化,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进一步促进我局食用菌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食用菌调研报告3

  20xx年以来,XX市掀起了种植食用菌的热潮。20xx年生产规模更由20xx年的2500万棒猛增到4000万棒。食用菌究竟为何物?食用菌生产形势究竟怎么样?效益如何?有没有发展前景?带着这些问题,我在实习期间,对遵化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食用菌的发展史以及在X市的发展情况

  菌类食用在我国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自商周时期,菌菜就作为山珍,成为奴隶主的奢侈品。直至晚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菌菜以其山珍的地位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征服了数代帝王。但他们一直是食用野生菌。自20世纪初法国在双孢菇纯菌种的分离培养方面首告成功,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末首先制成了香菇的纯菌种,人工种植的食用菌开始风靡世界餐桌,并形成产业。荷兰、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趋于工业化和集约化。目前,全世界的食用菌年产量约1600多万吨。

  在我国,从白山黑水到青海湖畔,从天山南北到日月潭边,除海南未见报道外,食用菌在其余各地均有种植。人工种植品种有320多个,形成大规模商业性种植的有香菇、双孢菇、平菇、木耳、灵芝、鸡腿菇等15个。而其中的两大主要菌类则是东北黑木耳(辽宁最多)和华北(河北)、华中(河南)、华南(福建)的香菇。目前,全国有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市)近200个,大中型加工企业20xx多家。年产食用菌1xx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其中,出口43.3万吨,其余均为内销。

  在河北,食用菌产量前三名的为灵寿县、平泉县、遵化市。其中,灵寿县主要生产金针菇,年产7.5万吨,产值近6亿元。平泉县主要产品是滑子菇,年产4万吨,产值4.4亿元。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唯一的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设在该县。遵化市主要生产香菇,年产2.5万吨,产值约7500万元。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两次高潮。1994年,该市西留村乡筹建了第一家规模食用菌生产企业,当时的技术不完善,产量也不高,但市场价格较高,每市斤达到3-5元,效益较好,2分地挣3万,亩纯挣10万,食用菌种植开始向遵化市其他乡镇扩散,形成了种植食用菌的第一次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的大部分群众对这一新鲜事物持观望态度,以及技术不成熟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大气候。沉寂了几年后,从20xx年开始,因平安城镇平一村种植食用菌获得较好收益,从而带动了平安城镇、东新庄镇农民种植食用菌,并迅速扩散到全市。20xx年,遵化市种植食用菌的乡镇达到18个,规模达2500万棒。其中,平安城镇1200万棒、东新庄镇600万棒、刘备寨乡200万棒,其余为石门镇80万棒、苏家洼镇80万棒。20xx年,增速更为迅猛,全市新建大棚1220个,其中平安城镇、东新庄镇、刘备寨乡新建1167个。仅平安城镇就增加834个,增加产能1300多万棒。预计今年全市可突破4000万棒,产量4万吨,产值1.2亿元。种植食用菌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二、食用菌的主要功用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高蛋白质、低盐、低糖、低脂、低热,富含药用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特点,被称为“素中之荤”.如蘑菇、猴头菇、银耳等,早就被称为“山珍之王”、“庖厨珍品”.研究发现,食用菌子食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干重的2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所以,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养来源”.据调查,大众餐馆的菜食原料中,有近25%的原料来自食用菌,并且呈上升趋势。到20xx年,北京食用菌餐馆已经达到200多家,有80%的大中型餐馆、宾馆有食用菌菜谱和配菜。

  在作为美味营养食品的同时,食用菌又是食疗保健食品。食用菌含有较多的核酸和维生素B1(硫磺酸)、维生素B2(核黄酸)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麦角淄酸)等,还有具有抗癌功能的多糖物质干扰素诱发剂-双链核糖核酸,可降低血压的酪氨酸酶、牛黄酸,可降低血脂的香菇素,可降低胆固醇的胆碱和核香酸,可降血凝块的腺苷,可预防肝炎和肠胃溃疡的原黄素等。矿物质的含量亦极丰富,尤其含磷较多,有利于调节生理机能。长期实用,具有滋阴补阳、益气活血、补脑强心、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利用食用菌开发出多种中成药和保健食品。对于当今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人们来说,食用菌受到青睐是自然而然的。

  三、食用菌的经营及成本利润

  目前,遵化市食用菌种植所用的大棚大小不同,但目前所建的基本接近长70米、宽9米、高3.4米的标准。下面以该规格的大棚为例进行成本分析。

  建一个长70米、宽9米、高3.4米的大棚,需要在大棚前预留同样面积的空地,以保证光照和通风需求,所以,所需土地为大棚面积的2倍。

  (一)建筑及设施成本

  1、红砖27000块,水泥4吨,约需3400元;

  2、镀锌管,用管粗细不同,拱梁用80根,需7500元,横梁用50根,需2500元,后壁支撑用100根,需20xx元,中间立柱60根,需20xx元,小计约14000元;

  3、塑料840平方米,需1000元。草帘70块,需2500元。压塑料膜及卷草帘用的绳子280米,需1200元。拢塑料膜用铁丝140米,需100元;

  4、打井及购置潜水泵、上水管需1000元。

  5、接种箱1至2个(每个500元左右)、装袋机1台(500元左右)、锅炉1座(1300元左右)、蒸笼1个(600元-700元),小计3000-3500元;

