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年“味”初一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年“味”初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味”初一作文1
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空中烟雾缭绕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一清早,大叔挥舞着手,鸟儿在空中盘旋唱着婉转的歌曲仿佛都在欢迎新年的到来。我洗漱毕,踏着欢快的步伐来到了奶奶家,我迈出了右脚,左脚紧跟了上去,手轻扭动门把手,一阵香味扑面而来!我嗅着香味过去,原来是奶奶在包饺子。我拍了拍奶奶的肩,拱了拱手:“奶奶新年快乐!”
奶奶笑眯了眼,乐呵呵的道:“新年快乐,来,吃奶奶包的饺子。”我连忙凑了过去:“好!我和奶奶一起包饺子!”我洗干净了手,捏起一块饺子皮,用筷子挑起点肉沫,放在饺子皮中,手指蘸蘸水沿着饺子皮边缘抹了抹将饺子皮合上。一个肉乎乎的饺子就包好了。
不一会,一碗香气四溢的饺子就出炉了,热气腾腾中蕴含着满满的年味……
陆陆续续有许多亲朋好友来走访,他们相互问着对方的近况,一家人嗑着瓜子,吃着各类买好的年货,其乐融融的,好一幅赋有新年气息的画面!
不知不觉夜幕已降临,大家围坐在一桌吃起了团圆饭。有金黄的紫苏炸鱼,引得人直流口水;也有十分有嚼劲的'黄焖土鸡,香味沁入人心扉。还有奶奶亲手种的绿色食品——时令小菜。当然特色菜——黄金蛋糕也是团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十分诱人的黄橙橙的颜色,用南瓜、红枣制成,香气四溢。家人享受着这美味直夸奶奶手艺好。
吃罢,我们几个孩子便兴奋地拿着烟花跑了出去。这烟花也有各式的:有直接丢出去就会响的“丢丢炮”;也有手持点燃闪着微微火光的“仙女棒”;还有放置在地上点着导火索便会噼噼啪啪响的“雷鸣”,不断“吐珠”的“彩珠筒”。我们将一堆烟花瓜分了,开心地耍起来,空中回响着我们欢乐的笑声,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团,讲述着这年来各自的生活中的开心事和不顺心的事,处处透露着满满的温馨。
新春悄悄向我们走了,十二点钟的幸福钟声敲响了,我们欢呼着。
礼花点燃了我们新的一年,空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年“味”初一作文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每当到了这时,家家户户就都充满了年味。
年味是一家人团聚的温暖。到了腊月末,家人纷纷从四面八方往回赶。今年,就连住在昆明的叔叔一家也不远万里回来啦,家里的热闹味儿比以往更浓了。大人们坐在火炉旁聊天:聊一年的收获,感叹岁月的流失,惊讶小孩的成长……连得了重病的爷爷也时不时用手比划着,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似乎连病魔也影响不了他。小孩们无忧无虑,三五成群地在外面追逐,嬉戏!一个个不得不在家长的催促下回家睡觉。
年味是一家人忙碌中的满足。奶奶、妈妈、阿姨在热火朝天地准备年夜饭:杀鸡宰羊,炸酥肉、蒸珍珠丸子、炖猪蹄、闷黄鸡……看的.我是直流口水。其他人也没闲着,纷纷去山上祭祖、打扫卫生、挂灯笼、贴春联,忙的不亦乐乎。看到这干净喜庆的院子、满桌子丰盛的饭菜、家人们喜悦的脸庞,感觉这一切的忙碌都是值得的。
年味更是在热闹和喜庆中。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亮起了大红灯笼,大人们有说有笑地坐在火炉边看春晚,小孩子们则穿上了新衣服在外面放烟花、放爆竹。临近12点,村外隐隐约约响起了爆竹声,渐渐的声音从远到近,从轻到重。当时钟上时针与分针同时指到“12”,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外面的爆竹声越来越响亮起来,每个人的心情也更加愉悦。屋内热气腾腾的饺子早已端上了桌,奶奶说要是谁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吉祥如意。孩子们生怕自己吃不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大快朵颐;长辈们怀着希望,小心翼翼。最终我幸运地吃到“硬币饺子”,大人们一个劲儿的人夸我运气好,并送上了许多祝福的话。
这时候,我找准机会,给爷爷奶奶拜年,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爷爷奶奶满心欢喜,给了我两个鼓鼓的大红包。我心满意足地望着两个红包,心想:原来红包里也有年味儿呀!
