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作调研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作调研报告1
社区矫正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恰逢《社区矫正法》自本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社区矫正工作调研组一行五人,在XX带领下,于8月下旬-9月上旬,先后到县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及X司法所等,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实地视察等方式,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国社区矫正从20xx年开始试点,20xx年在全国全面试行,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是安徽省第一批试点县,自20xx年开始试点。近年来,我县突出“坚持把政治引领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全过程”这条主线,实现坚守底线、坚持基本、坚定治本三级目标,实施创新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三大手段,强化组织、基础、制度、综合四项保障,统筹推进构建“1334”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为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20xx年以来,我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X人,办理集中宣告X场次,期满解除矫正X人,目前在矫对象X名,其中假释X人,缓刑X人。共完成社区影响调查评估X件,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限内,X人被特赦,X人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X人被书面警告,X人变更居住地后到新居住地执行社区矫正,开展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X场次,入监警示教育X次,集中点验X场次,重新犯罪率为零。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专群结合,加强队伍建设。县社区矫正中心现有工作人员X名,其中公务员X名,辅助人员X名,挂职民警X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用X名社会工作者和辅助人员,充实到社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X个司法所均配齐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共聘任村(居)委会干部、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教师、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等X人担任志愿者。
(二)创新五式矫正,提升监管质量。多年来,我县探索创新出“管控式、奖惩式、教育式、帮扶式、监督式”的五式矫正,在实行分类分级管控、严明奖惩、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和主动接受检察机关监督等方面探索出了成功经验,监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管得住、矫得正、扶得准”的工作目标。
(三)健全完善机制,规范工作运行。完善调查评估、交付接收、管理教育、考核奖惩、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环节的工作制度,细化完善工作流程,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从入矫到解矫的各项程序规范运行。一是规范入矫衔接。及时、高效、规范开展社区影响调查评估、交付接收、报到登记和入矫宣告等工作,从源头上把控符合社区矫正人员条件的入口关。二是规范矫正执行。严格落实社区矫正人员每月8小时学习、8小时公益劳动、每月思想汇报、请销假、考核奖惩等日常监管制度,对违反监督管理规依法给予警告、行政拘留、撤销缓刑等,确保了社区矫正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三是规范矫正解除。按照社区矫正规定依法开展解除矫正宣告,发放解除矫正证明书,同时建立安置帮教工作台账,确保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实现无缝对接。
(四)强化矫治功能,增强教育效果。一是加强教育矫正。为每名矫正对象建立教育矫正小组,定期开展思想、法治、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敬老院、物业小区建立社区服务基地,制定《XX县社区矫正服务菜单》,推行“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服务令”,实行“一法、一令、一书、一簿”式管理。二是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县司法局与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协调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就业、子女就学、低保、临时救助等问题,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三是加强心理矫治辅导。与XX县心理咨询协会签订“心理服务社会化合作协议书”,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心理矫正与行为矫正有效结合。
三、存在问题
1、社会认知度不高。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发动不够广泛,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不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的概念、内容、目的、意义和作用知之甚少,导致群众对社区矫正人员存在忧虑、恐惧、排斥、防备、歧视等心理较为普遍,对矫正工作往往采取不配合不支持态度,给矫正社会化增加了难度。
2、组织机制有待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综合性强,涉及职能部门多,目前县级层面还缺少有效的组织领导和议事协调机构,没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在法律文书的传递、人员的交接及监督管理等衔接上,有时还存在不到位、不合拍的现象。
3、工作力量严重匮乏。司法所是社区矫正的主力军,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实际工作中,基层司法所事务繁多、职责广泛,不但承担着社区矫正任务,还要承担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综合治理及乡镇其他中心工作等,而我县司法所人员配备情况严重不到位,全县X个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X人,其中:X人所X个、X人所X个、X人所仅X个,全县平均每所X人,与全国平均每所X人的差距较大,现有司法所工作力量难以适应社区矫正及其他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需要。
4、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滞后。我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已整整十四年了,但县级社区矫正机构至今仍未有属于自己的固定场所,一直靠租赁民房度日,场地面积和内部设施均达不到上级规范化要求,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
5、经费保障不到位。目前,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审前调查评估、档案卷宗以及执法、办公设施、培训等,都需要大量经费支出。我市《关于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的意见》中“县按照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年1500元标准落实”和《社区矫正法》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应当按照规定列入社区矫正机构本级政府预算。”等规定亟待落实。
6、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一是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性,决定了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实践中,农村、社区承载功能不强,志愿者资源、志愿服务意识和激励机制缺乏,社会力量参与作用发挥有限。二是帮困扶助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服刑人员能否平稳融入社会,但当前,我县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救助、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社区服刑人员重新就业、亲情维护、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帮扶亟需加强。
四、意见建议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工作对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矫正法》已于20xx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县要以学习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法》的学习、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设立XX县社区矫正委员会、全面清理和修订社区矫正现有规章制度、依法做好社区矫正法实施时的工作衔接,努力推进全县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
2、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认真落实社区矫正法的相关规定,加强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场所、经费等保障,为社区矫正工作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一是县政府应依法设立XX县社区矫正委员会,加强组织保障,发挥其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二是司法局应提出设置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县人民政府要妥善解决社区矫正机构固定场所建设问题,依法规范刑事执行工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切实解决“一人所”问题;以政府购买服务、专项保障等方式招聘社区矫正辅助工作人员,配齐配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力量。四要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县政府要严格按《社区矫正法》的规定,将社区矫正经费单独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
3、不断优化社区矫正工作新机制。一是不断优化工作制度,全面梳理现行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及时做好废、改、立工作,进一步规范调查评估、接收入矫、考核奖惩等重点环节的工作制度,严格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水平,确保《社区矫正法》在XX落地见效。二是全面推进社会化建设。创新多元化社会主体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上下功夫,主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最大限度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改变以往社区矫正机构唱独角戏的局面,切实提高社区矫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工作调研报告2
自20xx年事业单位实行网上登记以来,__区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使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06个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法人登记,每年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率均在90%以上。
我们通过落实机构设立、设备更新、工作力度三个到位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有力保障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机构落实到位。根据省、市编办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适时成立了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区编办挂牌机构,主要承担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二是年检设备更新到位。几年来,我们先后更新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档案柜等年检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三是工作力度落实到位。几年来,编办主要领导直接抓年检工作,积极参与工作计划的拟订、部署,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工作职责,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使登记年检工作真正做到有安排有回音。
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相对于工商管理等登记工作起步较晚,并受环境氛围、认识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自觉、主动接受年检的意识还不够强,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还不能完全按预期计划进行登记年检工作。为此,我们结合本区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方位进行了宣传引导。一是通过下发文件和年检通知、组织年检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宣传,重点上年检的相关操作流程及上级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帮助各单位操作人员熟悉年检操作流程,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同时提高全区各事业单位对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和法人证书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年度检验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说明公布在区编办网站及编办公共邮箱里,增加工作透明度,切实为区各事业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每年年检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全区上年度新设立登记、注销登记、变更登记及年检合格单位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经费渠道等信息及时在__报、区编办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告,使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中,我们深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仅仅依靠登记管理机关一方面还不足以完全到位,只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保证登记年检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加强对各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业务指导,有问题及时沟通。二是在每年一到三月份年检时,与区各主管部门沟通,请各主管部门及时督促,加强审核力度,及时按区登记局的年检日程安排进行年检登记工作;三是在具体工作中,由区登记局按照程序审核后通过年检,区技术监督局对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进行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其他相关部门依据合格、有效的年检证书续办有关银行账户、财政开户、税务登记、社会保险、国有资产、车辆挂牌等事宜,未通过年检或未登记的事业单位一律停办或终止相关活动事宜;通过加强与各事业单位、各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使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形成开展登记年检工作的合力。
为保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我们在工作中重点把好监督管理关口:一是登记范围关。对不符合独立法人条件的,不予登记;对开办资金为负数不能承担民事责任的,暂缓登记。二是材料验收关。对各单位提供材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严格把关,确保材料数量齐全,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维护登记年检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审核关。在审核时严格对照机构编制部门下发的文件逐项审查,着重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工作情况等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改。四是发证关。对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单位印发证书,统一编号,由领证人签字,有关资料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区登记局各留一份存档。五是资料归档关。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档案库房,配备了相关设施,对整理的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盒加贴卷标,注明单位编号和单位名称,按法人证书号顺序排列,方便及时查阅。
一是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流于形式。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应向登记管理机关详细上报开展业务活动的情况,资产损益情况等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登记管理机关只能凭事业单位自己送来的年度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对报告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情况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往往是要求事业单位填个表,盖个章,贴个花,就算年检了。年检年审变成了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是年检工作的社会力量监督不够。年检工作是《条例》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一项法定职责。登记管理机关就是尽职尽责的开展年检年审活动,但由于信息的局限,时间的制约,条件的限制等等,既难检到事业单位的真情实况,也难审出事业单位的那些问题,年检监管工作中缺失了社会力量的监督。