  6、建一个大棚约需人工80个,按目前大工50元/天计算,约需2500元。

  综上所述,建一个大棚合计需2.9-3万元左右。

  (二)经营成本

  一是菌棒。每棒需木渣2.5斤,约0.7元左右。菌袋每个0.1元。每支菌种需6元,接种20xx棒,每棒用菌种折合0.0xx元。在制棒、接种及菌棒入棚季节,每个棚每天需人工8-10个,合计约15天左右,每个工20元,约需支付3000元左右,每棒人工费折0.15元。所以,每棒总体成本在0.95-1.0元左右。每个大棚可摆放菌棒2万棒,需资金2万元左右。

  二是易损、易耗及水电费。每个棚草帘每年更换一半,需1300元左右,塑料膜每年更换一次,需1000元左右。接种箱、锅炉、蒸笼、绳子等总计4000-4500元,按5年折旧期,每年提取折旧费用800-900元。水电费中,用水没有收费,电费每月120余千瓦时,每年用8个月,农业用电每千瓦时0.41元,需400元左右。总计约3400-3600元。此项开支每棒平均约0.18元。

  三是固定资产折旧。大棚固定资产(红砖及镀锌管、水井、潜水泵)合计约1.9万元,按15年折旧期,每年提取折旧费用1300元。此项开支每棒平均约0.06元。

  综上所述,每年每个大棚经营成本需2.5万元左右。单棒成本为1.25元左右。日常经营需要2个家庭自有劳动力。如果家庭劳动力按每人每日15元计算,家庭劳动力的'成本为7500元左右,总成本为3.25-3.4万元。单棒综合成本为1.7元左右。

  (三)经营利润

  每棒食用菌可采2斤鲜菇。去年遵化市香菇最高产地批发价格为每斤2.2元,最低为1元,平均价格为1.5元左右。每棚放2万棒,销售收入约为2×1.5×20000=60000元。单棒销售收入为1.5×2=3元。单棒纯利润约为3-1.25=1.75元。

  如果不计算家庭劳动力成本,每年每个大棚毛利润为:销售收入(6万元)-经营成本(2.5万元)=3.5万元。

  新建大棚当年可以收回成本,建筑成本、管理成本低则可获部分利润。从第二年开始,不计算家庭劳动力费用,年毛利润可达3.5万元。如果大棚建筑采用的是较低成本的钢筋而不是镀锌管,收益会更高,但是,因为使用年限短,折旧费用也高。

  (四)相关经济效益

  种植食用菌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经济效益。仅以平安城镇为例。一是流通领域。每年需要100多万元的更换用塑料膜。今年为发展食用菌,建筑用钢材需求折算为20xx多万元,潜水泵也需要近900台,价值36万元。塑料绳、铁丝等也有大量需求。二是交通运输业。每年仅制棒就需要37500吨木渣,大部分要到外地采购木料自己加工,或是直接从外地采购木渣。即使是采购木料,按每车载重10吨计算,需要出动3700多辆车次,另外每年需要从江苏等地调运草帘5300吨,也需要近1000辆车次。三是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据估算,在制菌棒期间,就需要20万个劳动日,因平安城镇内的劳动力不足,需要到堡子店、石门甚至玉田、蓟县等地招收3000到4000名劳动力。建筑大棚,制造蒸笼、锅炉、接种箱,打井等也安排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和收购食用菌人员,也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

  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景

  遵化市目前的食用菌种植品种中,香菇占90%,其余为白灵菇、双孢菇、茶树菇等。香菇在遵化市种植历史已经有10余年,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价格比较稳定的菌种。产量位居全省首位,占全省总产量的30%以上。但是,如果放在全国看,遵化市的食用菌产量只占0.24%.20xx年,全市食用菌总产2500万棒,到20xx年7月,生产能力猛增至4000多万棒。大量增长的食用菌生产能力是否会造成供大于求,增产不增收,挫伤农民积极性,最终影响该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从市场价格分析

  一是国际价格。我国食用菌出口,1995年为30万吨,20xx年为47.6万吨,20xx年为38万吨,创汇却分别为9亿、6亿和4.6亿美元,平均吨价为3000美元、1255美元和1213美元,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外相关质量指标很多,而我国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甚至落后。资料显示,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上,国际食品法典有2572项,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8669项,日本有9052项,而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只有484项。所以,大大影响了食用菌的出口价格。如果我们加大食用菌生产标准化推行力度,产品符合了国际市场标准要求,价格也会相应提高的。

  二是国内价格。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价格之窗的数据库,20xx年6月至20xx年2月国内大中城市农贸批发市场香菇价格一直呈上扬态势,今年2月后开始下滑,但价格仍高于去年。南方菇品市场今年以来最低价格为6月下旬的5元/斤,远高于去年最低价格6月的2.5元/斤。而今年最高价格6元/斤也高于去年的最高价格5.5元/斤。香菇作为常规品种,价格波动幅度小,价格是相对稳定的。今年上半年,北京香菇价格同比上涨30%.