年味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它很神奇,吸引异乡游子不远万里回家团聚。这种味道真幸福!
年“味”初一作文3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春节。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而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了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先放了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了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了起来,喷出了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了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了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了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了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那一个个烟花也在空中汇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了。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猴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年“味”初一作文4
记忆中上一次“过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并不是说前几年没过年,只是觉得再也没有那一次的年味了而已。
记忆中的那次过年是极热闹的。上十个人挤在外婆家中,房子很小,却有着温馨的感觉,爸爸、小舅、大舅打着扑克,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外婆、外公、舅奶奶、小姨、大舅妈轮着打麻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汤圆,小舅妈在帮她打下手;而我和表妹,在门外的白雪皑皑中跑着、笑着、闹着。街上的人不多,晚上走在路边,总是一片寂静,但你却总可以在这种寂静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但是,这种年味什么时候淡了呢?可能是在每人在饭桌前都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时候,可能是春晚不再好看的时候,可能是长沙的冬天不再下雪的时候,也可能是人们急于在网上给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新年祝福而忘记家人的时候。过年,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于是送礼就变成了攀比;人们选礼物越来越喜欢上网购买,于是网商大肆利用这次机会开创了什么“年货节”,大捞了一笔,于是选礼变成了商业契机。
年味的消失难道就意味着人们对春节已经越来越轻视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早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寄生虫一般与我们“相依相随”,其实说到底,科技的'发达才是导致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过年,是一个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则不仅仅代表的是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其中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吧。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科技的发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春节期间和电子产品“sayno”。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春节本来的意义,留住年味。
马上就要进入20xx年了,在这个春节里,我希望年味儿能够走进大街小巷,重回到我们身边!
年“味”初一作文5
新年,总都是让我满怀期待的。
依稀记得在那个孩童时代的除夕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老屋门前的红灯笼亮着微光,绚丽多彩的烟花如同颜料一般装扮着整个夜幕,耳畔回响着炮竹之声,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孩子们三五成群,挥舞着手中的烛火棒……欢声笑语回荡在新年的空气里每个人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之中,
然而,我总感觉这样画面再难浮现在眼前,只能成为幻想了。我们对过年的期待不再像以往那样浓烈,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有时甚至感到年味在逐渐消失。院子里少了爆竹烟花,显得十分寂静;孩子们不再期待厚厚的大红包,而专注于那屏幕里的.几块几毛;爷爷奶奶们忙着年夜饭,却再难看见他们脸上期待的笑容;大年初一的早晨,不再是早早的拜年,而是窝在被窝里快到中午才慵懒地爬起……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过年都图个新潮自由,哪里还像以前一样千篇一律?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过年的方式有所改变那么简单,而是在这样的新年里,我们不知不觉间摒弃了传统习俗,更是淡漠了亲情。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本是一顿团团圆圆的连夜饭,只因大人小孩们都捧着手机玩,闹得长辈们心有不快。的确,一年里能回家看望父母老人也就这难得的一次机会,而我们却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疏远了就在身边的亲人,一年复一年,真正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本就屈指可数,却还要被自己白白浪费,都明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又为何不帮他们洗洗碗,和他们聊聊天,珍惜在眼前的亲情呢?
