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1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如何创新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德育与学生职业世界和生活世界相连、实现课堂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历来是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关注与探索的课题。通过实施一个或多个完整的活动开展的“德育活动教学”,不仅使德育课堂教学体现出任务性、情景性、生活性、职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而且使德育课堂教学任务明确、活跃生动,促进学生主体与体验性,并将德育课涵盖的人文知识、道德教育和能力培养融合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笔者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活动教学案例,就中职德育课堂如何开展“德育活动课”这一问题谈些肤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中职德育活动课教学的含义及提出背景
20xx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指出:“中职课程设计应该增强实效性和注重灵活性,改革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课堂教学模式应积极引导、组织中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导学式的学习方式的探索,构建诸如产学研一体化、社会调研等实践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
德育活动课是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德育活动构成一堂德育课,这些活动有明确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包括活动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探索性和现实性需要,以“德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已成为职教新课改的重要思想。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所谓德育活动课就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德育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将需要解决的德育实际问题、德育课相关的任务、职业能力培养、人生规划设计等方面以活动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以小组或与家长配合为单位,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联系同学、家长、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视野,起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工作。可以说,德育活动课是师生家长共同完成活动、共同取得进步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德育课当下的一些现实问题,并体现德育课堂教学的情景性、生活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特点。
二、中职德育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例选
德育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施一般经历“活动选择――明确任务――制订计划――任务分解――行动实施――成果评价”等环节。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先交给学生一个“具体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或与家长配合为单位,在合作、讨论、探究等互动过程中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任务。下面结合中职高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创业准备”这节内容,就“中职德育活动课”的具体实践进行介绍。教学流程如下表所示:
第一步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我们结合学校举行的“第三届的跳蚤市场”创业活动,让学生完成一个创业简案。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指导要求、评估标准等,对影响各活动细节问题要考虑好,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第二步是明确任务并建立合作小组。将全班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分组时,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情况,让各组力量尽量均衡,小组人数根据活动情况确定,以3至5人为宜。活动小组设立“活动组长”一人,负责本组活动任务落实和完成。各小组成员在活动组长的协调下进行讨论,集合小组全体人员的智慧,选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依据实施方案,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交际能力和口才好的成员负责宣传;文字能力强的负责写策划;组织能力突出的负责协调;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计划进行审查并给予指导。
第三步是制订实施计划。针对要求让各组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创业简案,主要由学生动手完成,教师从旁协助、指导。对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易错环节,应集中讲授、说明,确保活动正常完成。
第四步是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在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业任务之后,让学生创业设计的初稿进行上台集中展示,让整个团队学生在展示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次真实演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检查各小组的活动完成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及时更正。同时,构建一个相互评价体系,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并可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由各活动小组对所有作品按照活动评估标准打分。然后教师总结和点评,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并针对善待改进之处提出建议,也对各组作品打分并给予一定联系知识点的讲解。最后结合两方面的分数,选出最佳创业设计团队。
第五步是交流经验并具体实施。学生在课堂上听取各组展示和教师评价之后,在课后完成对本组创业设计简案的完善与改善,进一步完整设计方案,学校提供相应的机会和环境给予真实的'模拟机会,举行“校园跳蚤市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检验。
第六步是归档或应用。活动单元完成后,对学生完成的活动创业设计成果进行归档和备份。
三、德育课活动化教学的成效及建议
著名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这就是说,德育课应该创设能让学生愉快、充满激情的课堂,应该体现出学生主动权、参与权的课堂。而德育活动课具有这一特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建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占据教学活动的较大时空,师生在角色上经常互换。通过德育活动计划与实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德育课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德育课缺乏针对性、生活性、实效性、整合性等弊端,为学生主体性、团队精神、体验性等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创业课》为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他们以单独或小组方式,自行选择方法,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复杂的思维与劳动;学生是活动任务的探究者,离开抽象的书本,在实际工作任务中,学生找回学习兴趣、找到学习动力,“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他们的共同心得,为使本组的作品获得大家的共鸣和欣赏,为使自己的作品出新、出奇、出众,学生可谓绞尽脑汁,提高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是培养合作探究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完成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存在与重要,将自己融入团队是他们今后适应工作岗位最大的精神财富。团队合作发挥最大潜能,团队合作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活动的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完成过程中都挖掘最大潜能。
――是提升学生学会评价和自我发展意识。德育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还是学习评价者,通过展示工作成果(产品),与同学、与老师一道,从多元角度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增强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性,“不害怕负面评价、勇于面对挫折”是学生最有价值的信心体验。在这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对自己、对同伴施加教化与影响,从前的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这是教育主体作用发挥的新境界。
――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活动完成过程中,他们可以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可以不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反思,不断修改乃至自己原先的设计,因此写作、口头表达、制作、交流等能力与素养都能得到明显提升。
活动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德育教学的实用性和职业性,给教师和学生打造课堂利益的双赢局面。我们在实践德育活动课时,还应在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引导等方面注意以下方面。
――活动选择要合理。选择活动是关键一环,事实上,德育课新教材中有很多适合的德育实践课,有现成的活动,也可以有教师创造性的。但选择活动时要结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难度不宜太大,也不宜过于简单,要选择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活动情境下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的“活动”。