  (二)从市场需求分析

  一是国外市场。香菇市场主要是日本、北美和欧洲。日本对我国香菇输入底线为鲜菇2.5万吨,干菇为8000吨左右。美国和加拿大销售呈上升趋势。欧洲人喜欢吃蘑菇,但是,在华人饮食文化影响下,尤其是欧盟国家多达8000家的中国餐馆,对香菇、木耳的消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上国家的香菇消费以华人为主,比较稳定,随着华人的不断增加,消费量也会上升。

  二是国内市场。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在战后经济增长时期,香菇消费就表现了高速增长。目前,我国人均消费香菇不到12克,分别是日本人的1/5,香港人的1/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善,全国范围内的消费量正在以10%的速度增加。以上海市场为例,上海市场鲜菇消费量每年上升15%,20xx年冬季,干菇消费量同比增长25%,单价上升12%.

  (三)从遵化市的产量分析

  如前所述,遵化市的香菇产量只占全国的0.24%,所以,遵化市增加的香菇产量根本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此外,因为各地有各地的水土特点和种植习惯。比如,灵寿县就因为当地气候的原因,没有发展香菇种植。唐山境内,迁西县就以种植栗蘑为主,滦县以种植杏孢菇为主,滦南县以种植白灵菇为主。即使全国的香菇产量均有增加,但是消费量也在增加,两者相抵,价格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遵化市的香菇生产成本较低。况且,香菇是一种可以加工的产品,如果鲜销不畅,还可以烘干,也可以腌渍,不至于造成较大损失。

  五、关于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就国际市场看,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量不断增加,这既为我们发展出口创汇提供了机遇,也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世界市场尤其是欧盟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农产品的有机物残留方面,标准近于苛刻。就国内来看,实施标准化生产也是一个迟早的问题。如北京等大城市,农产品检验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加。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如果不尽早推行标准化生产,我们已经形成气候的食用菌产业迟早会被淘汰出局。所以,应设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办公室,靠挂在农村经济局或科学技术局,由专人负责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早动手,早受益。

  (二)及早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场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销售主要处于小规模、散销售阶段,基本上“送出地头”,还没有真正“走进市场”,生产者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应该把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场提到议事日程。如平泉的食用菌交易市场,每年春、秋、冬三季,商贾云集。除能节省销售费用,还可以带动本地菌种、原料的销售,延伸产业链条。河南一省就建立了10余个市场,西峡、郑州两个市场年交易额达20亿元。而泌阳县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条,遵化市菇农用的锛渣机、装袋机,甚至是小小的菌袋,都要从那里购买。如该县生产的锛渣机,原理与矿山粉碎机没有太大区别,但最高价格为一台20万元左右。从遵化市的工业基础看,完全可以自己制造。但因为市场有限,没有厂家愿意生产。如果建立了食用菌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提高销售价格,还可以极大地带动需求,拉动市场,延伸产业链条。

  (三)尽快对食用菌进行加工利用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只是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例如,一斤鲜菇市场价格为2元左右,到饭店餐桌上一盘可卖15-20元,一斤可做两盘,增值达10-20倍;保鲜出口,大约增值10倍;加工成罐头,可增值50%-200%;如提取多糖可以增值上百倍。所以,遵化市应尽快走出“出棚进篮、出篮进车、出车进市”,由“农田工厂”进“农贸市场”的原始销售阶段。建议抓紧扶持建立1-2家较大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在提高附加值的同时,降低市场风险。

  (四)大力提倡专业化生产和分工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产,尚处于“小而全”的分散状态,家家建大棚,家家支炉灶,家家有支出,家家没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劳动力浪费,综合效益较低。所以,应该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分工,把菌种销售、原材料制造、种植等环节剥离开,使菇农不必再自己造原料,搭灭菌锅,制接种室,建培养室,也不必拌料、灭菌、接种全做,只要买回菌棒直接出菇,可以专心抓管护,减少投入,腾出精力,最终提高生产效益。

食用菌调研报告4

  **食用菌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发展成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原材料配送、菌种供应、鲜菇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具有现代新型工业理念的产业园区,成长为**区乃至武汉市的特色产业。但**食用菌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仍很脆弱。我们通过到园区、到企业与街(镇)处、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调研,摸清了**区东北部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发展情况

  食用菌生产企业按功能分为:食用菌加工企业、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化)生产企业、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休闲农庄式企业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1.食用菌加工企业有武汉长华食品贸易公司,主要生产蘑菇罐头、蘑菇酱油;

  武汉申绿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蘑菇烘干片和盐渍菇;

  武汉康之源菇业公司,主要生产蘑菇原汁酱油、蘑菇盐渍菇;

  武汉曹阳食用菌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盐渍菇;

  武汉益民菇业公司,主要生产烘干香菇。

  2.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化)生产企业有长华公司、天添公司、宏源公司等工厂化生产小区。天丰食用菌有限公司、仁智山水食用菌有限公司、曹阳公司、新集发农业公司和益民菇业公司等企业化生产企业。

  3.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有天添食用菌有限公司、曹阳食用菌有限公司、宏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康之源菇业公司、仁智山水食用菌有限公司、益民菇业公司和朱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4.休闲农庄式企业有新瑞都食用菌休闲农庄、新集发农业科技公司。