三是年检成果运用没有开展开来。年检结束后,对不合格的单位,既没有影响事业单位分类、编制数量、经费渠道、变更法人代表,撤销事业单位,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年检成果束之高阁,最终导致各事业单位对年检抱无所谓的态度,使得登记管理机关威信不高,影响权威。
工作调研报告3
税务信息作为基层地税部门政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流工作、反映情况、服务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地税部门应紧紧围绕地税中心工作,认真纠正税务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调动各级做好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充分发挥税务信息的重要作用。
一、基层
地税部门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信息工作不如税收征管、执法等工作重要,工作开展不均衡。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一些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进入领导视野,信息服务决策、指导工作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地税部门信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信息报送的时效性较差,一些好的题材、好的信息没有及时采编、上报,贻误了时机。一些单位动态信息报送多,经验性、问题性、调研性的信息少,信息结构单一;有的不能根据全省地税中心工作和本地实际报送“特色”信息,信息采用率低。
(三)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基层地税部门建立健全了信息工作制度,将信息工作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进行考核,促进了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但由于信息工作考核奖励不到位,以致基层个别单位信息报送的主动性不强、应付现象普遍,信息来源渠道不通畅,个别基层信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从事信息工作,影响了信息整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信息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目前因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力度大、人员调整相对频繁,个别科室和基层分局没有及时配备固定专人或者兼职信息员,有的单位甚至出现了轮流报送信息的现象,个别信息人员责任心不强、政治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信息工作的需要。县局办公室信息人员不能及时收集全局信息素材,使信息和效率低下。
二、加强基层地税部门信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向上级地税机关和党委、政府报送信息,是基层地税部门及其办公室的重要职责,是一个单位政务工作开展好坏的重要体现,是宣传地税工作、提升地税形象的重要途径。随着地税系统各项改革的深入和地税事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各级领导通过信息渠道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把握大局,指导工作,做出正确决策。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渠道进行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最具灵活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为此,基层地税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把信息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与税收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要经常性地听取信息人员的工作汇报,做到既要压担子、出题目,又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安排信息人员旁听有关会议,跟随领导下基层搞调研,使信息人员及时了解领导的意图、工作思路和部署;要加大技术投入,为信息人员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为信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围绕中心,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效率
按照“围绕工作抓信息,抓好信息促工作”的思路,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和上级信息采编要点,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信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信息工作更加符合新时期地税工作的需要,跟上地税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一是突出一个“快”字,抓好动态性信息的报送。要根据上级局和县委、政府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部署,紧密结合基层地税部门实际,快速反应,及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增强信息的针对性,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便于指导工作。二是围绕一个“实”字,抓好经验性和问题性信息的报送。信息人员要铺下身子,静下心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形成有深度、有特色、有代表性、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性和问题性信息,从而达到交流和宣传工作,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目的,推动地税工作深入开展。三是立足一个“深”字,抓好深层次信息的报送。在坚持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信息的同时,还要善于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抓住事物本质,并积极通过换位思考和视角转换,以推动全局工作为出发点,努力提高信息的层次和价值。
(三)完善机制,推动信息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信息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非常艰苦的经常性工作,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是调动广大信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健全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各科室、基层分局每月都要按时上报工作完成情况,便于信息人员搜集信息素材;要健全科学的信息编写、报送、审核机制,确保信息的质量;要建立信息评比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信息开展情况,交流心得体会,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信息人员的岗位职责、各单位信息报送数量、考核奖惩办法等,并将信息工作纳入岗位目标管理之中。使信息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二要严格考核。结合岗位目标管理,按季对各科室、基层分局信息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奖优罚劣,能者多劳。考核中,既要考核数量,又要考
核质量。三要完善激励机制。要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业务能级管理、职务晋升等挂钩,并根据信息人员的工作实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切实调动广大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切实提高信息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信息队伍
要加强信息员网络建设,要把年富力强、素质较高、吃苦耐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选拔到息工作岗位上来,形成一支以基层地税部门办公室专职信息人员为主,以各科室和基层分局兼职信息员为辅,反应灵敏、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为做好信息工作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同时,采取以老带新,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座谈会,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工作的需要。广大信息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和工作能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起新时期信息人员的良好形象。
工作调研报告4
xx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我市是畜牧大市,xx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兽医体制改革,xx年实施了市、县兽医体制改革,逐步构建起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健全,有效做好了一系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处置,为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升我市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市政协于xx年x月围绕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对口协商,通过走访、询问和现场查看,对各县(区)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设现状
我市动物防疫工作紧紧围绕“两个努力确保”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动物源性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动物防疫组织机构建立完善。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15号),先后启动了乡镇和市、县(区)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整合职能,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四大体系,建立完善了动物防疫组织机构。全市设立116个畜牧兽医站和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配备村级防疫员x名,市、县(区)农业部门设立兽医兽药科(股)、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兽医实验室。
(二)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基本建立。
根据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均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全市x个乡镇兽医站共有编制数为x名、在岗人员x名;三个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数x名、在岗人员x名,三个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数x名、在岗人员x名;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数为x名、在岗人员x名,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数为x名,在岗人员x名。
(三)动物疫病防控经费保障逐步到位。
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中央、省、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府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相关经费。
一是将动物防控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分别用于购买疫苗、消毒药品、动物标识等防疫物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免疫副反应处置等工作;
二是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务补助费,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
(四)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市、县级动物疫病诊断兽医实验室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备了监督执法车、照相机、摄像机等办案用具,正在建立定点屠宰场视频智能监控平台。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检疫电子出证设备。按照疫苗管理使用要求层层配备冷链设备,形成了“市县有冷库、乡镇有低温冰柜、村防疫员有保温盒”的链条,建立了较完善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
二、主要问题
xx年全国28个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对动物防疫体系能否应对处置突发动物疫情,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暴露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视不够。
动物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目标就是不发生动物疫病疫情。但是长期不发生疫情,就会形成思想松懈和侥幸心理,而一旦发生疫情造成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20xx年四川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不仅给我国畜牧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直接损失,对市场和贸易造成了长时间的间接损失,同时还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各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支持不多,平时不重视经费、人员和物资等要素保障,对疫病缺乏全面的评估,大多是被动防控,平时不注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动物防疫人员缺乏。
人员缺乏主要表现在久未补充人员、防疫工作岗位的人员混岗到其他岗位、人员严重老龄化等方面。
一是近些年市、县(区)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很少,部分岗位近十年未有补充人员,造成空编率较高,乡镇畜牧兽医站空编率15%,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空编率23%,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空编率55%。
二是动物防疫队伍编制内的人员外派到其他工作岗位较多,乡镇畜牧兽医站外派率8%,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外派率34%,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外派率28%。市兽医实验室未配备实验室操作人员,县(区)兽医实验室缺乏专职人员。
三是防疫人员老化严重,村防疫员60岁以上的人员占22%,50-60岁人员占47%,乡镇畜牧兽医站50岁以上的人员占x%,县(区)50岁以上的人员占x%。
(三)经费保障水平不高。
市、县(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未有效纳入预算机制,目前多实行的是一事一议申请专项资金。截止xx年,各县(区)累计拖欠应支付的各类疫苗、免疫副反应处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防控物资采购和监测等相关经费达2000万元,中央、省下拨的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经费县(区)多挪作他用。
(四)人员待遇普遍偏低。
兽医体制改革后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参公人员全部定级为科员,级别低、工资待遇差,未享受有毒有害津贴,影响工作积极性。村防疫员劳务补助费偏低,2400—2880元每人每年,雁江为3120—6180元每人每年,村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五)基础设施存在较大差距。
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场所保障不到位,大部分办公房面积仅在20—40平方米,不能保障疫苗保管室等功能性用房,不能满足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雁江区2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中有11个站无办公场所,靠租屋办公。乡镇畜牧兽医站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老化,缺乏现场检疫快速检测设备,兽医实验室设备配备不到位。病死动物的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尚未建立,全市各县(区)均未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随着动物疫病变异快、外来病多、国内外动物疫病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我市动物防疫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动物疫病防控的需求,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队伍建设,继续保留人、财、物三权归县(区)业务部门管理的乡镇畜牧兽医体系,积极落实动物防疫体系进人计划,及时补充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强化动物防疫经费保障。将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建立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及时兑现到位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及时支付疫苗、消毒药、免疫副反应、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补助等各项费用,强化动物防疫体系硬件建设。
三是提高防疫工作人员待遇。