――实施过程要可操作。过高的任务与目标难于实现,会给学生带来畏惧感、挫折感,过于简单的任务目标使学生产生轻视心理、不认真完成活动。合理的活动单元应当是精心设计的,有一定挑战,又通过努力完成,带给学生一种成就感。活动内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学生动手。如果可操作性不强,活动特点就无法体现,效果也不好。总之,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应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活动。
――教师要引导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应只给予技术支持而不应是实际操作,更不能越俎代庖。借助良好的学习情境与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师生互动频繁起来,这就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德育基本方法异曲同工了,这是德育活动化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必能促进德育工作。此外,师生的交往互动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师生交往是以知识、技能、情感为载体与中介的活动,是借助一定教育教学环境的活动。一次次提问求教、一次次交流探讨、一次次思想碰撞,师生之间已然亦师亦友。当这种感情进入课堂,“知之深、爱之切”,“亲其师、信其道”。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2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充分地体现在学校的实施性中去,而且更应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高职财经类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途径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不充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往往将法制教育课程视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是法规条文的解释。
教育部高职示范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精神的要求,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标准,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实训、实习课时与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达到1∶1以上,使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仍然习惯于以法制教育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来替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双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内容,所以出于评估过关和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开始融入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的内容,或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给学生进行考试辅导。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考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地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贯通。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充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
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
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但由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历,对会计工作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鲜活事例知之甚少,会计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多年来,一般的高职院校习惯于将专业教学工作的任务界定给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系(部),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任务界定给承担基础课的部门,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主要界定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在专业教学工作之外强调比较多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提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低,不仅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有关。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甚至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简单枯燥也不需要什么创新,从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自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从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高职院校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包括职业基本教育、职业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去抓。
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优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三、如何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的课堂教育,也包括间接受到的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行业著名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承担技能课程,聘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四)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3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中职德育现状,很多专家通过实地调查指出,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什么中职德育一线教师不懈的努力,得到的效果却甚微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论述了德育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治标先治本,中职德育课若想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中职德育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特点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使中职生对自己兴趣与爱好、能力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权衡,结合时展特点,根据自我的职业倾向,确定其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规划与设计。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课程特点和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择业、创业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中职学生心理取向的消极因素较多,同时具有较强失落感和自卑感。很大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时常贪图玩乐且学习不得法,成绩普遍不理想,来到职业学校前又饱受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试想在这种状态下何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增强他们的职业感;二是要从心理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三是要使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四是要使学生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因此,德育教师可以采用贴近学生心理特点的一些案例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如列举往届优秀毕业学生的案例,请优秀毕业生来校演讲,以此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请一些社会企业名家来校做报告,以榜样示范的力量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建立为自己职业奋斗的信心。可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特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过程中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的特点和总体目标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并明确中职德育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2、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习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多数学生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其思想道德素质有待于提高。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师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日常活动的信念。目的二是使学生认同法律、遵法守法。德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指导。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活动总结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使学生从心理得完全的教育。
三、《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的特点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同样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是对中职生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使中职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2、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对其《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学习的影响