  武汉长华食品贸易公司:长华公司是**食用菌加工的省级龙头企业,企业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有蘑菇罐头生产线、蘑菇酱油生产线,具有年消化3万吨双孢蘑菇鲜菇和年产3万吨蘑菇酱油的生产能力,与国内同行相比,其生产能力是处于前几位的大型食用菌加工企业,是湖北省的龙头企业。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武汉天添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天添公司是以食用菌菌种生产和种植示范为主体的科技型食用菌公司,武汉市级龙头企业总投资3000多万元,建有年生产100万瓶菌种的菌种厂;

  周年

  生产食用菌的智能化园区和机械化园区,具有年生产杏鲍菇300万袋,双孢菇5万平方米,每天均衡向市场供应鲜菇和干品菇的能力。目前公司规模化生产的品种有双孢蘑菇、杏鲍菇、巴西菇、茶树菇等。公司的富山园区、许易园区、克昌湾园区和培训中心,每年都免费培训农村村干部和科技骨干,是**食用菌生产培训的重要基地。

  武汉申绿食品有限公司:申绿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双孢蘑菇切片烘干的食品加工企业。总投资1780万元,目前已建成双孢蘑菇切片烘干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能力达到消化鲜菇1.0万吨,生产干片菇1000吨。公司合资方福建龙海华进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从事双孢蘑菇切片烘干和蔬菜烘干生产的外向型公司,在双孢蘑菇切片烘干方面有独到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申绿与之建立合资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武汉曹阳食用菌有限公司:曹阳公司总投资650万元,主要产品有菌种和盐渍菇。菌种生产能力30万瓶,盐渍菇加工能力1.5万吨,鲜菇产品有双孢蘑菇、香菇、草菇等。年利润60万元,在**食用菌企业中唯一保持赢利的公司。公司董事长曹国林是武汉市闻名的蘑菇状元。

  武汉仁智山水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区辛冲镇,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有菌种厂、菌袋制作、灭菌厂,白灵菇出菇大棚,冷库等设施、设备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年生产白灵菇200万袋,产品以鲜销为主。

  武汉辛冲朱岗食用菌合作社:由新辛冲镇村民自发组建的以白灵菇生产、销售为主体的合作社。目前建有菌种生产厂、菌袋制袋厂、灭菌厂、小型冷库、出菇大棚等设施、设备。合作社集中原材料采购、菌种生产、菌袋制作、统一接种、分户管理出菇、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产品销售。带领全村及周边村菇农,年生产白灵菇60万袋,香菇10万袋。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食用菌合作社。

  武汉徐古张湾心连心专业合作社:由张敬书等人发起组建的食用菌原材料配送、蘑菇种植、鲜菇销售的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稻草、牛粪等生产原材料20xx吨、蘑菇生产1万平方米、鲜菇销售50吨,在20xx年双孢蘑菇生产极不景气的情况下,合作社主动与12户农户签订生产合作,以保底价、包销全部产品,并预付给菇农一定的生产资金,带动了张湾村的双孢蘑菇生产。

  (二)生产发展现状

  生产发展现状**区东北部地区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以双孢蘑菇为主体,带动发展了香菇、白灵菇、杏鲍菇、巴西菇、灵芝等珍稀菇规模化生产。20xx年生产规模达到双孢菇700万平方米,香菇80万袋,白灵菇260万袋、杏鲍菇20万袋。涉及徐古、潘塘、旧街、凤凰、辛冲、三店、道观等七个街镇处,参与农户达到12000户。生产设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孢蘑菇菇棚由第一代茅草棚过渡到遮阳网菇棚到砖结构菇房,发展到智能化菇房。种植户由分散的向园区化方向发展,建设有许易、富山、李店、克昌湾、周湾、蔡院等常规园区和智能化园区,规范了菇棚建设,减少了环境污染,美化了乡村环境。由一年一季,发展到一年多季,常年向市场供应鲜菇。

  1、智能化生产情况

  武汉天添食用菌公司杏鲍菇智化生产已正式投产,日生产量达到7000袋,日产鲜菇1.2吨,产品供不应求。现在,到天添公司打工的农民已达到50人,打工收入与武汉市基本持平。天添公司许易智能化小区第二期工程已完成基础处理,年底建成投产。生产规模将达到日产杏鲍菇鲜菇5吨。

  总投资1.2亿元的武汉长华食品贸易公司珍稀菇智能化生产工厂,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这座地面建设规模9000平方米,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生产厂,今年12月建成投产后,金针菇、杏鲍菇等年种植面积将达到16万平方米,日产鲜菇60吨,其生产规模在全国将名列前茅。

  武汉申绿食品公司引进福建工厂化生产的公司,将宏源食用菌生产园改造升级,投资6500万元,合资共建宏源智能化生产厂,改造项目已完成地基处理,下阶段将进入温控菇房的建设。7月份第一期项目将投产,日产金针菇鲜菇15吨。项目全部建成后,鲜菇产量将达到15吨。**区三个智能化项目投产后,日产量将达到近100吨,将会推动**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2、双孢菇生产情况

  双孢菇种植效益起伏不定,20xx年**区东北部地区双孢蘑菇大丰收,涌现出不少5万元户、10万元户。20xx年双孢蘑菇大发展,达到生产高峰,但由于新增户太多,技术难掌握,绝大多数新增户没收回成本。20xx年开始遭遇金融寒流,双孢蘑菇生产价格大跌,销量大跌,除少数技术条件好的菇农外,大多数菇农亏本;