学习外地经验,及时将“参公”人员和混岗人员纳入农业有毒有害津贴范围,落实有毒有害津贴,强化生物安全和人员防护。适当提高村防疫员补助标准,提高村防疫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对市、县(区)、乡镇和村防疫员,分期分批开展兽医技术培训,更新兽医知识,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每个兽医站业务用房不少于200 ㎡,有办公室、会议室、疫苗冷藏室、检疫检验室、防控物资储备室等基本条件,必要时可进行整合。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快诊快检设备,及时补充更新快诊快检设备,增强检疫手段,提高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市、县(区)兽医实验室及时补充更新诊断检测设备,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动物疫病预警预报水平。及时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完善处置体系,确保安全。
六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现在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对散养户及小型适度规模场等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等服务事项以及其他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工作调研报告5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政协**市委《关于集中开展“大调研月”活动的通知》(**协发【**】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乡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乡**村等村精准贫困户入户调查,认真分析了各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乡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贫困现状及“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基本情况
(1)全乡基本情况
**乡地处**南麓,距离**市城区33公里,幅员94平方公里。全乡6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52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共3529户13810人,其中农业人口11881人(其中举家外迁80户305人,在外购房或租房365户1472人,在外务工人数941户4051人),外籍户口迁入28户89人,实际居住人口3458户13592人。全乡有耕地面积6944亩(其中田4566亩,地2378亩),有林地13**亩。境内青石资源丰富,种养殖业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滞后,耕作条件有限,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年、**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598.5元、5150.3元,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
(2)**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北部,距离**镇区3公里,离**市城区3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9亩、林地21290亩。有8个村民小组,439户1637人。
2、贫困现状
(1)全乡贫困现状
**年底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1046户2407人,**年脱贫95户239人;**年锁定贫困人口951户2168人,贫困发生率17.5%,**年脱贫172户433人。
(2)**村贫困现状
**年通过村民投票和公示确认的建卡贫困户为130户392人,贫困发生率30%。**年底,已脱贫10户39人;**年,**乡**村被确定为全**市82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该年全村锁定建卡贫困户有12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9%, **年底,**市扶贫驻村工作,**乡驻村干部和**村村委会,通过综合评估全村共脱贫了43户、151人(其中**市驻村工作组评估脱贫23户81人)。**年**村精准贫困户锁定为90户,其中预脱贫23户。
3、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全乡分布情况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520户893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187户466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医疗救助扶持一批:713户1000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314户676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121户148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政策215户,享受2个“一批”政策316户,享受3个“一批”政策207户,享受4个“一批”政策80户,享受5个“一批”政策8户。
(2)**村分布情况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07户214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25户72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45户141人;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89户204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教育资助解困一批32户40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政策40户,享受2个“一批”政策45户,享受3个“一批”政策40户,享受4个“一批”政策11户,享受5个“一批”政策2户。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方法及步骤
通过调查,**乡自**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一律是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审核、再公示,再上报”等几个工作步骤和“三严三实”的工作要求,从严从实把真正贫困的对象识别出来。
(三)脱贫规划及具体措施
经查阅村委会相关扶贫攻坚档案资料,自**年5月以来,**乡争对本乡实际制定了“**乡精准扶贫工作规划(**-20xx年)”、各年度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相应各村也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具体帮扶措施有:
(1)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目标,突出地方生态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采取“项目带动、政府协调、群众参与、社会帮扶、金融支持”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新的产业发展平台,为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条件。
(2)实行产业化扶贫。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继续以种养殖业为产业核心,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大培育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经合组织建设,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
(3)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核心,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责”要求,实现各种资源和各类资金的整合利用,连片规划,整村推进,努力实现全乡协调发展。
(4)开展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市级培训资金,加大培训投入,大力开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短、中期为主的技能培训方式,让更多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变成技术能手,增加务工收入。
(5)实施搬迁扶贫。对生存条件恶劣、居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口,实施搬迁扶贫,把扶贫搬迁与危房改造等政策相结合,加大搬迁的支持力度,在保证上级补助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减免有关费用,解决好搬迁户子女入学、户口迁移、饮水、用电等生产生活困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保障措施是:
(1)组织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乡成立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责指导各村、各责任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时间节点做好各项工作。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乡人民政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到牵头领导和责任站所,领导干部带头包村包贫困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资金保障。一是力争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我乡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争取上级加大对我乡的项目资金投入。二是积极调动贫困群众自筹资金。按照参与式扶贫开发的原则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加扶贫总投入。三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
(3)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为切实履行好本规划实施,本规划经乡党委扩大会议通过,自觉接受本级人大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建立考核机制。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项目按照包保责任“定人、定点、定户”,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头,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
(四)国家扶贫项目及资金落实情况
因**乡**村是省定扶贫村之一,从**年起,国家的部份扶贫专项资金大多安排在该村。
1、《**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茶叶产业)》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年,完成新建高效优质茶叶164.5亩,第四年投产,实现鲜茶叶总产量13吨以上,名优茶比例达50%以上,茶叶综合产值实现160**元以上,项目区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9358元以上,最终实现项目区摘帽,贫困户脱贫。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优质茶园164.5亩。其中:**村104.5亩、白燕溪村60亩。
新建项目茶叶产业区便道路1394米(硬化路面)。
(3)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调查,该项目实施方案于**年9月25日**乡政府进行了申报,市扶贫移民局于**年11月以(**扶贫移民【**】140-3号)文件进行了批复,项目实施是按每亩1400元给实施贫困户补助茶幼苗,茶苗提供是**市茶叶局,**年11月18日,**村共实施4个社,59户,114.8亩、68.88**株。目前已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做到了有栽有管。
2、《**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产业扶持周转金)》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产业扶持周转金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资金瓶颈,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使贫困户从根本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通过资金的周转,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做到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的作用。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实施对象为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乏资金、有能力、有意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种植项目:2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3**元。养殖项目:14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17**元。
(3) 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调查,该项目实施方案于**年12月10日**乡政府进行了申报,**年12月底该项目资金20xx元已入乡财政专户,**年1月10日,**乡**村村委会、村财务监督委员会及时召开了该项目资金发放办法工作会议,争对16户项目实施贫困户的申请书和担保人协议逐一审查,并对该项目资金周转起止时间进行了商定。后进行了再公示7天,**年2月初上报乡政府审批,**年2月19日是和**年2月20日分二次将该项目总资金20xx元分别按实施贫困户提供的帐号兑现到位。
3、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该项目在**乡清水溪村实施,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投入100**元,建设主要内容是新建清水溪村“子房沟到大草坪”2公里村道公路硬化。**乡政府于**年1月20日向市财政局、市扶贫移民局提交了请示,**年3月12日市扶贫移局进行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的批复。接到批复后,**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实施,**年8月11日开展了施工队伍比选会,**年12月18日项目完工并进行了验收。
(五)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机制情况
贫困人口退出严格按“拟选对象、精准扶持、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程序办理,乡政府和帮扶部门根据年度减贫目标任务确定预期脱贫人口,实行精准帮扶;贫困村退出按“初选对象、精准扶持、退出审批、公示公告”程序办理,由市级扶贫部门组织入村调查、摸底核实。贫困人口退出后,符合政策兜底要求的应按有关行业政策继续享受,不因退出而返贫;贫困村退出后,原有贫困村规划中未实施完成的项目继续实施。
1、贫困户退出标准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指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退出要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家庭有安全住房、无因贫辍学学生等为主要衡量指标。凡享受以下政策,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退出:1、已享受移民搬迁政策;2、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入住的;3、享受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政策;4、享受“雨露计划”培训补助政策;5、享受医疗救助的;6、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同时,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有一门以上就业技能,有一项以上收入主业的贫困户,应视为脱贫户。
(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指省“十三五”规划扶持重点贫困村。贫困村的退出应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贫困村的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3%,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贫困村达到“九有”标准,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2、退出程序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的退出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等程序执行。
一是选定预脱贫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户退出规划及年度减贫计划,下达贫困户退出指导计划,并与乡政府签订减贫责任书。各村根据乡下达的退出指导计划,分解落实到组,选定年度预脱贫对象,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预退出处理。
二是精准扶持。各村要对照贫困户退出条件,对预退出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扶持。
三是摸底调查。年底,组织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干部、贫困户结对帮扶干部等,对预退出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填写调查摸底表(附后)。
四是民主评议。摸底调查后,由村委会组织召集相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逐户讨论,拟定退出贫困户名单,并在行政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公告时间不少于七天。拟定对象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贫困户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的缓解、住房、家庭成员的上学和就医等情况。
五是上报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对拟定退出的贫困户,上报乡政府审核。
六是入户核实。乡政府组织相关人员(不得少于3人),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逐户核实,确定全乡贫困户退出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七是审核批准。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在各行政村公告,报设区市备案。
八是信息录入。贫困户经批准退出后,即录入信息档案,在建档立卡系统内进行退出处理。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的退出按“五步法”程序执行。
