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发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发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以市工商局、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等市场管理、服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开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农贸市场在方便人民群众,繁荣市场经济,服务全市人民,保证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市场发展形成规模
经济开发区菜市场位于省经济开发区的贝村路,于1995年7投入运营,2001年8月进行改造,是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经济开发区菜市场是一个单层结构的室内市场,占地2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6平方米,有门店52间,摊位252个,超市网点1个,经营的商品有蔬菜、鲜肉、熟食等11个类别。2011年,市场成交额超1000万元。
(二)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近几年来,市市场建设由国有投资为主,逐步向由政府引导扶持,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转变。城区的星光市场、富强路市场等都采取了私人投资和多元化投资方式。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较好地解决了市场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速度,提高了营运管理水平。
(三)扩大了就业渠道
市场的繁荣兴旺,拓宽了就业渠道,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人员,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减轻了政府负担,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据06年统计,市场有个体工商户2670多户,占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数的48%,较2004年增加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8100多人,占全市个体从业人员的79%。今年以来,市场内个体工商户总数、营业收入、上缴税收、从业人员等均呈上升趋势。
(四)促进了市经济的发展
市场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为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集中交易的场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并带动了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二、当前市农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市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活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贸市场在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日常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基本设施不够完善
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建成至今已经有一段历史,办公硬件欠缺,设备陈旧,目前在市场里的办公人员只有5人,市场摊位是分区的,摊位一年一租。隶属于市恒大集团市场服务中心管辖。菜市场设施简陋;通风设备不足,异味难闻;排水不畅,通道湿滑;烧腊熟食档设备简陋,有害细菌超标严重;食品加工档缺乏防火排污设施,突显安全隐患,污染城市环境等。这些,都与现代化城市的市场要求有明显差距。
(二)蔬菜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在市场外部环境发展方面,如政府在市场建设管理方面的政策问题、外地客商经营的优惠政策问题、开辟绿色通道问题、有关专业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问题以及市场周边住宿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功能的更好发挥。
(三)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仍处于摊位式交易的初级、简单、低档的市场形态,市场建设仍处在以外延扩大、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市场功能不强,管理理念、手段、措施、服务等都需要加强和提升,同时市场信息指导、综合服务等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大部分产地蔬菜批发市场硬件设施差,市场容量还不够大,难以吸纳更多客户参与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交易半径。市场管理相对滞后,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和退市销毁管理办法不健全,不利于重点监控,执法力量薄弱,存在监管死角,市场主体管理意识淡薄,在日常管理上存在缺位现象等。
(四)蔬菜批发市场缺乏自我发展动力
市经济开发区菜市场大部分的经营主体大都既是市场建设者又是管理者,一般不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市场的经济收入来源依靠收取交易管理费、出租摊位费等,效益高低取决于市场交易量和市场摊位出租率,收入有限,缺乏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在市场交易参与者中,缺少有实力、有组织的批发商或经纪人的参与,市场多年来一直处于低效益的状态中。
(五)市场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有些法规存在滞后现象
目前,农产品交易市场缺乏市场法规的约束,致使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如蔬菜市场准入管理办法、退市蔬菜销毁管理办法和蔬菜溯源制度等都没有建立,造成市场不符合标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果菜等商品不断涌入市场,严重危害和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利益。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三、加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及改造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一)推行市场电子结算管理,提升蔬菜批发市场档次
实行电子结算主要是给经销户发放信息卡,将检测信息和来源、价格、销量等交易信息输入信息卡,实行统一电子结算。当前,天水市零售市场销售的蔬菜基本上是来自各个批发市场,既有本地菜也有外地菜,既有基地菜也有零散菜,来源渠道比较复杂。蔬菜检测关系到天水市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虽然有的批发市场进行了蔬菜检测,但由于交易方式落后,对经营者约束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水市蔬菜上市质量的提高。从全国蔬菜市场管理比较好的寿光、大连等城市看,在批发市场实行批发交易电子结算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值得借鉴。
(二)实施农贸市场的全面监管,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农贸市场是带有公益性功能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的全面监管,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农贸市场监督管理涉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由牵头部门负总责,加大齐抓共管的合力与力度,尽全力将市场管理的更好。
1、保障食品安全。商贸部门要牵头做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督促市场开办者和商品经营者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制度,将质量安全措施和责任落实到各环节和各参与主体;加大检测力度,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2、维护消费者权益。工商部门要加大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消费欺诈等不正当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菜市场建立和落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申诉、举报。实行计量器具定期强检制度,质监部门要加强市场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计量器具准确、计量行为规范。
3、维护消费者权益。工商部门要加大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消费欺诈等不正当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菜市场建立和落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申诉、举报。实行计量器具定期强检制度,质监部门要加强市场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计量器具准确、计量行为规范。
4、稳定市场价格。农业部门要指导各地建立蔬菜供应保障基地,提高蔬菜自给率。商贸部门要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指导建立社区肉菜店,推进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在菜市场内设立直销专区(摊),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物价部门要督促菜市场实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对行政性收费、社团收费的清理整顿,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研究并落实促进菜市场价格稳定的具体措施,严格落实价格支持性政策,及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切实降低经营成本。有关部门要完善蔬菜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定期收集发布产地、批发、零售蔬菜的价格、供求和质量等信息。
5、促进便利消费。商贸部门要会同规划、国土、工商等部门合理规划布局网点,指导制定菜市场歇业、关闭、拆除、改变用途等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居民消费。对市场确需歇业或终止经营的,商贸、国资等部门要指导协调国有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采取协议收购、置换产权等方式,重新选择市场开办者;对市场确需关闭、拆除或改变用途的,由规划部门会同商贸部门审核市场开办者的申请,在征求当地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提出处置意见,并依法查处擅自改变菜市场规划和使用性质的行为;对转让有财政补贴资金改造的菜市场,由商贸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菜市场,由商贸部门负责指导选址重建。由市区商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蔬菜行业协会,组织力量,对现有200多个摊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类排队。对设施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市场,认真总结,更上层楼,并推广其经验。对处于中间状态的,要继续改善和提高,争取尽快达到基本标准的要求。而对那些设施落后、管理混乱的市场应会同工商、治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进行深入检查,找出原因,限期整顿,改变面貌。对个别重复布点,违规开设,经审查认为达不到标准的市场,要坚决予以撤销,改变用途。
(三)发展营销体系建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活跃,除与本地蔬菜产业规模大小有关外,主要靠农产品营销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为此要建立一批能规范生产与流通的产销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适时地发挥市场调控功能,不断提升专业市场档次。要高度重视营销主体的培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当前要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充分发挥他们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的便利条件,促进农产品的顺畅运销。要积极引导农产品运销企业通过投资、参股、合作等形式,与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等加强合作,建立较为紧密的产销合作关系,将更多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向市场,不断开拓外部市场,努力提高天水市蔬菜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四)重视科技兴市场,提高肉菜市场的经营管理层次,跟上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的步伐
对肉菜市场应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训,引进国外、境外先进经营管理设施,改善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大力推进现代电脑网络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积极创新经营业态,不断提高市场信息化、知识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开发调研报告2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终要进行全社会动员,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以社会大扶贫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面临的困难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工作长抓不懈。特别是在“xx”期间,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一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扶贫事业教育培训效果明显,培训转移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四是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保障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进一步巩固。面对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自治区分别制定并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标准调高至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到xx年重点县的贫困村民年人均收入要达到5000元,最终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可见,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
然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是在面临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财力日益强大、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扶贫基础日益牢固等空前的机遇下,也同时面临诸多的困难: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多,发展差距依然大;二是贫困人口多处于山区或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及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化发展滞后,带动能力差,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化项目不易;四是返贫问题突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五是地方扶贫机构有弱化趋势,部门及社会参与扶贫意识淡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群困难局面难以改善,有自然生产、生存环境条件因素,人本身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他们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较少,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心较少。因此,脱贫工作任重道远,加快脱贫致富必须找准切入点。
二、可借鉴的扶贫开发成功典范