  20xx虽然价格创历史新高,最高价达到7元/斤,但因投料不足和气候条件影响,产量减产严重,有少数菇农冬菇效益不明显。20xx年,双孢菇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主产村。生产效益有大幅提高,据调查,秋冬菇单个大棚总收入3万元左右,高产户达到5万元,预计全年收入5万元,高产户将达到7—8万元。

  3、白灵菇生产情况

  白灵菇生产主要集中在辛冲镇,种植规模达到260万袋。全镇采取以仁智山水公司和朱岗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全镇村级发展。20xx年白灵菇生产效益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单产由上年的'不足0.3公斤/袋增加到0.35公斤/袋,单价由上年的5.6元/公斤增加到9.6元/公斤。单个大棚增收8000元左右,实现了大规模种植赢利。

  4、香菇生产情况

  以曹阳公司为龙头的香菇反季节生产取得了良好的开端,20xx年生产规模达到80万袋,生产销售势头很好,实现了香菇反季节规模化生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孢蘑菇种植效益下滑

  双孢蘑菇20xx年到20xx年种植效益大幅下滑,其主要原因是在金融危机下的大趋势,除此外**食用菌产业存在自身的缺陷。一是销售体系不畅,市场受到外地节制,价格波动大;

  二是菇农投入严重不足,按高产要求,每平方米投料总量在60-70斤,实际上不足30斤/㎡,单产严重下滑;

  三是20xx年规模扩建过快,新增菇棚多、技术不过关,影响了产量;

  四是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量波动大。

  2、双孢菇种植规模大幅压缩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国内双孢蘑菇市场疲软,加之近几年全国种植面积扩张过快,生产严重过盛,双孢菇价格一路走低,菇农效益降低,严重动摇了菇农的信心,造成近两年空棚增多,特别是20xx年空棚十分严重。并出现了拆除老菇棚的现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影响今年的生产面积的稳定。香菇和白灵菇仍处在示范阶段,种植效益和规模尚不稳,有待进一步探索。

  3、加工企业运行不畅

  **食用菌产业引进了不少加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运行都不尽人意。长华、康之源、申绿等加工型企业,基本处于半生产状态。其原因有: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产品仍处在市场开拓的阶段,尚不能规模化进入市场,如长华酱油、罐头,康之源蘑菇原汁酱油;

  二是加工产品仍是初级产品,如长华罐头、申绿干片菇,受鲜菇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波动的影响大,鲜菇市场疲软,原料价格低,外销又不畅,企业不愿收;

  鲜菇市场形势好,菇价超过承受能力,企业不敢收,两头难,两头不兼顾;

  三是近两年种植不足,鲜菇仅能满足鲜菇市场需求,企业原料不足;

  四是企业流通资金普通不足,影响了企业运转;

  五是加工企业尚没完成资金积累,不能回哺菇农,起不到调控作用,发挥不了龙头作用。

  4、政策的杠杆作用没充分发挥。

  **食用菌产业是在政府的直接关怀和扶持下走出来的,虽然块头不小,但远未做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很脆弱,特别是菇农种植这一块,如20xx年菇农种植信心严重缺失,政策的鼓励作用未能充分体现,菇农直接面对市场,最后出现种植规模的大滑坡。

  5、种植品种单一,市场开拓不足。

  **区东北部地区食用菌主打品种为双孢蘑菇,其它几个品种尚处在示范阶段,不能形成较稳定的种植规模。因此,一方面武汉及周边市场很少有本地产品,另一方面,**的鲜菇难走出。一是品种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整体优势,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是市场开拓不足,走出去的鲜菇也是依靠福建、浙江等地的客商带动,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营销体系。

  三、对今后食用菌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恢复菇农信心,稳定种植面积

  经过两年金融寒流的冲击,双孢蘑菇种植已进入低谷,形势不容乐观,全产业要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大力发展生产。龙头加工企业与菇农签订生产合同,稳定信心。金融部门加大扶持,支持老菇棚的更新改造,稳定面积。政府部门发挥杠杆作用,启动全行业的运行,全面支持菇农恢复生产,力争将种植面积恢复到20xx年的水平。

  2、盘活存量资产,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

  **食用菌加工企业,已达到8家,涉及菌种生产、珍稀菇开发示范、产品加工等,年转化鲜菇的能力达到5万吨,基本上已能满足**食用菌加工之需,如何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盘活这些企业,让这些企业正常运行,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节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因此,我们从今年开始,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走出困境,企业运行起来了,就能有效地带动产业的发展,真正让**食用菌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3、产业一盘棋,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生死相依的有机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了种植,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基础,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种植的稳定。企农之间是如此,各企业之间亦是如此,企业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如长华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作用,重点主攻外贸销售。曹阳、康之源、申绿等建立二级加工体系,做好盐渍菇的初加工,为长华提供初级产品。天添、曹阳、仁智山水等企业做好菌种生产和种植示范,为菇农提供生产支持,稳定种植。总体来说,这些加工企业除缺少深加工企业之外,在加工方向上的配置在全国基地县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重在如何发挥作用。

  4、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稳定产业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优势产业,但也是一个脆弱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全行业都需要政策的扶持和调控,从近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应来看,**种菇人和加工企业远未学会应对,在关键时期政策扶一把,就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现在正是老菇棚改造的良机,也是关键时期,建议区政府尽快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菇农在拆除20xx年以前的菇棚时进行翻新改造,以稳定基本的种植面积。同时,积极支持加工企业与菇农签订生产合同,稳定菇农的信心,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