一是初选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村退出规划及上年度贫困村退出计划执行情况,下达贫困村退出计划,乡政府根据市下达的退出计划,确定初选对象。初选对象要综合考虑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重度贫困村小组的村庄整治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贫困发生率等情况;初选对象确定后,乡政府要对照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和贫困村退出条件,对预退出的贫困村加大扶持力度,进行重点攻坚。
二是调查核实。市组织有关部门,对预退出贫困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确定是否符合贫困村退出条件。
三是公示公告。如符合退出条件,则在乡、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告。公示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四是批准退出。公示公告无异议后,报县批准退出。
五是备案管理和信息录入。报设区市、省备案;贫困村经批准退出后,即进行信息录入,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退出处理。
3、退出后扶持措施
(1)扶持政策。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后至20xx年,可继续享受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扶持,资金量不变;贫困村退出后至20xx年,继续实施贫困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
(2)主要扶持措施
围绕这一目标,结合**乡现有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和实际情况,全力落实上级有关的脱贫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推进,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3)组织保障
把脱贫攻坚纳入全乡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强化各乡村干部的参与度,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积极作为的攻坚脱贫格局。一是落实脱贫责任。将年度脱贫任务细化到各村,要求各村主要负责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建立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农业、民政、就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各类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贫困户,重点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着力帮助贫困对象增收脱贫。三是强化目标考核。将脱贫攻坚任务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采取逐村逐户核查,确保脱贫任务落到实处。四是推进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审批程序,严格组织项目实施,强化过程督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对截留、挤占、挪用和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责任人进行查处,确保项目、资金和干部“三安全”。
(六)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及工作新亮点
1、先进典型
**乡**村七组村吴才国,**年识别为精准贫困户,贫困人口2人。自**年,在**市和乡政府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自主发展种植业,渴望早日脱贫,**年期间,自已投资发展弥猴桃1亩,**年初又新建弥猴桃5亩,核桃4亩,目前,该户共发展有10亩经果产业,同时自筹资金近3**元,修建了入户道路300余米。
2、工作亮点
**村做为省定贫困村,在**年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创新思路,开拓思维,在**市农商行的支持下,开展了全村贫困户信用等级评议工作,大力宣传小额信贷扶贫优惠政策,对全村200户贫困户进行评星授信并公示,提高了小额信贷资金到户率。
二、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对全乡的建档贫困户深入走访调查,其贫困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1. 自然、交通等因素致贫。由于我乡地处大山深处,很多贫困户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居住较为分散,山上田地很少,没有进行土地整理,大部分属“望天收”,收成有限,加之部分社不通公路,进出村社全靠双脚,运送物资、农产品不便,制约了发展。加之群众信息闭塞,思想固化,不能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不足。
2. 因病返贫。因农村卫生环境有限,加之部分群众生活习惯较差,人畜不分离,造成部分年老体弱家庭成员突患疾病,或慢性病长年缠身,使原有家庭积蓄花费一空,原本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了一点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重返贫困的主因。
3. 劳动力缺乏致贫。一方面现在年轻的精壮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老人),而外出打工人员大都从事体力活,一年到头存钱寥寥无几,却错失了家里的农活,荒废了田地;另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又没有资金技术,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4. 其他原因致贫。如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发展能力不足,致富本领不强,若遇上天灾人祸,本来自给自足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等。
其中:因病致贫或返贫322户530人,占总数的24.5%;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致贫178户401人,占18.5%;因自然条件差致贫185户495人,占22.7%;因缺乏劳动力致贫135户335人,占15.5%;因自身发展能力致贫102户295人,占13.6%;因缺资金11户13人,占0.6%;因缺技术致贫31户99人,占4.6%。
三、开展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估算难精准。随着“三清”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作中的难点也逐渐显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经济发展形式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就业方式转变,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情况难以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现阶段农民文化素质在快速提高,但思想觉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获得帮扶,个别贫困户有意隐瞒真实收入和家庭情况,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
四、精准扶贫开展的建议
上述分析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决定了来**乡准扶贫工作将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攻坚战。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通过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引导好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逐渐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职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要做到“三清”信息采集表清查对象、清查人员、核查人员、录入人员等相关人员均要签字确认,并且入户清查人员要与户主合照存档,切实做到“一表一填、一表一核、一表一录、一表一责”。
(三)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针对部分农民素质偏低及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是要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全体镇干积极性,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二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与来榜本地发展的产业相关的短期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实用技术能力。
(四)发展本地特色扶贫产业。一是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二是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要及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上级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精准贫困户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和其他产业项目,发挥产业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五)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互协作,共同支撑,开拓出了全新的扶贫局面。合理整合资源“重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的根本,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工作调研报告6
调研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掌握我行自身建设和业务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深层次地分析产生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对策与建议,供领导决策,对于促进我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行十分重视调研活动,认真扎实开展调研活动,取得了调研活动的良好成绩,现将我行开展调研活动的有关经验具体介绍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对调研活动的认识
我行通过认真学习,提高对调研活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调研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的需要,是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做强做优银行的需要;通过开展调研活动,认真梳理和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思考解决办法,扎实运用调研成果,为推动银行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同时,我行切实把调研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到与其他业务经营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着力推进调研活动的深入发展。
二、开展调研活动的具体做法
1、加强领导,认真开展调研活动
我行十分重视调研活动,切实加强对调研活动的领导,确保调研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并取得调研活动的实际成效。在开展调研活动中,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有调研活动负责人。根据行开展调研活动的需要,指定一名干部为调研工作负责人。由调研工作负责人按照行开展调研活动的精神与要求,制定年度和季度调研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进行调研。二是有调研队伍。我行配备专职调研工作人员,加强对专职调研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其政治与业务素质,能够胜任调研活动需要。三是有定期调研任务。我行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各个时期的工作侧重点,安排调研任务,深入开展调研。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调研工作人员素质
调研活动的质量高与低、成功与否,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与调研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有关。我行加强对调研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调研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确保掌握调研活动的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提高调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调研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调研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提高调研报告的深度、广度与质量。
3、突出主题,精选课题,破解难题
我行在开展调研活动中,要求做到突出主题,精选课题,破解难题,讲究调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调研活动的质量,达到开展调研活动的初衷与目的。
一是突出主题。明确要求调研工作人员要提高调研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形成的调研报告要与我行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做到课题突出,立论鲜明,富有实践意义。调研活动要与加强改善银行内部管理相结合,围绕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加快经营业务发展,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执法监察和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为提升银行内部管理明确思路和措施。调研活动要与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围绕明确客户服务的工作重点,挖掘客户服务工作的内涵,了解客户的服务需求,查找日常工作中需要改进、改善的地方,进行广泛调研,为提高我行整体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出对策措施。调研活动要与加强风险防范相结合,就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增强员工内控意识,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细致调研,为防范金融风险,做到合规守法,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精选课题。我行着重围绕贯彻落实上级行决策部署、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改进服务水平等方面确定调研课题。要求调研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网点和客户当中,采取走访、座谈、发问卷等形式,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切实摸透实情,查找问题是否实在、提出的思路是否切实可行。调研时,分别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三是破解难题。我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在开展调研活动中,要掌握被调研单位的真实情况,帮助理清哪些是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哪些是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等等,使调研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要求调研工作人员坚持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制定措施,拟定解决时限,切实增强调研活动效果。
4、落实措施,明确调研活动的要求
为确保调研活动实效,真正服务于我行科学发展,我行落实措施,明确调研活动的要求。
一是调研活动方案准确可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制定的调研活动方案符合工作实际,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确保调研活动方案便于实施、可行有效,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与我行实际工作需要。
二是确保调研活动质量。调研工作人员在开展调研活动中,要确保时间,集中精力,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确保信息真实、全面,切实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做细做实做深调研工作,提高调研活动质量,确保调研要求不降低、调研工作不走样、调研效果不打折。
三是明确调研活动的工作方式。我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深入到基层服务网点和广大客户中,采取座谈讨论、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调研,要做到“三请教、三问计、三用心”,即:坚持向书本请教、向专家请教、向群众请教;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坚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5、认真撰写调研报告
我行要求调研工作人员,按照调研活动方案,紧扣调研课题,紧密结合调研过程中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和工作实际,进行细致客观地分析和归纳整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上级行的决策部署与工作精神及我行工作实际,查找影响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思考解决办法,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
6、充分运用调研成果
我行定期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的形式交流调研成果,充分运用调研成果,积极探索我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下一步的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按照调研成果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尽快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发展的新动力,使调研活动成为各项工作发展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真正为中心工作服务,充分发挥了调研活动的应有作用。
三、调研活动取得的成绩