市的扶贫集团---社会大扶贫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可以借鉴。市是中央的直辖市,渝中是经济发达区,渝东南、渝东北为集中连地贫困地区,面积占全市23,人口占全市的44%,全市有个贫困村处于500-米海拔地区。市的扶贫开发以扶贫集团方式进行,所有市直单位和实力雄厚的企业组成 8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 8个贫困县,集团领导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扶贫工作文件,成立领导机构,组建扶贫集团;二是每个市直成员单位下派干部指导工作,集团每年开两次工作会议;三是每个扶贫集团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定点到村、到户、到人。
市人大扶贫集团,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有市水利厅、西南大学及民营企业等 9个成员单位,对口帮扶忠 0县。扶贫集团下设办公室,每年召开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开展各种慰问活动和检查督促活动等。扶贫集团主要是从发挥资金优势、物能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等,采用九种模式,开展扶贫。九种模式:一是教育扶贫,建立助学金,送书、送电脑、培训师资等;二是医疗扶贫,帮助乡镇、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院条件,组织市医院医生义务诊疗;三是文化扶贫,送戏、送图书、送致富脱贫典型进村入户;四是科技扶贫,发挥大学优势传授技术;五是水利扶贫,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倾斜,优先人饮、灌溉;六是产业扶贫,引导发展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七是交通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八是劳务扶贫,对贫困户进行建卡,组织劳务输出创收,每个贫困家庭有 人以上转移就业;九是旅游扶贫,引导农民挖掘优势发展农家乐,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市民、干部到农家乐旅游促贫困农民增收。
开发调研报告3
港区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较为特殊,下辖两个社区,在大开发、大拆迁、大配套进程中,统一规划建设成为一个新港花苑小区,总人口仅为3365人。港区目前有102家非公企业,其中有18家中字头企业。相较于妇联工作侧重于农村工作来说,港区显得较为特殊,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结合港区的特点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妇女的作用服务企业、服务社区已成为我们妇联工作现在应思考的问题。
一、基层妇女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港区党委、管委会的重视、关心下,在市妇联的指导、帮助下和基层妇代会的共同努力下,妇女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是在企业中组织开展了“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积极鼓励到更多的女性职工在赶、学、比、拼工作氛围中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努力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女性员工争先创优、真抓实干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企业妇女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加大协调力度,在新建非公企业中建立健全了妇女组织网络,保证了企业妇女工作的及时开展。
二是在社区积极选树典型,评比表彰了“和谐双星”家庭、植绿护绿女能手、植绿护绿示范家庭、健康家庭以及“百名优秀创业女性”等活动,同时,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提高了整体工作水平。并鼓舞广大妇女干部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更好地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好妇女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帮扶结对活动。组织企业、社区妇女干部参加了太仓市妇联举办的培训班和各类专题讲座。向进区企业和社区发放了太仓女性宣传手册以及妇女健康知识100问的宣传调查,对企业内部分女职工进行了《劳动合同法》的问卷调查,并积极开展帮扶结对活动,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新形势下提出要创新妇女工作新局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基层妇女工者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港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妇女工作范围更广、内容更实、任务更重,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未能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且缺少必要的培训,导致我们的思想仍停滞不前,眼界不宽、思路不广,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二是女性就业整体层次不高,部分女性就业边缘化。调查显示,就业女性中高层次管理人员不多,大多从事一线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中年女性尤其是下岗失业女性要承受年龄与性别的双重歧视。因下岗失业女性多为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学历偏低的群体,使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常常被边缘化。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妇女务农无地、上班无岗,还没有充分就业。
三是少数女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够。目前,仍有少数企业管理人员对女职工生理特点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意义缺乏了解,导致了行动上的不力。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不够重视,使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无法落实,导致少数女职工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四是企业妇女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对企业女职工的培训较少,开展的活动不多,企业女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服务企业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和建议
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与不足,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妇女工作必须以服务企业、服务社区为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思路。为更好地开展妇女工作,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女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港区一些失业下岗人员与社区潜在的富余劳动力并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大难题。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给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当务之急,必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这部分劳动者的市场竞争能力。应增设培训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为社区女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女性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要大大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就业培训应遵循“质量优于数量”的原则,培训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每个人的需要和潜力紧密结合,增强女性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创新工作思路,搭建适合妇女就业的工作平台,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发挥妇女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区,为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加大政策倾斜,实施促进女性创业的支持性政策。女性人才崭露头角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克服更多的困难。因此,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帮助更多女性创业人才脱颖而出。首先,在创业融资方面,由政府推动建立妇女创业基金,一方面,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女性创业都提供的各种降息、贴息和无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向女性倾斜。其次,在创业培训方面,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帮助其解决知识储备和经营能力问题,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第三,要树立、培育、表彰各类创业女性,鼓励更多的妇女走创业之路,要关心创业女性的生活和需求,为她们提供学习、交流、沟通的发展平台。
(三)加强工作联动,更好地服务企业。妇联要从岗位职责出发,确立全局一盘棋观念,增强团队意识,在为企业服务上,加强工作的协调、互动,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形成发展合力。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整合式分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最优化的服务。要采取上门服务、主动调研等形式,变等企业提出服务需求为主动征求企业意见,积极主动地协调和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企业内部,要抓住全市迎接世博、接轨上海的有利契机,继续深入开展“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活动,组织企业女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邀请专家举办女职工工作讲座,维护女职工权益,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引领广大妇女职工积极参与岗位练兵,展现女性风彩,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加强对基层妇女干部的学习、培训。研究制定妇联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强妇女干部能力建设的活动,引导她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做好妇女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与组织、农业、科技等部门联系,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尤其要加大提高妇联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工作力度,利用各种机会,重点组织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职能、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她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开发调研报告4
当前,我国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模式,就是要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全面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农发行肩负着支持“三农”服务的重任,能否按照中央“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向科学化转变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农发行保康县支行员工素质现状,笔者就如何科学开发人力资源问题,略抒己见。
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数量与结构欠缺并存。保康县支行现有干部职工15人,从用工性质上看,正式职工11人,占总人数的73.3%,社会化用工1人,占比6.7%,临时工3人,占比20%。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占比53%,中专文化程度3人,占比20%,高中文化程度3人,占比2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人,占比7%。从专业职称结构看,中师以上职称的2人,占比13.3%,助师职称的6人,占比40%,其中:助理会计师5人,助理经济师2人。没有取得职称资格的7人,占46.7%。从政治面貌看,党员8人,非党员7人。从人员分布情况看,管理干部2人,客户服务部门4人,会计结算部门5人,办公室综合保卫1人,文印打字及档案管理1人,司机1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4人,占比27%,40岁至50岁的5人,占比33%,30岁至40岁的4人,占比27%,30岁以下的2人,占比13%。从业务素质上看,行业分析,调查评估的高素质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比较匮乏。从保康县支行员工的基本情况分析,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少,知识水平较低,岗位适应能力欠缺,人才数量的不足和层次结构上的失衡,造成人员总量与人才短缺的现象并存。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新业务发展不同步。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基层行人员减少,年龄老化,知识退化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20__年农发行成立以来,保康县支行没有新进一个大学生,只进了1个转业军人和新招了1个社会化用工人员,但退休和内退人员已达6人。人力资源开发的滞后,将直接影响基层行业务的全面发展。目前,该行信贷规模为18819万元,客户数量达到24家,分别比三年前翻了几番,业务量大幅增加,可人员数量反而减少,贷后管理难度已日益凸显,难免不出现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而增加贷款风险,迫切需要人力资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人力资源利用与现代银行管理有差距。当前,基层农发行人力资源利用与现代银行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技术职称与专业知识存在较大的反差。该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基本上是1993年前农行系统内评定取得的,专业单一,专业知识面狭窄,专业技术水平与所取得的职称有一定差距。二是专业素质与业务发展要求不适应,既懂财会又通信贷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没有。三是员工的科技运用能力与科技产品普遍运用不适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人员较少,工作效率普遍低下。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对接。人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的需求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激励是建立在人们需求的基础之上,长期以来,农发行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要求,以岗定责、以岗定薪、按绩考核的薪酬制度,收入分配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岗位性质、劳动量、工作质量的差异,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缺乏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人才不够重视的问题,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有待提高。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一是人事部门要根据各部门人力资源状况,制定短、中期相结合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建立人才信息库,定期记录各类人才身体状况、工作特长,突出业绩等基本情况,包括各个层次所需人才数量,素质要求,设计人才资源供给方案,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二是整合内部机构设置。基层行要以业务发展为中心,打破常规的组织形式和权责分工,优化组合内设机构,尽量满足业务部门人才需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建立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行按岗位定酬,按责任定酬,按业绩定酬的薪酬分配办法。要求全员参与,共同制订绩效考核方案,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态度让员工了解方案步骤、内容和方法。要科学、合理量化设置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性质以及人员素质设计不同的指标,既要注重目标的分解下达与实际完成能力,又要避免量化分解不当造成目标完成差距。要客观公正,严格考核兑现,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同时,要耐心、细致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因损失员工个人利益而引发的矛盾。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行上下形成一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建立员工个人发展与单位组织目标相协调的机制,让员工理解和了解本行的目标,使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本行经营目标相吻合、相协调,从而将员工自身的利益与本行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价值趋同、同频共振的合力。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增强内部向心力、凝聚力,培养相互信任与共同协助的团队精神。行领导要注重与员工沟通交流,倾听员工的意愿、要求和建议,增进理解、化解矛盾,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