  5、部门联手,加大服务力度,共同为产业发展护好航

  食用菌产业的相关部门要共同联手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各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早准备、早动手,加大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组织工作,克服稻草难购、难运输的困难,保质保量准备好;

  二是技术服务部门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力度,为菇农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单产,增效益;

  三是执法部门加大质量监控和市场管理力度,坚决杜绝荧光增白剂、焦亚硫酸钠、二氧化钛着色剂等的使用,提倡不洗菇或用洁净清水洗菇;

  四是争取金融部门做好信贷服务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是其他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信贷贴息、绿色通道等方面向食用菌产业倾斜,共同营造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共谋**食用菌产业的美好明天。

食用菌调研报告5

  前言

  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报告分析了食用菌生产、销售、价格、保鲜技术以及深加工技术等情况,结合郴州食用菌产业的现状,浅谈了几点关于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促进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一、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全球食用菌销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xx年全球食用菌消费量为1,953万吨,20xx年达到3143万吨,年均增长8.26%。世界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有双孢菇、香菇和平菇等。其中,双孢菇是欧、美国家的主栽品种,而香菇则在亚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美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是世界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其中中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居世界首位。美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品种为双孢菇,还有少量香菇、平菇等其他品种。据美国农业统计部门统计,20xx-2010年产季,美国食用菌总销量为36万吨,总销售额为9.25亿美元。荷兰、法国、西班牙是欧洲的食用菌主产国,生产的主要品种均为双孢菇,20xx年上述三国的产量分别达到23万吨、14吨和14万吨。日本是亚洲食用菌生产大国,主要生产品种有香菇、滑菇、金针菇、平菇、真姬菇等,20xx年日本食用菌总产量约为42万吨。韩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很快,产量居前的品种分别为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1978年韩国食用菌产量为3万吨,20xx年约为20万吨。、

  二、我国食用菌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一)我国食用菌总体市场容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栽植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真菌物种资源。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统计,全国现已查明真菌种类达1,500种以上,其中已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多种。我国不仅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所生产的食用菌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还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而到20xx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261.8万吨,总产值达到1272.7亿元,其规模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食用菌产业大国,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银耳、滑菇、灵芝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容量不断增加,食用菌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二)食用菌出口情况

  我国食用菌主要是国内消费,出口量不大,但20xx年至20xx年我国食用菌出口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年均增长9.53%。近几年来,因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食用菌出口量有所回落。20xx年出口量为49万吨,创汇17.5亿美元,食用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2.23%。

  (三)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生产区域

  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遍及大江南北,从南到北,从山区到平原,食用菌产业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食用菌区域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结果表明,产量超百万吨的省有山东、江苏、河南、福建、河北、四川、黑龙江等7省,占全国总产的63%;50-100万吨的有广东、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辽宁、吉林、安徽等9省。这16省的产量占全国总产的93.8%。

  三、食用菌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一)传统五菇三耳

  香菇:20xx年,香菇的价格在不同的栽培方式和不同时期和区域差异较大。大棚反季节香菇,比传统栽培香菇在价格上高出约15%左右。20xx年香菇栽培数量有所减少,20xx年出口货源也相应减少,香菇干品收购每千克的价格在往常收购基础上高出5~8元,出口规格菇收购价每千克在部分地区达42元左右。

  草菇:草菇由于产区有限,生物转化率较低。市场价格在20xx年相对平稳,只是节假日期间,受需求量增大的影响,高于平常价格。草菇全国年均价格在10元左右徘徊,节假日期间一般维持在15~16元。

  金针菇:作为常见的菇品,金针菇近年供应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金针菇适宜工厂化的特性,导致金针菇在部分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鲜品价格与一般蔬菜价格持平,全国年均价4元左右。但是绿色无公害养殖方式培育的金针菇特别是白金针菇依然维持在较高的价格水平,比常规栽培的价格要高出约2倍左右。

  平菇:平菇是菇品中供应量明显高于需求量的一个食用菌品种。近年来,平菇价格一直是菇品中价格最低的一个品种。20xx年平菇全国市场价格一直在每千克1.2~2元之间浮动。

  凤尾菇:凤尾菇因其特性,一直是酒楼饭店菜谱和食客中较受欢迎的一个品种,凤尾菇鲜品在消费市场中的需求远远大于干品需求,干鲜品利润差异不大,所以凤尾菇加工品及干品极少。20xx年全国均价每千克售价8元左右。

  黑木耳:20xx年黑木耳出口内销销量同比增加13%左右,价格稳定在每千克干品36~46元,小朵形、色黑、质脆的品种市场价格和利润空间都比较大,而黄褐色或红褐色的大叶品种市场则受欢迎程度不高,木耳鲜品的价格主要维持在5元左右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在2元左右。

  银耳:20xx年银耳市场销量持平,银耳价格出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北京新发地均价70元/公斤,呼伦贝尔均价达到80元/公斤,北方地区辽宁价格最低,也达到60元/公斤。南方大部分地区则维持在42元/公斤左右。广东东莞银耳跌幅最大,由最高价100元/公斤下跌至56元/公斤。银耳每千克干品产地收购价变化不大,一直稳定在20~26元,国内主要地区银耳价格集中在55-65元/公斤,目前市场均价58元/公斤。