我行重视调研活动,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利用调研成果促进各项工作发展,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成绩。自20xx年来,我行共开展调研活动*次,写出调研报告**份,近年来,我行认真努力、扎实有效地开展调研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自身建设和各项业务的发展,但是与上级行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希望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差距,主要是调研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少数调研报告质量还不够高,运用调研成果有待加强,这些存在的不足与差距需要切实改进和加以提高。今后,我行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对调研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按照上级行的要求,扎实推进调研活动深入发展,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促进我行科学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工作调研报告7
一、基本情况、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陈旧简陋、低矮拥挤的泥石砖木老宅难以满足农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老宅基地面积小,卫生差,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大多数新房建到了村庄周围和道路两旁,于是出现了“新屋不断村外建,老房破屋村内留”的现象,致使村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而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不断下降。我县下辖的镇街均有“空心村”,个行政村中有个村庄存在“空心”问题(个村庄空心率达到%以上),空置住宅房屋处,闲置土地达到亩,主要分布在镇、镇和镇。
形成原因
“空心村”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不少农民没有土地法制观念,认为在自己的责任田盖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而执法部门的罚款惩处力度不足以对他们形成震慑。
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
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
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旧房还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
有的老房子是子女或家族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搬走,有的还住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无法拆除旧房。
自然条件的原因
有些老村庄自然条件较差,比如地势低洼、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人首先选择离开原来的旧宅,另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新房,原来的旧宅也就成了无人居住的“空心村”。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这些人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形成了空置,却不同意村集体收回。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通过考学、当兵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不愿将父母接走或父母不愿入城,就通过关系建新房供养老人,因而将老房子闲置。
危害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危害较大,主要是:一是形成了安全隐患。“空心村”存在的房子,常年无人修缮、打理,大都破旧不堪,有些房屋已经倒塌,有的村民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给人畜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二是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空心村”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能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是农民建新不拆旧,造成土地大量闲置;
另一方面,许多村庄出现无处建房现象,土地管理部门不得不在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划出一部分来解决缺房户的建房问题。三是影响了村民居住环境。“空心村”的废弃房屋大多破旧不堪,蚊虫滋生、杂草疯长,导致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四是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空心村”的存在,使农民居住地分散散乱,农村的村落分布面积过大,村庄外延拉得过长,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延伸建设的难度,延缓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建新房的成本要高于修旧宅的成本,村民要花费不少资金盖新房,也影响了村民自身和家庭发展。五是潜藏了很多矛盾纠纷。由于“空心村”内的废弃宅基地多年未曾使用,到了第三、四代之后,邻居之间的土地界限必然会有些模糊。随着农村土地的日益紧张,由老宅或宅基地财产纠纷引发的一些矛盾问题也时有发生,影响和谐稳定。
二、目前改造情况。
为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保证村镇建设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实现土地利用的科学化,我县近年来在治理“空心村”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治理改造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比如镇成立“空心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工作的指挥、调度、督导和问责工作。明确各村委会为农村“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实施主体,各村相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国土所负责“空心村”整治数据统计上报、业务指导、土地增减挂和工程验收工作;城建办负责科学编制“空心村”整治规划和拆后建设规划工作;财政所负责“空心村”整治补助资金的审核和拨付工作。做到了目标清晰,分工细致,人员明确,责任到位。
二是给予政策支持。比如镇建立“空心村”治理建设基金,基金来源采取财政支出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和土地置换后向占地企业征集一定资金的办法解决。对搬迁建房的经济压难户,要积极协调信用社给予小额贷款支持。对孤寡老人和无人赡养的五保户,由镇、村和民政部门安排到敬老院集中居住。对通过治理腾出的建设用地能够复耕的予以复耕,国土部门验收后,其新增耕地集中用于置换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在园县和工业基地办企业、上项目,以确保全镇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三是借助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治理。这是我县实施“空心村”改造的主要方式。通过实施整村搬迁、土地复垦,将闲置土地解放出来,腾出建设用地指标。我县正在推进的土地挂钩项目还有个,已经通过验收的个。
三、改造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空心村”改造已成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经过调查发现,%以上的村民都迫切希望改造,可以说改造“空心村”得民心、顺民意,但由于以下诸多问题,使“空心村”改造面临较大困难:
一是部分镇村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镇街经过算账,认为拆迁建设成本,上级奖励的资金远远不够,失去了改造的热情。特别是有些镇街属于“吃饭财政”,面对空心村改造“心有余力不足”。还有的认为拆迁难度大,需要处理很多的矛盾问题,产生了畏难、发愁情绪,导致改造工作推进缓慢。
二是改造资金严重匮乏。目前我县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建新拆旧,腾出土地指标,经过验收后,每亩可奖励万元。但由于这个奖励资金是后置的,必须腾出土地指标、待通过经过上级验收后才能拨付,导致村庄改造先期启动资金严重匮乏,我县个土地挂钩项目,经过多年的推动,目前仅通过验收个,项目仍然进展缓慢、举步维艰,资金缺口巨大。
三是老房拆除难度大。农民“宅基地私有”的陈旧观念和“老房是祖宗家业不能拆”的封建思想还比较严重,加上老宅养猪、关牛、堆放稻草等实际需要,造成村庄老房拆除难,特别是要腾出自己的旧房宅基地给别人建新房或建公益设施就更难,致使“一户两宅”现象在农村中的占比还比较重。
四是村庄建设规划严重滞后。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划意识,大部分村庄建设都没有规划,村民建房随意性大,想建哪里就建哪里,只建不拆、乱搭乱建、少批多建和排水、通路不畅、采光不足等情况比较严重.虽然目前都认识到了规划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规划资金,导致有些村庄要么无规划改造,要么花很少的钱应付规划,有的甚至不按规划进行改造。
四、“空心村”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改造”空心村”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耕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必须要科学组织,精心实施,创新举措、破解难题,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
建议有关部门合理制定“空心村”改造的相关政策、评估标准、验收办法和补偿安置方式,严格按照“一户一宅、房证统一”的原则,确定产权关系。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制度,明晰农房产权,完善对承包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股权自主处置权,促进耕地、宅基地的流转。
二是县别对待、分类整治。
根据每个村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控、收、挂”等多种方式进行整治。有的村可以采取严格控制村外新房建设、压缩村内老房占地的办法,鼓励青年村民在原宅基地上建房。
有的村可以采取以老宅基地换新宅基地的办法,进行宅基地互换,确保村庄房屋面积不扩大。
有的村适宜土地增减挂钩的就进行挂钩,实行整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推动“空心村”改造扎实进行。
三是因地制宜搞好村庄规划。
目前,我县大多数村庄,还不具备全部推倒重建的条件,应以整体整治、局部改造为主,关键是要搞好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认真研究各地农村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快村庄规划修编,将“空心村”改造列为村庄规划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结合村庄人口、用地规模、现居面积、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环境等情况,细化建新拆旧规模、用地布局、耕地保护等详规,做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要加强批后监管,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强化规划约束和控制,严禁乱搭乱建,引导农村合法建房、规范用地,讲究实际效果,防止浪费。
四是形成科学机制。
在“空心村”改造过程中,借鉴参考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宅基地管理、流转等运作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尝试产权流转和收益分配操作办法,提高闲置宅基利用效率,显化宅基地隐形交易市场。对于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的,鼓励村(居)可将收回的宅基地统一经营,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统一招标承包或是拍卖,创造更多价值。同时,把“空心村”整治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大型户用沼气池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推进合力。在改造中,可注重培育和树立典型,选择若干个重点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多部门职能优势,以点带面,稳步实施,用典型引路、典型带动,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五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农村中“宅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轻易改变。要注重普法宣传,破除传统观念,提高村民法律素养,增强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的意识。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克服村干部的畏难情绪,着力转变农民传统观念,让群众逐步澄清错误认识。要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对凡是有旧宅基又要申请新宅基的,必须无偿将旧宅基交回村里。
先前已建新宅未退回旧宅、已形成“一户多宅”事实的,坚决收回旧宅基,使“空心村”治理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工作调研报告8
督导检查粮食收储企业落实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主体责任,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落实行业指导和在地监管责任等情况,如采取的相关管理措施及分级培训是否落实到位,是否针对春节、两会期间和冬春交替季节特点专门部署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对东北地区,重点督查搭建简易仓囤企业和租仓库点的储粮安全和质量安全情况,保粮技术措施的配备和落实情况,尤其是秋冬储粮防结露处置措施和应对冬春防霉变预案的制定与落实情况;检查企业包括简易仓囤在内粮食及人员进出作业是否规范,库区动火和用电作业管理、消防设施和器材配备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等情况。对其他地区,重点督查罩棚等临时储粮设施和租仓库点的储粮安全和质量安全,尤其是仓房有无超期服役、危险装粮等情况,以及储粮化学药剂管理与使用、进出仓作业、库内交通及消防安全管理等情况。
冬春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督查重点关注清单详见附表。
工作调研报告9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发展切实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统筹发展,全镇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
一、今年以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2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纳税营销196865万元,同比增长99.92%,占年计划目标的116.87%;完成国地两税5712.04万元,同比增长39.8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206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80.46%,其中,完成经营性投入5550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55.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我镇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进度要求,这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公司的快速见效。其中新引进的3家运输公司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15000万元,新引进的3家贸易公司可新增销售8个亿;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派克贸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销售3亿元。在抓好现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抓了招商引资,目前,有xxx销售公司、著名汽车4s专卖店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保证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镇对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1、大合速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登山步道。总长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别墅。其中三栋别墅总建筑面积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转入外场施工,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绿化、装潢,并交付使用。
(3)、汽车通道。该通道连接尚书湾和安定寺,总长6800米,计划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沟通删节号景区。
(4)、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xx十八湾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相关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计划于明年2月份启动建设。
2、xx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13059万元。目前,大棚主体、内部各功能区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内部设施正在调试之中;道路路面沥青摊铺也已结束;外场绿化正在加紧施工中,已铺设草坪砖9000平方米;山体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务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办理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在xx召开协调会,对资金、工程进度及相关手续办理进行了专题协调。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10月份竣工,并投入运行。