(四)搭建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途径是培训。一是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素质状况,确定培训要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二是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员工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既要抓好共性的、基础性的全员培训,又要开展分类培训,突出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考察、视频网络、专家讲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注重加强新员工入行的培训,使其尽早适应工作需要。四是要拟定好培训内容,准备高质量的培训教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结合,通过各种知识的培训,达到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开发调研报告5
__市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常见的动植物药材可达140余种,107味药材,现已收购的就有99种,大宗地道药材近80种,珍贵药材14种。根据__市中药材的分布可规划成东部森林区、中部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药材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的趋势。东部区域以自然养殖为主,中、西部区域以人工养殖为主。为搞好本地区药材开发与利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管理条例》,对野生药材资源实行保护、繁育与利用并重的方针。应建成有规模的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开发优势药材生产,建立山特产中心市场,合理调整中药材收购价格,加强横向联合,发挥__市资源优势。
一、前 言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农产品,它作为一种特色经济,近几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参与国际竞争最有实力的是中医中药,全国各地种植中药材的势头很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部分品种已被国家科委列为“星火计划”,省委做出“三年使北药成为支柱产业”的部署,__市委、市政府则把北药开发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符合__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实际,相信北药开发工程必将促进__特色经济的发展。
北药开发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朝阳产业,不论从市场发展潜力或人们渴望延年益寿和渴望回归大自然的趋势来看,都使其充满了无限的前景和开发机遇。其一,医药市场前景广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四十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估计中草药开发利用,在未来十年内将在世界全面兴起,这都将为__市北药的开发形成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二“入世”给北药开发带来了难得机遇。中药由于不受国际知识产权限制,将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其三,随着科技的发展,无污染的天然药物正凭着高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使治疗效果和无副作用的优势越来越被人们公认,这也为北药开发创造了无限商机;其四,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由于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需求,国内外对中医中药的研究都在加快。已有一百二十四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各地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上都加大了力度,使北药开发处于强劲的发展势头,提出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__市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优越。境内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为药用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场所。黑龙江的主要地道药材在__市均有分布,并且蕴藏量大、质量好。如人参、鹿茸、五味子、刺五加、满山红、林蛙等名贵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黑龙江省重点保护的二十一种野生动、植物药材,在__市就有十六种,占全部药材的76.2%,故__的药材资源在黑龙江省中药资源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掌握中药材的资源分布、科、属、种蕴藏数量、生长规律和开发前景,为保护、繁育和发掘与利用中药材资源,使中药材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全面奔小康,建设和谐__的奋斗目标。
__市处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半部的西麓,位于北纬四十六度二十八分;东经一百二十七度四十二分,共有大小河流三十多条,境内山多林密、沟谷纵横、河流密布,是一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半农半林地区,气候条件属于大陆性气候区,地处温带,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发育生长。__市的植被属于小兴安岭南麓植物分区,主要分布着森林、草甸、草地植被。其中森林植被面积最大,在这些植被群落中,蕴藏着多种木本、藤本、草本、菌藻等药用植物,形成了天然的丰富药用植物群落,尤其是茂密的森林植被十分有利于稀少药用动、植物的发育生长。
二、调查分析与结果
__市的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分布的状况,资源大体可分为天然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家养家种人工培育的动植物资源;又可根据药用部位系统地分为:根茎、花、叶、全草、果实、种子等类别。据统计境内的常见的动植物药材可达一百四十余种,一百零七味药材,现已收购有九十九种,其中常见的药用植物药材为49科、97属、130种、98味药材,每科超过10种的,有菊科与百合科各为14种,毛茛科为11种,现已收购的为92种;在动物药材中,有10余种、9味药材,现已收购的有7种。中药材资源共有九类五十八科,一百一十八种,名贵药材十四种,主要种类有:熊胆、麝香、鹿茸、田鸡、山参等,家种家养药材种类有十二种,发展前途的种类有人参、平贝、鹿产品、田鸡等。大宗地道药材近八十种,主要种类有刺五加、黄柏、五味子,其他草本药用植物蕴藏量也极为丰富,具有北药开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适宜生长的各种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中药材资源的自然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据调查__市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是:1、中药资源分布的种类与蕴藏量由东向西递减。由于境内东部山区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土质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所以中药资源在东部山区分布上有明显的优势。药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多西少的趋势,全市分布的140余种药材资源,生长在东部山区的就有130种,占全部药材的92.8%。由此可见,东部山区是中药资源分布集中地区,因此要重点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2、在东部山区集中分布的药材资源多为木本、藤本,兼有珍贵稀少动物药源,木本有黄柏、刺五加;藤本的五味子;槲寄生和稀少动物类的田鸡、熊胆、麝香等品种,而中部丘陵及西部平原地带分布的药材资源多为草本,并分布广泛,便于群众采挖,商品利用率较高。3、中药材资源蕴藏量有明显下降趋势。随着人口增加,森林的采伐,大量的开荒等人为活动和不合理的采挖,出现了收购数量明显上升,资源越来越少的问题。这种掠夺式的采集,使境内的中药材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失调,违背了自然规律,延长了生长周期,这是一种“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行为。因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对药材资源要切实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__市境内分布的中药资源是一个种类繁多、较为完整的资源分布地理单元,但为了加强资源保护,因地制宜的合理开发利用,发挥区域性资源的优势,有必要根据资源分布、地形、植被等自然结构的各自特点,遵循自然规律,对中药资源分布进行区划。
(一)区划的目的:在于区分重点,兼顾一般,有利于对资源重点地区加强保护,合理开发,使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繁育更新永续利用,挖掘中药资源潜力,发挥各类药材优势,以满足人民防病治病和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
__市分布的药材资源可以划分为三个适宜区。即东部山林地带木本为主的动植物药材资源分布区:中部丘陵以人工种植为主的药材分布区;西部平原以草本为主的植物药材资源分布区。
(二)分区概述
1、东部山林地带木本为主的动植物药材分布区。包括东部的郎乡、神树、桃山等地区。稀少珍贵大宗地道药材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并且蕴藏量大、质地优良,蕴藏量大约有1159万公斤,占全市总蕴藏量的73%,分布的主要种类有:刺五加、黄柏、五味子、槲寄生等木本植物药材,野生动物类药材有:田鸡、熊胆、麝香、鹿产品等多种药材。该区每年的药材采挖数量约占年收购量的80%。同时该区又是人参生产的重要基地,人参种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0%。
过去由于部分生产者对药材资源的保护利用缺乏知识,在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着只采不保、只捕不养、只顾眼前效益,没有长远打算的现象,致使本区很多药材资源遭到了破坏,蕴藏量逐年减少。鉴于这种情况,必须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本区药材资源的保护,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保护:这就是要做好长远打算,重视加强药材资源管理,严格贯彻执行《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对野生药材资源实行保护、繁育、利用并重的方针,引导生产者认清药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高思想认识,严禁滥采乱捕,尤其是加强对稀有珍贵药材资源的保护,扩大森林植被面积,形成天然的林药兼有的生态植被群落,使各种动植物药材资源得到良好的繁衍发育,为北药开发提供更多的优质药材商品。
(2)、合理利用:这就是既要充分发挥本地区地道药材资源优势,又要对大宗地道药材根据生长周期、蕴藏数量做到有计划的生产,保护资源采育平衡,永续利用,尽可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科研开发北药:就是要对稀有珍贵动植物药材进行人工养育,扩大种类增加产量,缓解医药市场紧缺状况。
2、中部丘陵人工种植为主的药材区。该区位于__市中部。包括__镇、年丰、工农等乡镇的区域和部分市直属养、种植单位。该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藤本、草本植物药材的生长,该区是最大的药材种植区,药材资源约有98种,主要的野生药材有:元胡、玉竹、百合、草乌、赤芍、升麻、苍术等种类。种植、饲养的有:人参、平贝、黄芪、天麻、鹿等十多种。
由于本区交通比较发达,人们活动频繁,村屯较密集,所以药材资源利用率很高,提供的药材商品较多,该区应大力发展以人工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因地制宜的抓好平贝骨干药材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挖掘生产潜力,建立生产基地。
3、西部平原草本植物药材分布区。包括双丰、工农、__镇等部分地区,本区地势平坦,北部有部分缓坡岗地,该区的药材资源多系草本植物。主要品种有:独活、水菖蒲、茵陈、仙鹤草、透骨草、车前子、益母草、蒲公英等几十种草本药材,其蕴含量为95万公斤,占总蕴藏量的6%,分布的种类多为当年生全草,果实类药材。同时该区的家种药材面积较大,主要以平贝为主。所以建议该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要根据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的特点,做到资源有效利用,扩大庭院药材的种植面积,节约耕地,利用荒坡、田边发展药材种植,重点抓好平贝生产,建立平贝生产基地。
(三)、目前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不灵,盲目性生产,效益不稳定。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少了是宝,多了是草”,药农信息不灵,只能参照上年的效益,并不了解这个种类的社会销售量,所以就随大潮盲目种植,导致个别产品过剩,造成烂市,历史上我们有过多次这样深刻的教训。
2、布局分散,生产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最近几年,不少地区把种植中药材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大面积发展,但由于药农信息不灵,和对市场风险的恐惧,只好多品种小面积种植,导致各品种星罗棋布,没有形成优势品种规模基地。
3、缺乏龙头带动,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中药材销售主要是依托市场,种什么卖什么,没有龙头企业和商家或中介组织与药农实行订单种植、合同种植,与药农的关系也只是市场买卖关系,盲目性很大,收益不稳定,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经营机制。解决的办法是:
①、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预测,减少盲目种植,建立全国中药材信息互联网站或中药材种植信息咨询中心,拓展视野,增加信息量。对当前市场状况、未来市场发展趋向、未来市场容量进行预测,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对农民进行信息发布和信息预测。通过信息服务,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更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减少种药风险,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多我转”的药材生产原则,保障药农收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②、扩大单品种规模,发展基地化种植,一是抓好地道药材的规模化种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标准化模式田和规模种植区,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二是在药材单品种开发上求突破。以国家科技部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开发为依托,实现品种地道化,栽培规模化,科技标准化,建立国家级中药材种植基地。三是调整生产结构和种植计划安排上,有关部门要互相协调,有条件的乡村要积极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或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鼓励药材成方连片规模种植。
③、广辟渠道、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进程,千方百计与药厂、商家建立供求关系,实行订单种植,合同种植,实现卖什么种什么,繁荣市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使药农、基地和龙头企业(市场)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切实保护药农的利益,激发种药积极性,促进全市药材种植业健康发展。