别让年味越来越淡,别让亲情越来越疏远。中华传统习俗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继承与发扬,如果我们仍然无法摆脱当下的快餐式生活,不仅是亲情,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可能就这样葬送在我们的手中。
新年,期待的更是“新”年。
年“味”初一作文6
城市少了爆竹的喧嚣,代之而来的是年夜饭后的冷场,走进一户人家,十人中有九人拿着手机,留下的老人孤独的看着电视,就这样,四下无言,而所谓“年味”只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纷飞的红包。有的人在朋友圈中刷着新年祝福,有的默默参与在各大平台的红包活动中,换而言之就是每个人都在享受自己的年夜。
这种现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十分常见,青壮年们默默拿着手机(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忘拿着手机)饭局一片尴尬,老人家欲言欲止,甚至都不知道该不该说话,在这尴尬与沉默中勉强吃完的年夜饭在每个人口中也许是索然无味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的就是部分吃着年饭却想着参与各种活动的人。
今年过年,一家人本来和和睦睦的吃着晚饭,而晚辈们一边吃一边时不时瞄一眼手机,老人屡次端起杯子示意后辈们敬酒,而他们则不为所动,继续低着头看手机。此时,老人已有几分怒气写在脸上,只是碍于面子不好发作,仍然强作欢颜地笑着,但说出的话已有几分寒意:"小朋友们能不能暂时将手机放下,好好吃饭,这样对胃不好。”而他的.媳妇却阻止:"爸,孩子们一年也不容易,让他们玩会吧。‘’显然,媳妇的这种对儿子的溺爱,让老人非常不悦,随着饭局继续,气氛也逐渐凝固寒冷。在最后,老人甩下一句“你们和手机过吧”便回来房间,留下一群在惊愕中的人。
这种事情,在当下已愈发增多,青年人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老人呢?他们又怎样,你有手机,有妻子在、儿子,他们已无法随着时代前进也就是说,他们,只有你。在含辛茹苦养育你多年,他们不希望你最后陪伴的是手机。
在这高度发达的城市之中,年味已逐渐消散,在这片钢铁森林之中,人们是否会被手机掌握,过年的初衷是否还有人记得?
年“味”初一作文7
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便踏上了归家的旅程。
街灯还亮着,街道上却已有不少的行人。他们有的提着大包小包匆匆赶路,步伐里藏着对家的思念;有的正手忙脚乱地关着店门,神色中溢出归家的急切;还有的在与身边人谈天说地,眸中蕴含的是对来年的期许。
不一会儿,太阳从云中探出了头来,为大年三十洒下第一缕阳光。路边的街灯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幽深的翠绿和若隐若现的大红灯笼。汽车驶入了宁静的乡间小道,离家更近了。
终于,经过连绵不断的群山之后,我们到家了。屋檐下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曳,用它特有的方式欢迎我们回家。宽敞明亮的小屋干净整洁,屋内燃着碳火,橘黄色的火光在木柴上兴致勃勃地飞跃舞蹈。突然,一团黑色不明物体向我扑来,我只觉一阵地动山摇,回过神来时,只见不知何时胖成一个肉球的`小黑狗已经躺在我怀里撒娇了。
爷爷正蹬着长椅在张贴大大的“福”字,他用那因常年劳作而长满茧子的双手轻轻地按压着,如此的小心翼翼,仿佛怕惊扰了这字羽间的福气。
厨房里飘来一阵阵香气,我知道奶奶在开始做蛋糕了。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点心,也是每年除夕的重头戏。只见奶奶手法纯熟地搅拌着淀粉和肉沫,原本肥胖笨重的大肉球在奶奶手中,时而变成一个个灵活的小圆球,时而又成了一张张薄饼。最后,奶奶把准备好的面料放在专制的方形容器里,并将早已经搅拌好的鸡蛋淋在表层。蛋糕蒸上两个小时后就可以开锅了。我从小时候开始就最爱这个揭锅的一刻。揭开锅盖,氤氲的水气充斥了整个厨房,令人宛如仙境一般。那一抹金黄色在水雾里若隐若现,格外诱人。奶奶见我这般垂涎三尺的模样,一边笑骂我小馋猫,一边已经切了一块蛋糕盛在碗里给我。蛋糕入口,香香软软的,真是美妙极了。
很快,舅舅、姨妈全家也到家了。于是,亲人们一起品尝着美味佳肴,在欢声笑语里沸腾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过年了,到家了,团圆了。
年“味”初一作文8
老家的年味,与其它地方相比较,确实没什么特别。但不知为何,我却觉得,即使是没什么特别的传统,也有它的价值。那是古人们所传承的念想,里面所蕴含的,是一种传统的气息……
我的老家是在一个小村庄。每逢年三十的晚上,大家都坐在电视的前面,看着央视的春晚,等待新年的到来。