3、环镇北路商贸街店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2XX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外墙装饰已全部结束,外场绿化施工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已开始招租拍卖准备工作。全部工程计划明年1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镇1号拍卖地块。该项目位于集镇环镇西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74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由市富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一期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售楼筹备处也正在建设中。
三、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镇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为:一是地处远郊,服务业受城市辐射的影响较小,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局限的范围内发展,发展服务业人气不足;二是由于园区建设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园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十八湾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未体现,镇区人气聚集度不高,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三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同时,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物流园的启动建设等等,似的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
工作调研报告10
建立专业代表小组提高代表活动质量
代表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代表个人履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也与各级人大组织划分代表小组的方式有关。本文作者在仔细分析代表小组活动现状后提出了建立专业代表小组,提高代表小组活动质量的意见,并对其作用及其划分等进行了阐述。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地人大纷纷对代表小组活动开展探索创新,有的侧重于人员构成,有的是侧重于行政区划,有的侧重于监督内容和监督对象。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有力的推动了代表履职,促进人大工作开展均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社会反响和监督工作的实效性来看,建立专业代表小组在当前更为迫切和必要。
当前代表小组活动的现状
目前,不少代表小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活动。一些常规式的视察、调研和走访,表面上浓浓烈烈、场面壮观,实则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活动质量不高,影响代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部分代表对人大工作认识不够,忙于个人事务,对参加代表活动不热心、不主动,仅仅满足于获得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乐于当“荣誉代表”,不愿意参加代表活动。同时,关于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履职行为的监督问题,理论界也是争论不小,认为人大常委会是由代表选举产生,无权强制代表辞职或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的声音还是比较突出,导致在人大实际工作中出现两种状况:理论上有权对人大代表进行监督的人民群众,实际上无法监督;实际工作上易于监督人大代表履职好坏的人大常委会,在理论上又缺乏有力支撑,从而形成代表履职工作的“吃大锅饭”,参不参加活动一个样,提不提出建议一个样,履职好坏一个样。因此,建立一种既方便组织、协调,又能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工作实效的代表活动小组,成为当前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
代表专业小组的作用
建立代表小组能提高监督质量。人大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且都是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事项。要实现代表对各项监督内容面面精通,对每部法律知晓熟悉,在目前没有实现代表专职化以前很难做到。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可以让人大代表集中精力和时间,对监督事项进行认真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更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代表一技之长或对某项工作熟悉的优势,又能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能增强监督力度。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后,代表根据自身情况、爱好特长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便于集中本小组、本行业代表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调查研究、专题视察,还是执法检查、询问质询都更有力度,人大“算说了”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观。
能激发参与热情。人大代表说与不说一个样、多说少说一个样,使得部分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不高。组建代表专业小组,代表对监督事项的了解更充分、发言更有针对性,加上监督对象整改措施的及时跟上,他们对参加代表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逐步增强,社会各界对人大监督的成果了解也更深入,更加信任人大代表。
能落实监督考核。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后,由于小组内代表的同一性增多,履职情况、活动影响和实际效果确定相对比较容易,履职好坏的评比在操作上来讲明显增强,监督制约效果更直接。
如何划分代表专业小组
以专业为基础划分。根据专业相对统一、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代表小组。代表人数过多,活动组织困难,意见也难以统一;代表人数过少,活动开展较为单调,参与性大大削弱。每个专业代表人数以10至30人为宜,确保每个代表均能真正融入其中,而不是超然事外的观摩。
以专(工)委为依托组建。当前,为便于活动开展,同时也便于加强对专业小组活动的指导,可根据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与机构设置,设立法制工作专业小组、财经工作专业小组、教科文卫工作专业小组、民族宗教侨务专业小组、农业与农村工作专业小组、城建环保工作专业小组等,分别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牵头组建。如果人数过多,专业人员充足,也可根据实际进一步细分,比如财经委可组建预算工作专业小组、经济工作专业小组,城建环资工委可组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专业小组、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专业小组等。
以专题活动提升实效。代表专业小组要将活动与本区域工作大局紧紧相扣,与人民群众呼声息息相应,选定特色专题,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开展工作。专题活动要把握大局,注重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计划预算执行、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招商合作等情况的监督和调查研究,督促和支持政府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发展壮大创新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对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水电供应、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水利工程建设等民生工作的监督。代表小组活动可采取集中视察与代表持证视察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听取汇报与深入走访相结合,也可将学习、交流、座谈、检查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代表小组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此调动代表参加活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以专门经费强化保障。要把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落实到位。以专项机制开展考评,出台专业小组活动考评细则,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和创先争优意识。
工作调研报告11
解放以来,xxx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改变农村落后生产条件特别是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修建了大大小小300多座水库,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曾多次受到国家表彰,多次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与此同时,库区移民工作也已连续运作了半个多世纪,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存在困难
xx县的库区移民后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库区移民工作在多年的运作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释疑难。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多年的库区建设过程中,滑坡塌岸、专项迁建、下游改造、灌区整改、生产开发等水库建设相关联引起的各种搬迁、淹地不淹房的居民,他们认为需要搬迁的原因都是因为修建水库,自己受到损失,做出了贡献,享受扶持政策理所当然;二是在多年的水库修建过程中,共发生各类事故死亡138人,比如黄石水库工棚起火烧死47人,竹园水库放炮炸死及车祸死亡20多人,因工伤残民工379人,涉及家属3100多人;三是小型水库移民未纳入扶持对象等。按国务院17号文件规定,以上情况均不能纳入扶持范围,导致部分群众情绪极不稳定,多次群体上访。
(二)矛盾化解难。xx县按照“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方式进行后期扶持,即后期扶持资金能够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给移民个人,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扶持方式直接决定移民的受益程度,因移民均享有了原住村民的生产资料等,从而降低了原住村民人均生产资料占有量,导致原住村民也要求分享后扶政策,双方利益之争异常激烈,矛盾十分尖锐,各自利益需求难以平衡。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和听取移民意见的前提下确定,其方式选择结果不一,五花八门,无法达到同库同类同策,实施后引起相互攀比,隐含的矛盾较多。有部分移民对未发满600元有意见,且不听县乡解释,执意信访。
(三)人员管理难。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遗漏符合条件的人员。由于移民产生的时间跨度长、构成复杂、数量多、分布散、人口流动大等特点,再加上大部分水库历史资料保存不全,虽经过多年的宣传走访,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遗漏极少数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二是动态人员核减不及时。因各种原因,如学生毕业或其他方式就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或现役军人在扶持期内转为三级士官以上、或婚姻变化改变身份、或自然死亡等,没有及时核减。
(四)资金扶持难。扶持方式确定后,各地用于项目扶持的资金数额从几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资金极其分散,项目选取面窄,需要跨年度积累资金方可勉强完成一般性项目。同时,项目实施的时间跨度也较长,影响项目扶持效果,增加管理难度,况且这项工作从落实政策到后续管理都没有安排实施管理费,加上目前基层财力十分艰难,根本无力顾及。
(五)后续管理难。县内2万多移民星形散落分布在全县各地,在人口审核登记、方式确定、项目选取与管理、移民信访接待等过程中均要点面具到,为此相关部门付出了较高的工作成本。目前有项目扶持的乡镇还有20多个,其后续管理工作依然繁重。
二、对策建议
xx县库区移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固有矛盾,它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事关和谐社会稳定,大意不得,要进一步做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需中央省市县步调一致,移民、财政、民政、发改等部门通力合作,具体建议如下:
(一)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中央省级部门应尽快研究解决水库建设期伤亡民工抚恤办法,明确小水库后期扶持、城镇移民扶助的具体措施等,同时细化市县的具体操作依据,特别是移民、财政、民政、发改等部门更需加强协调配合,统筹兼顾,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二)建立健全人口核定机制。采取日常管理与定期核查相结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实行责任追究机制。每季度由组、村、乡镇自下而上逐级向县申报人员自然变化情况,及时核定相关人员,准确核定扶持资金。为确保后扶人口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县移民部门每年进行核查审验,对不符合扶持条件又不及时申报核减的,查实后有权停发并收回超发部分。
(三)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和规划编制与实施。一是统一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由于移民部门了解、熟悉库区规划和基本情况,有多年对库区后期扶持规划、管理、使用的经验,对库区基础设施和生产开发资金及600元以内项目扶持资金能作通盘考虑,能最大限度的将有限的资金以最省的投资去办更多、更好、更急需办的事,如以移民部门为主管理实施600元以外的项目扶持比较适当;二是引导村民积极改善基本生活环境和基础生产条件,优选以下项目:
1、村、组公路建设;
2、人畜饮水工程;
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堰塘整修、小塘小坝建设、渠道整修和防渗、机埠维修等;
4、生产开发,如开地造田、种竹栽树、果园开发、山林开发等;
5、科教扶贫、科教兴库,如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科技培训等;
6、特困移民生活扶持等。三是取得金融部门支持,在银行设立账户,主要用于项目资金管理,扶持资金发放到户,做好代理发放工作等。
(四)给予县级解决处置遗留问题的权限和空间。如扶持人口的指标,建议一次核定,包干到县,在动态管理过程中核减的指标,应授权县级可用于处理相关遗留问题。一是可用于符合登记条件的遗漏人员;二是可就地转为项目资金,以县为单位,增加资金集中度,缓解项目资金不足的矛盾;三是可用于库区和安置区社会救助,如特困家庭及其子女上学扶助、大病大灾救助;四是可确定适当比例用于基层的实施管理费,以解决基层管理无工作经费的问题;五是可以县为单位建立后扶基金,将异动核减下来的扶持资金集中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扶持,或以周转金方式用于扶持移民经济发展等。
工作调研报告12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非公企业的迅速发展,女职工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维权女职工的合法利益和特殊利益,推动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女职工委员会选择了60家企业采取调查问卷,听、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市有基层工会组织4465家,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女职工组织2116家,职工432651人,女职工159620人。20xx—20xx年我们在全市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全市共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1605份,覆盖女职工59874人。其中签订区域性合同33家,共覆盖378个单位。
二、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加快建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维权长效的紧迫感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非公企业的迅速发展,女职工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日显突出。全总和省总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为女职工维权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女职工组织要充分认识到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是新时期女职工工作的一项特色工作,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女职工、帮助女职工、服务女职工、联系女职工、落实女职工特殊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载体。榜样是推行这项工作的有效动力。女职工的权益保护要从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抓起,抓好一个,辐射一片;成功一个,带动一批。对于已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和执行得好的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介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签订此合同给企业带来的良好效益,改变部分非公企业老板的偏执、极端思想,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企业和女职工双赢的工作。我们认为通过广泛宣传力度,既有利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广大女职工维权自觉性的提高,还有利于维权资源的整合,维权力度的加大,从而增强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影响力,使女职工权益保护能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轨道。
(2)加大指导力度,加强检查监督,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