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现象:大部分没有正确的金钱观,政治观念比较淡薄。试想,不改善这样的心理状,盲目的教授学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能取得好的效果吗?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师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经济学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经济观;目的二是使学生通过相关的政治及社会理论学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心理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如收集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做为案例教学材料。可见,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真正提高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必须在各个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治标才能治本,改善中职生的心理状态,转变中职生的心理观念,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的技能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之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职学校应努力探索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况探讨
中职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年龄相当,但是学生之间的心理状态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升学考试时成绩不理想才进入到中职学校来学习的。在很多学校,中职学生的挫败感和自卑感都比较严重,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而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父母的呵护下娇生惯养,多数学生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德育课程不够重视,普遍认为在中职学校最为重要的是学习专业课,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德育课学习的情况比较明显。
1.2、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情况探讨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对德育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德育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塑造,其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体现的过程,不会像专业课教学那样很快就会显现出效果。德育课教学的特点使得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有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师资还比较薄弱,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相对专业课程来讲比较枯燥,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是传统式的“填鸭教学”,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2、中职学校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路探讨
2.1、确定有效教学目标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教学目标的指引形成合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进而提升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以下结合《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关注改善民生”这一课的内容为例,探讨有效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思路。
首先,分析教材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阅读教材,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构建必要的知识网络。例如“关注改善民生”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特别是要对和学生相关的民生问题进行拓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
其次,进行学情分析。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教学“关注改善民生”这节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习基础的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德育课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再次,将所掌握的学生和教材的情况进行综合。教师依据所掌握的情况,设置教学目标。在讲授“关注改善民生”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整理学习资料,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国家重视发展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事例、有关国家重视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及民众受益于医疗保障体系的事例,并联系实际展开讨论。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应该设置一定的情感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更加了解和关注改善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发现知识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主动积极地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运用目标的教学目的。
教师不仅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另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2.2、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德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要求能够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职业以及贴近时代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行必要的拓展,寻找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德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2.2.1、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材开展教学
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些材料、案例比较陈旧,形式上也较为呆板,大多都有着很强的理论性,这些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不仅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所以,在德育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专业方向,对教材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和扩充,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也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一课的时候,理论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将课程的内容重新梳理。教师可以设计问卷调查,在课前对班级同学所在家庭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来源、是否是纳税人、家庭理财情况等有个总体的了解,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调查学生家庭收入纵向变化,了解他们对分配制度、效率和公平、纳税和理财的态度及观念,把他们这些已有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并导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设计和书本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教师还可以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最新政策内容,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2.2、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深度挖掘教学资源,能够使得德育课程更具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拓展教学资源。比如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除了教师自己收集一些教学资源之外,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摘抄、剪辑等方式搜集教学资源,以班级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共同整理并建立德育课学习资料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开展必要的指导,才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可以开发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资源。德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这些实践性资源可以是来自学校,也可以来自社会,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家庭。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企业进行参观和调查。在参观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观。通过实地的调查走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销售、培训、待遇、工作环境等相关问题,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供了现实的参考指引。在参观结束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演讲比赛的活动课程,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触发学生更加明确应该在校期间就尽早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追求,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定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变“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开拓一个光明的就业前景。