三、__市药材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野生药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__市自然条件优越,野生药材资源雄厚、品种繁多、分布广泛,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有广阔的前途,很多种类都是产量大、质量好的大宗地道药材,如黄柏、人参、刺五加、五味子、槲寄生、田鸡、鹿产品等都畅销国内外,是医药市场的紧俏商品。
多年来,__市的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收购的种类数量逐年增加,现收购的种类已达99种之多,各种药材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与利用,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如刺五加,是__市生产的大宗药材之一,尤其为原料制成的各种中成药,在国内外畅销,被誉为“五加参”,该药为省营二类品种,来源于五加科植物刺五加干燥根茎皮,主要分布在__市东部山区的针、阔叶混交林中,蕴藏量约为264万公斤,年收购量最高达31万公斤,为有关药厂提供大量的原料,保证了各种中成药的生产。但目前刺五加资源所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大量采挖和林业部门的采伐清林,使刺五加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刺五加资源的保护是当务之急,对刺五加要实行计划收购,有组织分区采挖,做到采大留小,采密留稀,采成保幼,这个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把这个资源优势保持下来。
a、人参。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之一,在国内外历来享有盛誉,十分畅销。__市是全国三个人参商品生产基地之一。人参是__市栽种历史长、面积大的主要药材种类,又是__市多种经营生产的主要骨干项目,人参生产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人参生产,因此,__市的人参发展迅速,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商品参,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由于山多林密,土地肥沃,具有发展人参生产的天然有利条件,因此在北药开发进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高度重视人参生产,集中力量,集中资金,抓好人参生产,有效地利用林地实行林药轮作,退参还林,逐步建成规模大、能力强、商品多的人参生产专业基地。
b、黄柏,又称关黄柏。系芸香科多年木本植物药。其内皮用药,也是东北的地道药材。由于其资源多分布在阔叶林种,__市林区蕴藏的黄柏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蕴藏量为479万公斤,是黑龙江省的主要产区,省内外药材生产部门都曾来__市大量收购,黄柏资源的优势得到了发挥。但是黄柏资源蕴藏量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造成下降的原因是:(1)黄菠萝树是__市林区的阔叶树种之一。近年来过量采伐,使该树种相对减少,出现黄柏资源下降。(2)部分生产者无视法规,进行滥砍盗伐,尤其是个别生产者为追求经济收入竟出现剥活树皮的严重现象,造成部分母株枯死,即所谓的“站杆”,破坏了黄柏资源。(3)该树种过熟林的大量采伐,采伐失调忽视对该树种的扶育,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为了保证黄柏资源的优势,不仅要合理开发现有资源,而且林、药有关部门也要搞好协作,采取措施,做到既保护林又保护药,把加强林药资源的保护作为林药部门的共同责任。加强法规宣传,计划采育,计划收购,使黄柏资源能够久续长存,保证优势。
综上所述,过去__市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绩显著,但从发展经济来看,部分中药材资源还未得到应有的发掘与利用,没有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而,我们要立足本市药材资源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大宗地道的野生、家植药材资源,使药材资源得到最佳的开发、振兴北药。
四、讨论
关于今后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药材生产的几点建议。
野生的药材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与森林、草原共生、生长周期长。一旦遭到破坏,则很难恢复。实践证明,只有对野生药材资源实行保护、繁育,利用并重的方针,才能保证资源休养生息、繁育更新、永续利用。因此,如何加强药材资源保护、积极发展药材生产,使药源立足长续久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__市药材资源和药材生产现状,发展药材生产的方向应是:保护、开发、利用并重。坚持动物药材猎捕与饲养相结合;草本药材采挖与培育相结合;木本药材利用与营造相结合的原则。把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我市药材开发的对策应该是:
1、坚持特色开发、形成规模、建成地道药材生产基地。
中药材生产讲究“产之有地、采之有时”,北药发展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个中药材的地道性问题。中药材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却有适合自己地区小气候的药材种类。在我省提出北药加工业七大系列中,具有优势的中药材种类有:刺五加、人参、满山红、暴马子、平贝、五味子、林蛙等,开发我市的北药资源,一个乡镇可根据自己乡镇的特点,以一种或几种为重点或几个乡镇以一种为重点大力发展,不求种类多,但求规模大,是生产基地乡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抓好专业户、专业林的药材种植,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建成具有特色的药材生产基地。
在坚持发展地道药材的同时,应注意长远目标与短期行为相结合的原则。长远目标应为建立起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按中药材生产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建设的地道药材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短期行为是应考虑广大种养户的利益,在未形成基地之前,要使广大种养户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以利于调动广大种养户的积极性,使他们增加投入,看到长远,这样才能建成基地,否则,一些“忽悠”型的项目,一些短平快的项目,极易损伤广大种养户的积极性,对北药开发的事业发展不利。任何一个地区、一个乡镇,每开发一个品种、每上一个项目、都应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都要有专家论证,包括技术论证、市场预测等,最后领导小组审批,还应列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及时间进度表,从而便于全市整体运作。
2、依托自然条件,开发自己的优势品种。
人参、平贝、刺五加、五味子、暴马子、满山红、林蛙等品种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并且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对于今后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上种类为今后的北药发展重点,各乡镇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现在的自然储量集中、种养规模、技术条件、资金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自己乡镇特点的中药材种类。
人参以桃山参药集团、林业局参场、鸿达公司为主,在现有1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目前,国内人参面积下滑,我省其他地区因受前几年人参市场不景气的影响而受到了严重冲击,总面积不及我市的现存面积,而__市经过二十一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几大块:桃山参场、林业局参场和鸿达公司,并且已向药材集团化方向发展,资金技术已形成优势,现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今后只要在林地、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就会有极大的发展,林业在更新林地的同时,可将森林采伐迹地给参业企业有偿使用几年,并且要求他们在种参的同时,在作业道上栽上树苗,当人参起收后,立即交还林业部门,这样林业部门即可以节约了造林成本,又有收入,同时有为参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林地,一举两得,__市的人参因无污染、低残留,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打出“绿色人参”的品牌,是有可能的。
平贝以__镇、年丰乡、工农乡为重点,在保持4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扩大种植面积,平贝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技术资金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并且现在还形成了一只成熟的销售队伍,每当平贝起收时,一支收购队伍活跃在城乡,平贝种植户足不出户就可将平贝销售出去,目前,平贝已成为城乡人民发展庭院经济的首选品种,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种植户大部分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平贝,这样既不利于形成规模,又因连作使平贝的病害加重,导致收益降低。今后,平贝要走出庭院到大田中种植,以村屯为单位,实行集中种植,这样既便于看护,又有利于轮作,减轻病害,增加收益。平贝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先集中加工,集中销售,摆脱农民以卖鲜货的局面,增加农民的现实收入,以后再图深加工。
五味子以林业局各有资源林场为主,采取保护加繁育的方法增加产量,形成稳定的供货渠道,五味子现在主要以采摘野生果实为主,药源极不稳定,难以做到有计划生产和供应。所以,五味子应在储量丰富的地区划出保护区加以保护,并且大力发展人工栽培,这样可以形成稳定的货源,抢占北五味的市场。近几年由于过量采挖,野生刺五加资源面临枯竭的困境,所以,应加强保护现有的刺五加野生资源,同时加快人工发育的过程,适量作货,维持可持续发展,刺五加可以郎乡、林业局的林场为主。
暴马子、满山红等品种主要以野生为主,在本地区的储量也较多,随着林区封山育林的进行,他们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暴马子又是绿化树种,繁育也较容易,我们只要加以适当的保护就可做到永续利用。
林蛙作为一种滋补保健品,人工养殖现已取得成功,作为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在严加保护的同时,积极进行人工的饲养,保护可以使林蛙资源得以繁衍生息,使药材的品质,不至于因为人工养殖而退化,又为人工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种源。神树镇在林蛙养殖上先行了一步,在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又使国家的野生资源得到了保护。今后神树镇林蛙的发展,应重点放在保护与饲养上,使林蛙这一资源得到进一步发展。
3、建立山特产品中心市场。
__市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哈伊铁路、哈佳铁路贯穿全境,尤其是哈伊公路的全面贯通,为小兴安岭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小兴安岭地区所产的山特产品,绝大部分要通过哈伊公路出,__市是__最南端的一个行政区市,在这里建成一个小兴安岭山特产品中转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应把地域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4、正确引导,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药材发展环境。
随着我省北药开发的进行,各种虚假广告也乘虚而入,“南北可种,四季皆宜”,不分土壤、温度等不实的广告扰乱了广大种养户的视线,由于当前有些中药材种子比较紧缺,有的不法个体业户,利用北药开发契机,抓住广大农民盲目求购种子的心理,不仅高价出售种子,牟取暴利,而且出售假种、劣种和以商品代替种子,有的种子价格过高,每亩种子投入接近或超过产品收益,致使农民种植药材无利可图或造成亏损,有些不法业户也把一些病、残或毫无繁殖能力动物做各种育培,坑害广大养殖户,还有的广告效益分析几乎是天文数字等等。
虚假广告严重的扰乱了中药材生产,极大的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开发北药的同时,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境内宣传种药材饲养广告业户,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宣传内容负责,要求他们到指定部门进行登记,在登记的过程中,对他们的种植与饲养场地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他们的条件、设施、规模、种养的数量、时间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技术人员的数量、职称,回收合同是否规范。提供的种子(种畜)的质量如何,经济效益分析是否可信。还应组织一个专家组,在考察作广告业户的同时为广大种植与饲养业户提供技术、市场等咨询服务,为他们种植与饲养中药材提供可靠的帮助。这样做既可以打击虚假广告,又可以保护广大种植与饲养户的利益,维护中药材生产的正常发展。
5、运用价值规律,合理调整中药材收购价格。
在价格体系中,收购价格是与生产者直接见面的价格。许多重要的改革。收购措施都要在收购价格中体现,所以运用价值规律,合理调整中药材的收购价格是中药材资源利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其他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调整,部分中药材收购价格表现出偏低,使很多药农和药材采集者弃药从农,造成很多野生药材资源的浪费。稀有中药材出现脱销,因此,要遵循价值规律,依据其他农副产品的合理比价,调整好部分药材收购价格,调动药农采挖药材的积极性,做好资源既不浪费,药农有又效益,保证市场供应。
6、加强横向联合,发挥我市资源优势。
__市境内蕴藏的中药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好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满足保证我市医药市场需求,而且有大量的品种、数量销往外省市和供应出口。要进一步发挥药材资源优势,使之转化成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就要疏通流通渠道,加强横向联合,以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横向联合:首先,搞好与各制药厂的联合,向生产企业提供大量原料。其次,搞好县、省外经营单位的联合,互相调剂地产药材,减少脱销断档的品种。三是搞好同各生产单位的联合,有计划地收购珍贵地道药材,供应市场和出口需要,发展我市药材生产,促进北药开发进程。
总之,北药开发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然优势和地域优势,加快发展具有本地农业特色的中药材生产,扩大规模,形成规范化基础,建立符合当地实情的市场,才能有所作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开发调研报告6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的战略,把主攻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工业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区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增长点所在、推动力所在,是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开放度的有效载体,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的主要平台。但随着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的确立,引进项目逐年增多,工业区的要素承载能力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应形势,强化工业区的功能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对龙游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根据开发区现有招商企业开工、建设、投产进度和招商趋势,综合开发区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情况,对今后二年的要素需求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加强工业区建设的初步设想。
一、工业区现状
1、企业要素需求
(1)用工需求。工业区现有投产企业10家,职工1235人;预计到20__年底新增投产企业13家,职工需求总数5000人左右;20__年底投产企业总数27家,职工需求总数8000人左右。
(2)用水需求。20__年,投产企业用水量119万吨;预计20__年底投产企业日用水量1万吨左右,20__年底将达1.5万吨左右。
(3)用电需求。到20__年底,装机容量1.3万千伏·安,投产企业用电量2300万千瓦时;预计20__年底装机容量2万千伏·安,全年用电量4500万千瓦时左右;20__年底装机容量2.5万千伏·安,全年用电量6000万千瓦时左右。
2、工业区要素承载能力