专项合同的推行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专项合同的签订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很多企业的合同形同虚设,缺乏严肃性,真正能够依据法律维权的企业不是很多。指导是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航标。建议各级女工组织依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培训工会女干部,规范合同样本,使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当然履约更是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关键。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是否履约成为关键。如烟草、电信、电力、邮政等部门吃的“专家”饭,所以,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能如实履行。而大多数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女职工,由于种种特定的原因,不能如实履约。如何使这项工作在今后发挥其作用,我们必须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逐步建立起一支由执法部门参与的长效监督机制。各级女职工组织要积极争取人大及劳动、公安、安全、环保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通过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查处劳动用工中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督促企业老板履行法定义务。
(3)加大职业培训,加强素质教育,确保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全面推行
进一步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必须要加强女职工对合同的关切度和参与度,加强女职工特别是非公企业女职工的素质教育。非公企业的女职工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加强素质教育就成了各级女工组织的工作重心。一是要加强女职工法制教育,提高女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二是要加强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不断学习新技术,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要积极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一些适合女职工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女职工的思想素质教育。要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强自立,人人争做知识型女职工,争当企业创新能手,成为合格的时代新女性。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在落实上下功夫,在精细上做文章,积极探讨建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团结和发动广大女职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发扬坚韧、隐忍、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与企业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实现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工作目标。
工作调研报告13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摸清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各项工作事务,为下步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市于2月20日开始,在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市城市、集镇和农村三种类型的社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根据不同类型,我们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发放问卷、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
一、社区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鄂州,统筹城乡总体思路和一改两化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社区122个,其中城市社区36个、集镇社区18个、农村新社区68个。城乡社区统一按照1+8服务模式设置,即1为一个社区组织办公平台:社区党委(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8为八个功能性服务平台:大厅便民服务平台、综治维稳信息平台、文体康复居家养老平台、卫生计生服务平台、社会组织活动平台、教育就业培训平台、超市购销服务平台(慈善超市或便民超市)、咨询代办服务平台等。
二、社区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表现
经调查,社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等现象,政府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社区承接的工作事项大有12项(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维稳综治、民政事务、武装、党群事务、统计、城市管理、网格管理、税务登记等),小有一两百项之多,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
(一)社区工作重心不明确。政府大量工作向社区延伸,各类活动进入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成了各职能部门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自治性质缺乏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增加了社区工作量,社区频于完成政府事务性工作任务,无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各类报刊杂志征订任务、社保参险任务、环境卫生任务等。据了解,人社部门将新农保缴纳任务移交给社区,并与社区签订责任状,要求辖区内年满16周岁到60周岁居民每人必须参保。根据人社部门划定的人数,社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数完成参保任务,但由于社区空挂户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动量大,社区难于按照规定的人数完成参保任务。为了完成责任状任务,社区只好对无法联系和不愿参保的人员进行垫付缴纳,增加社区负担。社区内的街、路、巷环境卫生,环卫部门应是工作的主体,社区做好协助和宣传工作,但现状却是本位倒末,环卫部门成了监督单位,社区成了责任的主体。为了迎接环卫部门检查,社区干部往往还要到辖区内的街、路、巷负责打扫卫生。
(二)社区与政府关系不明确。社区被当成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单位,频于接受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政府各部门通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来评价自身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关台账。据了解,我市在党风建设、安监、计划生育、信访、拆违控违、综治维稳等六个方面对社区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任何一个方面工作不达标就不能评先评优。针对各项检查,社区需制作各类牌子和台账应付,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十几块牌子、几十类台帐、上百本档案,很多内容都是交叉重复,如社区教育台帐、计生台账、消防排查台账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本应是消防这样专业机构,社区只应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传工作,但现在这项工作却成了社区为主体,消防部门负责督查社区。同时,还要求社区建立排查档案3套,分别交由市、街道、社区存档,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不说,还增加了社区经费负担。
(三)社区工作权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把责任、矛盾下放到社区,社区有责无权,频于给居民出具各类证明。如民用住宅楼里经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商业保险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不一致,出国务工旅游担保,婚史情况,房产证明等等都要到社区来开据证明。社区公章使用范围不明确,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同时,社区还需处理大量因盖章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加了社区负担。
(四)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不一,费随事转经费过低。城市社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所有费用由街道统一支付;农村新社区仍然属于村级体制,经济条件好的新社区,工作经费较多,经济条件差的新社区,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我市最难的应属集镇社区,年工作经费仅2万元,还要支付退休人员工资。费随事转经费执行中,城市社区按20xx年的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即计生经费按每年5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街办按2:1的比例配套;低保工作经费由民政部门根据社区规模及工作量,按每年0.1-0.15万元的标准直接补贴到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集镇和农村新社区未实行费随事转政策。
社区承接政府各部门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必要的工作经费外,所执行的费随事转经费涉及的单位面窄,标准过低,有的社区甚至于无费随事转经费,如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环卫部门的清洁卫生治理等未执行费随事转政策。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出去化缘来维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
(五)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确。一是工作人员流动性太大。目前,我市社区工作人员由两委成员、公益岗人员和相关部门招聘的专干组成,但公益岗位人员每个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间享受一次公益岗位,合同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则必须更换一次新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一些年轻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却不能留在社区工作,刚适应了工作岗位就要换人了,这种机制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发挥。二是专干人员待遇不一。社区专干人员是由各部门招聘,承接本部门各项事务到社区,其工资及福利待遇由各单位负责发放,出现同工不同酬,做事多的工资低,做事少的工资反而高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专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做法及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我市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我市即将出台《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准备上市委会议。《意见》围绕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从三个方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
(一)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全面清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明确社区工作职能,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职责范围内的需委托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需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交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办。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经费及人员待遇。1、社区工作经费。按照20xx户居民以下社区不低于6万元/年、20003000户社区不低于7万元/年、3000户以上社区不低于8万元/年的标准、党员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便民社区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社区10万元/年的标准由区(开发区)、街道(乡镇)负责落实。2、社区干部工作报酬。采取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按照社区主职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社区主职、副职和其他社区干部之间的基本报酬按照1:0.9:0.8的比例确定,社区干部每人每年绩效报酬不少于基本报酬的10%。3、社区干部待遇。要求为社区干部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建立社区干部体检制度,提倡有条件的街道(开发区、乡镇)每3年对社区干部组织一次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对连续3年符合《XX市社区两委班子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实绩五比考核评价办法(试行)》(鄂州办发[20xx]12号)(以下简称《办法》)考核优秀或连续任主职15年以上的社区主职干部,在继续任主职期间享受街道(乡镇)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对严格执行计生政策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社区干部,应享受与在岗职工离退后工资提高5%的同等待遇。
(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开展多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让这些社会组织成为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他们的合理承担,减轻社区干部的负担。
建议由上级部门出台一份规范性的社区准入制度文件。明确规定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由谁准入、准入什么,社区公章使用管理范围,如社会救助、劳动保障、计生服务、社区矫正等。
工作调研报告14
一、“十八大”后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1、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作业范围广、接触社会面宽。我公司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员,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1)员工队伍不稳定。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长期工作在外,员工长年不能与家人团聚,青年员工找对象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极容易使职工精神状态和工作情绪出现波动。尤其是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对职业发展、收入等有了更高的期待,思想十分活跃。建筑施工企业工作难度高、强度大、危险性强,环境艰苦,生活枯燥,一些员工很难适应这种状况。部分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频繁跳槽,造成企业人员的流失。
(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来源广泛,既有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有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中专生和技校生,还有大量的外来农村务工人员。从用工形式看,职工队伍中既有合同工、劳务派遣人员,也有临时工,他们接受教育的水平、自身的知识及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等存在很大的差异。
(3)部分员工价值观念错位。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新旧观念相互撞击,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改制、改革及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行,使企业员工的收入拉开了档次。加上西方各种腐朽思想对当前企业部分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造成部分员工价值观念错位,收入较低的员工心理不平衡,又不思进取,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4)企业凝聚力减弱。随着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企业员工和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思想意识上占据了主要位置,相当一部分职工对企业和个人的前途担忧.职工主人翁意识淡薄,企业凝聚力在减弱。
(5)另外,我们公司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区域性的不断扩大及人员的不断流动,公司在职职工本身也已存在着层次多、思想观念容易改变、价值取向多元化、个人诉求多样化等特征。职工层次多主要表现在项目各人员由于存在年龄、工作年限、岗位等因素差异,其本身的思想观念不一致。比如年纪较大的职工,他的工作时间较长,他对于公司的改革、新制度的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不尽相同的项目氛围,始终持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意见;对于年轻的员工,其思想观念及工作态度存在不稳定性,包括公司的规章制度熟知程度、团队建设的主动性等,思想观念容易改变主要表现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互相冲击;随着国外潮流和理念的渗入,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推进,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受到猛烈冲击和影响;部分职工短期目标是职业生涯能得到提升,部分职工的工作目标是能从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回报等。个人诉求多样化主要表现在随着公司与职工之间的双向选择、劳动关系确立的多样化。在新形势下公司的职工素质不断得到提升,他们针对企业、集体以及个人的诉求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6)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工思想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历史性转变,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了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群众的文化审视能力、文化自觉意识不断加强,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新的文化价值观,得到广大职工的广泛认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职工的法律意识、人权意识、民主意识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职工更加关注自身民主权利、经济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落实。在种种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公司的深入改革更加注重的是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等方面,而在规章制度、人文关怀、文化内涵等却有所偏颇。这也就形成了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企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矛盾。