其次,要组织一些信息性的资源。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录像资料、广播节目、多媒体资料、报刊杂志等都可以是课堂教学选择的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相对来讲较为直观,获取也比较快捷,因此信息性的资源是实施德育课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发挥报刊、杂志、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搜集有关道德、法律、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资料进行整理。然后让学生将所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课件,并进行必要的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及引导学生主动地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在实践中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了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还发展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再次,要组织一些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有着很多生成性的资源,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所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在德育课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特别是学生在教学中回答问题时候失误的一些言论、辩论时候学生的一些观点,都是十分生动和丰富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也都可以在教学中来应用。
3、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所以中职学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德育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激活课堂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德育课的学习。以下结合德育课教学实践,从增强教学实效性的角度出发,介绍几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德育课教学方式。
3.1、辩论式教学方式
辩论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事例进行辩论和谈论,在辨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式的教学,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进行独立的辩论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理解和认识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辩题也应当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话可说。比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些学生可能会对中职学生是否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产生疑问,简单地认为等到毕业时再找工作就可以了。为此,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自由辩论,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中职生要不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辩题开展辩论。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辩论,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因此,辩论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将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角色扮演式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也比较喜欢自我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交流式的学习方式,喜欢活动的课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特点模拟创业项目,分小组模拟这些创业项目的经营,分别扮演经营者、雇员、顾客。从不同角度品味不同角色的行为、心理,强化学生对不同角色的体验及理解。角色扮演的方式很好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理解、掌握和情感体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各种教学方式合理结合运用,实现师生充分有效的互动,引导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切实增强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改革,以增强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5
一、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又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因此我国的德育教育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在学校具体的德育课程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德育教育的目标分散零落。每当社会上有了新的道德事迹或是提出新的口号时,德育课程就把其加入到教学中去,使得教学的目标失去了重点,在中职学生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变成了道德口号的不断累加,浮于表面,让学生无所适从。其次,德育课程在中职的课程体系中因为和就业没有直接的联系,在学校层面就没有系统的安排,德育课程常常是规划阶段齐抓共管、实施阶段无人问津。这些都会造成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差。
在这样的现状下,德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课程代表着一种规范,它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内容清晰,结果可控,需要教育对象与被教育对象在组织纪律的保障下加以实施。德育实践课程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
二、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原则
1、以问题为导向
目前,中职教育的德育教材五花八门,内容也比较分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有无从下手或是走马观花之感。因此,笔者提倡学校开发属于自己的校本教材。针对笔者学校学生的特点,调研笔者学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开发出针对实效强的课程,提升课程的独特价值。
2、以操作为基点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内容后,学校要通过细致的操作来实践甚至是升华。这就要求学校自上而下对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建构的过程中强调操作的可行性。
3、以行为为标准
德育教育的本质在于落实到行动。因此德育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反观、有所得,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4、以创新为动力
德育课程虽然五花八T,但是不断创新仍然是动力之一。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故步自封与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课程被淘汰。
三、德育实践课程建构的具体过程
1、课程主题
如上文所说,德育课程的本质是实践。所以需要设计大量主题活动去践行。一般来说,选择中职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好,社会上也对这些学生存有一定的偏见,在就业的时候会遇到比较多的障碍。因此,在主题的确定上应该以自信和乐观为线索。这两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在大量德育主题课程中培养,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将自信与乐观转化成为属于自己的个性品质。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纲领性的指导,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属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课程的导向,必须在设定时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才能做到科学系统、层层深入,每一层都会有具体可实践的目标。例如以“自信”为主题的教学目标应该设定为:正确全面地认知自我,理性评价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理解自信的含义,理解自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掌握增强自信的方法,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个目标的设定将人放在了首位,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了核心,因此是可操作的、可深入的目标。
3、组建团队
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个主题活动的实践,需要有一个高品质的合作团队。在这里所说的高品质首先是成员之间要有共同的愿景,其次是对中职德育实践课程有共同的认识,既具备实践经验,又有研究能力。整个团队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由此可见,这个团队的成员层次性要比较丰富,层次结构要合理。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适当加入可以使活动在获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的支持上更加便利;骨干教师和课题负责人的加入可以保证主题实施的方向,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实习教师也可以纳入进来,在主题设计和细化的过程中加入更多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
4、搭建框架
框架的搭建大致有三步:预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展示阶段。预备阶段准备的时间越长,实施阶段就会越顺利。一般来说,预备阶段以教师为主,但是现在来说,师生会共同加入到预备中来,这样比较方便教师搜集问题。实施过程主要采取案例研讨、撰写文本、记录行动、集体与个体的'反思等方式。展示时主要以实施阶段搜集的资料和撰写的文本为主,因为涉及公开,要有比较正式的宣传材料。
5、设计内容