(1)用工。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县已由劳务输出地向劳务输入转变,劳动力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用工基本上以外地引进为主,招工难是我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遇到的普遍现象。开发区企业到20__年底将新增6800名职工,如何帮助企业突破招工瓶颈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2)用水。开发区已完成了工业、生活供水管网及日供应2.5万吨工业水厂建设,并正常投入供水,能满足20__年底企业日用水量1.5万吨左右的需求。
(3)用电。现有企业线路由城北变电所接入,随着入区企业的增多,35千伏城北变电所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3、工业区综合配套设施
(1)交通。到目前止,开发区无专门的公交线路,职工上班、进城只能依赖自备交通工具或现有农村线路营运车辆。
(2)治安。开发区外地职工多,人员复杂,偷盗现象时有发生,而企业对外来职工情况不了解,管理难度大。
(3)生活设施。开发区职工吃、住、娱乐、购物等生活设施还未配套,职工住宿只能分散在当地百姓家,业余生活单调,既不利于社会治安管理,更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4)公益设施。开发区路灯未投入使用,夜班职工上下班安全得不到保障;医院、学校等设施不配套,给职工就医、子女入学带来很大困难。
二、开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方面
(1)开发区亮化工程。开发区已完成了五纵八横道路中粒层沥青面的浇筑,铺设长度近23公里,但路灯设施建设未跟上,开发区夜晚漆黑一片,给企业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2)变电所建设。35千伏的城北变电所已达满负荷,不能再满足后续投产企业的'需要;而且由城北接入企业供电线路过长,投入成本高。开发区建设110千伏变电所既可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也可满足日益增多的投产企业的需求。
2、综合配套设施方面
(1)公共交通。到目前止,开发区已有1200多职工,到年底将增至5000人左右,没有专门的公交车,职工上下班极为不便,交通问题给职工生活、企业招工、生产都带来较大影响。
(2)区内治安。开发区从外地引进职工多,如浙昕钻饰90以上是外地职工,随着投产企业的增多,外地职工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大,暂住人口依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管理;由于区内无治安管理单位,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3)污水处理。特种纸是龙游经济开发区规划的一大产业,环境保护对造纸企业的污水排放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开发区现有造纸企业污水经排污管网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投产企业的增多,这一矛盾必将越来越突出。要加快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解决工业区企业污水出路问题。
3、职能部门服务方面
(1)企业用工。招工难已成为入区企业的共性问题,有关部门应将破解招工难题作为服务企业的当务之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企业招工难题得以缓和。同时引智和培育并举提高劳动者质量,在制定出台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时,优先考虑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积极引导企业与职业技能教育联合,实施特色学校工程,提高劳动者质量。
(2)项目审批。去年工业服务月以来,项目审批一改过去的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办事时限压缩了35左右。但有的职能部门服务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审批过程中急事急办做得不到位,影响了业主的投资积极性。
(3)302国道收费站问题。开发区企业的煤、原材料、产品进出均需通过320国道收费站,过多的过路费使企业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工业区经济主战场的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创新思路,深挖潜力,在转变职能和资源整合上狠下功夫,全力推进开发区繁荣工程,加快构筑环境更加优越、条件更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一)职能转变
1、转变部门职能,强化责任机制。
(1)公交车。加强引导,促进交通部门适时起动开发区公交线路,以方便职工上下班为主要目的,安排车辆班次。
(2)收费站。开辟开发区企业运输绿色通道,通过对企业原材物料及产品运输量的调研,确定每家企业免费通行车辆数,及时发放免费通行证。
(3)治安管理。建议小南海派出所搬迁至开发区,或由派出所向开发区派出驻勤点,增强开发区治安管理力度。经常性开展开发区及周边治安要素调查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区治安防控建设,依法打击各类偷盗企业财物、阻挠建设施工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遏制、減少案件的发生,保障工业区建设顺利进行。
2、整合部门力量,推进开发区建设。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优势资源向开发区倾斜。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开发区建设速度慢的很大因素是投入不足,纯靠县财政的资金是有限的。政府要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筹措信贷资金,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外商投资等方式筹资。二是加强项目包装,争取上级支持。相关职能部门都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政府要加以引导,尽可能将优势引向开发区。如电力线路建设,加以包装,争取列入农网或城网改造项目;道路网络建设争取列入交通部门的改造项目;浙西渡假村可争取列入水利部门的改造项目,等等,以上级的政策支持推动开发区的建设,降低开发区自身投入成本,加快建设进度。
(二)繁荣开发区工程
1、政府推动。将原模环、士元和兰塘三个乡的办公楼转让,统筹规划,联合建造模环乡和开发区办公大楼,提高资源利用率。
2、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应将小南海派出所搬迁至开发区,既有利于解决茗皇公司与派出所的用地纠纷,有利于开发区的治安管理。电信、移动、广电、交通、电力等部门也应加强与开发区的沟通,加快开发区配套工程建设,促进开发区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强开发区吸聚能力。
3、企业自建。征求企业意见,为有能力、有意向的企业规划生活用地,由企业自行投资建造,方便职工生活。
4、开发商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转让区内综合配套场所用地,由开发商投资建设区内生活、娱乐、商业等设施场所,再向企业出租或拍卖职工住房。
开发调研报告7
加快生物资源开发是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工作的重点。做好此项工作,将对全县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以畜牧、薯类、蔬菜、林果、水产、种子和天然药物为主导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格局。20__年,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达__*亿元,其中,畜牧产值达__亿元,薯类产值达__亿元,蔬菜产值达__亿元,林果产值达__亿元。
(二)产品开发企业时有进入
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客商落户会泽投资办厂,同时,也集聚了大量民间资本注入生物资源产品开发行列,并形成一定规模。黑龙江鲟龙有限责任公司在__镇投资300万元进行水产养殖,20__年后,公司将每年上市商品鱼700吨,种苗500万尾,产值超过1500万元;__畜牧养殖加工有限公司在者海镇拖茨村投资300万元建设了__黑山羊选育扩繁基地,并在县城筹建畜产品交易及加工市场,每年可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三)产业化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薯类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林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水产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县内生物资源开发产业重点乡(镇)基本建立了信息服务网络,各种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应运而生,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四)品牌战略稳步推进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质量监测为重点,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共认定无公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4个,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个,乐业辣椒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已被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正积极申报认定__、__、__、__四个乡(镇)三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认证娜姑弯葱、甜脆玉米、青花、花椰菜、莲花白等五种产品为无公害农产品和马铃薯为绿色食品。
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我县虽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生物资源开发配套的水利、电力、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着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程度低。我县虽然出现了部分生物资源开发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带动能力弱,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则更少,基本上处于原料销售、粗加工阶段,对原料的加工远未形成规模,这与原材料的大量供应和市场的旺盛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不仅没有能力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也不利于技术改进,这对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县现有的生物资源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仍较滞后,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生物资源产品销路还不够广,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竞争力弱,产品的供应体系尚未健全,对生物资源产品的增值、增效贡献能力不强,这与发展现代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现有的绝大多数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弱,难以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生物资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四)天然药材及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落后。由于起步较晚,我县天然药材产业只有大海承担着建设“重要濒危药材雪上一枝蒿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项目和者海种植黄芩、柴胡、当归、桔梗等。同时,药材加工企业的资源消耗能力与现有药材的供应还有一定差距,现有制药厂对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
三、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调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坝区、半山区和山区各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产品产业带,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品从单一到多样、从低品质到高品质、从低需求弹性到高需求弹性、从初级原料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转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物资源经济效益。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大力推进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生物资源
一是建立健全生物资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二是积极扩大生物资源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范围和规模,大力发展无公害生物资源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我县生物资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对生物资源标准化生产的投入,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资源利用合理、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生物资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乡(镇)。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生物资源创新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网。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快建立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以我县主要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乡(镇)机关所在地和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在生物资源产品集散乡(镇)兴建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网。建设好我县农业信息平台,加强各乡(镇)农业信息网点建设,形成信息网络,定期不定期及时向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布政策、供求、价格、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有条件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专业大户都要逐步开通农业信息网。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网。以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民间销售队伍,鼓励已经成立的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产品、信息、资金的流通和周转。四是加强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加大农产品流通领域整顿力度,严禁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强化农村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依法治理市场,形成公开、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确保产品顺畅流通。五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贯彻落实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法律规章,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建立完善我县的地方性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为促进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资源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加工企业。一是实施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品、市场、产业相互联动,集中力量重点培强壮大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型、专业市场型、中介与运销服务型的多元化产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我县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市场主体。二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凡是能够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不论是何种经济成分,谁有带动能力,谁就是产业“龙头”,就要重点扶持发展。同时,要把培强做大产业“龙头”与发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相结合,使这类产业“龙头”由弱到强,由少到多,创出名牌产品,带动结构调整,带动基地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要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力。