新时期国有建筑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不断深入的课题。“提高认识,加强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与深化改革措施紧密结合,互为保证,互相促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来教育、引导、凝聚职工”是当前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在促进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2、高度正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做为一个企业,所有工作的完成都要靠全部职工的努力和协作。我公司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观念,如何保证每位员工都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各自的技能和责任,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企业全部工作的重要思想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励职工振奋精神,纠正职工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偏差,提高他们对改革的理性认识,对公司贯彻规章制度的大力支持和以身作则,对公司发挥生产力和业务拓展能力的推动。更好地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创新。
革命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经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形势下,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更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生产经营和其它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正确发展方向。
对与企业而言,发展虽然是硬道理,但如何保证发展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如何更大程度发挥职工个人技能和工作积极性,如何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思想政治工作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角色,思想政治工作者虽然不直接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但可以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凝聚职工的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将企业文化不断地渗透到职工的价值理念中去,及时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职工把个人利益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融合,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思想,从而达到企业思想认识的统一,凝聚职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职工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从而有效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大力推进工作的开展和个人行为的规范。但正确的观念和意识不是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更不以政治思想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新形势下的职工,都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哪些排斥、哪些接纳、哪些赞同、哪些反对都有很强的自主性。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有自己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理论知识,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首先要以交流的方式、诚恳的态度、和平的氛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立足于讲出道理来。而且,这些道理决不是强词夺理,或者以势压人,而是有充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符合科学精神,能为广大职工所认同和接受。广大职工同志既是同事更是朋友,在职工未犯下严重错误或违纪的情况下,沟通和交流的方式相当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遵循各项工作规则、遵守各项目规章制度,也要避免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方法一成不变、工作思路墨守成规、工作内容因循守旧、工作态度不思进取的事情发生,树立和强化开拓思想、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意识;要时刻树立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服务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紧紧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稳定大局服务;要树立服务职工大众的理念,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职工群众创造舒适的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要树立科技观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时刻关注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随时把新的成果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2、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推动企业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本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要将突击教育与常抓不懈相结合,主动应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要将典型引路与行为规范相结合,积极发现并推出各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上,除了学文件、读报纸等教育方式外,还要把收听收看录音、录像等教育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应由封闭性转变为开放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法,使全体职工进一步开阔视野,积极接受新观念,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理论业务水平,为广大员工作出表率,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才能具备教育人、引导人的素质和能力,企业才能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广泛赢得职工的尊敬和信任。
3、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干部建设和管理
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风气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建立健全机制,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教育人,发挥引导思想的作用,同样也是管理人,能发挥规范行为的作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既要教育广大职工能接受,又要融入到规章制度之中,要求广大职工严格遵守。因此,必须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首先要在现有激励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领导行为的激励。企业管理者优良的思想作风、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公正的品德,对员工具有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其次是要完善关怀激励。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要持关怀态度,做到经常与员工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员工解决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要求企业管理者尊重职工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充分信任,积极创造条件,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体系,是推进企业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的前提条件。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工作务实、热心服务的企业队伍,是新时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过硬”工作队伍是无法承担重任的。因此,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分期分批培训干部职工,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转变作风,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针和方法,创作性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再上新台阶,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谈及的以外,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自身角度来看,还须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政治思想工作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特殊的社会作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提高工作的艺术水准,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活,从而不断提高基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总之,公司的业务在不断发展,职工队伍在不断壮大,政治思想工作是确保公司生产经营业务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是与施工生产工作紧密相关的。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努力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社会经济活动;只有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才能保证公司的各项目标计划顺利完成。
工作调研报告15
改革开放xx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边远山区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村、社一级的服务对象群体,注册登记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服务区域也从镇乡街道逐步扩大至边远农村地区。工商部门在经历了13年的人员划转之后,基层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工商职能的多样化,边远山区基层工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主体发展的需求,亟需运用新技术、新方式予以解决。
一、边远山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商注册登记服务需求量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边远地区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迅速,工商服务的对象群体日益庞大。随着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了经营范围,边远山区群众对工商注册登记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这些都迫切要求工商机关需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手段,推陈出新,提升服务水平。
2、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注册登记不及时。由于边远山区企业、个体工商户大多分布在乡村,办理工商业务需乘交通工具到乡镇工商所,有的需要到县城工商局才能办理,山区道路崎岖,往返花费时间长,这不仅增加了群众负担,且降低了办事效率,使得注册登记不及时。
3、基层工商机关设置不均衡,群众办事不便利。目前我国县级以上工商行政机关的设置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基层工商所则是按照县域内经济片区进行设置,一个经济片区往往由几个乡镇构成,一个工商所往往要管辖几个乡镇的工商业务,边远山区往往由于地理位置、以前的经济条件差等原因而没有设置工商所,加之边远山区乡镇间间隔较远,给群众办事带来了极大不便。
4、工商职能多样化,人员力量配置不足。经过体制改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包括市场准入、市场行为日常监管、行政执法、消费维权等,而目前基层工商所的人员配置情况却不容乐观,人员力量不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普遍偏大,车辆配备,仪器设备等均不足,这给新形势下的工商注册登记服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二、在边远山区探索发展工商注册登记中介代理,可以有效缓解工商注册登记困局
1、缩短了办事距离,方便群众。通过在边远地区发展工商业务中介代理,在每个乡镇设立一至多个代办点,有效地缩短了群众办事的距离,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更好地方便群众。
2、工商业务专业化代理,更快捷、高效。代办点从事工商业务代理,中介机构代办人员熟悉办理相关业务所需的资料、手续和涉及的法律法规,比群众自己办理更为专业、快捷,提高了办事效率。
3、更好地深入群众,宣传法律法规。一个中介代办点即是一个法律法规咨询点,起到工商宣传和信息搜集的作用,可以透过代办点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同时也能搜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通过对就近代办点的业务咨询,能更快捷地获取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
4、有效缓解了基层工商机关人员不足问题。代办点的设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工商机关工作条件限制所带来的局限性,中介代办人员完善资料,工商工作人员集中办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5、一定程度解决了就业问题。工商业务中介代理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行业,他以智力服务为主,投资小,社会风险小,容易取得较为稳定的经营成果,在广大的边远地区发展工商中介业务代理,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边远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
三、促进边远地区工商业务中介代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1、放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认识边远地区发展工商业务中介代理的重要作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引导”的原则,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逐步放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2、大力宣传,广泛动员。积极落实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村民等群体中有自主创业意愿的人员,同时积极发动个体工商户自主申请设立代办点。
3、组织培训,加强业务指导。严把准入关,对申请从事工商业务代理的人员进行资格考试审查,取得资格许可后方可营业;加大对工商业务代办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代理人的业务水平。
4、加强监管,引导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工商业务代办中介机构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确保代理机构的守法经营。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引导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工作调研报告15篇】相关文章:
工作调研报告10-19
旅游工作调研报告12-10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11-22
防范工作调研报告01-24
调研工作报告11-16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12-17
信访工作调研报告08-02
保密工作调研报告07-15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09-13
调研报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