过了十二点,新年来到了。在城市里的人们已经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们村里的人们并没有就这么结束,而是穿好衣服,去拜庙。我曾记得,我们一家人,带上一个红色的篮子,一起去拜庙。路上,总是能够碰到几个熟人。但我们到了寺庙时,庙堂前已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寺庙的门口不断有人出入,我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才零点过五分而已。不管是进去还是出来的的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表情,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今年最幸运的一位。进去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关公像,在像的'下面还有一个桌子,这个桌子,是用来给我们放供品的,将酒杯,鸡肉,糕点等东西摆放在桌上后再去插香,据说这样可以获得好运气。可每当到这一步是我都会疑惑:这关二爷吃的鸡可是生鸡呀,他哪会给我们好运呢?接着敲三下钟,为这一年所积攒的坏运气送终。做完这些事情后就可以到外面来了,可这还没完。
门外有一座高炉,要向里面扔一些值钱还有鞭炮,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炉子温度高,这炮还没扔到炉子里就炸了的情况还时有,因此,这一般是由大人做的工作,我记得一次:我看着我表哥,用纸钱把炮包裹起来,一只手拿着它,一只手则拿着一根棍子,他将那一团东西往炉口一推,另一只手用棍子一戳,然后整个向后一缩,只听见炉子里发出霹雳啪啦的爆炸声,这项困难的工作就完成了。同时,新年的高潮也就此落下。
我认为,年味,是传统的习俗就能够体现出来的。同时,也只有传统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最纯朴的年味,那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永恒不变的纯朴。即便是几代人的时间,它也没有变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许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但是,它绝对不会消亡,那些充满气息的古建、道具,无一不记录着它的存在,哪怕那已是被我们所遗忘的东西。
我所认识的年味,是一种纯朴的传统。
年“味”初一作文9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条晃晃悠悠的乌蓬船,把我从他乡载回了魂牵梦萦的故乡——绍兴,也拉开了“年”的序幕。
故乡的年味藏在那喜庆的对联里。每到除夕,我都会为家人写一幅春联。毛笔饱蘸浓墨,在禧红的纸上行云流水般尽情挥洒,渗透着,勾勒出春节的身影。泼墨邂倾心,那对春联红如火,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照暖了每个人的心头。我们把它贴在门上,祈盼着新的一年福星高照、吉祥如意。
故乡的年味藏在那团圆的饭菜里。早在我回乡的路上,外婆就给我准备好了一顿丰盛的菜肴,可爱的妹妹欢笑着迎接我的到来。那一桌的年夜饭,满满都是“家”的味道:糯糯的粽子、软软的年糕、香气四溢的酱鸭、腊肉、鱼干……这些外婆亲手制作的绍兴美味,不仅勾起了我的食欲,也勾起了儿时的记忆。我可等不及啦!赶紧用手抓起一块,迫不及待地塞进嘴巴里。就当我心满意足地吃完碗里的最后一口饭时,一盘炸得金灿灿的春卷上桌了。那春卷的皮脆脆的,嚼起来“咔嚓、咔嚓”十分带劲。可此时的我,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美食而兴叹”了。
故乡的年味藏在那鼓鼓囊囊的红包里。年夜饭后,最开心、最令人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舅妈一人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红包上面印着“福满金春”四个金笔写的大字,在灯光的照耀下闪动着,红得锃亮。而此刻,我却觉得,那红包里装的不仅是钱,更是家人那一份浓浓的爱,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故乡的年味更是藏在那独特的`味道里。它是甜的——安昌古镇的扯白糖,从一锅焦黄的糖汁冷却后经人的拉扯,竟然变成了白色。放入口中,便会慢慢漾成一缕甜香。它是醇的——“女儿红”顾名思义:从女儿出生时埋入地下,直到出嫁时方才取出。饮上一杯,满满都是父母对女儿未来幸福生活的祝福。它还是“臭”的——漫步街头巷尾,一股熟悉的“臭”味儿扑鼻而来。循着“臭”味儿找过去,尝一块煎得外焦里嫩的臭豆腐。真是“臭”在鼻腔,香在舌尖,美在心田。
这就是我的春节,我那看似简单却又饱含着亲情和乡情的春节!