(五)实施科教人才战略,增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必须依靠人才和科技,建立人才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一是重视、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市场营销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县现有的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科研优势,加强对主要优势生物资源产品的技术研究,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新科技人才。三是强化科技推广,形成以县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生物资源产品加工企业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断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四是充分发挥农科所、畜牧站等科研单位的作用,创办一批生物科技示范园,使之成为生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民营企业把市场前景好的科研项目和新成果拿到我县试验开发和示范推广。五是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科普服务体系,发挥县、乡农林牧等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
(六)实施综合开发,加快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发展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施综合开发。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发展设施农业,抓好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县乡公路、农村通讯、农业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围绕生态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抓好小集镇建设,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实施良种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育与引进相结合,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创造更多的良种品牌。建立和完善新品种选育,良种生产、加工、销售和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种子生产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商品化生产转变,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布局区域化。三是实施试验示范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发挥试验示范、典型引路作用。
(七)实施扩大开放战略,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
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必须扩大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招商引资促发展。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用足用活对内对外开放、人才引进、财政税收、高新技术发展、国企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等优惠政策,并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政策措施,尤其是制定灵活具体的土地使用政策,降低企业建设初期的生产用水、用电、用气和通讯费用。取消产业发展限制,减少各项行政审批和检查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通过建立生物资源开发园区和示范园区以及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社会和个人投资开发。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设计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和产品,利用互联网、展洽会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大批资金、项目、企业涌入开发,成为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生力军。
(八)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家、省级生物资源产品知名品牌
品牌是生物资源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生物资源产品占领市场的“绿卡”,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根据国家生物资源产品质量标准,抓好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优质产品的品牌申报、认证工作,重点围绕绿色食品、生物化工、天然药物创办品牌,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对创出国家、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名牌带动,扩大我县生物资源产品知名度,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开发调研报告8
为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期,开发区组织土地管理办公室、安置办公室及相关分管领导等人员,对开发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征收和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xx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已统一征收了土地13279.157亩,涉及失地农民1661户2426人。开发区失地农民失地后就业的或有其他固定收入的约占总人数的30%,大部分没有正式工作,但因征地、地上附着物、拆迁款补偿到位及时,人均都在10万元以上,暂时没有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
二、失地农民安置情况
一是规划建设移民小区8处,总占地面积2459.2亩,已完成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现已安置767户。二是为新区15个社共办理社保1008人,其中整体加入社保且以年度交纳社保金的493人,一次性交款后到达法定年龄且已领社保工资的256人,一次性交款后现未到达法定年龄未领社保工资的259人。三是为新区内150多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园林环卫工人临时聘用申请登记手续,已分批安排20余名失地农民从事园林环卫工作。四是低保暂没人申请。五是商业用地安置已规划选址,正在积极进行设计工作,争取明年年初开工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开发区成立以来,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直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发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一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新区已基本建成。但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建成项目的增多,失地农民人数也越来越多,由于安置相对落后,且建成移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本次舆情调研,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
(一)各方面认识不足。一是农民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对社会保障不不甚了解。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住上了小二楼,生活比较好,但由于没有正式工作,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二是有的失地农民没有认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生怕出资有去无回。
(二)失地农民就业非常困难。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很多没有长远打算,且近年得到政府补偿较多,近期生活无忧,又爱好喝酒不愿意吃苦,所以很多都是整天坐吃山空,令人担忧。有的想找工作的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就业困难重重。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如装卸工、建筑业等。
(三)医疗、教育没有保障。医疗、教育支出大,部分农民不堪重负。调查农户中大多数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医疗占有很大的开支;有的两个小孩同时在上学,读中专、大专、大学的开支更大,农民靠本身的收入很难维持,更没有资金为自己参加技术培训。
四、有关建议
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关注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开发建设,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尽快建立完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已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二)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二是对失地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三)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平等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和教育失地农民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场化就业。对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二、三产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失地农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消化失地农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为主而兴办的二、三产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商业用地安置有关事宜,力争实现失地不失业、农业转商业、农民当老板的既定目标,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XX年十二月八日
开发调研报告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这与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密切相关。为认真规划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调研组到xx开展座谈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宏观调控,制定并实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等配套政策。我县也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出台了奖补政策,我镇因地制宜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后新增耕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我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补充了耕地数量,实现了全镇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
20xx年度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镇累计补充耕地xx余亩,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大幅新增。
2、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0xx年度我镇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低产田改造xx余亩,全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优化了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大力推广万亩马家柚种植和种粮大户流转等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土地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4、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xx等旅游项目落户,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镇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
20xx年,我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xx余亩。其中旱改水等xx余亩,增减挂xx余亩,林改旱xx余亩。
三、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途径,目前xx种植基地可新增就业100人,xx旅游项目可新增就业200人等,实现了“项目在身边,百姓在增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2、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造地增粮新增耕地项目县级奖补20xx年度项目xx元/亩,我镇奖补村组各xx元/亩。20xx年度我镇林改旱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xx余亩,奖补资金共计xx余万元,其中村集体新增收益xx余万元。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进行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和实施后将为我镇增加绿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开发的荒坡和闲置地等有利于改善土地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抗灾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土地产业化规模经营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20xx年度我镇对新增耕地xx余亩进行了流转,但产业化规模经营资金投入不大,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率不高。原因分析:首先新增耕地开发的政策奖补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扶持力度;其次社会资金对土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投入信心不足。
2、发展旅游的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镇发展旅游项目xx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无法满足。原因分析:旅游项目投资方未事先根据用地要求作规划设计,导致规划与土地政策不符制约了项目的发展。
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全镇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宣传,提高全镇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实施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稳定和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加大资金奖补政策和投入,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先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的投入。
3、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按照“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更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推动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
开发调研报告10
一、基本情况