  毛木耳:20xx年毛木耳每千克鲜品全国均价在2~3元,干品则在10~14元区间范围内波动,由于毛木耳容易栽培,产量高,价位与蔬菜接近,受欢迎程度也比较高。

  (二)新兴的10种菇品价格

  白灵菇:白灵菇属于低温型菇类,产区限于北方,市场仍处于供求不平衡态势。20xx年国内主要地区白灵菇价格集中在10-16.4元/公斤,地区间的差距差价缩小。

  杏鲍菇:是秋冬主栽品种,从南到北秋冬均适生产,近年被白灵菇冲击,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国内多数地区杏鲍菇市场价格走势平稳,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千克鲜品8~10元,价格波动幅度在1.0-2.0元/公斤。

  茶薪菇:国内主要地区茶树菇鲜品价格集中在8-12.6元/公斤,鲜品消费市场仍处于升温,产区不断扩延,20xx年秋冬产量将同比增加23%,干品价格每千克保持在32~48元区间范围内浮动,节假日前后波动幅度较大,一般波动幅度在每千克4~5元左右。

  鸡腿菇:20xx年鸡腿菇价格基本平稳,但地区间差价较大,在同期不同地区差价达三倍之多。从全年价格统计情况看,鸡腿菇每千克鲜品为8元左右,干品28~35元,尽管地区间差价较大,但鸡腿菇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收益明显。

  大球盖菇:口感好,加工盐渍品市场受欢迎,但是目前仍没有形成大规模栽培,20xx年价格维持在均价每千克鲜菇12元左右,地区之间价格差异较大,差价幅度最高可达五倍之多。

  滑子菇:市场逐步扩展,盐渍品销往全国市场每千克16~18元。滑子菇市场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其涨幅度在1.0-1.5元/公斤,国内主要地区滑子菇价格集中在14-15元/公斤。

  金顶蘑:又名黄金菇、玉皇蘑、榆黄蘑。产区不普及,市场缺货,每千克鲜品区间在5~6元。

  黄落伞:因其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和效果,黄落伞消费呈现逐年扩大趋势。市场售价每千克在40元左右浮动,干品价格则在110~120之间波动,市场较为稳定。

  真姬菇:也被称为蟹味菇,每千克鲜品收购价10~12元,零售价格30元左右。

  灰树花:又名粟蘑,灰树花20xx年每千克价格约在30~35元,在不同时期有3元左右的浮动。

  (三)野生菇菌六奇珍

  松茸:国际市场活跃,供不应求,每千克鲜品收购价60~160元不等,主要保鲜出口,市场价格较高。

  牛肝菌:天然珍稀菇品,鲜菇收购价每千克15~16元,可切片加工成干品,每千克收购价70~80元。

  红菇:东南亚市场热销,主要是干品,河南、福建、四川产区正红菇收购价每千克80~120元,货源紧缺。

  鸡枞菌:风味清甜营养丰富,市场奇缺,每千克鲜菇收购价12~18元,加工盐渍品每千克26~30元。

  虎掌菌:肉质柔软,风味独特,成为菜馆不可多得山珍,每千克鲜菇12~15元,加工盐渍品25~28元。

  绣球菌:干品每千克150~200元。

  四、食用菌行业主要技术

  食用菌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其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食用菌具有含水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引起变色、变质或腐烂等特点,加强实用型的食用菌贮藏保鲜和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

  我国从事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2年,我国在国际上首先人工驯化栽培猴头和银耳取得成功。70年代初,木耳、香菇、银耳的纯菌种生产的制种技术获得突破,并广泛用于栽培。70年代中期,我国发明了香菇袋料栽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了双孢蘑菇堆料二次发酵技术。80年代实现了平菇、凤尾菇、滑菇、金针菇毛木耳的袋料栽培。随后,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先后在灰树花、鸡腿菇、杨树菇、长根菇等10余个品种的人工栽培技术上获得成功,极大地丰富了人工栽培食用菌的种类,使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迅速上升。

  (二)食用菌保鲜技术

  由于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引起变色、变质或腐烂,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因此严重地制约了食用菌的生产。为了减少损失,调节、丰富食用菌的市场供应,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大力推行实用型的食用菌保鲜贮藏和深加工技术显得日趋重要。生产中常用的保鲜方法有辐射保鲜法、冷藏保鲜法、休眠保鲜法、气调贮藏保鲜法、硅窗袋保鲜法、化学药剂保鲜法等,上述方法各有其自身的优点。

  一是辐射保鲜法。对防止开伞、保持质地、抑制呼吸和微生物繁殖有较好的效果,缺点是对色泽维持的效果不理想。

  二是冷库保鲜法。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阴凉处放缸,缸内盛有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筐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

  三是休眠保鲜法。采收后于25摄氏度以上室内放置3-5小时,使其旺盛呼吸,然后再于0摄氏度左右的冷库中静置处理12小时左右,20摄氏度左右保鲜期约为4-5天。

  四是气调贮藏保鲜法。以纸袋包装,加上天然去异味剂,在5℃左右条件下贮藏,可保持蘑菇15天基本无褐变。该技术使用简便,适用于农村生产条件下的食用菌保鲜,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五是硅窗袋保鲜法。将硅橡按比例地镶嵌在塑料包装袋壁,就形成了具有保鲜作用的硅窗保鲜袋。该塑料袋能依靠硅窗自动调节袋内氧与二氧化碳的比例。从而达到使鲜菇安全贮藏的目的。