每一次的德育实践活动都要有具体的方案,方案的基础是教案,要将课题的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及作业与反思都详细写明。全部教案整理出来之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临时生成的东西,所以要做临时的调整,不能照本宣科,一案到底。目前在商业领域比较流行的SWOT同样适用于方案的设计,对目标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师生共同讨论要点,选择努力的目标与进阶阶段,在讨论中互相补充完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执行,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讲解,师生共同点评,建立电子档案计入到学校的互联网平台。
6。组织实施
课程的实施最终是要落实到班级,因此班主任、班干部、任教教师是第一线的实施者,教学部门要从总体上加以协调,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实时监控。每个学期初,组织课程的具体实施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课程设计的理念、清晰课程的框架、罗列课程的计划,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与分工,学习执行方案。在期中要组织公开课和研讨课,各个教研组要就课程进行点评,对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手段积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德育校长要组织相关部门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学期末和学年末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下个学期德育课程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规划。
7。综合评价
组织用工单位、专家和家长针对学生在德育课程实践中的表现进行测评,主要观察初始指标和实施后指标的变化,在测评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努力程度,教学部门从中可以找到实践课程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未来的调整中做出有价值的尝试。这一阶段绝对不能流于表面,它关系到接下来的实施是否能在正常科学有序的轨道上进行,也关系德育实践课程进行的持续性。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6
一、建立、修订和完善了各类岗位职责、常规管理制度
1、岗位职责类:教育运行处主任职责、分管德育(教学)副主任职责,德育员、教务员工作职责,实验员工作职责,校医工作职责,油印员工作职责、电教员工作职责,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职责,宿管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等,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范围。
2、教育教学管理类:教学方面有:早晚自习的有关规定,备课要求,考试实施方案,作业布置批改要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教学常规考核实施方案,关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规定。德育方面有:值周工作制度,学生自主管理方案,班主任考核细则。完善了各类考核评价制度。指定了德育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
二、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1、抓各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运行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毕业班工作部署》、实验员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1)抓备课。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新老教师有别。
2)抓课堂。让老师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其次,开展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研究课,开展了全员听课和评课。开展了校外教学交流活动,会理太平中学、仁和民中到我校听课和交流活动,我校部分教师也到民中听课交流。我校骨干教师到大田中学献课。
3)抓检测。初三实行周练制,初一、初二实行月练制。组织了半期质量检测。及时召开了质量分析会。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1)督促老师做好“三新一德”学习和考试工作。
2)派老师外出考察学习,陈思锜到成都参加“文明礼仪普及教育”观摩活动。彭涛到西华师大数学教学研讨会。
3)开展了“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上传到了博客上,要求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观看了长达3个小时的魏书生在广东中山市给400多名来自中山市的老师的专题报告会录像,老师深受教育和鼓舞。
4)召开了近2年分来的新教师座谈会,给他们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安排了指导老师。
5)在沙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教师个人有效成绩的计算办法,今后教师的教学成绩以此为依据。
6)抓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2次班主任学习和工作会。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周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书记、教导主任、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
8)年级组组织学习了“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规范办学”的有关通知。
4、规范了办学行为,落实了规范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三、教研、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1、区教研室到校指导了和检查了在研课题,对在研课题中好的做法做了充分的肯定,对不足提出了要求,对拟新立项的课题进行答辩。老师申报科研课题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课题已在市电教馆立项,并在我校举行了开题报告会。
2、学校组织了说课比赛,优胜者参加了区组织的说课活动,参赛老师取得了好的成绩。
四、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教学常规检查:检查教案3次,每天行政干部带一名干事检查教学常规,一般是德育检查和教学检查结合起来,登记在案,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之一。期末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2、德育常规检查:学生自主管理,对值周老师履职的检查,对宿舍和公寓的检查和考核。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班主任手册检查。
五、德育工作
1、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开展了漫长而又辛苦的抗甲流工作。在板房隔离期间,在校吃住一周。
2、初中校级层面的学生自主管理初步形成,起到了好的作用,保护了操场,维护了公物的安全。为校运会、区运会做了良好的服务。
3、军训工作。看完了6集文明礼仪影碟,唱会了校歌,自学与讨论相结合学完了德育校本教材,为新生入学打下了一个基础。
4、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国庆歌咏比赛,感恩教育,专题楼道安全教育,12.4法制专题教育,防甲流专题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布置专题板报并进行评比。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
六、其他具体工作
1、协助板房的搬迁工作。
2、协助做搬迁户的思想工作。
3、区运会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
4、顺利完成上届毕业班奖金的发放。
5、学校教育目标考核有进步,改进了上一年度所提出的问题。
6、补打乙肝疫苗,初三学生注射甲流疫苗。
7、为“创四川省平安区县”准备了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
8、报教师需求计划。
9、组织了学生体检。
10、准备“普九验收”的'相关工作。
七、存在的不足
1、会风没有明显的改善,迟到、缺席时有发生。影响开会和学习效果。
2、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开展效果不够好。
3、对岗位职责的考核,对教育教学的考核力度不够。
4、偏重教师讲的课堂改变不大。
5、作业量的统筹不够好。
6、差生的转化成效不显著。不文明在校园依然存在。
7、教师学习风气不浓。
下期重点工作
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理念下的“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三个有效”
1、选编教师学习资料,上传在博客上,培训课题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学习生本教育的理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编制好学案,课堂检测题,课后练习题
3、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做好集体备课。
4、运行处要组织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研究课,其他教师要上好过关课,全员上课,全员听课,全员评课。评价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常规考核之一。
5、联系本市校外听课和交流。
6、以严谨到位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三个有效”。
7、以科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对做得好的教师的好的做法推广。
二、毕业班工作
1、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2、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做思想工作,降低要求,督促过关。
3、做好留生源工作。
4、做好周六自主管理下的自愿自主测试工作。
5、对照目标检查各班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三、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推行班级“星级评价”。
1、班内学生自主管理,学校自主管理,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对班主任实行量化考核。
2、进行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争当仁和第一操的先进。
3、开展学生读名人传记活动。
【中职德育课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中职德育课程工作计划02-02
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计划02-03
小学德育课的教学计划10-18
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计划4篇02-04
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02-02
中职期末总结10-17
中职学期总结10-30
中职自我鉴定04-25
中职语文期末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