一是宣传全覆盖。从xxxx年开始,安排专人对接管委会、综保区、审计局、税务局等xx家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知识宣讲、会议培训、资料发放等宣传工作,落实推进,目前已全部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垃圾分类率达到xxx%。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当前省市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发区各部门、各平台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节点,明确范围,明确对象,明确标准要求,以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着力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推进园区绿色发展。x月份,江宁开发区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部署。会议通报了xxxx-xxxx年xx开发区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要求,并对园区垃圾分类的实施范围、分类方法、任务分工、领导小组等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安排。会议指出,开发区下一步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宣传教育和对垃圾收运的过程监管,力争用三年时间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形成社会接受度高的单位垃圾强制分类模式,努力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至xxxx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xx%以上。三是做好示范引领。
x月份,组织园区xxx多家重点企业代表召开了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培训会,通过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向企业发放四分类标贴xxxx张和暂存点标贴xxxx张,动员参会企业做好示范引领。要求各家企业务必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内部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和培训会,确定垃圾分类专项负责人员,并通过内部网络、电子屏、展板、宣传栏等媒介,策划组织宣传活动,在企业内部营造热烈的垃圾分类氛围,积极培养员工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垃圾分类知识的渗透度还不够高。虽然我们正在按计划购买垃圾分类设备进行投放,但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普通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仍然不足,推动落实还停留在口头宣传上,实际工作中推进困难。
二是垃圾分类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在企业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督导员、培训员等队伍,但是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不够高、专业性不够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还没有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特别是督导员队伍,基本上以环卫工人、社区内的退休失业人员等为主,队伍的素质不够高,而且流动性大,招募难度同样也很大。
三是对垃圾分类的效果缺乏有效监督。目前区级层面还没有出台垃圾分类方面具体的条例、规定,对于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企业,只能进行劝说,并不能进行惩罚,导致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理想。
四是垃圾分类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但是目前以区垃圾分类办牵头,街道、社区具体操作为主,其它相关部门的参与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工作合力还不够强,政策统筹性也不足。
三、工作的建议
一、认识再提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媒体具有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也有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资料等,有效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垃圾资源的再利用知识教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加大力度指导分类。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和特殊垃圾。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的使用说明,指导群众使用。
三、以点带面分段实施。第一阶段先在学校、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第二阶段在扩大到城区物业管理相对比较规范的小区;第三阶段再扩大至城区范围内和农村居民点。一步到位的实行垃圾分类不现实,在逐渐完善工作要求基础上,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四、创新模式强化管理。一是通过政府采购,引入专业第三方公司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及专业化处理;二是采用大数据管理,实现源头分类、第三方工作情况、各企业排名及各类垃圾分类处理量的大数据分析,对日常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把垃圾分类这项动态、难监管的工作,转变为固定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激发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开发调研报告11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XX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的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委会“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
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XX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XX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
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
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
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政权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多个环节,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统一的运行机制。
为克服开发区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不相统一的矛盾,做到管事与管人相统一,使开发区管委会更好地做好开发区的社区管理以及计生、创建、防洪等工作,必须要将开发区座落的办事处、乡镇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开发区真正实现开放式运行与封闭式管理。
3、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市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要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接受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为务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开发区管委会需发放的各类证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向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足够文本,由省直有关部门发放的各项证书,市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取得。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室负责开发区内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含对垂直机构的派出机构),对发现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处分规定,追究部门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在开发区管理体制上,一方面要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开发区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新机制。坚持“小政府、强中介、小机构、高效率、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走宏观导向和微观服务相结合,“一站式”服务与全过程服务相结合,努力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改革创新之路。
开发调研报告12
xx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xx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xx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xx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xx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xx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xx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xx”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xx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xx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xx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xx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xx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开发调研报告13
最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组织人员赴英国,对土地管理和城市空间开发规划,特别是对开恩斯(milton keynes)和纽卡斯尔(newcastle)宜居城市规划开发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通过调研考察,笔者认为,英国开发宜居新城的特点与经验,对当前创建宜居城市的××中心城区来说,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英国新城建设开发的总体特点
以开恩斯为例,开恩斯位于伦敦(london)和伯明翰(birmingham)两大城市之间,是1946年英国政府提出新建的32座城市中的一座。从1967年组建开恩斯开发公司到现在,其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5%左右,城市入住人口达21.5万人,服务业产值占城市gdp的70%。
开恩斯的开发之所以成功,除优越的区位条件、先进的组织方式之外,科学的规划理念也是重要方面。
1、力求营造宜人的人居环境。新城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规划中要求城市房屋的高度不得超过道路两旁树木的高度,有效减少了汽车噪音对市民生活的干扰,并使得建成后的开恩斯成为真正的森林城市。
2、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开恩斯新城的规划设计是依托现有资源而渐次展开的,并不是先在白纸上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设计大规模拆除地上的附着物和建筑物。这种规划理念不仅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和继承性,而且也节约了新城开发的成本。如开恩斯在开发原有的极具特色的灌木篱墙时,开发公司将它们都保留下来,并扩大它们的栽种面积;又如在规划范围内且已存在的城镇和村庄,开发公司也是将其作为新城的一部分纳入规划中,并拓展它们承载的功能为新城服务。
3、重视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古迹是体现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城规划中,对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考古意义的建筑和建筑群,即便它们没有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保护对象,也通过登记造册予以保护。
二、建设规划与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
1、设立新城建设委员会。该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研究新城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并向国会和政府报告。在该机构下以各个拟开发地为单位成立非营利性的开发公司,具体负责新城的开发设计工作,同时赋予开发公司投资的职能。
2、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新城开发不仅依靠社会和民间融资,而且政府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政府的投入不是作为财政资助资金直接进入开发过程和直接划拨到开发公司的帐户,而是将财政资金转入银行帐户后,委托银行向开发公司贷款。这种融资方式,一方面为开发公司提供了开发新城的“种子资金”;另一方面也硬化了开发公司的预算。在开恩斯的开发过程中,政府给予开发公司40亿英镑的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开恩斯的开发。
3、选择适当开发规划地点。为达到中央政府的预期目标,开发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开发前的相当长时期内,该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工业和人口比重也不断下降。1966年开恩斯总人口仅为39050人,到1996年总人口已接近22万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是开恩斯成功开发的重要原因。
4、制定开发新城的发展方向。根据重建国家经济架构的要求,提出开发城镇空间结构中承担的功能和发展方向。以开恩斯为例,对它南方的定位是为伦敦市民提供住房,而对北部的发展定位是为伯明翰等老工业区重建经济架构提供新的载体。
三、宜居城市规划的鲜明特色
纽卡斯尔市是英格兰东北部的地区首府,总人口27.5万人,曾经是英国重要的造船基地,历经多年的转型,现已成为英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为欧洲第二个最有趣社交生活的城市。通过对纽卡斯尔、开恩斯两城市的考察发现,其规划与实施更注重对生态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强调宜人居住和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设计具有鲜明的特色:
1、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支撑宜居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其极为朴素的思想是通过规划,确保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变得更好。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提出要审慎利用资源,并尽可能对环境进行原生态性的保护。
2、注重社会的内聚力和包容性。英国空间规划政策要求:不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区域,空间规划的设计均要注重社区的内聚力和包容性,注意开发对社区社会结构的影响,尽可能降低社会的不平等。
3、突出历史环境保护在规划中的重要性。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仅仅要保护文物古迹本身,而且还要保护周边环境,维持文物古迹原有的面貌。负责历史环境管理的官员参与规划设计,并对空间规划设计拥有一票否决权。
四、对我市创建宜居城市的启示
1、加强宜居城市的规划。规划就如司机开车一样,只有眼睛看得远,才能在行进中减少“急刹车”,提高行进速度,避免事故的发生。宜居城市的建设,规划要先行,要把创建宜居城市纳入全市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以超前的眼光和务实的理念搞好规划,减少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提高城市的品位。
2、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和中长期的指导作用。英国任何开发行为都要得到规划许可的需求,规划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面来自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来源于规划修改程序的复杂性。现在一些地方的城市规划不是科学性不够,就是可操作性差,规划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我市在创建宜居城市中,需要强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对规划结果进行评价,出具评估报告,并可以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等形式加以保护,实行规划“一票否决”制。