  六是化学保鲜法。化学保鲜就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抑制食用菌的呼吸强度,并防止性微生物的活动。食用菌化学保鲜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保鲜程度高等优点。

  (三)食用菌深加工技术

  食用菌食品多为传统的干鲜品和盐渍品,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改变目前食用菌产业所面临的困境,需要认真探索、深入研究食用菌的化学组成、物化性质和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为食用菌的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加强深入研究食用菌深加工新技术和各种食用菌的活性功能成分,为开发食用菌药用价值打下基础;加强食用菌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现场在线快速检测技术,为食用菌产业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生产建立起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构建食用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HACCP质量体系,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控制的能力,保障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给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更美好的前景。

  一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发酵工程属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范畴,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它在食用菌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已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应用。食用菌研究人员认为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比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液体深层培养中,菌丝细胞能在反应器内最适的环境下生长,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代谢废气又能及时排放,因此新陈代谢旺盛,菌丝生长分裂迅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菌丝体和特定代谢产物。深层培养食用菌生产的菌丝体营养价值高,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均超过了子实体。因此,进行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找出食用菌悬浮培养规律,可以用于食用菌功能性食品的有效生产。

  二是超细粉体技术。目前国外对粒径小于3m的粉体称为超细粉体,超细粉体通常又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和纳米级粉体。超细粉体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食用菌子实体、菌丝体干品、浸提物精粉和多糖粉经超细化后,粉体表面积增大,使食用菌功能因子的利用率、吸收率和疗效得到提高。食用菌经超细化后,不但在内服上能提高利用率、吸收率和疗效,在外用上还可扩大其疗效,如防脱发、促生发、护肤祛斑作用。

  三是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用成膜材料将三态物质包覆使之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形成的大小在微米和毫米之间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胶囊内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灵芝等食用菌精粉的功能因子中的三萜类,味道极苦,经微胶囊包覆后,即起到掩盖不良味道的作用。食用菌的功能因子,用亲水性半透性壁材包覆后,可使食用菌的功能因子通过微胶囊技术起到缓释的作用,达到长效的目的。目前,利用微生物为原料制备微胶囊技术,已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实际的应用。

  四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已得到较快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优良溶剂特性来分离固相或液相混合物,最终达到提纯目的。该技术可以较好地避免传统食用菌在提取过程中的缺陷。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可将萃取、分离(精制)和去除溶剂等多个过程合为一体,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率,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食用菌中的功能因子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精粉中提纯三萜类活性成份。食用菌中的多糖类活性成分,因极性较大,单用纯二氧化碳提取效果不佳,需与提携剂并用,才可把多糖中具有活性的多糖成分提纯出来。

  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特色菇业、生态菇业、休闲菇业和保健菇业等多元化发展成为食用菌产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一)特色菇业

  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市场和技术等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或开发12个适合当地发展名优珍稀品种,实施产业化开发,形成从菌种生产、商品菇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包装和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并组建科技、信息以及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远销组织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最终形成规模特色。

  (二)生态菇业

  无公害种植技术,把保护菇业资源与环境和菇类产品的卫生安全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菇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发展生态菇业技术,只有实现无公害种植,才能生产出安全的菇类产品,这样,我们的菇类产品就更易打入国际市场。

  (三)休闲菇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增多,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对菇类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用,而且要满足休闲度假,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应将菇产业种植生产与旅游观光、采摘自食、观赏、盆景等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建立一批环境优美的休闲菇业基地,通过食用菌观光旅游,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了解一些菇业基本知识,欣赏购买新特菇菌,采摘鲜菇菌子实体,体会一下收获的喜悦。与之相关的设施菇业,盆景制作技术,珍稀品种栽培技术和配套相关产品开发技术将得到发展,成为菇产业中的一项新型产业。

  (四)保健菇业

  食用菌目前主要用于菜肴,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誉称为山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类的菇产品越发偏爱,把食用菌所具有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糖成分等渗透到各种糖果中,或把食用菌直接制成风味食品,使消费者在食用这些产品时,一方面获得美味享受,一方面又获得食用菌提供的营养和免疫保健功能。如木耳糖、香菇笋豆、油浸金针菇、蜜银耳、菇类豆酱等。另外,食用菌还有经过精加工的口服型和外用型的美容制品以及灵芝胶囊、菇菌片、密环菌片、云芝多糖片、健肝片、舒筋散、云芝肝肽等产品。

  总之,食用菌产业发展要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

  六、郴州市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郴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郴州食用菌企业发展达到百余家,年总产量20多万吨,总销售额约10亿元。郴州安仁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郴州开发的天扶品牌获食用菌产品金奖,清生品牌获食用菌优质产品奖。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郴州的特色产业之一。

【食用菌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11-02

设备调研报告01-21

广告调研报告01-16

高中调研报告01-15

电信调研报告01-14

网络调研报告01-05

公司的调研报告01-05

岗位调研报告01-03

土地调研报告12-30

社区的调研报告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