年“味”初一作文10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了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了。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了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就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好像是礼到任务就完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还个礼走个过场罢了。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就像是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了。
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就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了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了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了,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了,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了,但它像是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
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是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了,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了,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了,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呢?
年“味”初一作文11
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从小到大我就没怎么在北京过年,每年不是回奶奶家领压岁钱,就是回姥姥家吃喝玩乐逗逗狗。顶有时间多在地坛天坛逛一圈——这也就算是过了年逛了庙会了。今年由于种种原因回不成老家,心中倒是多了一份安然,好歹体会体会自己家的年味嘛!
放了寒假,年味还没体会到,寒假作业恨不得给压死。基本就是在游戏,作业,吃饭睡觉之间过着四点一线的生活。某日回家路上,出租车司机突然冒出来一句:“哟,这都腊月二十了,卖爆竹的怎么还没出来啊?”本来玩着手机的我突然反应过来,他说的的确没错。小时候别说到年跟前,恨不得每条街的十字路口上都有几家卖爆竹的,今年倒好,想了半天才想起了天丰利门口有一家。管理制度越来越严,虽然天气渐好,但年味却淡了不少。
回到家,姥姥来了。“知道你们今年回不去,带了你和你妈最爱吃的年糕。”一边说,她一边从那个满满的大包里取出一大包年糕。“呦,妈,您带就带吧,带这么多干嘛啊。”爸爸拦着姥姥不让她放下。“哎呦她们娘俩爱吃就多吃点,今年我买的好米,可香了,还不粘牙。”掂了掂量,真的`一点也不轻。看着姥姥一年年弯下去的腰,我突然想起了书桌上我刚出生时和姥姥的合影。那时的姥姥,身体没有现在这么差,白头发没有现在这么多,皱纹没有现在这么深。她少去了一份活力,多了一份老年人的祥和。她没有年轻时矫健的步伐,但她还是做几小时火车到女儿的家中,只为给女儿和外孙女带去一包新做的年糕,问问外孙女的成绩。她老了,但联通亲情的血脉还是支持着她无私的爱着儿女。
买爆竹的商户不见了,红火的年味淡了,但亲情还是浓浓的糊在心头。即使在没有红爆竹,彩灯笼的春节,它也是紧紧的包住你的心,带给你寒冬的温暖。
年“味”初一作文12
新年,让人想念的不仅是那熟悉的鞭炮声,更是那魂牵梦绕的年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家都早早的起了床,出门就能看到大伯拿张小板凳坐在坪里,用柴火熏腊肉腊肠;大伯妈,二姐和弟弟围在火炉旁包饺子;姑姑和奶奶在石阶旁杀鸡刮毛一会儿用开水烫,一会儿用手拔,二伯妈和二伯在厨房里忙着蒸蒿菜粑粑,还有哥哥们正撸起袖子在村口打糍粑呢。人们都在为晚上的年夜饭不亦乐乎地忙活着。
在叮叮当当的的碰撞声中,在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太阳拉下了它的帷幕,却揭开了年夜的序幕。
晚上八点,当所有人汇聚一堂时,长辈们会悄悄将我们这些晚辈拉到一旁,避开父母,塞给我们一个红包,祝福我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这是我们这些晚辈在这个夜晚品尝到的第一个年味,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纸红包,这份心意总能是我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送完红包,开始看春晚,看语言类的节目时,会因为节目的情节而哈哈大笑,而看表演类节目时会大家会互相讨论节目中的笑点与“梗”。在讨论与欢笑中,我们仿佛丢去了一年工作学习的劳累,丢去了之前在生活中的消极,抛开了考试成绩,工资,对象等烦杂的问题,有的只是喜悦与兴奋,只是与家人好好享受这一刻。尽情的欢笑,家人不会嫌弃你的笑不是一笑倾城,讨论时,我们可以尽情抒发观点,家人不会因为你的直白而给你白眼。这时,我们又品尝到了那包容的年味儿。
春晚一过,饭菜一上,年夜饭开始了,老的给少的夹,少的又给老的夹,来来回回,这不是客气,这是爱意。大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嘴却还不肯停下来,嘟嘟囔囔的说着“只有自家人才懂的话”这一来,大家伙儿可都真实地品尝到了年味啦。
年味,是那样复杂,而又那样简单。可以让每个人日思夜想,却有如此容易得到。
年“味”初一作文13
总感觉这些年,春节的年味淡了。