3、构建合理的符合人居环境的空间。英国不论是新城建设还是旧城改造,其规划都比较合理。××宜居城市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在改善人居生活质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城市区域间的道路、桥梁。市区道路拥挤是当前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造成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是桥梁。城区桥梁普遍存在桥面窄、桥头两端建筑物拥挤、车辆上下桥道路狭窄等问题,建议尽可能拆除桥头两端“桥头堡”式的房屋,拓宽上下桥的通行道路;对城市繁华地段(如青龙、步步高、电信大楼、国光等),设立过路“人行天桥”或“人行地下通道”;在中心城区适当的路段修建高架道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城市中森林资源。城市森林是一种公共资源,是宜居城市的重要体现,××中心城区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有优势的。建议学习苏州、桂林的经验,尽可能地将城市中的“山”严格规划,对现有傍山的房屋能拆除的尽量拆除,还公共资源于公众,给公众提供游玩和休闲的去处,提高宜居质量。
4、重视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英国的空间规划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中不仅要求保护历史古迹本身,而且对历史古迹周围的环境也注重保护。我市原来规划中对历史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诸多极有价值的历史古迹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破坏,建议在创建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规划理念,加大对生态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力度。
开发调研报告14
一、 国内环境:中国房地产还有20xx年以上的好景
xx年12月3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第六届中国住交会拉开序幕。与往届相比,本届住交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人气上都堪称史无前例。共有253家房地产企业及相关行业代表参加本届展会,从侧面反映开发企业普遍对未来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一致认同住交会主办方所预言"中国房地产还有20xx年以上的好景" 。
"中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20xx年中国的GDP增长的9.3个百分点中,有1.8个百分点是由房地产业直接贡献的。
中国房地产业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没有一个其它行业有如此广泛的行业推动力。
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始终保持了年均20%左右的增长。
20xx年中国住宅投资占GDP比例超过了美国,已经达到了5.7%。而在美国,房地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医药、房地产)之一,已持续了50多年。
20xx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10.2亿人,年均增长4%,城镇住宅存量面积将达到330亿平方米,比20xx年将净增198.5亿平方米,年平均需净增12.4亿平方米。"
二、xx房地产市场:整体良性发展与现阶段迅速升温
1、湖北省宏观政策的指导
20xx年6月,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湖北省政府出台《省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品房市场,保证房产市场健康发展。
2、政府出台房改政策,取消福利分房
自20xx年年底荆州政府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个人购房数量骤增。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商品房的需求也持续呈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商品房市场迅猛发展。
3、人口城镇化,扩大了市场消费需求。
荆州是一个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连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和物资集散地,随着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来荆州投资经商。另外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村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大量增加。这些都为荆州市的商品房消费市场增添了新的主力军。
4、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20xx年荆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3元,上年增长7.4%。人均消费支出5400元,增长3.3%;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02元,增长3.9%。(摘自:《荆州纵横》之《20xx年荆州市经济运行特点、问题及对策》)
20xx年荆州市完成生产总值43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比上年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比上年增加500元,增长20.0%,增长速度创九年来最好水平,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一位,增加绝对额居全省第二位。(摘自:荆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20xx年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稿》)
以上数据反映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仍蕴藏着较大的增长潜力。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住旧楼房和平房的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将以旧换新,以小换大,逐渐从追求"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发展。电脑、移动电话、摩托车等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城市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汽车、住房消费的增加预示着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已为期不远。
5、同类物业的市场情况
荆州花园、顺驰太阳城、翰林苑、观邸、白云绿水、丽景家园等一批高档次概念住宅的推出,完成了对本类产品的市场说明任务,人们对高档住宅已广为认同和接受,希望拥有这类高档住宅。在此基础上,本类产品的推广、销售也逐步成熟,深入人心。
三、xx房地产消费市场的新机遇:旧城改造与银行按揭
1、旧城改造,造成了需求量的增加
鉴于原荆州城内人口密度过大的状况,为减轻市政压力, 20xx年,政府出台"为古城减压,城内只许拆房,不许建房"的新规划,开始对城墙及城内古迹、古建筑加以保护。同时下令城内十二万人外迁六万,短期目标是三年迁出三万人。这给城外的房地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银行按揭政策的出台,让大量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家庭也步入了购房者的行业,增加了市场的需求量。在银行按揭政策,这些消费者通常仅需支付相当于总房款两至四成的首付款,即可提前入住,享受房产的居住权。这就大大增加了消费人群数量,有效刺激了房地产市场。
开发调研报告15
市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已列为开发的重要项目,随着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由于种种原因,天然气税收征管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尤为突出,最近,我局组织力量,就我市天然气附属产业税收就地缴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税务征管现状
目前,在市从事天然气资源勘探、开采、净化及相关作业的企业包括26家。
中石化、中石油在市纳税大额税种主要有:生产劳务增值税、资源税、营业税。中石化、中石油现在正在建设,集中在勘探、钻井、修建净化厂中,主要发生的税种是劳务增值税、建安营业税等。中石油既有建设,也在集输成品气,税种主要是增值税、资源税。两大集团在勘探、开采、净化环节的业主是: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项目部、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中石油西南分公司,三家公司发包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钻探业务,从各油气田内部企业(存续公司)提供的劳务取得进项税额留抵,待净化工厂投产后抵扣销项税额,预计前3年进项大于销项,3年后实现增值税。由于我市刚刚开始天然气税收征管工作,由于众多因素影响,天然气税收征管存在一定困难,有些应收税款还不能征收到位。目前我市入住26家企业,已办税务登记24家,尚有2家未办理。税收缴纳情况为:国税20xx年度截止11月,共计征收天然气税收万元,地税共计征收天然气税收万元(其中资源税万元、营业税万元)。
中石化在开发天然气一些组织(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中石化在勘探、开采、净化、集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特别是在勘探、开采、净化等环节是以前线指挥部(项目部)形式出现,不是企业法人或二级法人,特别是普光气田现在是中原油田分公司的项目部。这也给我市天然气资源开发产生的税收征管造成了影响。
中石油井口增值税税率征收部分太低。中石油在从事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其投资主体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对省内的油气田企业,其增值税计缴方法授权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确定。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先后出台有关政策规定天然气资源开发按照出井、净化等环节预征,核算地清算的管理办法(天然气产品增值税核算地原在成都市,现由省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管理),其中天然气出井环节增值税预征率为15元/km3,净化环节增值税预征率为6元/km3;劳务税收按照应税劳务收入的销项税额的2%在劳务发生地预征。据了解,按此方法计算出天然气增值税出井和净化环节合计税负仅为2.34%,应税劳务增值税税负仅为0.34%,远远低于全国实际应税税负水平(20xx年全国天然气产品增值税平均税负率为9.35%,劳务增值税跨省预征率为6%)。
营业税。建筑安装业营业税按营业收入3%计征。根据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财税字[20xx]32号规定,中石油、中石化等油气田企业在我市天然气采输中的建安工程不征营业税。但转包给非油气田企业的生产性劳务征收营业税。而中石油、中石化等油气田企业尚未提供转包合同,造成税收征管困难。
资源税。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的通知》(财税[20xx]115号)的规定,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资源税为15元/千立方米,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资源税为9元/千立方米。现经省政府审查,已报财政部审批,中石化中原油田在宣汉县境内的天然气资源税按15元/千立方米标准执行。但中原油田在市除宣汉县境内外,在其他地方开采,仍须按9元/千立方米征收标准执行。
二、征管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指出,一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全资控股企业,从20xx年度起,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xx]13号)的有关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华南、华中大区销售公司及所属全资单位,暂不实行就地预交所得税办法,统一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合并缴纳。
根据国家现行税务征管政策规定,天然气企业实行合并纳税制。也就是说,属于地方的税收,让中央征去。长期下去,影响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分配。因此,必须进行企业所有者形式变革,改变征纳关系,特别天然气开发的附属产业项目,应该剥离出来
三、税务征管对策
天然气开发的附属产业项目如何从主业之中剥离出来,成立股份制企业、地方合资企业,从而实现税收就地缴纳。
1、成立股份制企业和地方合资企业的目的。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政企职责分开,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引导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
2、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
股份制企业是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的企业。股东依在股份制企业中所拥有的股份参加管理、享受权益、承担风险,股份可在规定条件下或范围内转让,但不得退股。我国的股份制企业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的企业法人。其基本特征是: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经批准,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交易或转让;股东数不得少于规定的数目,但没有上限;每一股有一表决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公司应将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的会计报告公开。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其基本特征是:公司的全部资产不分为等额股份;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限制;限制股东人数,并不得超过一定限额;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3、地方合资企业的组织形式
以地方骨干企业为主组建行业企业集团公司。这种企业集团公司组建的基础是当地有一大批同业中小企业,又有一两家经营管理比较好的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出于整体发展的考虑,常用行政手段组建企业集团。这种集团组织形式比较有代表性,当地政府就是想让优质大企业去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形成规模优势,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其次,以骨干企业为中心,以产业关系为原则,组建混合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是以地方骨干大中企业为中心,把与骨干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关联企业拉入地方企业集团。这是一种综合性、跨行业混合企业集团组成形式,目的是为了发挥协同优势和整体功能。
4、严格执行《征管法》,依法治税,有理有节开展各项工作。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有效贯彻执行税收政策,是征纳双方的法律底线,是双方友好合作的基础。工作中十分讲究方法策略,依法办税,坚持原则,重点突破,渐进管理,积极引导纳税人逐步规范。
5、社会综合治税,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税收征管合力。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各方意见,促成管理共识,为顺利开展税收征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6、优化服务,和谐治税,争取纳税人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工作中,树立“纳税人是顾客”的理念,思纳税人之所忧,想纳税人之所为,在服务中深化管理,在管理中优化服务,征纳互动,沟通无限。
7、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技能,适应征管新形势需要。天然气企业涉及的税收政策相对特殊,为了在征管中加强业务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更好地适应税收工作形势需要。
【开发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11-02
调研报告范文12-17
寒假调研报告12-16
医保的调研报告12-13
医药调研报告12-12
饰品调研报告12-11
学校调研报告12-11
区调研报告12-09
学科调研报告12-07
公路调研报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