过春节,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春节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春节时间比较长,从腊月的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春节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春节最为隆重的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春节的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春节的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之后春节过完。
从前,春节是隆重的,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春节”,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春节,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春节的吃的、用的,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春节的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儿时渴望春节的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的孩子都渴望春节的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非常丰富,只有到春节才能够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的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春节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春节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非常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了鞭炮、焰火,似乎春节也不热闹了。
现在的'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春节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春节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非常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节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的衣服和春节没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的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的庙会、元宵节没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确是淡了。
年“味”初一作文14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是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年“味”初一作文15
伴随着孩子们奶声奶气的新年祝福,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原本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被绚丽的烟花映得五彩缤纷,一束束光点从空中坠落。
吃完团圆饭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去邀请小伙伴们加入送祝福的队伍。有的孩子仍然来回舔着嘴角,嗯,香香的是爷爷做的小肉丸,辣辣的是奶奶做的.剁辣椒,咸咸的是早已熏好的腊肉……年是什么味道的呢?一定是让人满口生津的酱猪肘子,芝麻的点缀让肘子格外诱人,酱色的肘子有着浓厚的香味!不对不对,应该是冒着咕噜的小火锅,翠绿的生菜在汤中若隐若现,汤上浮着一朵朵油花,鲜得人的舌头都要掉了。美美地回忆了一番后,是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给大家拜年了!
“新!年!好!恭!喜!发!财!”孩子们满心欢喜地挨家挨户给邻居们道恭喜送去新年的祝福。主人满面笑容地捧出一大把糖果分给孩子们,对孩子们的祝福表示感谢!孩子们乖巧地接过糖果,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送去口中。这颗甜甜的麦芽糖让人像掉进了蜜罐子里,这颗巧克力甜中带苦,让人回味无穷,那颗清凉的薄荷糖让人神清气爽……有点嘴馋的孩子竟沉迷于糖果的美味忘记了最重要的环节——放烟花!
本来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只听见烟花冲入天空的刺耳的声音。“砰”!无数颗天上的星星坠入凡间,开出一朵朵繁华。正所谓“磷灯点满城阙”,每个人眼中也映出这醉人的景象。放烟花残留下的那浅浅的硝烟,混合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如此美妙。
年是什么味道的?有很多很多的答案。一顿年夜饭,一颗甜甜的糖果,一丝淡淡的硝烟,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年!有家人的地方就有年味,年味就是人情味!无论是浓厚的,清凉的,醉人的,香醇的,只要家人团圆聚在一起,相互鼓励支持,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就永远有年,就永远有年味!
【年“味”初一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初中作文02-03
年味小学作文07-08
年味初三作文08-05
年味作文1000字08-07
年味作文600字08-07
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03-15
年味初中作文【优秀15篇】07-06
年味记叙文(15篇)04-03
年味记叙文15篇07-03
三味书屋导游词05-11